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高中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标准论文格式
高中物理骨干教师标准论文格式 亲爱的老师们,请严格按此要求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修改,论文的文档命名为“论文:学号姓名论文题目”,用群邮件于8月19日起发送到群邮箱,群邮箱主题也是“论文:学号姓名论文题目”,截止日期待定,越快越好。
论文顺序
(1)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居中。
(2)论文副标题小2号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可以没有副标题)。
(3)填写学号、姓名、单位、联系电话时用3号楷体。
(4)摘要3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为小4号楷体,100-200字。
(5)关键词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黑体,3-5个关键词。
(6)正文文字一般用小4 号宋体,每段首起空两个格,单倍行距,段落间层次要分明,字数不少于3000字。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与正文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符号。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① ”与正文字号、字体相同。
(7)注释: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注释可有可无)
(8)附录: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附录可有可无)
(9)参考文献: 4号黑体,内容为5号宋体,请自行上网查找格式问题。
第二篇: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论文(推荐)
洛阳市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论文
-—简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让歌声在农村中小学课堂上响起
单
位:汝阳县内埠镇初级实验中学 作
者: 刘
战
通 联系电话:***
-0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陶冶其高尚的情操,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了。
2、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 调查题目
一、学生是否喜欢上音乐课?
95%的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有98%的学生喜欢唱歌或听歌,因为学生喜欢上音乐课的根本原因在于音乐课上没有作业任务,而不是音乐课程自身的魅力展现;
调查题目
二、学生是否喜欢你的音乐老师?
76%的学生喜欢音乐老师,因为在音乐课上老师不会像其他课任老师那样要求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
调查题目
三、几道乐理基础知识测试
98%的学生不知道音乐中的“切分音”、“附点音符”、等相关乐理知识;100%的学生不懂老师的指挥手势;99%的学生不会唱简谱。
调查题目
四、你最喜欢怎样上音乐课?
100%的学生建议不要占用音乐课;80%的学生认为教材上的歌曲不好唱也不好听,更喜欢的是偶像派的流行歌曲。所以学生们相应的通过学习音乐获得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方面没有明显体现。
通过问卷的结果来看,现在的农村音乐教学基础比较薄弱。从教、学两个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音乐教学对学生所应表现出的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和促进。
造成现状原因分析
1、农村各级领导领导对艺术教育不够重视的问题
虽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的发展,而且制定了相关条例与要求。但是在乡镇里,艺术教育是不被重视的。那些领导他们只认为艺术是用来应付比赛、评比、庆典等活动,而没有真正的重视起这门课。在有些学校里,即使每个班每个星期有
一、两节的音乐课,但是他们只会跟老师学唱歌,而对什么是音高,什么是节奏等等的音乐知识一点也不通,因为上级领导不重视这门课,不管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课上得好也不被重视,严重挫伤工作的积极性。正因为这样,所以艺术老师们对课堂要求也不高,只要让他们学会唱就觉得行了。在现代社会里,艺术教育的渲染是很重要的,而这些地方因为领导对艺术教育不重视,艺术老师们也就得过且过的上课,最后受害的还是孩子们,毕竟他们什么也没学到。难道这不是领导不重视艺术教育而造成的吗?
条件的原因(有些学校的音乐设备就是只有一台录音机,而有些学生家里的音乐欣赏设备什么也没有);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初中的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
调查中,不少初三学生谈到,我们被繁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许多兴趣爱好想都不敢想,更不用说是做了。中学的学校普遍都开设音乐欣赏课,但在许多学校里初三的音乐欣赏课被迫让路。
5、教学设备状况的问题
专门的音乐教室不是每所学校都有,而有的学校的音乐教室条件差、环境也很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就反映出这些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中,虽然有的学校为迎接验收、达标、评估,对音乐教学条件有所改善,但不少学校音乐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在广大乡村学校,别说是钢琴,就连电子琴、录音机也没有,更不用说音响设备、多媒体音乐教学设备。在发展重点学校的同时希望有关部门也好好的改善那些“落后”学校,让每个孩子都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
农村音乐学科教学建议:
以上的原因表明农村学校不重视音乐学科,没有相应的配套资源,只能严重的影响和限制着中学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难道我们就这样任其发展下去?这肯定是违背我们教育教学规律的,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完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改变我们现有的状况,下面针对这些情况对音乐学科教学的建议如下:
1、应提高对音乐学科的重视。
首先是主管部门的重视。主管部门要重视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可以考虑在统筹资金中对农村学校相关资金的倾斜,以建设和发展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从而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标。主管部门更要适当考虑专业、专职教师的分配。农村条件差,可以采取支教、结对、轮岗等方式,分配一点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到农村进行专职教学。
其次是学校领导要重视。
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开展更多的还是在与学校领导的引领。合理的分派教学任务,尽量做到人尽其才,做到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爱好。在学校正常的考核、考级上做到统一标准。严格按课表执行科目教学,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改变师生们的“主课”、“副课”的偏见,使音乐等学科得到应有的地位。同样开展相应的教学教研活动,在交流中相互
第三篇:高中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关键;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3.1问题生活化策略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2问题搭桥策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一位教师在教牛顿第一定律中关于“力与运动”关系的提问教学片断(图1),教师演示。
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教师提问
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
提问2: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
演示(3):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
提问3::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 提问4: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
提问5: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运动与力”的关系。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3以问引问策略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下面是教师A利用科学探究法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条件”的教学片段。在初中我们知道,当一部分导体在闭合电路中做切割磁感线时,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今天同学们亲自研究一下。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方法呢?
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样才能产生电流。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表1)。
接着让学生进入探究阶段,学生探究完毕后收集记录表,挑选几张有代表性的记录表,进行总结分析得出感应电流产生的原因。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探究过程,但许多学生因为不会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与下结论,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应付老师,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写在在记录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时间不够来不及研究,所以没有完成记录表。这种教学生成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不难看出,教师A把课本上的课堂演示实验改成随堂探究实验,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物理教学,注重结论的获得与描述,这是一大亮点,但却没有提出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具体探究,忽视了诱发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实验中就会缺乏问题意识,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四篇:高中物理论文
生活中几种发光现象的基本物理原理及其比较
摘要:运用电磁波、热辐射等物理学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白炽灯的发光现象进行了解释,运用光子、电子、电磁波、能级、能带等物理学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荧光灯、LED的发光现象进行了解释,并最终对比了三种发光现象,得到了它们的不同。
关键词:光子、电磁波、白炽灯、频率、热辐射、能级、能带、荧光、荧光灯、PN结、LED.导语:生活中常见的人造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与LED灯,那么这几种发光现象的原理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背景知识:
1、光子:
原始称呼是光量子(light quantum),电磁辐射的量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的规范粒子,记为γ。其静止质量为零,不带电荷,其能量为普朗克常量和电磁辐射频率的乘积,E=hv,在真空中以光速c运行。
2、电磁辐射频率与颜色的关系:
上图为电磁波谱,当电磁波的波长在390~760nm范围内时,为肉眼可见的光。,由该式可得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成反比,电磁辐射的频率也决定光的颜色。
二、白炽灯发光原理:
白炽灯的发光都是利用物体受热而发光,本质上是一种热辐射。最简单的白炽灯就是给灯丝导通足够的电流,灯丝发热至白炽状态,就会发出光亮。下面对热辐射及其规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1、热辐射:
热辐射就是具有一定温度的物体向周围的空间辐射电磁波。当所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处于可见光波段时,就是我们通常所见的热辐射发光现象。
上图是不同温度热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图,由此图可以看出:温度升高,曲线主峰向高频段移动,即热辐射能量向高频段集中。白炽灯的光之所以呈白色就是因为它辐射的辐射频率覆盖了可见光所有的频段。
2、日常用语中的白热化、红得发紫都可以用上面的规律来解释。
a、白热化:当温度升高,频率增加波长变短时,电磁辐射的分布曲线向左侧移动,当主波峰覆盖整个可见光频段时,发出白光。b、红的发紫:同a,当主波峰从红光段移动到紫光段时,由红光变为紫光。
三、荧光灯发光原理:
荧光管内充满了低压氩气或氩氖混合气体及水银蒸气,而在玻璃荧光管的内侧表面,则涂上一层磷质荧光漆,在灯管的两端设有由钨制成的灯丝线圈。当电源接通后,首先电流通过灯丝加热并释放出电子,电子会把管内气体变成等离子,并令管内电流加大,当两组灯丝间的电压超过一定值之后灯管开始产生放电, 使水银蒸气发放出253.7nm 及185nm波长的紫外线,荧光管内侧表面的磷质荧光漆会吸收紫外线,并释放出较长波长的可见光。
1、当荧光粉受到紫外线照射后,它的原子核周围有电子,电子运动具有能量,根据电子能量的大小我们可以划分出能级。
单原子能级
如图,当一个电子受到紫外线照射时(图1),受激吸收能量,由E1能级跃上E2能级(图2)。因为能量最低的状态最稳定,所以物体(粒子)趋于低能量状态。电子会自发的从E2回到E1,此时自发辐射电磁波(图3)。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头能级的间隔(E2-E1)决定
2、实际荧光物质的能带是由许多能级构成的,能级之间的间隔不同,电磁辐射的主要波长成分也不同。
上图为荧光灯的电磁辐射能随波长分布图,可以看到,主要辐射波长在橙光与绿光的范围,所以荧光灯发白光。
四、LED的发光原理: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特殊的二极管。和普通的二极管一样,发光二极管由半导体PN结组成,在一块半导体上的不同区域用注入或搀杂等工艺形成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在这两种半导体的交界面上产生PN结。与其它二极管一样,在P型一端加上较高电压,发光二极管中会有很大的电流流过;而加相反的电压电流则很小,可以认为不存在电流。第一种情况下,两种不同的载流子空穴和电子在电压作用下大量地从流向PN结的结区,空穴和电子相遇,就会复合。从能级的观点来看,这就是电子由较高能级跌落到较低的能级,同时释放出电磁波,当这些电磁波的频率在可见光波段时,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LED发光现象。
下面简要地补充介绍一下半导体的能带、P型和N型半导体等概念。
单个原子中的电子具有能级,当这些原子大量聚集在一起形成晶体时,就出现了能带。所谓能带就是晶体中电子可以存在的一些能量状态,处在某能带上的电子具有相应的能量。此外存在一些能量状态,电子的能量不能达到这些能量,就形成了禁带。按照禁带的大小和能带的构,可以把晶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1、能带与晶体的分类:
由图可见,半导体的禁带较窄,所以满带中的电子容易跃上,在满带中形成空位。
2、P型、N型半导体与PN结:
N型半导体就是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少量杂质磷元素(或锑元素),由于半导体原子(如硅原子)被杂质原子取代,磷原子外层的五个外层电子的其中四个与周围的半导体原子形成共价键,多出的一个电子几乎不受束缚,较为容易地成为自由电子。于是,N型半导体中就有了受约束较弱的电子,其导电性主要由这些电子提供。
P型半导体就是在纯净的硅晶体中掺入少量杂质硼元素(或铟元素),由于是只有三个外层电子的硼原子替代有四个外层电子的硅原子,所以会产生电子空位,即“空穴”,这个空穴可能吸引束缚电子来“填充”,使得硼原子成为带负电的离子。这样,这类半导体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空穴”(“相当于”正电荷),成为能够导电的物质。
将P型和N型半导体坐在同一块半导体晶体上,在两种半导体接触的区域就形成了PN结。如上图所示。
上面叙述的两种半导体在外加电场的情况下,会作定向运动。当电子遇到空穴,会发生复合。从能带的观点看就是电子从高能级跳到低等级,并释放出电磁能量。
五、比较:
1、由上面的原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三类发光现象在本质上的区别:即白炽灯为热致发光,荧光灯为光致发光,LED为电致发光。
2、热致发光和荧光现象在经典物理时代就被发现了,而LED发光是近代才出现的。热致发光可以部分的用经典物理解释,但对光的本质及发光原理的解释存在本质上的矛盾;但在量子理论出现后,人们才逐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关于光和发光的理论,对他们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光子-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448.htm
2、荧光灯-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6%92%E5%85%89%E7%87%88
3、LED-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cn/%E7%99%BC%E5%85%89%E4%BA%8C%E6%A5%B5%E7%AE%A1
4、PN结-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cn/PN%E7%BB%93
第五篇:高中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新探
高二物理
饶浩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学生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与自然界!社会发生联系,许多问题的背后都隐藏着使学生心存疑惑!充满好奇的物理问题。如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2)问题搭桥
搭桥策略是指教师为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行为活动。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诉学生。如在教静摩擦力的大小可变化时教师演示提问。
演示(1):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5N的力推,物体不动,其受到的f1=____。演示(2):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8N的力推,物体仍不动,其受到的f2=____ 演示(3):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10N的力推,物体也不动,其受到的f3=____ 演示(3):一物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20N的力推,物体恰好推动,其受到的f4=____ 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这样的提问很有效。教师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学生静摩擦力是变化的。而是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通过提问层层深入,逐步搭建问题桥梁,让学生能顺藤摸瓜,自主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搭桥策略进行有效提问,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取知识,这比我们自己从嘴里说出来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说服力。
(3)以问引问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功效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0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讨论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时,带电粒子与电场线垂直地沿中线进入平行板电容器之间的匀强电场。如图所示:极板间电压为U,长为L,极板间距为d,初速度为V0。
采取如下设问层层引入
1、粒子受力如何?(不计重力)
2、粒子做什么运动?
3、粒子能飞出电场时所需时间? 4粒子的加速度是多少?
5、粒子出场时的偏转距离y是多大,偏转角度是多大?
6、粒子出场时速度反向延长线交X轴何处?
7、粒子位移与X轴夹角与偏转角大小关系如何?
8、粒子出电场时的动能是多大?如何求?
9、当进场初速度增大,偏转距离y、偏转角度如何变化?
10、当极板电压增大,偏转距离y、偏转角度如何变化?
11、初速度一定,粒子恰好出场的条件是什么?
12、粒子出电场后作什么运动?
13、若离电场右端距离为L处,有一垂直极板的光电屏,粒子出场后打在屏上的位置的Y值是多大?
14、不同粒子通过同一加速电场再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则它们的轨迹如何?
15、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例题2。
不难看出,教师14个问题逐步引入,层层推进,逐步探究,逐个解决,把课本上的知识通过问题提出探究,效果显然教好,同时问题的解决自然。
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创新教育理论表明,学习者不断地质疑!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就得到培养,发现新的问题是问题提出以后所引发的新的价值,因为发现新的问题比提问更富有创造性。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在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这种成功感也会驱使他们有进一步求知的愿望。如果只是刻意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将不引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向,会容易导致放任自流或作秀的形式主义。
总之,在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适的策略进行提问。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上述相应的策略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则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活动,使物理课堂中不断地动态生成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真正功效,促进学生物理思维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015-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