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肥西县关于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及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肥西县关于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及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发布日期:2007年9月13日
肥政[2007]104号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96号)精神,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大型企业、外来资本到我县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从事农产品深加工,扶持内生企业壮大规模、做大做强,促使我县龙头企业集群有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有大突破,农业特色产业有大提升,根据我县实际,特制
定如下意见。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一)设立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2007年县财政拿出50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今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专项资金实行年度总量控制,在预算上实行单列。
(二)扶持对象。扶持对象:农业产业化重大投资项目、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且带动农户致富1000户以上。
(三)扶持范围和标准。
1、外来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凡来我县新投资企业,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且科技含量高、对农业六大特色
产业发展拉动明显的农业项目,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重点扶持。
2、固定资产投资补助。现有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或引进外来资金新(扩)建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当年固定资产投入200万元以上,且在当年完工的,按实际完成投资额的6%一次性给予奖补,单个企业年补助总额不超过50万元。项目固定资产补助的范围为:土地使用权、厂房、机械设备、辅助设施。
3、企业晋级奖。对当年晋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当年晋升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
4、农产品品牌奖。当年获得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企业20万元;当年获得省名牌农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企业10万元。
5、农产品质量奖。主持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获得认可实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给予企业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对新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5万元奖励;对当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每个获认证产品给予3万元奖励。
二、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
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96号)中规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二)来我县投资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征收的农产品增值税县受益部分按50%奖励给企业。
三、扩大金融支持领域
(一)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专项支持龙头企业;要提高对龙头企业的支持面,提高龙头企业扶持贷款在涉农贷款中的比例;要加大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等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
(二)完善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工作。信用担保机构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担保门槛,放宽对净资产比例的要求;加大对龙头企业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流动资金的担保力度,帮助解决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问题。
(三)对我县的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部门优先安排扶持贷款。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宗农产品收购资金列入金融部门年度信贷计划,统筹安排。
四、优化发展环境
(一)对外来我县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财政资金安排、产销对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登记、立项、环评等纳入联审联办范畴,享受“一站式”办理、“一条龙”
服务。投产后达到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帮助企业申报增补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在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外来企业给予优先推荐。
(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和建设所需用地视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年度用地计划时予以优先安排。龙头企业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耕地开垦费按法定标准低限交纳。龙头企业使用国有土地的,可采取协议出让土地方式供给。符合国家划拨供地目录的项目用地,可实行划拨方式供给。龙头企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临时性收购场所、农林种养殖场和设施农业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
(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水,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用水计划,计划内用水减半征收水资源费。种植业、养殖业基地用水,暂免征水资源费。
(四)实行城乡同类用电同价政策。对受电变压器容量315千伏安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用电,执行大工业用电电价政策。对符合农业生产用电规定的现代化或专业化种养龙头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电价政策。
五、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一)肥西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专项资金使用的领导工作。县财政局和县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企业申报、部门审核,报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审批后执行。
(二)专项资金使用遵循先建后补、非重复补助(已享受工业项目奖补及享受“一事一议”的项目,专项资金不重复奖补)、公开公正、择优扶持及预算单列、滚动使用的原则。奖励资金按申报审核顺序依次进行兑现,若突破当年专项资金总额,当年无法兑现的带入下年度兑现;当年专项资金未使用完毕的,结转到下年度使用。
(三)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建立资金使用责任追究制,确保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益。对扶持的项目,有关部门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绩效评估。对产业化资金使用情况,每年进行一次专项审计。对资金申请、运用和管理中弄虚作假的,将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肥西县人民政府二00七年七月二日
第二篇: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资料:巴蜀论文网:http://sclunwen.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32658050
投稿邮箱:whlunwen@163.com
扶持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有效激励和地方党政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近年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龙头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带动和促进生产基地和广大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集约化种植和养殖、多层次加工增值,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必由之路。
第一,积极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加快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数量和总量上力求突破。在这方面,一是要扶强现有企业,支持企业强化管理、革新技术、挖潜改造,鼓励兼并重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自身活力,促进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二是要着力培育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主的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弱化种植农业,强化加工农业。强化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围绕主导产业,按照起点高、辐射力强、市场潜力大的原则,建立一批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强化服务的骨干企业。三是要建设配套基地。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必然要求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而基地建设又最为重要。通过基地的辐射作用,可以有效地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生产优势。四是要注重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含量。在加强对农民、工人技术队伍、企业家教育培训的基础上,走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促进更多的农业技术成果与企业、农户对接,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引进、研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把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适当奖励。
第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产业化发展环境。要加强政府调控管理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农业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协调、宏观指导和服务工作。应根据宏观发展环境的变化及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性特点,及时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要加强规划引导,理顺管理体制,做好重点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示范项目的定期监测和动态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农户+基地+公司贷款方式,拓宽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
第三,注重完善企业与农民利益的联结机制。完善的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才能促进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此,要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在产权上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农村各类市场主体、有关部门通过生产要素入股,联合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物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储运等多种经营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第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构建合理完善的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要明确现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真正建立起既公平竞争又分工协作的多元化组织格局。加强对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其资金真正用于规定用途,稳定粮食生产,同时应允许其适当扩大政策性业务范围,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其次,要增加农村金融网点,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应增加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方便存贷业务办理。区分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差别化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到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特色产业,搞活一地农村经济,致富一方农民群众。再次,要立足农业需求,创新金融产品。由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性质、经营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往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应在坚持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利润可获、信息披露到位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结合实际创新金融产品。鼓励拓展收费类和服务类资金归集等中间业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理财业务等。要改进服务方式,特别要围绕提高审贷效率和解决担保难问题,逐步探索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综合授信,实现“集中授信、随用随贷、柜台办理、余额控制”。同时加强对贷款的监管与指导,有效降低金融风险。
第三篇: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
市政协农林界别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去年年底,我市共流转土地15.7万亩,扶持和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12户。引进了今麦郎、谷丰粮油等知名企业,壮大了倮倮大米、天鑫粮油、白塔湖食品等本地知名品牌。在各级政府帮助下,龙头企业与农户年定单达40万亩,每亩增收50元。但我市的龙头企业都是小微型企业,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创下举步维艰。如何协助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去年11月,我们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我市龙头企业都是农产品的初加工企业,缺少科技含量,发展后劲不足,大项目难以支撑。在龙头企业发展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我市获省、市级的龙头企业只有16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9家,部级没有。只有10家产值超亿元,且在亿元龙头企业中只有天鑫粮油规模较大,年产值约4亿元,其他企业产值都在2亿元左右。我市农业企业总产值仅占我市工业总产值的5%,产值较小及自身的不足难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很难在大区域范围内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根本调整和农民长期稳定的增收。
2、龙头企业的品牌不响。我市经工商注册的农产品品牌共有200多家,仅粮食加工企业品牌就有30多家,众多的品牌单挑独斗,人力、财力、管理等难以为继,缺乏市场竞争力。我们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交通优势,但我们的农产品在上海、南京等地的大超市中难觅踪影,销售份额很少,我们大多数产品作为大路货销往中等城市。因科技含量少,产品附加值低,有的企业赚得是农产品涨价的利润,在遭遇农产品“过山车”行情时,企业生存艰难。
3、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密。虽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但在利益联结机制上不够规范、紧密,履行订单的措施不够有力,大多为松散型或半紧密型,如很多粮食龙头企业收购定订单农产品时与粮贩同价,农民得到的实惠不多。农民履约现象常有发生,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也制约了龙头企业的壮大发展。
4、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度大。据调查我市龙头企业流转资金90%以上靠民间融资和自有资金,他们贷款唯一的途径就是房产抵押,但银行对镇城房产抵押按80%贷款,农村按50%贷款,这样的城乡差别,他们能贷到的资金很少。由于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度大,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显得最为突出,直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够落实。我市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出台了相关文件,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行资金、政策、服务三倾斜。但现有的的龙头企业非常需要政府的扶持。还有很多龙头企业普遍反映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够落实,尤其是在征地、用电、税收、贷款、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差距较大,部分龙头企业反映从来没有享受政府财政贴息和资金的扶持。
近几年,农产品屡次遭遇“过山车”行情,面对市场农民只能盲从和无奈。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此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要把扶植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和机制,借鉴明光水产、甜叶菊、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发展的“政府推动、龙头带动、项目助动”的思路,研究制定全市扶植实施方案。各镇(街道)建立专门班子,加强对扶植工作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充分调动主管部门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其监管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对列入扶植的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定期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实现财政资金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跟踪检查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创新金融扶持方式。建议采取拔款补助、税费减免、贴息、奖励、参股,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灵活多样方式,视财力和项目绩效情况逐步加大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及民间资本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性。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增加对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快的龙头企业的授信额度,并在利益上给予适当优惠。充分发挥有关融资平台作用,建立农业龙头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拉动对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入。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突出扶持重点。按照“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要求,结合我市优势产业规划布局的区域重点,对农产品原料生产、产品加工、销售、技术创新、品牌打造等5个环节进行重点扶持。选择部分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引导他们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合,帮助农业龙头企业组建行业协会,改变我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松散状态。二是整合涉农资金,增加财政投入。市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水利专项资金,要优先投向与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配套的水渠工程、灌区改造、高标准节水示范等项目建设。农业良种工程、农技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部分“科技三项经费”,要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科技项目。
4、做好服务工作。工商、税务、电力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好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形成专门文件,宣传到企业和农户,抓好贯彻实施。龙头企业建设所需非农建设用地,市土地部门应单列一部分指标,直接安排到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收购所用地和新办畜禽饲养场、水产养殖场,应视为农业生产用地。允许农户依法有偿向农业龙头企业转让承包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共建重点开发项目。相关业务部门应协助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相关项目。
5、打造“天长地久”品牌。我市除芡实有行业总协会外,其他都处于“多、乱、杂”的状态。随着市场化逐步加快,农产品的市场已进入由产品数量、质量竞争转向品牌形象的竞争。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品牌整合,有利于发挥资源和大品牌优势,有利于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也是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的有效手段。建议根据“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互利”的办法,帮助企业建立行业总协会,引导有资质、有信誉的核心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标识,打造“天长地久”区域性品牌。
第四篇: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发展龙头企业是关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安远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梅伟春
近几年来,安远县坚持把发展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工作放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快了该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了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近期,为全面掌握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我部对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调查。
一、安远县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
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县农产品主要以脐橙、食用菌、生猪等三大产业为主。2009年底,全县果业面积达34.2万亩,其中脐橙面积达3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生产各种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栽培4500袋。据调查,2009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2009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2009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
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以脐橙、食用菌、生猪三大产业加工企业为龙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8个,涉及果业、食用菌、生猪等加工品种,其中2个是省级龙头企业,4个是市级龙头企业;据统计,全县8个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年总产值达5.6147亿元、现有固定资产17290万元、2009年上缴税收1389万元、2009年企业利润5657万元、现有职工人数达1543人。目前,全县8个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年总产值达5.6147亿元、现有固定资产17290万元、上年上缴税收1389万元、上年企业利润5657万元。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体水平低。我县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只有小部分经过加工利用转化为经济生产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竞争力较弱,装备差,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初级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
2、科技水平不高,科技含金量低,创新力度不够。我县多数农产品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应用程度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较少,除深圳中宝农业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属种植、养殖、饲料、屠宰、畜牧业深加工等一体化的公司外,其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低层次初加工的企业。同时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影响了加工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3、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农产品加工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在财政、信贷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倾斜不够,加工企业资金运转困难,加工企业贷款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4、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品牌促销程度不明显。我县“三百山”牌农产品没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销售途径不大。同时存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小。
三、发展对策
1、加快培育和开发主导产业,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根据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整合各种资源,发挥科技、加工、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做大做强脐橙、生猪、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全县各级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强化产前、产中、产后衔接,实行从品种选育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开发,形成优势区域、优势基地、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带动和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
2、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着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水平。通过技术参股、技术转让、买断等多种形式,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开发力度。加强科技和技术改造,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精深加工水平。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加大对生产基地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合作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益最大化。
3、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是严格贯彻“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二是加大标准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农民认识到标准的重要性,主动把执行的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和农艺要求引入基地、农户,按标准化生产管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三是切实加强安全优质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关标准的要求,实行产业化开发、企业化运作,实行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4、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作增强。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探索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与农产品基地、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合作经济组织优势,让农民在产、加、销等环节中获利,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地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农民的辐射带动作用。
5、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在资金上,要制定有关标准和有效措施,加强对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补贴,兑现奖励政策。在用地上,各相关部门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优惠政策,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建用地方面的支持。
6、加强资源整合。一是在品牌使用方面,对同一类型产品打造统一品牌,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品质。在组织形式上,鼓励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二是在经营模式上,鼓励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延长链条,加强与合作社、市场的连接,加快推广“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社+市场”、“ 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农产品加工企业价值最大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农工部
第五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在经济利益上依据平均利润率的产业化组织原则实施产加销一体化,形成生产和流通利益共同体,把农户和市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临武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大事来抓,同时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优势品牌,努力培植龙头企业,极力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和农产品营销网络,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总体情况
临武县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大力发展临武鸭、临武香芋、优质水果、大冲辣椒、草食动物、红薯、烤烟、楠竹等八大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1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产值达到了58200万元,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就达到了53944.6万元,同比增长50.74%,其中:临武舜华鸭业公司的总产值是26250万元,同比增长30.21%、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15119.8万元,增长188.24万元、鸿源果业有限公司的总产值是3860万元,增长9.66%、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总产值也达到了1035万元,增长95.28%,全县市级龙头企业的税收达到了1268.1万元,其中:舜华鸭业公司的实交税金达到846.8万元,全年共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18.1万亩,同比增长8.64%,共带动农户79099户,增长7.5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产值37918万元,增长28.51%。全县有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3个,还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2个。
二、临武县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现状及特点
(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10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临武舜化鸭业公司;市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分别是:临武金福薯业公司、临武县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和湖南鸿源果业有限公司、临武县舜峰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武县同益春发农庄、临武县土生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临武县金江沙田牛业发展有限公司、临武县舜玉商贸有限公司以及舜丰源芋业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总产值达到53944.6万元,同比增长
50.74%。一直以来,全县始终坚持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和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各农业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 7.9万户。比如:舜华鸭业公司不仅带动农户养鸭,还带动了油茶、辣椒、渔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区域化布局,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全县结合实际,把农业产业化与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来,围绕八大农业特色产业,以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多措并举,不断扩大基地建设规模,并且实行区域化布局,连片开发,重点抓好了以“三河”沿岸乡镇为主的临武鸭养殖带,以南强、城关等10个乡镇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双溪、大冲等8个乡镇为主的商品蔬菜种植带,以花塘、三合等为主的优质玉米生产带,以东山、西山、桃竹山“三山”为主的养殖带,以万水、麦市等乡镇为主的优质烤烟生产带,以南强、花塘为主的红薯淀粉原料生产带,以西山林场、武源为主的楠竹开发产业带等八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建成各类上规模的种养基地185个,同比增长24.6%。另外我们还因地制宜,极积发展种养专业村,比如:城关黄皮山为代表的红心桃专业村、双溪贝溪为代表的商品蔬菜村等等,同时还充分发挥种养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一大批农户走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了“小规模、大群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
(三)以科技为支撑,产品质量有保证
全县围绕加快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活动的实施,继续打造舜华鸭业、舜溪香芋、舜峰食品、舜玉米酒、舜桔果业等一批“舜”字号农副产品品牌,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高农副产品质量。一是积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三品”认证工作,全县共建立了以脐橙、辣椒、红薯、红心桃、水稻等为主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5个,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二是认真抓好农产品检测工作,建立健全了农业生产档案,实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可追溯制度,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督。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切实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把好质量关。舜华鸭业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制定了一整套的检测检验程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检验标准,产品不仅通过了OS认证,还率先通过了HACCP质量体系认证,并荣获了国家免
检产品资格,使公司在市场准入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三是各个龙头企业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进一步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比如临武舜华鸭业公司就推出了以“粽情粽义”“粽情粽礼”为主题文化的临武鸭肉粽产品以及以中秋团圆为主题文化的“舜华鸭月夜”礼盒,近几年,舜华鸭业在产品创新方面研发了舜华临武鸭、舜华东江鱼、舜华湘西牛、舜华端午粽四大系列一百六十多款产品,拥有专利产品80多个,极大的丰富了“临武山水鸭天下”的文化内涵,并且“舜华”牌临武鸭连续多年获得多项奖项,其产品标签被评为省级著名商标,成为中南地区鸭类第一品牌;小徐瓜瓜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冲辣椒酱被评为湖南第六届(国际)农博会农产品金奖,以及新开发的产品如东山紫姜、西山辣酱肉、腐乳等,反响良好,很受顾客喜爱;还有金福薯业公司的粉丝系列产品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牌”,同时还被授予“国家合格评定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四)加大品牌宣传,市场空间不断拓宽
今年,全县加大了农产品的宣传力度,不仅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隆重推出了各种产品的宣传广告,还在各大报纸杂志也做了宣传报导,同时在各大卖场也做了深度的促销活动,营造了强大的宣传攻势,特别是临武鸭的广告已经享誉全国;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让全国各地的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到临武的特色产品,这样就有效地把市场体系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帮助龙头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同地该县还抢抓各地展销良机,精心策划,精品包装,把加工产品推向国家、省市级农博会展,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地与各省市以及各大客户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在长沙、广东、广西、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及销售网点,大大地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空间,特别是舜华临武鸭如今在南航和东航的飞机上、在北京西站开出的列车上,以及在北京、深圳、广州、长沙的各大型超市里,都有临武鸭的销售点。
三、存在问题
(一)中介组织滞后,企业与农户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中介组织是连接各种市场主体的桥梁和纽带,是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到目前为止,该县已经成立了4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是这些中介组织相对来说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对农民吸引力和凝聚力较弱,难以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使得大部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连接是松散的,不紧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二)大量农户缺乏现代化的种养技术。要完善绿色安全种养模式,把好农产品的源头关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而如今该县大部分农户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都有是采用传统的种殖、养殖技术,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种养殖技术,这就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质量方面上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也难以保证我们进行下一步深加工的需要,所以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三)风险共担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完善。该县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多数是买断关系或合同契约关系,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初期的特征。在买断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是纯粹的市场交易关系,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内在联系,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与农户的关系并不稳定,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在契约关系下,农户与企业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企业向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与培训,但这种合同关系并没有改变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和大规模经营的工商企业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农户与企业之间简单组合,还不能说是实现了农业的一体化经营。
四、建议和对策
(一)大力发展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按“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起来的新型合作经济形式。它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有利于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用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二)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充分利用农技、农机、畜牧、经管等技术人员,农业企业聘请的专家、顾问、农村土专家、专业种养大户等技术力量,广泛地开展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同时还要建立起培训农民的教育基地,不断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人才和新型种养农民,从而提高农民现代的、科学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市场风险意识以及市场诚信意识。
(三)继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必须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原则。临武县在利益联结方式上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发展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各类行业协会等多种方式,建立产业化各经营主体的利益共同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要认真总结本企业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经验和教训,虚心听取农户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企业内部、特别是原料收购的规范管理,健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纠正过去在基地建设及原料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尊重、爱惜、保护农户和企业的劳动成果,兼顾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同时,龙头企业及农户都要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实现双赢为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