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6月27日至7月3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村
实习形式:建筑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从大自然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建筑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6月27日我们乘坐大巴来到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皖南古村落——西递。一下车,我就体味到浓浓的田园风情。中午我们在预定的农家旅馆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同学们就按照计划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开始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就是西递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
西递现保存有完整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明清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从而被誉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璧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颗明珠。西递村已开放的保存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个。
西递“敬爱堂”中有一个大大的“孝”字匾,乃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所书,运笔浑厚,气势恢弘,字的图象从右看,好像一个仰面作辑敬老孝顺的后生,孝也!可左边看,那就是猴子在张口大喊、拳打脚踢,不孝也!该字既是书法又是图画,朱熹书之是巧合还天意,太有意思了。
西递村原有牌坊十多个,现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当时的西递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进士,先为江西万载县知县,后为胶州刺吏,迁荆王府长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绩显著,皇帝遂恩准敕建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宽9.95米,系三间四柱五楼单体仿木结构,通体采用不易风化的”黟县青"大理石。在写生时我对颜色的把握还是可以的,但对用水上还是掌握的不好,太湿或太干,对物体的表现上难以很具体,给人的感觉太软了,看来今后还要多加练习啊。通过写生实习,我的速写及色彩都有较大的提高。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
在西递我们待了一个星期,7月3日晚上实习结束,尽管非常不舍,但我们不得不离开了。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使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这次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第二篇: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西递实习报告
带着一丝期望与喜悦踏上了我们大二的色彩写生之地——安徽西递,西递,一个陌生的名字,还是在去实习之前刚刚听说,但是早已对皖南建筑充满了向往。那些美丽的线条,“凸”字形的马头墙,这些徽派建筑特有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
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到达南京,由南京转往西递的大巴上,我们早已筋疲力尽,无力去欣赏沿路美丽的景色,当大巴渐渐地驶入西递,稍稍精神的我们,终于可以看看那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在刚刚到达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浓浓的田园风情,深邃的神秘感,让我瞬间被他倾倒,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
本以为下午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可实习老师却召开了紧急会议,宣布写生从下午正式开始,并给我们布置了这几天的作业,虽然有满腹的唠叨,但是我们能理解,既然长途跋涉来到这,我们不可有一丝的懈怠,也许只有集训才能让我们这些不是科班出身的人有提高。收拾好行李随即就是吃饭时间,十人一桌,八个菜被我们一抢而空,如此壮观的景象真是我第一次见,尽管大家对这充满了抱怨,天气潮湿,饭菜不够,可是既然我们来了,就做好吃苦的准备,画画是一种享受,苦与乐我们都好好享受。
下午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参观西递。“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经导游介绍,西递村中到现在仍留有明清民居三百余幢,保留完好的多达124幢。洁白的粉墙主要是为防止雨水侵蚀,配着黛青的鸳瓦、飞挑的檐角、高昂的兽脊斗拱,宛如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高低错落的马头墙,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的独特韵味。询问才知道马头墙最初的作用只是封火山墙,防止邻人失火殃及自家,是具有相当的实用性的。但后来却成为一种装饰,民间俗称为“五岳朝天”。在这的众多老房子多以天井为中心,四面高墙围护,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很少开窗,即便是有也是在高处以四五十公分的小窗略作为点缀,因此总给人一种幽暗而迷离的感觉。据当地人讲,这除了防盗之外,还有“暗室生财”的讲究,真是不亏为徽商的住宅啊。
参观完之后便是我们自由参观,自己找地方进行写生,其实对于画画,我的灵感真的是很少,但是来到西的确大有不同,为了晚上不
加班,我和舍友很快找了个角度开始写生,碰巧的是我一向很崇拜的杜老师也在这个角度,心想这还真是个不错的地儿。铅笔起稿,色彩定型,第三步找准关系开始铺大调子,最后是深入刻画,由于刚才的参观耽误了一些时间,画还是没有画完就只好集合回去了,晚饭时我们又看到那壮观的一幕,晚上回到宿舍就开始争洗手间洗澡,不过我们还是比较有条理的,没画完画的先画,画完的洗澡,就这样我们十二个人的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早先的疲惫不堪,抱怨早已不翼而飞,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依旧是重复着,早上排队洗漱,然后是早饭时间,八点楼下集合赶往西递村进行写生,中午集合回来吃中饭,然后午休,下午三点集合写生,傍晚集合归来,晚饭,宿舍画画兼聊天,充实的一天,快乐的一天。写生时我总是很慢,其实我只是想画得更好一些,知道自己没有底子,就该好好努力,所以每天晚上加班的人群中总有我的身影。
南方的雨总是这个时候来,毕竟是梅雨时节,不幸的是我们的写生也被中断了,或许有人欢喜有人忧,但是我们的任务是有数的,所以雨一停我们就会背起画板写生去,有的时候躲在祠堂的屋檐下接着画,只是不想让自己懈怠下去,雨还是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我们也这样打了好几天的游击,但是任务丝毫没有耽误,我们不想一刻停下观看美景的脚步。有的时候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感受着南方特有的神秘,真是一种享受,这给我们的写生带来不一样的灵感。彩笔在手下挥洒,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无一不让人陶醉。听着过路人的夸赞,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喜悦,虽然自己
画的不好,不过感觉这次的写生自己还是有了进步。
短短几天的写生很快就结束了,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总之,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西递,真的好不舍,你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欢乐,有机会我还会再回来的!
第三篇: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西递水粉写生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绘画水平。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
3.深化对光和色彩的规律认识,锻炼掌握视觉色彩和运用色彩的能力,培养表现色彩的能力和对技法的掌握能力。
4.理解因环境,气候,季节,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自然景色的色调和。
二、实习安排
6月23号:开实习动员大会,老师安排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 6月24号:坐火车,开往实习地点。
6月25号——7月1号:每天至少花一张水粉和速写。7月1号:老师收作业,评作业,并宣布实习结束; 7月2号:就地解散。
三、实习过程
带着一丝期望与喜悦踏上了我们大二的色彩写生之地——安徽西递,西递,一个陌生的名字,还是在去实习之前刚刚听说,但是早 1 已对皖南建筑充满了向往。那些美丽的线条,“凸”字形的马头墙,这些徽派建筑特有的东西深深地吸引着我。
坐了一晚上的火车到达南京,由南京转往西递的大巴上,我们早已筋疲力尽,无力去欣赏沿路美丽的景色,当大巴渐渐地驶入西递,稍稍精神的我们,终于可以看看那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在刚刚到达
西递的那一刻,我仿佛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浓浓的田园风情,深邃的神秘感,让我瞬间被他倾倒,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由于下雨,我们可以有一些自己支配的时间,不用急忙出去写生。我收拾好行李随即就是吃饭时间,十人一桌,八个菜被我们一抢而空,如此壮观的景象真是我第一次见,尽管大家对这充满了抱怨,天气潮湿,饭菜不够,可是既然我们来了,就做好吃苦的准备,画画是一种享受,苦与乐我们都好好享受。
由于时间比较紧,虽然,第二天,外边还在下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西递。“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
参观完之后便是我们自由参观,自己找地方进行写生,其实对于画画,我的灵感真的是很少,但是来到西的确大有不同,为了晚上不加班,我和舍友很快找了个角度开始写生,铅笔起稿,色彩定型,第三步找准关系开始铺大调子,最后是深入刻画,由于刚才的参观耽误了一些时间,画还是没有画完就只好集合回去了,晚饭时我们又看到
那壮观的一幕,晚上回到宿舍就开始争洗手间洗澡,不过我们还是比较有条理的,没画完画的先画,画完的洗澡,就这样我们十二个人的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早先的疲惫不堪,抱怨早已不翼而飞,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依旧是重复着,早上排队洗漱,然后是 早饭时间,八点楼下集合赶往西递村进行写生,中午集合回来吃中饭,然后午休,下午三点集合写生,傍晚集合归来,晚饭,宿舍画画兼聊天,充实的一天,快乐的一天。
南方的雨总是这个时候来,毕竟是梅雨时节,不幸的是我们的写生也被中断了,或许有人欢喜有人忧。因为下雨,我们的任务减少了很多,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还是不少,所以雨一停我们就会背起画板写生去,有的时候躲在祠堂的屋檐下接着画,只是不想让自己懈怠下去,雨还是断断续续下了好几天,我们也这样打了好几天的游击,但是任务丝毫没有耽误,我们不想一刻停下观看美景的脚步。有的时候静静地坐在青石板上,感受着南方特有的神秘,真是一种享受,这给我们的写生带来不一样的灵感。彩笔在手下挥洒,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还有满目的绿色,无一不让人陶醉。听着过路人的夸赞,心里是满满的幸福和喜悦,虽然自己画的不好,不过感觉这次的写生自己还是有了进步。
四、实习总结
短短几天的写生很快就结束了,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再单纯地认为只是学校开设的一门填充学时的无关紧要的课程了。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 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与此同时,我还了解到当地的人文历史、原有风貌等。无疑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到了历史价值的珍贵和保留历史风貌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以后,我们会更加注意对这方面的处理。
对于一次集体性的活动,我们一起画画,一起吃饭。在一定的程度上,大家加强了相互的了解,也使班级更加具有凝聚力,同时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些别的学院或者别的专业的同学。
总之,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培养创造艺术人才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也是艺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让我们在艺术中创造出能反映时代,体现主旋律的力作,产生良好社会效果,激动人心的优秀作品。
西递,真的好不舍,你给了我太多的感动和欢乐,有机会我还会再回来的!
第四篇:西递写生实习报告[定稿]
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2 年 6 月 24 日至 7月2 日 实习地点:安徽西递古镇
实习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
4、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
不断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写生实习的日子。我们背着画具、拿着行李,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便开始幻想如同书本上萦绕的风景。
途中的车程,确实有些长,先是从邯郸坐火车到了南京,再坐大巴前往西递。前后20多个小时的车程,几番的波折,才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地方——小镇西递。在还未踏入城镇的时候,路旁的景色,便吸引了我们。那是与都市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间歇可见白墙黑瓦的房子簇拥一团。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马头墙的起伏变化,黑瓦白黛的宁静雅致,一颦首,一驻足,都仿佛晕染了水的灵气,江南的醇美。第一天的时候,我们随着老师,去参观了西递的写生景区。雕梁画栋的贮存,历史用温婉清洗过的墨色砖瓦,甚至偶尔因为气候湿润而成长的青苔,都在诉说这个宁静的小镇,悠长而又清邃的故事。老族长家中的小姐壁画,那时小姐偷偷向下倾探的阁楼,四周环绕一口天井的建筑形式,都有着时代与徽派建筑的气韵。旧时的衙门也有着古韵的威严,或是固定的朝向,或是开敞的竹林。绣楼,更是此处的一大看点,看着那弯弯绵延的小巷,片片石板续接的小路,仿佛只容得一个故事转身,只看到一处留恋的身板续接的小路影。古镇的古朴典雅,都在这温润的气候中,袅袅流传。
写生的忙碌,是不言而喻的。每个人,都想在这片深沉的气韵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每日早起,却都看得到一个个街角小巷,一段段的青砖瓦下,都有着画板的倾斜,有着一个个认真而又清澈的脸庞。早起晚归,片暇不接似乎以成为不成文的规定。无论下雨、暴晒,我们从不缺席,整个小镇中,处处可见我们的身影。有时老师还要认真详细的点评每个人的写生作品。虽然我自己画的并不好,但是也能看到自己点点的进步。清晨的雾,就像笔下的画。朦朦胧胧而又辗转反侧。垂下的柳树,遮住一片青瓦,断断续续,却也似点睛之笔。我们围坐在南湖边上,看着对面的老房子,远处的青山。偶尔看看他们的水彩,水粉,钢笔画,或是我们未曾接触到的油画、炭画,虽有不同的风采,却有相同的韵味。通过多日来的作画,也让我们对徽派建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慢慢的行走在西递的每一条路上,想更轻些,更久些,怕扰了古镇的睡意,扰了清静。
我们也该起程了。熟悉了的街巷,入口处的牌坊,以及熙熙攘攘的叫卖声,都让我们十分的不舍。回头,留下的不只是我们的身影,更是一段段笑语,一寸寸文化的生长,更是种在我们心中的徽派的气韵。斜阳几抹,远山依然,西递教会了我们许多,不止于画,不止于人生。或许我们还会再回到这里,看我们那时候的故事。
第五篇:安徽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安徽西递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5年6月28日——2015年7月5日 实习地点:安徽西递 实习形式:写生实习
实习目的:通过写生,提高同学们对建筑的直观感受能力,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从自然风土人情中悟建筑文化。从民俗民风中感知“场所精神”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性的重要性。从地域特色感知自然色彩。从大自然中领悟色彩的光与色的变化与魅力。要求大家在实习中遵守实习纪律,争取从大自然中和民族建筑文化中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并在风景写生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徽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进行写生实习。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是安徽这个古老的村庄吸引游客的独特之处,来到安徽的这一周多时间,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自然和前人给我们带来的这种艺术的气息。在这 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
我们被安排在西递村。从大巴下来,步入村中,走进预定好的饭店,顿时觉得周身清爽,城市的喧嚣和路途的尘土都涤荡而去,未来几天的写生也变得更加诱人。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经过一夜的休息,我们参观了村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之后我们各自绕着村子细细游览品味,村中的小河和村边的池水让我感叹皖南的灵动和秀丽,毕竟这样清澈的水在我的家乡实不多见。
下午,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一下午的时间没有什么成果,我安慰自己才第一次不要灰心,老师也细心地指出我们画作的缺点并鼓励我们多画。
来到这里最惬意的事莫过于画画,吃完早饭或午饭后,如果带队老师不要求集体出去,自己就可以随意跑出去画了,只要能在下顿饭开饭前赶回就可,刚刚来时的前几天我是和同宿舍的舍友一起出去画的,没几天我就觉得多个人出去太不方便了,所以就开始一个人独自行动了,每天吃完早饭,收拾好自己的画具,一个人提着在村子里四处转,或下午只拎着个马札,拿着个速写本,边观赏边寻觅合适的地点,一个人真好,想在哪里画就在哪里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身边没有认识你的人,安安静静的把自己的感觉画出来,在这种状态下我会非常的投入,感觉也特别好。但往往过分的投入会让我付出代价―――耽误了吃饭的时间,所以经常回去时就没菜了,只能吃干米,但我不觉得这样有什么,能吃饱就行,因为自己并没有损失什么,而且过得很充实。在建筑领域里探索“仿生学”他们按照牛的形象布局整个村落,从而为祖宗带来了兴旺,牛形村落是当时历史的文化遗产,恰似山水长卷,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同学们在村里还与其他院校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气氛很融洽。在这打的几天里,我包揽了很多美景,很多古徽州工艺,亲身感受到了向往已久的古建筑。出此之外我还接触了很多人,见识了很多事物,学会了很多东西,在写生的过程中同学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相互交流,相互督促。在这几天里,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也认识了许多事物,为这里的风景,古建筑,街道所迷惑。为这里的人文,历史所感慨。在宏村里画建筑,在适合不过了,搞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速写一开始不是很顺利,总是停留在那黑瓦上,更像是去表现一种肌理的效果,用线不是太活,到后来就好多了,线比较自然流畅了,原来速写中存在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