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05:2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鹤峰现场办公会,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鹤峰县在我州率先进入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尤其是工业支柱产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对鹤峰而且对全州来讲,都

是一个必须应对和解决的新的课题,对鹤峰乃至全州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考验。昨天,我们参观了鹤峰的企业和工业园,今天听了鹤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州直各部门根据鹤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表态,最大限度地支持鹤峰县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鹤峰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土家族文化的高峰,改革开放以来,鹤峰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辉煌

鹤峰县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一块文化的厚土。在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田氏”作家群,这里曾诞生了民族英雄陈连升,这里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这里诞生了以李传锋、王月圣等为代表的鹤峰作家群,是恩施州少数民族作家群的主力军,他们这些文学艺术成就,代表了恩施州文学艺术的高峰。

鹤峰不仅创造了土家文化的辉煌,而且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建州以来的20年,又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的辉煌,有一组数据可以足以说明:全县生产总值由1983年的6333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116232万元,增长18.35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488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8016万元,增长16.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234元增长到2004年的1618元,增长6.9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3年的64.0:12.5:23.5调整为2004年的37.7:39.7:22.6,尤其是二产业上升了27.2个百分点,率先在全州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的转变。基本构建了以水电工业、药化工业、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为先导产业,以矿产、建材为接续产业的特色工业体系,逐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尤其是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鹤峰人敢为人先,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思想解放走在全州前列;打破姓“计”姓“市”的思想桎梏,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全州的前列;冲破姓“公”姓“私”思想障碍,推进民营化走在全省全列;推进“公司 基地 农产”的模式,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州前列;以水电、茶叶、磷矿等优势资源为依托,走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涌现了八峰、长友、华龙、世为等一批在恩施州乃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成长性强的企业,工业化走在全州前列。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鹤峰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结果,州委、州政府对鹤峰的发展是充分肯定的。

二、鹤峰县率先进入经济转型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务必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县

第一,鹤峰县要认真研究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全州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由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转型时期,往往是经济体制矛盾、经济结构矛盾、城乡结构矛盾、社会矛盾管理体制矛盾等各方面的矛盾交织和凸显的时期。鹤峰县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尤其要重点研究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问题和支柱工业发展问题,研究wto政策和产业外向化问题,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问题,研究三次产业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政策支撑的问题,研究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等等,总之,在经济转型时期,要从战略和方向上把握,从战术和措施上应对,为全州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

第二,在经济转型时期,鹤峰县要以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鹤峰经济社会发展

有什么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本区域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鹤峰县作为我州率先进入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县,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六大一强”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防止和克服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片面地理解为放慢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的、没有重点的发展,把“重农亲民”错误地理解为重农轻工、重农抑商,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肤浅地理解为“好人主义”等四种错误倾向,始终坚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鹤峰县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把握好“五个统筹”,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要统

筹区域发展。鹤峰既要统筹以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又要立足于湘鄂边区统筹协调边区区域经济发展。三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统筹经济,又要统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四是要统筹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又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五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尤其要创新体制,吸引国内

外先进生产要素,加快鹤峰经济发展,为建设小康鹤峰打牢体制、产业、基础设施、人文四个基础。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三,鹤峰县要大担探索,开拓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要打破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使各种经济“细胞”活跃起来。一方面,要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在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产权单一或一股独大、作坊式生产和家庭式管理的问题,使鹤峰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企分开、高效透明、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加快建立公平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体系,使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现”的感觉。

第四,鹤峰县要争创一流环境,在对外开放上要走在前列

鹤峰在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州前列,外贸出口占全州的一半以上,具备快马加鞭的条件。要紧紧抓住国内外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以重大机遇,努力加快鹤峰对外开放的步伐。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争创一流,要按照“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工作标准的国际化、社会服务功能化、行政服务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要求,创一流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进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注重其内涵发展,还要“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境外拓展,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把鹤峰建成全省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第五,鹤峰县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县域经济裂变的根本性举措,在民营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等方面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

鹤峰要把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全局性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几个主要环节: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以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为原则,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三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逐步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是要坚持走山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鹤峰工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为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转移,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尤其是在水电工业、药化工业、外向型产业等发展上走到全省前列,当务之急是制定支持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把水电工业、药化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尤其要下力气培植以磷化工业为主的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建成100万吨以磷肥、磷饲料为主的磷化工业基地,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要下大力气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化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当前,鹤峰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上档升级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庭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增加一批上市企业。

三是用谋划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使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州前列。按照“公司 基地 农户”发展模式,以大龙头带大基地,建大产业,创大效益。尤其是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一批元公害农产品基地。

第六,鹤峰县要弘扬创业文化,以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局面的形成,需要创业文化去推动。鹤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钱多当大老板、钱少当小老板、人人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这种创业文化必须大力弘扬,要想让更多的优秀创业者脱颖而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氛围。要通过创业文化的建设,在群众中播下创业致富的思想种子,培育群众的市场意识,积极引导他们摒弃依赖政府、守土恋家等各种不思创业、不敢创大业的落后观念,倡导勇于吃苦、敢为人先、从零做起的创业精神,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在鹤峰的土地上充分涌流。

三、州委、州政府将加大对鹤峰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支持鹤峰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次鹤峰现场办公会,鹤峰提出系列请求解决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和州直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答复,总的原则是体制机制问题,鹤峰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尽可能的解决。如何支持鹤峰发展,我不再重复答复意见,我只强调三条原则性意见。

第一,州委、州政府将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鹤峰县的经济转型,每年尽可能地为鹤峰解决几个影响鹤峰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第二,逐步探索和建立支持鹤峰发展的政策机制、投入机制,在项目布局、信贷支持、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向鹤峰倾斜。

第三,州直各部门要重点支持和协调鹤峰县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争取工作,特事特办,尽可能地使鹤峰多一些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的项目笼子,为鹤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同志们,鹤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希望鹤峰县抓住省州强力支持鹤峰发展的机遇期,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建立山区经济强县。

第二篇: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2007-01-27 03:42:2

3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鹤峰现场办公会,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鹤峰县在我州率先进入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尤其是工业支柱产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这不仅对鹤峰而且对全州来讲,都是一个必须应对和解决的新的课题,对鹤峰乃至全州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考验。昨天,我们参观了鹤峰的企业和工业园,今天听了鹤峰

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汇报,州直各部门根据鹤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表态,最大限度地支持鹤峰县经济社会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鹤峰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土家族文化的高峰,改革开放以来,鹤峰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辉煌

鹤峰县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一块文化的厚土。在历史上这里曾出现过“田氏”作家群,这里曾诞生了民族英雄陈连升,这里是贺龙领导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这里诞生了以李传锋、王月圣等为代表的鹤峰作家群,是恩施州少数民族作家群的主力军,他们这些文学艺术成就,代表了恩施州文学艺术的高峰。

鹤峰不仅创造了土家文化的辉煌,而且在改革开放尤其是建州以来的20年,又创造了经济发展的新的辉煌,有一组数据可以足以说明:全县生产总值

由1983年的6333万元发展到2004年的116232万元,增长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488万元增长到2004年的8016万元,增长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234元增长到2004年的1618元,增长倍,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83年的::调整为2004年的::,尤其是二产业上升了个百分点,率先在全州实现了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的转变。基本构建了以水电工业、药化工业、绿色食品加工工业为先导产业,以矿产、建材为接续产业的特色工业体系,逐步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尤其是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鹤峰人敢为人先,冲破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思想解放走在全州前列;打破姓“计”姓“市”的思想桎梏,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走在全州的前列;冲破姓“公”姓“私”思想障碍,推进民营化走在全省全列;推进“公司+基地+农产”的模式,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州前列;以水电、茶叶、磷矿等优势资源为依托,走具有山

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涌现了八峰、长友、华龙、世为等一批在恩施州乃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成长性强的企业,工业化走在全州前列。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历届鹤峰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加快发展,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结果,州委、州政府对鹤峰的发展是充分肯定的。

二、鹤峰县率先进入经济转型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务必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建设山区经济强县

第一,鹤峰县要认真研究经济转型时期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为全州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当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进入经济转型时期,尤其是由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转型时期,往往是经济体制矛盾、经济结构矛盾、城乡结构矛盾、社会矛盾管理体制矛盾等各方面的矛盾交织和凸显的时期。鹤峰县要认真研究县域经

济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要认真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尤其要重点研究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要认真研究产业发展问题和支柱工业发展问题,研究wto政策和产业外向化问题,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工业化带动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问题,研究三次产业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问题,研究政策支撑的问题,研究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等等,总之,在经济转型时期,要从战略和方向上把握,从战术和措施上应对,为全州县域经济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子。

第二,在经济转型时期,鹤峰县要以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鹤峰经济社会发展

有什么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本区域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影响,鹤峰县作为我州率先进入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县,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六大一

强”战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防止和克服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片面地理解为放慢发展,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简单地理解为平均的、没有重点的发展,把“重农亲民”错误地理解为重农轻工、重农抑商,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肤浅地理解为“好人主义”等四种错误倾向,始终坚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鹤峰县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的要求,把握好“五个统筹”,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二是要统筹区域发展。鹤峰既要统筹以县为单元的区域经济发展,又要立足于湘鄂边区统筹协调边区区域经济发展。三是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统筹经济,又要统筹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进步。四是要统筹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又要遵循自然规律,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目标。五是统筹国内发展

和对外开放,尤其要创新体制,吸引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加快鹤峰经济发展,为建设小康鹤峰打牢体制、产业、基础设施、人文四个基础。

第三,鹤峰县要大担探索,开拓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要打破一切束缚经济发展的桎梏和枷锁,使各种经济“细胞”活跃起来。一方面,要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在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造,建立“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起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产权单一或一股独大、作坊式生产和家庭式管理的问题,使鹤峰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一批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政企分开、高效透明、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同时,加快建立公平竞争、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市场体系,使每一个企业在发展中找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现”的

感觉。

第四,鹤峰县要争创一流环境,在对外开放上要走在前列

鹤峰在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州前列,外贸出口占全州的一半以上,具备快马加鞭的条件。要紧紧抓住国内外生产要素重组、产业转移以重大机遇,努力加快鹤峰对外开放的步伐。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软环境建设方面要争创一流,要按照“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工作标准的国际化、社会服务功能化、行政服务规范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和产业发展集群化”的要求,创一流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进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注重其内涵发展,还要“走出去”,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向境外拓展,扩大外贸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把鹤峰建成全省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第五,鹤峰县要把结构调整作为推

动县域经济裂变的根本性举措,在民营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等方面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

鹤峰要把优化经济结构作为全局性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几个主要环节: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以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为原则,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民营经济。三是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四是以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逐步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突破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用政策、法律、市场机制等多种手段,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一是要坚持走山区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经济发展要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鹤峰工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为依托,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产业转移,具有山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尤其是在水电工业、药化工业、外向型产业等发展上走到全省前列,当务之急是制定支持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把水电工业、药化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尤其要下力气培植以磷化工业为主的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快建成100万吨以磷肥、磷饲料为主的磷化工业基地,成为全州乃至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二是要下大力气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化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当前,鹤峰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如何上档升级的问题。当务之急是推进民营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家庭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一批知名品牌;

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企业,增加一批上市企业。

三是用谋划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使农业产业化走在全州前列。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以大龙头带大基地,建大产业,创大效益。尤其是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一批元公害农产品基地。

第六,鹤峰县要弘扬创业文化,以创业文化推动全民创业

全民创业局面的形成,需要创业文化去推动。鹤峰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钱多当大老板、钱少当小老板、人人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这种创业文化必须大力弘扬,要想让更多的优秀创业者脱颖而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氛围。要通过创业文化的建设,在群众中播下创业致富的思想种子,培育群众的市场意识,积极引导他们摒弃依赖政府、守土恋家等各种不思创业、不敢创大业的落后观念,倡导勇于吃苦、敢为人先、从零做起的创业精神,让创

造财富的源泉在鹤峰的土地上充分涌流。

三、州委、州政府将加大对鹤峰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支持鹤峰的经济社会发展

这次鹤峰现场办公会,鹤峰提出系列请求解决的问题,州委、州政府和州直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对每个问题都进行了答复,总的原则是体制机制问题,鹤峰要用改革的办法加以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州委、州政府全力支持,尽可能的解决。如何支持鹤峰发展,我不再重复答复意见,我只强调三条原则性意见。

第一,州委、州政府将高度重视、关注和支持鹤峰县的经济转型,每年尽可能地为鹤峰解决几个影响鹤峰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第二,逐步探索和建立支持鹤峰发展的政策机制、投入机制,在项目布局、信贷支持、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等方面向鹤峰倾斜。

第三,州直各部门要重点支持和协调鹤峰县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争取工作,特事特办,尽可能地使鹤峰多一些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的项目笼子,为鹤峰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同志们,鹤峰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人杰地灵,希望鹤峰县抓住省州强力支持鹤峰发展的机遇期,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聚精会神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建立山区经济强县。(完毕,全文共4435字)

第三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推进永德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力推进永德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

——在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永德县委书记 赵贵祥 2011年7月26日

同志们: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大会精神,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实现永德经济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为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按照临沧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永德实际,研究部署全县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动员全县各族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开创永德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永德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前不久,临沧市召开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站在临沧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响亮地提出

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号召,这是临沧工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历史性转变,是新临沧经济振兴的重大转折和历史性突破。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临沧市委书记杨洪波同志作了题为《做大引擎,增强动力,努力推动临沧经济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新型工业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下大力气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和内生动力”的部署,明确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和推进措施。杨洪波书记的讲话总揽全局,目标明确,务实鼓劲,是临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委副书记、市长锁飞、副市长张中义同志就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意见》,是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强则国力强,工业化程度高则经济发展水平高。党中央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

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要求。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工业的经验教训,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遵循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与当代国际经济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作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大战略决策。

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既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把工业发展和农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在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完成工业化的任务,使工业化同时成为农业现代化和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二是在完成工业化任务的过程中,既注重发展速度和做大经济总量,又把速度同质量、效益、结构等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使工业真正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三是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四是把实现工业化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五是把技术进步、提高效率同实现充分就业协调统一起来,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工业化的成果和利益,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要明确我们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新型工业化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就是要走出传统工业发展及一些思想观念上的误区,特别是要走出那种认为像永德这样一些不发达地方,传统工业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不符合实际的思想误区。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世界多数发达国家走过的和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所走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所强调的是一种发展方式,而不是发展水平,不存在非要等到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能推进新型工业化。因此,像我们这样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只有按照工业化发展的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国际国内工业化发展的趋势,通过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才能实现优势资源的加快转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把加快发展工业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掀起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热潮,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一些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达到20%、30%以上,他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都是以一大批工业的崛起为支撑的。第二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第三产业的超常发展,又不断促进和提升了第二产业的层次和水平。内地先进省市的发展经验充分表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以第二产业的大发展为支撑的,没有强有力的

加工工业就没有高水平的农业产业化,没有强大的现代工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超常发展。一句话,没有新型工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和工业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实现整个经济超常规、跨越式、高速度的健康协调发展。

二、把握形势,增强发展新型工业化的信心和决心 永德经济的落后,落后在工业,加快提升整体实力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工业投入,强化项目支撑,壮大工业实力,紧紧抓住项目,就抓住了发展问题的根本,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鼓励支持工业项目投资,以今天的投资方向引导明天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解放以来,永德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永德工业经济就在曲折中发展,在改革中壮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不断做大,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逐年提高,财政税收明显增加,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还是工业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不但偏低而且发展缓慢。纵观永德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呈现四大特点,具有三大优势,面临五大问题。

(一)“四大”特点

一是工业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整体实力不断增强。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64亿元、增加值2.77亿元,分别比2005年年均增长18%和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2亿元,比2005年年均增长20.67%;实现增加值2.24亿元,比2005年年均增长23.03%;实现销售收入6.93亿元,比2005年年均增长22.12%;实现利税1.73亿元,比2005年年均增长31.12%。二是非公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经济活力增强。实施“放水养鱼”战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0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33万人,实现增加值7.3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2%;非公企业上缴税金0.53亿元,比2005年年均增长25.31%。

三是主导产业初具规模,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强化扶持引导,全县基本形成了制糖、水电、建筑建材、制茶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10年,全县9户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6.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1.15%,6

实现增加值2.24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0.86%,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

四是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城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加快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开放活县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吸引力显著增强。2010年,共签订招商引资协议16个,协议引资85.5亿元。

(二)“三大”优势

一是区位条件独特。永德县位于施甸、昌宁、凤庆、云县、耿马、镇康六县结合部,北出施甸可达保山、大理、怒江,东出云县可达昆明,西南出镇康可达缅甸,西出龙陵可达德宏、瑞丽。随着施孟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出临入缅(甸)大通道上的结点作用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二是自然资源丰富。我县具有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热区资源。内境有5公里以上流程的河流84条,水能理论蕴藏量58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7.4万千瓦,是临沧小水电基地之一;主要矿源有5类17种,属多金属矿区;境内有3000余种高等植物,属全国南药诃子主产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是粮食、蔗糖、茶叶、7

核桃、澳州坚果、烤烟、畜牧、橡胶、紫胶、中药材等产业的理想发展之地,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三是劳力资源富裕。我县是人口大县,2010年末全县共有人口35.2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2.49万余人,占总人口的92.09%。外出务工人员0.783万人(政府主管部门正式登记备案人数),只要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务工技能,就能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三)“五大”问题

一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6.5:28.6:34.9,二产比重比一产低7.9个百分点,而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2.67%。是典型的“一、三、二”型结构模式,而全市的是“二、一、三”型结构(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3.3:34.9:31.8),这说明我县工业基础还相当薄弱,属典型的工业小县。

二是工业发展速度放缓,工业经济总量偏低。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53.7亿元,年均增长21.6%,而永德年均增长仅为13.6%,差全市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在全市是倒数第3位,仅比沧源、双江高。

三是工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全县工业结构“一少、两多、三小、四低”的现象突出。“一少”即骨干企业少。目前,全县378户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6户,仅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59%,产值超亿元的只有2户。“两多”即企业分散经营多、小企业多。“三小”即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小、市场容量小。“四低”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工业化程度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对财政贡献率低。同时,我县的工业品主要以制糖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四是外部环境形势严竣,工业增长后劲不足。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加深,对我县的影响日益显现,经济发展的整体形势将更加严峻,而且在较短时期内可能难以发生根本性好转,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还没有明显改善;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影响,部分重点项目的投资者信心不足、处于等待观望状态,影响了项目的开工和投产时间,使得工业增长后劲不足。

五是认识有待提高,投资环境亟待改善。目前,还有少数乡镇和部门的干部,在思想上还没有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在行动上还没有参与到县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中 9

去: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优势认识不足,缺乏勇于拼搏的意识;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形势判断不准,缺乏大胆实践的信心;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工作迟迟找不到切入点;有的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环境建设重视不够,破坏工业经济发展软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永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永德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和出路也在工业。面对我县发展工业的优势和不足,全县上下务必牢固树立“工业强县、工业兴县、工业富县”的战略理念不动摇,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迅速行动、抢抓机遇、凝聚力量、合力攻坚,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的新跨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干大事的气魄、创大业的胆识和谋求大发展的雄心,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增强我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信心,鼓舞我们加快发展的干劲,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实现永德加快发展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奋斗。

三、明确目标,合力攻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及现有基础,以项目和园区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和激活民间资本为手段,着力培育产业集群,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新型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具有永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立足资源,体现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低碳、低耗、绿色、循环经济。坚持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合理利用资源为基础,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为关键,着力于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着眼于全社会发展,统筹兼顾,城乡互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

发展发展目标是:

—工业总量目标。到2015年,全县工业产值达50亿元,年均增长45.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40亿元,年均增长45.19%。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3.7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0.8亿元,年均增长36.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9亿元,年均增长41.27%;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达8.98亿元,年均增长38.98%;非电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31%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66万人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目标。力争到2015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36:29:35调整到30:31:39,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8%以上。

—企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1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户以上,年均增长27.7%,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户,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企业2户,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企业4户,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5户,销售收入0.2亿元以上1亿元以下企业4户,培育上市企业1户,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企业集团。

—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固废物处置利用率、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内。

—工业科技进步目标。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不低于1%,自主知识产权申报量达6件,企业生产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围绕全县“两城、三带、六产业”的空间战略布局,按照“园区聚集、创新驱动、规模壮大、绿色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资源兴工、园区兴工、创新兴工和项目兴工,形成工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完备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工业总量跃升、结构改善、布局优化、排放减少、质量提高。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全县工业增加值达13.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4%。

—蔗糖产业。积极引导、扶持蔗糖龙头企业加快科技创新,优化原料基地,在做强主导产品的前提下,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增加附加值。利用制糖副产物开发生产吸附剂、木糖醇、有机肥等多种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大低聚果糖系列产品的研发、产销力度,促进蔗糖精深加工。支持以发展燃料乙醇为主的再生能源开发。到2015年,实现年产销白糖20.63万吨,年产酒精1.65万吨,年产木糖0.15万吨,年产有机肥1.8万吨,全县蔗糖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8亿元,年均增长21.42%,实现工业增加值4.34亿元,年均增长22.37%,使蔗糖产业继续保持龙头骨干产业地位。

—茶叶产业。进一步整合茶叶资源,强化基地建设与管理,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组建企业集团。积极做好绿茶、红茶、普洱茶产品加工销售,研究开发新型茶饮产品,形成袋泡茶、速溶茶、茶多酚、儿茶素、新 13

型茶饮料等系列产品,不断提高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着力打造茶叶品牌,提高茶产业效益。到2015年未,全县精制茶企业稳定在23户以内,通过技改扩建,全县生产加工精制茶50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25亿元,年均增长41.17%,实现工业增加值0.78亿元,年均增长40.82%。

—林果产业。核桃产业上,积极培育加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营养、保健、食用方便的绿色食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澳洲坚果产业上,合理布局规划,实施标准化开发,在现有云南绿宝有限责任公司核桃综合加工的基础上,引进有实力,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公司,建设澳洲坚果综合加工厂,开展澳洲坚果精深加工,推进澳洲坚果产业开发。水果产业上,依托云南玉丹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云南绿宝有限责任公司,加大企业升级改造力度,提升芒果、核桃、澳洲坚果深加工能力,扩大芒果原浆、“玉丹”饮料、核桃、澳洲坚果等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6亿元。

—水电产业。紧紧围绕云南省“三基地一枢纽”的能源发展战略,坚持大小电站并举,科学有序、合理规划、综合开发的方针,加快中小水电建设,实现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协调发展。到2015年,实现中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35万千瓦以上,实现产值7亿元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2.6亿元。

—建材产业。在建材产业上,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机遇及东部产业西移带来的机遇,重点加快推进旋转窑熟 14

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30000吨高档陶瓷模具石膏粉加工生产线项目建设。到2015年,使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

—新能源产业。抓住国家开发清洁能源的契机,开发县域风电和生物质能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以木薯、红薯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项目开发,新建一条红薯、木薯乙醇生产线,年产燃料乙醇5万吨;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秸杆、蔗稍、蔗渣等生物质能,建设装机3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厂一座。开发利用风力,建设装机10万千瓦风力发电厂一座。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合理开发利用煤炭,增强煤炭供给能力。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3.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9亿元。

—矿冶产业。做好矿产资源勘探和规划工作,以永昌铅锌、天源硅业、恒昌硅业、昌明铁锰矿业等企业为依托,开发利用县内铁、锰、铅锌、锡、硅矿等资源,推进矿电结合,延长水电产业链,降低矿冶成本,加快矿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到2015年,力争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4亿元。

—生物林化产业。以南药诃子GAP基地建设为基础,加快南药诃子、龙胆草等生物药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工野生药材,发展和培育生物药业。到2015年,建成生物药材加工企业两家,年生产规模达到5000吨,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0.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0.1亿元。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综合开发紫胶、漂泊粉、松香、松节 15

油、植物香精等系列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紫胶产品达700吨,松脂系列产品1000吨,实现工业总产值0.71亿元,实现增加值0.13亿元。

—农机制造业。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积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发展以新型农业机械和生物资源、开发加工装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围绕我县农业产业的生物产业发展需求,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装备、农田作业机械、农业运输机械,糖、茶、胶加工设备,以及为我县生物产业配套服务的其他装备,提高档次和水平。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0.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0.1亿元。

—畜产品加工产业。走“公司+基地+协会+养殖户”的发展道路,采用现代化食品加工技术,拓展畜产品深加工,建立从牲畜养殖、屠宰、分割、保鲜到深加工一体化的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大幅度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到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0.66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经济发展的依托是产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是集群。要抓好永德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建设。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于今年内完成永德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可研报批工作并启动建设。严格按照规划,把园区建设的重点放在扩容、提质上,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真正使园区建设上规模、上档次。要充分考虑园区发展的需求,使园区基础设施与提高集约化水平相适应,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协调,与入园落户项目相配套。二是科学引导企业入驻园区。要大力优化工业园区建设软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入驻园区。要降低门槛吸引投资,鼓励新项目、新企业向园区集中,壮大园区实力。三是抓管理和服务。要立足长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加强企业服务以及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同时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强化政策和服务措施的落实,积极打造“政策洼地”,精心构建“服务高地”。四是增强园区效应。要谋划好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培育,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引导同类产品企业的聚集,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群,凸显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孵化区、招商引资示范区、体制创新试验区和经济发展带动区的作用,努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明显的特色工业园区,带动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抓项目带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是工业发展的载体。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工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抓项目储备。要把项目储备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特色项目储备库。县发改局、经济局要根据我县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实情,结合中央扩大内需政策、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以及省、市为落实这些政策采取的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规划一批发展前景好、能够延伸产业链、对县域经济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可研力度,强化包装推介,为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项目基础。二是抓项目落地。项目签约后,县经济局、发改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督促投资方抓紧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尽快开工建设,防止签而不建,圈占资源的现象,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三是抓建设进度。要加大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制度的落实,亲自深入企业帮助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推动全县工业发展做好表率作用。全县各级各部门也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关心、过问项目建设,为项目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今年,要重点督促云南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康甸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快6000吨∕日制糖生产线技改建设步伐,力争在年底建成投产。加强与武汉凯迪投资控股

有限公司的沟通与联系,争取在今年内完成生物质能发电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支持、督促十里箐二级电站、忙令河三级电站、大黑山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充分发挥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增加工业经济总量。

(三)抓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抓实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是弥补县内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足,开发县内资源,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要实现两个转变,创造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要转变招商理念。要牢固树立“招商第一、项目立县”的理念,紧紧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围绕产业现状,对照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断点,寻找产业衔接,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加大工业项目招商、选商力度,更加注重招大项目和高科技项目。二要转变招商方式。要通过以商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等多种方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要把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东部沿海地区企业造成的巨大影响转化为促进我县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主动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衔接,使其向我县进行资产转 19

移。二是要突出招商重点,实现招商引资新跨越。要把招商重点放在招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来,把引进高技术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引进资本的同时,更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经验和高层次人才,为产业升级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持,打造核心竞争力。三是要建立完善机制,为对外开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对全县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跟踪和协调,定期不定期地召开招商引资形势分析会,确定阶段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建立配套联动机制,实行主要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责任领导和具体的责任人员,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抓招商、强化合力促开放的良好格局。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实行重奖重罚,对招到大项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作风拖拉、推诿扯皮的,坚决予以问责。同时把招商引资成果作为年终考核各级各部门党政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并纳入争先创优考核。

(四)抓支柱产业,促进工业全面协调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发展矿冶、水电、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四大产业集群。一是加快发展矿冶业。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和勘查力度,摸清家底,为实施全面开发奠定基础。以铅锌开发为先导,带动铜、锡、铁、石膏、硅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建设茂以永昌公司为重点的铅锌采选基地;建设懒碓山铜选厂为重点的铜选基地;建设十里箐、大勐统河硅冶炼生产基地。加大矿业企业技改扩建步伐,促进传统生产工艺的升级换代,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二是做大做强水电产业。以十里箐二级电站、忙令河三级电站、大黑山电站电站开发建设为契机,加大全县水能资源的调查、普查力度,加快中小水电项目的立项报批,确保早日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加强指导和服务,督促已签约电站尽快开工建设,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加大电网建设力度,实现电源电网建设协调发展。三是扶持培育农特产品加工业。以永康镇镇为中心,以甘蔗、芒果加工为先导,辐射带动中药材、蔬菜、林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云南永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玉丹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为重点,加强协调管理,巩固发展好制糖、芒果加工等产业。充分依托热区资源,扶持发展与反季蔬菜相关的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企业,坚持不懈地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规模效应。21

四是改造提升建筑建材业。以公路、小水电站、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加快云南永德县松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生产线技改扩建步伐,带动砂石、新型墙材、花岗石材的开发。

(五)抓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县经济局、环保局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严格“一票否决制”。要盯紧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减排,督促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引导企业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依法关闭长期整改仍不达标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着力抓好各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逐步实现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业要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六)抓资源整合,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资源本地深加工和规模化发展,是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要从治乱、治散、治本入手,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以矿产资源规划为基础,以有偿使用为重点,以矿权管理为主线,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统一实施、市场运作、公平公正”的原则,将优势资源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鼓励企业有序地通过收购、参股、兼并等方式,对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的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优化矿产资源配置,扶优扶强矿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大中小型矿山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新格局。要整顿和规范矿业秩序,进一步完善矿产品税费统一征收管理办法,实行资源有序、有限、有偿开发,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永德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永德跨越发展,关键在落实、在实干。在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方面,要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要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一把手重视的程度,取决于思想认识的程度,取决于工作落实的程度。各级党政一把手一定要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拿在手中、紧抓不放,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加快新型工业化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快新型工业化上来,用加快新型工业化统一各级干部 的思想和行动,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市上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县上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二)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不竭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解放思想是根本前提、是动力所在。能不能敢试、敢闯、敢为人先,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全民创业以及工作落实过程中,有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能不能创造性地做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改革等各项工作,解决好土地和资金制约等有关问题;能不能痛下决心刹风整纪、整治环境,严肃处理不作为、乱作为、胡作为的人和事,促进投资环境和干部作风转变等等,都取决于我们思想解放和观念创新的程度。要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永恒主题,以领导干部为关键,紧密联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际解放思想。坚决打破各种制约和影响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思想观念束缚,坚持用实践来拓展思维空间,用实践来检验对与错,只要有利于事业发展,就埋头干、不争论,大胆地闯、大胆地试,真正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新型工业化大发展。

(三)要建立完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有超常的举措、创新的机制。要围绕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建立各级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联席会议

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健全完善市县领导和职能部门包联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制度,实行周过问、月检查、季通报;三是建立定期观摩制度,每年对各县市区园区建设、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观摩、公开评比;四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工作情况,作为县委、政府督查的重点,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跟踪督查、及时通报、定期公布。衡量一个部门、乡镇发展的成效,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主要看什么?主要就是看抓了什么产业,引了多少企业,引了多少项目。因此,我们的考核也要把重点放在这方面;五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坚持每年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功人员,对利税贡献大的优秀企业家,以县委、政府名义进行表彰奖励,对加快新型工业化成效显的党政一把手,要研究给予特殊的奖励。通过奖励激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群众参与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争做贡献的良好局面,在全县掀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热潮。

(四)要营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市县内各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形式,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为工业化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大力宣传永德的优势、潜力和环境,宣传永德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特别要突出宣传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发

展等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宣传为永德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投资者,努力在全县形成重工业、抓工业、谋工业的浓厚舆论氛围。

(五)要学习弘扬杨善洲精神,以扎实的作风抓好落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也需要我们大力弘扬杨善洲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开拓进取,苦干实干,真正把学习杨善洲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作风上,体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成效上。绝对不能思想懒惰、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同志们,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永德发展的要求,是全县人民的期望。我相信,有近年来工作所奠定的基础,有全市当前良好的发展氛围作为保证,加上永德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埋头苦干、狠抓落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我县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新突破,就一定能够实现永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奋斗目标任务!

第四篇:在市人文型政协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市人文型政协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6周年之际,今天,由*市政协主办的这个人文型政协建设座谈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我省政协系统首次举办以人文型政协建设为专题的会议。刚才,听了*市有关同志所作的情况介绍和与会代表的发言,我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市政协在人文型政协建设工作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卓有成效

政协文化文史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项富有统一战线、政协特点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主席的带领下,*市政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协委员、政协之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善用文化文史工作这一有效的团结渠道和民主形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走出了一条地方政协文化文史工作的新路子,得到了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充分肯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特别是*市政协结合伟人故里的实际,将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作为人文型政协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历十年之功,锲而不舍,推动孙中山文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精神文化资源,为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还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建立了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和“大文史”工作两个机制,在全市形成了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的工作网络,擦亮了孙中山文化品牌。在文史工作方面,*市政协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深入挖掘、整理、编辑、出版了“千一工程”史料、《足迹》5卷本等一大批文史著作,每年都举办几十场文化项目和活动,为*文化强市建设和文化民生工作做出了人民政协独特的贡献,为全省政协系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市政协以人文型政协建设开辟了委员履职新路径

人民政协具有联系面广、文化层次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市政协以人文型政协建设为平台,凝聚和激发政协委员、政协之友中文化艺术领域的优秀代表和领军人物的履职热情,通过评选政协文化公益奖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广泛发动政协委员、政协之友和社会参与,自2012年以来开展了总计200多项文化活动和项目,这在全省政协系统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国地级市的政协组织中也是不多见的。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项目,创新和丰富了政协委员、政协之友的履职形式,巩固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文化文史成果,培养了一批文化文史专门人才,在铸魂树人方面成绩斐然。*市政协的这些履职实践,实际上就是在践行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以改革创新推进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将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要进一步做好*市人文型政协建设工作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

人文型政协建设是*市政协的特色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今天的座谈会来了不少新闻媒体和理论研究机构,希望大家把*市政协开展人文型政协建设的宝贵经验总结好、宣传好、推广好,形成深入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以形式多样的政协人文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增强人民政协的凝聚力、感召力,汇聚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磅礴力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最后,希望*市政协继续坚持“天地人和

政协力量”的人文精神,深入落实好孙中山文化交流合作和“大文史”工作机制,在人文型政协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同时也祝愿*市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更上层楼。

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徐 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基。抓创业就是抓民生,抓创业就是抓发展,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对于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既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又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市情,提高对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的认识

第一,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对我市就业和创业工作提出的新课题。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使我国经济受到创伤的同时,也凸显了我国更加突出的就业供求矛盾尤其是结构性矛盾。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努力把负面的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防止在危机面前茫然失措、束手无策。长期以来,宜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出口导向为主的粗放型经济结构,其在支撑经济高速增长、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负面的效应也逐渐积累:传统的加工制造、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受到严重挤压,过去强劲的发展势头受到很大抑制;而新兴的服务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支撑发展和就业的能力相对有限。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和市场保护压力,以及突出的环境约束和可持续发展压力,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新形势下的就业矛盾充分显露:一方面低素质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人才资源十分匮乏。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深入研究这些基本情况,要高度重视提升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努力把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创业人才资源。大力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市场就业、素质就业理念,特别要突出劳动者在就业中的主动地位,变被动等待为主动迎前,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积极营造创业人才辈出、创业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是解决我市发展和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创业促就业是转变就业理念的关键,也是新时期促进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实现方式,具有革命性意义。创业需要理性和冷静,更需要激情和冲动。如果没有激情和冲动,就迈不开创业的步伐。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一无资源、二无优势、三无基础,但目前超过1/4的温州人在国内外创业,温州商人、温州街、温州城遍布世界各地。温州人不但创造性地解决了本地的就业问题,而且为大量外地的打工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靠的就是温州“每一寸土地都有铜板在跳动,每一根发丝都有商业思维在跃动”的创业精神。多年以来,温州人卧薪尝胆、百折不挠,孜孜以求、不遗余力,着力构建创业的体制机制,倾力营造创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的先进文化,使主动创业、积极创业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成为温州人发展、致富的源泉。温州人的成功之路昭示我们:积极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强化创业促就业的载体和平台,正是解决宜宾发展和就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途径和必要选择。

二、把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与打造川滇黔经济强市结合起来,增强创建工作针对性

随着成渝经济区建设的加快启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川发展格局由成都经济圈“独力支撑”向川南、攀西和川东北等经济区“多头牵引”转变。四川发展战略格局的调整优化,为加快川南经济区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搭建起了宜宾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更高平台。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要与市委、市政府借势成渝,联动川南,进一步融入国家、省上重大发展规划,创造发展条件,提升战略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实力,培育新的发展优势的总体战略相统一、相促进。

一要坚持创业促就业与创业促发展并重。创业型城市创建的根本落脚点是扩大就业、促进发展、改善民生。要在鼓励创业中培植增长因素,把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积极创业中孕育发展动能,努力形成创业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面对经济和就业形势的新变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更加重大,要把促进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特别要鼓励具有创业冲动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群体创业,发挥大学生创业的示范效应,推动全民创业出氛围、上层次、掀高潮。

二是坚持创业数量与创业质量并重。目前,我市全民创业和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正在逐步兴起,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参与人数虽有增加,但总体层次不高、稳定性和生命力不强。为此,必须坚持“数质并进”,鼓励扩大创业数量、提高创业质量,提升创业成功率、稳定性,努力形成“创业、富民、兴市”的浓厚氛围。

三是坚持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重。当前,宜宾正面临国家扩大内需的现实机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和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加快建设的重大机遇,正在进入提速赶超的新阶段、科学发展的关键期。全市经济总量自2000年以来一直稳居全省第4位和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城市第1位,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近50%。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县域经济蓬勃兴起,沿江经济带建设初见成效,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力进一步增强。这些也预示着我市同时进入了创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此,我们必须科学谋划,乘势而上,以创业型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努力走出针对性强、实施效果好的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之路。

三、理清思路,构建机制,打好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攻坚战 按照我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总体安排,要努力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工作考核体系,基本实现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的体制、机制目标,奠定全面实施创业促就业战略的社会基础。要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大力推进创业,使一大批劳动者在创业中发家致富,一大批个体经营户在创业中发展壮大,一大批能人在创业中成就事业,一大批企业在创业中做强做大。要围绕抓体系,建机制,强抓手,造氛围,见成效的基本要求,全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一)狠抓体系和机制建设,奠定创业型城市创建基本工作格局。首先,要建立健全五大工作体系。围绕创建创业型城市的体制机制目标,要突出五个创建重点: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市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区县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体系,协调推动当地的创建工作。市创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分别组建创建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二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要立足创建工作的社会性、系统性、全局性特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整合各相关部门创业促就业的政策,打破条块分割,做细做实政策支撑体系,真正发挥各项创业促就业的政策效应。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出台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拓宽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场地规划的具体操作办法。三是健全创业培训体系。要充分发挥市、县两级现有创业培训体系和平台的作用,广泛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进企业”活动,引导和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同时,要加强对创业培训学员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把培训的重点向大中专(技)院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倾斜,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创业就业技能。四是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市、区县两级政府要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经费、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创业服务体系。各街道和中心镇要普遍建立创业服务中心,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站也要强化创业服务功能,实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通过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财会、法律以及融资指导等服务。五是健全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全民创业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把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各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实施奖惩。其次,要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要在全民创业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非公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帮助更多的人成功创业并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

(二)突出主要抓手,推进重点工作。一是不折不扣兑现创业扶持政策。各区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并认真落实创业扶持的各项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完善注册登记、税费优惠等具体办法,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市、区县两级要设立创业扶持基金,重点用于支持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项目开发、政策补贴和政府奖励等。今后,市级配套的就业专项资金要调整用途、结构和补助办法,主要用于鼓励、引导创业型城市创建和创业促就业工作。二是狠抓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破解创业资金瓶颈。按照市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要求,用足用活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全市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要新增1000万元以上,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的“撬动”作用。最近,我调查了一下,发现有的区县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没有到位,希望大家回去认真过问一下,如果还没有到位的,要尽快督促到位。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加小额贷款的发放总量,力争突破5000万元,加大对创业成功人员的“二次扶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的创业支持,扩大“创业信用社区”的建设成果,为城镇创业人员、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担保支持。要积极探索“再次创业”企业的融资担保新途径,大力支持工业园区的科技型、成长型、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壮大,主动帮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入驻工业园区领办、创办企业。对于市场发展前景看好,吸纳安置就业人数较多,发展潜力较大的园区企业,要给予贷款贴息支持。三是加强创业培训教育,提升创业能力。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完善政府统一安排、劳动保障部门协调指导、街道(乡镇)组织实施、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开展培训、按照政策规定给予培训补贴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培训。加大对创业培训的投入和支持,扩大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将创业培训向大学生、被征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各类城乡创业者延伸和拓展。积极开发具有宜宾特色、符合宜宾实际的创业项目,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使更多的劳动者通过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四是加强创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拓宽创业“绿色通道”。市、区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街道(乡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为创业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坚决制止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创业者负担和企业运营成本,营造良好的“绿色创业就业”环境。五是搞好创业孵化,精心打造全民创业的主阵地和产业集聚的大载体。各区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跟进、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和特色园区的优势,利用城乡各类园区、闲置厂房和场地,以及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聚集创业的场所,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街;发展改革、劳动保障、城乡规划建设、城管、旅游等部门和工商联、总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组织,要认真研究社情民意,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愿、创业需求,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落实创业孵化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一段时期的孵化和扶持。

(三)广泛宣传引导,营造创业促就业浓厚氛围。市创建办要会同宣传、团委、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创业项目推荐会、创业带头人先进事迹报告会、创业明星评选等各类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良好氛围,鼓励青年创业、妇女创业和残疾人创业,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之路。要重视创业教育,建设创业文化,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大力弘扬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要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总结创业促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一批创业典型,不断弘扬创业精神,在全市上下形成尊重创业、支持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把创业促就业作为重大战略举措,纳入发展规划,落实工作措施,强化工作保障

创业型城市创建的落脚点是构建创业的体制、机制,弘扬创业的文化和氛围,使创业促就业成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举措和社会常态。为此,要立足大局,着眼长远,把创业型城市建设和创业促就业工作纳入“十二五”规划,理清发展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全面落实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任务,加快创建、科学创建、形成机制、取得实效,努力实现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总体目标。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全市上下要把创建创业型城市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统筹协调,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事事抓、有人负责,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各区县要按照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各自特点,发挥各自优势,找准工作定位和工作切入点,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思路对策、工作措施,不断取得创建成效。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次会议精神,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区县的服务和指导力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不断探索,完善机制。创业本身具有创新性、开拓性,创业型城市创建又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既要突出重点对象,又要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各级各部门要针对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难、场地难、办事难和政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要及时、准确把握国家、省上的政策取向,加强对接,积极争取和创造更加符合市情、更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三)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各级各部门要层层落实创建责任制,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切实逗硬奖惩,按照既定的工作安排认真做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

——摘自《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进在全市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会上的讲话》(2010年8月26日)

下载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型现场办公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