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山考察报告
黄山考察报告
黄山,从小学的一篇文章中就开始有一点了解,一直被它的神奇所吸引,早就希望可以亲身领略到黄山奇妙的景色。在去黄山之前,就已经对黄山的一些著名景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包括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迎客松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美景。现在,黄山神秘的面纱即将在我的眼前揭开,心情自然是无比的兴奋和期待。
凌晨4点半,大家都早早的洗漱,准备好行李和干粮,带上充足的御寒物品,从宏村的旅店出发,乘着旅游大巴开始我们的黄山之旅。大约在汽车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天已经开始蒙蒙亮,我们也到达了目的地——黄山景区。一下车,就顿时感觉到大山的气息和一丝丝的寒意扑面而来。经过短暂的修整之后,我们就坐上景区大巴来到黄山景区入口,开始我们的黄山探奇之旅。
来到黄山,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太奇妙了,那些山石简直就是惟妙惟肖,神乎其技,仿佛人工雕琢的一样。拾级而上,洁白的山体和一棵棵展枝向人们招手的黄山松映入眼帘,仿佛一幅幅美好的画卷。由于长年累月受到风雨的洗礼,山石的表面都比较光滑和明亮,大自然的巧手把山石勾勒出千变万化的纹理,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给视觉很大的冲击。黄山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花岗岩受风化侵蚀,形成各种各样奇特的地貌,有些也成了黄山著名的景点。而且,根据观赏角度的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不尽相同,人们也根据其不同的形态而分别给它们取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门,妙笔生花等。游客们被其景色所吸引,寄情于山水,同时能够获得美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沿阶而上那些垃圾筒,都是用几块山石堆砌而成,形成一个凹槽,标注些垃圾筒的标识,好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不认真看是看不出有人工的痕迹的,它不仅美观独特,而且其本身和周围景色融为一体,不会影响游客观景游览的效果,可见规划者考虑的十分周到,能从这么细微的部分考虑到游客的心理和环境的美观性,十分的人性化,这是日后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的问题。这一点在我们游览的途中也经常能够看到,例如原本裸露的管线所做的装饰,做成树根状,和环境的颜色相近,那样就不会显得那么的突兀,尽量协调了环境和游客的视觉观赏,在这方面,黄山景区相对于其他相关景区就做得很人性化。
在登山途中,周围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的美好画卷一样在我们眼前出现,走几步停下来就是一出美景。登山阶梯虽然长,但是每隔几百米就会有个观景平台供游人休息和观景,而且每个平台都是拍照的好去处。在这不禁又赞叹规划者的奇思妙想了,能这么巧妙的把观景点布置在景点的所在,让游客更好的观赏黄山的美景,真可谓有心良苦,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就这样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一大半,可距离我们的目的地还差十万八千里,可规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得不暂时抛开美景,加快行进的脚步赶路。望着高耸如云的天梯,虽然有点胆怯,但却不能浇灭我们这群青少年的热血,我们始终相信,希望就在前方。一路上,大家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我们就是一个团结的大集体,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最坚强后盾,缺一不可。
历时三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探奇之旅的第一站——白鹅岭宾馆,而这,只不过是黄山之旅的起点而已,还有更高的山峰在等着我们去征服。一路上山,气温就一直在降低,当到达山顶,气温就已经很低了,尤其是山上的风,吹地皮肤有刺痛的感觉,让我们只能躲在角落相互偎依着挡住寒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修整和补充能量之后,我们就朝着第一个观景点——光明顶而去。经过一千多米的攀爬,我们来到了光明顶,果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还有种融于大自然的感觉。山上的风很大,稍微不注意,还真的就有可能给吹下山去,不过还是很爽的,短发的男生就还好,长发的女生个个就像是在群魔乱舞,真是趣味横生。从光明顶放眼望去,对面就是莲花峰和天都峰,还有就是惟妙惟肖的鳌鱼峰,就像是一条鱼横卧在群山之中。再看黄山最高峰莲花峰,就像一朵绽放的莲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非常的形象,不禁又感叹起大自然的魔力,那双巧手真是胜于工匠。站在峰顶的平台环顾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不禁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多么的雄伟壮丽,蔚蓝的天空,洁白的群山,葱翠的丛林,再加上远山白蒙蒙的雾气,真是一片祥和,仿佛身处世外,梦游仙境,外界的所有纷纷扰扰都和自己无关。
光明顶后,我们又开始下山,准备前往对面的鳌鱼峰,相对于上山,下山完全是没有压力的,我们很快的到达两山之间的一个小平台,这里又完全是另外一番风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一个游人休息的好去处。稍逗留片刻,随即就开始启程前往下一个观景点——鳌鱼峰和莲花峰。路程看着很近,其实不然,前后也将近爬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山顶。在这,又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离莲花峰更近,更能感受到主峰的雄伟壮丽。沿阶而下,下一站就是黄山著名的百步云梯,有点小失望,因为这还不是爬过的最高最陡的云梯,不过有强风助阵,还是增添了不少的刺激和趣味。见到这么多的美景,我们也暂时忘却了上山的艰辛,个个都在兴头上,激情已经爆到极点,都不想停下脚步。马不停蹄,我们来到了黄山最著名的景点——黄山迎客松。只见迎客松远远的向我们招手,在欢迎远方的我们的到来,那苍劲的躯干仿佛在诉说着黄山数千年的历史,那葱翠的枝叶彰显着那不老的传说。使人蔚然生敬。
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我们的旅途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只能匆匆的开始下山。但是不要以为这样就完了,下山可是同样精彩,山间的景色更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阶梯是断断续续的,中间会有一些平台,当你以为已经到达山脚的时候,一转角又是一段长长的阶梯,有时候的确会让人很崩溃。下山的途中,时不时还会跳出几只松鼠,可见黄山的生态环境还是不错的,环境保护做得非常不错。在嘻嘻哈哈中,我们终于到达了山脚,到这里,黄山探奇之旅才算是真正的结束了。
此次黄山行,领略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是一次很享受,很值得回忆的过程。黄山景区的开发利用在我们以后的规划设计中也起到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对我们的设计思想和理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篇:黄山歙县下乡考察报告
黄山歙县下乡考察报告
本着了解乡村生活与异域文化,体会艺术创造艺术的原则,我们一行人去安徽11天进行下乡考察,收获甚多。
安徽黄山市的山坡众多,河水川流,村落成聚集状安置在山脚,形成“百村千幢”的景象,由于山路崎岖,交通不发达,所以村子大多保持着原先的摸样,很多明清建筑牌坊都有完好的保留。起初,我们一行人在渔梁景区落脚,考察并创作着。就先讲讲渔梁坝吧,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均用大石块堆砌而成,河水落差有2~3米,水流湍急。坝上水位几乎与坝齐平,一侧岸边可以走人观赏,脚下满是鹅卵石,还有一些大石头。岸边则居民聚集,这些居民被小山坡和河夹得紧紧地,所以房子起的十分密集,巷道很窄,有的甚至只能出入一人之宽。村里居住的大多是老人,他们或是挖挖笋,或是种种菜,乡风淳朴,为人亲善(排除个别)!渔梁村有些地方古建筑很多,大多是明清时代的,有些村民至今还住着这些老房子。
说道房子,不得不提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导游说,正宗的徽派建筑是呈正方形的,四墙高,使得雨水都流向自家,这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也许这是当时徽商的心态吧。另外在考察中我发现不少人家门前都有挂着一个镜子(有的是3个)和一个剪刀,村民说这是照妖镜,用来驱赶妖魔鬼怪,剪刀代表利器,也是用来驱赶的。徽宅的马头墙最为著名,这是后来才形成的,因为屋内几乎都是木制的,容易着火,于是便起了马头墙用来防火,所以马头墙也称防火墙。徽宅的窗很小很小,当地人说,古时候的男人外出经商,只留一个女人在家看守,为了防贼,又不阻碍采光,就把窗设置的很小很小。砖雕,石雕,木雕也是一个十分精美的看点,据说明朝的是单面雕,清朝的是镂空雕。有的大户人家家里还有私家戏台,露天花园,可见当时的徽商是多么的有钱。
另外,牌坊也是一大特色。它是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高大有庄严,有的还雕花刻字,不失为特色,应当保护起来。
这次下乡采风对徽州特色了解不少,我深刻的意识到中国的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些艺术文化传承下来。
第三篇:赴九华山、黄山考察报告
赴九华山、黄山考察报告
12月24日至27日,为进一步加快***旅游景区的建设步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旅游风景区管委会一行50余人赴安徽九华山、黄山等景区进行考察学习,并与当地景区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重点学习了景区打造、宣传促销、环境卫生、售检票管理、讲解管理、安全保卫、旅游接待等方面先进管理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既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也给我带来极大的触动和启示。通过学习考察九华山和黄山旅游景区的先进经验,我得到很多启示,并结合***、九仙山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一、建设一流的大景区
1、***实现向大景区的转变,是我们发展唯一出路。
管委会于2000年成立至今,景区的规模体量已达到较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因景点相对集中,而且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大多都有选择的参观游览,参观时间较短,同时景区晚上的生活比较单调,游客一般只游览完一山之后就离
开,无法留住游客。大多数游客在参观后赴其他旅游景区或城市,而不是选择在景区留宿。以每位游客留宿一夜只产生100元的经济效益,我们每年有5000万以上分流给其他城市或景区,而且不包含游客过夜带来娱乐、商品销售、交通等相关收入。反之如果成功打造大景区,这些游客有一半留到景区内,将最少带来4000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管委会辖区内居民共有4850人,年人均收入将增加8200元。
2、整合景点,统一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一是将***现有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整合景区附近的七连山、刘家南山、潮白河、户部水库等旅游资源,并根据历史传说和文化特点,开发新的项目补充到景区,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对形成的大景区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对景区进行整体的规划布局,包括建设统一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打造游览线路,安排参观景点,设置纪念品销售点,合理分布接待服务设施、设置文化娱乐活动和配套设施,统一导游讲解等;利用适宜的生态植物打造景区,既可延长旺季时间,又可为景
区增加新的亮点。
二是通过多种渠道引入资金,建设接待服务设施。通过企业投资、居民投资等方式建设包括酒店、娱乐、购物设施等;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价格低廉的经济型接待设施,如木屋等,与现有的接待设施形成互补,可接待自驾游、背包客、学生夏令营和一些想体验传统民族特色的游客;
三是通过资源共享、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来解决本地居民在景区扩大中产生的矛盾。引导、扶持当地农民进入旅游业,如:在旅游区内建设纪念品销售点,低价或免收租金提供给农民经营,还可在旅游区内指定地点让农民投资建设木屋,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由旅游区统一监督管理,规范他们的经营、卫生状况,让其使之长期受益,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四是开拓市场。加大宣传造势工作,尤其是加大与旅行社的合作,就游客在***住宿给旅行社提供较大的优惠,如在***住宿一夜,可享受更高的门票、餐饮折扣,赠送娱乐项目等,或推出***旅游优惠套餐。
二、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各项工作。
发展旅游业,景区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服务是延伸,管理和服务水平制约着旅游区的发展水平。
1、制定规范的管理机制。规范的管理机制的加强管理的前提。
一是要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分清,使之相互约束、相互制约。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分清,尤其是重点部门;
二是确定各项工作的工作流程。将各项工作流程确定形成机制,如接待工作,由那个领导负责批准,由那个部门负责接待,接待必须持审批文件到景区各部门开展接待工作。
三是抓好制度的落实,尤其是加强工作的督查力度和处理力度。
四是将技术手段和相关设施作为制度管理的补充。成立专门机构,整合各种监督设施,运用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管理监督和对安全工作的监管。
五是加入人性化的管理内容,如处罚时根据当事人的平时表现、主观故意等调整处罚力度。
2、开发特色化的旅游经营。
旅游作为一种体验活动,游客希望在不同景区看到不同的特色,也愿意融入到这种特色体验中。“两山”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
一是在经营中充分体现蒙古族特色、鄂尔多斯特色、成吉思汗陵特色。根据各种传说故事,开发生产专有的商品,包括旅游纪念品、特色美食等,尽量避免与其他旅游景点的雷同。
二是根据我们现有的产品特色,建设相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配套设施。如我们销售香和酥油灯就要建设点灯的香炉、灯塔。
三是结合各种商品,编写导游词,通过导游讲解,增加噱头,吸引游客的注意。如就长明灯的来历、传奇故事、重要性、意义编入导游词,并将其中的部分商品销售额拿出,给予导游奖励,提高到有推介商品的积极性。
四是根据这些商品组织增加相应的旅游活动。
3、提供温馨的旅游服务。服务是景区的延续,细致入微的服务也可成为景区的一部分。
一是建设人性化设施,包括设立吸烟室、手机加油站、小件行李寄存处,添置拐棍、童车、轮椅、雨伞、存物柜等。二是把握细节,比如在票上写明景区的开放时间和票的有效时间。
三是打造温馨的景区氛围,给游客以温馨的感觉。如在上下台阶处、道滑处使用各种温馨的提示等。四是注重游客意见改正和反馈。通过游客意见,可以及时发现景区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而通过游客意见的反馈,可以增强游客的满意度。
4、持续打造的重点市场。好酒也怕巷子深,作为旅游景区,宣传工作异常重要。
一是分析市场层次。确定成陵旅游区主要客源市场、一般客源市场,对主要客源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吸引游客到成陵旅游。
二是分析既定市场内游客心理。根据游客心理制定旅游路线,与线路上其他景区共同促销,共同开发市场;
三是根据市场内游客心理,选择相应的宣传方式。
做持续几年的促销,打造成熟的市场。尤其是在该地的各类媒体将旅游区举办的各项活动及时进行宣传;
四是加强旅游社的宣传。针对客源市场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
五是公用途径进行宣传。做线路宣传光碟,在公汽、商场、电视循环播放。尤其是利用公用广告、服务途径。如天气预报等;
六是利用一些大型活动作宣传。比如2010年利用世博会做宣传;
七是重视名人效应和政府效应。主要是利用名人的宣传效应和政府举办各种大型活动的宣传作用。
5、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员工队伍是实现一切服务的主体,没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就不会有各项服务工作的优质完成。
一是要通过多种手段吸收高素质的员工。运用内部招聘、提高待遇等方式招聘年青的文化素质高的员工,尤其是在关键的岗位,如祭祀人员、导游、管理部门等;
二是制定服务标准。根据旅游区实际制定各项服务标准,按照标准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提高服务技能、礼仪礼貌、祭祀文化知识等,对员工在工作中是否达到服务标准进行检查和考核,通过标准化操作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在经济上充分体现员工自身价值。员工的能力不同待遇相应也有所区别,如龙门石窟导游分为三档,普通导游每次50元,星级导游每次100元,高级导游每次200元,每一档次的导游价格不一样,给的工资待遇也不一样,得到的提成也不同。同时给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员工工作水平好,管理能力强,可以逐步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进而得到发展的机会,以此来留住优秀的管理人员;
四是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有家的感觉,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如给职工创造良好的饮食条件、居住环境,打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经常给员工关怀,给予遇到困难的员工帮助,让员工视旅游区为家,珍惜现有的工作、生活。
第四篇:黄山县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黄山县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现在人越来越认识装饰墙在居室中的作用,人们不仅仅喜欢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性的设计风格,更是对既美观而又不繁琐,既多材而又环保的居室情有独终。墙面是居室的重点。在居室中人们的眼光往往首先集中在墙面上,其实色彩就是墙壁最“物美价廉”的装饰品,有时候,一面“好色”的墙最能体现主人的个性与风格。从目前来看,很多家庭已开始利用彩色涂料、立体涂料、艺术涂料、质感涂料、墙艺漆、液体壁纸涂料等,把多彩的风景搬上墙,把墙涂上自己喜欢的风格,让家在艺术色彩中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每一种家装流行趋势的出现,都有现实社会的发展作为背景。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黄山县进行实地的考察,目的在认知了解徽派建筑的迷人之处。
印象最深最令人震撼的是民居。在大山绿色背景下,一片片错落有致、铺天盖地的房子仿佛天空落下的一朵朵游弋的白云,象一幅幅清朗明亮的水墨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呈现出和谐安宁氛围,体现了建筑与山、水、自然环境整体美、协调统一美。
作为极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徽州的老房子是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胸中小五岳足底大九州”的徽州人他们服贾四方或成巨富荣归故里将域外更高层次的文化引入境内穷极土木广侈华丽以明得志构筑起一幢幢精巧别致的民居建筑。故此早在晚明时期“入歙、休之境而遥望高墙白屋”就成为徽州村落的独特景观。而我有幸有机会来到黄山县这个神奇迷人的地方欣赏皖南民居的优雅与精美感受徽州文化的儒雅与深邃带给了我视听上与心灵上的触动对建筑与文化的崇敬陡然增加。建筑的魅力在于它不单是三维空间的实体还有精神、历史、文化等一系列第四维元素在里面这就使得我们在欣赏建筑时会有一种遐想的冲动想它的过去、未来、外表、内心。现仅借黄山县之行所见所闻来谈谈我对徽州建筑的初步认知。
徽派建筑的形成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徽州地区是指皖南山区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住宅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
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
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工艺特征。
徽派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其横
梁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间俗称为“冬瓜梁”两端雕出扁圆形明代或圆形清代花纹中段常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立柱用料也颇粗大上部稍细。明代立 柱通常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为丁头拱、斜撑等大多雕刻花纹、线脚。梁架构件的巧妙组合和装修使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一般都
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种式样造型雅致。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徽派古建筑的布局,体现了风水理论指导村落建设布局的综合价值,其中水系的活用,赋予村落、宅院以生气和灵性,对于村落的生态、景观和环境等方面皆有积极作用,为村落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使村落更秀丽、妩媚、晶莹和亲切,体现了生态价值、实用价值和景观价值。
第五篇:历史文化名城考察报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山
历史文化名城考察报告——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称,为道教圣地,遗址遗迹众多,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李白等大诗人在此留下了壮美诗篇。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黄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下面将从地质地貌、形成历史、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角度介绍黄山:
一、地质地貌
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黄山群峰林立,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与光明顶、莲花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使之重岭峡谷,关口处处。前山岩体节理稀疏,岩石多球状风化,山体浑厚壮观;后山岩体节理密集,多是垂直状风化,山体峻峭,形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典型的冰川地貌有: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等。
二、形成历史
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5.7-4.4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裂解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3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约4.1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卷土重来,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漫长的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从而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进入侏罗纪以后,影响遍及我国的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不断地改造、雕塑着黄山地壳的地貌。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北部的太平花岗闪长岩体,就是晚侏罗纪岩浆侵入的产物。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震撼江南大地,深藏于地壳下部炙热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比较薄弱和断裂发育的地壳内乘虚上升,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这些岩浆由边部向中央慢慢地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之际,也就是黄山山体雏形孕育铸就之时,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终于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1-
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
在深部地壳不断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但此时的黄山花岗岩体仍然埋藏在地下,上面还覆盖着数千米的沉积盖层。在经历了多次的间歇抬升之后,覆盖在岩体上的巨厚盖层不断地被风化剥蚀。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这些沉积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黄山终于露出了地表,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但当时尚无今日如此巍峨伟丽的风姿。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山运动使地壳普遍抬升,隆起扩大,黄山也相应不断升起,同时经受剥蚀,逐渐形成了高逾千米、翘首云天的花岗岩峰林。
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发生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作用,在花岗岩体上留下了很多冰川遗迹,形成了遍布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再加上出露地表以后,受到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天然雕凿,终于形成了今天这样气势磅礴、雄伟壮丽的自然奇观。
三、历史文化
徽派文化底蕴丰富,内涵深广,是中国三大区域文化(藏学、敦煌学、徽学)之一,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多领域。
古代徽州历来有“山深不偏远,地少士商多”之说。每当中原战乱之秋,这里就成了卧虎藏龙之地,它既是乱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宝库,因此历史上各种人才应运而生。例如,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升,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军机大臣许国,富可敌国的大盐商鲍漱芳,著名戏剧家汪道昆,医学家汪昂,徽墨、歙砚高手李廷,新安画派的创立者渐江,哲学家戴震,理财家王茂荫,近代教育家、学者有陶行知、胡适,还有工程技术专家詹天佑、郑复光,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近代法学家徐谦等,都是徽州人。
同时,由徽商兴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砚、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剧、徽菜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
直至今日,黄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桥、古塔、古亭阁、古宗祠、古牌坊,犹如一座天然的历史大博物馆。
四、人文景观
黄山人文景观有寺庙亭台、仗鼓舞、叠罗汉、跳钟馗、抬阁、目莲戏等,以下以仗鼓舞、叠罗汉、跳钟馗简单介绍。
1、仗鼓舞
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或敲鼓边。另有十数人手持檀木夹板,边行进边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整个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2、叠罗汉
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从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水帘洞中演员的筋斗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
3、跳钟馗
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堨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
五、黄山感悟
“黄山归来不看岳”,此次黄山之行,我深有感触,黄山之大、黄山之美、黄山之奇,黄山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觉得黄山给人一种新生力量,是一种生命的力量,特别是黄山松树的勇敢顽强的精神,让我振奋。如果再有机会,我还要去黄山,继续去探寻和体味人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