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五篇

时间:2019-05-14 05: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味书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味书屋》。

第一篇: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设计

美句欣赏: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闪烁的星星,虽不十分耀眼,却透漏着永恒的生命力。”“童年是半空里的风筝,整天飞行在嬉笑中。、”„„

学习目标:

1、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他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环境作具体、真切的描写的写法。

3、能从多角度对文章的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过程:

一、学法导航:

童年像一支动听的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童年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学习本文是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童年时的自己对美丽的自然景物的爱,对动人的民间传说的爱,对绘画的爱,对读书学习的爱,对学识渊博的人的爱,对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爱真切动人的表现出来的写法。

二、课前预习·导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段序,借助工具书清理生字、词。)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掌握: 确凿()菜畦()桑椹()轻捷()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高枕而卧()豁()敛()脑髓()陌生()鉴()人迹罕至()觅食()竹筛()秕谷()系上()传授()书塾()渊博()蝉蜕()拗过去()盔甲()东方朔()倜傥()

2、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攒——敛 ——

人迹罕至——鼎沸——方正——

3、收集资料,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第一部白话小说__________。本文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早晨,童年)(“夕” 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4、用小组内最喜欢的方式美读课文。

三、课堂学习·交流研讨:

1、整体感知:

全文作者回忆了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朗读全文后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看法。可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的形式说出来。并从文章中找出你的理由。

2、探究交流,研读赏析:(跳读课文,体会感情。)

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段落,并说出理由。

温馨提示:用我认为 ——————最精彩,因为——————————。(并有感情的把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出来)

3、文中传递了鲁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

4、文章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三味书屋先生是怎样的人?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6、作者写在三味书屋上学时,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画画等的目的是什么?

7、概括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

四、佳句积累,提升品味:

背诵你认为最精彩的语段。(2、7段)(小组间开展竞赛)

五、学以致用、延伸提高:

1.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造句,可描绘景物,亦可写场景。

2.同学们小的时候,都捕捉过小昆虫或玩过各种游戏。请你模仿鲁迅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也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亲自做过的一种活动。

六、相关链接:

1.关于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大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6年„„

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仍旧如鲁迅回忆时写的那样:“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这匾和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当年和鲁迅一道念书的同学,解放初还有周梅卿、章祥耀、王福林三位健在,按照这三位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这在今天的青少年看来,是会感到奇特的。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显得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2、关于私塾。

私塾乃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在使学童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

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至于私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蒙养教育阶段,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如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为我国教育的传统。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七、推荐阅读:

欣赏品味童趣——《母亲的童年趣事》。

童年是什么?是树上的蝉,是水中的蛙,是牧笛的短歌,是伙伴的迷藏„„总之,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美好的。每当母亲绘声绘色地讲述起她童年时代的趣事时,脸上总泛着红润的光彩,毕竟,那往事就像潺潺的流水在她心中萦绕,一旦进发应是那么滔滔不绝„„

母亲小时候很顽皮。在外婆家附近,曾堆放着一摞又一摞厚实的稻草,放学归来的母亲耐不住寂寞,一头扎进草里摸爬滚打,嬉戏玩耍。从此,稻草堆就成了周围孩子们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不久,邻家的小孩掀起了玩“跳伞”的热潮。所谓“跳伞”,顾名思义就是撑开伞从楼上往稻草堆里跳。每天,都有一把把五颜六色的小“降落伞”从楼上“降落”到草堆里,使得四周“烟雾”缭绕。母亲见状,立刻心血来潮,加之别人怂恿,更是义无反顾地冲回家,翻箱倒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出一把灰溜溜的破伞。母亲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飞奔至二楼,撑开伞,刚想迈步,一股莫名其妙的紧张感猛地侵袭而来。她的心忐忑不安,双腿瑟瑟发抖,脸“刷”地白了。地下的一群好事之徒忙冷嘲热讽:“胆小鬼!窝囊废!”母亲火冒三丈,但双脚沉得像灌满了铅,动弹不得。这时,邻家好友就给母亲打气:“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母亲不负众望,一鼓作气,紧闭双眼,撑住伞把,纵身一跳。“嘣!”只听一声沉重的巨响,稻草堆四周草絮飘飞,轻烟腾起。母亲缓缓地爬起来,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一阵眩晕,边走路,还边打踉跄。但那惊险、刺激的一瞬却使她刻骨铭心。这种极具危险性的游戏最后被外公遏止了,母亲自然少不了一阵狗血淋头的痛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那堆稻草也“玉石俱焚”了。每当母亲回忆起这些,总是“咯咯”地笑,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灿烂。仿佛一切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历历重现。母亲继续讲着年少时如诗的岁月,梦幻的季节„„我想。童年就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读后感:

第二篇:三味书屋导游词

三味书屋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味书屋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味书屋导游词1

三味书屋位于鲁迅故里景区内,鲁迅少年时代曾在此学习了5年。游人来到这里,总难免要回味一番儿时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字句,以及鲁迅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一个小小的‘早’字”的故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距不远,你可循着鲁迅的足迹,从百草园一路走过来。出百草园往东走几百米,再过一座石板桥,就到了。进了三味书屋,旧时私塾映入眼帘。虽然后来有过重修,但里面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和课文中的描述相差无几。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匾额下挂着一副《松鹿图》,旁边摆的是寿镜吾先生的`像。以往学生上课要先对着匾额和图行礼,才开始读书。

书屋中间一张八仙桌,后面的高背椅是先生坐的,四周是学生的课桌,由于是学生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各式各样。鲁迅刻过“早”字的那张课桌躲在左边墙角,旁边有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当年鲁迅用过的原物,可惜有围栏挡住了,只能远看,上面的“早”字几乎很难看清楚。

三味书屋导游词2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台门斗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寿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06年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卧室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在文章中写过屋后有个园子,院子里有许多腊梅。所以,进了书屋就会闻到一股清香。(冬日)

书房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三味书屋导游词3

绍兴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匾额下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一幅抱对,匾中抱对皆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的手笔。

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责备,他就在自己课桌的右边桌沿上刻了这个“早”字,时时提醒自己,此后果然就没有迟到过。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其中腊梅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寿命。

第三篇:三味书屋工作计划.doc(精选)

阳光工作室

三味书屋工作室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学年,三味书屋工作室将以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为工作核心,指导教师创作优秀作品,丰富校园文化,活跃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提高教师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创作优秀论文、教案、课题的竞争平台,发挥三味书屋工作室的宣传阵地作用,立争使文学社真正成为教师们向往的习作殿堂。

二、工作室口号

魅力阅读,精彩无限

三、具体工作按排:

九月份

召开本学期第一次社干、社员会议,向社员公布本学期文学社即将开展的活动,鼓励社员积极参与,上交作品。

十月份:

全体成员学习文章“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并把这本书中最精华的内容讲解给大家,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

十一月份:

学习文章“如何写游记类”文章。

十二月份:

总结表彰,对本学期积极参与文学社活动的社员、老师进行表彰。

2013、1

第四篇:三味书屋导游词

三味书屋导游词

三味书屋导游词1

三味书屋位于鲁迅故里景区内,鲁迅少年时代曾在此学习了5年。游人来到这里,总难免要回味一番儿时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字句,以及鲁迅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一个小小的‘早’字”的故事。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距不远,你可循着鲁迅的足迹,从百草园一路走过来。出百草园往东走几百米,再过一座石板桥,就到了。进了三味书屋,旧时私塾映入眼帘。虽然后来有过重修,但里面的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和课文中的描述相差无几。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匾额下挂着一副《松鹿图》,旁边摆的是寿镜吾先生的像。以往学生上课要先对着匾额和图行礼,才开始读书。

书屋中间一张八仙桌,后面的高背椅是先生坐的,四周是学生的课桌,由于是学生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各式各样。鲁迅刻过“早”字的那张课桌躲在左边墙角,旁边有标识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这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当年鲁迅用过的原物,可惜有围栏挡住了,只能远看,上面的“早”字几乎很难看清楚。

三味书屋导游词2

绍兴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书房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匾额。所谓“三味”,是取“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匾额下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诗书”一幅抱对,匾中抱对皆为清代书法家梁同书的手笔。

鲁迅的座位在书房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桌面右边有一个鲁迅亲手刻下的“早”字。一次鲁迅上课迟到,受到先生的严厉责备,他就在自己课桌的右边桌沿上刻了这个“早”字,时时提醒自己,此后果然就没有迟到过。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其中腊梅树已有一百多年的寿命。

三味书屋导游词3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台门斗

第一进,即台门斗,隐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此匾是为鲁迅的塾师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所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此匾用来光耀门楣,并表示着寿家人曾经出过举人,是一户书香人家。在第一进台门斗的西边,穿过天井,有一小方竹园,“三余书屋”的摆放仿照“三味书屋”,游客可以在这仿真的书屋里坐一坐,体验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大堂前第二进称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后边金柱上挂着对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德行、言论的赞颂抱对一副:“道义嘉谟见风骨,箴言懿德泽桑梓。”

座楼穿过天井,即第三进——座楼,这里分别是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的原状陈列。

小堂前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在退堂屏额上悬挂着一块“重游泮水”匾,这块匾是寿

三味书屋介绍镜吾中秀才(入泮)的第六十年,即1928年他过世前的一年,他的侄儿寿孝天送来祝贺的。鲁迅对寿镜吾先生充满了真挚的爱戴和敬意,离开绍兴之后,与寿镜吾先生一直有书信往来。19鲁迅曾回绍兴,又去看望这位老师,给他讲外面的所见所闻,当时寿镜吾先生就是在这里接待他的。

卧室

在寿镜吾先生的卧室里放置着架子床、衣柜、箱柜、木躺椅、衣架、盥洗架等物品。由于寿镜吾先生教学很严谨,他每年只收八个学生,认为多收了教不过来,所以他的教学收入很有限。

从第三进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边的厢房现陈列着介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古代教育史,分“越中府县学、越中书院和越中学塾”三大块内容。北边的厢房即为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

鲁迅在文章中写过屋后有个园子,院子里有许多腊梅。所以,进了书屋就会闻到一股清香。(冬日)

书房

寿镜吾先生的书房是典型的塾师之家的书房布置,设有《二十四史》专用书柜、普通书柜、文房用具等。房内额枋上悬挂着“三余斋”匾,“三余”取义于《三国志》裴松之注,即魏人董遇所说“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人们要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学习。

三味书屋导游词4

自从学了《早》这篇课文,三味书屋便成了我一直向往的地方。今年暑期,我就去了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不大,只有三间屋子。左边一间用来储存杂物,右边一间是先生的房间,而中间一间便是用来教学的。中间这间门朝正南,屋子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上有一只梅花鹿正趴在大树下小憩。画前放了一张八仙桌,桌上放有笔、墨、纸、砚和一把先生用来惩罚学生用的戒尺。学生的座位分列在两边,鲁迅的位子在屋子东北角。我凝视着那张桌子,仿佛看到了少年的鲁迅正端坐在那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参观完正厅,我移步来到后园。后园不大,最显眼的是几棵高大的蜡梅树,其中有一棵据说已有200多年的树龄了。它的'树干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只是我去的不是时候,没能观赏到那满树的蜡梅花。立在后园,我脑海里浮现出了鲁迅和学生们,在课间跑到后园来玩捉迷藏、做游戏的有趣场景。

参观完三味书屋回到酒店,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它。想起后园的那棵蜡梅树,恍惚间觉得它就像鲁迅。鲁迅先生的一生致力于革命、拯救人民,充满了艰难险阻。而蜡梅树能活下来,肯定也饱受了岁月的洗礼。他们俩是那么的像,都是为了自己的目标理想坚持不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幅对联就是对鲁迅先生高尚品格的赞美。作为学生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呢?

三味书屋导游词5

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十一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各信游客,听完这些,你们想去三味书屋看看吗?那就跟我来吧!

游客们,请看。寿家台门此边的厢房就是鲁迅先生的读书处——三味书屋。游客们,你们知道吗?三味书屋的一切都保存得完好无损。三味书屋有11套桌椅,都是学生当年自己从家里搬来的。鲁迅先生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课桌,课桌后面放着一张低些的椅子,桌子上刻着一个简单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鲁迅小时候,家里十分穷,他的爸爸又长年生病,于是,小鲁迅就要干好多活,上学就总是迟到。有一次,他又迟到了,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于是,他便在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来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听完了故事,你们想去鲁迅小时玩的地方——百草园看看吗?那就请排好队,跟我来吧!现在,我们来到了百草园,请大家自己快乐游玩吧。

时间到这里,已经不早了。快乐的旅行快要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参加我们的旅行。谢谢大家!

第五篇:成都三味书屋

成都实体书店应向公共文化空间转型

2011-08-19 08:43:50

来源: 成都全搜索综合 编辑: 赖捷

跟帖0条

进入跟帖

编者按:昨日《成都商报》报道了成都实体书店面临的窘境。而这样的窘境以及转型,在北京、台北的书店里早已发生。大量市场统计已经表明,实体书被电子书打败只是时间问题,人们对纸质看似固执的偏好无法扭转这一进程。但可惜的是,成都目前多数民营书店,仍以卖书卖杂志作为主要经营模式,其前景令人忧虑。作为一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成都的书店应有条件像北京的一些书店那样尝试转型,这篇调查报道对此有详尽阐释。

文/李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现在生存的价值大概已经是一种符号了。”三味书屋主人刘元生淡淡地讲述着她的心境。即便没有房租压力,创立23年之久、中国最老牌民营书店之一的 “三味书屋”,近日也挣扎在“开一天,赔一天”的生存边缘。

纵观近几年国内民营书店市场,仅北京地区,第三极书局、北京五四书店就陆续消逝不见,豆瓣书店直营店关张,单向街、三联书店的规模收缩……据数据统计,2007年——2009年间,国内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多家。

一个公认的现实是,“网购+电子书”是这些纯粹的民营学术书店遭遇的最大冲击。那么,接二连三的书店关张究竟是文化消亡的悲哀,还是新时代消费的必然选择?书店的多元化经营是唯一出路还是救命稻草?书店经营者们耐得寂寞,不怕艰苦,怎样才能平衡理想与现实?

在这条充满荆棘的光荣之路上,那些落寞的身影,正渐行渐远,也许,一切都是暴风雨的前奏,一场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正在酝酿。

三味书屋:“开一天,赔一天”

从开设中国最早的一家民营书店,到亲历这场由盛而衰的市场变革,刘元生可以说是国内民营书店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好的见证人。

刘元生一直坚持与老伴亲自打理书店。满身书香,一派儒雅的刘元生,虽已年过古稀,眉宇间依然韧劲十足,认识她的人都尊称她“先生”。

见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天,刘元生坦言自己近来身体不是很好,加上书店的讲座自今年3月份起就被迫暂停,心情一度低落。雪上加霜的是,受书店旁正在施工的高楼噪音影响,二楼茶座也不得不暂时歇业。“除了一些老读者,再远也会来书屋看看,其他读者越来越少。”

成立于1988年的三味书屋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书店之一,坐落在北京西长安街佟麟阁路口。那时候,西单图书大厦还是西单劝业场,是平民百姓买衣服的去处;那时候,还没有万圣书园、国林风、风入松、三联书店这些后来一度引领文化风骚的地方。

“书屋周边原来的知识结构环境还很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直到2005年,读书买书的氛围还很浓。”刘元生介绍说,可而今周边大楼林立,除了政府大楼就是银行大厦,且书店位于快速道旁边……“环境的变化,使书屋经营每况愈下。”

客观来讲,“开一天,赔一天”已经成为三味书屋目前真实的经营现状,“而我现在所说的赔,还是没有把房租成本计算在内的,如果计算在内,我们从开业头一天就在赔。”

按理说,三味书屋所在地是刘元生夫妇自家祖屋,处于黄金地段,夫妇俩随时可以卖了房转身成为富翁。可是,他们坚持了下来。

网络对书店经营的冲击让刘元生深有体会。惨淡的经营让刘元生夫妇一度很矛盾:“现在网络的书籍品种很多,但受销售影响,书店进多了会积压,也没有钱去大量进书,这让我们感觉愧对读者。况且,网络确实比书店要便宜。”

在刘元生看来,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某种层面把人们的视线和关注点都从书业上转移了。但他坚信,读书人永远会有。“我们现在抱着一种心态,只要听说哪里办了书店,我和老头都衷心地感到欣慰,从来不会认为同行相残。”

刘元生表示,现在民营书店的主人靠着一种精神在做挣扎,“他们有租金的压力,比我们更难。”“商业也是一种学问。外面一切变化非常大,非常快,三味书屋是以不变应万变。”

“可我已经70多岁,按理来说(三味书屋)早就应该划上句号,迟早也要划句号。” 刘元生说,“外界给三味书屋增加了很多美丽的词汇,但事实上,我觉得我们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点感兴趣的事情,但是我们做得比较认真,而且我们坚持不挂羊头卖狗肉,仅此而已。”

文化需求的网络替代

典型80后“书童”张敏,每年入手书籍50本左右。尝试过电子阅读后的他,依旧坚持钟爱纸质书籍。理论上说,张敏这样的群体应该是现代民营书店的主力消费军。

“以前经常逛书店,看到好书,随手就买。”张敏告诉记者,2009年以后,逛书店的习惯就慢慢改变了。

“第一次从网上买书以后,比„便捷‟更直接的感触就是 „好便宜‟!”张敏回忆,而这三个字对于一个纯粹爱书的人来说,意味着花同样钱、读更多书。

网络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支配方式、阅读方式,以及书籍购买方式。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在梳理2010年图书行业市场时,用六个字概括他的心情——“这乏味的一年”,其中,民营书店受到的冲击,与网络有关的四大事件首屈一指:

“京东百货介入图书零售行业、百道网投入运营后的尴尬、„快书包‟的售书模式以及当当网在美国的上市。”刘苏里指出,包括2010年亚马逊的Kindle、苹果的iPad、国内的汉王、盛大文学的“锦书”等各种阅读器的争相面市,仿佛群雄逐鹿,网络给整个行业乃至整个文明形态带来前所未有的变数,甚至印刷文明会在网络冲击下大比例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喜欢一样东西,不在于它本身,更多在于它的功能。图书的功能,在于传递一种知识信息、思想经验或休闲娱乐。如今,能满足这些功能的介质越来越多,尤其是„网络‟,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选择。从分流的角度来说,图书应该是有所萎缩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民营书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鲍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

“从受众来讲,现在主流阅读人群集中在七八十年代,包括更新的阅读人群都很容易从网络上获得替代性的需求。而网络应用能力稍差的五六十年代的消费者,也不是购书的主力人群。”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周城雄说。

不过,刘苏里认为,网络虽是利器,但对它的理解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建立,一旦走偏,也可能变成伤害自己的利刃;而在终极的网络终端(能够集手机、上网本、iPod、iPad、相机、录音笔等所有功能于一体)出现之前,所有冠以阅读器之名的,也都是过眼云烟。

刘苏里举例,京东的百货销售额是卓越、当当两家百货销售总和的几倍,介入图书,可以想象它“横扫千军”的态势。而京东挑起的也不只是几家网络书店之间惨烈的竞争,新一轮书店的空、地混战,甚至有可能演变成整个传统图书销售方式的崩盘,这里面也包括网络书店,甚至可能是这轮崩盘最先受到波及的部分。

“每家企业的经营战略不一样,绝大多数实体书店是通过正常的利润滚动经营,而一些大型综合的网上书店则是现在就用融来的钱投资买未来。”在鲍红看来,比如读库、孔夫子上面的许多网店,书并不便宜,也不以折扣取胜。但就大型综合的网上书店来说,低价依旧是最有效的竞争手段。

“一些网上书店以大折扣吸引读者,自然对于实体书店的经营影响很大。如果网上书店以低于进价恶性倾销,供货商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制裁它。”鲍红说。

徐智明或许是这个行业里最有体会和发言权的人之一。他是“快书包”网上书店和龙之媒书店的创办人,跨越了网络书店和实体店两端,而且都取得了成功。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界看到的从龙之媒书店到“快书包”的上线,并不是真正的“转型”。因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企业,服务不同的群体,两者的创办没有逻辑关系。“事实上,龙之媒早已转型,十年前就有龙之媒网店,四年前就已经网上网下各占一半市场。”

徐智明对记者表示,他不看好实体书店的原因,主要是房租和人力成本不断增加。在他看来,无论网络书店还是实体经营,要想生存,必须做到两点:满足顾客需求以及差异化。

升级“公共文化空间”

“学术书店的生存从来都不容易,”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鲍红感叹,“许多学术书店都曾经历过资金周转困难、数年难以盈利的困境。”

“如今之所以更难支撑,首先在于经营成本的上升,尤其是房租成本的上升。二在于读者的减少。除了绝对数量的减少,还有数字阅读、网上书店的分流。”鲍红说。

鲍红告诉记者,学术图书因为印量较小,单位成本较高,发货折扣也比一般书高,而读者又较一般书少。一本书的利润也就几块钱,如果销量上不去,利润就很微薄了。去年先锋书店总经理钱晓华就说过,图书的利润已经不足以支撑这个行业。

“目前,综合性大书城还好一些,对于经营大众图书的小书店,单纯卖书对读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鲍红说,正因如此,咖啡厅、茶座等多元模式,也越来越成为新兴书店提供增值服务、聚人气的方式。

“诚品文化的复合经营、天翼书店的增值服务、雨枫书店的会员制……锁定目标客户群,可以提供的服务有多种。”鲍红觉得,图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或服务,针对目标读者群,可以提供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服务。

“民营书店的多元化经营可以说是必然转型,也是唯一出路。”周城雄表示,“任何行业都要适应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在记者采访的诸多书店主人中,书店已经不单纯是书籍买卖之地了,而越来越被赋为一种“公共文化空间”的含义。

三味书屋就一度以茶馆、画廊、讲座的方式,进行各种文化的交融、交流而享有盛名;西西弗被看好的原因,也在于把书店、咖啡、文化创意产品有机结合,建设文化空间;发起于2005年末,由许知远、吴晓波、张帆等13人每人几万元入股创办的单向街书店,也成为目前民营书店里“公共文化空间”的典型代表。

单向街书店主管武延平告诉记者,单向街过去也走过非常艰难的一段,全靠书店主人们纯粹的文化情怀和理想信念支撑了下来。

目前单向街已经搬到北京朝阳公园旁的蓝色港湾,优越的地理位置及定期的文化沙龙等多元化经营,已经让书店暂时没有太大的房租压力,不仅有咖啡馆,还经营文具用品、创意消费品,同时举办各种文化沙龙,房租是以利润抽成的方式支付。

鲍红告诉记者,万圣书园除了咖啡厅,还有很大一块收益来自物业收入——万圣多年前签下的房子,将一楼出租给了银行。

“每家书店的经营手段有高下,但作为政府或直接受益的学校,应该给有公益性质的机构适当的补助,至少为它减轻一点经营上的压力,比如减免房租或税收。”鲍红说,“风入松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排排桌椅,可以供学生们坐下来看书抄书,它有很大的公益性。”

前不久,北大风入松书店不得不再度为寻找比地下室更低廉的房租而宣告无限期歇业,在微博上引发一片唏嘘。当时,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表示有通过注资、收购等方式帮助风入松继续经营下去的构想,他表示,类比同样声望很高的学术书店万圣书园,风入松的问题还是一个商业经营管理的问题,欲拯救风入松,也要从经营入手。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徐小平尚未对这一构想作出具体回应。

于是有人提出,除了政府扶持等方式,民营书店是否有可能引入投资,探索一条商业路径呢?

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余治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单纯从投资人的角度考虑,最重要的就是“投未来”,关注所投行业“经营能力的成长性”。

“过去的盈利状况主要用来证明未来,即使过去盈利状况不好,也不能说明这个行业就一定没有投资价值,因为涉及行业产品、市场成熟度、及企业经营各方面原因。”余治华举例,有了网络在线观看及免费下载以后,业内一度很担心电影院的投资前景,事实证明,电影院依然火爆。

“书是电子商务最早涉及的产品之一,实体书店如果单纯依靠卖书,没有其他商业模式,受到网络冲击必然厉害;如果投资进入,必然考虑提供顾客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书吧等形式。”余治华说,单纯书籍本身的盈利很少,这终究需要考验投资者的胆量和眼光。

记者手记:当理想照进现实

这是一场理想与现实的较量。

民营书店现有经营模式引人担忧,业界在探讨是否通过投资的注入来改良,但即使面临强大的生存压力,笼罩在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下的书店主人们,也未必都愿意通过所谓的“变通”来求生存。他们怀揣纯文化的情怀与抱负,从情感上很难接受“商业”这顶帽子,这也成为民营书店经营困局一个纠结所在。

“求生-变通-多元化经营”,似乎已经成了现实意义上可以帮助民营书店“市场救赎”的手段。然而,书店主人们依然有着不同的理解。

万圣书园的对面是豆瓣书店。这是目前极少数的不捆绑任何附属商品、纯粹以卖书为生的书店。

豆瓣书店主人,30岁左右的卿松很明白,书店生态不断变化,书店不断倒闭,和社会阅读的功利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受到网络购书及电子阅读的影响。他在北京的另一家豆瓣书店,也因此关张。

卿松说,目前书店一年的总开支在18万元左右,房租就占了15万元,他不得不缩小规模。书店现在的固定读者群在五六千人左右,40%是学子,60%是文化圈里人,经营勉强持平。

即便如此,卿松坚持认为,“如果说赚多少钱去盈利,不赚钱不去做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开书店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商业行为。某种意义上,某些时候,甚至是一个„反市场‟行为。”

在卿松看来,一个真正有文化传承的好书店,必定有人文精神在里面,这种精神是传帮带的,就像手工艺人一样的情怀和方式,拥有自己的立场、原则和品质。

正因如此,卿松对于现在书店的很多不同形态持保留意见。在他看来,万圣书园、风入松、国林风等这些传统民营书店和新兴的诚品、雨枫书店等完全是不同类型。

关于未来。“纸质书功能会变化,越来越像一种姿态,购买方式来说,实体书店的存在就像一种圈子行为,这种圈子不是精英主义,只是在这个平台上,有你的价值观念。”卿松说。

像卿松这样充满理想色彩的书店主人在全国不在少数。诸多人文书店的陆续关张就彰显了这种浪漫主义理念,以及与市场尖锐的摩擦与碰撞。

或许,就如万圣书园收银台旁挂着的一幅字所写的:“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鲍红建议,“目前书店的经营者多是爱书人,作为一种爱好无可厚非,但要开一个书店,就成了一项生意,还得具有经营的策略。作为书店自身,也要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让自己美好,同时,让自己有力。”

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并重视传统图书渠道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在未来的城市化建设中,把书店的连锁化、网络化建设列入规划。鉴于德国和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减低书店增值税,及日本政府立法规定图书批发折扣的国际通行做法,建议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牵头,出台对传统出版产业减免税负的政策,同时对民营书店给予平等待遇。

总署已会同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占地等方面给予实体书店建设以必要扶持。在税收方面,继续实行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免征或退还的增值税款专项用于发行网点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

下载三味书屋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味书屋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味书屋读后感

    朝花夕拾之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字里行间品出儿童那份天真浪漫的感情,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幅让人陶醉自然风光画。 我不禁......

    三味书屋说课稿

    三味书屋说课稿 三味书屋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册教材中的课文,仍然采用文体与内容兼顾的模式来划分单元。第二单元的主题为“童年趣事......

    《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说的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第二课《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具体介绍了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和鲁迅童年时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好学的事迹。全文共3段。......

    13年三味书屋工作计划.doc

    阳光工作室 12年第二学期三味书屋工作室计划 为了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积累教师的写作素材, 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力求把《三味书屋》文学社办成能真正培养教师能......

    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1.背景知识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是浙江绍兴人。 (2)上篇课文学习了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进一步学......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 学习目的] 1. 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2. 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3. 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

    三味书屋学案(5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 教学目标与重点】 1. 学习本文叙事写景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3.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过程与方法 1.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 2.学习本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