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数学教育和主题活动的整合
幼儿园“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的整合
朱东梅
《新纲要》中提出的数学与科学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当前教育的新理念。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概念和能力,而是推动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教育的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数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由于这种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新纲要》中提出的幼儿教育整体观,就是把整合的教育观融入数学教育中,将数学融入具有创新与超越的各学科领域教育活动中,打破教学中的分科界限,避免数学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的单一,建立数学活动与各领域的相互联系,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成为幼儿整体性和谐发展的过程,这对孩子具有终身受益的影响。但在与原先的分科数学教育课程相比,教师在主题式课程实践中倍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主题活动中没有数学或很少能融入数学”,教师们对数学内容的捕捉和把握以及对于主题相关经验的融合感到困难。如何将数学教育和幼儿主题教学有机整合?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
一、正确理解“数学”和“主题中的数学”
从客观方面来看,由于数学的学科知识点线索是隐含与渗透在主题内容中的,不想学科是数学课程的结构式仙剑的,所以给教师认识与把握数学学科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带来了困难;从主观方面来看,教师对“数学”和“主题中的数学”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性的数学远比概念性数学、系统性数学来的重要和具有实际意义。在主题活动中学习数学,就是让数学回归生活,应道幼儿运用数学思维面对情境中的问题,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发展。“主题中的数学”相对于“纯粹的数学”而言,更体现生活性、全面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在数学教育的活动和实施中,两者的关系应是兼容和渗透、互补与拓展的。兼容与渗透是指“主题”与“数学”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主题活动中挖掘数学教育内容时要考虑到与生活经验和情境相融,但这种相融是以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为前提的。互补与拓展直至要避免“纯知识性的数学”和“纯生活中的数学”的设计思路,既使数学知识在主题活动情境中得到显现和应用,也是主题内容在数学与其他领域额的融合中得到丰富和拓展。
二、数学教育整合到主题教学中的尝试实践
现阶段,新课程主题活动中,数学内容较少,数学知识零散。与数学纵向的知识结构很难整合。怎么样才能把数学有效地整合渗透到主题活动中去,通过尝试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目标入手
1、转变对数学目标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强调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重在感受数学和用数学方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一段时间里,幼儿萌发了在建筑区为自制的汽车搭建停车场的想法。教师积极支持并帮助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材料(长短、宽窄不一和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板等)鼓励幼儿进行尝试探索。在了解一些停车场的特点和不同停车场的结构基础上,孩子们根据汽车的大小、高矮进行了设计。有的设计成很大的一层,能停许多车;有的设计成3层、4层,说是省地方;有的设计只有一个口,有的是环行停车场,车能从任何一个地方进入。在实际建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当他们发现因为车的大小、高矮等不同,一个停车场里放不下时,他们提出按照颜色大小分开,再分层停放,分层要有汽车上下行驶的道,否则车只能“飞上去”,这可是孩子们设计时没有想到的。于是他们针对教师扮成的司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调整,有的小心翼翼地撤掉一些不影响平衡的圆柱,有的把柱状积木轻轻地挪。这样许多小车可以停进去了。孩子们高兴极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经历了七八次不懈努力而搭建的停车场,让孩子们在保持平衡方面认识到:两个圆柱支撑一个正方形,不如3个、4个更稳;在选择材料上运用比较测量的方式选择适宜长短、薄厚、高矮的积木进行搭建,不够要想办法找合适的积木拼接;而在空间上汽车怎样停可以节省空间……通过不断调整材料,满足搭建的需求,幼儿最终了解了汽车的大小、高矮与所用积木和空间的关系。幼儿不仅建构了数学经验,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还养成了善于动脑,持之以恒,与他人合作等各种良好的学习品质。这种方式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显然比在课堂上教师用现成的教具让幼儿比较认识量的活动生动有趣得多。幼儿在游戏中所建构的数学经验,也得以迁移到他们玩的其他游戏中。这种由幼儿游戏需要产生的教育时机,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幼儿支持鼓励,通过有目的的投放能够让幼儿不断运用数学经验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材料,适当的给予引导,幼儿就会在自然地参与解决问题、满足自己游戏需要的活动过程中,习得各种数学经验,同时感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所以,我们在数学活动中,在尊重数学的知识结构,幼儿的认识规律的同时,应转变数学单一目标为多元目标,轻知识目标,重能力和重情感目标,以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为最终目标。
2、力求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的整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预成主题时,主题根据生成原因,主题价值等因素制定主题目标,选择各领域内容(包括数学),所以数学与主题是从属关系,数学应为主题服务。数学在主题大目标的指导下,在考虑数
学知识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整合。如:新年快到了,我们进行《新年快乐》的主题活动。主题目标为:用多种方式庆祝新年;感受新年来临欢乐的气氛,喜悦的情感。新年来临,孩子们最开心的是新年礼物和穿新衣。为此,我们从孩子内心需求出发,选择设计了数学活动《新年礼物》、《穿新衣服了》。其中,《新年礼物》结合6的加减法的内容,通过幼儿制作各种新年礼物,在礼物上装饰和算术一样多的礼物来开展。如:3+3=6,6-2=4,6-5=1幼儿就可以画上和得数一样多的喜欢的礼物,把相对枯燥的加减运算融合到制作礼物的快乐中。该数学活动的目标为:
1、在结合6的加减运算,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礼物。又如:数学活动《穿新衣服了》的目标为:
1、感受服装的大小,长短,图案的对称
2、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搭配试穿新衣,体验新年穿新衣的快乐。其中目标2与主题目标相整合。本活动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注重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快乐情绪。如:幼儿在穿衣选择上搭配上,不一定很合适。如大衣配小裤、衣袖很长等。但孩子还乐在其中,我们应该予以认可。对于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如卷起长袖和裤腿等。(与主题目标1相融合)
2、体验庆祝新年的快乐。(与主题目标2相融合)
(二)从内容入手
幼儿园数学知识主要有数,量,形,分类排序,时间空间等内容,每一块内容有自身的结构层次。幼儿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逻辑
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数学知识好比链条,掉了一小环,下面的内容就不懂了……”所以主题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数学内容时,应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根纵向坐标,寻找该主题实施阶段,适合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的内容,加以灵活运用和有机整合。数学活动与主题活动在内容上的整合可以从下几个环节进行:
1、结合主题活动,融数学与区角活动中(1)、创设良好的主题氛围
丰富的主题环境,首先让幼儿从视觉上得到感染,然后在头脑中印下表象,为数学知识的内化提供帮助。如:可以张贴幼儿收集或制作的与主题相关的图片资料,《有用的数字》主题中,贴挂了幼儿制作的趣味数字,车牌上的数字,年历上的数字,商标上的价格数字。摆放了有数字的实物,如:闹钟、图书、印有生产日期的瓶子,尺子等。让幼儿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数字。(2)、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供可操纵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条件”。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幼儿的不断的练习强化。应该投放丰富和足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数学感性经验。例如:《动物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投放丰富的动物可卡片进行数学游戏,如:益智区中给动物分类;玩自制动物拼图(几何图形的组拼);“小动物商
店”角色游戏中,给小动物分类摆放,帮小动物制作价格牌(5以内数字),到小银行取5元钱(5的加法),买两样小动物(5的加法),买1个小动物还剩几元(5的减法)等……幼儿在自由轻松地游戏氛围中,感受了数学,巩固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2、结合主题,融数学与一日生活中
数学教育应遵循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的原则。现实生活是幼儿学数学的源泉,幼儿生活中处处隐含数学,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如:《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晨间游戏时,幼儿玩神奇棒,进行图形组拼;活动组织时,可以让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长方形;给小组时,给小组以图形命名,如:圆圆组,长方边,梯形组,三角组等;午后散步,可以带幼儿去找找幼儿园里的图形在哪里?如大型玩具上的,教学楼梯上的,树上的,感应小道上的,操场上的,小朋友身上的;吃饼干或豆腐干时,让幼儿边吃边变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
总之,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数学,尽其所能地让数学教育与主题活动整合,渗透在主题教学中,让数学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内容更丰满,形式更灵活,力求增强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有机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的方式、方法来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数学与主题整合的价值,促进孩子的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xx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班:中(2)班
时间:2012/5/17 园内指导老师:
校内指导老师: 实习生:
活动名称:《星期找朋友》
活动目标:1理解星期含义
2喜欢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星期大转盘一个 ,星期宝宝图片一张 ,星期一到星期日字卡一套, 星期一到星期日的五角星卡片一套 ,幼儿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学习或生活图片一套,画纸34张 活动过程:
一 以回忆的形式导入
1小朋友,你们还记不记得上一次陈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星期宝宝,今天余老师也把星期宝宝带来了,谁能说说星期宝宝有几个星期朋友?(星期宝宝有七个星期朋友,第一个朋友星期是星期一,第二个星期朋友是星期二,第三个星期朋友是星期三,第四个星期朋友是星期四,第五个星期朋友是星期五,第六个星期朋友是星期六,第七个星期朋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星期日)
2帮星期宝宝找到七个好朋友,请幼儿把顺序错乱的星期字卡按顺序分别贴在转盘写有1~7数字上 二 玩星期大转盘,找星期的好朋友 教师转动转盘指针,指到星期一字卡提问星期一的好朋友是星期几和星期几(星期一的好朋友是星期日和星期二)依次提问星期二至星期日的好朋友 玩口头游戏,巩固星期的好朋友
①教师示范玩法,有节奏的边拍手边说口诀“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朋友,星期几和星期几”幼儿回答“你是星期一,你有两个好朋友,星期日和星期二”
②请七个幼儿上台每人发一个星期五角星卡片贴衣服上代表对应的星期,按星期的顺序从左到右站成一排。
玩法:每个幼儿按口诀向台下幼儿提问一次,台下幼儿按口诀回答
规则:当台下幼儿回答正确时该幼儿就要和两个好朋友手牵手 ③当轮到星期日提问时教师要解释为什么星期日只有一个好朋友,(其实星期日也有两个好朋友,他们是星期六和星期日,因为我们每个星期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星期日过完之后又是一个新的星期,又从星期一开始,所以星期一也是星期日的好朋友)三 星期找生活和学习的朋友
让幼儿观察星期一到星期日的生活或学习图片,想想每幅图有什么特点,分别根据图片上的内容把图片摆在相应的星期字卡对应的区域
四 活动延伸
提供画纸,鼓励幼儿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学习内容,选择其中的一天画在画纸上,和家人小伙伴说说自己画的是星期几。
活动反思:
不足: 第一个环节出示大转盘时我应该引导幼儿观察转盘,转盘分成七格,分别代表一个星期的七天
2第二个环节“玩星期大转盘,找星期的好朋友’是活动的重点,我的提问要简练,语速慢且清晰,要有所暗示,我的手可以在转盘上示意一下,这个环节应该从简到难,先有暗示而后不给予暗示。3我应该向幼儿解释:为什么星期一(X)的朋友是星期日(X)和星期二(X),因为星期一(X)的前一天是星期日(X),星期一(X)的后一天是星期二(X)。玩口头游戏时由于我将五角星的顺序打乱再发给幼儿,让幼儿按顺序站好,在这浪费了一些时间。在游戏时,我应强调提问和回答的口诀要完整,不至于在进行游戏时有些幼儿口诀没说完整。第三个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难点,但是我忘记将图片的顺序打乱再逐副出示让幼儿观察,以至于这个环节的难点没有体现。我应该将图片贴在转盘的旁边,由我进行讲解图片的内容,就不用担心幼儿看不清楚图片内容。整个活动我没能够顾及到全班的幼儿,只请认真的幼儿回答问题,以至于有些幼儿在走神我也没注意到。优点: 这节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幼儿能理解星期的含义,而且参与的积极性较高。2这节活动的教学具准备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很吸引幼儿的兴趣,对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于每个回答对问题或是操作正确的幼儿我都让全班幼儿为他鼓掌以示表扬,这对幼儿是一种很好的肯定,也起了一定的榜样作用。4整个活动的常规把握比之前上的活动好多了,组织能力也提高了,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第三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教案
第 19、2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章 10以内数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数概念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教学目标】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 的设计与组织,及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三基本】
基本理论: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指出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基本常识: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过程以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中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特点
基本技能:能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深刻领会并会运用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并在实践中能记住10以内加减运算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关于数的实际意义: 基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叫做基数。基数通常表示为“几个”。
序数:一个数当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次序时,叫做序数。序数通常表示“第几个”
二、关于数的序列
(一)自然数列
如果从自然数“0”起,逐次添上一个单位,就得到一列数:0,1,2,3...........由这个依次排列着的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列。
自然数的性质: 1.有始 2.有序 3.无限
(二)数序
数序即自然数的排列顺序。
(三)相邻数
自然数列中某数前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一个数,叫做这个数的相邻数。
三、关于计数
(一)计数(数数)
“总数”所代表的就是那个集合元素的个数。在计数的过程中可体现出计数的特性:
1.只要没有遗漏、没有重复,无论集合里以什么方式排列,计数的结果总是一样。2.如何用其他的食物代替要数的事物,计数的结果不变。
3.无论数什么,无论怎么数,最后出现的数都是代表计数都是代表计数的结果,即总数。
(二)数的守恒
数的守恒指的是一组物体的数量不因其体积大小和排列形式等的改变而改变。
四、关于数的组成 数的组成从本质上说关于数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包括数的分解与组合,指的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总数)可以分为两个以上的部分数,这两个的部分起来又是原来的总数。
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分数涉及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三种逻辑关系: 1.总数与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2.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3.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二节 幼儿数概念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计数能力及其发展
1、口头数数
也称“唱数”,意指没有动作以及具体的被数对象,仅是口头上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按物点数
意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数词与手点的物体一一对应。
3、说出总数
意指按物点数后将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的物体的数量。
4、数的守恒
(二)影响幼儿计数活动的因素
1、计数的对象影响幼儿计数活动
2、计数活动的方式影响幼儿的计数水平
二、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
(一)比较前后两数的大小
(二)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数的排序
三、幼儿认识序数的特点
幼儿认识序数需要有按物点数的经验,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晚于对基数的认识。
四、幼儿认识数的组成的特点、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涉及到总数和两个部分数共三个数群之间的包含关系、互换关系和互补关系。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基数和序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性质,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幼儿认识数序的特点及幼儿认识数序和数的组成相关知识。
作业:
1、基数和序数指的是什么?
2、自然数的性质包括哪些?
3、幼儿计数能力有何发展特点?
第21、2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基数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基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
1、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2、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法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初步认识4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4以内的事物。
(二)中班
1、认识10以内基数的实际含义,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是,会按要求取出10以内的物体。
2、会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能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或排列形式等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能比较10以内相邻数的大小,知道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三)大班
1、熟练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在10以内的事物,能以2个、5个物体为单位进行计数,并能认识单双数。
2、能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相邻数。
3、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对1~10的数进行正向排序和逆向排序,能对1~10的数列进行“顺数”“顺接数”“倒数”“倒接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计数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1)引导幼儿按物点数和认识点数,感知和体验数词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数词与物体数量之间的联系。
1)感官计数 A、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B、运用触觉感知数量 C、运用运动觉感知数量 D、同时用多种感官感知数量 2)按物找(说)数 3)按数找(说)物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要让幼儿反复感知体验数词和多种相应数量物体的对应 2)要适当启发引导幼儿抽象概括数词和相应数量之间的关系
2、比较数的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1)比较相邻两个数大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数的形式直观呈现相邻两数及其大小关系。
2)借助相邻两数的数量比较和数量转换,启发幼儿理解两数的大小关系。3)通过多种活动,巩固两数关系的认识。
3、数的守恒教育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二)掌握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利用认识相邻两数数差关系的感性经验,将直观教具和数字结合,引导幼儿比较到连续比较,逐个认识2~4的相邻数。
2)借助2~4的相邻数经验,引导幼儿发现数的相邻规律,启发幼儿运用规律探索学习5~9的相邻数。
3)通过多种活动方式予以练习巩固。
2、熟悉数序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结合数的比较活动,让幼儿按物体数量排序并匹配数字,感受数的排列顺序。
2)提供数卡,启发幼儿利用相邻数知识学习排列数序。3)通过多种形式的口头数数,帮助幼儿熟悉数序。A、顺数和顺接数 B、倒数和倒接数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作业:
1、中班的10以内基数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认识10以内基数含义的活动?
3、设计和组织计数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23、2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节 10以内序数的教育
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要求
2、知道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3、掌握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重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教学难点】序数和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与要求:
1、能理解序数的意义,知道“第几”和“几个”的区别。
2、会从不同方向判定物体的排列次序。
3、能用序数词表达物体的排列位置。
4、能初步理解生活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次序标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通过演示讲解,使幼儿感知物体序列及序数词。
2、通过游戏和操作,让幼儿感知不同形式的物体序列。
3、通过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分辨基数和序数。
(二)认识10以内序数的活动设计和组织
1、组织活动,使幼儿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序数。
2、进行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判定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内容设计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序数的意义和培养运用序数的意识。
第五节 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和要求:
1、掌握2~10各数的组成形式,理解数的组成的含义,知道一个数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数。
2、领会数的组成中部分数和部分数互换关系。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从直接感知到抽象列式,引导幼儿探索学习2~5的组成。
(1)提供材料,诱发幼儿进行分合操作活动
(2)利用分合的感性经验,引导幼儿进行抽象和列式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10以内数序数的活动设计与组织。10以内数的教育内容与要求等知识内容。
作业: 1、10以内序数的教育的教育内容及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和组织认识5以内序数的活动?
3、如何设计和组织1 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
第25、26课时 【教学内容】第五节 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
第六节 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了解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3、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实践 【教学过程】
一、从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启发引导幼儿学习6~10的组成
1、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数的组成规律
2、引导幼儿通过迁移推理来学习新内容
(1)在部分操作的基础上运用规律推出全部组成形式。
(2)鼓励幼儿的口头表达,组织幼儿共同讨论与验证。
3、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形式。
二、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1、中班:能正确认读1~10阿拉伯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大班:能正确书写1~10阿拉伯数字,笔顺正确,书写工整,姿势正确。
三、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1)要用形象化的手段帮助幼儿记住字形(2)要指导幼儿读准字音和区分形近数字(3)认读阿拉伯数字联系具体事物。
(二)书写阿拉伯数字教育活动
1、要通过示范和纠正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范
2、书写练习要循序渐进
(1)书空练习
(2)试写
(3)书写练习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设计和组织,了解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和要求,同时也学习了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如何组织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教育活动?
第27、28课时
【教学内容】第六章 1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运算
2、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3、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知道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的水平
2、掌握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举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集合的运算
(一)交集
(二)并集
(三)差集
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整数加法
(二)整数减法
第二节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
一、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
(一)动作水平的加减
(二)表象水平的加减
(三)概念水平的加减
二、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
(一)幼儿学习加法比减法容易
(二)幼儿学习加小数,减小数比学习加大数、减大数容易
(三)幼儿理解和掌握应用题比算式容易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有关整数加、减法的一些基础知识:集合的运算,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和学习特点,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及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集合的运算包括哪些?
2、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包括哪些水平?
3、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有何特点?
第29、30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解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1、会解答生活和游戏生活中简单的加减应用题,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
2、用模仿和描述的方法学习自编简单的口述应用题,初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
3、认识加号、减法、等号和加减算式,理解算式表示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1)通过游戏和生活中实例,引导幼儿感知、体验加减含义 2)通过口述应用题,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A、教幼儿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B、教幼儿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3、引导幼儿学习列加减算式
A、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加减运算过程和结果,理解算式的含义 B、使幼儿理解一个加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件和多件事情
4、引导幼儿学习自编应用题
1)观察三幅情境图,学习自编应用题
2)观测一幅情境图,按其中的数量关系学习自编应用题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自由编题。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重视口述应用题在幼儿学习、掌握加减运算中的作用
2)引导幼儿感受加减运算中的数量关系,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3)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A、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B、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学习加减运算
C、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表现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4)引导幼儿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以及活动设计与组织过程中的注意点。
作业: 1、10以内加减运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10以内加减运算的活动?
3、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包括哪些?
第31、3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七章 常见量与计量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有关量的一些基础知识
一、量的概念:
量是客观世界中一定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分为:不连续量和连续量
二、量的计量:
把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
常用的计量方法有直接计量和间接计量
第二节 幼儿对量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一)三岁以前儿童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3~4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三)4~5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四)5~6岁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
二、幼儿学习量的特点:
三、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一)主观性
(二)含糊性
(三)易受实际生活经验影响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量与计量是概念,幼儿对量的感知特点及学习特点,同时也学习了幼儿感知时间的特点。
作业:
1、量与计量指的是什么?
2、幼儿对量的感知有何特点?
3、幼儿感知时间有何特点?
第33、34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1.在理解有关量和时间的概念的基础上,了解幼儿感知量和时间的特点。
2.掌握引导幼儿认识量和对他们进行时间教育的基本方法。使幼儿能比较正确地认识和区分周围的事物,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升入小学学习做准备。
【教学重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
2、认识时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练习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等词语。
2、能在一堆(不超过四个)大小伙长短有明显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或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对4个以内的物体排序。
(二)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等。
2.能在一堆(不超过6个)大小或长短有差别的物品中找出并说出最粗和最细的,最高和最矮的。
3、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比较粗和比较细,比较厚和比较薄,比较高和比较矮。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大班)
1、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厚薄和轻重,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
2、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宽窄、远近、轻重等词语描述物体。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能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物体,初步感知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4、能正确地感知物体的量,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引导幼儿感知和比较量的特征
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量的特征 2. 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应有利于幼儿比较 3. 针对物体量的不变性、相对性的特点设计活动
(二)引导幼儿学习描述物体的量
(三)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1、使幼儿理解测量的要领,掌握测量的方法
2、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测量单位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引导幼儿在比较中认识常见量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3、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知、比较不同的量
4、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常见量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
一、时间概念:
时间是客观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特点:
1、流动性
2、不可逆性
3、周期性
4、抽象性
二、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词语。
(二)中班
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时间词语
(三)大班
1、认识钟表、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2、学会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7天的名称和顺序。能说出今天是星期及,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感知时间
(二)帮助幼儿学习并理解时间的词语
(三)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要求,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四)引导幼儿认识钟面及整点、半点
四、活动设计与组织注意点:
1、创设生活情景、发展幼儿的时间感
2、在游戏活动中渗透时间的教学
3、帮助幼儿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常见量与计量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量与计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问题;认识时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认识时间教育的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作业:
1、简述幼儿感知量的年龄特点?
2、什么是测量?简述幼儿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
3、说说时间具有的特点.结合幼儿时间概念的发展,阐述如何对幼儿进行时间概念的教育?
第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八章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经验与教育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以及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阶段。
2.在理解“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
3.了解相关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如何向幼儿进行空间与几何形体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空间、几何形体、对称与等分三部分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空间与几何形体的基础知识
一、空间方位:
1、主体对它周围客体的相对位置
2、周围客体对主体的相对位置
3、各个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二、平面图形
(一)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
(二)三角形
(三)圆(半圆、椭圆)
三、空间图形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圆柱
(三)球
四、对称与等分 第二节 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一、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
1、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里外、再前后、最后是左右。
2、幼儿认识空间方位,呈现出由及远逐步扩展的趋势。
二、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1、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从粗略到精细 皮亚杰提出幼儿图形知觉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4岁):能分辨开放图形和封闭图形,但不能分辨欧氏几何的图形。
第二阶段(4~6岁):是过渡期,能初步辨认区分直线图形和曲线图形。
第三阶段(7岁左右):具有逆向思考能力,能辨识直线形成的封闭图形。
2、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从配对到指认,再到命名
3、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经历从视觉到触摸觉,从内部到外部的过程
4、界定图形的标准,易受图形非本质特征的影响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方位空间、平面图形、空间图形、对称与等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特点,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理解并解释
方位空间 几何形体 对称 等分
2、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实例分析说明幼儿对空间和几何形体的认知特点?
第35、3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3、了解认识空间教育内容与要求
4、掌握认识空间是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
1、掌握几何形体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2、掌握认识空间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能根据实物或图形的标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匹配或归类
2、通过比较发现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图形。
3、能排除颜色和大小的干扰,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图形进行分类。
(二)中班
1、发现椭圆形、半圆形、长方形、梯形、菱形各自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命名。
2、能从周围环境的物体中发现隐含的多种平面图形。
3、有图形守恒观念,即在辨认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分类时不受颜色、大小和位置摆放的干扰。
4、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既能用若干同一种图形拼成不同的封闭图形,或用多种图形拼成一个指定的封闭图形。
5、能分析图形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发现图形之间的属性差异。
(三)大班
1、能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差异,辨识空间图形的标记,并在标记与空间图形之间建立关系。
2、能通过比较归类发现正方形、长方形、球体、圆柱体各自的共同特征,能正确命名空间图形特征的物品。
3、能不受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的干扰辨认空间图形和给空间图形分类。
二、活动设计
(一)平面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发现平面图形
2、认识平面图形
3、再发现平面图形
4、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 a、概括图形种类的活动
B、体验图形边角之间关系的活动 C、等分活动
5、在生活中认识平面图形
(二)空间图形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1、区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
2、空间图形的分类与比较
3、寻找生活中与空间图形相似的物体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几何形体教育应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形体特征 第四节 认识空间的教育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分的上、下、前、后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下的动作。
2、辨别和说出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方位和以客观为中心的上下方位。
(二)中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按指令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向外、向内等相对的动作。
2、能以客观为中心,分析两组物品相互上下、前后、里外等相关关系。
3、对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有所理解。
(三)大班
1、发现常见空间图形的主要特征及它们各面与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发展幼儿的左右方位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左”“右”等词语。
3、尝试将地图与实景建立联系,根据路径图确定行动路线及目的地。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1、认识空间方位的活动
2、认识空间环境的活动 3、3、手眼协调活动与视觉分辨活动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1、贴近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适当的学习要求。
2、充分利用幼儿的身体和身体动作,帮助其感知空间方位和空间关系。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4、在其他活动中渗透空间概念的教育。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认识几何形体活动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及如何组织和设计活动设计教育活动,认识空间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以及此类活动如何组织等知识内容。
作业:
1、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组织认识空间的教育活动内容?
第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五节 对称与等分的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
2、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重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掌握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育内容与要求
(一)小班
1、体验物体的对称性,会匹配对称图形
2、能区分整体与部分
(二)中班
1、会剪对称图形
2、按对称与不对称给物体分类。
(三)大班
1、理解等分 的意义,会对图形或物体做二等分和四等分
2、知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二、活动设计与组织
(一)对称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用对称的部分组合成整体
2、将整体分为对称的部分
(二)等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在分享活动中理解“二等分”的意义(1)不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2)连续量的二等分活动(3)空间图形的二等分活动
2、在折叠、剪切、称量中积累连续量二等分的经验
3、在等分与还原中建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通过迁移“二等分”的经验掌握“四等分”方法
三、活动设计与组织中的注意点
(一)在操作和比较中感受对称和等分的意义
(二)重视对称与等分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对称与等分的教育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对称与等分教育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以及在活动中的注意点等知识内容。
作业:
1、对称与等分的教育内容与要求包括哪些?
2、如何设计与组织等分教育活动?
3、等分教育活动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37、38课时
【教育内容】第九章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 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专门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
1、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系统的活动
2、专门的教学活动是有计划的活动
3、专门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幼儿主动建构数学概念的活动。
(二)专门数学教学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专门教学活动提供的系统化的学习内容和关键性的学习经验,为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提供了阶梯。
2、专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直接指导,为幼儿数概念发展提供了支架。
3、专门教学活动所采取的集体教学形式,为全体幼儿的共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专门教学活动的设计
(一)操作活动的设计: 目标 材料 形式 指导 评价
(二)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
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1)学习经验的选择 2)幼儿的经验准备
3)数学教学活动所需教具、学具和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准备。
4、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 活动进行 活动结束 注意问题: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鼓励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 3)帮助幼儿归纳整理已有的经验
5、活动建议和活动延伸
三、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一)集体教学活动
(二)小组教学活动
(三)集体和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第二节 主题活动的数学教育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主题活动的特点:
1、主题内容来源于幼儿 生活,而不是学科领域
2、主题活动中包含了各个领域或学科的学习内容,但是主题活动不以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重点。
(二)主题活动对幼儿数学的价值
1、幼儿结合主题内容学习数学,有利于其积累数学经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幼儿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可以亲身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
二、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在主题中寻找数学教育内容
(二)以数学教育内容作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三、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现的,包括:集体活动、区角活动及日常生活。
(二)在主题活动中,数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应自然地渗透其中,不能因为数学的内容冲淡了主题。
(三)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有时还会生成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此教师给予关注和支持。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专门教学活动的特点与价值,专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题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及主题活动的设计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内容。
作业:
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2、试述幼儿园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3、数学操作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和规则的制定应注意哪些问题?
4、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第39、40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2、在了解各种活动的特点和价值的基础上,学习各种数学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以上几种活动的要点。
3、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以及数学启发,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
【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中专门的数学教学活动、主题活动、区角活动以及日常
生活等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法 案例分析法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节 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教育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一)区角活动的特点
1、通常是桌面操作活动
2、区角活动的内容,常常和专门教学或主题活动紧密联系
3、区角活动是幼儿自选的活动
4、教师可以对幼儿的区角活动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估
二、区角活动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1、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一定的操作练习机会
2、区角活动给予幼儿主动学习的机会
3、区角活动使幼儿获得个别指导的机会
三、区角数学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空间及材料的提供
1、活动空间的设置与准备
2、操作材料的提供和摆放
(二)活动过程的指导和评估
第四节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一、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一)生活中的数学的特点
1、经常性
2、真实性
3、渗透性
(二)生活对于幼儿的数学学习具有独特的价值
1、生活为幼儿提供了获取大量数学经验的机会
2、生活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并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3、生活让幼儿主动、自信、充满兴趣地学数学
二、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的注意点
(一)善于在幼儿的生活中铺捉数学教育的契机
(二)让幼儿经历真正的问题解决过程
(三)兼顾个别教育与集体活动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区角活动的特点与价值、区角活动的组织,生活对于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已经生活中渗透教育的注意问题。
作业:
1、主题活动中渗透数学教育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区角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3、生活中数学的特点及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四篇:幼儿园主题教育和区域活动有什么区别
幼儿园主题教育和区域活动有什么区别?
1.区域活动:也可以称为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它主要的教育精神源于福禄贝尔的游戏法、蒙特梭利的启发式学习、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赫恩的合作学习等理念。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观摩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它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设在区角内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中。
2.主题性区域活动:根据某一主题的目标和内容,创设相应的区域,它的特点是各个区域之间不是孤立的,应有一定的联系性,并应紧紧围绕主题来创设情境,所提供的材料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与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幼儿的个别差异,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学习与探索。但有时区域活动的效率比较低,容易造成幼儿没有目标的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玩耍”。相对而言,主题活动有比较明确的教育目标,具有控制性、引导性、共同性和指导的直接性等特点,效率比较高。但是,由于单位时间的限制,在集体活动中容易出现幼儿操作活动不充分,甚至“有操作无探索”的现象。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优缺点,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处于积极互动与动态变化之中。
第五篇:幼儿园主题活动
《走进校园共话交通安全》—走进xx幼儿园主题活动(2012.9.12
下午5:30分)
男:xx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FM105.9兆赫
女:xxx双语幼儿园
男: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现场的老师、家长、小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xx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走进校园共话交通安全》活动的第三站,xx幼儿园的活动现场,我是交通音乐广播主持人----xx。
女:大家好,我是xx幼儿园教师xxx,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xxxxx的大力支持,在这里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的活动现场,我们是在xx幼儿园多功能教室举行的,在这里我们将和xx幼儿园大班的50多位小朋友们共同开展一期以《交通安全伴我行》的主题活动。
男:我们特别邀请了xx交警大队的交警叔叔阿姨们,他们是:
xx交警大队的xxx和xx警官。今天的活动主题包括:交通安全讲解、儿歌朗诵,交通知识小游戏、解答交通安全问题,交通指挥手势的学习及讲解,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交通法规、安全出行的知识。
女:xx幼儿园是一所 混合编班的国办幼儿园,创建于xxx年底,位于xxxx6巷6号,占地面积xxx平方米,xx年成为xxx一级一类幼儿园。全园有13个教学班,近490名幼儿。
xx幼儿园曾先后赢得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集体、国家级五四红旗团支部、中日少年儿童艺术教育交流会和平鸽奖、爱国启蒙教育全国示范园、全国百家特色幼儿园、教育部科研兴教先进单位、1
xx优秀“双语”幼儿园等称号。
一、交通视频放映
二、儿歌朗诵
三、游戏
四、交通问题提问
幼儿问题:1、2、3、4、5、红绿灯没电了怎么办? 马路中间的黄线是干什么用的? 为什么马路中间会有那么多的白栏杆? 为什么要安装测速拍照灯? 在交通拥挤的路口如何安全过马路?
成人问题:1、2、3、4、5、幼儿园门口的公交站是否能搬离? xx早市能否更换地点,缓解幼儿接送拥堵问题? 行走时那些情况最危险呢? 电动车应该在人行道上行驶还是在车道上行驶? 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恰好是上下班高峰期,为便于家长接送孩子和老师出行能否在幼儿园门前马路上设专门的交警或协警员?
6、小朋友在来离园时正是行人和车辆出行的高峰期,小朋友如何判断哪些情况最危险,并如何避免?
五、交通手势学习
六、副院长总结
结束语:
男:xx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
女:xxx幼儿园
男:现场的各位小朋友们、老师家长朋友们,今天由xx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xx交警大队、xx幼儿园联合为您播出的《交通安全伴我行》主题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
女:交通安全相伴幸福,为共同构筑和谐幸福的文明社会我们共同努力。朋友们再见。
男:再见。
xx人民广播电台交通音乐广播
201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