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定稿)

时间:2019-05-14 04: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定稿)》。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定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1)马义的多角度理解

(2)马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哲②政经③科社

(3)对马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4)作为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是:广义的马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直接思想渊源①德哲②英政③英法空社

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1)马义理论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两大理论基础: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理论成果:列宁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以及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2)具体体现①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政治立场③理论品质④社会理想

(3)学习目的和方法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

(1)产生:16世纪初(2)三个历史阶段:①早期空想②空想平均③批判的空想(3)局限性①②③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两大基石①唯物史观②剩余价值学说(2)创立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形式和发生★★★

(1)特点①②③④(2)形式:两种,其中最基本形式:暴力革命(3)发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4.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意义

5.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探索的三个阶段(2)探索的经验

6.苏联模式

(1)特征①经济上②政治上

7.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飞跃(三次飞跃)

8.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1)贡献①②③④

9.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1)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2)无产阶级专政①领导②阶级基础③最终目标④国家形式⑤作用(3)社会主义民主①本质和核心②社会主义的生命③国家制度④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和完善

10.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①②③④⑤⑥

11.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主要原因:①②

12.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1)原因:①②③

1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1)原因:①②③

14.社会主义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曲折性的原因:①②③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和性质

(1)条件:①阶级条件②思想条件

(2)性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和组织原则●

(1)宗旨:服务人民(2)民主集中制

17.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1)革命领导核心(2)建设领导核心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立场和方法①②③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①②③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1)根本原因:社会发展规律决定

4.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1)长期性原因①②

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1)两个必然:①②(2)两个决这会:①②(3)二者关系

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6.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1)两个阶段①②(2)区别(3)联系

7.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1区别 2联系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笔记及思考感悟

学 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1003班

姓 名: 闵 杰

学 号: 0607100313

课程班级:2班 周五(5、6节)

中南大学

二○一一年十二月 步入大二,我们在学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过程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的部分。以下先对课堂上的几个思考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最后再谈谈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感受。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 19 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作 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 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 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 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

主要问题:

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

一、对“哲学是爱智慧”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或研究哲学,人们首先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的“philosophia ”,意思是“追求”和“智慧”,即“爱智”。在汉语中,“哲”是聪明、智慧的意思。以“哲学”翻译和表达“philosophia”,往往使人把“ 哲学”当作智慧的总汇或关于智慧的学问,然而人类创造的智慧有很多种,如常识、科学、宗教、艺术等等,哲学只是其中的一种。由此可见,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仅仅把哲学视为智慧的代名词,显然是不恰当的。

我们对哲学的准确理解应该是: 哲学就是爱智慧。它意味着“对智慧的真诚热爱、忘我追求和批判性反省”,哲学因而被称为“智慧之学”。

据说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创造了哲学这个词,这个词的古希腊词义就是“爱智慧”。今天,当我们用“智慧之爱” 来了解哲学及其事业的时候,在古希腊语境中显然陷人了同语反复。人有爱智慧的天性,就是说凡是健全的人都爱智慧。那么,从这一平凡的事实中我们将如何找到哲学的奥秘呢。爱智慧,对于人来说,是最容易的,然而进一步看,它又是最困难的。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精神?它在现时代的意义何在?

自我批判、自我更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精神。这种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最有活力的部分”,时代不断变换,而时代精神却在趋于自由主义的惰性和沾沾自喜之时,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这种批判精神才能揭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真实面目。忠实于这种批判精神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继承这种批判精神,才能使马克思的批判适应新的条件。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精神。马克思哲学在其创立之始就宣布: 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而这种批判的锋芒所向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是“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对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的批判”,还是“ 对法国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 政治经济学批判”,归根到底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异化状况的揭露、分析和批判。

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

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最基本的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一方面,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另一方面,为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反过来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密切联系的、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又一对基本矛盾。其矛盾统一体是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理论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涉及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其运动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最终动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相应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客观要求上层建筑的变革。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保证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而新的生产关系则促使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下获得解放。整个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实质上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和层层反作用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的这种循环往复,形成了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和变革的历史。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学习感想及心得体会

150多年来,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世界上有过许多评说。

概言之,它或者被尊崇者神化,或者被反对者丑化和魔化;或者被变成僵死不变的教条;或者被实用主义者任意涂抹。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式的理解与修正主义式的歪曲,是当今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本来面目的两大主要障碍。在认识马克思主义问题上所产生的混乱主要表现在:

本来是开放的、博采众家之长的、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封闭的、排他的、狭隘的、宗派主义的学说;

本来是紧密联系实际的、最善于从实践中汲取力量的、生气勃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脱离实际的、教条的和僵死的学说;

本来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作为行动指南的、正在发挥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巨大作用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过时的,束缚思想和行为、妨碍改革和革命的学说;

本来是依靠科学真理为自己开拓道路、在人类思想史上取得崇高地位的学说,却被误认为是依仗国家机器变权力为真理而强加于人的学说,等等。

因此,科学地把握真实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面目,搞清楚它的源与流、它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它的基本特征与精神实质、它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命运,从而在混乱迷惘、众说纷纭中达到清晰正确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继承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伟大成果,又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思想、感情的科学体现,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创立了真正科学的宇宙观和彻底的社会革命论。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规律。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批判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争取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高度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其中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自成体系而又三位一体、相互贯通,没有绝对的分界:正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基础上,产生了科学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生动的哲理。不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为无产阶级担负伟大历史使命,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达到理想的共产主义作理论论证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其他学科,使这些学科也得到新的发展,同时也就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纳入马克思主义的体系之中。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民族学、人类学、文艺学、军事学,等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事先设定好的,而是在科学研究和革命实践中不断扩展、深化、合乎逻辑的结果。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过:”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还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世界观方法论、社会发展规律论、资本主义论、社会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学说思潮,存在着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面对工人阶级的,是直接为教育和组织现代社会的这个最先进的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晦涩难懂、远离群众的思辨哲学,不是高谈阔论、脱离现实的清谈哲学,不是空讲道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书斋哲学,而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方法,是他们破坏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至多只能指出最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情况,不可能直接地指明各具特色的、复杂的、具体的东西。信仰、实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人们,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当前的确切事实,使之具体化、民族化。由于国情不同、条件不同,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也应各不相同: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东方国家不同于西方国家。针对新的实际,分析活的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实际和本国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这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第一要义。

马克思说过:“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就是同“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的事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正是它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无比威力之所在,也是其生命力永不枯竭的源泉。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对和改变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要在反 对和改变那些不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阻碍改革开放、有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斗争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无限活力,根植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伟大实践中。

马克思主义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大道,而恰恰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和学术精华的基础上,在科学的变革与创新中开拓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尊重人类在生产活动、阶级斗争、科学实验、政治生活与艺术创造中所积累的一切成果,尊重先行者、同代人在试图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努力、所提出的见解。他们把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作为自己进一步探索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放到工人运动中去检验,将其中的思想养分、科学颗粒、真理内核统统提炼汲取,融会贯通,发扬光大。他们相信人类文化的潜能与伟力,维护人类文化的一切精品,并使之在新的历史高度上为人类服务,为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服务。他们把千难万险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在科学的崎岖小路上攀登,任何政治迫害、经济熬煎、思想围剿、生活动荡、贫病交加、子女夭折等带来的痛楚,都阻挡不了他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他们创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科学地回答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向何处去、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等重大问题,超越了以往的认识成果,达到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作为开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精神文明食粮,从不盲目排斥,但绝不是“大杂烩”。在坚持自己完整明确的科学世界观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认真消化、采纳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养分。列宁说得好:“无论在哲学上或经济学上,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汲取和改造这些‘帮办’所获得的成就……并且要善于消除它们的反动倾向,善于贯彻自己的路线,同敌视我们的各种力量和阶级的整个路线作斗争。”注意、利用、汲取资产阶级学术成果,常常与回答论敌的挑战结合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者在事关人类社会走向新时代的根本途径问题上,在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必定坚持自己的世界观,贯彻自己的路线,抵制和清除敌对思潮与反动路线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发展、胜利靠的是什么?靠政权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无产阶级还没有取得政权,他们遭受着资产阶级政府的迫害,只得到处过流亡生活。靠枪杆子吗?不!当年马克思恩格斯有的只是鹅毛笔。他们不仅没有革命的枪杆子作保护,却还要面对反革命枪杆子的威胁。靠财富吗?不!无产阶级当时确实是无产的!马克思一生大部分时间都过着清贫的生活,有时甚至饥寒交迫,靠恩格斯和友人接济,艰难度日。靠蛊惑宣传吗?不!马克思恩格斯向来不喜欢和反对那些以煽动和蛊惑人心而著称的人;至于正常的宣传与出版,他们既没有自己的报刊和印刷厂,更没有今天这样的现代传媒手段。那靠的是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真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确实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他的思潮、学派都无法与之抗衡(因为它们或只包含有真理的颗粒,或只是局部领域的真理,而有些思潮学派明明就是谬误),因而才具有所向披靡的威力,在曲折的历程中总能为自己开辟通向胜利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不断创新的科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没有看到当代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曲折,没有看到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没有看到当代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们在生前提供如何解决其身后所产生问题的现成答案。问题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它仍然能够正确地指导当代的实践,要求其后继者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马克思主义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必须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不断解答历史课题的实践中发展;批判继承整个人类的文明精华,在不断实践科学真理的变革中发展;战胜敌对思潮的恶毒攻击,在不断克服队伍内部错误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历史命运,也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之奥秘所在。

——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但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没有过时。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了观察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正确观点和科学方法,为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仍然是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变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第三,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当今时代的基本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仍然处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没有完成,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过时。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现实作用和未来影响,就连西方一些有识之士也不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消失”或“过时”。他们赞扬马克思主义“仍然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是我们时代需要的哲学”,惊呼“马克思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空徘徊”。

结束语: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 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时代背景 下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可以说,能否将大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出来,事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为,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 主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而另一方面,这一群体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人生道路的选择上呈现出多种取向,在自身成长过程伴随着多重矛盾的出现,也存在着很多普遍性的问题。首先,进入大学迅速迷茫。大学已然成为很多同学的游乐场,令自身堕落颓废的温床,诸如此类。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沟通交流的效果不佳,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的缺失直接影响大学的正常发展。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终身学习的意识 没有确立起来,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大学生自然是社会中具有高个人修养、高文化素质的人群,所以,这个人群的学习意识至关重要,也是亟待加强的。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一

08法4 30 号黄嘉莹

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的二、三节,我归纳出了课本的四条问题主线: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事物为什么会发展?事物是怎么样发展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什么呢?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等特点。我们都知道著名的“蝴蝶效应”,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一只蝴蝶挥动一下翅膀,都可能会造成美国一周后的一场飓风,可见,我们周围事物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最近的金融海啸,这次金融海啸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次贷危机带来了信用危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体制的瘫痪。而联系不止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还有事物之间的联系,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市场,而社会注义的中国,能在这场危机置身事外吗?很显然是不能的,因为联系是普遍的,这对中国已经产生影响,美国消费减少,影响中国出口,也加大了国内进口商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适应了时代的潮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不可以战胜的,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纵观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西东汉,从三国到南北朝,从隋唐到五代十国,从辽宋夏金到元明清,每一个新朝代在但是来讲是新事物,旧的朝代萎靡、混乱,不适合人民安定生活,不适合经济稳定发展,必然带来改朝换代的结果,新的朝代符合当时人民利益要求,旧的朝代就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了。事物的发展还是一个过程,就像近代中国,自从鸦片战争的战火升起后,中国就在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一场场运动,一场场革命,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倒退,停滞,那也是暂时的,中国始终都是向前发展的,这点从我们现在生活就可以看出,而且毋庸置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

知道了什么是联系和发展,那事物到底为什么会发展呢?它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呢?

书本的解释我不尽明白,只有一些看法和感受。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它们相互联结、相辅相成,它们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例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有矛盾,但是不同社会的矛盾又是具体的,不同的。奴隶社会的矛盾是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封建统治者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资本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矛盾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有了矛盾这一动力源泉,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人类才不断进步。

那事物是怎么样发展的呢?

事物发展过程中涉及两个转化,一个是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一个是肯定与否定的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扬弃”是辩证否定的实质。事物的辩证发展就是经过两次否定,三个周期,形成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最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它是科学的认识方法。而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照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历史的主人。2008-11-9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与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是互动的;是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是人类哲学思想的光辉结晶。而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场变革既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和总结,也是当时和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说唯物辨证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建构;当代形态关键字:继承与发展、矛盾、改革、创新、和谐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整个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既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实践发展的光辉结晶,也是人类哲学思维发展的一种当代形态。它荟萃了资本主义向社会转化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精华,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它产生的一个半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实践和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内容,改变着自己的理论形态,展示着自己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哲学的最初产生意味着人类理性思维从神话思维中和一次历史性超越,标志着人类认识视野的极大拓展和思维层次的革命性跃迁,是人类智慧负着哲理层面的一革命性提升。哲学可以说

是名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与其它科知识一道构成人类和知识体系。而哲学作为最宏观的信念、理想和价值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激励和向导的作用。哲学流派中凡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物质是世界和本质,思维、意识、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的都 是唯物主义;相反则是唯心主义。

一般说来,唯物主义反映进步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唯心主义则代表保守和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和要求。人类的发展总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复杂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人们坚持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而这样造行往往会得出唯物主义的结论。辨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对自然科学和概括,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强调以唯物主义方式人道地,实践地改造世界。它主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想互联系运动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应当从事物的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中去把握事物。人类的发展也需要这种种观点的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的光辉结晶,是工业发展,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唯物主义与辨证法在各自全部历史以展成果之上的有机结合。因此唯物辨证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哲学基础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读《矛盾论》有感

摘录——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著和互相影响著。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这样,唯物辩证法就有力地反对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论和庸俗进化论的外因论或被动论。这是清楚的,单纯的外部原因只能引起事物的机械的运动,即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增减,不能说明事物何以有性质上的千差万别及其互相变化。事实上,即使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也要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的也是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同样,社会的发展,主要地不是由于外因而是由于内因。许多国家在差不多一样的地理和气候的条件下,它们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非常之大。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聊完了矛盾的普遍性,再来看看矛盾的特殊性。“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在我看来,毛泽东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解释是很到位的。既然矛盾的普遍性推动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那么与之对应的矛盾特殊性必然也存在与所有事物中。若没有特殊性,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同一的,而同一的世界又怎么会有发展的源动力?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 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文化大革命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矛盾论》是一篇关于矛盾的总论,作为一个涉世并不深的大学生,想要参透其中的道理、原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拿他另一篇《实践论》中的观点来说,有些理论纸上谈兵不行,必须要在实践中去认识它,这样才能真正领悟、体会到这个理论的真谛,毕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笔记(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推荐读书书目 一、原著类 1、《矛盾论》,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65 2、《实践论》毛泽东 3、《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4、《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精选)

    思政教学课程网址:htttp://210.36.247.60/mkszygl/ 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概论 课外实践性教学计划(周四5.6节) 专题一:读一篇课后阅读文献 专题二: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 专题三: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答:(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 性的问题。第二,思维和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小作文 读书笔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唯物主义的闪光 读《辩证法的要素》有感 ——读《辩证法的要素》有感 0215141 姓名:周正轩 学号:021514124 阅读了《辩证法的要素》,对于辩证法与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小作文 读书笔记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感 021514125 汪成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具体论述了马克思一生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 3(大全五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读书笔记第三章讲述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分为三大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其中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复习重点:1---4章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