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一体化总结

时间:2019-05-14 05:0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高职一体化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高职一体化总结》。

第一篇:中高职一体化总结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总结

绍兴市职教中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于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新体系有重大意义。

绍兴市职教中心于1997年开办97高职升学辅导班开始,从此走上探索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教学实践的道路,至今已走过16个年头,成为绍兴乃至全省中职学校率先尝试中职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改革先锋。这种尝试,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利于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一、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经历回顾。

绍兴市职教中心于1997起开办97高职升学辅导班以来,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上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分段式衔接模式。主要有与院校合作的3+2大专班,高职单招单考预科班,美术高考升学班和成人高考升学班等。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直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下,在坚持为地方培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开始搭建中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学校于1997年组建高职升学班,1998年面向全省高三职校招收96美术预科班(宁波大学美术职教师资本科预科班),1999年开始组建成高升学班,2000年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类全国普通高校考试,取得不俗成绩。同时,在院校合作3+2大专班方面,我校最早起于1998年,与绍兴文理学院合作开办旅游管理大专班和美术设计大专班。1999年,学校与绍兴托普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美术设计、旅游管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三个3+2大专班。学校已累计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绍兴托普信息技术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等十多所省内知名院校合作办学,累计开办38个3+2班级,招收学生1700余名。在分段式衔接模式中,我校还摸索出高级技能班+成人大专学历班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办数控加工2+3模式,与宁波大学合作开办幼儿教育、商务英语、网络技术、建筑工程造价

等2.5+3模式,与宁波技师学院合作开办模具、电气和数控等2+3模式。

第二类是一体化衔接模式:主要有5年制高工班和5年一贯制大专班。学校于2007年起,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办烹饪和数控两个专业的5年制高级工班。到2011年,学校已成功向浙江省人社厅申请独立开办高级工专业已达4个,分别是数控、电气、烹饪和网络技术专业。2011年1月,我校撰写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任务书,报省教育厅改革办。于2012年5月,获准开办烹饪和电子商务两个专业的5年一贯制大专班,挂靠浙江农业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并顺利完成两个班80名招生任务。

二、我校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回顾学校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所走过的路,已累计近5000名学生考上各级各类大学,其中本科近1000名,全国重点大学350多名。累计招收高级技能班+成人大专学历班学生1750余名。学校在这十多年的探索中,已逐步构建起“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多渠道升学”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康庄大道。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有以下两点经验可以一起分享:

1.认识早,转身快。在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今天,学校已成功实现从原先“就业导向型”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到“就业有路,升学有望”学校办学理念的华丽转身。学校领导班子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终结性中等教育,中职应该是服务于终身教育中的阶段性教育。中职学生对升入高一级院校有需求、有能力,作为中职学校的我们也有责任服务于人民对于升入高一级院校的需求,以适当超前的意识主动适应绍兴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践行终身教育理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有利于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树立职业教育良好的社会口碑,形成学生、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

2.改革力度大,应对举措多。学校坚持贯彻“励志、精业、务实、创新”的校训,以“身正、技高”为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就业有路,升学有望”的质量方针,根据中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锐意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职教集团,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活动,开设产学研一体的无界化创新创业中心,研讨中职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学校积极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尝试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型教学,坚持一手抓精英教育,一手抓普及型教育,一手抓技能教学,一手抓高考升学教学。根据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就业质量和升学教学并重,重构课程设置体系,通过技能分阶段目标的制定抓技能教学,以学分制体系下的选修课,特别是高考升学的选修模块的设置,以实现从高一到高三的高考教学的衔接。学校从招生之初,通过招生宣传,把国家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职升学的有关政策告知学生和家长,努力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学生从专业报名之初明确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多渠道性。学生从高一进校起确立“高

一、高二打基础,高三分流”的学习发展模式,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家长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中高职一体化学习方式。当然,在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不重视的是学校对于师资培养的投入。师资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学校坚持每年投入百万元用于师资培养,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引进专家,引进高学历人才,外派教师下企业实践,参加省级、国家级师资培训,甚至送教师到国外学习考察等。目前,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职工200多人,其中高、中级教师141人,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技术能手9人,省级优秀教师8名,省市、市属级教坛新秀12人,市属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人。

三、问题和建议

1.中高职一体化所提供的升学空间无法满足人民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质和量”的需求。学生和家长希望增加或扩大省内优质高职学院,特别是本科院校教学资源对中职学生的开放力度,增加本科院校面向中职学生的本科招生计划,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中职学生升学渠道。从2012年的3+2和5年一贯制下达的招生指标来看,我们学校4个专业的3+2招生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从原先的每班50人减少到今年每班38人或33人,新增的5年一贯制招生指标每班也控制在40人以内。从中职学校的办学效率来看,结合考虑中职学校的流生情况,这样的班额指标明显偏少。建议此类招生指标适当提高,特别是在增加5年一贯制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后,3+2的招生指标至少应恢复到以前的平均水平。

2.如何做好中高职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大难点。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和高职院校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专业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科学合理地制订和实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阶段性的职业资格认定等。建议先行探索完善中高职学分制及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为中高职学分互认,无缝衔接奠定基础。

3.如何进行有效的中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学校来说还是一个不断尝试摸索中的新生事物。因此,如何加强质量管理与监控十分重要,建议市、省主管部门、挂靠高职院校发挥好监督管理作用,确保

质量。比方组建主管部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专家委员会组成的监控组织,进行项目管理、监控与评估。

第二篇:中高职贯通一体化培训小结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感想

在2014年10月31日至2014年11月28日,本人与本校邹晶老师一同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上海市交通学校联合举办的《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师教学能力》专项(项目)市级培训。培训地点在上海市交通学校,参加培训的是来自全市各个中职的、各个岗位的老师,有一线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也有参与中高职贯通项目的学校领导,每个人都是抱着学方法、重探讨的心情来参加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参训的教师充分探讨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中在人才培养目标、贯通培养管理机制、一体化设计课程体系、中国职贯通师资队伍建设、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方面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分享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实践经验。

培训共计72个课时,在培训的过程中,有来自全市各个层面的专家来做讲座,有来自职业教育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的蔡跃博士、职业教育上海市交通学校项目主要管理人员朱建柳副教授、交通学校校长、商业会计学校校长等重量级人物。

通过剖析国内外及上海市典型中高职贯通案例,研讨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考察体验、活动模拟和专家答疑等多种培训方式让大家了解到目前培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对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的能力。

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办学能力的培训,对提高教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了对中高职贯通工作内涵的理解,也了解了中高职贯通不是简单的3+2模式,而是应该在基础文化课中渗透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课中加入职业和德育教育。中高职贯通教育培养模式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上的叠加,而更类似于“化学变化”。中高职贯通教育不仅是学习时间缩短一年,学校在课程方面的改革更是最大的亮点。从课程上进行改革,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重新组合课程,节约之前重复学习的时间,使得知识结构呈现连贯性。学校老师将“吃透”中高职教材,并编写校本教材,为学生更科学、合理地编排、衔接好中高职的全部课程。

现阶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还没有建立,中高职的衔接仅停留在政策层面。通过中高职衔接对课程体系,从中职到高职进行一体化设计,则有利于避免这些问题,大幅度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设计,不能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简单重组,而是必须以中高职衔接后的长学制为基础,根据人才培养总体年限重新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再依据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中高职的衔接归根到底就是课程衔接,没有课程衔接,中高职的协调发展必然流于表面。开展中高职教师一体化办学能力的培训,对提高教师制定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实施教学计划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在于,在培训的最后,给予老师们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相互交流,探讨每个学校存在的问题,大家将自身存在的疑惑都提出来,取长补短,很多老师都觉得,通过这样的讨论,比单纯的听讲座有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培训,我觉得,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更明晰了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我校国际商贸专业重新组合课程,编写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也为我校创建上海市特色示范学校、建设国际商务专业特色课程指明了方向。

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

朱颖

2015年1月

第三篇: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定稿]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探索

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为此,浙江省于2011年推行中高职一体化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这一试点项目获得成功立项。立项后,我院与衢州中专等6所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立了试点项目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协调会议洽谈合作与衔接内容。在完善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衔接后,为使中高职一体化立交桥畅通,特别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探讨了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案,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明确共同育人的目标,形成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学生的五个特点(1)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多处于中低阶层,有些学生父母离异或感情不和,家庭情况比较复杂。(2)在基础教育阶段属于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大多数学生的文化成绩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生理性成熟超前而社会性成熟滞后,学生年龄大多在14~18岁之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性不强,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差;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人际关系紧张;叛逆心理和自卑心理强,他们在成就动机、求知欲、自尊与自信、综合素质等方面明显低于普高学生。(4)部分学生在留守儿童的环境中成长,缺失父母的爱。(5)从小学到初中,中职学生一直在学校教师批评的环境中成长,自卑心理比较严重。

中高职学生管理衔接的五个“脱节”(1)培养目标上的脱节。中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工作一线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文化基础课知识掌握上的脱节。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不大,基础薄弱。而高职许多课程需要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高中理论基础课的知识。(3)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脱节。中职学生的学习教育环境的影响,使得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与高职学生有一定的差距。(4)学生管理模式上的脱节。中职普遍采用封闭式管理,高职的管理模式是开放的。(5)创业创新自信心上的脱节。有些学生对追求更高学历和事业的自信心不够,中专一毕业,立刻加入打工行列,导致生源流失。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主要内容

教育过程的衔接 中职与高职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不同,学生的思维观念、学习能力完全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应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必须研究中高职教师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如何相互协作,贯彻终身教育理念,以实现不同阶段与层次的培养目标。具体包括目标衔接、心理衔接、生活衔接和学生活动衔接。

职教理念的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都属职业教育,但两者之间的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为了做好职教理念的衔接工作,中职教师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高职教师必须开展中职教育理念的学习,这样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教育教学时就能做好中职与高职的衔接。

校园文化的衔接 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各有侧重点,但都需要引入企业文化。通过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同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教育学生,坚持主流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促进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在包容中发挥主流文化的引领作用。

学校管理的衔接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职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培养,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中职段的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统筹、协调中高职一体化培养工作的开展。

中高职一体化学生管理工作衔接的实施途径

根据中职、高职学生的特点,为达到中高职学生管理方面的无缝对接,根据各年级段的培育任务,中高职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具体实施途径如下。

中职一年级的认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中职、高职院校,帮助他们消除中考失利的失落感,树立自信心,明确努力方向,帮助学生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实现培养目标上的衔接。(1)组织学生参观高职院校校园以及相关专业的实训室、图书馆、教室、学生宿舍、食堂等学习生活场所,与高职学生交流,亲身体验高职院校的校园生活。(2)对学生介绍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升学条件、各专业就业形势、大学生管理方式和中职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空间的区别等,让中职生了解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升入高职的基本要求。(3)实施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中职二年级的融入 使学生熟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尽早融入高校校园生活,增强信心,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衔接。(1)宣传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学好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实现文化课程的衔接。(2)组织学生参加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建立中、高职学生之间的友谊;建立院校社团联系制度,组织中职学生代表参加高职院校毕业典礼,感受大学生毕业典礼的励志、感恩的氛围。(3)宣传升入高职院校、专升本过程中文化课学习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动力。

中职三年级的实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学生成就感,明确职业方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培养目标中职业技能的衔接。(1)组织中职生参加技能竞赛,请优秀高职毕业生宣讲成功经历,选派近年来毕业的“3+2”学生到中职学校做成功讲座,帮助中职学生制定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2)宣传高职院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帮助贫困学生树立上大学的信心。

(3)宣传党建知识,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学生入党积极性。通过党校培训,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高职一年级的提升 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发展方向,修改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管理模式上的衔接。(1)通过始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律,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通过中、高职班主任对接座谈,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引导,创建特色班级。(3)修订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提升个性发展空间。

高职二年级的深入 让学生融入社会,了解社会,突出技能优势,达到培养技能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在顶岗实习期间,建立健全辅导员制度、指导教师巡视制度,定期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身心健康。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选择优秀企业顶岗实习,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

第四篇:中高职贯通总结汇报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贯通班办学情况总结

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市教委“关于2012年继续开展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精神,在深入开展贯通培养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试点,以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和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为衔接载体,依托两校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原中职和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合理衔接,达到文化基础加强、专业领域拓宽、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经过近一年的试点,两个班75名学生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一步步在付诸实施中。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

中高职贯通得到了两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我校从顶层设计出发,成立了中高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管理工作小组,构建了比较健全的贯通培养组织机构。探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规范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管理。

中高职贯通培养领导小组:由中高职院校院长和校长担任组长,由中高职院校的校级领导和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专门负责院校之间开展贯通培养模式的统筹协调工作。

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务管理和学生管理负责人担任主任或组长,由从事试点专业教学和管理的相关教师担任成员,负责对专业教学和管理进行安排和指导。

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协调中高职院校教学实施过程中相关的 文本制度并加以落实,建立工作小组例会制度,就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师资培养等工作开展研究。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我校的精品专业,中高职贯通教育在我校是第一次试点,学生刚入校就连续召开了几次会议,向学生明确了办学目标和办学要求,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还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再次告知和强调对学生的要求和管理。今年3月,我校邀请了上海电机学院的夏建国校长来我校做展望未来的报告,对学生的学业和成长给予鼓励和希望。

二、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试行方案。

注重实践性教学及其课程模块间的相互渗透,培养方案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强调培养过程五年不断线,体现贯通培养的一贯性。构建文化基础、专业核心课、专门化方向课、专业拓展课的“四模块”课程,凸显“三个能力”,即社会能力高、专业能力强、方法能力博。

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推行以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其中涉及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关键要素,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因此,在实施贯通培养之前,我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职业(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对中高职相关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整合教学内容,重新分配课时计划,重新设计课程教材。在专业课设计方面,以职业能力模块化设计开发专业课程,重新梳理原有中高职的课程门类,以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突出教学内容对接岗位 需求,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整合,按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整体设计,并分段实施。前三年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打好,把中高职阶段重复课程及教学内容删去;后两年则适当拓宽专业面,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加强实训和毕业设计实习。在公共基础课方面,也按照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做好文化基础课程、思想政治课程、德育课程等的中、高职层次的衔接,使学生能顺利实现中、高职层次学习的过渡,提高学习的效率。由于还没有统一开发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相关教材,目前我校都是利用相关专业教师的力量自行开发相关校本教材用于教学;语数外三门基础课实行三校生联考,目前使用上海市高中统一教材。

三、强化教学实施,提升师资队伍。

我校承担中高职贯通数学课备课组长和专业课与实训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力水平,探索出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方法,采用立体式多元化教学管理模式,引入联席会议、行业专家等对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进行多元的监督和评价。

师资队伍的能力与素质是确保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也是人才培养方案最终落实的保障条件之一。因此,我校加强贯通专业师资队伍的配备,按照优质教学资源配置原则,组建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推进中高职贯通试点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团队以高职专业带头人为主体、中职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实现中高职师资的强强联合。

优秀师资和教学团队的配备是基础,中高职贯通师资的素质提升是关键。首先,增强教师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理解,明确贯通培养的 核心理念,就是打破中高职分段对教学进行一体化设计,明确自身的定位既非中职教师亦非高职教师,而是中高职贯通教师。其次,增强教师对教育对象——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理解。目前,试点学生的学籍管理尚处于中职阶段,教师们如何看待这样一批处在高中年龄阶段的“准大学生”,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学习态度与能力等有恰当的把握。最后,教师转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学生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贯通培养的实践探索,边研究边实践,为试点工作总结经验。

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形式,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的特点,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使其完全适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学”与“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四、开展多项活动,锻炼能力培养品德。

我校德育部门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很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能力品德教育。通过班级的天天检查的小值周,锻炼劳动意识,团队合作;通过仪容仪表检查,文明招呼,培养良好文明习惯;通过军训、东方绿洲准军事训练,加强学生身体素质训练;通过黑板报评比、征文、书法竞赛、法律知识竞赛、手抄报、放飞感言、文艺汇演等活动,锻炼学生参与集体,在活 动中成长;通过大值周,理解为他人服务就是为自己服务的雷锋精神;通过主题班会,锻炼同学们的组织活动能力,在总结中提高。上学期还组织学生到电机学院参观,今年三校生的大专辩论赛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用高水准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感染学生。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较高品质、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的引领下陶冶情操。以各种节庆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科技、勤奋学习、进取向上,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浓厚氛围中感受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胸怀远大理想、摒弃浮躁之心、潜心学问、博学广才优良风尚的形成。实践证明: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对高职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积极作用。

五、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长学制下学生动力的保持问题

由于试点专业学生“准大学生”的身份以及他们前三年没有高考升学和就业压力,可能会对个别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影响,进而造成个别学生学习热情下降。另一方面,从实际情况来看,贯通培养模式的生源综合素质比相应中职专业的学生高一些,在前三年中职阶段的学习中,是否出现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被中职生同化的可能?因此,试点专业学生如何能一直坚持在学习、操行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中职相关专业甚至整个学校的学风、校风的良性发展也是试点工作中学生管理面临的一个问题。

(二)课程教材的设计和实施问题 构建一体化的中高职贯通课程体系需要打破原本分割的中高职课程体系,以一定的逻辑对中高职贯通需要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目前在没有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的情况下,试点院校主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依靠自身的教师力量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开发符合本专业的教材。但是,这种各自为政的课程教材开发,耗费了职业院校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尤其在文化课方面。另外,从公共基础课角度而言,不同专业各自开发的不同教材可能会造成学习内容、进度和难度的不一致。由于生源质量的差异,必然会有学生反映公共基础课程学习难度大,难以跟上学习进度。由此设想,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院校为解决这一问题,照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将课程难度降低,课程内容减少,则导致基础较好的学生反映所学内容过少,无法满足其未来生涯发展需要。

六、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实施的相关建议。

在对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的核心因素和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统筹力量开发课程教材

基于不同专业之间公共文化课内容和要求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了降低学校中高职贯通教材开发的成本,减少重复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避免不同专业的课程教材内容和难度不一,改变公共基础课教材开发的各自为政状态,提高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质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组织一批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由已经开发中高职贯通公共基础课教材的试点院校牵头,聚合三方力量,取长补短,根据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结合当 前试点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真正适合中高职贯通试点的高质量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在贯通培养模式推进的过程中全面推广并使用。

(二)划拨经费支持试点工作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也不例外。作为以专业为主线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由于专业之间的独立性和不可比性,每个试点专业的专业课的内容和要求千差万别,难以统一开发一体化教材,因此,专业课的教材开发仍以中高职院校为主体。但是,课程教材开发的成本较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适当对试点专业进行专项经费支持,设置校本教材开发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的拨付一方面为学校能更好地开展试点工作提供物质基础,为师生创造更优质的教学条件与环境;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试点院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各项工作的探索之中,有效提升中高职贯通培养的质量与效果。

(三)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学习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试点专业的统筹指导。搭建市级试点工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试点院校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座谈会,定期发布工作简报,总结并宣传相关试点专业经验,共同研究推进试点工作的办法。另一方面,建议组织开展试点专业教师培训,以主题形式加强教师对试点工作精神的理解,推动他们将一体化设计的理念贯彻到课堂,就中高职贯通理念、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与教材开发、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工作等模块进行专题培训。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组织市级试点专业教师教研活动,使教师在这个平台上切磋交流,共同进步,以提高师资水平。

第五篇: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

浙教职成〔2012〕26号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各高职高专院校: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中高职衔接,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将《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教育厅

二○一二年三月一日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现就我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重要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二、总体目标

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进一步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扩大高职教育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规模,到2015年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到30%左右,高职专升本比例达到10%左右。同时,加强中高职课程和教学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基本思路

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以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结合浙江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十二五”期间我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适度增加五年制“3+2”职业教育,稳定高职单考单招规模,重点探索发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加强中高职课程与教学衔接。

四、主要措施

(一)完善五年制“3+2”职业教育

从2012年起,凡申报五年制“3+2”职业教育招生计划,一般应为中职教育省级示范专业或省级以上重点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对艺术类、体育类、医学类、农林类、涉海类、旅游类等也可适当安排非重点职业学校主体专业。原则上每所中职学校不超过4个班级160人,高职院校不超过当年招生计划的50%;中职专业和高职专业应基本对应,并符合教育部专业目录。

(二)启动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

为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推进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深入实施,从2012年起启动实施“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即由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共同研究制订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并由高职院校为主统筹中职、高职阶段的教学与管理。

为充分发挥市属高职院校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调动设区市统筹职业教育发展、推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我省“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将主要以设区市为单位开展,由市属高职院校与当地若干所省级以上重点中职学校进行联合申报,经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审核并下达招生计划后组织实施。同时,允许部分行业性省属高职院校联合省内若干所同类中职学校参加试点工作。鼓励各地优先安排在职教集团内的中高职学校进行试点。重点支持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

高职一体化培养模改革试点”的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开展“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

2012年,每个设区市参加“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的高职院校原则上为1所,中职学校不超过5所,试点专业不超过3个,以确保试点工作质量和成效。以后将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试点专业必须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训练周期较长,技能熟练程度要求较高,适合中高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且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专业。试点专业应实行以设区市为单位跨县(市、区)统筹招生。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由高职院校牵头,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负责。学生在中职学校期间按中职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在高职院校期间按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满后须经考核合格方可转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三)稳定高职单考单招招生规模

继续维持高职单考单招现行招生规模,不断完善高职单考单招制度。

强化对考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考核。在高职单考单招的个别类别试行“文化课+技能水平证书考试”,以技能水平证书考试取代专业理论考试。技能水平证书考试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两项考试,由省市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实施,每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试次数和用于高职单考单招录取的成绩由考生自行确定。技能水平证书考试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制订。

继续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逐步扩大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的自主招生规模,鼓励高职院校以“三位一体”或“单考+校考”等自主招生方式,开展考生职业技能测试,推行职业技能知识点面试,引导中职学校加强学生专业实践和技能训练。

(四)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

为引导中职学校加强技能教学与训练,激励广大中职学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从2012年起,我省实施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升学政策。参照现行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政策,凡获得教育部等国家部委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的本省籍应届中职毕业生,可免试保送就读我省高职院校相关或相近专业。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教育考试院另行公布。

获得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的中职学生,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中,由招生院校计入综合成绩,不受政策加分上限的限制。

(五)深化“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

我省自2008年起开展的“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试点,在探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全新教学模式上,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十二五”期间,“双元制”成人高职教育改革要继续深化,不断完善,努力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和规模。同时,深化完善自学考试与中职教育的衔接沟通机制,鼓励中职学生和中职毕业生参加自考、函授、电大等成人高等教育和各种高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提高职业技能。

(六)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衔接

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相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要结合我省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成果,进一步明确各自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各专业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制订和实施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

五年制“3+2”职业教育和“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的各自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联合制订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分别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牵头分阶段组织实施。通过高职单考单招招收中职毕业生的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中职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的研究,根据中职毕业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水平,制订和实施专门针对这些学生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努力实现横向拓展与纵向提高,避免课程重复和资源浪费。五年制“3+2”职业教育和通过高职单考单招渠道升学的学生,在高职阶段应尽量以单独组班方式进行教学,以确保中高职专业课程与教学的衔接。

为切实加强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学衔接,省教育厅将选择若干适合专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本专业的中高职衔接工作,开展课程体系研究、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指导。

(七)探索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在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高职学校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探索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

体制。鼓励高职院校通过设立附属中职学校,研究与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有效途径;鼓励建立区域性或行业性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鼓励中高职学校通过签订协议进行合作,分段落实人才培养在中职、高职阶段的各自任务。

下载中高职一体化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高职一体化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浙江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方案 根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

    高职总结

    中学教师高职总结 ***,1993年9月至1995年7月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化学教育专业学习,毕业后在**三中任教,从事化学教育教学工作。2000年7月至2003年6月参加河北师范大学化......

    一体化总结

    梁山中心完小 “一体化”管理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推广有效教学工作,依据学区安排,结合我校及管辖范围实际情况,将本学期“一体化”管理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

    一体化总结

    杨官林镇卫生院 乡村一体化管理总结 (2009) 我院在乡村一体化管理上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为依托,以保障农民健康,净化辖区医疗市场,维护乡村医生依法权益,合理布局,......

    一体化年度总结

    一体化年度总结 春节已过,2011年的工作已结束,这一年来我们一体化管理办公室,按照局院全年目标,紧扣其工作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围绕部署展开工作,为了稳步有效推进每一项工作,一体化......

    关于中高职五年制连读试点工作的总结定稿

    关于中高职五年制连读试点工作的总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意见》,促进中等职业教......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调研分析

    摘要: 人才调研是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大、中型企业调研的结果,详细分析了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岗位与职业技能的要求,为后续的专业......

    高职总结(精选五篇)

    高级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伊宁市第十六中学黄丽萍 本人黄丽萍,是伊宁市十六中的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今年39周岁,1991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已满20年。在这20年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