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

时间:2019-05-14 05:3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一篇: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

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 甘肃省地处世界上黄土堆积层最厚的黄土高原,黄土资源非常丰富,而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筑标准偏低,采暖能耗高,能源浪费大,因此,经甘肃省多次要求,国家建设部许可甘肃省继续使用黏土多孔砖,发展混凝土空心砌块,形成甘肃省与目前全国其它中心城市不尽相同的墙体结构体系。

7月,甘肃省建设厅节能办公室、甘肃省墙体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会同“黄土塬区(庆阳市)墙体材料资源化及节能方案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关于“甘肃省非中心城市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的专题交流会。会议就甘肃省节能墙体材料的现状和前景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本文即为课题组结合庆阳市节能墙体材料的研究、在此次会议基础上完成的。

摘 要:在地处世界黄土堆积层最厚的黄土高原上的甘肃省,黄土资源相当丰富,黏土多孔砖墙体仍是被许可的一个相对可行的墙体结构方案。根据对最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甘肃省非中心城市——庆阳市的节能墙体材料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应用前景,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

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建筑标准偏低,采暖能耗高,能源浪费大,建筑节能更是势在必行。基于此,结合建筑节能课题研究,作者以甘肃省非中心城市——庆阳市作为典型代表,与庆阳市墙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庆阳市建设工程造价站一起,通过对陇东学院在建的6#、7#学生公寓楼和2#实验楼应用节能墙体材料情况进行现场抽样、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和一系列研究,来分析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未来前景。

二、甘肃省非中心城市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

实心黏土砖的生产不符合国家节能节地政策,必将逐渐被淘汰。但从甘肃全省范围来看,当前承重墙的墙体材料主要还是黏土实心砖、黏土空心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等。这是因为甘肃地处世界黄土堆积层最厚的黄土高原上,生产烧结黏土砖的黄土相当丰富。在经济比较落后的非中心城市,过去有许多生产黏土砖的砖厂,这些乡镇企业生产技术成熟,如转产多孔砖,将在改善材料热工性能、提高建筑舒适度、节能节地等方面取得成效。从这些情况考虑,经济欠发达的非中心城市发展烧结多孔砖及其结构体系,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是一项可行的技术方案。目前,甘肃省已经制定出相应的规程及构造图集,今后只要进一步加强生产企业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措施配套,多孔砖结构体系在多层住宅建筑中还将是一个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案。

由于甘肃省建筑结构体系在节能节地方面的还存在不足,寻求一种在多层建筑领域内能替代烧结黏土砖的结构材料,一直是建筑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近10年来,借鉴国内外经验,得到了一个基本共识,即从综合因素(包括节能节地等方面)考虑,以水泥、砂、石为基本材料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是传统烧结黏土砖的最主要替代产品。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所用的骨料(砂石)系地方材料,在我国西北地区均比较普遍,所用的胶结料(水泥)系我国的长线产品,砌块生产既可以采用大型机械化生产线,也可以采用中小型机具,而且质量一般可以得到保证。另外,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可以认为,通过芯柱、构造柱与圈梁等可靠连接,小型砌块结构完全可以满足甘肃地震区对结构抗震性能的要求。尽管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必将在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几种墙体材料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现以陇东学院6#、7#学生公寓楼和2#实验楼的结构材料方案为例比较几种墙体材料的经济技术指标。陇东学院6#、7#学生公寓楼为6层砖混结构,单体建筑面积均为5786.03m2。根据研究需要,结合工程实际,6#学生公寓楼墙体材料采用黏土多孔砖(240mm×115mm×90mm),7#学生公寓楼墙体材料采用黏土实心砖(240mm×115mm×53mm),然后对这两种方案进行经济测算和对比分析。

陇东学院2#实验楼为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9883.03m2,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交梁基础。根据研究需要,结合本工程实际,内隔墙除采用轻质五防板外,其余填充墙体材料采用了黏土空心砖

(240mm×240mm×115mm)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390mm×290mm×190mm)两种方案,然后对这两种方案进行经济测算和对比分析。

1、测算内容及范围

墙体所消耗的砖、砂、石及人工指标和墙体材料的物理、热工性能指标,其中,学生公寓楼墙体体积2507.37m3,实验楼墙体体积836.98m3。

2、测算依据

现行甘肃省预算定额,庆建发[2004]69号文件2004年第一期建设工程一类材料指导价。

3、测算结果与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见表

1、表2)

4、结论

(1)墙体采用黏土多孔砖比之采用黏土实心砖,可降低造价2036.75元,单位面积造价降低0.35元/m2,降低率为0.6%;可节约1102个工日,节约率为25.9%。

(2)墙体采用黏土多孔砖比采用黏土实心砖可节约黏土31.9%,减少用地,降低能耗,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墙体自重可减轻22.0%,基础宽度可随之减小,工程造价也将随之降低;黏土多孔砖与黏土实心砖的强度等级相当。这是因为,黏土多孔砖与黏土实心砖相比,虽然孔洞的客观存在减少了砖的有效承载面积,但由于挤出成型时压力较大,黏土多孔砖外壁的致密度提高,补偿了因承载面积减小造成的强度损失。

(3)黏土多孔砖与黏土实心砖相比,导热系数降低了48.8%,传热系数降低了16.7%,热惰性指标提高了31.9%,保温隔热性能显著提高。

(4)墙体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比采用黏土空心砖可降低造价27393.34元,单位面积造价降低1.15元∕m2,降低率为2.2%。

(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黏土空心砖相比,强度高,表观密度小,墙体自重减轻2.7%,可降低对基础的承载要求;在减轻建筑物重量的同时,还可以节约原材料;体积大,可提高砌筑工效,加快施工进度;避免使用黏土,可达到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目的。

(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黏土空心砖相比,导热系数降低了32.4%,传热系数降低了17.1%,热惰性指标提高了7.6%,保温蓄热效果好,可以满足《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热工性能要求。

(7)采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与采用黏土空心砖相比,可以实现墙体材料生产由高能耗向低能耗转化、由重型向轻型转化、由小体积向大体积转化、由挖土毁田向节能利废转化的目标。

四、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前景

(1)烧结黏土多孔砖是在普通烧结黏土实心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的生产工艺基本接近。承重用多孔砖的空洞率一般约为25%~30%,强度有7.5、10、15、20、25、30等几个等级,目前主要有PK型和DM型两种。PK型多孔砖的主规格尺寸为240mm×115mm×115mm,导热系数为0.5~0.7W/mK,其中的PKI型是甘肃省早期用作多层住宅承重墙体的主要材料。PK型多孔砖的生产工艺简单,价格低廉(仅比普通空心砖略高),墙体承重也有所减轻(约比普通空心砖墙体降低20%),墙体热阻也比普通实心砖要大,是甘肃省为满足第一阶段节能要求而推荐的主要承重材料。但是由于这种产品墙体热阻提高不多,一般厚度为370mm的墙体仍然不能满足第二阶段节能的要求,因此,建材生产部门在PK型多孔砖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块体的空洞率(大于30%),并使其主规格尺寸与当前提倡的建筑模数相吻合,生产出主规格尺寸为190mm×190mm×90mm的模数多孔砖(即DM砖),其导热系数经测定可达0.3~0.5W/mK。在寒冷地区,一般厚度(400mm)可基本满足第二阶段节能的要求,且生产成本增加不多。应当说,烧制模数多孔砖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在我国西北经济不甚发达、并且黄土资源又很充裕的地区,还是一个相对可行的墙体结构方案。

(2)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原材料是水泥、砂、石,生产规模可大可小,无需大量挖土,同时由于空洞率较大(一般均大于40%),墙体的重量相对于实心砖要轻一些。近几年来,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在我国西北地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些地区已发展成为承重墙体的主要材料。不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在甘肃省非中心城市,承重用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才刚刚开始起步,仅有少数几家单位在筹备生产线。可以预见,从西北地区范围来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作为承重墙体的主要材料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并逐步取代黏土实心砖和黏土多孔砖,在多层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五、几点建议

搞好建筑节能是既经济又合理的民心工程,应该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快实现预期节能目标。根据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推行建筑节能必须是政府行为。目前,绝大部分建筑的建设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三方面是分离的,经济上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建设者往往着眼于少花钱多盖房子,重建筑面积,轻使用功能。如果采用建筑节能措施,虽增加了少量投资,却能取得很大效益。所以,从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从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建筑节能必须进行政府干预。

(2)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金短缺,所以必须优化节能方案,充分利用有限的节能投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应该选择那些投资少、回收期短的节能方案。当然,要想节约节能投资,就必须有好的节能材料。对于不断涌现的质优价廉的节能产品进行推广的同时,还应结合当地资源,积极开发研制出成本低、重量轻、强度高的优质节能材料,从而使本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提高人民群众的节能意识是加快节能步伐、优化节能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和了解。只有这样,建筑节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推动建筑节能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

第二篇: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分析

摘要:文章以湖北省欠发达地区长阳县为样本,结合其实际情况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现状,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商业性金融支农功能逐步退化、农村信贷资金大量流失、信贷产品原创性少、农业保险服务不足等诸多问题。并结合欠发达地区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的要求和目标,提出了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严控资金外流渠道、完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机制、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分析;解决建议

一、引言

农村金融,是指农村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的总称,包括吸收农村存款、发放农村贷款、办理农村收支和转账结算及发展农村信用社等活动。当前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欠发达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国内外学者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进行了广泛研究。国内学者董晓林、院合宽(2008)指出,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信用社支农乏力、农村贷款额度偏小、贷款利率较高、金融生态环境欠佳等问题。赵启华、裴志忠(2007)提出农村保险业发展缓慢,未能在支农中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国外学者Hugh T.Patrick(1966)认为欠发达国家金融系统的供给不足仅仅是对缺少金融服务需求的一种反映。可见,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研究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专门针对发展中国家相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为此,本文以湖北长阳县这一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相对欠发达地区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现状及问题展开探究是很有意义的。

二、长阳县农村金融的现状

(一)金融机构设置及从业人员情况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人口约41万,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截至2012年年底,长阳县共有8家金融机构:1家政策性金融机构,4家国有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和1家农村商业银行。该市基本上形成了以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邮政储蓄四分天下的格局。金融机构网点共63个,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机构网点21个,农村商业银行19个,邮储银行13个,国有商业银行9个,政策性商业银行1个。从总体上来看,长阳县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多,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够、活力不足,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要。

(二)农村金融存贷款状况

长阳县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显著扩大,但是农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仍然较低。2012年末长阳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35017万元,比年初增加11089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9614万元,比年初增加81818万元。个人贷款65377万元,比年初增加19827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6807万元,比年初增加5598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9707万元,比年初增加42464万元;中长期贷款227100万元,比年初增加12588万元。尽管农业贷款总量有所增加,但从总体来看,农业贷款占比依然较低。2012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为61428 万元,比2011年末增加10244万元,但分别只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7.71%和同期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额55980万元的18.3%。

(三)农村金融支持“三农”情况

尽管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金融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农户和乡镇小企业扩大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仍在较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

长阳县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11元,同比增长10.0%,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90元,同比增长16.03%。由此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按2位数增长,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绝对数仍然较低。

从下表可以看出,一方面,近三年来长阳县农户和乡镇小企业各年贷款需求数额的基数远大于其获得的实际贷款数额的基数,两者的差距不断拉大,2010~2012年资金缺口分别为98990万元、111178万元、152002万元。另一方面,尽管近三年来长阳县农户和乡镇小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数额在持续增加,2011年比2010增加了85696万元,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55980万元,但是近3年来长阳县农户和乡镇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数额也在持续增加,2011年比2010增加了97884万元,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96804万元,这反而造成农户和乡镇小企业所获得的实际贷款数额增加数量小于其对资金的需求增加数量。

(四)农村金融改革状况

近几年,长阳县加大了对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力度,把农村信用社按合作制原则进行改革,恢复了其合作金融的本来面目,取消了其承担的政策性功能,从政策上、制度上支持农村信用社提高涉农贷款,主要支持农户和农村企业。2012年,长阳农村信用社净投5亿元贷款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其中涉农贷款3.5亿元。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只要有贷款需求的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农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县农信社都将积极、大力支持,力争涉农贷款增幅占全部贷款增幅的70%以上,力争涉农贷款投放实现“两个高于”,即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增量高于上年。

三、长阳县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存在较多的问题,其整体功能已经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商业性金融支农服务功能弱化

截止目前,长阳县各国有商业银行出于强化风险管理、追逐经济利益的考虑,集中在城区开展业务。即使是以支农为主的农业银行,由于其商业化性质,也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重新构建其自身新的组织体系。在机构设置上,大量撤并县市以下的农村营业网点,努力向城市增设网点;在资源配置上,将内部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等重点向金融资源富集的城区分支机构倾斜;在业务发展上,不再直接面向一般农户和众多乡镇企业开展业务,重点开发城市优良客户、城镇高收入群体客户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农村金融服务。

究其原因,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资金运转具有长期性、波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从而带来农业资金在经营中不可避免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大、成本高、资金需求分散、回收慢等不利因素,而这与商业银行所追求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原则是相悖的,因此商业银行向盈利性较高、资金回报率较高的城镇领域转移是情理之举。

(二)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资源配置十分稀缺,需要紧急“输血”,及时补偿。但是在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村信贷资金外流严重。一是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放贷,其结果是造成了农村资金的外流。2012年末,长阳县邮政储蓄存款余额667 万元,比年初增加128 万元,增长23.7%,增速为14.9%,比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高出8.8 个百分点,其存款几乎全部外流。二是农村信用社尽管是支农主力军,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欠发达地区许多农村信用社也争相向城市的企业发放贷款,更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向城市。

(三)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

近年来,长阳县金融机构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在信贷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但总体看,仍存在信贷产品原创少、市场适应性有限等问题。各家金融机构信贷品种大同小异,没有对农户和农村企业需求进行细分,市场适应性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农户和农村企业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上的融资需求。此外,信贷产品创新层次低,多是从同业模仿引进的,属吸纳性创新,具有本行特色的原始性创新稀少,金融机构间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县乡信用社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囿于当地的经济金融现状,创新处于相对低级的层次,过于重视形式和宣传的创新,侧重点也在于改善金融服务,未能因地制宜的开发出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信贷产品。

(四)为“三农”提供的保险服务不足

在欠发达地区农村,最具代表性的是为“三农”提供的保险服务不足。一方面,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大导致保险经营主体缺失;另一方面,农险保费高和农民支付能力低导致承保规模和范围过小。

从1992~2012 年20年间,长阳县农业保险业务发展缓慢,且呈逐年萎缩的态势。目前,长阳县共有5家财产保险公司,而开办农业保险的只有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长阳支公司一家,且承保的范围、数量和险种都极其有限。目前开办的险种只涉及农产品种植保险和牲畜养殖保险两大类,农民选择保险品种的余地很小。农业保险面临供给和有效需求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农民普遍对农业保险认识不够,参保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收入增长缓慢,虽有一定保险需求但却无力购买;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保险风险大、回报率低,各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领域,即使有开设的,险种设置也不尽合理。

四、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问题的建议

本文结合长阳县农村金融现状,详细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对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

一方面,引导商业性金融为农村服务。长阳县有些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已出现了不少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化农业组织。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经营已经能够承载商业性金融,资金的逐利性流动能够有效地配置经济资源,并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应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业务,为部分有需求的农户和企业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发挥村镇银行支农的独特功能。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表明资金的缺乏。村镇银行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营业范围内的信贷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变被动放款为主动放款。长阳县村镇银行必须铲除传统农村金融的固有弊端,发扬新机制,为长阳县贫困者提供贴心到位的资金与金融服务。

(二)严控资金外流渠道

农村资金主要是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资金渠道流出的,所以要严控资金外流的金融渠道。从农村信用社来看,可以从杜绝信用社违规资金外流渠道、提高信用社信贷资金的收益率等方面加以解决;从邮政储蓄来看,可以从扩大邮政储蓄的业务范围、增加邮政储蓄的信贷功能等方面加以解决。

(三)完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机制

一是可以尝试“综合授信”,使一些效益高、和信用好的农村企业在其额度内能够随时获得所需的资金;二是可以尝试创新组合性信贷产品,即将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为农户提供综合信贷服务;三是可以尝试开发捆绑式信贷产品,如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捆绑在一起,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构建支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农村经济发展易受生产过程周期长、回报率低、自然灾害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在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和高附加值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欠发达地区特点的农村信贷风险保障机制。一方面,可参照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另一方面,可对投保农民提供保险费补贴,以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从而调动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鸿儒简明金融词典[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2]董晓林,杨小丽.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信贷可获性――基于江苏县域的经济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05).[3]寇武江.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构建的几点思考[J].农村金融,2006(07).[4]马凯.河北省农村金融现状调查与思考[J].河北金融,2009(02).(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第三篇:优化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结构的思考

优化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结构的思考

预算处课题组

根据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我省经济面临产业升级和地方政府可用财力增势趋缓的新形势,2004年7月份,省财政厅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支持第三产业发展,优化税收收入结构、政府财力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做到控、压、保三个字”的“三个三”的工作措施。实践证明,“三个三”工作措施是我省财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是推进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有效抓手。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协调的整体,三者互为促进、相互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三产基础薄弱,经济结构欠合理,后续税源不稳,支出刚性大,如何贯彻落实好“三个三”的工作思路,特别是优化收入结构,做大收入“蛋糕”,显得尤为迫切重要。现结合丽水市级收入结构之现状,就如何优化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结构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丽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现状

据对丽水市级近几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分析,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主体税种比重趋升,农业税收收入趋降,第三产业收入贡献率逐年提高,股份经济性质收入比重大幅上升,地方财政收入对重点企业依存度较高、占GDP的比重比较稳定等。

(一)主体税种比重趋升,农税收入趋降

2003年以来,丽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分税种结构情况为:增值税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从2003年的11.4%下降到2005年上半年的9.8%,若剔除出口退税因素,比重基本持平;营业税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30.6%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36.3%,提高了5.7个百分点;所得税所占比重前两年基本平稳,2005年上半年有所上升, 从2003年的14.7%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17.1%;其他工商税收所占比重大幅上升, 从2003年的8.3%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13.9%,提高了5.6个百分点;农业二税所占比重明显下降, 从2003年的23.2%下降到2005年上半年的11.4%,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二)第三产业收入贡献率逐年提高

从近几年国地税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分析,分产业基本情况为:第一产业税收收入甚微;第二产业税收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对地方财政贡献有所提高,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45.2%下降到2005年上半年的40.2%,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从2003年的24.7%提高到2005年上半年的26.3%;第三产业税收收入所占比重和对地方财政贡献逐年提高,所占比重从2003年的54.6%提高到2005年上半年的59.8%,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从2003年的40.8%提高到2005年上半年的52.8%。

(三)内资企业收入比重大幅上升

分内外资企业看:来自于内资企业的税收收入占绝对优势且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快速提高,从2003年的56.1%提高到2005年上半年的72.4%,提升16.7个百分点;来自于外资企业的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外资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率从2003年的3.9%下降到2005年上半年的2.4%。分企业类型看:股份制企业的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最高,从2003年的32.3%提高到2005年上半年的52.1%。

(四)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为稳定

从近几年市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情况看,2003年两者增长基本持平, 弹性系数略高于1;2004年收入增长远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弹性系数只为0.39,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05年收入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弹性系数为1.84。从地方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看, 2004年略低外,2003年和2005年上半年基本维持在9%左右,均高于全省与全市的水平。

丽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表

(五)地方财政收入对重点企业依存度较高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国税部门征收税收收入前10位的企业共计纳税8657万元,约占国税税收收入的52.6%,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额为2170万元,贡献率为7.1%;地税部门征收税收收入前10位的企业共计纳税9466万元,约占地税税收收入的34.9 %,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额为6659万元,贡献率为21.7%;缴纳地方财政收入前10位的企业,共计纳税13227万元,其中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额为7383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24.1%。

二、近年来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壮大地方财力,增强地方收入的可持续增长能力,促进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近年来,我们按照“三个三”的工作思路,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力求取得实效。

(一)深入挖掘税收征管潜力,努力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税收是地方财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们坚持“既向经济发展要税收,又向征管质量要税收”的征管思路,在抓好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征管的同时,创新征管方式,深入挖掘税收征管潜力,切实加强对各小税种的征管。针对房产税面广、量大的特点,采用社会化的征管模式,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的人员、地域优势,委托各街道办事处负责房产税征收工作,并在城区四个街道办事处全面推行新开发的具有登记、开票、统计、查询、备份等功能的“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系统”,实现了对房产税征收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企业设立环节、企业购销行为、企业注销环节等多环节控管,切实加强对印花税的征管;通过合理确定征收方式、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加强部门协作、适时调整土地等级划分和税款标准等措施,切实加强了对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和城建税等小税种的征管。认真贯彻省局《关于开征建筑用石资源税的通知》精神,从2004年10月1日起,对在丽水境内开采建筑用石的单位和个人按1元/吨的标准征收资源税。各项小税种征管措施的实行收到了一定的成效。2004年,市级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城建税等6个小税种收入达5897万元,是2001年的2.17倍,年均增长29.55%;今年1-6月,这6个小税种收入达425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68倍,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达1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

(二)深化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增加地方政府可支配收入。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财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税收收入结构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各项非税收入的征管,加快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步伐,切实做大收入“蛋糕”。目前我们已将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部门的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将残疾人保障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政府性基金纳入政府预算。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制度,实行非转经资产申报制,严格规范非转经资产经营行为,对未纳入统管的非转经资产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综合预算管理。切实加大对土地出让金、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部分汽车号牌拍卖所得等非税收入的征收力度。高度重视社保费征管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行社保费“五费合征”的征缴模式,从今年4月1日开始,市级已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保费由地税部门统一征收,从而有效加大了社保费的征管力度。

(三)积极培植后续财源,努力增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能力。经济的持续增长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证。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扶持地方经济发展作为促进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落实好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优化各项财政税收服务,积极发挥财政税收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在地方财政盘子有限的情况下,积极落实各项财政税收扶持政策,及时兑现对工业、旅游业、外贸出口等的财政扶持资金,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了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民政福利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等。从2003年至2005年,我局共落实减免市级地方税收2.92亿元。同时,采取积极措施优化服务,构筑了“一站、一网、一话”的纳税服务体系,开展多形式的政策辅导,实行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努力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财政税收服务,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三、当前财政收入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优化收入结构、壮大地方财力方面作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优化收入结构是一个深层次、长期性的课题,特别是对于丽水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经济基础薄弱,收入征管潜力有限,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更加任重而道远。就当前而言,丽水市级财政收入结构中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偏低。据对我市工业企业(制造业、采掘业)上交国地税收收入、地方财政收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市级上交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3年、2004年、2005年上半年,市级工业企业上交的地方财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0.95%、0.76%、0.87%,均低于同期全市1.10%、1.10%、1.37%的水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级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对经济和财政贡献率偏低的现实。

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对比表

(二)地方财政收入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收依存度过高。2003年和2004年,市级来自于建筑业、房地产业的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分别达25.4%和30.8%。今年上半年,市级来自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各项税收为1.52亿元,同比增长41%,占地税税收收入的56%,两行业贡献的地方财政收入为1.17亿元,同比增长41.9%,占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61.1%,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为38.3%,比2004年提高7.5个百分点。2003年和2004年,市级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的比重分别为11.8%和14.3%,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12个百分点和

6.8个百分点(包括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2005年上半年,市级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为354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11.5%,高于全省8.5%的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市级收入的缺陷。

(三)财政对重点企业的依存度仍然较大。据统计,2005年上半年市级缴纳税款前10位的企业,共缴纳财政总收入1.50亿元,占总收入的31.5%;缴纳地方财政收入7082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1%。前10位中,房地产企业3家;制造业企业4家;电力2家;烟草1家。从这一数据说明,市级收入对前10户企业的依存度过大。

(四)产业结构的调整短期难以见效。地方财政收入结构的调整受税收收入结构的调整制约,而税收收入结构的调整受产业结构的影响较大,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要素性制约,要真正调整到位,需要较长的时日。

四、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的对策措施

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现实条件下,应该有不同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动态的、相对的。对于丽水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工业化程度不高、三产基础比较薄弱,其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应更多地体现在地方收入盘子的做大做强和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上。也就是说,在现阶段,要优化丽水市级财政收入结构,不但要从加强各项收入的征管入手,更要注重经济基础的培育。要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为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提供丰厚坚实的财源基础。

(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涵养和培植财源。从经济增长对地方财力的贡献来看,工业是税收的最重要来源之一。从长远看,只要工业有发展,必然带来政府财力的增加。因此,实施“三市并举”(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战略,努力招商引资,吸引低污染、低能耗、高产出的企业来我市投资,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是充分发挥丽水的后发优势,进一步提升工业化程度、推进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也必将带来财力增加、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作为财政部门,要积极贯彻落实现有各项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协同督促有关部门加快专项资金的支出进度,及时兑付各项扶持资金;同时充分发挥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各担保公司的作用。在大力发展工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同时,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工业化进程中生产要素集聚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按照现行税收征管权限,给予各类现代服务业以必要的倾斜,以提高三产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二)运用税收政策,强化征管,不断优化税收收入结构。一是充分运用现行税收政策,合理把握共享税征管,在企业折旧政策选择、企业减免退税、国产设备投资抵免等方面有所作为。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地方小税种的征管,切实提高小税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三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加强与公安、房管、国土资源等部门的配合,积极探索完善出租房屋的房产税征管、车船使用税的代征、土地增值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征管等,努力形成征管合力。四是坚持税费并重,加强社保费、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教育费附加等规费征管,严格水专资金减免。五是加强税务稽查,实行责成自查与重点稽查相结合,提高税务稽查的震慑力,切实防范和打击偷逃税行为。

(三)有效盘活国有资产,着力做大地方财力。现阶段,政府拥有庞大的资产处置权,如何有效盘活国有资产,成为当前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目前,由于部分经济主体经营的需要,为政府掌握的部分特许经营权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市场空间,如通过出租车运营权、汽车牌照选号权、户外广告经营权等特许权的转让,对路桥冠名权的开发利用等,都可取得一定的政府无形资产收益。同时,有效利用政府土地资产,进一步规范出让行为所取得的收益,也成为当前积聚政府财力的一条便捷途径。

(四)积极研究,完善税收制度。建议上级部门加快研究地方税种,从优化税种设置、规范税收优惠的角度出发,调整和规范现行的地方税制。一是完善房产税制,考虑经济的增长以及房产商业价值的提高,将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由按房产原值计税调整为按现行评估价计税;二是完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现行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采取附征的办法,缺乏征税、费的独立性,长期跟随着“消、增、营”三税政策的变动而变动,影响地方政府财力,建议完善税制,使其收入不因“三税”政策的变化而减收;三是研究开征社会保障税。

(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以帮助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欠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地域及客观条件的制约,产业基础较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如果没有外力的帮扶,很难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因此,上级政府应本着帮助欠发达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体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市、县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降低困难市、县的配套资金比例,以帮助欠发达地区尽快步入经济发

展的快车道。

组长:何赤峰成员:叶芳儿李连春

执笔:魏叶华方伟英

第四篇: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环工1002班 陈威 101306218 摘要 简要介绍了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状况,阐述了其对建材业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并对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 了 展 望。

关键词 植物纤维 ;墙体材料 ;节能环保

2l世纪以来,保护环境以及合理、高效地开发与利用资源已成为世界瞩 目的热点 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典型资源依赖型工业的房屋建筑业在推动国

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消耗大量的资源能源,迫使其继续发展受到制约。各类建筑其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 占全社会总能耗 的近30%。而墙体材料又是建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接近建材工业总产值的1/3,耗能占建材工业总耗能的 1/2 左右因此,加速发展节能利废的新型墙体材料,不仅是调整建材_[业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 而且对改善建筑功能,节约土地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 义。此外,使用新型墙体材料,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效,降低能耗,是我国高速发展国民经济的根本需要和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随着农业连年丰收,秸秆产量也大幅度上升,产量大约为6.5 亿 年。农作物废料秸秆等的处理已成为社会问题,除了少部分被当作饲料、肥料等开发利用外,大部分被付之一炬,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严重危害了自然生态环境。因此,废弃农作物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诞生恰好解决了废弃农作物的利用问题,同时又适应了国家建设节能型社会的需求,促进了可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高效、低价、环保、实用的节能建筑产品 的研 发和应用。1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特点及来源

植物纤维墙体材料是 以植物纤维为原材料的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生态建筑材料。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原材料可以再生、废弃且无害。②节能利废,改善环境。生产该类材料将尽可能减少矿产资源的过度利用,降低生产能耗,并可大量利用农业废弃物作原料,减少由对其处理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污染。③节约土地。既不毁地(田)取土作原料,又可增加建筑物的使用年限。④可实行清洁化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渣、废水、废气的排放,大幅度降低噪音,实现较高的自动化程度。⑤可再生利用。产品达到其使用寿命后,可再生利用而不污染环境。植物纤维来源广泛,可分为棉纤维、麻纤维、棕纤维、木纤维、竹纤维、草纤维。而用于墙体材料的植物纤维主要来源于木材、竹材和谷壳、秸秆、棉杆、高梁杆、甘蔗渣、玉米芯、花生壳等农作物废弃物。目前,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的主要墙体材料包括麦秸均质板(图 1)、纸面草板、植物纤维水泥板、麦秸人造板和秸秆镁质水泥轻质板等。2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状况

2.1国内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状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 80 ~90 年代,利用蔗渣制造硬质纤维板、刨花板的工厂体系在我国南方逐步出现。随着我国建筑业 的革新与进步以及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环保利废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局面。以麦秸、稻秸、棉秆等非木质材料作为原料生产制造墙体材料的技术与工艺已成为国内多所科研院校致力研究的项 目课题。其间制造出的刨花板和中纤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可以达到国家有关人造板的标准技术指标。我国广西、广东和福建地 区也是植物纤维的盛产地,许多学者就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开发进行了探索。章希胜等研制开发了价格低廉、防渗 防漏、性能优异的植物纤维水泥复合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针对内含钢渣的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李国忠等 探讨 了其基体结构和界面状况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建材产品结构合理化以及先进生产技术 的传人与发展,国内涌现出大批生产秸秆板材的厂家,其产品市场逐步由国内拓展到海外。植物纤维墙体材料开始稳步发展。

2.2国外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状况 国外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发展由来 已久,草砖建房技术在北美已有百年历史。早在 20 世纪初就出现了利用秸秆加工生产人造板材的技术;1920 年美 国路易安那州建立 了蔗渣制板厂 ;英 国Com pak 设备公司最早开始研究采用麦秸和稻草作为板材原料,经过 10 年努力,成功制造出性能高于木质刨花板的 C om —pak 板;波兰天然纤维研究所利用亚麻、黄麻和大麻的下脚料、甘蔗渣、芦苇秆、棉秆、香草根、油菜秆、麦秸等外加锯末为原料,制造出高质量的人造板。目前,全球已有 20 余个 国家开办了以农作物为原料的人造板生产厂家,美国和加拿大超 过 50%。其 中,美 国 PRIM L BOARD 公 司,加 拿 大ISO BO R D 公司生产线产量均在 10 万和 20 万 m 以上;美 国的麦秸板全年产量约为 1 600 万 m。由于保护森林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各国开始致力于开发非木材植物纤维建筑料。自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利用非木质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致力研发的热点。由于作为水泥基增强材料的天然植物纤维,使用较多的是只经过粗加工或未加工的原料,如稻草、芦苇、棕榈叶、竹子等,因此发展 中国家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特别注意开发这方面的资源,主要研究本国盛产的植物纤维。印度政府于 1993 年 4 月实施 了一项禁止将实木用于建筑的法律,旨在推广以农业废弃物,如棉花秆、甘蔗渣、豆秸和稻秸为原料的廉价的建房材料。埃及盛产棕榈树,20 世纪 9O 年代中期,埃及科学家选择以资源丰富的棕榈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棕榈树叶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的研究,通过试验得出,棕榈树叶纤维混凝土材料的实用可行性,并且发现由于棕榈树叶独特的内部结构,经过水泥溶液浸泡,其纤维变得更加稠密,使得经过水泥溶液浸泡的棕榈树叶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比未经水泥溶液浸泡的抗拉强度高 ]。近年来,一些发达 国家 的科研单位,也配合发展中国家进行非木质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世界不少国家已经生产与应用非木质植物纤维增强 水 泥基材料。据 美 国 AC1544 委员会 的报告¨,全球约有40 个国家有可能将该材料应用于建筑物中。具有百年历史的澳大利亚的 Jam es Hardie公司,专业从事植物纤维水泥制品研制,1981年起开始生产压蒸式木纤维增强水泥,并将该项技术推广至美国以及亚洲与非洲的某些国家。迄今为止,其植 物纤 维水 泥制 品遍布 全球,前 景良好。3植物纤维墙体材料的优势

3.1来源广泛、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植物纤维墙体材料以来源广泛的农作物废料秸秆等作为原材料,不失为一种变废为宝、节约资源的有效措施。其低廉的建筑造价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及产业政策。在避免对木、竹材等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的同时,为废弃农作物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使秸秆等农作物废料引发的环境生态问题的根本解决成为可能。3.2性能较好、实用性强

植物纤维墙体材料是在 国家推行墙材改革,出台禁用粘土砖政策后,出现的性能较好、实用性较强的产品之一。其性能与粘土砖接近,且舒适性高,使用后能再次回收或 自然降解为环境消纳物质,对生态环境几乎无影响。为墙材改革的平稳过渡和未来高性能住宅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3.3施工安装便捷,缩短建筑工期,降低建筑成本及能耗 植物纤维墙体材料安装便捷,可按图制作,按号拼装,砌体和保温的全部工作可一次完成,与建筑框架同时施工,按序跟进,同时完T,打破了我国建筑长工期、跨施工的传统模式。并且将可能实现建筑轻体化、高能化、省地化。

3.4实现建材生产 的低耗高产 以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为例,在生产成本中,该墙体材料耗电0.142 kW /m,耗水1.5L/m,不用 l g 燃料,电和水的成本为 1m。与其他墙体保温材料相比,其产出量与能耗比极低。植物纤维在使用中的节能效益很高。如,200 rlln 规格的该墙板与 370 nlnl规格的粘土砖墙相比,其保温系数高出粘土砖墙 4 倍,取暖热耗降低4 倍,取暖成本减少 4 倍,每年可节省大量的能源消耗,减少取暖支出。4植物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的发展前景

(1)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及国家保护耕地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建筑本身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住宅墙体建设将逐渐杜绝使用实心红砖。同时,一些建材因其 自身缺陷将逐渐退 出市场。以石膏墙板、粉煤灰墙板为例,由于这 2 种产品的强度低、容易潮霉,一般 2 —3 年即 自行返潮解体,在南方地区尤为严重,因此,这些建材产品已逐渐被建筑商所淘汰。墙材市场对像植物纤维这种新型墙体材料的需求存在巨大空间。植物纤维新型墙材以其轻质、高强、保温性能好、吸水率低、抗冻融性能高等优点和诸多特性,势必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未来墙体市场发展的主流。

(2)作为世界上农作物秸秆纤维产量丰富的国家,我国很有必要对植物纤维建筑材料加以研究与探讨,以开拓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领域。同时,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可再生资源,符合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其作为墙体材料原料也不失为节能利废,有效处置农业废弃物的途径,而且发挥了农村资源优势,增加了农民收入。采用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墙体材料的原料,开辟了新的原材料来源,缓解 了各地发展墙体材料资源短缺的矛盾,更推动了各地墙材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墙材产品结构 的变革。同时,随着墙材品种的增加,也将有力地推动房屋结构的变革和观念的更新,促进建筑产业化的实现。节能利废型植物纤维墙体材料作 为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将具有广阔的T 程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且对于今后的国计民生有着深远的意义。5结语

随着人们对节能及环境问题的广泛重视,研制新型环保墙体材料已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建筑墙体材料必须更新换代,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势在必行。植物纤维新型墙体材料由于其本身具备的极为突出的优势,不仅符合未来建筑材料需求的方向,而且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方向,同时顺应 了世界环境保护的主流趋势,势必在 建材发展市 场 中占有 重要 的一 席之地。

环境工程1002班 陈威

101306218

第五篇:珠三角地区港口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珠三角地区港口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珠三角港口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珠三角地区港口业发展现状:

广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珠江三角洲为腹地,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为枢纽港,专业港与综合港相配合,大、中、小港口配套,海陆空交通相连接的珠三角港口群体格局,为珠三角发展航运产业构成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优势。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港口业发展迅速。2012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15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220.7万标箱,同比增长6.5%和5.8%。2013年1-5月,广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89亿吨,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92.38万标箱。2012年,虎门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02万标箱。截至2013年一季度,虎门港已开通了22条内贸集装箱班轮航线和1条台湾航线,一季度,虎门港集团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80万Teu(标箱),同比增长74.49%。

目前,珠三角港口码头对于内贸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外贸重镇东莞虎门港定下的目标却是打造华南内贸枢纽港。在珠三角地区,瞄准内贸市场的港口也不止虎门港一个。2011年12月,珠海至大连集装箱班轮航线正式开通,这是珠三角西部地区第一条通往东北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标志着珠海港南北内贸集装箱航线网络全面贯通。另外,作为珠三角地区最大港口的深圳盐田港也加入到这场内贸航线市场的争夺中。近年来陆续开通了东莞常平、韶关的海铁联运等航线。

珠三角地区港口业前景趋势分析:

当前珠三角港口建设方兴未艾,广东将加快制定珠三角港口发展规划,还将明确各个港口的定位、功能、投资主体和经营模式等,推动珠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珠三角港口将迎来再次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前瞻网:2013-2017年中国珠三角港口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港口的定义、功能、分类、管理机构及行业规划等,接着分析了中国港口业和珠三角地区港口业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珠三角港口集装箱运输、珠三角港口物流的发展。随后,报告对珠三角地区港口业做了区域发展分析、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和投资分析。最后对珠三角港口业的发展前景与未来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下载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北欠发达地区节能墙体材料的结构现状及前景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业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质量有所提高,整体实力得到加强,工业企业经济逐步成为县乡经济的主体。但随市场经济体系的......

    游艇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游艇被称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是一种水上娱乐高级耐用消费品。游艇消费具有巨大的辐射效应,能够带动其上下游共同发展。成熟的游艇......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阿里巴巴钢材2012-11-27专题:钢材打印27日,杉杉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募集说明书对国内服装行业进行了分析。(1)服装行业现状服装行业......

    乌鲁木齐老年公寓现状及前景分析

    友爱终身 ——乌鲁木齐友爱老年公寓现状及前景分析 二零一四年五月 目录 一、新疆养老机构现状 二、社会化养老机构政策建议 三、乌鲁木齐友爱老年公寓现状 四、乌鲁木齐友......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服装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作为衣食住行之首,人类对锦衣美服的追求似乎永远没有止......

    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给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也给经济欠发达地区......

    边疆欠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合集)

    边疆欠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现状及需求调研报告 ——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 董宝梅 杨发根 杨灿华 (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678000)摘要: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高技能......

    节能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节能保温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一、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是随同着改革开放的不时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