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工业大学坚持优中选适扎实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坚持“优”中选“适” 扎实推进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
河北工业大学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加强岗位分析,合理设置岗位的资格条件;科学统筹,形成岗位差别;科学设计答辩环节;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要求,将人岗相宜的理念贯穿选拔工作始终,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河北工业大学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着眼于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本着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群众公认和注重实绩相结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完善程序方法,真正做到人岗相适。
一、基本情况
从2005年开始,河北工业大学开展以竞争性选拔为主的中层领导干部聘用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也发现这种方式很难做到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针对这一问题,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从选拔任用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进行改革,将人岗相适的要求贯彻到选拔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选人用人机制得到完善,达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2013年以来,学校共组织了5次集中上岗工作,选拔中层领导干部46名。全校272名教师、干部参加竞聘,参加选拔任用干部的教师代表达到了2100余人次。
二、主要做法
1、科学统筹,形成岗位类别。如将多个单位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岗位统筹在一起,提出必须具备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经历,在副处级工作三年及三年以上和党龄三年以上的任职要求,将多个学院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岗位和学生处副处长岗位统筹在一起,提出必须具有辅导员工作经历,在科级岗位工作三年以上和党龄三年以上的任职要求。
2、加强岗位分析,合理设置岗位的资格条件。校党委高度重视岗位分析工作,它不仅是做好干部选拔重要工作的基础,还和答辩试题设计、考察评测等内容息息相关。在今年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校党委把所有竞聘岗位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明确每一个岗位在学习工作经历等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提高人岗相适性。做到重资历但不唯资历,强调年轻化但不追求低龄化,重学历但不强调高学历,畅通了发现人才、起用人才的渠道。
3、评委的确立更加规范科学。积极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公道正派报经校党委批准的评委队伍。评委队伍由校领导、中层干部和部分专家、教职工代表组成。每次竞聘时,由校党委确定评委组成人员的总体要求和名额,由党委职能部门的两名一般工作人员确立评委的最终名单和备选名单。该名单确立后无需向校党委和校党委组织部汇报。评委一般在开会前两小时通知。这一作法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情分,保证了竞聘工作的公正性。
4、让更加了解情况的人参加选拔任用工作。例如所有学院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的竞聘工作放在各自学院进行。该学院的联系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做为评委参与评审打分。改善了过去竞争上岗“演讲定输赢”的不足。
5、民主推荐采取分类加权计分方法。对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权赋于相应的权重,适当加大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推荐票的权重。如在各学院主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岗位的民主推荐中,我们设置了A票和B票,A票为联系校领导和学院现有领导班子成员票,B票为教职工票,在确立考察对象时,校党委会统筹考虑得A票和B票的情况,以便做出科学决策。
6、科学设计答辩环节。按照“以事择人,以岗定人,考用一致”的要求,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的知识作为答辩问题,问题与现实工作挂钩,突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理论水平、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7、扩大考察面。既要在现任单位考核,又要延伸到以前工作过的单位考察;既要考察其工作圈的情况,又要考察其生活圈的情况。重点考察应聘者对选拔岗位的适应程度。例如对某些拟提拔任用的同志座谈考察近50人。通过让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到选拔任用工作中实现了干部“优”中选“适”的目的。例如在某学院副院长的竞聘中,两位竞聘者都表现了较强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最终通过座谈考核,一名竞聘者应更适合学院发展的需要而胜出。
三、成效启示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法,必须充分贯彻“人岗相适”的工作理念。答辩侧重于汰劣,为的是把那些基本素质不好和工作能力较差的刷下去;面试侧重于择优,为的是把那些能力突出的干部选出来;考察侧重于考德和适岗分析比较,为的是把德才兼备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紧紧把握关键环节并积极推进改革,真正体现了“优中选适”进一步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得到提高。今年选拔任用的46名处级干部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
河北工业大学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和建立竞争性选拔工作长效机制,高度重视选拔任用工作的后续管理,加强对选拔上岗干部进行适岗能力的跟踪考察,这一些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第二篇:西北工业大学党政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
西北工业大学党政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我校党政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和完善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科学机制,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能够担当领导科学发展重任的管理干部队伍,为学校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根据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中共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陕西省委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选拔任用党政处级干部的基本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六)依法办事原则。
第三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和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建立健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干部的实绩考核、教育培训和工作监督,不断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确保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做好党政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工作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做到系统培养、择优使用。
第四条党政处级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第五条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任用,参照本细则执行。第二章选拔任用条件
第六条党政处级干部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各项决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能够结合学校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
(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处级领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文化知识水平。新任党政处级干部应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干部和一些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主要领导岗位一般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四)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五)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有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主动维护班子团结,作风朴实,公道正派。
(六)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党政管理干部,新提拔副处级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负责学生工作的副处级岗位一般不超过40岁),新提拔正处级年龄一般不超过53岁,特别优秀或工作特别需要的可破格讨论任用。
(七)担任各基层党的委员会(总支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必须有三年以上党龄。第七条选拔任用党政处级干部,必须符合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具有组织领导能力、团结一致、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和形成班子成员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的目标要求。单位正职领导还要具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和优良的民主作风,善于抓班子带队伍,能够团结带领本单位师生员工开拓创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第八条党政处级干部遵循逐级提拔的原则。机关干部提任上一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下一级两个以上职位任职的经历。教师提任学院或机关部、处副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担任院长助理、系党支部书记或主任一届以上的任职经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提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应当具有五年以上工龄和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提任副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在正科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提任正处级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在副处级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越级提拔应报上级部门同意。
第九条提任的处级干部应当经过学校党校或经组织部门认可的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累计三个月以上(五年内)的培训,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
第三章民主推荐和考察
第十条选拔任用党政处级干部,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提出考察对象。具体包括:
(一)处级领导班子换届时,要与所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沟通情况;制定民主推荐工作方案;召开所在单位教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公布推荐职位、条件及要求,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民主推荐;对投票推荐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校纪委全程参与民主推荐工作。民主推荐结果一年内有效。
(二)个别选拔任职,根据拟任职位和实际需要,可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党政领导班子定向推荐、校领导或群众提名推荐、干部个人自荐等民主形式。
第十一条组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选拔任用处级干部的方式之一。要根据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大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方式选拔任用处级干部工作的力度。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领导下,由党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具体为:
(一)公布职位、报名条件、基本程序和要求等;
(二)报名与资格审查;
(三)组织面试答辩、评议等;
(四)校党委有关领导根据面试答辩评议等情况,酝酿确定考察对象。第十二条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一)领导班子换届,组织部根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后备干部情况和党委主要领导及分管(联系)校领导的意见,综合分析提出拟考察初步人选,听取纪检部门意见,向校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并征求常委意见,确定考察对象。
(二)个别选拔任职,组织部根据干部公开选拔面试答辩结果、个人提名推荐或自荐以及后备干部等各方面情况和党委主要领导及分管(联系)校领导的意见,综合分析提出拟考察初步人选,听取纪检部门意见,向校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并征求常委意见,确定考察对象。
(三)根据实际情况,考察对象人数可等于或多于拟任职务人数。第十三条对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部负责考察工作。具体为:
(一)组织考察组,制定考察方案。根据实际需要,校纪委及有关基层党委等部门共同参与考察工作。
(二)同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沟通情况,征求意见,安排考察工作。
(三)实行考察预告制度,在本单位内发布干部考察预告,公布考察对象、考察组成员和考察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四)考察党政处级干部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拟任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在德、能、勤、绩、廉方面的表现,重点考察政治条件、工作实绩、群众基础等。
(五)考察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现实表现。
(六)考察工作个别谈话的范围一般应包括: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及科级干部,学院还应包括系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及青年教职工代表、院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等。
(七)考察组综合分析考察情况后,写出有考察人员署名的考察材料。考察材料必须如实填写,全面、清楚地反映考察情况,内容包括: 1、考察对象的基本情况,简历;
2、德、能、勤、绩、廉方面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长; 3、主要缺点和不足;
4、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情况。
(八)实行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对考察材料负责。
(九)考察结果经组织部办公会议讨论后,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并按规定提交党委常委会讨论。
(十)若考察对象不符合岗位要求,按规定程序重新确定考察对象。第四章酝酿、讨论决定和任免
第十四条选拔任用党政处级干部,要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拟任干部的分管校领导、纪委书记、组织部部长要对处级干部拟任人选在一定范围内充分酝酿,进行沟通协商和征求意见,统一认识,严格履行干部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开展考察工作等关键环节的程序,把好选人用人关。第十五条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实行党委常委无 记名票决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施任免程序。具体为:
(一)组织部按照已经确定的干部议题,准备好相关材料。
(二)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委到会。
(三)组织部长逐个介绍拟任人选的提名、推荐和考察情况等。
(四)党委主要领导、新任干部的分管(联系)校领导补充介绍有关情况等。
(五)常委进行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六)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会议主持人综合常委讨论意见,决定表决或暂缓表决。意见分歧较大的,暂缓表决。对影响做出决定的问题,会后应当及时查清,避免久拖不决。
(七)进行投票表决,以赞成票超过党委常委应到会人数的二分之一,方为通过,形成决定。第十六条新任处级干部实行任前公示制度。对常委会做出决定拟提拔任职的干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一)公示结果不影响任职的,办理任职手续,党委组织部拟定任免文件,党群系统处级干部由校长会签,党委书记签发;行政机构处级干部由党委书记会签,校长签发。
(二)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意见的要根据反映的具体问题组织纪委(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向党委如实汇报,决定任职或暂缓任职。
(三)组织部按照要求将干部考察材料、任免审批表等归入本人档案。按规定需要报上级部门备案的干部,及时上报备案。
第十七条学校主要领导、分管(联系)校领导、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分别同新任职的干部进行任前谈话,由组织部协同分管(联系)校领导宣布任免决定。新任干部须在宣布任免决定后一周内上任,完成交接工作。
第十八条新提拔非选举产生的处级干部实行任职试用期制度,任职试用期为一年。
(一)试用期满后,由组织部与干部所在单位党组织共同考核,考核结果提交党委常委会进行讨论表决,做出是否正式任职的决定。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一般按试用前职级安排工作。
(二)任期含试用期。
(三)试用期内干部待遇与正式任职的干部相同。第十九条学校内设各基层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委员会的设置和选举结果须报经学校党委批准。
在党的基层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闭会期间,学校党委认为有必要时,经常委会研究决定可以调动或指派基层党委、党总支的书记、副书记。
第二十条党政处级干部的任职时间,按照下列时间计算:
(一)由党委决定任职的,自党委决定之日起计算。
(二)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当选的,自当选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一条处级干部因岗位变化,不再担任原职务工作的,应按程序发文免职。但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处级干部职务自行免去,不再另行发文。
(一)所在单位撤销或合并的干部;
(二)处级领导班子换届或任期已满而离任的干部;
(三)同一单位由副职提为正职的干部;
(四)调离学校的干部;
(五)退休的干部。第五章任期与交流
第二十二条处级干部实行任期制,每个任期为四年。期满后按程序进行考察,合格者,重新发文续任或交流。
(一)学校党政职能部门、直属单位的行政处级干部实行委任制,任期按本人任职时间确定,连续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二)学院行政处级领导班子实行委任制,任期按班子换届计算,到期换届,连续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届。
(三)工会、共青团等有关群众组织及院系党的处级领导班子按有关章程实行选举制,任期按有关规定执行,届满按规定进行换届选举,连续任职一般不得超过两届。
(四)科技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的干部按有关章程实行聘任制或提名推荐制,任期按本人任职的时间确定,届次按有关章程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党政处级干部在任期内应保持稳定,因工作特别需要调整岗位的,一个任期不得超过一次,试用期内除免职外不得调整职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需按有关规定及时调整:
1、因年龄原因需要调整职务的;
2、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或不宜继续担任现职务的;
3、不称职需要调整职务的;
4、自愿辞职、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
5、因受处分或处罚需要变动职务的;
6、连续出国(境)半年以上的;
7、工作特别需要调整职务的。
连续出国(境)半年以上的,出国(境)后及时按程序免去现任职务(保留原职级待遇),按时回国并经考察成绩优良及其以上者,按干部选拔程序重新任命。
第二十四条为全方位锻炼培养干部,增强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全局意识,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干部解决复杂问题和综合协调的能力,学校实行处级干部交流轮岗制度。
(一)处级干部交流轮岗主要在学校机关与基层单位之间、党政管理岗位之间交流,同时要注意做好校内外的交流。
(二)交流轮岗的主要对象是:因工作需要交流的;需要通过交流锻炼提高领导能力的;按照规定需要回避的;在一个岗位任职满两届的(个别在管理业务性较强岗位上任职的副处级干部,任职年限可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三届);因其他原因需要交流的。
(三)单位正职干部交流一般与班子换届、干部任期到届相结合,副职干部按任期交流。
(四)干部交流轮岗要在党委的领导下统筹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
(五)人、财、物、基建、招生等岗位的干部任职满两届必须轮岗交流。
(六)为保持工作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同一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不宜同时交流,一个班子中不宜一次全部交流。第六章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五条党政处级干部岗位职数设置,由校编制委员会负责审定,报党委常委会研究批准。要严格按照岗位职数选拔配备处级干部,不得超职数配备。第二十六条下列情况设置非领导职务:
(一)党政处级干部因年龄到达男58岁或女54岁的,一般改任同级别非领导职务,不占单位人员编制;因机构变动、领导班子调整等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处级干部,占单位人员编制。
(二)根据需要,可在纪委、组织部、党政办等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非领导职务的处级干部,占单位人员编制。
第二十七条党政处级干部在同一职级连续任职考核均在称职以上等次的,因年龄或工作需要,可改任同一职级的非领导职务,其校内津贴也相应调整如下:
(一)连续任职四年(含四年)以上改任非领导职务的,校内津贴在原标准基础上下调一级;
(二)连续任职八年(含八年)以上改任非领导职务的,校内津贴在原标准基础上下调半级;
(三)连续任职十二年(含十二年)以上改任非领导职务的,校内津贴按原标准不变。第二十八条处级干部到达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应按期办理退休手续。但对因连续任满两届而不能续任的干部和担任处级职务且已被批准延缓办理退休手续的高级专家,退休时可按原同级职务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九条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及选拔任用工作回避制度。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在进行考察、讨论干部任免工作中,凡涉及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第三十条按照学校审计工作有关规定,对财务、基建、后勤、产业等主管财物的部门以及各学院的主要行政负责人实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专项审计制度及特殊岗位审计制度,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实行处级领导班子与处级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具体办法执行《西北工业大学党政处级领导班子任期目标与处级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坚持和完善处级干部工作考核制度。修订和完善《西北工业大学处级干部学年考核实施办法》,按照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实施对干部的工作考核,为建立干部奖惩、职务晋升、工资津贴调整等激励机制提供基本依据。第三十三条处级干部考核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工作或严重失职的,区别不同情况,可由本人申请辞职、引咎辞职或由党委常委会责令其辞职、予以免职、降职等处理。第三十四条处级干部的任免材料由党委组织部负责归档,由学校档案馆人事档案室集中管理。第三十五条处级干部申请调离学校,由本人写出报告交党委组织部,经征求有关部门及主管校领导意见后,报党委批准。第七章培训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第三十六条建立处级干部培训制度。要按照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及创新能力的要求,积极开展加强理论基础、提高管理水平的干部培训工作。
(一)党校负责对新提拔的处级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岗位知识培训。
(二)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支持鼓励处级干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干部学历层次。
(三)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选送干部到国外、境外以及国内改革开放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开阔思路,提高管理水平;
(四)要加强干部政治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处级干部原则上三年内在校内外党校、干部培训中心脱产培训学习一个月以上。
(五)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处级干部在校内外挂职锻炼或参加援助地方工作,加强实践锻炼,提高驾驭全局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十七条重视和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动态的校、院(部、处)两级后备干部队伍。
(一)对经学校组织推荐、上级组织批准列为校级后备干部的处级干部,要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和岗位的交流培养,增加协调工作的阅历,丰富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与考验。
(二)加强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执行《西北工业大学处级后备干部工作规定》,按照正处1:
2、副处1:1的比例原则,及时做好处级后备干部推荐选拔工作。推荐考察工作由基层党委、党总支负责,民主推荐考察的程序、范围与处级干部选拔任用相同,经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后报组织部汇总,党委常委会讨论确定。校机关各部、处的后备干部,要充分听取和征求部门领导及领导班子的意见。学校及各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后备干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培养锻炼。
(三)坚持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实践锻炼的培养方针。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有计划安排年轻干部到艰苦部门、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四)对后备干部坚持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突出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用时与其他干部同样标准、同样程序,不搞照顾性使用;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不搞一次选拔定终身。第八章纪律和监督
第三十八条选拔任用党政处级干部必须严格执行本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并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一)党委组织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干部,要严格执行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十不准”规定;
(二)任何人不得在干部推荐、考察、任用工作中违反原则和程序,隐瞒或歪曲事实真相;
(三)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十九条学校党委、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受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细则的行为,对有关责任人批评教育或处理。
(一)建立组织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沟通信息、交流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
(二)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纪检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对考察对象出据书面的廉政鉴定意见。
(三)学校党委、党委组织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中,必须严格执行本实施细则,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违者要按规定进行查处。第九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实施细则经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执行。本实施细则涉及的原相关办法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四十一条本实施细则由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阿合奇县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征求意见稿)
为了切实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开性、公正性、透明性,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群众的提名权、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结合阿合奇县实际,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就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程序从后备干部推荐、拟任考察对象的确定、沟通协商、酝酿协商、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职、干部监督等八个方面做如下规定。
一、后备干部推荐
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一般应从后备干部库内选择人选。后备干部应该经过民主推荐、干部考核、一线科技干部、股级干部、组织部日常干部管理和谈话函询过程掌握的优秀干部和优秀挂职干部中产生,作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后备干部库每年更新一次。
(一)民主推荐后备干部
1、准备好民主推荐票和相关材料,推荐参加人员一般为本部门的领导成员、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直属单位主要领导成员和其它需要参加的人员等层次。
2、召开民主推荐会,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提供干部名册,提出推荐要求。认真填写推荐票,分别进行个别谈话推荐。考察组对不同职务层次人员的推荐票要分别统计,综合分析,并向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汇报。
3、确定后备干部。后备干部的确定,要根据民主推荐情况,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决定提出后备干部建议名单(可以进行酝酿,广泛征求意见,以提高确定考察对象的科学性准确性),报县委书记同意后确定。
(二)干部考核评定为优秀的一般列入后备干部培养
组织部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对当年评定为优秀的干部按实职干部岗位1:1的比例,优中选优列入后备干部库进行培养。
(三)科技干部列入后备干部
在基层农、林、牧等一线工作的科技干部根据工作实绩及表现情况,由相关单位党组及分管的县级领导进行推荐,按1:3的比例列入后备干部培养。
(四)股级干部列入后备干部
一些涉人、涉事、涉财较大的单位,内设机构较多,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可以设置股长,工作能力强,表现好,群众公认的,由组织考察后按领导岗位情况以1:3的比例列入后备干部,非股长的干部不得列入后备干部库。
注(需要材料):
1、编委提供单位编制及空缺情况表
2、组织部制定的民主推荐方案
3、个人或单位书面推荐表(需盖章签字)
4、推荐对象的简历、基本情况、现实表现
5、会议推荐汇总情况、谈话推荐汇总情况材料
6、组织部召开会议研究推荐情况材料
7、纪检委对推荐出的人员基本情况、学历、现实工作表现等情况书面监督材料
8、一线科技干部现实表现材料
9、干部考核情况材料
10、股级干部相关材料
二、拟任考察对象的确定
县委组织部对拟任考察对象一般应从后备干部库中择优选择,不是后备干部的,一般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行业,特殊情况需要作为拟任考察对象的,不是后备干部的,应按照民主推荐程序先进行民主推荐,然后根据推荐情况确定。
考察对象的确定,要在后备干部库中按照实际需要择优选择(或按照民主推荐程序经过广泛民主推荐),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决定提出拟任考察对象建议名单(可以进行酝酿,广泛征求意见,以提高确定考察对象的科学性、准确性),报县委书记同意后确定。
1、拟任考察对象建议方案
2、后备干部情况信息(或民主推荐情况)
3、书记办公会研究确定拟任考察对象情况及会议纪要
三、沟通协商
考察对象确定和呈报前,县委常委会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前,要广泛征求意见,酝酿协商。组织部门向书记办公会议汇报,在书记办公会或党委会议、四套班子会议上酝酿协商。广泛与主管领导、四套班子成员、相关单位领导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酝酿协商,征求他们意见,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组织部门要征求推荐单位和个人意见,被推荐对象所在单位领导及相关人员的意见(结合实际,征求和听取纪检委、检察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的意见),然后在部务会议上进行讨论酝酿,汇同书记办公会议及四套班子的意见,最后综合分析确定考察对象或人事任免方案。
注(需要材料):
1、确定的考察对象名单
2、初步人事安排方案
3、沟通谈话征求意见情况
4、纪检委、检察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的意见
四、酝酿协商
领导干部拟任人选在考察前,讨论决定或者决定呈报前,应当进行充分酝酿协商,广泛征求意见。
(一)形成干部任免建议方案
县委组织部根据考察情况,经部务会研究讨论,形成干部任免建议方案。
(二)个别酝酿
一是由县委组织部召开部长办公会,听取考察组情况汇报,提出任免意见,二是就干部任免建议方案向县委副书记、书记汇报;三是县委组织部就拟任人选向县党委呈报前,分别征求县级分管领导和本单位领导的意见。同时,县委书记与相关领导及单位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酝酿协商。对乡(镇)政府组成人员和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副职拟任人选,须征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及相关人员的意见。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综合分析后,形成干部任免初步方案报书记办公会。
(三)县委书记办公会酝酿干部拟任方案
酝酿的内容包括:职位空缺和领导班子结构情况,拟任职位、人选基本情况、主要简历、教育培训、优缺点,民主推荐情况,个别酝酿情况等。
县委组织部根据县委书记办公会酝酿情况,对干部任免初步方案进行调整。并做好书记办公会酝酿情况的记录,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
在讨论研究干部时,原则上未经组织部门考察的不研究,民意情况等材料不全的不研究,酝酿意见分歧的不研究,对干部人选持不同意见的班子成员外出时不研究,与会人员达不到规定人数的不研究。研究时赞成的未过应到会成员半数不决策。如果拟任人选被否定,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提出人选。
(四)形成干部任免方案
县委组织部部长办公会根据先后酝酿沟通情况,形成干部任免方案,提请县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注(需要材料):
1、干部任用建议方案
2、部务会议记录
3、书记办公会或常委会议纪要
4、沟通协商记录
5、干部任用方案
五、组织考察
(一)准备工作
对已确定的考察对象,由组织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严格考察,考察对象人数一般应当是多于拟任职务人数。并由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成立考察组,负责具体考察事宜,拟定考察方案。
(二)发布考察预告
确定拟考察对象,由县委组织部在党政楼前的公示栏张贴考察预告和考察组组成人员。考察公示期为15天,对群众反映经调查确实有问题的干部坚决不予以使用,并视情况严肃处理。
(三)实施考察
考察组主要采取个别谈话、民意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同考察对象面谈、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分管县级领导和单位班子成员的意见等方法,广泛深入地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
考察乡(镇)拟提拔对象主要征求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三老”人员以及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考察县直机关拟提拔对象时,结合平时工作表现和考核等情况,征求本部门干部职工、上下级单位意见和建议,同时征求县纪委和司法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的意见,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经部务会议进行综合分析后,向县党委汇报考察情况。
(四)综合分析,形成考察材料
对考察情况要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做出结论,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结束后,立即着手撰写考察材料,考察材料要反映出干部取得荣誉情况、干部教育培训情况并经考察组全体成员认可并签名。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应将调查核实材料,作为考察材料的附件。民意测评优秀和称职率未超过80%的,一般不得提出提拔任用建议。
(五)汇报考察情况
考察材料一式两份以书面形式向组织部领导汇报。部领导向县委书记办公会或常委会议汇报。
(六)建立干部考察文书档案
组织部要建立详细完善的干部考察工作档案。民主推荐材料、党委(党组)支部推荐上报的请示文件、考察组记录、民意测评表、考察方案、考察预告、考察公告、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自述材料、审计结论材料、部务会议(常委会)讨论决定情况、公示结果、试用期干部考察材料、干部任免通知等相关材料。
注(需要材料):
1、考察方案
2、考察对象名单
3、考察预告
4、民主测评表
5、考察情况汇报材料
6、考察材料
7、征求纪检委、公安局、检察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意见的函
8、纪检委、公安局、检察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意见的复函
9、相关会议纪要
六、讨论决定
(一)介绍拟任免人选情况
召开常委会,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向常委会逐个介绍拟任免人选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及岗位空缺等情况。
(二)研究讨论
县委常委会讨论干部任免事项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一是必须坚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委到会;二是拟提拔对象为县委常委分管的部门成员时,如该常委因工作出差不在单位时,必须会前进行电话沟通并征求常委的意见和建议;三是所有轮岗交流人员或新提任人员的初步人事安排方案全部提交党委常委会议或全委会议票决,票决分A、B两种方式,A票为县委常委票决票,B票为人大、政府、政协、法检两院列席的县级、副县级票决票。票决票1式2份由组织部和纪检委分别存档。
(三)研究决定人数
县委常委会在研究人事任免时一次研究干部人数不能超过30人。必要时,在研究人事的过程中,人大、政府、政协、法检两院的县级、副县级领导可以列席会议。
(四)宣布表决结果,做出任免决定
列席会议的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汇总票决结果,由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结果。人选得同意票超过应到会成员半数以上或2/3以上的,形成任免决定。
注(需要材料):
1、拟任人选基本情况、民主推荐情况、考察情况
2、岗位空缺情况
3、电话征求意见记录
4、票决材料
5、讨论情况记录
6、会议纪要、会议决定、会议记录
七、任 职
(一)任前公示
县委常委会研究确定提拔任职人选及轮岗交流人员后,应按规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结果不影响任用的,办理任职手续;对需要复议和缓议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任前谈话
干部任免事项决定后,在任职前由县委指定专人同干部本人谈话。谈话一般由县委书记,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实施谈话(谈话内容结合实际确定)。
(三)印发干部任免文件
干部任免文件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起草印发,新提拔的干部试用期为一年,工资由县组织部做前期核算,递交县编办送常委会研究通过。任免决定后,由县委组织部派人到干部任免所在单位召集相关人员,在适当范围内宣布任免干部决定。并向人事局等相关单位,发出干部档案目录清查单,人事局等相关单位接到干部档案目录清查单后对新调整的干部档案进行认真核查,必须达到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将内容收集补充整理完整后,组织部干部档案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调档。
(四)依法履行任免程序
对于需要依法推荐、提名和民主协商的干部任免,由县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章程和规定,分别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等推荐、提名和协商,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履行任免程序。
(五)归档和信息更新
干部任免后,应将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本人的人事档案和常委会议记录、讨论记录等材料按规定移交到档案室,保存备案,归档更新干部信息。
注(需要材料):
1、再次征求纪检委、公安局、检察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意见的函
2、再次征求纪检委、公安局、检察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计划生育、民宗委、统战部、安全生产、审计局等部门意见的复函
3、任职公示
4、任前谈话记录
5、干部任免文件、工资文件
6、填写干部任免审批表
7、调度干部个人档案材料
八、干部监督
(一)做好对新提拔干部、轮岗交流人员及所有干部的监督
组织部定期、不定期地对乡(镇)、县直部门新提拔干部、轮岗交流人员及所有干部进行监督检查,采取普遍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及时了解新提拔干部、轮岗交流人员及所有干部的工作实绩及现实表现。同时,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切实负起监督的责任,积极支持、鼓励群众监督,认真受理相关部门、干部、群众的检举、申诉,并按职权范围及时进行核实和处理。
(二)充分发挥县人大职能作用,加强对人大任命的干部、乡(镇)长的评议监督
对提拔为乡(镇)长职务(包括副职)和县人大任命的政府部门领导,县人大每年对其工作情况要进行评议,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继续任职,对工作不力者按照有关法定程序建议县党委按照组织程序(县人大评议和组织部门考核意见一致时,由县党委按程序免去其现任职务,意见不一致时,由组织与其本人进行谈话,工作一段时间观察其履行工作职责情况,然后由县党委做出处理决定)予以处理。
(三)考核及调研平时监督
组织部门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做好半年和考核,通过考核述职述廉加强对干部能否胜任工作和履行现职的有效监督。县人大、政协通过调研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加强对干部履职情况的调研,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
注(需要材料):
1、干部试用期考核考察材料、民主测评材料
2、人大评议乡镇长及相关局委办领导材料
3、群众或干部监督人员反馈相关材料
4、政协及相关人民团体反馈材料
5、人大、政协提供的干部相关附件材料
第四篇:2015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
2015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
2015年来,我院党组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严格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干部选任的原则、标准和导向,以培养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为目标,为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干部选拔任用的总体情况
本我院共提拔中层领导干部1名,目前全院中层干部共18名,其中女干部4名,35岁以下中层干部8名,占全体中层领导干部44%,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中层干部18名,占全体中层领导干部100%。总体来说我院中层干部结构合理。
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
我院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在确定考察对象时,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但不是简单地以票取人,在民主推荐中正确地分析和对待推荐票数,把推荐得票与组织掌握情况、干部一贯表现、工作需要相结合,对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干部进行全面分析,切实把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用公示、任前谈话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好关。重点把好推荐关,我院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基础环节,十分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严格执行有关的民主程序。严格把好考察关,首先是制定好考察工作方案,确定考察时间,提前发布考察预告;其次是认真组织考察,把干部的党性原则、思想品质、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组织领导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考察的主要内容外,还把了解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情况作为考察内容之一,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考察中,采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真正把好考察关,为党组提供可靠有力的考察结论。关键把好讨论决定关,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到四个不上会,即没有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不上会,没有经过考察的拟任人选不上会,没有征求院纪检组意见的不上会,群众举报问题未经调查核实的不上会。
第五篇:关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关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情况的报告
甬土资党〔2010〕30号
发表日期:2010-08-24
阅读次数: 14744
来 源: 政治处
保护视力色:
【 大 中 小 】
市委组织部:
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自6月下旬开始至8月中旬,我局利用了1个半月时间,对下属各级有用人权的单位近两年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了“一报告两评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委重视,明确责任,确保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开展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市委组织部《通知》下发后,我局党委即时组织了认真学习,严格按照《通知》明确的报告评议范围、报告主要内容、报告评议方式及相关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并向所属有用人权的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和局属事业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通知》,明确了“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程序、时间安排和总体要求等。同时细化工作责任分工,确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责抓落实、局职能处室会同被评议单位党组织具体承办的工作责任分工,切实加大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力度,为“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二、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一报告两评议”工作的质量
在报告和评议工作中,我们强调要求下属各单位认真学习《干部任用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等内容,在提高对“一报告两评议”工作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回顾分析近两年来在学习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纪律、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强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开展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以及加强干部人事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存在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各单位都能按照市委组织部《通知》精神和局党委要求,认真分析总结近两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报告材料,并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选拔任用干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市局政治处在会同被评议单位党组织实施评议工作前,都事先将报告评议工作的程序、实施时间、应参加会议的人员和具体工作要求等,提前1天书面预告被评议单位。
在评议中,各单位都召开了大会。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参加大会人员一般为机关全体人员、局属事业单位和基层国土资源所的正副职负责人以及近两年来退休的副局级以上的老同志,人数在50人以下的单位原则上要求全体人员参加。会上,由局(分局)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报告近两年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接着由与会全体人员对本单位党委(党组)近两年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党委(党组)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提拔任用的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议都采取了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局属事业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是采取与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干部全面考察工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为全面了解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中层以上干部情况,局党委决定专门成立考察组,对局属各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在思想政治建设、领导水平、工作实绩、反腐倡廉建设和完成重点工作任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的同时,对班子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进行了专项报告和接受民主评议、对各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民主测评,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事业单位班子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情况和由事业单位提拔任用的中层干部的德才表现以及民意情况。
由于各级党委(党组)重视,准备工作充分,组织严密,程序到位,使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较好评价,也使局党委较好地了解了下属各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面的基本情况,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同时,对于各级在今后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地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分析评议结果,针对存在问题明确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在这次“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中,市局会同各被评议单位重点对5个县(市)国土局、6个市辖区国土分局,共11个单位开展了报告评议工作。
1、基本情况
11个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参加大会民主评议人员共551人,对党委(党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的总体评价满意的420人,占76%;基本满意的110人,占20%;不满意的16人,占3%;空白占1%。其中,宁海和慈溪国土局满意率达到90%,奉化国土局满意率为88%。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局)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二年间,共提拔任用县(市)区局(分局)管理的中层干部131名。其中,由一般干部提任中层副职的74人,由中层副职提任中层正职的57人。经大会对这131名新提任干部民主测评,平均满意率占参加测评人数的79.3%;基本满意率占15.1%;不满意率占1.4%(余为“不了解”和空白率占4.2%)。其中宁海国土局、北仑分局对两年中新提任干部的满意率分别为95%和91%。
从测评结果分析来看,系统内各单位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能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任用干部,得到群众好评。
在评议过程中,没有发现被评议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违规违纪等方面的情况和听到这方面的不良反映。新提拔任用的干部绝大部分德才表现较好,爱岗敬业,工作实绩明显,群众认可度普遍较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县(市)区局分局党委(党组)在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报告中,也实事求是地分析总结了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方面:
一是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工作量大,事情多、任务重,不少干部忙于日常业务性工作,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方面尚有差距,知识结构更新不快,综合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也有少数领导同志还存在着注重使用埋头苦干型干部,对发现、培养、使用知识型、创新型、开拓型干部方面有时还不够。
二是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垂直后,干部跨系统交流难度较大,往往是进来的多出去的少,系统内交流也受到编制职数等因素的制约。不少干部在中层岗位上一干就是几年、十几年,干部队伍呈现老年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状况将更加明显,从而削弱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
三是干部混岗使用比较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受机关行政编制制约,由于机关行政编制少,不少机关中层职务只能由事业性质人员担任。这些人员干的是机关工作,而在有些如职务津贴、车改补贴和有关福利等方面又不能享受机关待遇,时间久了也自然会产生一些想法。个别单位由于工作职能的拓展和工作量的增加,为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而采取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
3、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各单位“一报告两评议”后,我们及时向被评议单位反馈了民主评议结果,要求各被评议单位对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分析,并将评议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同时要针对评议中个别方面群众满意度不高的情况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中分析到的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措施。对在民主评议中群众满意度相对偏低的个别干部,既要引起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重视,又要客观地分析原因,采取必要的帮教措施,做好相应工作。
今后,我们将以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为契机,加大对下属各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检查指导,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切实选准用好干部,努力为我市国土资源管理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