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
——读《黄河东流去》有感
双柿树小学 赵玮
以前也写过许多篇读后感,但是,为一本书读后感,这还是第一次。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很厚故事很长——虽说七百多页也的确称得上是宏篇创作。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厚重和深沉,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提起笔来,述说我心中的感触,灵魂的呐喊。
《黄河东流去》是 李準老先生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一部巨著。用老先生的话来说,“本书的名字虽叫《黄河东流去》,但她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故事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淹没四十四个县造成空前浩劫的事件。在这个大灾难、大迁徙的过程中,我主要写了七户农民的命运。写了他们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了这次大流浪中,在他们身上闪发出来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纯朴的感情……”
当我第一次翻开厚厚的书页,看到作者的这段话,我就知道,眼前摊开的,并不仅仅是一本书籍,她同时也是一部凝聚的历史,一份意义深远的记忆。于是,带着谦逊的心,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回溯时光,走进那年那月,走进主人公们的生活。
一切还要从“中央军扒黄河啦——”讲起。当年的中华大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老百姓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进一步阻
挡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扒开黄河,希望以此挡住敌人的铁蹄。而我们的主人公们,就是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沿岸的朴实的农民。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本可以遵循着祖祖辈辈的足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地劳作,欣喜地收获;如果没有“黄河开口”,他们就不会被迫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在逃荒的路上吃尽苦头,妻离子散;如果没有……
但历史的悖论就在这里,生活中从来不存在什么“如果”,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就面临着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坚持,或许不一定能够真正走出困境,但一旦放弃,那等待在前面的,就只有灭亡。我们的主人公们,在眼看着自己的家乡被咆哮而来的黄河水淹没后,满心悲愤地,恋恋不舍地,开始了向着“新家园”的迁徙。故土难离啊。生活了一辈子的家,竟然在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了。这不能不算是人生的一大痛啊。
于是,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逃荒大军,赤杨岗的七户农家也开始了他们的漂泊流浪。都说,“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是乡邻。”的确如此。在这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迁徙路上,乡亲之间互相扶持攻读难关的场景,常令我感动。那是种朴实无华的患难与共,不求回报的出手相助,温暖人心的相濡以沫。虽然故事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尔虞我诈、倾轧算计,但这些人世中不可避免的黑暗并不能就此抹杀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更无法遮挡住后者那耀眼的光辉。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本书的作者——李準先生。很可惜,这位老先生早在2000年便与世长辞了。我常想,老先生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他还有什么话,想要对生长在新社会的我们说吗?记得老先生曾回忆说,自己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十年浩劫中经历了很多,被指为“中间人物”的他,“不知挨了多少批判,挨了多少拳打脚踢”,以致到最后,在“整天的眼泪和长吁短叹”中,老先生固有的幽默感也被消磨殆尽了……但就是这样,在经历了那许多折磨后,老先生还是坚持了下来,凭借着内心的力量,“苏醒”过来,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深厚而宝贵的文字遗产。不禁对老先生肃然起敬,发自灵魂深处。
而在这次规模浩大的迁徙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敬佩的人物。他们或许是农民,是工人,是士兵,是路人……没错,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一个可以呼风唤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英雄”,不影响他们成为“非凡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显现出一种力量,一份勇气,如此振奋人心。也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力量和勇气,幻化成一种指引人心的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故事中的劳动人民,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伦理、爱情、智慧和创造力,并没有因为饱经磨难而泯灭无存,正相反,在浩劫的打磨下,这些高贵的质素,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越发光辉灿烂。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而我,也再一次被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所打动,为他们面对残酷命运时那份不屈不挠,更为他们那份自始而终未曾减弱的生命的力
量。
第二篇:生命.力量听后感
《生命·力量》听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特地从西安请来了号称“无臂天使”的李智华老师为我们开展《生命·力量》演讲活动。
李智华老师讲到,在她出生100天时,因为父母亲不在家,她的双手就被一场大火夺去了,听到这儿,我被她的凄惨人生所感动,但李智华老师并没有被不幸的人生开端所打倒。
在她还不到5岁时,就学会了用脚叠军被,在这过程中,她付出了很多。为了叠好被子,她曾经对自己立下誓言: “不叠好被子就不吃饭,不叠好被子就不去上学”。从凌晨不到5点就起来了,一只脚站在地上,另一只脚专心的叠被子,一直叠到8点,终于叠好了一个方方正正,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她的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听到这,我感触很深,像我这样双手健全的人,平时都懒得叠被子,而她一个残疾人却学会了用脚叠被子,我感到愧疚,也对李智华老师那种坚忍不拔、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在李智华老师6岁时,自己还学会了用脚写字。现场李智华老师还认真演示了写毛笔字,写得是那么的工整,那么的漂亮,我从心底里佩服。心想;“用脚写这么漂亮的字,平时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们应该好好向她学习”。
李智华老师因为残疾,不能上学,一、二年级时就从教室后面的窗户看,太矮就拿两块砖头踩在脚下,到了三年级的一天,教室里的老师看见她,把她领进教师,还用课余时间和放假期间给她补习功课,这个老师就是陶老师。她说:“如果没有我的陶老师,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她这种感恩的行为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体会到,社会需要多一些关爱,我们要像陶老师一样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特别是要帮助那些有残疾或有缺陷的人。
李智华老师的经历很凄惨,但她那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却值得我们学习。她的事迹让我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帮助别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第三篇: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
生命就像一团炽烈的火,如果它熄灭了,那就失去了它的力量。有时候,生命很脆弱,有时候却很坚强。如果我们能珍惜生命,有限生命便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一粒小种子掉进了岩石的缝隙里,没过几天,种子竟然不可思议地发芽了。在那么冰冷的石缝里,没有阳光,没有土壤,它竟然还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它的生命竟然会如此顽强,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强度和韧度。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蚂蚁掉到水里,奋力挣扎。它在死亡线上永不屈服的精神感动了我,我把它救了上来。过了一会,它又和平常一样爬来爬去。
生命是短暂的,让我们去热爱生命,用短暂的生命力量,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第四篇: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
晚上,我在灯光下算着一道计算题。我正算着,忽然一只小虫“侵略”了我的领土――它落在了我的计算题上,而且还到处乱转。我很生气,因为它扰乱了我的思路。于是,我放下笔,用那个对它而言是个“庞然大物”的手掌“啪”地拍了下去。我本以为,那弱不禁风的小虫肯定经受不起我的“降龙掌”,早就一命呜呼了。谁知,它只是挣扎了一番,又重新爬了起来。我有点气愤,想再打它一下结束它的生命。就在这时,电视剧里常说的那一句话浮现在拉我的脑海里:“我要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嘿嘿!”我笑了一下,跑到厨房拿来了一个玻璃杯,趁小虫不注意,轻轻地倒扣在了它身上。小虫似乎很惊慌,不停地去碰、撞玻璃杯,好像想逃出来似的。“哼,你就慢慢地撞你的去吧!”想着,我就安心的继续算我的题去了。终于,我把计算题算出来了,我很高兴,一抬头,却看见了那只已被我遗忘的小虫。它,依旧在跳着、撞着„„我楞住了,手也慢慢地伸了过去,把玻璃杯拿开了。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有着不可遏止的力量!
广东惠州龙城镇第三小学六年级:邵一哲
第五篇:小生命,大力量
小生命,大力量
江西省婺源县赋春中心小学五
(二)班程亦淘
蚊子和蝗虫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可我却不会。因为那一次的经历,令我不敢小觑它们。
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做作业,忽然,一群小“轰炸机”在我面前飞来飞去,弄得我心神不宁,我张开手掌对准一只,只听“啪”的一声—一架“轰炸机”掉进水里了。它在水里不停挣扎,直到慢慢死去,在这一过程中,它从未停歇过。我不由得呆了。
做完作业,准备出去玩,一只蝗虫进入了我的视线,小样,正愁没东西玩呢,居然自找上门来,那我就不客气了!于是,我把它抓了起来,装进一个瓶子里。它可一点也不老实,在瓶子里不停的乱飞,一股好奇心慢慢地从心底里冒出来,要是把它的翅膀拔掉会怎样呢?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瓶子里钳出,拔掉翅膀后,又放回去。只见它没了刚才的猛烈折腾,但是仍用它那健壮的大腿跳来跳去,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它的大腿也拔掉了,回到瓶子后,竟没有停息,依然在瓶子里慢慢地走来走去,寻找着什么。
我恍然大悟!蚊子和蝗虫为什么会如此坚强?不就是想活下去吗?而它们这种想要活下去的勇气,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不正是我需要学习的吗?一股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每当我遇到挫折想要放弃时,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就会激励着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指导老师:程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