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5:5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

第一篇: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

摘 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基于我国新时期新的党建需要和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党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而作为形成于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能够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发挥更为宏观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三个代表思想;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353-0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时代的高度,并对一百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经历的曲折复杂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思想体系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科学辩证的逻辑系统,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集合。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主题,是共产党员的核心价值观。江泽民同志立足新的实践基础明确指出了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其本质在于执政为民,成为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最高价值标准,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鲜明地指出了以人民为最高价值的主体,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明确指出创造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他们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动力之源;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价值定位。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先进性的最高评价标准。鲜明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定位,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保障和实现作为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实现标准;最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价值目标。

总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指导思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而作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共产党人所领导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同样能够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得到启示和指导。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是通过价值观的引领而实现的。

二、价值观引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企业价值观的影响

(一)树理念,促认同,塑造全新的企业价值观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尊重传统与发展创新的统一,客观世界改造与主观世界改造的统一,发展经济与繁荣文化的统一,最高理想实现与现实任务完成的统一,推动社会进步与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统一。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来构建企业价值观,无疑会对企业员工产生更为崇高和宏观的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协调作用和约束作用,使企业员工能够自觉树立全新企业价值观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从而努力工作和创造,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树典型,促先进,培养共同的企业精神家园。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深,我国企业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深刻变化,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对企业共同精神家园的创建需要迫切。基于此,企业往往需要构建和创建最能代表其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最能体现该企业战略理想和宏伟蓝图的共有精神家园。

(三)抓创建,树品牌,塑造新的企业形象。企业应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狠抓三个方面的创建。首先,要争创服务品牌。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从局部竞争发展到整体竞争;其次,创建文明岗位窗口。通过制定和完善文明岗位窗口创建的实施标准和细则,强化监察评估,开展竞赛竞争,从而促进文明岗位窗口的创建活动;最后,创建文明单位。企业应当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正是时代对企业的呼唤,从某种意义上说“形象重于生命”。

三、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现代企业价值观对策

(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确立企业“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价值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共产党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现。而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的企业价值观塑造,首先要体现“两个利益至上”的价值理想。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股份、私营和个体企业,都是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能够通过纳税和促进资金流通而为国民经济做出重大贡献。同样,任何企业都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而产品质量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唯一标准。“顾客是上帝”作为现代企业制度针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服务理念的浓缩,自然也成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价值表现。因此,企业价值观的提出和塑造正是基于“为公”和“为民”的思想脉络,将“两个利益至上”作为协调利益关系、优化利益结构的原则标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致力于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

(二)与时俱进——树立企业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针,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就需要党以不断创新求变的思路和进取精神面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经济社会形势。而这也恰恰构成了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内核之一,也就是企业的灵魂——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第二篇:三个代表思想研究

三个代表思想研究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作出了一个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这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了它在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具有深刻的科学性、客观性。历史唯物论有关社会基本矛盾结构的原理,论证了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统一。它证实,生产力是最基本的、起决定功能的力量,最终决定社会总体面貌和历史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适应着生产力状况,并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同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发生巨大反功能,从而影响社会总体面貌变化及历史演进。生产力由于劳动者最活跃、最革命因素的推动,总是不断的积累发展,冲破一切障碍和束缚,由低水平上升到高水平,以先进取代落后;和此同时文化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不断继续发展出新文化。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就集中表征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两个文明的积累和进步。判定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要看他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历史唯物论还证实,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主体动力是亿万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创造了全部历史,创造了迄今为止的丰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这也就说明,人民群众既然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应当首先是拥有享有者,创造者和拥有享有者高度一致,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能否坚持这一历史唯物主义价值立场,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区分一个政党是进步还是落后抑或是反动的显著标志。

我党诞生以来的大半个世纪,所以始终保持着强大生命力,领导人民推动了两次历史巨变,缔造了辉煌业绩,就在于始终代表了中国现代工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追求繁荣富强、富裕幸福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整体先进性和强大生命力,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领导人民前进的资格。

党有关自身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根本宗旨的理论,其实质和归结点都在于“三个代表”。随着党的建设实践的不断发展,党的建设理论不断丰富完善,“三个代表”更加鲜明突出。如党的阶级基础,不仅传统产业工人而且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新出现的农业工人、乡镇企业工人,代表着中国当代先进生产力;党的指导思想,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又继续发展出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我们前进的旗帜。当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党的建设仍面临新课题、新任务、但总的课题和任务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使党具备更鲜明的先进性,带领人民前进。在思想建设上,要突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使党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在组织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改革开放和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坚强领导;在作风建设上,要全面端正党风和学风,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十五大提出的党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把党建设成为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对于中国百姓而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民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深入学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这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需要;第二,这是进一步坚定全党和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的需要;第三,这是进一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需要;第四,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结合民生大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做到与时俱进。

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坚持和时俱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不会停止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性,就必须始终保持和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所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样,党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潮流前列,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先进性还来源于党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具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基础。同时,党要保持先进性,还要主动考虑扩大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的问题,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去的先进性,不等于未来的先进性,先进性也要与时俱进。江泽民同志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目的就在于使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永远立于时代潮头,始终保持先进性。

“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共同构成关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根本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学说,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因为先进文化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落脚点,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致力于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表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统一性,党的先进性的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切实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真正按照它的整体性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不管在什么时候,遇到什么复杂情况,都要坚持、体现它的统一性。

总之,江泽民同志强调的“三个代表”,建立在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是面对时代要求、党的建设任务作出的新概括、新发展,在本质上紧密联接、辨证统一。只有深入理解、完整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把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做的更好,提高到新的历史水平。

第三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

href=“#”>

[摘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是体现评价历史进步两大标尺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其丰富内涵在于:以推动社会主义的全面进步为其立足点和价值目标;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和价值取向;以正确对待发展中的代价、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为其着力点和价值评价。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价值观; 价值评价; 价值取向; 价值目标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8-0019-0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的价值追求、价值认识、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科学的价值观是正确指导人们实践活动的关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的,同时它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全面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不仅对我们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我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源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新成果,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它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之上的。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是体现评价历史进步两大标尺高度统一的价值观。

历史唯物主义在评价历史进步时有两个基本的标尺:一是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作为历史发展的机制和动力,把生产力的发展视为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尺度;二是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尺度。当然,这两个基本尺度在马克思那里是统一的。一方面,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第一次把生产力与人的本质联系起来,认为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由此可见,当马克思用生产力尺度考察社会发展时本身就内在地包含了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尺度时,马克思也没有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前提。马克思认为,人的潜能的获得和实现,不仅具有自然前提,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类自身实践的结果。正是这种实践使人的发展日益丰富,人不仅生活在经过自己实践而改变了的物质世界中,而且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独特的精神文化世界中。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科学理论,提出了以综合国力的整体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评价历史进步两大标尺的高度统一。一方面,通过全面论述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关系反对“生产工具论”的片面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工具在生产力中是重要的,但无论工具怎样复杂,都要由人来制造和运用。”[1]他特别批评了一种观点:有人认为,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技进步,生产发展较快,似乎人的作用不大了。其实,这种发展还是靠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操纵先进设备的人来实现的。另一方面,他提出了综合国力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现实标尺。江泽民同志曾经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来界说综合国力。他认为,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这是社会主义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是体现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高度统一的价值观。

一般说来,历史唯物主义主要通过分析社会形态的结构,揭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大贡献在于:从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目标、价值归属上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上揭示建立社会主义新社会的趋势。江泽民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都是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归属的。这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思路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与价值功利性的有机结合。

首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体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放在首要地位,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紧紧抓住生产力这一最具决定作用和本质意义的因素,并把社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多种因素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体现了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根本要求,又言简意赅,富有创意,从而使党的性质与社会基本规律的本质方面实现了直接结合。

其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联系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特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它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精确表述,强调通过改革,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保障和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规律。同时,“三个代表”的三个方面本身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内涵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思想,反映了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大文明协调发展规律的认识。江泽民同志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这就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再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解决党的先进性问题,阐明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内容、执政任务和执政要求,从而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江泽民同志认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这既是对共产党执政能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如何保持持久的生命力问题带规律性的科学回答,又是对共产党执政能否被人民和历史认可的实践解答,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是体现当代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马克思曾经说过:“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而所谓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说,体现为它把握、理解和解决时代重大课题的程度和水平。因此,把握、理解和解决时代重大课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实践源泉。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对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客体关系的价值追求、价值认识、价值评价和价值取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其内涵十分丰富。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其立足点和价值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其追求的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包含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持续、健康、稳定的全面进步。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资源短缺与危机、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严重的人口问题,江泽民同志特别强调保持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 在这种发展观的指导下,江泽民同志要求;一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二要高度重视并抓紧解决好粮食安全、水资源和能源问题;三要十分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经过长期努力,使我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江泽民同志认为,这种发展观是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考虑,从应对世界上的突发事件考虑,是为子孙后代考虑的发展观。

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全面进步。江泽民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他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5] 一方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创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按照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还要通过政治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政策支撑。江泽民同志认为,要牢固树立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坚持科教兴国,加强科技、教育、文化等工作,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包含了这一价值目标,又为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目标指明了方向。这是因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和价值取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实践创造的结果,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消费主体。衡量是否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最根本的价值标准是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文化并不一定自然而然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讲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先进文化的建设,必须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不仅失去了意义而且不可能取得成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无产阶级执政党能否担负历史使命、能否巩固其执政地位的高度,郑重提出了如何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问题。江泽民同志认为,一要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批判各种否定、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二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三要制定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尊重人民群众应有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和社会地位,千方百计为发挥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创造条件。四要努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各种损害党群关系的错误倾向。五要通过全体党员干部模范地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体现。六要从严治党,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价值观以正确对待发展中的代价、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为其着力点和价值评价。

如何对待和解决历史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价问题,是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对此,马克思采取的是辩证的和历史主义的态度。一方面,马克思反对一味为发展中的代价感伤;另一方面,马克思又反对以“历史必然性”为托词默认发展中的灾难。马克思希望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7]

面对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道德失范现象、面对社会生活中目益蔓延与严重的腐败现象、面对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面对改革时期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发生和消极影响,江泽民同志认为,一方面,要正视这些代价,不回避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自由放任这些现象,既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将这些代价降到最低程度,又要通过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最终变代价为财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价值评价标准,必然要求我们注重物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统一,并将物的发展放在人的发展中,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目的也决定了人的发展是最终目的,而物质财富的增长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虽然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把重心放在物质财富的增长上,但我们既要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又要力图使社会物质财富为人的发展服务。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带来的“物的增值”与“人的贬值”的现象,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变成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两个方面。

把生产力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关注人的发展状况和人的价值,特别是关注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和解放,是唯物史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理论归属。因此,唯物史观内在地包含了人道主义价值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这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

综观20多年的改革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价值观的更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适应了我们建设美好的未来社会的理论需要,是指引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注 释

[1] 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2][5]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第5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89页。

[4][6] 《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第179页。

[7]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1页。

第四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填空(10'*1)、二、名词解释(4'*4)

1、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为着实现自身的政治目标,用反映本阶级或政治集团利益和愿望的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思想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转变其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促使其思想行为向着符合一定能够社会要求的方向变化发展的社会活动。

2、思想品德:人们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社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表现在个人身上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就其所包含的社会内容而言,它是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法纪品质的综合。就其心理构成而言,它是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3、内化:在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受教育着对教育者所传递的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认同、筛选和接纳,即将其纳入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观点和信念,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

4、外化:在教育者的帮助和促进下,受教育者把自身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信念自主地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

5、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使人们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6、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采取的影响和培养人们思想品德的各种方式的综合,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式。

7、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代表的一定的社会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思想品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8、青年的思想特点:敏感性、多变性、差异性、矛盾性。

9、情感陶冶法: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人们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人们思想觉悟和品德水平的方法。

10、自我教育法:在教育者的启发和指导下,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身内部思想矛盾运动,主动接受外界积极影响,自觉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培养自己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

1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1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13、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三、简答(8'*4)

1、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1)社会主义精神文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2)社会主义精神文建设的根本任务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3)社会主义精神文建设的方针原则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原则。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为我们科学地制定教育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1)这一理论阐明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制约性。这就要求我们制定思政教育目标时,必须从现有的社会生活条件、从现实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要求出发。2)这一理论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去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3)这一理论阐明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长期性。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定地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想目标前进,又要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人们在各方面应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必须灌输理论的必要性。(为什么要灌输?)1)从社会思想理论的产生来看,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2)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作用来看,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3)从两种思想体系的斗争来看,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

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必须灌输理论的基本要求。(怎样灌输?)

1)坚持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在我国现阶段,就是要着力把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灌输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2)坚持灌输方法的启发性,就是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提供给人们,组织和引导人们紧密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自觉地学习用它,并通过思考和体验,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信念。3)坚持灌输形式的多样性。一切行之有效的宣传鼓动手段都可以而且应该运用来向人们灌输社会主义思想。4)坚持灌输途径的实践性。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的革命实践,引导和组织人们积极投身革命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科学含义。1)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的意义,它贯穿于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之中,在一切工作领域都有其特定地位,发挥着特有的作用(普遍性)。2)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服务的性质,它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供服务和保证(服务性)。3)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为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提供的服务和保证,直接关系着各项工作的方向和进程(决定性)。4)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它只有渗透到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去,结合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才能取得其应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渗透性)。

6、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如考论述,联系实际)

1)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2)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思想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根本措施。

7、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思想品德结构理论。2)客观依据:社会要求;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其思想品德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

8、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的必要性。

1)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2)是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措施;3)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

9、发挥行政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的必要性。1)结合行政管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行政系统的重要职责;2)发挥行政系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

10、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能是什么?

1)教育职能,包括灌输、激励、转变和调节。2)管理职能,包括目标管理、组织管理和制度管理。3)协调职能,包括协调单位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及影响之间的关系;协调单位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影响之间的关系;协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内部的关系。4)研究职能,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其中教育职能是最基本职能;管理职能是重要补充;协调职能是内在要求;研究职能为发挥其他三种职能提供理论指导,又依赖于它们的实践。

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多方面性;其次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再次,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具有复杂性。2)创造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3)示范性。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模范的行为去影响受教育者;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自己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去感染受教育者。4)长期性。首先,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次,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形成某种预期的品质之后会出现反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再次,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对人们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

四、论述(20'*1)

五、材料分析(22*1)

1、网络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材料分析0

影响:1)积极影响:利于拓展学生眼界,促进学生观念更新,为思政教育提供新手段和载体,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影响。2)消极影响:a、西方网上宣传优势明显,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b、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益受不良影响;c、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影响人们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对策:1)充分运用网络载体,建立和扩大我们在网上的宣传思想阵地,更快更有效地传播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2)加强对网络的管理,限制不良信息在网上传播,尽可能消除不良影响。

2、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来说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规律)(材料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以教育影响为中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教育者积极实施教育过程、受教育者能动接受教育过程和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过程。三个过程有机结合体现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辩证统一。

1)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者是社会要求的代表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组织者,使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积极性的激发者。教育者可以把握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和积极因素,在肯定其积极因素,启发其内在需要的基础上激发起开展自我教育。2)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又发挥着主体作用。他是能动地认识并影响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另一方面,教育着主导作用的实现也离不开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没有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教育者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只有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3、青年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怎样针对青年的心理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智力发展达到高峰,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要注意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又要帮助他们尽快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思维方法。2)情感丰富而又强烈。各种高级情感都获得显著的发展,但又具有强烈性和不稳定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与青年的情感交流,努力做青年的知心朋友,同时又要注意引导青年自觉地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3)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因势利导,坚持把尊重青年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4)性意识逐步发展成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教育和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正确处理学业、事业与爱情的关系,自觉地用社会的道德准则调控自己的性意识。

4、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原则中的疏导原则的内涵。[含义]疏导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说服教育、启发自觉,把人们的思想集中到社会主义方向上来。[依据]坚持疏导原则,是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决定的;是由人们思想认识的规律决定的;是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怎么做]坚持疏导原则必须正确处理疏通和引导的关系;正确处理疏导与灌输的关系;正确处理疏导与规范约束的关系。

5、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中说理引导法和实践锻炼法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

说理引导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其重要性在于:第一,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不可能在人们日常生活实践中自发地发生,也不能用强制的手段向人们硬灌,只有紧密联系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通过系统的深入的说理引导,才能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第二。思想品德认识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说理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认识往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第三,人民群众所产生的思想问题一般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因此要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就必须从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理引导。

实践锻炼法的重要性在于:第一,实践是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外部的教育影响和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人们的亲身实践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吸收、消化,从而转化为人们内在的思想观念。第二,引导人们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说理引导是实践锻炼的前提,实践锻炼是说理引导的进一步深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说理引导法,摆事实、讲道理,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然后利用实践锻炼法,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理解,并投身于社会主义实践中。

6、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怎样实施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

答题要点:1)关心人。全方位的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2)尊重人。尊重他们的权利、人格、意见;尊重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3)培养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4)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发挥。

第五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三个代表”研讨会上作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概括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预测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方针,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学习“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要持之以恒: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围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进行,努力掌握观察事物、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方向,不断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我们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也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把握实质,领会精髓,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展望新世纪的艰巨任务和光明前途,我们党要继续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胜利前进,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们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报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下载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三个代表思想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研究(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2003年7月29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致辞 乌家培 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 经过一段时间积极、认真......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库 1.治国必先_________,治党务必从严。 治党治吏治政2._________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六大党的七大党的八大3.“三个代表”重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如何把握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学习,谈以下四个方面的体会,仅供参考。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 科学发展观的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

    《三个代表思想》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读书报告 题 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书笔记 姓 名: 杨红丽 学 号: 201240305 院 系: 法政学院 专 业: 历史系 年 级: 2012级 指导教师: 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单项选择题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核心在坚持( ),本质在坚持( )。 A.继往开来党的根本宗旨执政兴国 B.与时俱进党的思想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 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