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勤劳的父亲
勤劳的父亲
长武县巨家中学
代俊发
每当我回老家探望年迈的父母时,大门上方“勤俭持家”这几个醒目的大字,常常让我想起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勤劳持家的一幕幕,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的父亲出生在多灾多难的旧中国,听别人说,他十八岁的时候,祖父祖母就相继去世了,家里留下了两个姑姑,两个叔叔。这家人到底怎么样活下去,村里的人们捏了一把汗。但是父亲丝毫没有向不幸的生活妥协,他相信:只要人勤快,就能活命,一定要把这个家撑下去。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啊,他不能让双亲走的不放心。为了养活弟妹,为了让两个弟弟完成学业,父亲每天天不亮就去挑水,劈柴,挑粪,扫院子,安排好了家里的一切,他就去给别人家打土坯(农村盖房用的)。因为父亲老实能干,打的土坯又结实耐用,所以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争着让父亲给他们家打。父亲经常为了多打土坯挣钱,每天干到很晚才回家,有时甚至连吃饭都在干活工地吃。就这样,日夜奋战,勤劳付出,父亲的弟妹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而且三叔还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呢!村子里的人,逢人就夸我父亲勤劳能干。
转眼到了2004年,村里办移民搬迁,父亲喜出望外,给我家争取了一个名额。为了盖新房,父亲更是忙碌,他跑东家串私家去筹钱。为了省钱,砖块是他从离家五里地的砖厂,一架子车一架子车拉回来的。当别人劝告父亲时,父亲乐呵呵地说:“没事,只要人勤快,就能省很多钱,力气又不值钱,怕啥?”就这样,在父亲一砖一瓦的筹备中,我家的新房马上就要竣工了。可是,在选大门匾额时,家里发生了争执,我和妻子要选一些充满文化底蕴的诸如聚紫凝瑞,纳福迎祥之类的,但是父亲却坚持要选“勤俭持家”这几个字,他说:“这几个字,告诫后代要勤快,要勤俭,家里才会更富足,日子才会越过越好,再说,这几个字更接地气,更适合咱们庄稼人”。最后在父亲的坚持下,我们还是顺从了老人的心愿,选了这几个字。现在想想,我觉的父亲的话蛮有道理的。
新屋落成了,父亲变得更加苍老了,有时,连上门前的台阶都很吃力。父亲老了,该安享晚年了。
可是,勤劳惯了的老父亲,却一刻也不闲着。他仍然坚持每天上地干活,不是侍弄那三分菜地,就是捣鼓那三四十个果树,谁也劝不住。为了减轻父亲的劳动量,我在假日总会带着儿子回家帮父亲干活。小家伙在学校里呆了一周,对庄稼地里的事儿可感兴趣了,一会儿给菜浇水;一会儿给树松土;一会儿给花拔草,忙得不亦乐乎。父亲见了,就会摸摸孙儿的头,慈爱的说:“丑娃长大了,勤快了,我这儿的工作后继有人了”。说完舒心的大笑起来,那笑声传到了很远很远。
我在心里默默的许诺:父亲您放心吧,您勤俭持家的家风我和丑娃一定会传承下去的。
第二篇:勤劳之星
勤劳之星
转眼间到重钙车间也有十月之久了,在这些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车间的环境在我们辛勤的劳动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量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这都与我们尽心尽职,勤
勤恳恳的工作热情是分不开的。
白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设备的保养与润滑,因生产条件的落后导致工作环境的恶劣,重钙车间也成了“粉尘车间”。我们在生产出优质的磷肥产品时。也同样生产出不少的粉尘
排放到空气中。由于没有收集粉尘的设备,才任由粉尘自由飞翔:墙上、设备、地面空气中
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简直就是“粉尘世界”。我们天天与尘为伍,和他们玩持久战,没有
多长时间所有的一切都变成白色的了,为了让人们知道我们我们车间的所有设备是什么样
子,唯有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经常去檫才能知晓。对待每台设备就像对待自己心爱的人一样,仔仔细细地去檫遍每一个死角,擦完以后还要像雕刻家在观察自己的作品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一样,左看西樵,怕有漏掉了的。例如氟吸收片区的几台设备和几个电机如果只是用干棉纱
去擦,还没擦完马上又要从棉纱上掉些粉尘,就像没擦一样,如打湿了水一小会又干了,同
样能看到粉尘。只有用柴油打湿口罩然后拧干再擦,擦出来管的时间又长而且还有发亮的效
果。这就是我们用心在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夜班和中班就是扫地和擦玻璃,每一片很脏的地和窗户经过我们辛勤的劳动后都变得
干干净净,尽管汗水早也湿透了衣物,粉尘爬满了我们的全身‘汗水与粉尘把衣服凝聚成了
盔甲,但我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是用勤劳的双手为大家创造出了好的工作环境。
第三篇:勤劳节约
课题:
二、勤劳节约 第3课 勤劳修身
教学目的:
1、通过故事、歌曲及名言的学习,教会学生只有勤劳,才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对学生进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教育,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勤劳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的好品质。教学准备:网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
2、想一想: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学什么?不能向谁学习?为什么?
3、看图思考回答问题。
二、勤俭园
1、欣赏故事:《劳动滋味浓》
2、问题讨论:同样的汤,为什么会喝出不同的味道?
3、说一说:勤劳的好处
三、生活心语
1、实例一:
一天,小琳回家想去插窗户,奶奶看见了说:“让奶奶来做,你快去学习吧!”
(小组讨论: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把你的解决方法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2、实例二:
小刚有个坏毛病,就是“懒”。每天晚上妈妈让他先整理好书包,他总是说等明天。结果因为早上老时匆匆忙忙,经常迟到。期中考试快到了,老师让同学们抓紧时间复习,他老是不紧不慢的,结果考了个不及格。到这时他才后悔平时没有勤快一点。
(结合例二读文:懒人训日(P21)想一想: “懒人”懒在那些方面?懒惰有什么后果?)
3、问题:如何体验劳动的快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服、倒垃圾、收拾屋子、做饭等)
四、名言导航
1、课本P22—P23
2、更多名言(网络资源)
五、课后延伸
1、小结:懒惰的人总爱抱怨别人,并容易养成贪、馋等不良习惯。勤劳的人总爱默默耕耘,最终勤劳致富,幸福一生。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2、视频欣赏:古诗《锄禾》,歌曲《八荣八耻歌》,《永远是朋友》(网络资源)
第三单元 谦虚礼让 第5课 谦虚进取
教学目标:
1.懂得骄傲自满阻碍自己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自己进步。2.懂得当自己取得成绩时,应该虚心,不应当自满。教学重点、: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骄傲自满会阻碍自己进步,怎样做到谦虚谨慎。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格言。这条格言说明了什么意思? 2.演示课件场景一: 内容:“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quot;3.学生读格言,谈自己的体会。
4.:骄傲自满,智慧就不会再发展了;而谦虚谨慎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断。
二、讲明观点 1.过渡语:
为什么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呢? 2.演示课件场景二:
内容:教材课文2-4自然段的内容。3.演示课件场景二上的问题。4.:起初,跋异为什么会这么无礼? 5.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师生交流。
6.跋异在他刚有点名气时,就认为自己已经是天下第一了,谁也比不上,因此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再努力,不学习别人的优点。这种表现就是骄傲自满。
7.跋异真是天下第一吗?为什么? 跋异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会怎样?
8.人由于自满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这样就会阻碍自己的进步,使自己不能继续提高,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正如前人所总结的那样,”自满是智慧的尽头。“自满↓阻碍进步
9.张图是怎样劝说跋异的?在张图的劝说下,跋异产生了什么变化? 10.演示课件场景三:
内容:教材课文5、6自然段的内容。
11.跋异听从了张图的劝告,从此刻苦画画,画画水平不断提高。当别人想跟他比画时,他十分谦虚,并最终以高超的画技,赢得了胜利。
12.学生讨论:通过跋异的变化,说说谦虚谨慎有什么好处? 13.:谦虚谨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不论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自己都能做到不骄傲自满,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努力,逐渐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正如古人所说:”谦虚是智慧的源头“。谦虚↓利于进步
1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骄傲自满会阻碍我们的进步,谦虚谨慎有利于个人正确认识自己,有利于自己的进步,进而求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前人常?quot;满招损,谦受益”。
课题:
一满招损谦受益
骄傲自满会使自己遭受损害,是无知的表现;谦虚谨慎会使自己得到益处,是做人的美德。“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跋异画画的故事再一次证明了它是一条值得我们牢记的真理。
(无知)(美德)
15.关于“满招损谦受益”的故事、事例还有很多。16.教师演示课件场景四。以网页形式出现教材及教参中的关于“满招损谦受益”的故事(目的是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
17.学生浏览后相互交流体会。
三、深化认识。
1.(1)你能举例说说自满的害处和谦虚的益处吗?(2)你有过自满的现象吗?如果有,对你产生过哪些危害? 你打算今后怎样做?
2.古往窭矗“满招损,谦受益“这一传统美德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我们仍要记住这句古训,永远做一个谦虚的人。
3.师:在我们同学的中,有些人的确存在着骄傲自满的思想。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让们以赠格言的方式来帮助他们。
4.演示课件场景五。内容:教材第4页中的内容。
5.请学生谈谈对这几句格言的理解,并说说这条格言赠给谁。
四、全课总结
1.师: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2.课件演示场景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师:希望同学们能记住”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记住毛主席的话。在成绩面前不骄傲自满,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虚心向别人学习,做一个谦虚的人。
设计: 探究活动: 1.观察你的同学,看看谁平时十分谦虚谨慎。问问这位同学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通过查书、上网、阅读报纸查找有关谦虚谨慎的故事。第15课 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总统的儿子》使学生明白不依靠父母,要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2、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自强不息的思想,并从小懂得自强不息。教学准备
收集自强不息的人物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走进志气园,将未来紧紧掌握在自己手里。请同学们默读故事《总统的儿子》。
二、生默读《总统的儿子》,思考:米沙是怎样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的呢? 小组交流后汇报。
三、生活心语明事理
明明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学习不认真,当老师批评他时,他满不在乎地说:“爸爸有的是钱,我才不努力学习呢!”同学们,爸爸有钱就不用好好学习吗?
你觉得明明说得对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四、我们来尝试
1、行动一:寻找自强不息的典型
自强不息表现在许多方面:有远大的理想并朝目标奋进,自尊自重,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等等。请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收集到的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
2、行动二:自强从小事做起 畅谈怎样做才是自强的? 比如:做事拖拉现在应该怎样做?
平时有不完成作业的坏习惯从今天起就应该怎样做? 等等。
五、大眼睛看问题
读小故事《牵牛花儿》,思考:在我们小朋友身上,有哪些行为像牵牛花呢?学生自读并自我反省。
六、读名言,升华自强不息的思想
我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长大后才能经风雨,历艰险,做顶天立地的人。出示名言: 指名读名言。全班齐读。背诵名言。第16课 立志报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孙中山、高士其、陈景润等名人立志报国的故事使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立志报国,怎样做才是立志报国。
2、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立志报国的理想。教学准备 搜集立志报国的人物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人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努力。同学们,你们的志向是什么呢?指名说。
二、走进志气园
1、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故事里的孙中山、高士其、陈景润他们的志向是什么?
2、学生默读故事。思考:故事中的三位名人的志向是什么?他们的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生活心语明事理
在语文实践课上,老师请同学们讲一讲国内最近发生的重要新闻,洋洋却说:“老师,我从来不看新闻。”
同学们,洋洋的话说明了什么呢?你认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同桌交流后汇报。
三、我们来尝试,与英雄面对面 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你喜欢的爱国英雄人物,请讲一讲你心中的人民英雄是谁?在小组内讲一讲他们的故事。分组讲故事。
四、大眼睛看问题
出事事例:小明立志当一名书法家,可惜只学了一个星期,手也累了,腰也酸了,还是没法学好。后来他索性把笔一扔,打游戏机去了。
辨析:你认为小明能成为一名书法家吗?为什么?
五、读名言,升华立志报国的情感
报效祖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情怀,也是一种神圣的理想志向。我们小学生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立志成才,自强不息,报效祖国。出示名言
指名读,齐读,并背诵名言。
第四篇: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
一、源流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突出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春秋左传》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记载。大意是说: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早在3000 年前成书的《周易》中则说:“甘节,吉”。意思是说,甘于节俭,乐于俭朴,美好;“不节,则嗟。”意思说,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与品格。作为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节约生活,节约财用,合理消费,正确理财。
勤劳和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勤劳是源泉,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节俭是节流,节约社会财富,以利积累财富、再生产和合理消费。如果只勤劳不节俭,犹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勤劳,就没有财富的创造;没有节俭,就没有财富聚积,两者有机统一,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警句名言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戒子篇>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漠》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7、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治家格言》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9、“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朱子治家格言》
1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二、经典故事
(一)陶侃爱惜物力
陶侃是东晋的名臣,他曾担任侍中、太尉、大将军等握有政务及军事权力的高官。虽身居高位、重权在握,但始终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因此对于不珍惜资源的人,很不以为然。有一次,他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稻穗,就问他稻穗那里来的,那人回答是随手采的。陶侃听了之后很生气,当场训斥道:“你不但自己不种庄稼,还要糟蹋别人的粮食。”那人被责备后,顿时不知所措。任荆州刺史期间,有一回地方上造船,他叫人把造船剩下的竹竿和木屑收藏起来。大家对于陶侃此举都议论纷纷,不明白他保存这些废物有什么用?到了冬天下起大雪,路面又湿又滑,很不好走,陶侃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有效地解决了人车通行的问题。
后来国家发生战争,要造战船,可是没有足够的钉子可用。陶侃拿出收藏的竹竿,劈成竹钉,解决了造船的困难;陶侃去世后,东晋大将桓温要伐蜀,发现缺少装船用的竹钉,于是陶侃生前保存的竹头又派上了用场。至此,人们才明白陶侃爱惜物力的用心。
在他的节俭的影响下,荆州地区的人民都养成了勤俭的风尚,从而使农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的富庶之地。
(二)苏东坡节俭自律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名字叫苏轼,号东坡。他曾做过宋哲宗的侍读。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讲述皇帝成功治理天下必须注意的六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是:讲节俭,简约朴素,不伤民财。
有一次宋神宗要大办元宵节,购买“浙灯”四千盏。苏东坡反对这样铺张浪费、劳民伤财,就大胆写了《谏买浙灯状》。神宗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决定不再购买“浙灯”。
苏东坡21岁中进士,做了40年官,有得意之时,也有被贬的不幸遭遇。不管是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他都节俭自律,极力反对奢侈。他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他写道:“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约,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意思是说,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注意节约,对身体和事业都有好处。
他曾经被贬官降职来到偏远地区时,由于俸禄工资大大减少,生活出现困难。为了度过困境,他将大大降低了的薪俸,精打细算,计划开支。这个办法是:将收入分为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又分成30小份,每日用一小份。他把分好的这些钱装在口袋里挂在房梁上,以后每日清晨取下一包。取下这包钱,再计划一下,先买急需的,能省就省。一日下来,决不超支。每日剩下的钱,他又装入另备的一只竹筒里,以备紧急事件时再用。
就这样,由于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再运用精打细算的理财方法,确保自己的每一分钱都能正确使用,度过了困难的时候。
当他顺利时,身居高官也不忘节约俭朴。他给自己规定:每顿饭只能是一饭一菜。若来了客人,也只许加两个菜。如果亲朋请他去作客,他也事先告知对方,不要铺张,不然他就拒绝入席。
一次,他的一位好友从远地来,多年不见,分外亲热。好友请他去叙旧,苏东坡推辞不过,再三叮嘱他按老规矩,不可铺张。友人连连答应。
第二天,苏东坡按约赴宴。当他来到友人家中一看,大吃一惊。原来,友人觉得多年不见,今日宴请苏东坡,理应丰盛一些,而在苏东坡看来,却是过于奢华排场了。
苏东坡皱皱眉头,说:“有约在先,怎么还这样铺张。”友人一再解释说:“按我原意,比这还要丰盛,已经按兄长之意减去了一半。”
苏东坡摇摇头,说:“你还是不了解我呀,我不是仅嘴上说说而已,而是从心眼儿里反对浪费的。请你撤去多余菜饭,够我二人食用即可,不然,我就要告辞了。”那友人点点头,心里顿时升起敬佩之情,说:“好,按你的意思办。”仆人撤去了一大半,仅剩下四个盘子一壶酒。苏东坡笑着说:“这不是很好嘛!”他和友人举起酒杯,热情地叙谈起来。
(三)陈嘉庚勤俭办学
陈嘉庚(1874—1961年),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874年 他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入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1919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到1937年,厦大已发展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有一把从南洋带回来的布伞,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四)勤俭的传说
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
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五)季文子勤俭生活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他一生俭朴,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并且要求家人也过俭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朴素整洁,除了朝服以外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车马也极其简单。见他如此节俭,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就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德高望重,但听说你在家里不准妻妾穿丝绸衣服,也不用粮食喂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饰,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这样做也有损于我们国家的体面,人家会说鲁国的上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啊。您为什么不改变一下这种生活方式呢?这于己于国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我也希望把家里布置得豪华典雅,但是看看我们国家的百姓,还有许多人吃着粗糙得难以下咽的食物,穿着破旧不堪的衣服,还有人正在受冻挨饿;想到这些,我怎能忍心去为自己添置家产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并不是以他们拥有美艳的妻妾和良骥骏马来评定的。既如此,我又怎能接受你的建议呢广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同时也使得他内心对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后,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简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里的马匹也只是用谷糠、杂草来喂养。
(六)朱德的扁担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当时,朱德同志已经40多岁了。战士们见他为革命日夜操劳,在百忙之中还和大家走山路过小河挑粮,生怕他累坏了身体,战士们都劝说:“朱军长,你那么忙,就不要挑了。”朱德感谢同志们的关心,仍然坚持要挑粮。战士们见劝说不起作用,就商量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以为这样朱德同志没扁担就挑不成粮了。谁知朱德同志又用竹子削了一根扁担,第二天又照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见朱德同志又有了扁担,晚上又把它藏起来,没有想到,第三天他又照样出现在挑粮的队伍里,而且他在新削的扁担上,特地刻上了“朱德记”三个字。朱德军长笑着对战士们说:“你们以后谁再‘偷’我的扁担,我可要批评。”朱德同志的一席话说得战士们都笑了。今天,这条扁担珍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此,“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整个井冈山,也传遍了全中国,激发了全国人民争取革命胜利的斗志。
解放后,彭德怀同志问他的警卫员,你学习了《朱德的扁担》,懂得什么意思吗?警卫员说这一课“简单”。彭总说,这一课才不简单哩!这条扁担说明了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干什么的,说明了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干部和旧社会官老爷的区别,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地位多高,官职多大,都是人民中的一分子,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和人民同甘共苦,按人民的意思办事情。人民靠扁担挑粮吃的时候,我们不能坐着吃现成的,人民的肩膀还压着扁担的时候,我们不能自己躲到一边图清闲、享清福,而应想着如何通过自己勤奋劳动换来劳动人民生活的改善。
三、知行规范
1.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通过学习历史故事懂得以下道理:
(1)“成由节俭,败由奢”是治国安邦的大道。春秋战国时期,齐桓、晋文、秦穆等都极力提倡俭朴而摒弃奢华,从而达到了富国强兵、称雄列国的目的。西汉文帝躬修节俭,思安百姓,选贤治国,大度安邦,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当时出现了社会安定、人给家足的繁荣景象,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之一“文景之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等开国明君,也都以勤俭治国,而使国富民强,社会繁荣的。
(2)“克勤克俭,开源节流”是治家之法宝。“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家庭也如此,即一方面要辛勤劳作,创造财富,一方面要善于理财,合理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样才能使家庭富裕。
(3)懂得“勤以立志,俭可养德”是做人之美德。俭是德的全面体现,是道德的根本;侈是万恶之首,也是万恶之源。只有倡俭尚廉,鄙弃奢侈,才能克己奉公,为人景仰。
2、立志继承勤劳节俭传统美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美德。
1)向优秀人物和身边的榜样学习。搜集阅读有关美德故事,撰写读书笔记或学习体会。
2)知道“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及建设年代的“雷锋精神”、“好八连精神”,使无产阶级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3.以实际行动继承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1)知道各种适度的科学的经济行为和生活方式,并能自觉在生活中实践。
2)珍视有限资源,爱惜劳动成果,节约用电、用水、用粮,养成勤俭习惯。
3)不讲吃穿,不乱花钱,不摆阔气,不与同学攀比。
4)学会根据量入而出的原则理财,合理规划自己的零用钱开支并做好记录。
四、教育链接
1、中学生必备的10种素质2、21世纪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文库
3、青少年道德修养综合手册
4、中国历代圣贤家训
5、中华传世家训经典
6、论语
第五篇:厉行节约 勤劳朴素
厉行节约 勤劳朴素
——蒋恒宇“勤俭节约”事迹推荐材料
他,名叫蒋恒宇,今年十二岁,就读于我校六年级一班,是我校大队部宣传委员和卫生监督大队大队长,六一班班长,品学兼优。他和我校绝大多数学生一样都是来自于农村的一名孩子,农村的成长经历让让他深刻的体会到贫穷的艰辛,他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深刻感受到父母各种不容易和辛酸,没有什么经济收入,书本费和生活费都是父母打工用辛勤汗水换来的!因此他尤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习生活中,厉行节约,勤劳朴素。
在学习方面,他率先垂范勤俭节约。使用学习用具,不浪费纸张,不追求时尚学习用品,将用过的纸张用来当草稿纸,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时常鼓励他们要勤俭节约。作为学校的卫生监督员经常巡楼查看卫生,偶尔会看到厕所的水龙头没关上,他就毫不犹豫走过去关上它,以防水资源的浪费。每次下课时,他都会主动关闭电灯、电扇等,不让资源流失走。而且,同学们在饮水机那里接水时,通常会有水漏出来,他总会及时提醒他们,要节约用;
在生活方面,他也节约地利用资源。譬如说同学们在宿舍洗完衣服的水,他都会拿去浇花或者冲厕所,将水重复利用。每天上课他都会自己从宿舍带水过去,从来都没买过商店那些精装饮料。有时候父母看到他穿的衣服很陈旧,要给他添置洗衣服,可是他坚决反对,因为他觉得衣服只要有几件日常穿的就行,不需要那么多,而且,就算买衣服也不会去挑那些名牌,朴素一点就好,像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有的还没有很好的衣服穿,所以他不会随便把衣服扔掉,会将那些捐给需要的人们。在学校三餐吃饭时,别的同学都买6.5元一份的饭菜,可是他特别节约,只要1元的米饭,1元的素材,他经常给同学们说:“能够吃饱就行,也不会浪费粮食,不浪费一粒米,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要对的起天地粮心”。
他还经常在班里交流说:“勤俭节约是一点一点的积累下来的,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节俭利用资源,节约可以节约下来的物质,在任何方面都要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勤劳致富,“多做事,少说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承着这勤俭节约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