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龙卷风

时间:2019-05-14 05:3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龙卷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龙卷风》。

第一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龙卷风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了解“谈虎色变、特异、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自然现象对人类生存的利与弊,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运用列举数字、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忆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22《龙卷风》。你对龙卷风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龙卷风分陆龙卷和海龙卷。(教师相机板书)

生:我知道龙卷风多发地是美国。„„

师: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课去感受一下龙卷风那狂暴威猛的气势和那奇特的形态。

二、品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

出示自学提示:

师: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示的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可以同桌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

师: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许多人的智慧和在一起就是智慧的宝库。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畅所欲言一番吧!

生:我觉得龙卷风的样子很怪。我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龙卷风„„”教师相机板书“怪物”

师:如果这个“怪物”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很害怕。

师:那就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

生读

1、师:还有哪位来谈谈?

a 生:龙卷风来之前的声音很吓人,我是从“„„像千万只蜜蜂振翅般的嗡嗡声„„”

让学生来模仿蜜蜂的声音体会龙卷风来之前那恐怖的声音。师:虽然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龙卷风,但通过作者形象的描写我们能体会到当时那恐怖的声音。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打比方”。

b 生:我知道了龙卷风会变得越来越大。我是从这句知道的“„„它越来越大„„”指导朗读。

C 生:我知道龙卷风的破坏性很大。“„„大约肆虐一小时后„„”

师:是啊,龙卷风所过之处房毁屋塌。(出示幻灯片)学生谈自己对陆龙卷的看法。

2、师:陆龙卷的破坏性如此之大,那么海龙卷呢?

A 生:“„„海龙卷比陆龙卷的„„”海龙卷比陆龙卷的气势更威猛。师:作者用了“作比较”的写作方法就把海龙卷的气势和形态给我们作了大致的描述。指导朗读。

B 生:海龙卷的样子像个水柱。(学生读句子,教师相机板书:水柱)

C 生:海龙卷的样子也很奇特,“„„与乌云相接的地方有„„”教师指导学生对“高一千多米、直径有一百米”等词理解。加深学生对海龙卷形态的理解。(指导朗读)师:同学们,现在你能想象出海龙卷的样子么?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海龙卷的样子,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列数字”。

师:同学们,你们对龙卷风还有哪些了解?

三、拓展延伸:

学生说自己在课外查到的相关资料。

师:大家的知识面真是丰富。你们找到的这些资料都是科学家已经利用科学手段调查出来的。但关于龙卷风还有许多未解之密。通过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觉得龙卷风这是可怕,我想好好研究它。

生:我要找到预防龙卷风的方法,让人类不在受到龙卷风的袭击。

„„

师:说的真好,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好好研究龙卷风,为人类造福。

四、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篇:冀教四年级语文上册生字组词

四年级上册 一类字组词

1、潮声 好啊 绽开 琴师 渔帆 狮子 波浪滔天 掀起

2、波涛 飞逝 旋转 舞姿 玉片银屑 窃窃私语 胸怀 滋润 序曲 几近无声 屏气凝神 春风拂面 倏忽 耳畔 黏着 展翅 翩翩而至 袅袅婷婷 纷纷扬扬 至亲好友 窸窸窣窣 呵 护 柔暖 胸怀 倾听 滋润隐蔽绚丽

3、增加 仿佛 你瞧 颜色 驰名中外 香蕉 帅气 葡萄 雕刻 繁荣 逗人喜爱 金光闪闪 葡萄 绚丽多彩 晶莹透明 雕刻 紫中带亮 圆润可爱 绚丽灿烂 成熟

4、庭院 水潭 镜子 打磨 田螺

5、观赏 漓江 桂林 船桨 扩散 雄伟 波澜壮阔 水光潋滟 无暇 翡翠 涟漪 攀登 峰峦雄伟 泰山 跋 涉 连绵起伏 燕山骆驼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 翠屏 芙蓉 玉笋 重峦叠彩 绮丽清秀 危峰兀立 怪石嶙 峋 栽倒 光怪陆离 色彩绚烂 千奇百怪 雕镂精巧玲珑剔透曲曲折折 幽径 变幻无穷 云雾迷蒙 连 绵不断

6、炊烟 无声无息 普通 一碗 热气腾腾 煮饭 腊肉 自豪 寄宿 发愁 塞满

7、步履蹒跚 探索 售票 盲人 协会 难以名状 西郊 岔口 梅花 亭子 驾驶 侧耳倾听 春光明媚 心旷神怡 双目失明 兴高采烈 喜气洋洋 夕阳无限

8、废墟 欢声笑语 跪下 疾步 帮助 摇头叹息 精神失常 破烂不堪 血迹 开辟 颤抖 灾难幸福

9、特殊 井井有条 套上 楼梯 牲口棚 奶桶 脱掉怦怦乱跳 一分一秒 呜咽 搂住 彼此

10、乳汁 晨光熹微 暮色降临 络绎不绝 叮叮当当 吱悠吱悠 年过六旬 湿漉漉 一瘸一拐 又矮又瘦 挑担 不仅 陶冶

11、查找 王府 草船借箭 老虎 毒蛇 李白 杜甫 司马迁 酷刑 懂得 年龄 感触

12、鲁国 毕恭毕敬 诚恳 曲谱 技巧 席地而坐 顺畅自然 悦耳动听 如醉如痴 激情洋溢 境地 沉浸 抑扬起伏 戛然停止胸怀博大佩服 炉火纯青

13、唐朝 贾岛 贫寒 和尚 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 返回 妥帖 恰当 毛驴 骑车 不知不觉 比比画画 仪仗 斟酌 宽恕 犹豫不决 思索 衬托

14、敬畏 街头巷尾 仓库 神圣 乡俗 积淀 萌生 探寻 身不由己 空寂 落木萧萧 杳无人影 疯跑 拾 起 横撇竖捺 营造神仙呼风唤雨 震慑 传世杰作 某种 创造 录音机 保存 如霜月色 不绝如缕 凄 婉苍凉 字里行间 含蓄 淡淡数语 含藏不尽 言简意赅朦胧渲染 气象万千

15、赛跑 操场 草坪 安慰 一寸 鸟巢 暑假 作业 预习受益匪浅

16、面貌 果仁 孟子 树冠 一 亩 杉树 短小 遮住 夜宵 贪心 秘密

17、铺着 拂过 荡漾 茎叶 蜗牛

贴着 枯 牢固 费用

18、调查 考察 集中 优良 耐旱 适宜 一般 实际 秃头 分析 垃圾 小贩 土 污染 奖励

19、草杆 木盆 荷花 开启 汇集 围拢 岗位 戒备 治疗 垂下

20、陆续 缓缓 静寂 不可计数 继续 渐渐 热闹 应接不暇 线段 竹竿 拨动

茫茫 纪律 窄小 一株 错误 停泊 涨潮 眉毛

21、天下奇观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狼吼 昂首阔步 风起云涌 池塘 县城 咸盐 宽阔 笼罩 古塔 逐渐

恢复

22、期末 袭击 蜜蜂 建筑 铁钉 冰雹 恐怖 检测 谜语

23、极昼 刮风 野兽 厘米 添加 附近智慧 调解 企业 腐朽

24、琥珀 苍蝇 森林 沾上 晌午 渗出 包裹 逼近淹没 剩余 粘稠 前俯后仰

25、家族 优雅 演出 墨水 牌子 嫌疑 零分习惯 秩序 措施 菊花 罪犯 小巧玲珑 飘飘欲仙 初来乍到 如期而至 鱼贯上岸 秩序井然 步履蹒跚 如醉如痴

赞叹不已 发号施令花红柳绿 花好月圆 含苞欲放 出水芙蓉根深蒂固 根深叶茂

瞪 傲视 注释 眺望 探望 远望 阅览 浏览 游览 视察

观察 考察 刨根问底 叶落归根

26、卢纶 石棱 冻僵 哀愁

27、诊所 肥沃 邮局 判断 盯梢 吩咐 拒绝 勉强 承担

28、踢球 盒子 木箱 挑拣 贝壳 圣诞 铲子 训练 效率

29、战役 巴黎 愤怒 艰苦 爆炸 牺牲 毁灭 手臂 晕倒 胸膛 堵住 报仇

30、狭小 微薄 闪耀 光芒 释放 毅力 陪同 锻炼

第三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6篇。教材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珍贵的亲情、友情;在学习中成长;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神奇的大千世界;感人的品格。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主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大部分。并提示学习要求。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的字。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我的资料夹”,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会认的字250个字,会写的生字308个字。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68人,部分学生上课有走神现象,书写质量差,识字不能完成任务,写字丢三落四,读课文有丢字、填字、错字现象,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反应较迟钝。为了帮助这些同学早日赶上学习队伍,本学期采用四人小组,优差搭配,且从严要求,方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50个,会写308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盛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的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1、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2、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指导写字时,教师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

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即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分别插入每个单元学习,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作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年级语文下册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这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触颇多,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上课,在教学中体现课改新理念,课堂教学中,努力学习新课标,并且在教学中努力实现新课标的精神。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要求自己认真备课,在课前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在上课时,尽量使每堂课上得生动、活泼、有趣,和同学形成互动的双边关系。如:我在上《燕子》等课时,采取了图文并茂和学生合作画一画的方式,不但直观、形象地体现了课文内容,而且充分调动起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孩子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

二、生阅读课外书,让学生把自己心爱的书带回来与同学一起分享,一起交流读书心得;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视野。当然,光多读还不够,还必须注重积累,将自己在读的时候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摘抄下来,并能在需要拿出来为己用。对此,我要求每位学生在多读的同时,每人准备一本专门用来摘录好词好句的笔记本作为积累本。

三、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

虽然在教学中我很努力,但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用更活泼更生动的教学吸引学

生,用温文尔雅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用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行为教育学生,为做一名合格、称职的语文教师而不懈努力。

第四篇:四年级冀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单元主题分析:

大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智慧的根。从古至今,无论人类文明的脚步走得有多快,智慧的翅膀飞得有多高,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眷顾与依恋。

和作家、诗人、旅行家、探险家一起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画卷吧,从《桂林山水》《望天门山》《望洞庭湖》中发现怎样欣赏名胜;从《秋色》《大海的歌》《下雪的声音》中体会怎样用心和自然交流„„

学习这一单元,一要注意品味朗读,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体验自然美景,并学习作者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的方法。二要注意师生一起投身自然,回归自然,让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在大自然中鲜活起来,也让师生的语文生活和语文体验丰富、充实起来。三要注意审美教育,正如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言:“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因而,审美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更自主地认识“鼾、屏、蔚”等34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潮、涛、增、”等44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积累相关的篇章。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用心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借助语言展开想象。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学习到的写景技巧,表达自己的内容。

6、通过互相鉴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在广泛的阅读中提高识字量。

2、通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色。

3、尝试在习作中将课文中学习到的写景方法加以运用。

4、能用普通话交谈,采用辩论的方式针对不同的不同景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在广泛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美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1《大海的歌》„„2课时

2《下雪的声

2课时

3﹡《秋色》2课时

4《古诗二首》2课时

5《桂林山水》2课时

阅读链接《美的发现》2课时

综合学习一1课时

口语交际《最美的地方》1课时

我的小笔头3课时

综合测评3课时

1、大海的歌

文本细读:

《大海的歌》由两篇清新、活泼,充满情趣的小韵文组成。《大海睡了》采用叙事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静”之美。它采用拟人的手法,使画面有声有色。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淋漓的真情,把大海静谧之美与人类新生之美巧妙地熔在了一起,读来亲切自然,又饱含深情。这首小诗写得好,好就好在诗人能静下心来感受大海,和大海对话。诗人不仅看到了美景,更体验到了风景中的人情。在生活中,也许我们也有过同样的体验,唯有把自己融入自然,把真情融入自然。用心去体会才能感知,才能与这样的景物对话,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诉说„„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海上的风》一诗,采用复沓式的表达形式描绘了大海的“动”之美。作者连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大海的祥和、温柔,粗犷、豪放。大海时而是纤纤的花仙子,时而是多情的琴师,时而是勤劳的汉子,时而又是粗放的狂飙,这就是变化万千的大海。两篇韵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想象丰富,情趣十足。读后使人身临其境,遐想无限。

如果说《大海睡了》是一幅故事化了的画面,那么《海上的风》则是一幅又一幅跳跃的画面;如果说《大海睡了》表现了大海静谧的细腻之美,那么《海上的风》则表现了大海壮阔、雄浑之美;如果说《大海睡了》突出展示了大海的静态美,那么《海上的风》则突出展示了大海的动态美。因此,朗读时要注意突出大海雄浑的气势。另外,还可以把两首诗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各自的特点。

学习这两两篇优美的诗歌,内容没有什么难度,然而要想领略诗歌表现的优美意境,感悟大海的美丽与神奇,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则需要学生自己细细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有时是语言所不好表达的。因此,尽量避免拆开始的讲解,而是把大段时间交给学生用心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增加品味的实践机会;通过对大海的更多了解,以丰富学生的形象积累,为想象和情感的升华奠定基础。所以,教学前,师生可以广泛地搜集表现大海美丽风景的图片或音像材料,为师生交流作好准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会认“鼾、狮”两个字,会写“闹、浪、觉、潮、绽、渔、吼、掀、滔”。理解“绽开、波浪滔天”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想象大海优美的画面,体会夜色中大海的美丽与静谧,以及大海的万千气象,领略大海的神奇壮观。

3、注意积累好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展开想象,感受大海的动、静之美。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读中想象。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海的有关资料特别是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你们看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们心中对大海的印象吗?

那些同学收集到了大海图片,展示给那些没有看见过海的孩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篇关于海的诗歌《大海的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强调读 :鼾声、潮声、绽开、掀起

3、结合生活理解“鼾声”、绽开、掀起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第一首诗歌:

1.读文感知:

1)思考:从哪里看出大海睡觉了?

2)指导朗读:是啊,大海不闹也不笑了,因为它睡觉了,嘘,我们别吵醒它,该怎么读?

3)什么时候,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那白天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启发:白天,风儿什么样的?

风儿吹在衣服上```````这是风儿在和人们闹呢!

风儿吹到渔船上```````这是风儿在和渔船闹呢!

白天,浪儿怎么样?

浪儿拍打沙滩,哗哗,这是浪儿在笑呢!

4)指导朗读:闹了一天,笑了一天的大海一定很累了,现在他睡着了,你忍心吵醒他吗?想想怎么读好他。

5)睡觉了的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6)再读读,说说大海她像谁?为什么?

是啊,大海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多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你喜欢大海妈妈吗?带着你对她的喜爱,深情的读读这句。

7)大海怀抱着自己的儿女,此时此刻,他睡的香吗?从哪里看出。同学们再读读这句。

2.指导背诵全文。

学习第二首:

海上的风

一、分层体验,突出朗读重点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同学间的优势,合作读课文。

2、海上的风是()、()、()、()

它一来,就()()()()

3、每一小节中风都有所不同,那我们如何让听我们读书的人感受到不同呢?

比如风是花神,这一小节怎样读?

教师用缓慢、温柔的声音进行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可以听出老师朗读的有停顿、有重音、有表情,自然由老师温柔的声音,感受到花神的美,海风的柔。

自己选择其他的小节试着读一读

4、你发现这首诗歌又怎样的特点?

每一小节的结构相同,运用了比喻

末尾为什么用了一个省略号?

“你想象一下,海上的风还像什么?你能继续续编课文么?”如:“海上的风是梳子,他一来,就___;山上的风是___,他一来,就___”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可以读一读有关大海风光的优美诗文;教室可推荐教参书中的篇章

2、让学生试着续写“大海的歌”

教学反思:

2、下雪的声音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作者心思的细腻,语言的精妙,让人读来回味无穷的散文。

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的“下雪的声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雪的赞美,对春的向往,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作者把自己对雪的感触娓娓道来,让你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这雪声、雪情、雪景当中。让我们的心灵在被陶冶与涤荡之余,能够潜心静气地去思考和回味。

文章开头,作者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生活中,这些声音即使不曾用心留意也能感觉到,而下雪的声音却是要静静地用心去感受。“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这一句把我们的耳,我们的心带到了茫茫天地间,让我们屏气凝神地去感受这天籁之音。

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雪声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声音,而是和匆匆而过的“春风拂面”和“鸟儿展翅飞逝”的声音来比较。不急不躁,不轻不重,像亲密的朋友在耳边呢喃细语,像轻柔、舒缓的音乐伴随着雪花飞舞,掠过每一位钟爱它的朋友。

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时,需要展开丰富地想象,融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细细地品味,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感悟到作者笔下的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以耳倾听,不如以心感受。”是啊,也许用耳听只是时隐时现的自然之声,而用心感受的则是一个充满了无限的爱,充满了无限的美的世界。

知识与技能目标: 1、1、学会17个生字,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理解“倏忽、翩翩而至、袅袅婷婷、窸窸窣窣、窃窃私语”等生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用心感受下雪的声音,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描绘的情景,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来读读课题?

你都听过什么声音?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这节课我们不光用耳朵来听,还要用心来感受下雪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反复诵读课文,中间可穿插默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

2、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喜欢下雪的声音吗?你觉得哪写的美?

(1)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补充;

(3)讨论怎样读好。

3、作者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你从下雪的声音里听出了什么?

4、在生活中,你有过“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的体验吗?

5、指导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胸、窃”等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教学反思:

3、秋色

文本细读:

本篇文章作者峻青用浓郁的色彩,在如画的景色描绘中寄托出了自己炽热的情感。通过抓住富有秋天特征的大海、蓝天、柿树、苹果、葡萄等事物,生动具体地描绘五彩斑澜的秋色世界,表现了秋天的丰收、成熟与繁荣。而在他的描绘中着重通过对秋天各种水果颜色、形状的描写,突出秋天瓜果遍地、景色迷人的特点。作者通过对柿树与枫叶的对比,更突出了柿树的鲜红与内涵的丰富,蕴涵着柿树的成熟与收获。驰名中外的红香蕉苹果,黄澄澄的大金帅,红玛瑙似的山楂果,绿莹莹的、红玫瑰似的呈现多种色彩的葡萄„„如此绚烂的色彩,组成一幅美丽而迷人、成熟与繁荣的秋天景象。作者采用了大量比喻的修辞方法,使得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与读者面前。文章最后一段,道出作者之所以喜爱秋天,就是因为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表达出作者面对丰收的景象内心的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秋天这一丰收季节的赞美。

该篇文章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提示学生实际观察秋天的美景,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把学习理解课文与体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感悟作者的“秋天表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丰收和欢乐。”之后,跳出作者的感悟,也谈谈自己对秋天的感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秋天。用看得见的画笔描绘,用直通心灵的语言表述,或是默读体味秋色的魅力,或是朗读读出秋色的绚烂,总之,以引导学生自主感悟为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字7个,会写字8个。理解“逊色驰名中外 绚丽 繁荣等”生字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略读课文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

3、初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略美丽而迷人的秋色,感受秋天成熟与繁荣的景象。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秋天里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秋色

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通过你的观察,你能把你眼中的秋色告诉大家吗?

(学生畅谈)

师:有一位叫峻青的作家也观察了秋色,想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读文识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对读不好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说一说文章所描写的主要内容。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作者之所以喜爱这样的秋天,是因为它表示着——和——也意味着——和——。

你同意作者的这种感触吗?

如果同意,请在课文中找到这样认为的理由;

2、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如:体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柿子红得像一片火;苹果逗人喜爱;山楂缀满枝头;葡萄如水晶和玉石雕刻,晶莹透明。

读中体会作者的比喻手法。把各种水果水灵灵的呈现在我们眼前。

3、如果还有别的想法,请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理由说充分。

你眼中的秋色是什么样子的?

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秋天的场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搜集秋天的词语、句子,读关于秋天的文章、古诗句。

2、可以向同学推荐教参书中的诗句。

教学反思:

4、古诗二首

文本细读: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后,赴任的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遥望洞庭湖写下的。很多诗人写洞庭湖,都着眼于它波澜壮阔的气势,这首诗却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静美而著称。

秋天的朗朗清月,洒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镜,静静的月,静静的湖,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沉静、和谐、秀美的景色。今夜为何如此静谧?因为“潭面无风”,风平则浪静,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镜未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湖面的缥缈、朦胧之美,就像古时没有经过磨拭的铜镜一样,没有鲜亮的光泽。古代没有玻璃,镜子是用青铜铸的,磨光以后才能照人。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一个“遥望”将我们的视野一下拉向广阔的八百里洞庭。此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洞庭湖面之美,还可以看到美丽的山水之景。作者展开了奇丽的想象,给整幅画画上了点睛之笔:如果把月光下泛着银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个巨大的白色银盘的话,那么,湖中风景秀丽的君山就如同古时小妇人的青螺髻了!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次乘舟沿江而下,经过天门山,眼前奇特伟美的景色勾起了他的吟兴。诞生的一首不朽的诗篇。天门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十五公里处的长江两岸,有两座夹江对峙的山峰,东为博望山;西为梁山。两山错落相对,犹如一扇天然的江上巨门,浩瀚的长江水浪从中穿过,因此人们又形象地将两座山总称为天门山。短短四句诗,描绘了天门山矗立江岸,对峙如门的英姿,写出了长江碧水东流,孤帆远来的美景,同时,借助于笔下一派雄丽的景色,也将诗人宽阔的胸襟、奔放不羁的情思和盘托出。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诗人首先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楚江,即长江。当涂在战国时代属楚国,故称流经这一带的长江为楚江。读着诗句,使人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断”、“开”两字,下笔利落有力,从而将天门山夹江而峙,相望如门的形势极其简洁、准确地描绘出来,显示了大自然创造力的神奇和伟大。在诗人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博望山、梁山夹峙于长江两岸,江面变窄,加之由西向东的长江走势在这一带呈北折之态,致使湍急的水流回环旋转。“回”字鲜明地概括了天门山下的流水不同于长江别的地方流水的自身特点,落语看似平常,却真实、准确而生动。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出“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致。博望山和梁山峙立于长江两岸,远远相对,高高耸出浩渺的江面之上。这是对首句“天门中断”四字的具体化,状写“中断”后的天门山形成对称的两座山峰,各据一岸,与中间奔流的长江,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态美。缘何产生“相对出”这样的感觉?那是因为诗人不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而是在“日边来”的“孤舟一片”之上。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也就油然而生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试想:丽日照临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夹峙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多么惬意,多么美好的图景!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3、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以及天门山的壮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

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

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镜”“遥望”“山水”“白银盘”,《望天门山》中“天门山”“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中断” “楚江开”“回”“相对出”“日边来”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体会望天门山的强劲气势。对比朗读。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学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记忆“庭、镜、磨、螺、潭”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

教学反思:

5、桂林山水

文本细读:

《桂林山水》是一篇记写桂林优美风光的经典之作。课文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三个方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画长卷。

作者对桂林山水风景特点进行观赏、分析、思考后,从水、山、洞三个方面概括写了桂林山水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而在记写每一方面景色的时候,又都是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发现,也让读者在比较中更清楚地把握景物特点。作者把漓江和大海、西湖比较,说明漓江的水是静的、清的、绿的;把桂林的山和泰山、燕山比较,说明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险的;把桂林的溶洞和作者在电影中见到的溶洞比较突出了桂林溶洞剔透、幽深、绚烂的特点。最后作者又把山、水、洞联系起来描写,使人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总体印象。

作者对桂林山水特点的把握与概括是准确鲜明,表达中一处处妙喻更使桂林山水洞的形象逼真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排比句的运用使桂林风光的意境美、文章表达的语言美和作者心中浓浓的情感美融为一体。文章结构明晰、描写生动,语言华美,在表达上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滋养。

教学《桂林山水》要把认识了解桂林风光的自然美,体会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同营造课堂的氛围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桂林风景名胜有更多的了解,对桂林风光画面有更深的印象,对文章的表达有更多的感悟,使课堂成为师生一次美的享受。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陆、扩、”等12个生字,掌握“桨、涉、赏”等12个生字,注意积累本课中优美的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文字勾画的桂林风景图。

3、学习体会作者抓住特点从几个方面观察描述景物的方法。了解比喻、排比,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4、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桂林山、水、洞“秀美、奇美、幽美”的特点,培养孩子投身自然、热爱大自然优美风光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桂林山水的图片,资料。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和诗人一起游历了洞庭湖,天门山,今天,我们要求有天下第一之称的桂林山水去看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检查预习课文的读书情况

2、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1)、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2)、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2、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澜壮阔、水光潋滟、峰峦雄伟、重峦迭彩、危峰兀立”等字词的意思。

3、文章主要从那几方面写了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师生对话、品味语言。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漓江的水“静”在哪里?除了静还有“清”、“绿”都体现在哪里?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如果说,漓江的水是静的,使我们所看见的,那么如何让每有感触到他静的人通过我们的声音感觉出他的静呢?

试着练习朗读。

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再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词句分析体会。

3、看了水,欣赏了山,也浏览了洞,那么桂林山水整体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4、谈一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收获,特别是在描写景物方面。

如:注意观察分析景物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非常清楚;比喻、排比可以让表达更加生动、流畅;适当引用名言佳句可以让文章画龙点睛、妙笔生花„„对于排比句,重在让学生体会,不要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记忆。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栽”字,找出同样结构的字进行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背诵该篇文章,可以配乐背诵。

教学反思:

综合学习一

文本细读:

综合学习一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四项学习内容。“读读背背”中《郎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的一首词。寄情名山大川,流连田园风光,这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共同志趣,那一处处美景陶冶了诗人的情操,更激起了他们勃勃的诗情,因而不少的写景文章语言用词都很华美。积累这些语汇的过程是一个丰富自己阅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生活的过程。教学中我的猜谜集可以采用分类积累的方式。可以将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和我的采蜜集综合考虑。即先对“最美的地方”进行讨论,然后到“最美的地方”感受体验,中间可以对“最美地方”的文化内容、如题字、说明、标语、楹联等作必要的采集,记入自己的“采蜜集”,最后,完成“最美的地方”的小练笔。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更多的积累描写界色的好词佳句。

2、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意识与能力。

2、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作品,激发喜欢积累的情趣。

3、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巩固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

策略与方法:

采用小本本展示“我的采蜜集”采用想象法学习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描写景色的词语、诗歌、谚语、古诗等。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刚刚开学两个星期,就已经欣赏了很多自然的美景,著名的景观。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古诗、诗歌、或者优秀的段落。

(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描写景色的词语展示给大家吧!

2、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成语,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用明快色彩!

3、评选“成语积累之星”,“成语积累优胜小组”。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浪淘沙•北戴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推荐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教学反思:

冀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

阅读链接

美的发现

丰润区韩城中心小学 任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锻炼孩子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

课前准备:搜集风景名胜的美文、图片、资料介绍,选择与美文合适的音乐,或者能够勾起人们对自然无限遐想的自然音乐。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

与教学随笔

一、播放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

1、师:同学们,谁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音乐把我们带进一个怎样的意境?

2、师:这是老师给学生带的礼物,同学们带来的关于自然风景的礼物会更丰富,更精彩,更令大家陶醉。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2、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3、找2-3名学生说一说。

4、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5、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发现。

1、师:同学们,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4、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5、分组展示

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听听看看展示的同学哪里最精彩;他人的展示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四、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一起发现美,走进了一个美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美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美,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景物的文章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再读,了解单元整组教学的重点内容,从而目的明确,情感集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揭示课题并板书。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的能力。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利用小组交流的方式,为学生弥补自身的阅读感知。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真正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用画画的形式来抒发情感,既能达到预期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画画的能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才能真正做到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最美的地方

丰润区 西实验小学 张连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

2、让学生学会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的心目中的家乡。

3、培养交际能力,用普通话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和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2、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一起欣赏了美丽的桂林山水,一起走过了

阅读连接中的杭州西湖、黄河壶口瀑布、亚龙湾等许多迷人的地

方,同学们你还看到过那些美丽的地方?(交流)实际上最美的 地方不只在名山大川,生我们养我们的家乡,那润泽的土地上也

有很多让人留恋的地方:比如村旁的小溪、房后的树林、街心花

园、校园一角„„这些都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学校准备开展一次“家

乡最美的风景”暨“优秀小导游”的评选活动。各班要上报两名

参赛选手,谁想参加呀?这么多人想去,选谁呢?这样吧,咱们

开展一次优秀小导游比赛,谁最棒就推荐谁去,好吗?

师:咱们的家乡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家乡一处

美丽的地方,你想介绍哪个地方呢?你们觉得应该怎样介绍呢?

(共同交流:景物地点、特点,也可加入传说、说话有快有慢、有感情,用普通话„„)

二、全班互动交际 自己眼中的美景,闯关

第一关:小导游初赛(在小组内讲讲自己最熟悉、印象最

深的一处美景,并评选出小组最优小导游,记下推选的理由,也

可合作画画)。

第二关:小导游复赛(全班交流,交流前请各组介绍本组优

秀小导游的优势,教师顺势指导交流要求,全班交流过程中针对

交流情况适时点拨)。

三、评价总结

学生参与评价,讲清理由。颁发班内入选美景及小导游标志。

我的小笔头 我最喜爱的地方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 张连平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一》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梦中的外婆家》例文引入,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在小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美,那么亲切。喜爱,才能写出美。你喜欢哪儿?请你也来写一写。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是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较三年级有很大发展设计的。三年级时已有过写景的片断训练,在此基础上这次习作要求有了很大提高,从例文来看,有了一定的表达顺序,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思想:

1.创设宽松、愉悦的游玩氛围,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实践中,调动多种感官,触摸写作素材。

2.指导学生有序地、重点突出地将最具特色的景物写生动、具体。体现它带给自己的快乐。

3.体现整合的理念,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作前准备:

发动学生准备好摄像机、照相机或画笔。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融身自己喜爱的地方,放飞自我,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讲得都很棒,老师知道了景色美,能给你们带来快乐的地方就是你们最爱的地方,他就像一首诗,一首歌。同学们,马上就是星期天了,老师有个提议,让你的父母再带你到最喜爱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怎么样?有条件的可以用摄像机或用照相机拍下,也可用自己的手画下那里的美景,咱们准备用它来装饰黑板旁边的展示栏,好吗?当然了,同学们也一定要仔细观察那里,那里的小导游可是你呦!(指点方法:1要突出重点,在大范围观察的基础上,重点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几种事物,用笔记下他们的特点。2注重方法,观察的时候不仅要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心去感受。)

二、成果展示,畅谈最爱的地方

师:上周星期天,同学们再次走进了自己最爱的地方,从大家的脸上老师就洞察到了你们内心的喜悦。那好,同学们就利用这节课找你最喜欢的伙伴把你最爱的地方介绍给他听,好吗?(学生交流)师巡视,推选典型的在全班交流。

三、明确方法,描绘最爱的地方

1、趣味启发。师:同学们,我们最爱的地方像一只美丽的小兔子,揣在我们各自的怀里,现在就请大家把“兔子”放出来,让它在我们的纸上踩出最美的花朵吧!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的快乐。你认为怎样写才能最有效地体现是最“爱”的地方,才能写得形象生动感人呢?

2、探寻方法。读读《梦中的外婆家》这篇例文,想一想,我们如何写好自己眼中的“最

爱”,梦中的地方。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按一定的顺序写,把景物的远景、近景、动态、静态、联想、感受以及带给了自己哪些快乐写出来,语言要生动形象,要灵活应用妙词佳句,要巧妙的用字词体现自己的“最爱”。

3、学生练习写作。

四、读品结合,展示自己最爱的地方

1、小组内互相读读评评,找找优点和不足。

2、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的同学上台朗读,师生互评,以表扬激励为主。

4、学生再作修改。完成后自己再读一读,或互相读一读。

五、抄写,根据兴趣可以给自己的作品配图

优秀作品张贴于展板,有兴趣的可发到网上或杂志社。

小资料:

桂林城徽-象鼻山的传说

象鼻山的山顶有明初所建的一座喇嘛式的实心砖塔普贤塔,远看像大象背上的宝瓶,又像插在大象背上的宝剑的剑柄,故又称宝瓶塔、剑柄塔。关于象鼻山和剑柄塔,有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这头神象随玉皇大帝南巡来到桂林,身患重病遭弃,当地人治好了它,它为报恩,于是留在人间为民耕种劳作。玉皇大帝得知,多次召它回宫,它誓死不从,天兵天将下界捉拿,它奋起反抗,激战数日,浑身带伤。玉皇大帝见暴力无法使它屈服,谎称休战,趁它俯江饮水时,派天兵天将用宝剑插入它的背,神象化作巨石永远留在了漓江边,它那背上的剑柄至今还留着。

水月洞中,有石刻50多件,多为宋人题刻,著名的有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蓟北处士的《水月洞》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

小资料: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者,王正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句800年一直作为点评桂林山水景色的不朽名句,但此語出自何人之口却悬而未决。在今天举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研讨会上,中国诗词、文博专家一致认定:此句出自南宋王正功的诗作。

桂林博物馆有关人士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从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在学朮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李曾伯“桂林山川甲天下”詩句的一音之转,也有的說它是来自于清代金武祥诗中的辞句。

80年代中期,桂林市文物工作者对独秀峰石刻进行全面调查清理,发现一块自明清以来就从来没有被人知道过的摩崖石刻,上面一字不差地刻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字句,书写者是南宋庆元、嘉泰年间担任过广西提点刑狱并代理靖江知府的四明(今浙江宁波)人王正功,从而结束了百年的不休争论。

当时,这一论断只在桂林的文物工作者和文化名人圈中传播,直到上世纪末,才在桂林旅游界、政界等有关部门中传开。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洪本健说,王正功的诗句及好地凸现出桂林的山青、水秀、洞奇和石美,确立了桂林作为风景旅游城市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

丰润区岔河镇岔河中心小学 孙莹

单元主题分析:

人间处处都有真情在,“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类千古咏唱的主题。无论是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热情关爱《炊烟》《赏花》,还是深沉博大、无与伦比的伟大的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亦或是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信任《地震中的父与子》《新年礼物》,还是邻里之间的友爱,关照,“人间真情”是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人间真情的无处不在,真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享受真情的温暖、幸福。融入真情之中,用心去体验、感受真情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带来的快乐„„人间有了真情的存在,有了爱的存在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幸福,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地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来学习这种叙事性文章的写作方法。学习作者观察生活的细致。感受真情的无处不在。每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感受“人间真情”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炊、履、洛、攒、汁、”等45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炊、索、废、殊、汁”等56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重点词语复述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学会写书信这种有固定格式的习作。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学会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检查识字情况。

2、通过品读、默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人间无处不在的真情,感受真情的温暖。

3、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课时设置:

6、炊烟

岔河小学 孙莹

文本细读: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何回报。女主人的热情爽朗、男主人的朴实憨厚以及他们美好的心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初见炊烟,心生希望。正当“我”又累又饿的时候,看见了远方山间轻轻飘荡的炊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第二部分(2-4)盛情款待,感受温暖。通过煮饭、闲谈、告别等情节表现山里夫妇热情、淳朴的性格。

第三部分(5)回望炊烟,心潮激荡。飘动的炊烟下,木屋主人挥动手臂与我道别。这一幕,似电影镜头般定格在作者眼前,也定格在读者心田。

文中山里人的形象质朴感人,似一双无形的手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艺术效果得力于作者对人物细致、传神的刻画。

成功的人物刻画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创举,关键在于对事件进行描写时,一定要自己感受最深的,且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这样,人物形象才会生动而丰满。

比如,课文中用了“客人来啦,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先喝碗茶!”“钱?这儿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如果不忘记山里人,以后再来!”等语言描写;又有“她把那锅一连洗了三遍,红薯、白菜在山溪里洗得干干净净”等动作描写;还有“没等开口,她就笑着叫起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大口大口地吃”,“她又笑了”等神态描写,这样,一个热情爽朗、快人快语的农村妇女形象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寓真挚的感情于质朴的文字之中,是炊烟写作艺术上的又一特色,读来如同品尝一杯清淡的绿茶,令人回味无穷。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塞”这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字典、词典进行独立自主的识字,提高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习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热情,淳朴,激发学生要向“山里人”那样多献出一份真诚,一份爱心,生活会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课文篇幅短小,字里行间渗透着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学生应该能够读懂,但作者为什么以“炊烟”为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听过这首歌吗?《爱的奉献》只播放最后几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过素不相识的人的热情帮助吗?谁能把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感想与大家谈谈。

学生畅所欲言。

2、师:今天我们就来结识一对“山里人”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淳朴和热情,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课《炊烟》。板书课题。

3、师: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都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想法来读读《炊烟》吧!

在读课文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准确通顺。

(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注意“塞”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sāi,在小组内轮读,把生字词读准确。

3、用各种形式理解课文中词语

(1)借助图片理解“炊烟、热气腾腾”。

(2)结合文中具体语境、生活经验或借助词典理解“无声无息”“寄宿”“回荡”„„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再读全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腾”“豪”等

四、作业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整体感知

《炊烟》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中木屋的主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感受,教师可随学生回答

板书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热情、淳朴、善良„„)

二、细读课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给同学们留下了热情、淳朴、善良印象,你是从

文中什么地方体会到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 词句画下来。

注意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好好的品读,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

(给学生充分品读的时间)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1)外貌描写的词语“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她面色黑红,„„充满山里人的光彩。“妇女的勤劳、健康。

(2)神态、动作及语言描写的语句:她坐在旁边。笑着看我 „„手里不停的织着一件鲜红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诉我„„

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谈、对生活的乐观。

(3)语言动作的语句:客人来了快进屋吧。那还要问?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净净。女主人的热情好客。

“这不是饭馆,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语言“都是自家种的„„”男主人笑着说,声音很轻,男主人的憨厚、淳朴。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角色朗读全文,注意在朗读中体会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读课文,质疑问题。

读了《炊烟》木屋主人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全文,看你还有什么疑问,写出来。

五、自拟文题,感悟中心。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温暖,可为什么

作者却以“炊烟”为题呢?如果让你来写,你想给、这个故事起一个什么名字?你认为作者的题目好在哪?

使学生体会到“炊烟”是全文的线索,又累又饿时望见炊烟,女主人为我煮饭,告别时望炊烟。

炊烟让人感到希望、温暖、富有诗意。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人间处处有真情在,把你曾经得到过的一次帮助写下来,注意写清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以致用。

七、板书设计

希望

温暖

炊烟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朴 豪爽

热情 好客 乐观

八、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2 赏花

岔河小学 孙莹

文本细读:

一群双目失明的残疾人,在孤独与沉默中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但行不多久,他们不光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嗅到了淡淡的花香,而且,“看到”了盛开着的梅林,飞舞着的蝴蝶,他们用心体会到了春光的明媚„„而这一切,来源于售票员秀子和司机的善良与热情,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文章按照叙述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这次郊游的特殊组成人员。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文章结尾)。介绍车上的气氛由沉闷到活跃的全过程。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手法渲染了车厢内热烈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了洋溢其中的浓浓的亲情。

题目为“赏花”,但非一般意义上的“观赏”“欣赏”,而是用心去体会、感受大自然,感受春天,感受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

文章语言朴实,读来如一股清新的春风拂面而过,令人感觉清爽而温暖。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感受文中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默读、复述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 文章文字浅显,学生应能读懂,但文章又写得比较含蓄,学生体会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活情境,谈话导入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残疾人,他们更需要我们健康人的关心与帮助,回忆一下,你曾帮助过残疾人吗?当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2、师:是啊,多一份帮助,多一份关爱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花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花香四溢,温暖友爱的盲人车厢吧!让我们去赏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27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交流初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抓住每部分的重点内容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群盲人游客在郊游途中得到售票员和司机的热情帮助,从而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只要意思对即可。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小组内合作自由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组内合作检查。

2、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检查纠正字音。注意“步履蹒跚、气氛、弥漫”的读音。

3、分析记忆字形,注意“盲”的上半部的写法,“协”的左边是个“十”不是“木”,“郊”与“效”,“架”与“驾”要注意区分。

4、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蹒跚、心旷神怡。

(2)联系上下文理解。逗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四、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听者习惯性的评价,注意把课文读通顺、准确。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导入新课。

在《赏花》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友情与关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想一想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感受)

2、课件出示。默读课文,并思考: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画出描写与内气氛的语句,体会车内气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交流读后感受。

(1)第一段中抓住“步履蹒跚”“探索着寻找座位。

——盲人游客行动的不便,暗示他们非常需要人们的帮

助。

(2)第2、3段中抓住“沉默”——盲人内心的孤独、寂寞、无助。

(3)第6段中“一阵低微的笑声”——盲人对秀子的描

述有了回应。

(4)第9段“乘客们发出了惊叹声”——从秀子的描述中

盲人们看到了梅林,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5)第13段“双目失明的乘客们都兴高采烈、喜气洋洋”

——在秀子的引导下,盲人们全身心的感受着湛蓝的天空,流淌的小河,明媚的春光,感受着春游的快乐。

(6)第16段“一个人跟着唱了„„有人在悄悄地擦着眼泪”

——秀子的歌声引起了大家的唱和,歌声感动着每个人。

(7)最后一段“花好香啊!淡淡的花香弥漫了整个车厢”——温暖随着花香流淌在大家心田。

4、读到这我们来思考一下“车厢里弥漫的只是花香吗?除了花香还有什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三、复述课文,深化理解。

1、把你的感受最深的地方朗读出来读给别的同学听。

2、出示课后词语积累。

指名读一读。

3、你能根据这些词语加上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复述出

来吗?

(指名复述,注意意思对即可)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找一找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文章来读一读,在生活中多关心帮助身边的残疾人。

2、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学以致用。

五、板书设计

赏花

温暖

热情

弥漫

关爱

六、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3

8、地震中的父与子

岔河小学 孙莹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1994年美国发生的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地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父亲在其他人感到绝望时他一直心存希望?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儿子在黑暗的废墟中始终等待着父亲的援救?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是父亲深沉、伟大的爱。

这单元紧紧围绕“人间真情”这一主题,讲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友爱(《炊烟》《赏花》);乡邻之间的关爱(《古井》),以及学生们深沉博大的父爱(本课以及《新年礼物》)。前两课已经初步学习了体会句子的方法,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也是这一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文本的内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力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从中引发开去,珍惜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感谢父母。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自读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遇到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情简析:文章文字浅显,学生不难读懂,并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并从中受到启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最疼爱你的人是谁吗?(父母)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父母对我们无比博大的爱,所以父母成了我们最信任的人。想一想生活中父母对你的关爱,哪次让你感受最深?学生回忆与父母发生的感人的事。

2、地震中的父与子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这对父子。

二、自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在1994年美国华盛顿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为了救出自己的儿子,在一片废墟中坚持不懈的挖掘了38个多小时,最终成功救出儿子以及儿子的十四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品读课文、交流评析。

1、自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些下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外貌等语句来品读。

2、如果你有了感动就与你的小组同学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别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动)〕

3、谁愿意把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汲取有价值的观点。

(1)第3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的说。父亲的意志坚定。

(2)第5段“„„他便埋头接着挖——父亲不肯放弃。

(3)第8段“他挖呀挖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父亲坚持不懈,疼爱儿子。

(4)第9段“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儿子的先人后己,与父亲心心相通。

四、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朗读给同学听。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父亲的坚决,儿子的信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父亲和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感受?

2、如果你是在地震中刚刚获救的阿曼达,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展开想像扮演阿曼达写一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六、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一直挖了三十六个小时

爱 相信

儿子 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

七、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3

9、新年礼物

岔河小学 孙莹

文本细读:

家庭生活是平凡的,然而正是在这平凡之中蕴涵着深深的爱。

《新年礼物》讲的是新年前夜,迈克思来想去,决定送给父亲一件特殊的新年礼物:明天清早起来,偷偷帮助父亲完成挤乃奶的工作,给父亲一个惊喜。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事情的经过。第一部分(1-3)麦克的准备。通过麦克的心理活动交代出麦克的家境、父亲的辛劳以及小麦克的懂事和善良。第二部分(4—文章结尾)写麦克完成心愿。先写麦克挤奶前的紧张、激动的心理;完成心愿后写他的紧张与期待,父亲的惊喜、感动与幸福。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全篇通过人物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简洁的对话,细微的动作,使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引起了读者共鸣。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生活小事中所蕴含的父子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心理、动作、情态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父子之间的真情,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份礼物,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情简析:文章文字浅显、易懂。相信学生只要用心读就一定能感受到父子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礼物”导入新课

1、课前我让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份礼物,准备了吗?

(学生拿出礼物)

你准备把礼物送给谁?为什么送给他?

2、“新年快到了,小麦克为自己的父亲送上了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教师配乐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准确、通顺、读流利感受父子真情。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攒、挪”的读音。

(2)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①借助词典理解:思忖、井井有条、呜咽。

②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怦怦直跳、吱吱嘎嘎。

4、检查读文情况。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字音。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在小组内分析记忆字形,给生字组词。

2、注意“殊、呜、彼、套”容易写错。

3、指导书写,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作业

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并能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课文内容,感受父子真情。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新年礼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看一看麦克送给父亲的是一份怎样的新年礼物?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麦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注意抓住麦克的心理、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来体会。

2、在小组内交流读后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注意引导。

(1)

2、3段麦克的心理描写——麦克是一个善良、懂事、爱父亲的孩子。

(2)4段,麦克的心理和动作,抓住“二十次醒来”划火柴看表,激动、摸索着下楼,悄悄打开“来体会麦克当时的激动、紧张的心情。

(3)第5段挤奶的过程看出麦克的动作麻利、熟练,平时经常帮父亲干活。

(4)

6、7段等待父亲时心理描写:用手按着,怦怦直跳的胸脯。“竖起耳朵听”急切的期待着——内心充满幸福。

4、作者在刻画麦克这个人物时非常注重他的心理描写。

课件出示

(1)或许是第二十次醒来了,每一次他都划根火柴,看一眼那只古老的钟,一点半、两点半„„

(2)时间一分一秒地挪动着——五分钟、十分钟„„他急切的期待着。

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麦克当事的心情怎样了?

你能把他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试着读一读,怎样读更好?

练习朗读,体会麦克的激动、紧张、急切、兴奋的心情。

5、刚才我们感受到了麦克在送给父亲礼物时的心情,那么父亲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住

(1)第一段,对麦克的心理描写“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每天不辞辛苦的工作,他是多么爱我呀!„„不过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可以看出父亲勤劳、节俭、爱孩子。

(2)第八段“父亲笑着,一种带着呜咽的笑”。父亲会想些什么?

(3)最后一段,父亲的手臂紧紧的搂着他。麦克又会想些什么?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体会麦克的心情。

2、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人与人之间送礼物是友爱的表现,礼轻情意重,礼物的意义不在于价钱的多少,而在于付出了真情,传递了爱和友谊。现在,你决定送一份什么样的礼物给你父母、长辈或是朋友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2、在生活中,你有过像麦克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自己

当时的心情。

五、板书设计

新年礼物

善良 送给 勤劳

稚气 麦克 父亲 节俭

疼父亲 干活 爱孩子

六、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3

10、古井

岔河小学 孙莹

文本细读: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着写到古井挑水的人很多。文章的后半部分写村里的人对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的帮助以及古井带给“我”的启发。文章感情真挚,文辞朴实,内容深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从古井受到启迪,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独立自主识字,提高学生多种形式理解词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品读文本,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懂得古井为人们作出了贡献而不要报酬,从而体会乡亲们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并从中受到启迪。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记下来。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太阳奉献给我们温暖,大树奉献给我们清凉。

小草奉献给我们绿色„„自然界的万物呀无时无刻在奉献着自己。我们村东头的那口古井又奉献给我们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古井》。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理清文章顺序。

2、交流初读感受

课文按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的人每天都到古井取水——乡亲们帮助老人挑水——古井给人的启示来叙述的。

三、小组合作,自学生字词。

1、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轮读,纠正字音,注意“哺”“酬”“络绎”的读音。

2、在小组内合作记忆字形。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采用比较形近字的方式加强记忆,注意“暮”与“幕”“治”与“冶”的区别。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1)借助词典理解:哺育、熹徽、络绎不绝、六旬、报酬、陶冶。

(2)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

叮叮当当、湿漉漉、单薄。

4、指导书写。

把字写漂亮、写规范。

四、熟读课文

检查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者可习惯性的评价,纠正错误。

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

今天继续学习第十课《古井》,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 教给学生阅读的 什么? 方法,通过反复读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理解文本

1、课文题目是《古井》,文中都写了古井的什么?哪些地方写

到了古井?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

出有关的语句。

2、交流读后所得。

(1)第1段古井的位置及它对村里人的贡献。

课件出示:“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

的儿女。

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赞美了古井的无私奉献精神。

(2)第2段写来古井挑水的人多。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挑水的人多?引导学生抓住“晨光熹徽,暮色降临、络绎不绝、湿漉漉、老是”来表现挑水的人多。

②还可以感受到什么?抓住“叮叮当当、吱悠吱悠、快乐的乡间小曲”挑水的人知足、快乐。

③有感情的朗读这人多注意读出挑水人的快乐。

④试背诵这一段。

(3)第5段“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根人们要过报酬”古井的无私奉献。

(4)第6段,作者对古井的赞美。

3、文章题目是《古井》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古井赞美古井吗?还写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6段看你又读懂了什么?

(1)3、4、5段写乡亲们年年帮助两位老人挑水不要报酬。

指名读4、5段对话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老人及村民的淳朴、善良。

(2)乡亲们的行和古井有什么关系?

揭示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

(3)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读读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句子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古井无私奉献,赞美了古井更赞美了人们,借物喻人。

(3)你喜欢文章这直抒胸臆的写法吗?

如果让你给文章作结,你会怎样写?

三、感情朗读,升华理解。

分小组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有不懂的地方说出来。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你从古井到乡亲们身上受到什么启迪?在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做人?

2、找一些借物喻人的文章来读,学习这种写法。

五、板书设计

古井

无私奉献

哺育

陶冶

乡亲们

别无所求

帮助

老人

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3

综合学习二

岔河小学 孙莹

文本细读:

综合学习二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我的好方法” “漫步书林”“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六项学习内容。积累部分分“我的采蜜集”和“读读背背”两项具体内容。结合本单元文化主题,加强学生对关于亲情的词语、古诗、现代诗的积累、背诵与运用。

“漫步书林”展示了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的了解与认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

3、更多的积累关于写真情的词句。

4、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3、承接上一册“漫步书林”的系列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文房四宝和永字八法的基础上了解有关汉字字形演变的小知识

4、通过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我的采蜜集等综合性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参与语文实践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获得综合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

2、帮助学生树立喜欢汉字、主动写好汉字的意识。

3、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文化修养。

策略与方法:

采用手抄报展示“我的采蜜集”采用想象法学习读读背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写真情的词语、诗句、古诗、文章等。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父母、亲朋、他人、自然万物给我们带来的恩泽。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句子、优秀的段落或者是文章、人物。

(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写真情的词句展示给大家吧!

2、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词语、句子、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有关“爱”的旋律!

3、评选“成语、句子积累之星”,“成语、句子积累优胜小组”。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诗人沙鸥写乡情的诗歌《新月》。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在朗读、背诵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新月》赏析:

入手擒题,诗一开始就把银钩似的一弯新月比作“一条小船”,使之成为诗人情感的闸门。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两句写诗人以虚当实,凭借想象踏上返回故乡之路。

“花香。夜暖。”一句四字,从视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现了作者想象中的故乡迷人的春夜美景。

诗的结句情深意美,诗人借新月之船,将绵绵不尽的游子之情,洒落在故乡的土地上,洒落在故乡的梦里。

4、向学生推荐其他有关乡愁的新诗。

• 乡愁

(台湾)余光中

小时侯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四、我的好方法、1、出示某位同学作文中的一些错别字,让同学们谈一谈错别字的坏处。

2、想一想你有没有什么避免错别字的方法吗?

3、阅读别人的好方法,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五、漫步书林:

1、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汉字的情趣。

2、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笔画美、神韵美。

3、汉字字形演变的过程,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国汉字的了解与认识。汉字的形体演变

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春秋)——→大篆、六国古文(战国)→小篆(秦朝)——→隶书(汉朝)—→楷、草、行书

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3

阅读链接

感恩的心

丰润区韩城中心小学 任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恩是一种传统”“感恩让生命更精彩”两部分内容的阅读,了解中外有关感恩传统、感恩故事,懂得感恩的内涵,学会感恩。

2.搜集有关感恩的故事、诗歌等,在课外阅读中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3.将感恩之心转化为感恩行动,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中报答他人对自己的爱。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感恩内容的资料。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再设计

与教学随笔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放歌曲《感恩的心》

2、师:谁听出来了,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谁想为大家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

找2-3名学生说一说。

二、提示课题,点明中心。

6、师:那么,什么是感恩呢,下面我们打开书41至43页的内容,认真读一读,一会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同学们自由的朗读。

7、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感恩是什么,?

8、师:下面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中的内容,我相信你们会有更多新收获!

9、指名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

2.结合本单元所学的几篇课文,谈谈自己对感恩的理解。例如结合《炊烟》一课,理解接受山里人热情的帮助后,作者感恩的心情;《新年礼物》小麦克的行为是对父亲之爱最好的报答。

三、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加深认识,丰富感受。

交流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1)小组内交流。几个同学为一组,互相传阅或口头交流。根据材料性质,发言者可以给大家朗读,也可以讲述主要内容。(2)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同学在全班交流、发言,也可以将同学的资料分门别类,装订成册或张贴出来。要鼓励学生有效利用《童年书架》或其他书籍,方便快捷的搜集到有关资料;更要允许学生讲述自己曾经阅读过的资料信息,如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感恩的课文等;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推荐有关阅读篇目,防止为完成作业,硬性规定所有的学生必须重新查阅资料的做法,要本着省时高效的目的,结合当地教学资源和学校实际进行,不要人为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感恩行动。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教师和学生一起,要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感恩行动计划,在具体实施中使本次活动质量升华、提高。尤其是注意渗透教育,使学生的感恩行动不仅仅体现在一时一势,而是要形成贯穿一生的良好品行。例如除了给父母写一封信、洗一次脚,给老师倒一杯水,跟同学说一句感恩的话之外,应该把关心父母,尊敬老师,尊重和帮助他人作为一种美好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如果你觉得你心中有话要说,有情要抒,那么,我希望你能写下来,那会是一份永久的回忆!

音乐进课堂,是教师最有利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揭示课题并板书。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要避免语文学习中的“单打一”现象,要将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发展。

使学生对感恩的感受更深刻。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学反思

回复人:宇文

回复时间:2006-09-11 09:55

口语交际: 我看课外“兴趣班”

丰润区 西实验小学 张连平

知识与技能目标:

2、能用普通话和别人进行交流,能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根据倾听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有礼貌的倾听的好习惯,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三、课件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谈论什

么?想不想加入他们的讨论中?

四、调查介绍、交流看法

1、师:看完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的课外生活是怎样安排

的?班里的其他同学呢?下面小组长把本小组的情况调查一下并

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自己对课外兴趣班的看法,师巡视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派代表班上交流。

(注意交流过程中讲话要有礼貌,态度自然,要说普通话,意

思表达得要清楚。)

三、提出建议,尝试沟通

师:同学们,参加课外兴趣班有时候的确对我们会有很大的 帮助,但他也因人而异,如果盲目的参与太多,也不一定会有好的 收益。同学们你满意自己现在的状况吗?你有什么好的想法?把它

记下来,写写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拿给父母(或老师)看,和

他们沟通交流,共建充实快乐的生活。

教学反思:

我的小笔头

学写信

丰润区西实验小学 张连平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二》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生活中,为了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我们常常需要写信。(以山妮给城里的阿姨写的一封信为例,说明写信就是写写心里话。)你有什么心理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写信告诉亲人和朋友吧。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是学写信,信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只要让学生有创作动机,激发他们的写信兴趣,教师适当点拨,就能达到教学目的。但学生在信中表达真情实感是重要的。

教学设计思想:

1.初步了解书信的用途,激发学生写信的兴趣,初步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

2.培养学生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

作前准备:

学生通过采访搜集,了解身边的人使用书信交流的情况。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二、创境导入

师:同学们,屏幕上有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函、札、书、简、雁书)这些词语虽然读起来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一样的,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信)

是呀,我们中国人对信有这么多称呼,真是情深意浓呀。今天我们就要更进一步地了解信,也过过写信瘾,怎么样?

二、交流点拨

(一)、介绍交流、开拓思路

1、古人用书信交流,很大程度上受到通讯工具落后的限制,在当今电话、手机、电脑

等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书信还有必要吗?结合你了解到的情况说一说。

2、学生交流。(写过信或接过信的同学还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都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关于信的知识,看来,就是

在现代社会,书信也是很重要的。它与其它通讯方式相互补充,同时,书信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

(二)、创设情境,放飞思绪

1、现在,就给同学们一个敞开心灵的空间,静静地想一想,现在你最想给谁写一封信,想告诉他什么呢?

2、请几名同学简单介绍自己的思路。(教师随机板书:家人、朋友、同学、居委会、市长、航天员„„

感谢、道歉、叙旧、趣事、建议、问候、愿望„„)

(三)、口语交际,真情表达

1、既然是信,我们写完后打算把它寄出去,让收信人看到它。那么,你的信,对方

能明白你的意思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结组,两人一组,把你要写的信先说一说,让小伙伴听一听是不是说清楚了?会不会还有什么疑问?大家互相帮忙改一改。最终说得清楚明白的,请赠他一颗红色星,听得认真,发现问题,提出建议的赠给他一颗黄色星。

2、同伴进行交流

3、师小结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师生互动)

(四)、自主发现,了解格式

1、马上就要动笔写信了,有什么困惑和问题吗?开始要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格式一样吗?(学生中可能有知道的,请他们说一说,如果讲不好,可借助书中例文观察归纳)

2、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开头顶格要先写称呼,中间正文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信的结尾要有落款,写清写信人、日期。

三、动笔写信

现在还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快拿起笔来,把内心最想说的话、最真实的情感,写下来吧。

四、写好后反复修改。

五、抄写后,实践把信邮出去。

第三单元 了解古代文化

东实验小学赵林莉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在 学习中成长”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纪宇的《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孔子学琴》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推敲》一课说明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字的敬畏》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橱、贾、”等42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的书写“查、府”等53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课时安排:

11、《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2课时

12、《孔子学琴》。。。。。。。。。。。。。。。。。。。。。。。。。。。。3课时

13、《推敲》。。。。。。。。。。。。。。。。。。。。。。。。。。。。。。1课时

14、《字的敬畏》。。。。。。。。。。。。。。。。。。。。。。。。。。。。2课时

15、《和时间赛跑》。。。。。。。。。。。。。。。。。。。。。。。。。。。2课时

《综合学习三》。。。。。。。。。。。。。。。。。。。。。。。。。。。。。1课时 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

文本细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比如:看电视、上网 等,但是,读书仍然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

纪宇的《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以凝练、清新的语言写出了读书的乐趣与意义,激励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在书中了解历史,了解古人,了解灿烂的文化,以便更好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全诗包括三小节。

第一小节写书橱的样子及书橱里的书。在介绍书橱里的书时,诗人没有直接写出书名,而是以书中记述的故事或人物代替,读来含蓄而生动。其中包括《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红楼梦》中的“查抄贾府”,《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还有《伊索寓言》中的“农夫和蛇”,《格林童话》中的“白雪公主”等等。

第二小节写读书使“我”增长了见识。读书使“我”认识了许多人,也使“我”了解了他们的许多故事,如:“司马迁受尽酷刑著《史记》”,“蒲松龄笔借鬼狐发感触”,曹植的不幸,岳飞的痛苦„„但是诗句对这些事件的记述只是概括地一提而过,要想真正理解,还需要了解有关背景资料。第三小节总结全诗,概括写出读书的好处,即读书可以使我们了解“中外灿烂文化”,拓宽我们“走向世界的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会书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继续练习运用查阅课外资料的方法丰富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诗句,体会读书给“我”带来的收获快乐,激发热爱读书的情感。培养读书、爱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课前让学生充分做好预习。一方面可以读读诗句,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词。另一方面可以问问家长或自己查阅的有关资料,尽量多的了解诗句中涉及的有关名著人物、名著故事、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再设计及随笔

一、谈话引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比如:看电视、上网等。但是,读书仍然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相信你们也都喜欢读书,那么你们都有自己的书橱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小小的书橱,去感受一下书中的灿烂文化。

二、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4、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流利。

三、品读课文,联系事例,理解诗句。

1、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然后检查课前布置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谈谈自己读了哪些书,有哪些收获,明白了哪些道理。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故事和人物。用几句话简要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和人物的事迹和作品。

(如果学生说的不全面,教师可适当给学生介绍一下四大名著:曹雪芹写的《红楼梦》、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以及《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多好的书橱啊,里面有那么多的好故事,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对书橱的喜爱之情吗?

四、拓展延伸

引导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把自己读的书和读书的体会,试着用诗歌的形式写一写。可以先替换不带韵脚的诗句,这样比较容易;再试着替换带韵脚的诗句。比如:琵琶舞,七色鹿;黛玉葬花,悟空学武;智取生辰冈,挥泪斩马谡;走过名山大川的徐霞客,长大成了发明大王的小汤姆„„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本课中涉及 的姓氏较多,并且有几个是生字,如:“司马、曹、岳、贾”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写一写带有这些姓氏的其他人名。同学或亲友中的姓氏生字,也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记一记。

2、班内交流记忆字型的方法。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的情感。了解当今学习的渠道很多,读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种。

相信学生能学会,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学会利用各种手段解决生字、新词。

让学生在交流中了解有关的名著人物、名著故事、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同时培养表达能力及倾听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交流学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教学反思:孔子学琴

文本细读: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

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达到“炉火纯青”。

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

“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回答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

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弹奏已经能够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孔子,学习孔子谦逊好学,做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

课前准备: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样的人。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再设计及随笔

一、谈话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司马迁写过《史记》,《史记》里有一篇写孔子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拜读一下好吗?

2、出示课后“我的资料夹”中《史记》原文,请课前预习的有能力的学生读一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下面我们家来看看现代文是怎样写孔子学琴的,首先我们要把文章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绳子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利用各种形式理解词语。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

如带有时代行为习惯的词语“盘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体的形体实际操作帮助理解。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学琴的?勾画出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说说那几段讲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位与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必恭必敬”“ 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体会孔子做事很塌实。

4、第三自然段重点理解“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这句话,这是他学琴的第二阶段,说明他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但他不满足,还要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5、孔子学琴的第三个阶段是那段?他领会了什么?满足了吗?最后呢?他弹琴的水平达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一讲、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

7、从孔子学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四、拓展延伸

结合孔子学琴这件事,以及课下查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谈一谈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五、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知道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进行独立的写字训练。

与第一课内容联系起来,承上启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先读古文,增加传统文化的韵味。

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

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扩大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反思:推敲

文本细读: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与科技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文化,可以说人人吟诗,处处歌舞。贾岛与韩愈之间发生的“推敲”的故事,便是在这个年代。

课文讲关于“推敲”的故事,内容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故事又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写贾岛拜访朋友,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第二层写贾岛斟酌用“推”还是用“敲”时,无意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写贾岛说明原由后,韩愈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字更好。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后人把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略读,粗知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再设计及随笔

一、谈话导入

师: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妥帖、斟酌等。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默读课文,问:推敲是怎么得来的?引导学生把故事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贾岛拜访朋友,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第二层写贾岛斟酌用“推”还是用“敲”时,无意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写贾岛说明原由后,韩愈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字更好。(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故事讲的自然、生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整个故事,运用普通话,注意口语化,要入情入境,要投入,投入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扣门扉的意境;投入到贾岛是“推”还是“敲”犹豫不决的陶醉;投入到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的紧张;投入到韩愈对贾岛宽容与指点,以及贾岛对韩愈的尊敬与钦佩。)

3、说一说自己通过了解推敲的来历,明白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学习打算。

四、拓展延伸:

最后放开来,让学生讲一讲其他的文人故事。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阅读文本产生期待。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读懂文本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让学生体会古人写文章时的斟文酌字,学习古人治学严谨的精神。

教学反思:字的敬畏

文本细读:《字的敬畏》选自乔传藻关于写作的文集《文学的眼光》(台湾民生报出版)。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写出了自己对祖国语言文字由逐渐了解到最终敬畏的过程:小时候乡俗的影响——老人们关于“敬惜字纸”的告诫;后来自己读书的体悟——感受到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文章的结尾,作者不禁感叹到:“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文章篇幅短小,意蕴深厚,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祖国语言文字深深的热爱之情。阅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再设计及随笔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为什么作者会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一种“敬重又畏惧”?带着疑问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利用生字词卡片,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深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把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第一部分(1)由疑问开始,引起下文的追溯。

第二部分:第(1-3)自然段,写小时候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

第三部分(5-9):自然段,写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受中国文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

(5)回忆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

(6-8)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

(10)写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

第四部分(11):总结全篇,写出自己对方块字地深刻感悟:汉字,在我的眼力是有生命的。

2、抓住重点语句,逐层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A:第二、三、四自然段中,对于“敬惜字纸”的意思适当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中国民间一直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过去在私塾的房前有一个砖砌的池子,里面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敬惜字纸”四个字。“字纸”就是有字的纸,不管是手写的,还是印刷的,都不能随手乱扔。因为纸上有了字,就具有了神秘的力量,“凡人”须尊敬这种“神秘”的力量。这种态度现在看来当然是不完全可取的,但它也反映了先人对文字的一种敬重:汉字是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敬重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敬重。“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等诗句也反映出古人对于汉字的敬畏。)

B:学习第五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一谈: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然后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慨:“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C: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四、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重点指导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别。

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对学生的概括能力进一步进行锻炼,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层次的思考。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生字词。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产生共鸣。

课后反思:和时间赛跑

文本细读: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然而,当一个个人即将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回首往事,会发现一个个人生却有着不同的结果:有的人有着光辉灿烂的一生,有的人却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有的人为自己无愧的人生感到安慰,有的人却因为没有珍惜而感到惭愧。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应该有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的方式方法;应该有勤奋与锲而不舍的精神;更应该懂得自己拥有的有限时光的宝贵。《和时间赛跑》便是一篇使我们思考生命、思考时光的文章。

课文从外祖母去世的悲痛引发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工作的道理。

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从“我念小学的时候„„”到“„„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第一部分,讲外祖母去世“我”非常悲痛,父母告诉“我””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课文先写“我”失去外祖母的悲伤,“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儿又一圈儿地跑””跑累了就扑倒在草坪上痛哭。”接着写父母对“我”的劝慰与开导。爸爸的话很实在,也很深刻,“爸爸以前和你一样,也是个孩子,现在想回到童年却办不到了。你将来会长得像爸爸一样大,像外祖母一样老。”这番话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时间过去了,就永远不会回来了。”这句话精辟而富有哲理,能够使人产生无限的感慨。

从“每天放学回家„„”到“„„就常常试着预习五年级的功课。”是第二部分,讲“我”从日落和飞鸟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决心和时间赛跑,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作更多的功课。课文先写“我”从日落、飞鸟中体会到“明天太阳还会升起来,但是今天永远不会再来了”,明天的“小鸟也不是今天的小鸟”,从现实中“我”终于明白了父亲话的道理。接着,写“我”明白道理后的行动,和太阳赛跑和时间赛跑,终于“跑在太阳前面了”,十天做完了一个暑假的作业,四年级开始预习五年级的功课。

课文最后一段是第三部分,讲“我”童年养成的和时间赛跑的习惯使“我”终生受益,懂得“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6个生字,学会书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对自己有启发的部分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以学生的自学或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抓住重点句段理解课文,懂得时光一去不复返的道理,知道从小 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再设计及随笔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师:“看到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或查字典。

2、出示文中的生字词,指名读,或开火车读。

三、深入品味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对自己的感触最深,并做记号。对于有关的语句,反复朗读,用心体会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想法,全班交流。

(1)“最疼爱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我无法排除内心的悲伤„„”(如果孩子也有类似失去亲人的经历,很容易勾起辛酸的回忆。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的美好与宝贵。)

(2)“昨天过去了,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父亲的这番话告诉人们,生命时光的流逝是残酷的现实。面对未来的衰老使我们明白珍惜青春的重要,我们应该在自己拥有青春的年代,认真把握青春,美美地享受青春。学会阅读,享受在知识的海洋里采集奇珍异宝的乐趣;学习音乐,享受在音乐的世界尽情飞翔的快乐;学会运动,享受健康生命在大自然中迸发活力的绚烂;学会书画,感受在浓墨淡彩中的自我陶醉„„)

(3)“太阳一寸一寸地落下去””(小鸟向自己的巢飞去”„„目睹生活中这些大自然的变化,一个静下心来思考的人,总不免会有一些感触„„秋天到了,果园捧出了一个鲜艳诱人的收获,我能捧出什么?大街上人如穿梭,在忙碌,在奔波,我又该如何生活?„„)

(4)“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这句话含义深刻,是文章中心,更要引导学生联系学习、生活谈体会。)

四、记忆字型,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重点指导学生在运用中记忆生字。

3、学生独立练习书写。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写今后怎样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制订一份计划。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使学生终生受用。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在勾画、朗读、感悟、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印证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明白生命时光的流逝是残酷的现实,珍惜

第五篇: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6篇。教材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珍贵的亲情、友情;在学习中成长;生命离不开的绿色;神奇的大千世界;感人的品格。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主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大部分。并提示学习要求。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的字。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我的资料夹”,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阅读。

本册要求会认的字250个字,会写的生字308个字。

二、学生分析

本班共有68人,部分学生上课有走神现象,书写质量差,识字不能完成任务,写字丢三落四,读课文有丢字、填字、错字现象,不能很好地遵守纪律,反应较迟钝。为了帮助这些同学早日赶上学习队伍,本学期采用四人小组,优差搭配,且从严要求,方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认字250个,会写308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盛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的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四、教学措施

(一)识字、写字教学

1、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2、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指导写字时,教师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

(二)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1)指导朗读、默读。(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3)精读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2、略读课文的教学。

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即可;方法上,教师要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强化这些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根据教学实际分别插入每个单元学习,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三)口语交际的教学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四)习作教学

1、拓宽题材范围,给学生习作开辟选择的空间。

2、写实、想象等多种作文类型。

3、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和评改。习作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启发引导,让学生乐写、爱写,对写作充满兴趣。

2、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3、让学生经常练笔,养成勤动笔的习惯。

4、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2011-2012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德育工作计划

李淑敏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接任四年级,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力求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计学生30名,其中男同学17人,女同学13人。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语文学习的习惯,在各方面都有了扎实的基本技能,如:钢笔字、作文等。能使用硬笔书写较规范、端正、整洁的字。作文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仍有不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家里学习时由于没有人督促,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考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够扎实,本学期要加大力度,多写多练。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课例、阅读链接和综合学习三大部分。课例由2—3篇精读课文和1—2篇略读课文组成。本册要求认识204个字,会写186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四、具体措施

1、不断学习,开拓视野,为课堂教改开流导航。

本学期我将继续围绕《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进行专题研究,开展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论文和案例评比,以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

2、备课:每个老师做到预案的设计、上课前的审读修改、上课后的教后反思、最后的整理完善。每篇课文都要有教案修改和反思,既备教案又备学生。

3、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繁琐的讲解分析,充分现有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作业:作业设计要“精”,对语文作业要精选,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

5、辅导:因材施教,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补差提优,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6、考核: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知识能力考核与情感、习惯的考核相结合,及时总结,重视情况分析及反馈。

7、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交流工作,如:试卷、教案、学生优秀作文等。

五、教学进度 - 3周: 第一单元 4 - 6周: 第二单元 7 - 9周: 第三单元 - 11周: 期中复习12 - 14周: 第四单元 15 - 16周: 第五单元 17 - 18周: 第六单元 19 - 21周: 总复习

下载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龙卷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龙卷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目录(精选五篇)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 大海的歌(《大海睡了》、《海上的风》) 2 下雪的声音 3 * 秋色 4 古诗二首(《望洞庭》《望天门山》) 5 桂林山水 阅读链接:美的发现 ◎......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期末试卷

    一.拼音世界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共12分)pútao diāo kè rǔ zhī pèi fú jìng wèi pàn duàn( ) ( ) ( ) ( ) ( ) ( )ān wèi chuí zhí huī fù xí jī mù sè......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五篇范文)

    新的学期开始了,紧张忙碌的新学年开始了,那么怎么制定一份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炊烟》教学设计 玉田三小 王洁丽 一、教材分析: 《炊烟》讲述的是“我”与一对“山里人”的小小的邂逅。在我“又累又饿”的时候,他们盛情款待了我,并不求任......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继续接任本班,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四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为中心,以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主线......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五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一课:大海的歌 《大海睡了》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大海的静态美 《海上的风》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海的动......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计划(5篇可选)

    一、指导思想以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切实抓好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手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井》教案

    文本细读: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们村”的乡亲们怎样从古井里取水,又从中受到教育的事,赞美了古井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课文先写古井的位置和作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