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高职贯通毕业后拿的是什么文凭
中高职贯通毕业后拿的是什么文凭?——五年制大专
什么叫中高职贯通?
简单明了地回答下吧,是中专到大专,前三年中专后两年大专,大专念完了可以参加专升本考试继续到本科高校念书获得本科文凭。
中高职贯通的优势?
中高职贯通采取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其好处和优势是明显的,学生5年的学习效率大于以往的“3+3”中高职的学习模式。学校将加强学生的实训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实训+理论的教学模式,对高年级的学生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入学伊始就循序渐进地了解这个职业,同时也将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
1、中高职贯通无论是纵向上还是横向上打破了单一的、封闭的办学模式;
2、中高职贯通的连续性和开放性的办学模式,能让中职学生有了多样性的教育选择;
3、中高职贯通,可能使更多的初中毕业生看到高等教育的机会;
4、中高职贯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就业的压力;
5、中高职贯通,可以使中高职办学资源和效益得到的充分的发挥;
6、中高职贯通,可以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加系统化。以上内容有上海张江专修学院提供
第二篇:中高职贯通总结汇报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贯通班办学情况总结
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市教委“关于2012年继续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精神,在深入开展贯通培养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以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和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为衔接载体,依托两校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原中职和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合理衔接,达到文化基础加强、专业领域拓宽、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经过近一年的试点,两个班75名学生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一步步在付诸实施中。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中高职贯通得到了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我校从顶层设计出发,成立了中高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工作小组,构建了比较健全的贯通培养组织机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规范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管理。
中高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由中高职院校院长和校长担任组长,由中高职院校的校级领导和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
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试点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对专业教学和管理进行安排和指导。
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调中高职院校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的 文本制度并加以落实,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工作开展研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精品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在我校是第一次试点,学生刚入校就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向学生明确了办学目标和办学要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还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再次告知和强调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今年3月,我校邀请了上海电机学院的夏建国校长来我校做展望未来的报告,对学生的学业和成长给予鼓励和希望。
二、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试行方案。
注重实践性教学及其课程模块间的相互渗透,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培养过程五年不断线,体现贯通培养的一贯性。构建文化基础、专业核心课、专门化方向课、专业拓展课的“四模块”课程,凸显“三个能力”,即社会能力高、专业能力强、方法能力博。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推行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其中涉及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在实施贯通培养之前,我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对中高职相关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教学内容,重新分配课时计划,重新设计课程教材。在专业课设计方面,以职业能力模块化设计开发专业课程,重新梳理原有中高职的课程门类,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对接岗位 需求,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按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并分段实施。前三年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打好,把中高职阶段重复课程及教学内容删去;后两年则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加强实训和毕业设计实习。在公共基础课方面,也按照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做好文化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课程等的中、高职层次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实现中、高职层次学习的过渡,提高学习的效率。由于还没有统一开发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相关教材,目前我校都是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力量自行开发相关校本教材用于教学;语数外三门基础课实行三校生联考,目前使用上海市高中统一教材。
三、强化教学实施,提升师资队伍。
我校承担中高职贯通数学课备课组长和专业课与实训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探索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方法,采用立体式多元化教学管理模式,引入联席会议、行业专家等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进行多元的监督和评价。
师资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是确保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实的保障条件之一。因此,我校加强贯通专业师资队伍的配备,按照优质教学资源配置原则,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推进中高职贯通试点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以高职专业带头人为主体、中职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中高职师资的强强联合。
优秀师资和教学团队的配备是基础,中高职贯通师资的素质提升是关键。首先,增强教师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理解,明确贯通培养的 核心理念,就是打破中高职分段对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明确自身的定位既非中职教师亦非高职教师,而是中高职贯通教师。其次,增强教师对教育对象——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理解。目前,试点学生的学籍管理尚处于中职阶段,教师们如何看待这样一批处在高中年龄阶段的“准大学生”,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有恰当的把握。最后,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边研究边实践,为试点工作总结经验。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形式,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的特点,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使其完全适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学”与“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四、开展多项活动,锻炼能力培养品德。
我校德育部门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很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能力品德教育。通过班级的天天检查的小值周,锻炼劳动意识,团队合作;通过仪容仪表检查,文明招呼,培养良好文明习惯;通过军训、东方绿洲准军事训练,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通过黑板报评比、征文、书法竞赛、法律知识竞赛、手抄报、放飞感言、文艺汇演等活动,锻炼学生参与集体,在活 动中成长;通过大值周,理解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雷锋精神;通过主题班会,锻炼同学们的组织活动能力,在总结中提高。上学期还组织学生到电机学院参观,今年三校生的大专辩论赛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用高水准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感染学生。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较高品质、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引领下陶冶情操。以各种节庆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科技、勤奋学习、进取向上,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浓厚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摒弃浮躁之心、潜心学问、博学广才优良风尚的形成。实践证明: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对高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作用。
五、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长学制下学生动力的保持问题
由于试点专业学生“准大学生”的身份以及他们前三年没有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可能会对个别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造成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贯通培养模式的生源综合素质比相应中职专业的学生高一些,在前三年中职阶段的学习中,是否出现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被中职生同化的可能?因此,试点专业学生如何能一直坚持在学习、操行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中职相关专业甚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良性发展也是试点工作中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课程教材的设计和实施问题 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需要打破原本分割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以一定的逻辑对中高职贯通需要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目前在没有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的情况下,试点院校主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靠自身的教师力量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符合本专业的教材。但是,这种各自为政的课程教材开发,耗费了职业院校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尤其在文化课方面。另外,从公共基础课角度而言,不同专业各自开发的不同教材可能会造成学习内容、进度和难度的不一致。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异,必然会有学生反映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由此设想,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为解决这一问题,照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将课程难度降低,课程内容减少,则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所学内容过少,无法满足其未来生涯发展需要。
六、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施的相关建议。
在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统筹力量开发课程教材
基于不同专业之间公共文化课内容和要求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了降低学校中高职贯通教材开发的成本,减少重复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避免不同专业的课程教材内容和难度不一,改变公共基础课教材开发的各自为政状态,提高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质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一批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由已经开发中高职贯通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试点院校牵头,聚合三方力量,取长补短,根据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当 前试点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真正适合中高职贯通试点的高质量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贯通培养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全面推广并使用。
(二)划拨经费支持试点工作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也不例外。作为以专业为主线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由于专业之间的独立性和不可比性,每个试点专业的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千差万别,难以统一开发一体化教材,因此,专业课的教材开发仍以中高职院校为主体。但是,课程教材开发的成本较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适当对试点专业进行专项经费支持,设置校本教材开发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的拨付一方面为学校能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提供物质基础,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试点院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各项工作的探索之中,有效提升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三)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习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试点专业的统筹指导。搭建市级试点工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试点院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座谈会,定期发布工作简报,总结并宣传相关试点专业经验,共同研究推进试点工作的办法。另一方面,建议组织开展试点专业教师培训,以主题形式加强教师对试点工作精神的理解,推动他们将一体化设计的理念贯彻到课堂,就中高职贯通理念、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工作等模块进行专题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市级试点专业教师教研活动,使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切磋交流,共同进步,以提高师资水平。
第三篇: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工作条例
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工作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教学管理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促进"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保障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以及《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和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学校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都应首先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协调配合,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第三条 教学管理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把育人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注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好教学服务、保障与评价工作。
第二章
招生与学籍
第四条 “中高职贯通”招生计划由上海电机学院与相关中职院校共同商定,并报上海市教委经同意后,由相关中职院校招生办公室具体实施,招生结束报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以及高职学院备案。
第五条 “中高职贯通”学生前三年由相关中职院校进行教学和管理,学籍管理按中职院校规定执行。后两年高职学习阶段由上海电机学院进行教学和学生管理,责任部门为高职学院,学籍管理参照《上海电机学院学籍管理条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后进行甄别,一学年累计三门及三门以上考试课程(两门考查课程相当于一门考试课程)的成绩不合格者, 学生应转入中职其他同年级相近专业学习。
第三章
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第六条 “中高职贯通”教学管理分为两阶段教学制,中职阶段由各相关中职院校负责教学与管理,高职阶段由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负责教学与管理。
第七条 中职院校校长是中职阶段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高职学院院长是高职阶段教学质量第一负责人。学校教务处负责全面协调和管理,高职学院负责具体教学落实。高职阶段教学工作由高职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主持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办公室负责管理各项教学业务活动,并对负责对日常教学的组织实施、质量跟踪与控制,完成人才培养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第八条 成立“中高职贯通”管理委员会,发挥委员会的咨询、审议、监督和指导职能。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讨论、决定有关“中高职贯通”教学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举措等事项。
第四章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第九条 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深入,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十条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上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精神,实现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发展任务,深入探索高职、中专、企业三方合作机制,全面落实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第十一条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原则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原则;遵循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
第十二条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程序
(一)高职学院和相关中职院校应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深入论证“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二)高职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企业专家成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小组,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形成“中高职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经专家论证后报教务处;
(三)教务处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经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报校长办公会批准后,人才培养方案生效执行。
(四)各专业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8-10人左右(其中企业专家 4人,协会专家1人、高校及研究所1-2人)
第十三条 人才培养方案一般每五年全面修订一次。为了保证实施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人才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如确实需要调整,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执行。
第五章
教学运行管理 第十四条
教学运行管理是按教学计划对教学实施的最核心、最重要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中高职双方要严格执行制定好的教学计划,高质量完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通过采集教学信息、建立反馈和整改机制,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十五条 中高职双方应选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学校或企业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鼓励企业人员参与讨论和制定教学大纲,选用或编写与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编制授课计划和教案,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建立听课和自检、自评教学质量的制度。
第十六条 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校内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中高职双方应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确保完成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任务。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项内容的组织管理可按相应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日常教学管理由高职学院负责,教务处和相关部门应经常了解教学信息,及时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事故。在日常教学及其管理过程中发生教学事故的,应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教学质量管理
第十八条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内外部诸要素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切实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九条 各相关中职院校和高职学院应按照“中高职贯通”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出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高职学院须对各阶段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规划、组织和管理。中职阶段教学质量由各相关中职院校负责,高职学院负责跟踪和调控。高职阶段教学质量管理参照上海电机学院教学质量检查与评价体系。逐步探索和建立“中高职贯通”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十条 各相关中职院校每年应对“中高职贯通”学生进行各类数据分析,出台教学质量和学生状态数据报告,并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定期组织专家对各相关中职院校“中高职贯通”办学试点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七章
教学基本建设管理
第二十一条 教学基本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建设,应以学校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为依据,注重统筹安排,优化整合,并在建设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创造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第二十二条 专业建设 “中高职贯通”增减专业或调整专业设置必须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中高职贯通”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认真做好调研和各项筹建工作。每年年初按学校专业调整和设置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第二十三条 课程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进行“中高职贯通”课程建设。对重点课程应有计划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第二十四条 教材建设 根据“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特色,制订教材建设规划;建立教材编写、评价、选用制度;鼓励使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有计划的组织编写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课程建设成就的教材,不断加强教材的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各教学单位应根据教学需要有计划的建设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明确实习基地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安排专人负责与校外实习单位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与校外实习单位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起能够调动实习基地教学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第二十六条 学风建设 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风气和优良传统;通过教学改革,充分利用选课、第二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严肃考风考纪,坚决制止舞弊行为,纠正不良风气。
第二十七条 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制订并完善“中高职贯通”教学基本文件,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建立健全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
第八章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管理
第二十八条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是所有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教育研究人员的共同任务。教学改革与教育研究应紧密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研究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途径的研究,加强因材施教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十九条 学校鼓励各教学单位和教师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并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学校层面成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高职学院负责“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具体实施内容与要求参照相应执行办法。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2013年4月
第四篇: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感想
在2014年10月31日至2014年11月28日,本人与本校邹晶老师一同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上海市交通学校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专项(项目)市级培训。培训地点在上海市交通学校,参加培训的是来自全市各个中职的、各个岗位的老师,有一线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有参与中高职贯通项目的学校领导,每个人都是抱着学方法、重探讨的心情来参加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参训的教师充分探讨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贯通培养管理机制、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中国职贯通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分享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实践经验。
培训共计72个课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有来自全市各个层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有来自职业教育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蔡跃博士、职业教育上海市交通学校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朱建柳副教授、交通学校校长、商业会计学校校长等重量级人物。
通过剖析国内外及上海市典型中高职贯通案例,研讨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考察体验、活动模拟和专家答疑等多种培训方式让大家了解到目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的能力。
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办学能力的培训,对提高教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了对中高职贯通工作内涵的理解,也了解了中高职贯通不是简单的3+2模式,而是应该在基础文化课中渗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课中加入职业和德育教育。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上的叠加,而更类似于“化学变化”。中高职贯通教育不仅是学习时间缩短一年,学校在课程方面的改革更是最大的亮点。从课程上进行改革,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重新组合课程,节约之前重复学习的时间,使得知识结构呈现连贯性。学校老师将“吃透”中高职教材,并编写校本教材,为学生更科学、合理地编排、衔接好中高职的全部课程。
现阶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还没有建立,中高职的衔接仅停留在政策层面。通过中高职衔接对课程体系,从中职到高职进行一体化设计,则有利于避免这些问题,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设计,不能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简单重组,而是必须以中高职衔接后的长学制为基础,根据人才培养总体年限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再依据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办学能力的培训,对提高教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在于,在培训的最后,给予老师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相互交流,探讨每个学校存在的问题,大家将自身存在的疑惑都提出来,取长补短,很多老师都觉得,通过这样的讨论,比单纯的听讲座有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我觉得,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更明晰了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我校国际商贸专业重新组合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也为我校创建上海市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国际商务专业特色课程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朱颖
2015年1月
第五篇:初中生选择中高职贯通——5年制大专怎样
初中生选择中高职贯通——5年制大专怎样
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近年来,初中毕业直接上中高职贯通——5年制大专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会选择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那么,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究竟有什么亮点呢?
解决发展问题
“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初中毕业生通过学校面试后,就可以直接入学,进行为期五年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初中毕业生学习期满,专业考试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顺利毕业。初中毕业生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上五年一贯制大专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形成完整人格。
解决文凭问题
初中毕业直接参加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这样可以巧妙的越过高中,免于高考,直接上大学。在毕业后不仅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技能,享受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全部待遇;而且还能获得由所在院校颁发的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普通高等院校大专毕业证书,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社会竞争力。
解决就业问题
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的最大优势和特点在于贯通中、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初中毕业生不仅可以学到与企业接轨的专业技能,而且与传统大专同专业学生相比,在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等方面更符合企业的需求,在社会竞争中更具优势。以北京国际经贸研修学院为例,部分重点专业开设的“五年一贯制”预科学习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办学经验。该校还与学生签订“就业保障协议”,让学生毕业后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解决经济问题
初中毕业生直接上五年一贯制大专更省时间和费用。当前五年一贯制大专的学费标准与普通大专的学费标准基本相同,整体计算五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投入,与传统教育模式大学专科毕业生(六年)的总投入相比,可节省很大一笔费用。另外参加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的毕业生可提前一年就业并获得工资收入。相比之下,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在时间和经济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以上内容由上海张江专修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