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港大vs清华 一样面试两种感受
港大vs清华 一样面试两种感受.txt婚姻是键盘,太多秩序和规则;爱情是鼠标,一点就通。男人自比主机,内存最重要;女人好似显示器,一切都看得出来。港大vs清华 一样面试两种感受
来源:北京晚报
香港因为它极具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和与北美接近的教育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香港高校,作为自己成长为“国际人才”的训练基地。
据了解,自1998年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至今,香港高校“把大学销往内地”的战略不断升级。
今年,共有12所香港高校获准在内地招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被批准列入提前批次录取。香港高校几乎都把名额指标使用到了上限。港大去年的招生人数达到270人,几乎是2003年的5倍。8所获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500人扩大到今年的1600人。香港高校已经连续几年招走了北京的高考状元,那么是什么使学生们选择到香港读大学?这些报考香港高校的孩子是抱着怎样的初衷?在赶考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感受?
憧憬多彩香港
星星的高中在北师大二附中的文科实验班度过。在这个蜚声北京的班里,有太多刻苦又优秀的学生。星星也十分出类拔萃,但并不是那种闷头苦学的类型。她的生活除了书本习题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纷繁的课外书、看不完的电影和电影杂志、看不够的费德勒、课外又学德语又学空手道,这些都赋予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所以,当她听说有香港大学这样一个自由、开放、充满生活情趣又学风纯朴的地方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加上星星的妈妈也常常向她列举香港的种种好处,她便开始向往有朝一日可以去香港那些建在山上的美丽高校。
“香港的大学很国际化啊,有不同国家的老师和同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而且可以一个人在那边,过不同的生活,多有趣!”对于长期受多种文化熏陶的星星,香港大学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香港的全英文教学,对英语成绩出色的星星来说就更是吸引她的磁石,她的英语高考成绩在班里是第一。
糟糕的清华面试
对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中国内地最好的大学,星星也是十分认同的,“北大也很好。”她认为两地的高校侧重点各有不同:内地大学的文科基础课程十分出色,比如北京大学的中文、历史、哲学;而去香港的大学学商科则比较好。“北大清华沦为二流?我不觉得啊。”因此她在高三上学期也报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并且得到了去清华面试的机会。
在清华的面试给了星星一个糟糕的回忆。“老师一点儿都不和蔼,就是想尽办法把你难倒。几千字的自荐和推荐信大约也没有看。”清华的老师问星星:“你看过《儒林外史》吗?”星星说:“呃„„只看过《范进中举》那一回,语文书上的„„”这时老师蹙起眉头,不满地说:“你怎么能连《儒林外史》都没看过!”老师的态度让星星很不愉快,她觉得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
感人的港大邮件
自主招生虽然失败,但没有给星星带来过多影响和挫败感。她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模时一举考了年级第二。于是最终她在第一志愿里填了北京大学。不过提前批中,却赫然填上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科奖学金基础班。而且还报考了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她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志愿的:“当然想上香港的大学,所以报了港大和中大。考上哪个都很知足了,考不上就上北大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考香港大学的过程中星星问了关于交报名费和专业的问题,校方的回复相当迅速且有礼貌,“很快就回了,而且答复得也很详细。不像国内,等好多天都不带理你的。”有趣的是,港大的回邮开头是“致敬爱的刘小姐”,导致星星也把自己的邮件开头从“港大招生办”改为“致敬爱的港大招生办”。邮件虽小,但是每一个收到这种邮件的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一间大学对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港大面试培训班
星星高考发挥得没有一模好,但是634分也足够得到港大的面试资格了。一开始星星并没有参加面试培训班的意愿,不过正好亲戚家的孩子报了却因病不能去,便叫她顶替。面试课的前两天是讲自我介绍,后几天是小组讨论,练习各种各样的话题。老师则是前几届考到港大的内地学生。通过这个课程,星星每天都要说上很久的英文,本来基础就好的她感觉自己的口语“越说越顺畅”。面对几天后的港大面试,心里也有了底儿。“知道了面试是个什么样子,心里也不会太紧张了。”
平等的港大氛围
6月29日下午,星星来到清华大学留学生楼参加港大的面试。由于有了充足的准备,当她进入候考区时心中非常的踏实。虽然即将进行面试前有一点小小的紧张,但是一走进考场看到和蔼的考官,星星又平静下来。“有一个考官是个欧洲老太太,面容特别慈祥,胖胖的,一头金发。她总是笑呵呵的,让人一看就觉得放松。”她回忆道。星星所在的组有八个人,只有一个男生,所以考官第一句话就拿这位男生开涮:“咦,这一组没有男孩子啊?”这位被无视的男生连忙纠正:“我是啊!我是男生!”就这样,紧张的空气一下子松弛下来了。
接下来考官只是让大家报了名字,没有让大家特别做自我介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问题——“你最害怕的一件事”,然后先说起自己的经历。老太太回忆说自己最害怕的事是看自己的两个儿子玩蹦极,她吓得眼泪横流,直用手捂眼睛。现场的气氛更加轻松了。星星则讲述了自己母亲生重病让她担惊受怕的经历,她说那一次体会到了生命与亲情的可贵。
重头戏则是小组讨论。这一组的题目是:你怎样看待同性婚姻。八个人分成两组,星星选择了赞同一方。她的观点是:选择同性婚姻也是一个人的权利,应该保护人权,尊重个人的性取向和选择;不能说同性婚姻就是错误的;这个社会应该是开放的多面的,要有包容性;但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法律,保护同性婚姻者,也保护了社会。而反对方的观点是:同性婚姻不符合伦理道德;同性婚姻没有后代,是畸形的家庭;即便收养了小孩,那么小孩是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利于成长。甚至还认为没有后代的同性婚姻会导致新生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缺乏。思维之丰富,可见一斑。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星星都能够用英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且她认为考官非常亲切,会鼓励每一位考生。在这个组里有一位同学很少说话,轮到他时总说没想好,考官便安慰道:“没关系的,慢慢想,下一次再说也行。”就是这种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星星觉得,港大的老师乐于放低姿态、是在真心和每个人交流,并且让每一个考生都得到了重视和鼓励。
结果会如何呢?星星的表现能不能打动港大的老师?那就要再等一等才能知道了。她自己的感觉是:“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家都很出色。但是无论结果怎样,面试都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因为我们和考官互相尊重,这种感觉在清华没有过。”(赵蕾)
(责任编辑:刘杰)
[我来说两句(2条)]
第二篇:港大vs清华 一样面试两种感受
港大vs清华 一样面试两种感受:《北京晚报》
2007-07-06 10:58:27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社会·杂谈分类
香港因为它极具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和与北美接近的教育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选择香港高校,作为自己成长为“国际人才”的训练基地。据了解,自1998年香港高校到内地招生至今,香港高校“把大学销往内地”的战略不断升级。今年,共有12所香港高校获准在内地招生,其中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被批准列入提前批次录取。香港高校几乎都把名额指标使用到了上限。港大去年的招生人数达到270人,几乎是2003年的5倍。8所获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招生人数由2003年的不足500人扩大到今年的1600人。香港高校已经连续几年招走了北京的高考状元,那么是什么使学生们选择到香港读大学?这些报考香港高校的孩子是抱着怎样的初衷?在赶考过程中,又有怎样的感受?
憧憬多彩香港
星星的高中在北师大二附中的文科实验班度过。在这个蜚声北京的班里,有太多刻苦又优秀的学生。星星也十分出类拔萃,但并不是那种闷头苦学的类型。她的生活除了书本习题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纷繁的课外书、看不完的电影和电影杂志、看不够的费德勒、课外又学德语又学空手道,这些都赋予了她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所以,当她听说有香港大学这样一个自由、开放、充满生活情趣又学风纯朴的地方时,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加上星星的妈妈也常常向她列举香港的种种好处,她便开始向往有朝一日可以去香港那些建在山上的美丽高校。
“香港的大学很国际化啊,有不同国家的老师和同学,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而且可以一个人在那边,过不同的生活,多有趣!”对于长期受多种文化熏陶的星星,香港大学确实是个难得的好地方。香港的全英文教学,对英语成绩出色的星星来说就更是吸引她的磁石,她的英语高考成绩在班里是第一。
糟糕的清华面试
对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所中国内地最好的大学,星星也是十分认同的,“北大也很好。”她认为两地的高校侧重点各有不同:内地大学的文科基础课程十分出色,比如北京大学的中文、历史、哲学;而去香港的大学学商科则比较好。“北大清华沦为二流?我不觉得啊。”因此她在高三上学期也报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并且得到了去清华面试的机会。在清华的面试给了星星一个糟糕的回忆。“老师一点儿都不和蔼,就是想尽办法把你难倒。几千字的自荐和推荐信大约也没有看。”清华的老师问星星:“你看过《儒林外史》吗?”星星说:“呃„„只看过《范进中举》那一回,语文书上的„„”这时老师蹙起眉头,不满地说:“你怎么
能连《儒林外史》都没看过!”老师的态度让星星很不愉快,她觉得没有得到最基本的尊重。
感人的港大邮件
自主招生虽然失败,但没有给星星带来过多影响和挫败感。她保持着优秀的学习成绩,一模时一举考了年级第二。于是最终她在第一志愿里填了北京大学。不过提前批中,却赫然填上了香港中文大学文科奖学金基础班。而且还报考了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她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志愿的:“当然想上香港的大学,所以报了港大和中大。考上哪个都很知足了,考不上就上北大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考香港大学的过程中星星问了关于交报名费和专业的问题,校方的回复相当迅速且有礼貌,“很快就回了,而且答复得也很详细。不像国内,等好多天都不带理你的。”有趣的是,港大的回邮开头是“致敬爱的刘小姐”,导致星星也把自己的邮件开头从“港大招生办”改为“致敬爱的港大招生办”。邮件虽小,但是每一个收到这种邮件的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一间大学对自己足够的重视和尊重。港大面试培训班
星星高考发挥得没有一模好,但是634分也足够得到港大的面试资格了。一开始星星并没有参加面试培训班的意愿,不过正好亲戚家的孩子报了却因病不能去,便叫她顶替。面试课的前两天是讲自我介绍,后几天是小组讨论,练习各种各样的话题。老师则是前几届考到港大的内地学生。通过这个课程,星星每天都要说上很久的英文,本来基础就好的她感觉自己的口语“越说越顺畅”。面对几天后的港大面试,心里也有了底儿。“知道了面试是个什么样子,心里也不会太紧张了。”
平等的港大氛围
6月29日下午,星星来到清华大学留学生楼参加港大的面试。由于有了充足的准备,当她进入候考区时心中非常的踏实。虽然即将进行面试前有一点小小的紧张,但是一走进考场看到和蔼的考官,星星又平静下来。“有一个考官是个欧洲老太太,面容特别慈祥,胖胖的,一头金发。她总是笑呵呵的,让人一看就觉得放松。”她回忆道。星星所在的组有八个人,只有一个男生,所以考官第一句话就拿这位男生开涮:“咦,这一组没有男孩子啊?”这位被无视的男生连忙纠正:“我是啊!我是男生!”就这样,紧张的空气一下子松弛下来了。
接下来考官只是让大家报了名字,没有让大家特别做自我介绍,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问题——“你最害怕的一件事”,然后先说起自己的经历。老太太回忆说自己最害怕的事是看自己的两个儿子玩蹦极,她吓得眼泪横流,直用手捂眼睛。现场的气氛更加轻松了。星星则讲述了自己母亲生重病让她担惊受怕的经历,她说那一次体会到了生命与亲情的可贵。
重头戏则是小组讨论。这一组的题目是:你怎样看待同性婚姻。八个人分成两组,星星选择了赞同一方。她的观点是:选择同性婚姻也是一个人的权利,应该保护人权,尊重个人的性取向和选择;不能说同性婚姻就是错误的;这个社会应该是开放的多面的,要有包容性;但同时要制定合理的法律,保护同性婚姻者,也保护了社会。而反对方的观点是:同性婚姻不符合伦理道德;同性婚姻没有后代,是畸形的家庭;即便收养了小孩,那么小孩是缺少父爱或母爱的,不利于成长。甚至还认为没有后代的同性婚姻会导致新生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缺乏。思维之丰富,可见一斑。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星星都能够用英文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而且她认为考官非常亲切,会鼓励每一位考生。在这个组里有一位同学很少说话,轮到他时总说没想好,考官便安慰道:“没关系的,慢慢想,下一次再说也行。”就是这种和蔼可亲的态度让星星觉得,港大的老师乐于放低姿态、是在真心和每个人交流,并且让每一个考生都得到了重视和鼓励。结果会如何呢?星星的表现能不能打动港大的老师?那就要再等一等才能知道了。她自己的感觉是:“我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大家都很出色。但是无论结果怎样,面试都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因为我们和考官互相尊重,这种感觉在清华没有过。”(赵蕾)
第三篇:感受清华
圆梦清华折桂堪当志高远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记录及心得体会
8月29日,在集团公司的悉心栽培和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省国资委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协议培训合作项目中 “优秀班组长培训项目”。带着一颗激动的心情,满腔的求知欲望,承载着公司的殷殷期盼,我远赴清华,参加了这次为期四天的培训,作为一所殿堂级的学府,清华大学是无数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求知圣地。也成全了我尚为稚子时纯真而神圣的清华梦。
清华园位于京西北,北四环路与圆明园路交汇处,向南步行十分钟,是全国另一知名学府——北京大学。向西步行十五分钟是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历史记载,明朝时这一带是一片园林区,清华园原是圆明园的一部分。此次宝贵的经历,不仅让我领悦到文萃雅风萦绕的学苑风光,更是让我徜徉于古今中外通达的历历时空。
简短的培训,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每一课都集思想大战,耀知识之精华,令我这个最年轻的班长、队伍中的新兵入脑入髓,受益匪浅,主要收获有四点:高端站位,拓宽了理论视野;拨云见日,坚定了人生方向;点石成金,提升了基本素质;励志铭心,撷取了清华的精神。
在清华学习的一周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感受清华“行胜于言”的校风。学习期间,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
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接受培训的课程都和基层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门课程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很多老师对于管理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们利用儒家思想和“易经”辩解了对管理的认识,他们渊博的学识和风趣的谈吐也给我们所有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我更深的理解了基层管理的重要性,正如每一块基石对于摩天大厦一样,基层团队的建设水平决定了整个组织的竞争水平。短短一周过去了,通过不断的吸收和消化所学的知识,我的思想境界得到拓展和升华,感情态度得到端正和改变。曲终人散时,那些美好的临别赠言、相互勉励,让我收获了一份份纯真的友谊。然而,直面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更让我深刻的意识到,不能为眼前已取得的一点点成就沾沾自喜,而使自己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更不能为今后前进路上的困难重重而畏缩不前。行胜于言的校风则给我多方位的启示:管理就是实践,管理者必须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应用于实践,方能有所作为,管理者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一周的时间有如人生之沧海一粟,却让我铭刻在心如珍似宝。此次取智慧之火种,我更当立鸿鹄之志;立巨人肩膀,我更当求高远之路。
焙烧厂:林斌
虽然时间短暂,但这次培训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学习使我有机会接触多方面的基层管理,其中包括经济、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最新管理理论的成果。这些知识像新大陆一样开阔我的视野,启发我的思维。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清华培训使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用更全的视角,带领一个基层队伍去分析情况、解决问题。我将把我的所学带到工作中来,与每一位同事分享,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工作的开展水平。清空杯子注入新水,装满新知,放弃过去经验,从零开始。我当坚定人生方向、勤奋、求实、创新、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第四篇:清华学习感受
麻江县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高级研修班清华学习心得
清华之行,受用一生
基东小学:罗锦荣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感谢各位领导给予我这次清华大学暑期研修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各位专家学者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从内心发出一阵阵由衷的感慨,清华之行,受益匪浅,清华之行,感悟颇多,清华之行,激荡灵魂。
初入校园,清华大学这所全国最高学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绿荫的草坪,成荫的绿树,气势恢宏的建筑,极富寓意的雕塑„„古朴的风格,优雅的环境,清幽的小径,乃至成行摆放的自行车,无不彰显了清大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内涵和皇家园林的古典神韵。
清华大学,多少人梦寐以求和魂牵梦绕的求知殿堂。在这里,不知培育了多少国之栋梁和社会精英。记得一位教授说过,或许你已经错过了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机会,但你决不能再错过在清华大学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闲暇之余,我感慨,有生之年,来清华学习一回,此生足矣。
观大腕的风范,品大师的性情,领大家的精髓,自始至终,每位给我上课的专家、学者、教授无不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振明教授在开班典礼后给我们上的《清华历史与清华精神》讲座,让我进一步体会了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梁启超先生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神实质以清大乃至国人无比的精神动力,再加上清华园这座古代皇家园林的高贵气质,无处不彰显了清大的诱人魅力和人文气息。
董关鹏教授的《突发事件处理和媒体关系应对》讲座,让我进一步捕捉到了当代媒体力量的无限动力,他那“上访不如上网,上告不如上报”的经典理论堪称“绝伦”。他敏锐的洞悉力,超强的语言功能,果断的睿智和健谈的风格,无不让我洗礼灵魂,涤荡思想。
蔡永红教授的《绩效考核与教师激励》讲座,拓宽了我们学校体制和评价制度的改革思路,使我眼前一亮,找到了打开时下制约教师评价制度的瓶颈,顷刻间心胸豁然开朗,坚定了改革的信念。
吕建强教授的《走进音乐的世界》讲座,让我从内心深处无限感慨地体会和感悟到了一个音乐家用他的思想和理念赋予音乐教学的超乎实际的精神实质,让我这个不懂音乐的外行听得乐此不疲,心猿意马。学习闲暇之余,学院为我们安排了为期一天的清华校园的参观。徜徉在清大寂静清幽的校园里,内心深处体验着不一样的情感。
走进清华,徜徉于清华校园内,时时处处都为清华之俊美而折服。二校门、大礼堂、工字厅、清华学堂、荷塘月色,古朴典雅、方正宏伟,充溢着皇家贵气;钟灵毓秀的自清亭、荷塘月色和近春园遗址,碧荷红莲,波光潋滟;最让人陶醉的是庄美挺秀的“水木清华”,其景色的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一变而为“水木清华”的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待考)。闲坐其间,品赏着“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的怡人美景,吟诵着正中朱柱上沈广文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一时间竟分不清人间和仙境。
曲径通幽的小道,寓意经典的雕塑,温馨悠远的荷塘,还有校园错落有序的布置格局,通过了解和外人介绍,让我仿佛感受到了清华学堂的古老,庚子赔款的耻辱,以及科技产业的无限能量,同时也深切体会到了清华大学的博大精深和人文关怀。
尹文刚教授的《阳光心态打造与情感管控》讲座,让我深切体会到了知足常乐的那份恬静和自我形象修养以及心态塑造的那份自信。同时也愉悦了身心,从中悟出了案例《移动日本富士山》中“山不过来我过去” 的那份豁达和宽容。
李真顺老师的《校长语言艺术》讲座,让我们在“泱泱华夏”的戏谑声中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他的风趣,他的幽默,他的调侃,还有他的诙谐,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了他极强的感染力和近距离沟通的亲和力。
李左东教授的《经济形势分析》讲座让我们这些不懂经济和政治的门外汉从她的言传身授和字里行间捕捉到了中国经济的另类色彩和真知灼见。
程郁缀教授的古诗词赏鉴讲座让我们又一次读懂和领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诗词歌赋这文化精髓的精神实质。他以自己对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积淀的独到见解和研究成果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唐诗宋词的艺术价值和无线魅力。
杨阳教授的国防讲座精彩绝伦,扣人心弦,从他的讲解中让我们近距离地与专家面对面的了解了当今国防技术的先进和飞速发展程度。
窦桂梅和张景浩两位名校长的精彩讲座,让我们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路上坚定了信心,找准了切入点,为谋求学校新的思想定位和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大楼门前,大师云集,在清华学习的十天里,我从灵魂深处切实体会到了清大的精神,清大的内涵,感谢一路陪伴我们学习的继续教育学院的老师,感谢各位专家教授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演绎。十天相对漫长的人生旅途太短暂,但在清华度过的十天和所学所感悟到的一切,却是人生中累积到的一笔及其珍贵的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加倍努力,发挥特长,尽职尽责,争做一位称职的小学校长。
第五篇:走进清华 感受清华(推荐)
走进清华 感受清华
-----参加清华大学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与公共管理研修班学习有感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总队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举办的《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系统领导干部行政能力与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研修班的学习课程是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根据总队的要求精心安排的,聘请了多位资深的学者教授给我们授课,通过一周的紧张听课,聆听了各位教授名师主讲的《国学智慧与现代领导素质》、《压力管理》、《领导力塑造与执行力提升》、《政府绩效管理与评估》、《公共管理与创新》、《领导者语言表达艺术》、《组织行为学》等主要专题讲座。几天的学习时间,短暂而又紧张,在听课中使我们听得有味,学的轻松,开阔了视野,感触很多,体会很深,此次学习,永志不忘,受益终生。
一、在理论层面上开阔了视野。参加调查队系统组织的专业理论学习一直是我个人较强烈的愿望。此次研修班的学习内容广博,大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文等方方面面,同时又渗透到以上各个方面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此次研修班的师资一流,每个教授讲课时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站在较高的角度,博览古今,举一反三,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深入浅出,令人耳目一新,对于一些长期存疑的问题有了明朗清晰的解读。
二、在学养结构上提升了层次。学养结构是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重要反映。思维是一个人学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动 的先导。思维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思维判断的正确与否。通过走进清华,看到清华校园的种种创意和校园的人文环境,让我真实感受到一流学府的教育气息,直接领略到清华建校以来知名校长及教授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对“严谨、求实、谦和”的清华校风、对“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目标上更加明确。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无愧于党和人民群众的重托。要把通过此次的培训学习到的新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培养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和应变能力,不断适应调查工作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