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魂在这里闪光(定稿)
师魂在这里闪光
——记县师德标兵高桥小学黄柏村校李小英老师
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俯视苍海,总觉人是渺小而脆弱的。因为人的渺小,我必须加倍的努力,为大山里的孩子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李小英常常这么说道。
在海拔800多米的高桥小学黄柏村校,有一位四十八岁的女教师李小英,她多次放弃调入中心校的大好机会,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大山深处的黄柏村校里,教书育人。三十年来,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个个文明守纪,积极上进,教学业绩期期领先,为山区教师做出了表率。三十年来,她坚持用爱心和责任,呵护着每一位学生,赢得了干群和家长的信赖。这里的每一个父老乡亲都会讲诉她勤奋工作、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黄柏村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教室破旧,寝室窄小,交通不便;冬天,寒风刮得手皮开裂,冻得脸上、手上、脚上全是冻疮。但三十年来,李小英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呵护学生,赢得了大山里群众的信任,所教班级从没少于60人,最多时达82人。家长总是说:“把孩子交给李老师,我们放心!”
李老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她常常说:“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手心肉呀。”不管他们的成绩好坏,不管家庭贫富,不管个性如何,表现怎样,她都不厌其烦的关心、帮助、教育。有的孩子离学校远,不回家吃午饭,李老师就当起了炊事班长,给孩子们煮饭、烧汤菜。孩子们的衣服破了、脸蛋儿脏了,她便当起了母亲,一针一线缝地好,亲自给孩子梳洗。孩子有了感冒,她生怕家长大意不管,总是要为她们求医买药。李老师就在这些平凡的工作中把爱倾洒在孩子们身上。
平常,她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有时为了一个后进生的转化,她要三番五次的作家访,找学生谈心。周末,是她常常走进学生家庭的时候。她翻山越
岭,走村串户,农家小院,田间地角,处处留下了她的足迹。她送去了老师的希望和温暖,带回了家长的重托和信赖。
三十年来,李老师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地辛勤耕耘着,为了不让一名学生失学,李老师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生,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坚定信心,勇于与命运抗争。
李老师常说:“我身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亲眼看到农民的艰辛,他们缺少文化知识,但我不嫌弃农民,我更不嫌弃农民的子弟。”黄柏村因为海拔较高,土地贫瘠,比一般的村更贫穷。班上的贫困生要占50%左右。本届学生中就有两个父母全无。当她家访时,看到的是破旧的土墙屋,四壁透风,没有一样值钱的家当,灰黑的床、灰黑的碗、灰黑的被子、灰黑的板凳,连人的脸都是灰黑的,除了灶塘里的火苗,他们的家拍不出色彩。看到这些情景,李老师阵阵心酸。她暗暗发誓,决不让这些孩子失学。
凡是到她班上读书的贫困学生,她坚持做到两点:一是尽力不让其辍学,二是不使其心理上受到伤害。为了解决贫困生的学杂费,李老师想尽了一切办法。一是自己掏腰包,二是找学校解决,三是求民政解决,四是抓住爱心帮扶的机遇。经过努力,这两名贫困生先后接受了重庆市区两位热心人的帮助。此外她还抽出自己微薄的工资来支付他们的学杂费和生活费用。三十年来,她资助的贫困孩子不计其数,三十年来,她班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她还特别注意这些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她经常给学生讲:小时候穷不等于长大了穷,人穷志不穷,穷是暂时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道理,培养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认真学习,勇于与命运抗争。激励着他们前进。难怪,孩子们都叫她一声“娘!”。
2010年 4月28 日,已经得病一年有余的她,实在坚持不住,倒在了床上。第二天,在丈夫的搀扶下,赶车到了重庆西南医院,检查出子宫内有7厘米大的一个肉瘤。医生说:“如果手术动迟了,引起子宫大出血,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李老师想,如果当时动手术,62名学生还在指望着自己,不回去安排好怎么行?于是,她在第二天又拖着虚弱的身子赶回学校。
回校后,校长一直催促她早些去动手术,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代课教师。这期间许多好心的家长纷纷到学校看望,劝说:“李老师,你不能倒下呀,如果你有个闪失,我们的学生怎么办啊?”她知道自己的病情,可代课老师没有找好,怎么能离开呢?当校长再次催她去就医时,她坚决地说:“找不到合适的代课老师我就暂不去动手术。”又过了20多天,学校终于找好了代课教师,她才到医院去切除了比鸡蛋还大的子宫瘤。主治医生十分责备地说:“你呀,要是再迟来一个月,你的命就保不住了。”
手术后的第六天,她已经能勉强行走了。她请求医生出了院,住在亲戚家观察了两天。由于总放心不下孩子们,在医院里拿了些常用药,匆忙赶回了三十年来从未久别的学校,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中。
代课老师上课,她就帮着批改作业,虽然伤口还在隐隐作痛,因失血过多而头昏,但她没有停止工作。家人、同事、家长、学校领导都劝她要好好休养,不要留下后遗症,但看到别人在工作,她就是闲不住,就不肯休息。黄柏村的老百姓感叹地说:“李老师真是把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啊!”
李小英老师,大山深处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一位朴朴实实的耕耘者,用青春和热血在这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文明和希望。她高尚而纯洁的师魂,引领一批批年轻教师,一批批学生,前进和成长着。
第二篇:让青春在这里闪光【铸师魂演讲稿】
“铸师魂”演讲稿
让青春在这里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在这里闪光》。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参加工作近一年来的收获和体会。2011年8月22日,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那一天,我正式到开县实验中学报到了,从此,我踏上了全新的教师生涯。带着梦想,带着期待,初涉教坛的我可以说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对教育、对学生充满了无限的热望。曾经有人问我,开县离主城区那么远,离家里那么远,你一个女孩子到这边能照顾好自己、开展好工作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确实有个犹豫和徘徊。但是经过近一年的教学生活,事实证明,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确切的说,已经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每当我看到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时,每当我感知到学生已经明白了所学的知识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愉悦,也禁不住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骄傲。
从教的生活是简单的,更是快乐的。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当我解答难题的时候,我奉献着,我是快乐的;当我看到学生们的笑脸,当我收到他们鲜花的时候,我收获着,我是幸福的。我用我的智慧,我的热情,自由地描绘着我无悔的青春年华。
近一年来,光阴似箭,逝者如斯,有太多的往事,历历在目,让
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第一次跨进开实中时的好奇与激动;难以忘怀,第一次走上讲台时的忐忑和拘束;难以忘怀,高一年级英语组每一名同事如哥哥姐姐般的关怀;难以忘怀,教师节收到学生送的小礼物时的喜悦和欣慰……
青春是迷人的,古今往来,很多人在青春年华里谱写出了辉煌灿烂的人生。和同龄人一样,我也渴望多姿多彩、自由烂漫的青春,但是,我的身份时刻提醒着自己:我是一名人民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在我们教研室的墙壁上,有一幅标语:“大爱于心,唯实唯新”,从第一次见到这句标语,我就把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才能真正地做到“大爱于心,唯实唯新”?我想,首先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正如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其次,是要有过硬的学术专业和教学技能。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近一年来,每一次课,我都精心备课准备,遇到的每一个教学难题,我都抓住向同教研组的老师们请教,承蒙他们的无私帮助,我的教学经验也得到了比较快速的进步,在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教学论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是你们的关爱给了我依靠;亲爱的同事们,是你们的关心给了我温暖;是你们的期盼给了我激情,是你们的支持给了我信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选择,现在我能自豪地说一句:我,无愧于自己的选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然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默默奉献。其实,奉献对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才,不妨作一颗小草为春天献上一丝新绿;不能成为高山昭示一种雄壮,何不当一块路碑,为迷途的人拂去心头的阴云;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干旱的土地捧上甘露。
不管是春花烂漫,还是雨雪风霜,我们正在走过如歌的青春。但我的从教之路依然遥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演讲的最后,借此机会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怀与帮助,我想大声地说出我的心声:开实中,让我的青春在这里闪光!
第三篇:闪光的师魂
宣传部,教育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联合组织的重庆开县优秀群体事迹报告会3月31 日在广州举行.广州,深圳,佛山,东芜,中山等市的中小学教师代表和广州地区部分师范院校的师生代表共15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胡泽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持了报告会.报告团成员讲述了在2003年12.23井喷和2004年9.4特大洪灾两次抢险救灾中,开县教师舍生忘死,把学生安危放在第一位的感人事迹.在危急时刻,教师两次组织数千名学生大转移两次创造了在校学生零伤亡的奇迹.报告会现场气氛感人,与会师生反响强烈.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使许多与会干部,师生热泪盈眶.师生们说,在灾难面前,重庆开县教师的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危险面前.他们身先士卒,义无返顾,让人感动,令人敬佩,他们用平凡的工作铸就了闪光的师魂.多少年以来,人们总结了一个经验,那就是说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来展开,所以我们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慈母般的爱,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教育爱。教育爱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育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特有的一种亲近感、理解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无数优秀教师的实践和体会表明,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桥梁;可以转化为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因,所以说,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处处体现出对孩子的爱,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孩子的爱首先应当具有普遍性。即不应当因孩子的个别差异不同而不同,更不应当因教师与孩子,与家长的私人来往的程度不同而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同时又应当具育针对性,即不应当是一种不看对象的盲目、抽象的爱,而应当是一种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全体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孩子具体情况而赋予的具体的爱,只有爱,才能促发教师去行动。例如:对于一个班的孩子来说,教师是否一视同仁的问题,孩子是天真幼稚的、无辜的,只是不同的孩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罢了,有些教师凭着跟家长的私人关系好,而抱有偏袒的思想。而其他孩子却是带着“无所谓”的思想。这些孩子心灵深处会受到严重打击,会产生自卑感,“老师不喜欢我”这个想法老是出现在脑子里。带着这样思想上岗的老师,岂不是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吗?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和孩子一方而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因此,不能把师生关系搞成带有封建色彩的等级关系,不能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教师,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孩子,又要细心保护孩了,这是教育爱的突出表现。
灾难是一面镜子,更是一快试金石,在两次特大灾难中,我们的党员干部和老师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在紧要关头,他们处变不惊,果断决策,在复杂的局面面前,他们周密部署,抢抓先机,在危险面前,他们身先士卒,义无返顾,当灾难降临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首先想着学生的生命安全,那么,我们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第四篇:青春在这里闪光
青春在这里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在这里闪光。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了责任感。”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首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会全心全意的投入。而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动力在于能在工作中得到快乐。
今年,我报考了城区清华中学,很幸运的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通过几个月的教育实践,我真实地感受到——当老师,能使我的人生充实,精神愉悦,使我感到高尚。因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明天的希望。每当我看到自己与学生们一同成长,就有一种成就感。是的,我们甘为人梯,吃也清淡,穿也素雅,面对大千世界,我们心怀淡泊,像春蚕,像蜡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有句话说的好,不是工作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工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态度去学习,迎接挑战。在工作中,经常向其它教师请教,以及个人有针对性地学习,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家长满意、学校放心、孩子喜欢的老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虽然我们不指望能培养出多少“姚明”和“刘翔”,但也绝不能让“姚明”和“刘翔”在我们的手中埋没。是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这里有我的追求,这里有我的爱。让我们守候在那片“黑土地”,用优美的哨音耕耘岁月,让我们的青春在爱的奉献中闪光!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靳立波
第五篇:青春在这里闪光
人民调解行业
青春在这里闪光
参赛选手:李彦姣
工作单位:**区司法局
选送单位:**区司法局
今天我讲述的主人公杨菲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司法所工作者,她,并不张扬,却用自己扎实的工作作风在默默奉献;她没有豪言壮语,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人民公仆为人民的诺言。她,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大量烦琐的事务,以爱岗敬业的精神耕耘在她挚爱的基层司法所工作岗位上。她头上虽没有夺目的光环,但却有老百姓对她最真挚的关心和呵护:一声闺女,工作再忙,身体要保重。道出了老百姓对她一份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也是老百姓对她工作最好的褒奖和肯定。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她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2011年初,作为定向生的她,被分配到**区司法局博尚司法所工作。由于新参加工作,业务生疏,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为了尽快熟悉司法所业务,她坚持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白天除了完成日常工作外,晚上加班加点,熟悉软件,她工作在司法所,吃住在司法所,在工作中边学边干,总是为了工作忘了自己。不到半年,使自己从一个对基层司法所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一名业务娴熟、理论功底扎实的优秀工作者。如今,每一份经过她手的文件材料、报表,都工工整整,分门别类,无一疏漏。
社会上声称,司法行政工作是没权没钱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但她却认为:辛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从事司法行政工作,虽然在物质方面是清贫的,但是在精神方面却是富有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其中甘甜。
按照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她亲手建立完善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刑释帮教、法律业务等各类台账21本。根据文书档案管理规定,将各类业务卷宗进行了统一装订,分类存放,规范了司法所各类档案、业务流程、统计台帐,形成了收集齐全、分类合理、管理规范的业务档案管理体系。2012年博尚司法所荣获云南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司法所称号,为**市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树立了榜样。
化解民间矛盾纠纷,筑牢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所工作的重中之重,它不仅肩负着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任,还有解决邻里纠纷,建立和谐社会的责任,是党和政府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必不可少的工作职能。她经常告诫自己:司法所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桩桩件件无不体现着党无微不至的关怀。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工作者在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的懈怠。因此她不管手头的工作有多少,只要是老百姓跑来找她,她都放下手中的活,倾听他们的诉说,哪怕是家长里短。对待当事人总是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句贴心的问答。由于她以细小实在的贴心服务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好事,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她的真情付出,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户有村74岁村民张大爹与68岁的张大妈夫妻两人到村委会反映3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生活来源就靠村委会发给的养老金,晚年生活非常困难。户有村委会请求司法所参与他们调解纠纷。杨菲与司法所所长及时深入到户有村调查了解情况,在掌握纠纷事实的基础上,将张大爹的3个儿子通知到村委会,对他们讲解赡养老人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一讲就是三个多小时,老人的三个儿子依然是据理相争。杨菲并未放弃,用早已沙哑的嗓子艰难地又劝说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经过调解协商,对田地重新划分,小儿子主要承担老人的医疗及百年后事费用,让老人安度晚年,并签订了赡养协议。当听到受助群众感谢的话语时,她总是微笑着说别客气,这是我的本职工作。
有困难、有问题找司法所,一时传为美谈。临近乡镇的老百姓有事情也喜欢找她。她总是有求必应,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圈**坝胡社区妇女陈某到司法所反映,丈夫经常酗酒闹事,酒后殴打她习以为常,不仅造成陈某身体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为寻求法律帮助舍近求远来到博尚司法所,她在听了陈某不幸的诉说后,毅然决定代理这一家庭暴力离婚诉讼案件,最终经过诉讼,由人民法院判决陈某与丈夫离婚,使其解除了不幸的婚姻。
她的工作平淡无奇,她的行为质朴无华,她的故事也不能够催人泪下。然而,正是这一个个普通的人,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把我们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更坚定着我们司法行政人为这项光荣事业奋斗一生的信仰!是我们不容推卸的责任,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平凡中的不平凡。
有一位哲人说,一生追求伟大,伟大却遥遥无期;一生坚守平凡、脚踏实地,伟大却水道渠成。她正是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它的哲理和内涵;正是用平凡的轨迹,见证着伟大,闪现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