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寒假到高考,高三学生如何高效应考
从寒假到高考,高三学生如何高效应考(2010-02-02 00:10:35)
转载▼
从寒假到四月初第一次模拟考试的这段复习时间,是高三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目前,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加上掌握的方法综合运用,形成应对考试的能力。
2、从一模考试到二模考试前,要联系热点,突破重点,提升考试技巧。
3、二模结束以后到高考前这四周时间是考前热身,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心态的调整,再有一个做适量的高考真题,为6月7号、8号走向考场适应高考做提前的题型练习。
高考是一个竞赛,比赛就有规则,也有技巧,建议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复习当中掌握方法储备知识还得把握技巧。
一、考场上的时间分配
高考中每一科赋分和考试时间都是成比例的,比如说综合科目和语文这门学科都考150分钟,语文考150分钟对应是150分,一分钟等于1分,综合科目是三门,考150分钟,对应的就是300分,我们考生在考场当中把这个时间合理分配好,可以提高我们的答题速度,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做大题或者反过来检查。还有一个答题顺序怎么处理,尤其是答文综和理综。一般是建议,成绩好的学生,就按照考卷上给出的顺序去依次作答,中等水平的学生建议按照学科顺序去答,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那只能就是会答哪个答哪个。
二、考场上的审题和解题
现在高考试题的题干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再有就是联系生活实际的素材越来越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题干越来越长。所以审题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提取有效信息。再有解题的时候,有些大题有3问或者4问,但是前2问非常非常简单,不要看着这道题目长,就放弃了,有的时候第1问和2问白给分,后面的问题虽然有难度,但是我们根据题目当中给到的关键句,可以提取一些关键词把它写出来,有可能也能得一些分,答题有答题的技巧,考试有考试的技巧。
三、系统整理重点、考点
现在对于考生来讲进入高考倒计时了,考生的复习资料也多,考试也多。怎么办?这也是我们研究高考十多年得出的几个经验。
一、我们建议考生要选择一套最重要的教辅,对你自己来讲,你也熟悉,也顺手,现在市场上教辅资料很多,同样的两个编得很好教辅,但是编题人的思路不一样,体例不相同。如果考生同时做这两套题,会造成一个误解,你认为应该这么思考,但是他告诉你那么思考,容易把思路打乱,选择适合的,把它吃透。再有一个要做适合你的题,不要做那些挑战性太强,难度太大的题,这样浪费时间。还有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做对的事情。比如早晨和临睡前,我们可以做一些文科类的这些题目,比如背背英语、语文、听力练习,吃完晚饭以后大块的时间可以拿出来做做数学,还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耗时长的科目。
四、复习要学会取舍、只做有效的复习
绝对不要钻那些偏难怪题,这样会耗时多,效果差。那就是在新、活、易这三点上要下功夫。所以考生在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复习当中不要做那些繁难陈旧的题目,要多做一些新题,关注一些新题型。再有要精选练习题去作,不要搞题海战术。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干,抓住考点、重点,背再多,记再多,如果抓不到主线,在考场当中也会吃亏。所以我建议考生们在接下来的的复习当中一定要重视基础。我们强调的是基础,基础再基础,灵活,灵活再灵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去灵活运用,就完全能够赢在2010年的高考。
同学们后面还有三次大的考试,我们现在要积存体力,调整好作息时间,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应战6月7号、8号的高考。
最后建议考生抓主干,现在考试时间短,考的内容非常主要,非常主干,如果我们想一门学科考两个小时,两个半小时,未必面面俱到,复习的时候抓主要的。好多同学说,我背了好多,做了好多题,考试的时候一个都没有,有的同学说,我看的我练的都考到了。不是抓紧每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希望我们的考生都能够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备考,2010年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篇:高三学生寒假
高三学生寒假应做好的六件事
寒假补课终于结束了,学生想回家的急切,让我们觉得有些酸楚。
如何过好自己这个寒假,对高考冲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三学生来讲,寒假是高考前最为宝贵的“自主时间”,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自主时间”对于提升高三复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历年的毕业生在寒假的“自主时间”利用上有很大差异,实践证明凡是“自主时间”利用好的,第二学期的冲刺复习后劲就足,信心也就越来越足,如果能够把最后的四个月抓得好抓得牢,我们完全可以创造奇迹。期望学生们做好下面几件事:
调理身心。正是学生利用宝贵的自主时间进行自我调整,经历近半年的全身心学习,不免有疲惫感和枯燥感。可以借用寒假期间,调理身体,调理心理,消除疲劳,一方面为下学期作一些精力上的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在高考体检环节中不出大问题。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和机会,晚饭前后和父母散散步,既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又增进了沟通和交流。只有规律生活的学生才坚持吃早餐。经常不吃早餐说明生活不规律早餐尽量吃纤维、维生素、钙、糖多的食物
时间安排。假期里的时间相对比较宽松和自由,尽量好地安排好一天的时间,但英语不通丢,因既休息好,但要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特别是英语不能丢。节假期间走亲访友,还是应该提醒父母及家人,能够给你创造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安排好适当的学习计划,体验成就感,排除学习干扰因素,如电脑、电视、手机等干扰学习乐趣的因素。每天晚饭前后和父母散散步,既锻炼了身体,呼吸了新鲜空气,又增进了沟通。
反思得失。认真总结近几次月考的得失,特别是近期考试的得失,写上几条,努力在以后的考试中克服。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复习策略。基本概念要重视理科不是多做题就能分数上去的科目,基本概念掌握牢固最重要。解题先质后量大,量解题可以放到寒假以后。就算解一道题也要把问题的全部概念理解清楚,彻底解决。最后阶段每道题都能把握出题者的意图才能达到高分境界。
查漏补缺。通过反思,给自己的薄弱章节和弱势科目充电,争取与同学一直解决。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死抠或置之不理,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要看书、也要动笔练习。做个整理本,整理自己做错的题、常翻看,扫除漏洞。每日坚持听力练习,听的题材要广泛,要多练习各种口音的听力材料,增强高考听力时的适应能力。时间完全由你支配,你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安排复习。如果物理是拉后腿的学科,你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来系统弥补物理的不足;如果你的基本概念不牢,知识体系不完整,你就可以系统地对各科进行查漏补缺。
查找资料。查找一些高考相关的政策,高校的分布,大学的概况,专业的动向,根据自己的特长作出初步的选择意向,也便于自己在高三冲刺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和点燃燃烧的激情。
其它事项。注意聚会饮食和出行交通安全;可以提前办理高校报到入学必要的证件,如身份证、团员证等;不要与已经上大学的同学过多交往,因为寒假是大一同学实现梦想后的第一个享受期,而我们是正在追寻梦想的关键期,生活节奏、话题、热点都不在一个层面上。
第三篇:从学生到教师(本站推荐)
从学生到教师
我的国家检察官许愿情结
白驹过隙,时间荏苒,当历史的长河迈入了2011年的时候,伴随着我国检察教育培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已经走过了20载春秋,从幼年走向了成年。我曾多次到这里学习、考试和讲学。实现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国家检察官学院使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帮助我走向了人生的辉煌。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
我曾先后三次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培训。聆听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王振川、专职检察委员会委员戴玉忠、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等领导和樊崇义教授、陈瑞华教授等知名法学家的讲课。在这里我学到了法学前沿理论,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为我今后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等多所著名法学院校聘为兼职教授,被吉林大学聘为兼职博士生导师。走上这些大学的讲堂,教书育人,著书立说,都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的学习培训有关,国家检察官学院的书记、院长石少侠、副院长胡卫列、教授徐鹤喃与我而言可谓是良师益友,给了我隆重的礼遇:一些中层干部,包括《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的编辑也都成了我的朋友。每逢春节时,都发短信问候。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期间结识了很多同学,其中有的是两届同学,如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雁林、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孙厚祥,有的既是过去的高级法官班同学,又是现在的高级检察官班同学,如上海市浦陀区检察长周骏如。骏如谈吐高雅、思维敏捷、站位高远,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我们志趣相投,有着很多的共同话题和理念。原昌图县检察长、现任辽宁省铁岭市司法局局长赵险峰。辽宁省营口市检察长梅树清、浙江省东阳市检察长徐仲军和我一直都有往来。2008年12月,我第三次到国家检察官学院学习培训,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法学院知名学者陈瑞华教授的讲课。以前我都是从著作上、报刊上看到陈瑞华的大名,以为是一名老者,这次听陈教授讲课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而且才华横溢。陈老师在讲课中讲到辽源市检察院检察长很有魄力,很有胆识和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合作,承担中欧遏制刑讯逼供试点而且很成功。后来又纠正说,不是辽源市而是松原市,课间休息时我告诉他是辽源而不是松原。以后。我们又成为了好朋友。去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天津分院举办了实证研究方法培训班请陈瑞华教授讲课,我有幸第二次听陈瑞华教授讲课。陈瑞华和张智辉两人的讲课都非常精彩,我对他们说:“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听了你们的讲课。胜读50年书。因为我从小学开始读书一直到获得博士学位整整读了50年书,你们的讲课对我确实启发很大,受益匪浅。”陈老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而且是樊崇义老师指导的法学硕士,我们既是校友又是同门。这次陈老师将他带来的唯一的一本新著《实证方法研究》一书亲笔签名赠送给我。我爱不释手。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讲课
从去年以来,我先后两次应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石少侠的邀请到国家检察官学院讲课,实现了由国家检察官学院学员到教师的转变。把我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员,这也是对国家检察官学院对我培养的一种回报。我非常感谢石院长和国家检察官学院对我的信任和厚爱。这两次讲课都是面向西部地区检察官的培训,这其中有西藏自治区的检察官,由于去年9月我受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委托,带领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赴西藏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巡讲,对西藏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因此对这两个班的学员感到很亲切。我讲座的题目是《贯彻宽严相济的形式政策也能走出十九个误区》。这两个班的学员听的非常认真,课堂秩序良好,大家认真听、认真记,课间休息时和讲座结束后,大家围前围后向我探讨各种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我耐心地进行讲解、答复。同时深深感到检察教育培训的重要,自己责任的重大。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接受采访
2006年,我和周庆峰同志合写的文章《三书制度:纠防超期羁押的有效尝试》发表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上。2007年,我还分别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刘佑生、石少侠主编的《中国高级检察官论坛》丛书第一辑和第二辑上发表了《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应当走出十个误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觉下刍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两篇文章。2006年2月,我荣获全国首批检察业务专家称号后。还接受了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检察官》杂志社编辑吴红梅的采访,题目是“学海无涯乐作舟”对这篇文章我非常满意。因为她披露了我20年来从事法学研究的心路历程和读书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惬意和乐趣。这篇文章至今仍可在百度网上搜索到,并且在兰州大学“榜样”的栏目张贴。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准备博士论文答辩
天下无巧不成书,2008年12月我的国家检察官学院参加市州分院检察长培训班培训。时值我的博士论文答辩在此间举行。我只有一边参加培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准备答辩。恰巧在答辩前赶上一个大礼拜,此时我心里充满了压力,犹如一个高考前的中学生。我获知答辩会主席系曾担任过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我知道孙谦副检察长是专家型、学者型的检察长,才华横溢,又担任过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既有高深的法学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这么高层次的领导担任答辩会主席,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虽是检察官学院的学员,但与孙谦副检察长没有过一面之缘,我暗自担心这次答辩要比以往其他的博士论文答辩难度要大得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极力稳定自己的情绪认真准备。第二天早早起床洗漱,望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喜鹊,心想“喜鹊登枝头,喜事要来临”,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一定能圆满通过。答辩委员会阵容非常强大。除孙谦外。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主任陈国庆、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陈卫东教授。答辩十分严格,委员们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我凭着平时积累的业务知识、办案经验。认真研究课题的资料沉着应对。最后,比较圆满地通过了论文答辩,于2009年1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实现了我获得中国最高学位――法学博士学位的梦想。孙谦副检察长虽然职位高、知识渊博,但却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答辩结束后,孙谦副检察长还将他亲笔签名的两本专著派秘书送给我以资鼓励。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不仅以陈兴良教授为我的硕士生导师、以樊崇义教授为我的博士生导师为荣、也以曾经担任过国家检察官学院院长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作为我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主席为荣。
在国家检察官学院赠书
我第二次在全国检察官学院学习,在结业典礼的头一天下午。时逢国家检察官学院原党委书记刘佑生上课。刘书记是我的老朋友,在任检察日报社社长期间,曾邀请我参加“2004年秋季检察长论坛”并亲笔签名赠送我好几本专著。刘书记讲课时讲着讲着突然向大家介绍辽源市王文生检察长有较高的法学理论研究水平,并当着大家的面说,文生检察长,你把你的大作赠送给在场的每个学员一本吧。这下可把我“害惨了”,此言一出,弄的我被动异常、非常尴尬,心想:明天上午就举行结业典礼,大家就要各奔他乡,时间这么紧张,去哪弄来这80本书,我苦思冥想,终于急中生智向本书编辑人民法院出版社杜澎同志求援,请他救急。杜澎当即表态没问题,马上向书库调来100本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我的专著《强奸罪判解研究》,派车送来学院。这下可解决了燃眉之急。我连夜为每本书签名,有的写错了,还要重写。忙了大半夜,终于将80本书签完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在结业典礼前,我将所赠图书按照每位学员的桌牌对号入座,摆放在学院的书桌上,终于完成了刘佑生书记交给我的一件“历史使命”。学习结束后,西藏自治区等地的同学还就本地发生的疑难强奸案件通过电话与我沟通探讨。此后每逢遇到刘佑生书记,我都和他开玩笑抱怨说:“刘书记,你在课堂上把我‘出卖’了,可把我害惨了,弄的我措手不及。”其实说心里话,我深知,这种善意的“出卖”是刘书记对我的一种尊重和肯定的评价。
为了使培训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国家检察官学院始终坚持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需施教和讲究实效的原则、学术交流与研讨相结合的原则、专题讲授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展望未来,我坚信,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国家检察官学院必将成为全国检察官学院心中向往的神圣的学术殿堂,成为我国检察教育培训事业中的龙头和最为重要的中间力量。成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检察教育培训机构。国家检察官学院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高考过来人分享:高三一年大逆转 从三本到北大
高考过来人分享:高三一年大逆转 从三本到北大
几乎所有认识人都觉得,我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我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我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我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我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我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我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我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我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我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我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我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我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我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我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我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我想“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我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我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我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我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我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我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我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 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我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我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我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让我感到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我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我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我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一次考试时,我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我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我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我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的出路。那时的我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我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我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我产生了极大的打击,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我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我进入了高三。我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我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我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我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我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我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我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我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我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我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我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我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我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我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我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我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我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我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我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我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我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我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我过得如鱼得水。我先学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我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
第五篇:高三学生:寒假期间数学科如何做到每天高效学习
高三学生:寒假期间数学科如何做到每天高效学习这个寒假,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关键的一个假期。如果利用好时间,将有助于成绩的提升。
那么如何做到高效学习呢?一位大二学生介绍了自己的经验。
小贴士:学习时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
大学生小张说,假期首先要完成老师留的假期作业,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巩固老师认为重要的知识非常必要。还有现在很多高中学生都有手机,学习时不要把手机放在身边,放在身边就想玩儿。最好在一个远离电脑、电视的房间里学习,免得思想受到干扰。学习时随身带个小本子,不会的记下来,以便找机会解决。
把一天中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利用好
“不能因为放假了,每天就很晚才起床,很晚才入睡”,大二学生小张说,打乱生物钟后,会发现每天学习的时间都没有了,所以假期一定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能打乱生物钟。做到每天7点或7点半睁开眼睛,即使8点睁开眼,也要看上半个小时英语单词等,然后吃饭,大约在9点钟洗漱完毕。9点再开始学习到11点,然后可以进行休闲娱乐。
值得一提的是,假期中午也要坚持午睡,这样下午学习起来头脑更清醒。下午两点开始学习,4点钟结束学习,然后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晚饭后看一看新闻等,但不要玩网络游戏,因为玩游戏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放松大脑。晚上回想一下当天学习的内容,总结当天学的,哪些题不会再看一遍,加深印象。
两天基本把六科内容都看过
小张认为,以理科为例,一般早晨醒来和睡觉前看看英语单词或者读语文古诗文及美文(高考作文)等比较好。这半个小时头脑清醒,有利记忆知识。上午安排一科理科学习内容,数学、物理、化学可任意安排。数学主要是做题,做数学题之前看看公式,记不住的公式再记一遍。物理和化学也是如此,有不会的地方多看一看课堂笔记。下午也要看一科理科学科,做到两天基本把6科内容都看过。首先把基础知识看一看,合上书本,能够在心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另外别抠太难的题,把书整体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