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 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时间:2019-05-14 04:1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 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 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第一篇: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 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如何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饮用水现状与问题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生存基本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3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据有关方面统计报告,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每年造成的死亡超过500万人。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的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调查,至2004年底,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346598人,饮水安全普及率为69.02%,饮用水量不达标的有17554人。我县农村饮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饮水条件差,水质没有保证。我县属于山区县,村民居住地比较分散,有些农民还是饮用过去修建的水井、水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干旱就会出现饮水困难。有些地方地表水特别是上游有农田的取水点,由于缺少净化设施及消毒,使细菌和浑浊度两项指标在雨季超标,饮水水质无法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农村饮水工程标准不高。有些农村自发建设自来水,由于无技术人员把关,存在输、供管径偏小,或镀锌管生锈造成过水断面缩小,水池的高度不足,水压不足;未设净化设施的,雨季浑浊度偏高,施工质量存在缺陷,漏水严重造成用水量等问题。

3、投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近年来,城市饮水事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化进程相当快,基本上已全面推向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村饮用水工作一直是看作社会福利事业,而没有把它作为水利产业来办,重建轻管,重投入轻产出,缺乏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机制。

4、存在多龙建水现象。做为村级供水工程来讲,计划、老区、卫生等部门都参与到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建设当中来,各个部门的标准不一,造成群众很容易又返困。目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农村饮水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二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的投资看,各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是可行的;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农民基本上能够负担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费用。

二、加快农村饮用水工作步伐的具体措施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

(一)要坚持领导责任制,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迫切,要把为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抓规划、抓工程质量、抓资金安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把饮水解困这件为民造福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二)建立全社会办饮水工程的投资体制,增加饮水工程投入。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基础产业,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各级财政要不断地增加投入,采取扶持政策,支持农村饮水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动员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增加对农村饮水事业的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办农村饮水事业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1、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的重要批示。对农村饮水事业的投入实行倾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财政的投入。

2、多渠道筹集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按照饮水工程为社会、社会办饮水工程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增加对饮水工程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利用信贷资金和外资,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资。

3、按照村委会自治和一事一议的办法,让受益区的农民投工投劳,增加对饮水工程的投入。

4、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要积极鼓励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个人按照饮水工程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独资、合资、合作兴办饮水工程。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得益”的政策,并在贷款安排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照顾,对现有的各种饮水工程和设施在挖掘潜力改造的同时,要在清产核资、界定产权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逐步向股份合作制过渡。

(三)要坚持规划建卡,认真细致地搞好前期工作。一定要因地制宜地制订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勘测设计,搞好水源论证。要根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计划编制实施方案,将项目计划落实到村和户,逐乡、逐村、逐户建卡片,并按卡实施。实施方案的执行实行分级负责制,将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层层签订责任书。

(四)加快水源工程建设,科学调度水源工程。要根据规划的要求,认真做好水源工程建设,要花大力气把它抓好,水源

工程建设很重要,没有水源,水厂建起来也没有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解决好水资源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如何科学调度等问题,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效益。

(五)加强工程建后运行管理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建设好工程,仅仅是好的开始,能否管理好工程,并实现良性运行,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到实惠,才是我们的目的。一是要建立权责明确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做到明确产权归属,确定责任主体,实行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市场运作,良性运行。要像明确防汛责任那样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责任;二是要合理制定水价。合理的水费收入是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集中饮水工程都要实行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要根据水利部颁发《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要求,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并根据供水成本、费用及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农村饮水工程水价至少要能够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和费用。否则,工程就不能良性运行,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受损失的最终还是用水户。

(六)加强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凡因采矿、建厂及其他人为因素引起水源变化,水质污染或工程损坏,造成群众饮水困难的,要按照“谁损坏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限期由责任方解决问题,恢复供水。农村饮用水工程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宏大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我县从开始实施此项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只要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沿着既定目标走下去,我县农民饮用水工作必将达到更高水平。

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篇: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

民生活质量

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007-12-12 17:11:5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如何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饮用水现状与问题

水对人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59~66是由水组成的,要维持人的生存基本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得到2~3升安全饮用水。加上其他

日常生活用水,每人每天大约需要50升水。据有关方面统计报告,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是由不安全的水和恶劣的卫生条件造成的,每年造成的死亡超过500万人。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五十多种。要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使所有的人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合格的卫生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居住、电力、交通等条件已逐步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农村饮水设施建设基本停留在较低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调查,至2004年底,我县农村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346598人,饮水安全普及率为,饮用水量不达标的有17554人。我县农村饮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饮水条件差,水质没有保证。我县属于山区县,村民居住地比较分散,有些农民还是饮用过去修建的水井、水

池等小型、分散工程,供水保证率低,遇到干旱就会出现饮水困难。有些地方地表水特别是上游有农田的取水点,由于缺少净化设施及消毒,使细菌和浑浊度两项指标在雨季超标,饮水水质无法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农村饮水工程标准不高。有些农村自发建设自来水,由于无技术人员把关,存在输、供管径偏小,或镀锌管生锈造成过水断面缩小,水池的高度不足,水压不足;未设净化设施的,雨季浑浊度偏高,施工质量存在缺陷,漏水严重造成用水量等问题。

3、投资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近年来,城市饮水事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化进程相当快,基本上已全面推向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村饮用水工作一直是看作社会福利事业,而没有把它作为水利产业来办,重建轻管,重投入轻产出,缺乏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机制。

4、存在多龙建水现象。做为村级供水

工程来讲,计划、老区、卫生等部门都参与到解决群众饮水安全的建设当中来,各个部门的标准不一,造成群众很容易又返困。

目前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农村饮水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解决饮水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具体体现;二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的投资看,各级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是可行的;三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逐步增加,农民基本上能够负担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费用。

二、加快农村饮用水工作步伐的具体措施

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体现。

(一)要坚持领导责任制,全面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民群众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比其他任何需求都更加迫切,要把为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抓规划、抓工程质量、抓资金安全。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把饮水解困这件为民造福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

(二)建立全社会办饮水工程的投资体制,增加饮水工程投入。农村饮水工程

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基础产业,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各级财政要不断地增加投入,采取扶持政策,支持农村饮水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努力拓宽资金渠道,动员全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增加对农村饮水事业的投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社会办农村饮水事业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1、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投入。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的重要批示。对农村饮水事业的投入实行倾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财政的投入。

2、多渠道筹集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按照饮水工程为社会、社会办饮水工程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增加对饮水工程的投入。同时要积极利用信贷资金和外资,以及社会各界的捐资。

3、按照村委会自治和一事一议的办法,让受益区的农民投工投劳,增加对饮水工程的投入。

4、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加快农

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第三篇: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作者:车跃芳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农民生活水平,是现阶段我党的工作重点之一。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为了中央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民;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以及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这些因素也直接导致了城市与农村经济差距的增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怎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利用好丰富的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产业化,成为了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经济的内容

农村经济又可以称之为劳动经济,指的是劳动力资源的占有与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发展。其包括粮食安全、特色农业、农业效益、农民收入、农村改革等内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要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对于粮食安全,我们必须要尽快的建立起一个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运转有效的保障体系。只有保证粮食的安全,才能够让我国社会经济真正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够真正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特色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效益,其中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从而进一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按照区域内的农业资源特征,要求体现出地方的特色,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各个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然后根据某种生产对象为目标,逐渐构建为一种凸显特色、效益较好、更具竞争力的农业生产系统。特色农业的产生及其发展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市场实际需求的必然。

农业效益主要说的是农业发展可以带给人们利益上的满足的一种效果。农业效益通常来说有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三部分内容。要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就必须要大力普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农业科技以及优良的农业生产方法和生产设备,不断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保证农户增收。农民的收入问题始终都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要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任务。只有将农民收入问题当成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来抓,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真正确保农村的稳定发展,才能够赢得农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措施

1.发展现代化农业

对于束缚农村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必须要通过综合解决措施,抓住关键点和突破点,促进农村生产科技化建设,逐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改革。我们应该将现代化的的生产理念有机的融入到农业生产发展中,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及机械设备来武装农业,进一步的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必须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进度,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的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粮食生产必须以农户增收为主要目的,尽可能的生产质量较高、具有更多经济效益的农产品,不断开发农产品的深加工,将农业生产从过去的粗放型模式逐渐向集约型模式转型,以此来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另外我们还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产业上,不断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进一步的增强各类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对农业区域布局和配置进行改造和优化,尽可能的杜绝区域之间农业产业雷同的现象,从而突出自身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区域的特色优势。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从我国农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求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方法就是要实现产业化经营,根据产业化的标准来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式进行改革,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我们应该以国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为契机,贯彻落实关于农村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努力推动我国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其实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资本带龙头,龙头连产业,产业促发展”。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其实应该是建立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的,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将一些分散的农户联系在一起,从而通过规模化的生产来达到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效果,增强农业产品的质量水平,从而增强农产品商品率。运用资本累积和聚集,让和农业有直接联系的龙头企业带动千万农户,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实现与农业市场的对接,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一直以来产供销无法连接的问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加快劳动力转移

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现阶段保证农户收入持续提升的关键途径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某一地区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如果某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那么该区域的就业空间也必然较大,为农民提供的岗位也相对较多,因此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自然也就越快。从本质上而言,首先我们应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才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其次应该鼓励农民自我创业,就业属于民生之本,而创业属于就业之源。我们应该学习浙江省农民的经验,以百万农民创业带动千万农民就业,让农民能够得到长期性的经济利益;再次是要大力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以及做好农民的就业培训工作,农民的劳动力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村经济是否能够持续稳定增长,也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从长远的方面而言,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应该将农村中的青少年作为重点目标。

4.继续在减负上寻找新途径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民是否具有生产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我们知道,如果农民的负担过重,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消极的生产,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坚持农业减负的政策。进一步的细化农村费改税工作,用规范化的规章制度来遏制乱收费的行为,为农民的积极生产营造一个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岳文海.新农村新希望[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6(01).[2]刘炳云.浅谈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1).[3]吴.把握农民收入倍增的科学途径[J].江苏农村经济,2011(07).

第四篇: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及报告

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关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小康。此为对宣威市村民就农民生活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问卷。谢谢各位村民的配合。

1.你的年龄是()

A.18岁以下B.18-35岁C.35-60岁D..60岁以上

2.您的职业是()

A.务农B.乡镇企事业单位C.政府机关D.个体E.农民工F.其他

3.您家一个月的总收入大概是多少()

A.500元以下B.500元-3000元C.3000元-5000元D..5000元以上

4.您收入的主要来源()

A.农产品收入B.养殖业C.家庭副业D.本地乡村企业收入E.外出打工F.自己的企业G.其他

5.您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A.500元以下B.500-1000元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

6.在您家每月总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A.日常生活必需品B.供孩子读书C.赡养老人D.农业成本E.其他

7.您家的经济状况与过去的十年相比()

A.改善很多B.改善一点C.没有明显变化D.不如过去

8您认为您所在农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在哪里()A.交通设施B.住房条件(包括用水、用电的方便程度)C.家用电器D.家用或农用交通工具 E.儿童教育

9.您认为宣威市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成效的最主要表现有(多选题)()

A.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B.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C.减轻了农村税费负担D.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E.农村乡风文明得到明显提升 F.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事业得以发展10.您认为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A.改革开放的影响B.政府的大力扶持C.家族的个人奋斗D.向农村信用社进行贷款E.其他

11.政府政策使您受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A.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B.农机具补贴C.减免农业税D.医疗保险

12.您认为今后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哪方面()

A.扶持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B.补贴慰问贫困户 C.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13.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多选题)()

A.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 B.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C.靠村民自身努力 D.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 E.靠招商引资 F.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 G.不清楚

14新农村建设中您最关心的事()

A.收入增加、生活改善 B.民主管理C.村容整洁D.乡风文明

15如何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A.相信知识能创造财富努力学习B.搬到城市去居住 C.出外打工 D.国家帮助发展农村经济 E.社会各界帮助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第五篇: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政发〔2007〕24号 【发布日期】2007-09-28 【生效日期】2007-09-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的意见

(哈政发〔2007〕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为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农村敬老院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五保对象生活医疗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宜等新问题,切实加快推进整合农村敬老院工作,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确保五保对象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为目的,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构建以整合建设新型农村敬老服务中心为主体,适当保留改造原有敬老院为辅助,动员社会力量多方办院为补充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新体系;完善以落实国家和省规定标准为基础,地方财政适当补助,不断提高五保对象生活标准的新机制;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努力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医疗问题,构建和发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加快推进整合农村敬老院工作的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破“乡乡都有敬老院”的旧格局,以区、县(市)为单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农村敬老院布局,南岗、道里、道外、香坊、平房和松北6区各建1所、其他2区10县(市)原则上各建3至5所(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农村敬老服务中心,适当保留改造少部分原有敬老院的农村敬老服务设施。

2.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在科学制订长远规划的基础上,迅速启动农村敬老服务中心整合建设工作,每个区、县(市)务必于今年内开工建设、2年内各建成1所新型农村敬老服务中心。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各区、县(市)应充分利用闲置的场地、房舍等设施,就便就快启动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要坚持依法规范运作,撤并敬老院的房产、设备要评估变现,全部用于整合敬老院建设,确保固定资产不流失。

4.多方筹资,自投为主。整合敬老院所需资金以区、县(市)自行投入为主,市政府适当补助为辅,鼓励和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助为补充。

5.创新体制,规范管理。新举办的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应列为区、县(市)民政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保留的敬老院仍按原体制管理。加强对新型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和保留的敬老院(以下统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规范管理,各区、县(市)应针对五保对象的生活、起居及敬老院的卫生、环境等制订统一的《敬老院管理规范》,并依此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有关工作和院务实行科学指导和严密管理。区、县(市)政府要切实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工作和管理经费。

6.发展农副业生产,提高敬老院自我保障能力。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的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各级政府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为其提供土地、山林、水面或其他生产资料、资产,税务、工商、电力、水务等部门要为其减免相关税费,农业、畜牧等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自身职能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的基本原则

1.严格执行生活费标准。在国家和省上级专项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区、县(市)政府要采取措施给予垫付,确保按照国家和省的标准足额、及时发放到位,确保五保对象生活不受影响。

2.地方财政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调整支出结构,保证五保对象生活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保留敬老院的管理费,乡镇确实无力支付的,应由区、县(市)政府给予保障,严禁挤占五保对象生活费。

3.坚持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生活费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卡按季社会化发放的形式,保证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生活费及时、安全发放到位。

4.保障五保对象合法权益。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五保对象个人拥有的承包田,未经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处置。同时要保证给予集中供养五保对象每人每月10至20元零用钱。

5.制度衔接,综合施措。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采取综合措施,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与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逐步解决其疾病治疗问题。对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由民政部门负责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使其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三、主要目标

(一)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整合建设农村敬老服务中心40所、床位9000张,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60所、床位3000张,总床位数达到12000张,净增3500张床位。“十二五”前期,再整合建设农村敬老服务中心20所、床位4000张,农村敬老服务中心总床位达到13000张。

(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目标

“十一五”期间,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规定的五保对象生活费标准基础上,市和各区、县(市)政府给予适当补助,达到国家规定的“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标准;将农村五保供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3个制度紧密衔接起来,采取综合措施,逐步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医疗问题。

四、实施步骤

(一)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整合工作

1.2008年年底前,以整合建设农村敬老服务中心为重点,新建农村敬老服务中心20所,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30所。其中2007年年底前,各区、县(市)至少有1所农村敬老服务中心开工建设,2008年年底前竣工。

2.2009至2010年,整合建设农村敬老服务中心20所(其中每个县市1至2所),维修改造原有敬老院30所。

(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

1.提高生活水平。2007年,在落实国家和省规定五保对象生活标准的基础上,市和区、县(市)政府予以适当补助(集中供养对象每人每年补助400元,分散供养对象每人每年补助200元,供养补助金由市和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使集中供养对象生活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600元、分散供养对象生活费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800元;2008年至2010年,市和区、县(市)政府适当增加补助,加上个人承包田、院办副食基地等收入,使五保对象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2.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医疗水平。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从2007年起,由各级政府资助五保对象全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对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偿后仍有困难的实行二次救助。在此基础上,各区、县(市)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五保对象个人承担医疗费所需资金部分。

五、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发展改革部门要将农村敬老院整合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农村敬老院建设项目。

(二)发展改革、财政和民政等部门要多渠道筹措敬老院整合建设资金。从2007年起,市政府将对新整合建设的农村敬老服务中心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从2008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敬老院维修改造项目;市发改委将农村敬老院整合建设项目纳入计划,对新建项目按照市政府的安排给予补助。

(三)人事编制部门应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符合事业单位登记条件的区、县(市)农村敬老服务中心给予办理法人登记;财政部门应安排正常的工作和管理经费。

(四)民政部门应根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社会力量兴办的敬老院给予办理法人登记,对管理规范、服务优良、成绩显著的敬老院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

(五)卫生部门应出台减免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就医费用的优惠政策,并为其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六)规划部门在编制敬老院规划时,要尽可能在交通便利、环境适宜的区位规划农村敬老院,并简化相关审批手续。

(七)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和集镇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对敬老院建设用地给予优先供地,并予以优先办理用地审批及土地使用证手续。

(八)建设部门要减免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墙体改造费,并督促建设单位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进行施工。

(九)房产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能,按照新建敬老院的土地性质,优先办理房屋权属初始登记,同时除收取房屋所有权证工本费外,免收其他一切费用。

(十)工商和税务部门要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发展院办经济,拓展生产经营门路,增加自费收养收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善老人生活待遇,增强“自我保障”能力。

(十一)水务部门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用水,要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收费。

(十二)人防部门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要给予减免人防配套费。

(十三)环保部门要积极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减免相关费用。

(十四)电业部门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用电,要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

(十五)网通公司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要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

六、保障机制

(一)责任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整合农村敬老院和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负责协调实施,相关部门予以密切配合。市政府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卫生、人事、建设、国土资源、教育和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区、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各级政府主管领导为本地区加快推进整合农村敬老院和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有关负责同志为本单位加快推进整合农村敬老院和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工作的相关责任人。

(二)目标考核机制。从2007年起,各有关部门要调整目标设置,将推进敬老院整合工作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有关任务列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通报检查机制。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民政、财政等部门,对推进敬老院整合工作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有关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原则上每季1次),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四)监督审计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对项目资金和五保对象生活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门审计,对挤占、挪用、截留、滞发有关资金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00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 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农村饮水工作步伐 确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