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平湖水资源管理权问题分析探讨
东平湖水资源管理权问题分析探讨
文摘:本文从东平湖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入手,分析了水资源权属管理现状,针对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东平湖水资源隶属黄河部门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和南水北调东线经过东平湖调蓄必须由黄河部门管理的理由,进而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 水权 东平湖 管理
东平湖水库是黄河下游使用机率最大的分滞洪区,也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大汶河的自然滞洪区,同时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过黄河的调蓄水库和山东省西水东调工程的水源地,正向李国英主任所讲的东平湖是黄河下游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棋子,是黄河下游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的一项战略工程。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将开工建设之际,认真分析研究东平湖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对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和充分发挥水资源效益意义重大。
1、东平湖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1东平湖水资源概况。东平湖位于黄河右岸由宽变窄的过渡段上,大汶河汇流入黄处。库区总面积627km2,其中老湖区209km2,设计蓄洪水位46m,近期蓄洪水位保证44m争取44.5m,老湖常年积水面积124km2,蓄量约1.65亿m3,多年平均水位40.25m,水面面积近20万亩。本地区水资源主要包括大汶河来水、可引用的黄河水、南水北调调来的长江水等。
1.1.1大汶河水资源。大汶河是山东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东平湖的主要补给水源,根据水文资料统计,大汶河水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来水量年际和年内丰枯变化大。入湖水量多年(1952~1999)平均为10.77亿m3,最大为1964年的60.73亿m3,最小为1989年的0.其中7~10月份平均为6.10亿m3,其它月份为1.66亿m3.(2)来水量呈现递减趋势。近年来,汶河上游加快了整治步伐,加大了地表径流拦蓄措施,扩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来水明显减少,春季减少尤甚。据统计,1952~1960年平均来水量为14.70亿m3,1961~1970年平均来水量为17.49亿m3,1971~1980年平均来水量为9.30亿m3,1981~1989年平均来水量为3.31亿m3,1990~1999年平均来水量为8.70亿m3.进入80年代枯水期,汶河春季不断出现长期干河断流的现象,尤其是从1988年10月至1990年5月,创连续20个月未发生径流的记录。
1.1.2黄河水资源存在断流与弃水并存的现象。据水文资料统计,1950~1999年黄河平均每年入海水量344亿m3,其中非汛期入海水量为133亿m3.其中:1950~195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480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181亿m3;1960~196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501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210亿m3;1970~1979年平均每年入水量311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124亿m3;1980~198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286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96亿m3;1990~1999年平均每年入海水量142亿m3,非汛期入海水量54亿m3.因此,利用东平湖水库可供调蓄的黄河水量是有保证的。
1.1.3南水北调水量。根据1993年9月水利部会同有关省市共同审查通过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修订规划报告》和《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第一期工程过黄河规划规模为200m3/s,31.1亿m3/年;2020年水平过黄河规划规模为400m3/s,80.1亿m3/年;过黄河最终规划规模为700m3/s,130亿m3/年。根据调整后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供水区规划报告》,2010年山东需调引江水30亿m3,通过东平湖调节由西水东调工程向胶东送水10~12亿m3,2010年后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两市可利用江水5亿m3.1.2东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从整体上看东平湖地区属于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但由于种种原因东平湖目前仍没有摆脱只考虑防洪而不能适当调蓄的单一运用方式,再加上来水量时间上分布不均、引湖开发利用设施配套差、湖水水质较差等因素,东平湖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仍较低,多年平均引湖水量只有0.66亿m3左右。
2、黄河主管部门对东平湖水资源管理现状及主要依据
2.1黄河主管部门管理现状。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水利部《关于授予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等下发后,根据统一部署,东平湖管理局自1994年下半年起组织开展了东平湖(含大清河戴村坝以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普查及取水许可登记工作,1995年7月对其4个地表取水口和360个地下取水口发放了取水许可证;并于2000年6月份由黄委对地表水和生活、工业用地下水取水口换发了取水许可证。根据水利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每年都认真组织开展了取水许可证年度审验和取用水统计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取水人的取水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
2.2黄河主管部门管理的主要依据。
(1)东平湖滞洪区包括新湖区和老湖区两部分,是分滞黄河洪水、接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M3/S,确保山东黄河防洪安全的关键工程。
老湖区不仅分滞黄河洪水,而且接纳汶河洪水,调蓄南水北调水量,运用机遇高,防汛任务重。因此,确保分滞黄河洪水和蓄滞汶河洪水安全是东平湖老湖的首要任务,在此前提下,才能进行综合开发、蓄水兴利,发挥工程最大效益。东平湖水库和水资源只有由黄河部门实施统一管理,南水北调东线经过东平湖调蓄由黄河部门牵头管理才能在确保黄河和汶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把防汛和利用水库调蓄兴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东平湖,适时增蓄汶河来水和调蓄黄河丰水,以减少高成本的南水北调水量,节约资金,对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国家南水北调、山东西水东调和产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2)水利部《关于授予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规定: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干流及其重要跨省区支流的取水许可实行全额管理或限额管理,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对沿黄各省区的黄河取水实行总量控制;在黄河干流托克托(头道拐水文站基本断面)以下(含河口区)……东平湖滞洪区(含大清河)范围内的取水,应到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取水登记,领取取水许可证,其中已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登记过的,应到黄河水利委员会换领取水许可证。
(3)水利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流域机构是实施本办法的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机关,按取水许可分级审批权限,负责对管理范围内的取水实施监督管理。
(4)《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在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或扩大排污口,应当征得黄河河道主管机关同意等。
3、东平湖水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管理权交叉,给水资源统一管理设置了障碍。水利部(1994)197号《关于授予黄河水利委员会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东平湖滞洪区(含大清河)内的取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实行全额管理,受理、审核取水许可(预)申请,发放取水许可证。因此,黄河水利委员会东平湖管理局是东平湖水资源的主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水行政主管职能。1995、2000年由黄委会审批发放了取水许可证,初步实现了对东平湖水资源的权属管理。
东平湖滞洪区的行政管理权分属于东平、梁山、汶上三县,其中老湖区隶属于东平县,东平县设有东平湖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开发东平湖水产资源、旅游资源,实施东平湖综合开发战略。地方政府虽然不管护水工程,但为了地方利益却一直在大力无偿开发水资源功能,产生了诸多矛盾。如2001年8月份,当东平湖水
位回落到43M高程之时,黄委会根据全河水资源管理的实际,要求关闸蓄水,保留5.4亿M3的储量,以备黄河水量不足之用,但当地政府却坚持尽快退水还田,当地群众也聚众阻拦,至使黄委指令难以实施,使有限的水资源白白流失。
3.2现有水法关于水资源的流域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不明确,影响了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效能。黄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国家仅在水利部三定方案中,授权其在黄河流域内及其他相关地区行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而缺乏最具权威的《水法》授权,法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水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征收水资源费,而《水法》实施13年后的今天,流域机构还没有征收水资源费的法律依据和标准,尚未开征黄河水资源费,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和体现。
3.3东平湖水污染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排入东平湖的工业和生活污水量多年平均达1亿多立方米,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流入东平湖,使东平湖水质日趋恶化。东平湖水多数流入黄河或被当地群众取用,加剧了黄河污染,危及库区及沿湖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近几年,黄河部门加大了水质监测力度和监督管理力度,配合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关停了部分排污严重的企业,但东平湖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质一般位于Ⅲ~Ⅳ类之间。东平湖管理局作为东平湖水库和水资源的主管机关,上级仅仅赋予了其对水质的监督权,对向东平湖排污的单位和个人无权直接采取强制措施,加之戴村坝以上的大汶河隶属于沿河的县、市、区管理,给大汶河、大清河和东平湖的防污、治污增加了难度。
3.4东平湖水库调蓄能力不足,影响了其调蓄水资源效能的充分发挥。东平湖是确保山东黄河防洪安全的一张王牌,是黄河下游防洪、水资源利用战略布局中最重要的一个棋子,同时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向胶东、天津、北京等地送水的调水平台,对东平湖蓄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老湖常积水面积一般保持在20万亩左右,相应蓄水量只有1.65亿M3左右,愈来愈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
3.5水资源管理方式落后,监督管理不及时,影响了水资源管理效能的发挥。多年来,由于黄河主管部门对水的资源管理认识不到位,重建轻管思想严重,对水的资源管理和湖产品、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力度小,东平湖水资源统一管理尚末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管理方式仅维持在粗放管理层面上,缺乏生机和创新,管理效益非常差。
4、东平湖水资源管理初步设想
随着水权水市场的建立,要以水权理论为指导,研究解决东平湖资源管理中的问题,让东平湖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1由水利部出台专门《东平湖水资源管理办法》,依法规范东平湖水资源的资源管理和开发使用管理行为。
4.2认真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严格取水许可证的发放、审核,建立取用水管理工作体系,完善取水许可制度。
4.3建立东平湖水务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专职执法队伍,对东平湖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管理,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制定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制度,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充分发挥东平湖水资源、湖产资源、旅游资源的综合效益。
4.4采取有效措施,增大水储备能力,发挥东平湖多种功能。东平湖水库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但防洪运有一定的时限性和机遇性,在较长时期内是以蓄水为主。要充分发挥东平湖的蓄水功能,解决好湖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4.5利用“四五”普法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水法规宣传,加大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水资源短缺现状,树立节水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水法制意识,营造节水型社会大环境。
4.6为适应市水北调对水质的要求(Ⅲ类以上标准),要认真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和河道管理条例,加大对入湖(河)排污口的建前审查和日常监督、排污达标控制和总量控制管理。
4.7要增加治水管水的科技含量,着力开发水资源节约保护的新技术,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东平湖水资源。
4.8充分利用东平湖水资源优势,开发旅游资源,营造人文景观,开辟旅游热线。利用东平湖浩大的水面进行开发养殖,把东平湖盛产的菱、芡、鱼、贝、藕的养殖、深加工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把东平湖建成经济开发区。
第二篇:广西水资源问题分析
广西水资源问题分析
地理科学 陈媚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针对广西自治区现存主要的水资源问题情况,如何解决广西水资源问题显得极为重要。从广西水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进行分析,为广西解决广西水资源问题提出加大宣传教育,争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大节水设施的投入,防止和治理水资源污染,合理开发水资源的建议。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自然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广西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和国家兴衰,水多为患,水少成灾,水脏贻害,对水资源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需求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水资源整体形势将更为严峻。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对中国及发展已构成重大威胁。1996年淮河污染,1997年黄河断流,1998年长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的特大洪水,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其中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2012年初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弄得人心惶惶。这些灾害,说明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资源造受污染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显得十分重要,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国策,认真解决好水资源问题,已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二、目前广西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影响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中国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之一,其多年平均降水总量多,多年平均径流深度796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含地表水和地下水)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广西水资源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广西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
广西区春秋易旱、夏涝冬干的水资源形势。特别是在雨季,广西的很多城市都容易出现洪涝现象,影响城市的交通及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时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干季,广西易出现干旱现象,广西每年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特别是2003年,2004年广西出现连续干旱,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和损失,仅2004年广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881万亩,因干旱使农村540万人饮水困难,农田灌溉缺水量约35亿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大32亿元。
水资源分配在地区分布上也是极不均匀。广西区南部降水相对丰富,广西区西部降水相对偏少。此外,广西也位于典型的中国南方岩溶区,致使地表水系易缺失,造成广西部分地区缺水问题。例如广西的马山县缺水问题。
(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水资源浪费是造成广西自治区水资源短缺的另一个因素,在城镇中,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地下管道的渗漏,厕所漏水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城镇供水的大约四分之一白白流掉,据报道,只要节约城市水管漏掉的水的1%,就可供650万人使用一年。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传统的灌溉方式,使水资源的不到充分的利用,到处渗漏的渠道将其中一半的水都漏掉。
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仍旧如此浪费水,那么,将来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都将面临缺水问题,水少了,也会造成土地干旱,进而依法一连串的问题。
(三)水资源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江河污染趋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来自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新型”污染,即大量的 有机污染物正成为广西水资源的主要威胁。城市水污染事件主要有:广西龙江河的重金属镉污染事件。2012年1月15日,广西龙江河拉浪水电站网箱养鱼出现少量死鱼现象,经查,龙江河宜州拉浪码头前200米水质重金属超标80倍,农历龙年春节,龙江河段检测出重金属镉含量超标,使得沿岸及下游居民饮水安全遭到严重威胁。这次事件主要是由于某工厂将废弃物和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溶洞,造成水中含重金属量超标。其次,广西百色靖西县湖润镇新兴村水污染问题。2012年4月3日,广西百色靖西县湖润镇新兴村由于水资源受到污染,当地人们从地下抽上来的水,不但不干净,而且沉淀很多,人们难以饮用。
农村水污染的情况也日益严重。农村人们没有固定的垃圾场处理垃圾,生活中的垃圾乱丢弃,不合理的处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或池塘,农药化肥的过渡施用等,是农村的水资源受污染情况日益严重。
水资源受到污染,饮用水紧缺,人民疯狂购桶装和瓶装水,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影响政府和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三、广西水资源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广西自然条件影响
广西处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起伏和大气环流影响,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每年5月—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左右,导致了广西区春秋易旱、夏涝冬干的水资源形势。特别是在雨季,广西的很多城市都容易出现洪涝现象,在干季易出现干旱缺水现象。广西也位于典型的中国南方岩溶区,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约占广西总面积的41%,岩溶峰丛地区的水文系统的显著特征是发育地表,地下双层水文网,且地表水文网不完善,地下水文网发育强烈,致使地表水系缺失,造成广西部分地区缺水问题。
(二)基础设施薄弱
农业水利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减少,地方水利设施长期的不到修缮,小型水库、坝塘等长年失修,水渗漏严重,浪费较大,降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江河缺少用于灌溉水利工程设施,水库调蓄能力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造成防洪抗旱能力严重下降,蓄洪抗旱能力减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三)公众节水意识单薄
在城镇中,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浪费现象严重。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们的卫生意识增强,清洗物品和食物的次数增多,并且没有重复利用水,如洗菜水直接倒掉,而不是用来冲厕所。“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影响人们。水价过低,往往加剧水资源的浪费,并且大多数地方的水费不征收污水处理费,不对供应和处理水的成本给予补偿。
(四)节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忽视生态效益。企业和政府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污水的处理率很低,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午污水不达标排放致使江河受到污染。此外,在农村,人们没有固定的垃圾处理场,生活中的垃圾乱丢弃,不合理的处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或池塘,农药化肥的过渡施用,使有毒物质存留在水和土壤中。
由于地下管道的渗漏,厕所漏水也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城镇供水的大约四分之一白白流掉,据报道,只要节约城市水管漏掉的水的1%,就可供650万人使用一年。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村地区,免费用水,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传统的开放型灌溉方式,使水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到处渗漏的渠道将其中一半的水都漏掉。
(五)环境管理薄弱
水污染防治立法不够健全,执法力度不严,部分地区依法治水管水的工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违法的行为打击不力,多数是罚款,很少是要负法律责任。此外,部分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至社会利益于和法律不顾,单纯追求利润,怀着侥幸的心理,要是被查处就赔些钱,要是不被发现,则发大财,做出污染水资源的各种行为。干部群众环保和守法意识不高,对企业和公众的节水教育和法制宣传工作不到位,对企业所排水的成分测量不严格,是江湖受到严重污染。
三、缓解广西水资源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宣传教育,争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水的使用涉及到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把中国建成一个节水型的社会,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通过各种形式,采用灵活有效的方法,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例如,政府联合各高校,组织以节水为主题的文艺晚会或趣味竞技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乡镇进行节水宣传,让人们了解全区、全国、全社会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提高广大群众保护、节约水资源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防止和治理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经济发展,甚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问题。(1)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工业企业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含有有毒污染物的水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才能排放,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管道网的建立与完善,可逐渐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治理相结合。合理地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的治污代价高的企业。
(2)控制农村对水资源的污染。
在农村设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厂,在村委的协助下,将农村的不可降解或有毒的垃圾集中到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利用自然环境设置污水处理厂,使生活污水先经过吸收毒物装置,再用芦苇等有净水作用的植物进行净化,对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提倡农民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3)增强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首先应以身作则,全面贯彻和落实水法规,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对工厂和企业贯彻落实取水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严格监测所排水的各项指标,定期对企业和工厂进行环评审批及有偿使用制度。其次对造成江河污染的行为,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还要对有关负责人进行处罚,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三要加大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三)加大节水设施的投入
第一、要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节水用水管理制度,政策法规、管理体系,使用水及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第二、要大力开发引进和推广适合广西区情的节水技术,加大节水设施的建设。在农业方面,则大力推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从灌溉方式上减少水资源浪费;引进、推广和应用土壤水分监测技术,实行有限灌溉和精量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规律,运用信息化技术,制定作物水分亏缺指标,实行科学灌溉。修建或维护水利工程,推进民营水利。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 要求,积极推进工业取水补偿费政策的出台,用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以工补农。在工业节水方面,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形成以水定发展、以水定规模的发展布局,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减污型产业。投资兴办江河湖泊综合治理、防洪除涝、灌溉、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河道堤防等开发水利、防治水害的企业,企 业所得税实行“减二免三”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收费权或收益权为质押进行贷款的担保抵押制度;在生活节水方面,形成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逐步向乡镇全面推进的节水格局。全面推 行阶梯式水价,大力推广节水器具。第三、要调整水价,是水价能真正反映水的价值,同时通过水价来调整人们的用水行为。
(四)合理开发水资源
(1)转变错误的思想观念,加大人才的培养
转变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思想观念,增强水利人才培养的紧迫感,加速水利人才开发步伐,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甚至是人才,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积极培养跨世纪人才。(2)根据当地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在干旱缺水的地区,采取雨水汇集利用技术。选择有一定产流能力的坡面、路面、屋顶,或经过、夯实防渗处理的地方,作为雨水汇集区,将雨水引入位置较低的水窖或水窖内储存,经过净化处理,工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喷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微灌技术、膜上灌技术。还可以通过调节地表水,开发地下水等途径增加水资源的供应。此外,还可以开发地下水。科学探明地下水储量及分布,进行适度开采。调节地表水。(3)加大水源林的建设和保护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在部分山上合理地种植水源林,保护水源林,严禁砍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在部分地区推广弄拉模式,即模仿广西马山县的弄拉自然保护区,在上顶种植主要种植涵养水源的树,山腰处种植经济林、竹林、用材木。山脚种植种琵琶树、柑子树、石榴、柚子、玉米、芭蕉等,这不仅保证平时的用材,还获得经济来源。这对广西部分生态比较脆弱,容易产生石漠化的石山地区,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4)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生态产业。
调整与广西自治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倡导节水型产业,发展生态产业,使生活污水转化较为干净的水,清除工业污水中的有毒物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农村积极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广毒栏低,并做到科学,适量的施用,保证农村畜禽养殖粪便和废水的无毒化处理,严格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和水产养殖,推广农村改水改厕技术,保护水环境。推行生态消费,选择和支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一次性生活制品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严志强,彭定新,胡宝清等.可持续发展导论.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1年6月 第二版 [2] 盛连喜,冯江,王娓.环境生态学导论.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 第二版 [3] 王宝贞,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 农村水利资源,节水灌溉技术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5年10月26日.中国广播网
第三篇: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聊城沙场lclzsc(精选)
280 年 3月 第30卷
第期
baidu.com
地下水
G2round w
ater
沙子价格 lclzsc.com
Mar.,208 Vol.30
NO.2 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研究
贾传义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水利局水资源办公室 ,山东泰安 27150)
[摘要
]
在分析研究东平湖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水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
用东平湖区域调蓄输纽的实际,提高东平湖区域防洪标准和水资源承载力
。用洪水积分成灾
微分兴利 域雨洪汇流成灾,变流域源头拦蓄兴的构想,通过区域内山、水、林 水、田
利
。东平湖
;南[关键词 ]
北调、;路水、沟、塘、坝、河的综合整治资源;滞洪;兴 利
。改全部降雨就地拦蓄入渗 [中图分类号
]
P
41.8 [ 文献标识码]
区A
[文章编号
]
401
-1184
(208)0
2-0098
-05
,逐步实现ComprehensiveUtilizationStWraatteergRieessooufrRceegsiionnDaoln gpingLakeArea
(WaterResourcesOfJfIiAcCe, WaonservancyBureau,huatne-ryCi, DongpingCounty, Tai'ancity27150, Shandong)
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thegeographicfeaturcharacteristicsofwaterresourcesinDongPing
LakeDistrict.CombiningwiththeEastRouteProjectof-to-NorthWaterTransferring, thekeyPosition
ofDongPingLakeimprovesthestandardofcontrollingfndtheloadingcapacityofwaterresources.Withthe ideage ranKaeoyfw“osrtdosr:DoentgoPdiinsgaLsatke, Soudtdhi-vteor-sNioorntthoWbaetneerfTirta”naswpartehrernesiourmcaens, fgleomoedndteotfetnhteihoinlalns,d partoe-r,comvea w for-mnaesi tches,eostiroy, foifealddvs,rnotaadgs, d
ponds, damsandrivers,alltherainfallcanbepr eventedfrommstorin gandpemn以e-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 ,东平湖功能由防汇流区内长
3k以上的沟河有295 条,其中 20
k
2tratingr ightonthespotgdually,洪兴利向供水兴利跨越。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 ra上的有 30条。流域面积在 10
km以上的有 19条。
sterresultingfromth2changingtheprobableflooddisa用 ,必须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规划相一致。以科学发 1
0
km以上中型河道 3条。主流大汶河发源于莱芜
fallstorageintothe 展观统展全局 ,研究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现状和综合利 市松崮山南麓的沙崖子村,自东向西流 ,大汶口以上分 promotionofadvanta g。eloodpre ventionatthesour 用战略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soff南北两支 ,为上游。以北支牟汶河为主流 , 流域呈扇hebasin 状。大汶口至戴村坝为中游 , 戴村坝以下为下游称大
esaSouloo
nfdetr
eraceo
清河 ,全长 208
km,在东平县马口注入东平湖 ,自然落
21.1 地理位置 差 362
m,总流域面积 9
06
km。地形东高西底 ,最高
东平湖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北纬 3°30
′~ 36
°20
′,东处是五岳独尊的泰山,海拨 1
524
m,最底为东平县的
稻屯洼 ,海拨高程 37
.5
m。地形高程在 10
~ 30
m之 经 116
°00
′~ 16
°30
′东西宽 20
km,南北长 30
km。2 2总
面积632
km。其中老湖区 209
km,新湖区 423
km2 , 间占总面积的 70
%。高程 30
m以上的占总面积的
2
0
%,山区面积占 66
.5 %,平原总面积占 32
%。(水系 老湖围堤面积 124
km,多年平均蓄水面积 119
km。21.2 水系水文 图)
东平湖是黄河流域大汶河支流的汇集区 ,是黄河 该区域位于华北暖温带 , 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蓄滞洪库 ,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蓄输纽。汇流面积 区,受大气环流影响 ,春季干燥多风 ,夏季淡热多雨 ,秋
℃左右 ,一 9
830
.9
km。分属黄河、淮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主 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平均气温
.4 ℃ ~ 26
.7
℃极端最底气温
41℃。降雨主要受 要为大汶河水系。淮河流域为泗河和梁济运河水系。般
[收稿日期
]
2-11
-01
[作者简介
]
贾传义(1956
-),男 ,山东泰安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工作。1
研究区概况
89砂子 沙子 乐忠沙场
baidu.com 沙子价格 lclzsc.com 第30卷 第 2期
地下水
802 年 3月
大气环流、季风和地形条件影响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 生界的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 大。年内分配很不均匀 ,地区分配也不平衡。以外 ,还有不同时期的侵入岩和喷出岩等。该区域古
生代时期下降接受沉积盖层发育。富含裂隙岩溶水的 1.3 构造地质
石灰岩广泛分布是该区域含水层分布的重要特点。含 该区域属华北地台 ,山东台背斜鲁中南台隆起的
一部分 ,由于构造作用 ,基底强烈扭曲并产生断裂 ,断 水层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较为严格 ,断块凸起是 裂多系东西向 ,呈弧形。块状断裂使该区成为一个隆 含裂隙水的变质岩主要分布区。第四系含水层的分布 断区(南超北断)基底上升形成断块凸起 ,相对的盖层 也与构造有一定关系 ,处于断块凹陷中部与构造的延 分布下陷形成断块凹陷 ,其断裂北侧形成太古界与古 展方向大体一致。如大汶河冲击层、肥城盆地主要分 生界凸起 ,南侧形成新生界断陷沉降盆地。由于地质 布于各断陷地块的中部
。构造的作用 ,加之地层岩性、水文气象等综合作用的结 区域水资源 果。该区域形成了泰莱盆地 ,肥城盆地与宁阳和东平的平原区。该区域地层发育较全 ,从老到新 ,太古界的 2.1水资源要素参数
泰山群、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碳系、二迭系、中 东平湖汇流区水资源要素参数见表 1。
表 东平湖汇流区水资源要素参数表
潜水蒸发 降雨量 河川径 地表水 河川基 总蒸散 地表水蒸
量及开采 水资源 P 流量 R径流量 Rs流量 Rg发量 E散发量
Es R/P
散耗量 Eg总量 W /mm /mm /mm /mm /mm /mm
/mm
796
.1 0.8 42.4 87
.4 8.8 734
.9 8.4 952
.2 0.28
E/P 0.72
Es/P W/P 0.63
3mm
Rs/R Eg/E
Ps+Eg/W 0.39
0.12
0.52
0.37
年份 1 659 7591 85911 59 0691 6911 269 3691 46911 569 691 76911 869 691 0791 179 2791 37911 479 5791 67911 79 8791 791 0891表东平湖入湖站出湖站历年实测年径流量)(亿
m
戴村坝 南城子 陈山口 8.44 52
.73 1
.23 4.732 7.331 61
.78 26
.67 82
.95 06
.73 7.786 5.139 1.96 0.467 9.496 61
.94 14
.41 8.446 6.868 14
.73 31
.91 4.284 4.080 1
.90 5.630 7.780 7.40.01 5.29 0.753 10
.12
.52 84
.35 1.493 5.941 72
.30 21
.89 92
.30 06
.96 6.401 3.50 0.159
07.886 41
.34 13
.20 7.054 5.046 14
.01 21
.93 2.705 1.353 9.750 4.269 6.960 年份
189 2891 38911 489 5891 68911 789 891 8911 09 91 2911 39 491 5911 69 791 8911 9 02 102 20 302 402戴村坝 南城子 陈山口.80
0.603 0.358 7.040 31
.30 4.680 2.180 0.806
018
.21 9.368 0.213 6.034 31
.34 21
.96 10
.24 1.758 01
.26 1.615 1.825 9.870 0.134 31
.34 62
.32
0.119.606
04.10 01
.570
00
0 01
.82 7.383
00 21
.01 21
.63 8.43 0.267 8.898 0.209
08.407
09.87 27
.36
水总补给量 150
245 万 m,其中降雨补给 14
028 万
33m,其他补给 8
万 m,山丘区 131
612 万 m,平原
, 区与平原区重复水量 区 18
万 m3 山372 万 m。地表水、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 ,由于大气降
水的实际变化较大 ,因而水资源量亦具有年际变化幅 度大的特点。(如东平戴村坝站最大年降雨量 32
3.8 mm(1964 年),最小年降雨量 19
.2mm(196 年),极 差 1
12.6
mm,由于径流受降雨大小的影响 ,径流量年 际变化更为悬殊 ,大汶河戴村坝水文站最大天然年径 流量 64
.88亿 m,1964 年最大与最小年径流极差比为 12
.8。降雨量年际变化还具有连续丰枯的特性 ,所以 水资源量也表现出连续丰枯交替变化的特性。降雨和 径流年际间的显著变化和年内高度集中的特性 ,给开 发利用水资源带来了困难,致使水旱灾害频繁发生。2.3
水资源的质量
依据 205 泰安市水资源公报, 205 年区域内 河流共设监测断面 15个,分 5月、10月两次监测按照 《国家地面水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分 析,汇流区内各支流上游 ,由于人口相对较少 ,工业发 展薄弱,水质污染很轻 ,一般可达到 III类水标准 ,大汶 河干流及大部分支流为超 v类水 ,已不宜做任何应用。物,氰化物偶有检出;东平湖水质较好,为 III类。
32.2 水资源的数量及特性
3汇流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为 69
.28亿 m,折合降 水深为 697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60亿 m,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为 19
.05亿 m,折合径 流深 19
4mm,平均径流系数 0.278,其余 72
.2
%消耗 于蒸散发。多年平均流入东平湖和外地区的水量为 10 亿 m,占河川径流量的 37
%(见表 2),多年平均水资 源模数为 25
.7万 m /km,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
2 351
.08万 m /km。地下水资源量 148
048 万 m,地下
砂子 3 2 3 3
主要超标物质是 CODcr、BOD5、氨氮挥发酚等 ,砷化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供水设施
东平湖区域现有蓄水工程已建成的大中型水库 22
座,小(一)型水库 120 座 ,小(二)型水库 646 座 ,塘 坝 039 座。地表水总兴利库达 9.78
52亿 m,沿河
3沙子 乐忠沙场
baidu.com 沙子价格 lclzsc.com 第30卷 第 2期
地下水
802 年 3月
3建有拦河闸坝 5处。固定扬水站 3
183 台 10
.8万千 瓦 ,排涝涵闸 146 处。建成万亩以上灌区 61处。设计 灌溉面积 263
.34万亩。区域内现有机井 4.795 万眼
。其中深井 5
428 眼。配套率为 89.2%、完好率达到 68
%以上机井密度区域内平均 7.5眼 /km密度最大 的达 /km,纯井灌面积达到 261
.03万亩 ,占区域有 2
数在 6.78万 ~ 18
.75万 m/ km之间。年均为 1.68
2
万 m /km。引黄水量只有肥城、东平,两个县主要用 于农业灌溉 ,黄河水利用较少 ,年均引用黄河水量 3 10 万 m。占地表水资源利用量的 9.2%,占区域水 资源总量的 1.6
%,不足山东省引黄用水总量的
1%。3.4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效灌面积 67
%。区域内沿黄的戴庙、银山、斑鸠店乡镇(1)地表水拦蓄利用程度较低 ,汛期水不能充分
引黄有效灌溉面积 5.41万亩 ,另有东平县引黄补湖工 利用 ,弃水较多 ,汇流区内各类水利工程拦蓄能力不
3高,拦蓄量较少。现有工程标准质量差 ,问题多不能充 程 ,渠首位于国那里引黄闸 ,引黄河水 30
m /S,补湖水 量 1.06亿 m。可改善灌溉面积 30万亩 ,扩大灌溉面
积 46
.1万亩。保证东平湖水生动植物年需用水量 0.96亿 m。3 3
分发挥工程效益。水库的防洪标准低 ,汛期过后 ,蓄水 量较少,致使汛期大量弃水。汛期大量水资源不能充
分利用。
(2)大量超采地下水给环境水文地质条件造成不 利影响,由于区域内地下水开采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 大。地表水供水量少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 大幅度下降,根据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 ,汇流区内地 下水位自 1984 年以来每年以 0.5
m的速度下降。如 肥城石横二村观测井 198 年 4月 1日比 1981 年 4月
1日下降了 13
.2
2m, 198 年 10月 1日比 1981 年 10 月 1日下降了 19
.3
m。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形成了
图东平湖集水区域图.2 供水量状况
根据统计资料区域内多年平均供水量 17
.5亿 m,占区域同期年均水资源总量的 12
%,其中地表水
3
许多漏斗区。目前 ,沿河平原的部分机井深度已由前 些年的 10
m左右降至现在 20
~ 2
5m左右 , 部分山区 的机井深度由过去的 10
m左右增加到 20
m以下 , 有的达到了 50
m。由于超采地下水使地下从承压状
量 3.35亿 m占区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的 17
.6
%;态变为无压状态 ,从而激发并加速了地下水的潜蚀作
3地下水井开采量 13
.5亿 m,年均引黄河水量 0.31亿 用。使地体的细小颗粒被地下水冲刷携带 ,长而久之 , m,占地表供水量的 9.2
%。
年均总供水中地表水供水量占 17
.9
%,基中大中 型水库供水量占 48
.4%;小型水库及塘坝供水量占 3
形成地面塌陷。泰城铁路三角区 ,郊区南留弧形断裂
带。东平区域虹桥至尚庄断裂带。共计塌陷 50多处 ,地面裂缝 22条总长 2
060
m,房屋斑裂 10 个计
.8
%;引水工程供水量占 21
.9 %,其它地表供水工程 8
40间。严重威胁着当地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此 设施供水量占 5.9 %,地下水供水量 ,占总供水量的 地区地下水位常年低于河水位,河水(包括河床潜河)08
.2
%。全汇流区内 ,现状水资源可利用量平均年为 由于地下水的季节性补给变成了常年补给 ,河流不再 471
408 万 m枯水年为 151
672 万 m, 特枯水年为 172
624 万 m。3.3 现状城乡用水情况
3区域内城市年均用水量为 2.9亿 m,占总用水量 的 17
.1
%,农村年均用水量为 13
.32亿 m,占总用水 量的 79
%,其他用水 0.66亿 m占总用水量的 3.9
%, 综合各部门用水现状年需水量为 164
523 万 m,枯水
3年 190
817 万 m,特枯水年为 198
317 万 m。东平湖 汇流区内年均地表水供水量占同期天然径流量的 25
%,年均地表水利用量最大的是赢河、石汶河 ,占汇 流区地表水年径流量的 17
%。年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 是泮汶河、柴文河 ,地表水利用率为 56
%。区域内开采 地下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相对较大。地下水开采指
01砂子
3 3 3 3
是地下水的排泄渠道。近十几年来 ,地表水水体污染
日趋严重 ,汇聚汇流区多数河道成了排污河道 ,污废水
中主要污染成份有 COD、BOD5、氨氮及五项毒物等 ,水体污染面积不断扩大。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1巩固完善以有工程的存量和质量
众所周知 ,水资源是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循环的再 生的动态资源 ,是有双重性 ,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 ,随机 性和流域水系的整体性。大气降水以后 ,水资源贮存 的两种基本形成是以河川径流为主体的地表水和贮存 于地层的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相互补给不断 转化 ,形成密切联系的统一的水资源。区域内无论是
沙子
乐忠沙场
baidu.com 沙子价格 lclzsc.com 第30卷 第 2期
地下水
802 年 3月
3筑堤防洪 ,疏沟排水 ,引水灌溉 ,凿井吸水,水力发电 , 借水行舟以及各项水利工程建设 ,都是人们认识和利 用水规律 ,通过水利工程措施 ,避水之害 ,兴水之利 ,都 是为发展和保护生产力。区域水资源综合综合利用战 略巩固完善已建工程的存量和质量仍然是主体
。4.1.1 从现有工程存量 强分区滞洪能
年 8月 2日黄河花园口站发生 1
500
m /s洪峰时 ,应
用了林辛和十里堡进湖闸 ,向老湖分洪.最大入湖流 量
240
m /s历时 72
h,共计蓄水 4亿 m。分洪后艾
山最大下泄流量 7
430
m /s。削减洪峰 28
.6
%,也付 出了很大的代价。老湖当时受淹群众达 5万人 ,淹庄
,提高质量来增稼 10万亩。其中不能种植生产的 0.7万亩 ,国家投资
万元扶持生产。
在老湖区为保证湖内和沿湖 89个村庄和 7万多 人生活,做到生产滞洪两不误 ,老湖分区调蓄洪水实际 形成的是分级三区运用。一是东区沿湖修筑围堤 13 处,保护耕地共 1
00
km,水位 42
.5
~ 43
m,力争不进 水,如果分区调蓄洪水正规化应采用大汶河五 a一遇 洪水不淹没的标准修筑围堤;二是金山坝以西 2
2力 东平湖地处黄河下游 ,与汶河下游的交汇区域。
是历史上的滞洪区。是由远古的大野泽 ,秦汉时的居 野泽北迁演变而成宋时称梁山泊 ,明时称安山湖 ,清咸 丰年间命名为东平湖。几经年隔 ,历经沧桑。从公元 531 年工部尚书贾鲁治河,到民国为防黄水南修筑民
。至 194 年经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划定东平湖为黄河 自然滞洪区。1958 年 8月国务院确定改建东平湖水
km耕地 5万多居民利用金山坝顶高程 4.5
~ 45
m, 库。195 年年底位山输纽工程完工后 ,东平湖即成为 力争 43
.5
~ 4
m水位不进水。如果分区调蓄洪水正 控制蓄泄洪的平原水库。设堤防共计 82
.196
km,其中 规化 ,应采取大汶河 20年一遇洪水淹没的标准修筑金 大湖围坎 26
.665
km,二级湖堤 17
.731
km,大清河南 山坝;三是大汶河出现超标准洪水或需要分滞黄河洪 堤 20
km北堤 17
.8
km。1960 年 5月位山拦河闸开始 关闭 , 0水似抬高位山引黄水位。7月 26日东平湖水 库开始试行蓄水 ,到 9月 17日最高蓄水位 43
.5
m,蓄 水量 24
.5亿 m, 1月 9日以后陆续启闸向黄河泄水, 当年底湖水回落到 42
.5
m,直到 1961 年汛前水位才降 到 40
m以下。大部分土地恢复耕种 ,该次东平湖全湖 蓄水是对新老湖围堤的一次考验 ,暴露了工程存在的 问题。为围堤加固防渗提供了可靠的资料。1963 年位 3
水时老湖全湖利用。这种三级利用的效益是非常明显 的。
190
~ 201 年 12
a中超过 43
m水位有 4
a也即
有 8
a可以保证 13处围堤 1
00
km,农田正常生产。21
a中超过 44
m水位的只有一年。经过军民奋力抢 险保住了金山坝,保护区内 2
km农田 , 5万多人还 有 220 国道、工厂、学校等 ,防洪减灾效益是极为显著 的,如果没有金山坝和围堤 ,可以说这些土地年年受 淹。巩固完善现有堤防工程的存量 ,提高质量是位区
2山拦河大坝和闸废除后 ,不能壅水控制黄河水位 ,又采 域常期实施的战略举措。
取增建进湖闸提高分洪能力的措施。以确保分洪进湖 4.1.2 从现有工程的存量提高质量增强兴利效益 流量。东平湖水库控制运用方案是 :黄河、汶河都是枯 东平湖区域大汶河水系的所有地表水兴利工程 , 水年 ,黄河不分洪入湖 ,汶河来水量不超过 5亿 m时 只使用老湖。
黄河洪水不入湖 ,汶河水量丰满 ,但不超过 10亿 m(相当于 1957 年 20
a一遇洪水),充分利用老湖的 调蓄作用 ,尽量不使用新湖区。
黄河丰水年、入湖水量不超过 12亿 m(相当于进
3湖流量 20
m /s),汶河枯水入湖不超过 5亿 m时, 先使用老湖后使用新湖。
黄汶相遇 ,汶河先来几次洪水 ,老湖不能容纳 ,黄 河又来几亿 m洪水时,蓄新湖区 ,全湖运用。
东平湖水库近期防洪水位定为 44
.m,相应蓄洪 量 30
.42亿 m,除去老湖底水和预备给汶河来水量,3实际蓄洪能力仅 20亿 m,按黄河 d来湖水量 20亿 3 3
3
兴建于开国治水 ,与改革兴水的不同时期。年均防洪
减灾兴利效益 4亿 ~ 6亿元。当前和今后的时期内 ,解 决这些工程的老化 ,退化水污染问题 ,不断提高工程的 质量标准 ,巩固和增强工程效益应是重中之重。在漫 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不断的与水抗争 ,修建了不同的 水利工程。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科技手段的提高,工 程的结构和型式不断的完善 ,治水的理念不断的更新 , 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协社会。人与水抗争和人与水共 处相辅相成。只有不断的巩固和完善人与水抗争的水 利工程才能实现人与水共处
。4.2 正确认识区域水资源特征,努力提高水资源的承 载能力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南水北调工
3m计算 ,可在 3
d平均削减黄河洪峰流量 7
m/s, 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基
础设施项目。东平湖区域串三江联五湖 ,自古就是京 从而控制艾山以下黄河行洪不超过 10
00
m /s,保证
航大运河的中枢。黄汶两水相互应接 ,是让在鲁西南 黄河安然入海。
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党中央国务院 ,从全局出发做出 新湖除 1960 年试行蓄洪外 ,设再运用蓄洪。
1982
砂子
沙子
乐忠沙场
01
baidu.com 沙子价格 lclzsc.com 第30卷 第 2期
地下水
802 年 3月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利用东平湖作为调蓄输纽的规划
。该规划实施对东平湖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到了新的历史 进程。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必须于南水北 调工程相一致。东平湖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最高最后 的一级调蓄输纽 ,它高出调水口江苏长江口 40
m,在东平湖到引水口长达 660
km,需建 13个梯级的 75座泵 站 ,提水总扬程 65
m,才能把水调到东平湖。经黄河 0 涵 ,向北自流 490
km到天津达北京。可见调水代价之 高不言而谕。从调水意义上讲 ,东平湖多蓄一方大汶 河的水和黄河水就等于多蓄存了人民币。随着规划工 程的实施 ,东平湖面对的是由防洪兴利向蓄兴利的转 移。号称 624
km的东平湖现状条件下常年蓄水水面 积是 119
km。常年蓄存水量只有 3亿 ~ 5亿 m。东平湖汇流区多年平均由 10亿 m水资源白白流失。一 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流失严重。正确认识区域水 资源特征 ,努力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是水利科技工 作者研究的重大课题。东平湖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 用 ,重点在于大汶河流域水系的综合利用
。.2.1 搞好水土保持
》中 “原隰即平,提高拦蓄能力 是古代平治水土 《诗经 ,泉流即清 ”最早的表述 ,广平的地叫原 ,下湿的地称隰 ,治土曰 3 3 2
低坎 ,以拦截山洪 ,迫使洪水渗入地下 ,扩大地下水容
量,把现有的季节性河流改造成常年蓄水河道 ,构成区 域水网,增加雨洪资源承载能力。削减洪峰减弱下游
区的洪灾损失。在环节上注意水窖、坑、塘、拦河坝、水 库的选址的合理性 ,科学性。提高区域水网效益。河 道改造以拦河蓄水 ,提高河道调蓄能力 ,增强防洪能力 为前题。选择有利地形兴建拦河闸工程。以大泰山文
化,大河水库公园水文化。戴村坝水文化为依托 ,逐步 把 208
km的大汶河河道逐级改造成蓄水、滞洪、发电、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水网水文化群
。.3 加强管理调度,调蓄洪水 ,丰水枯用
今后东平湖区域的防洪调度 ,必须于南水北调工 程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 , 努力拦蓄洪水 ,对干支流的水库联合调试.科学调节 汛限水位。在沿河城镇为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兴建人 工湖和湿地,水文化景点拦蓄雨洪及河口小流域蓄滞
洪区建设 ,增加雨洪的容纳空间。分解雨洪化整为零。逐级调蓄丰水枯用。正确处理兴利与除害的关系,坚 持确保工程安全 ,防洪安全 ,适度承担风险 ,坚持整体 利益最大化 ,讲求投入与产出,效益与损失的合理分 析,起利避害 ,坚持利益均衡建立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平”水治曰 “清”,讲的是平整土地防止冲刷水流变清
。损失补偿机制。从东平湖区域的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 古人在水保理论上的建树有 “森林抑流固沙 ,治水先 地减少入河水量和出境水量。增加水资源的有效供 治源 ,使天下人人治田 ,则从人人治河 ”。其措施有高 给,更好的保证城乡人民生活用水安全, 满足经济用 低畦整地 ,区田、梯田引洪淤灌 ,淤坝造地,陂塘蓄水, 封山育林 ,植树造林等 ,平治水土是水土保持的理论基 础 ,采用水土保持各种措施 ,尽量分散拦蓄和高蓄高 用。当地水资源尽量解决上中游广大流域面上的干旱
水,考虑生态用水 ,以恢复改善生态环境 ,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防洪抗旱安全保障。综上所述 ,东平湖西滞黄水南调江水 ,东集汶水 , 北输京津。研究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战略 ,合理调蓄
缺水问题。以及减少入河泥沙 ,根治下游洪水灾害 ,在 雨洪 ,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实现水资源可利 广大流域面上以山水林田路、沟、塘、坝为框架 ,建立多 用特利用。正确处理好利用当地径流与跨流域调水的 种不同类型的农林牧草鱼水综合体 ,使流域治理开发, 农林牧鱼五者得到最佳的协调发展和获得最大的生态 经济社会效益。提高区域整体的经济实力 ,以开发促 治理 ,以治理保开发 ,重在治理。做好区域的水土保持 工作 ,增加拦蓄降水能力 ,改变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
关系。充分利用当地地面径流 , 要考虑到联合调度的 作用。包括各种水源之间的合理调度 ,这是弥补区域 供水量与频率之间关系 ,灵敏的缺陷提高其供水保证 率的有力措施。当前地表水利用的关键是工程挖潜 , 把有限的降雨通过工程加固改造 ,提高可供水能力。
分配格局和时序。从而影响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 ,减 地下水源的利用 ,关键在水质的保护及连续干旱的水 少洪峰流量 ,增加枯水流量。其削洪效益之大小决定 量保证。区域内地下水靠降雨及汶河主流和支流的补 于雨情、地形、土壤、措施、实施及流域面积等诸多因 给。加强河道流域的环境建设及上游的水土保持,实 素。在中小流域尺度内削洪效益可达 30
% ~ 70
%。随 着东平湖汇流区域水土保持面积的扩展和措施成效的 提高 ,其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必将逐步显现出来
。4.2.2 改造现有河道构建区域水网 区域河流山溪雨源型河道 ,通过河道上游区塘坝 群的建设 ,在山区河谷层层建坎拦蓄使雨洪尽量转变 为地下水 ,扩大地下水库。在山口以上各支流建梯级
201砂子
行山水林田路沟塘坝河的综合整治 ,才能综合利用降 雨资源提高供水能力 ,把河道及流域的综合整治作为
保证区域供水的生命线。改变水库和地下水源地上游 的降雨、径流、入渗。造成下游来水过程的时间空间上 的改变。便区域供水的量增加,供水保证提高 ,确保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
沙子
乐忠沙场
第四篇:中东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全球治理分析
摘 要: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通过全球治理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本文就以全球治理的视角来探讨中东地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集中考察了中东地区比较突出的水资源问题,对于其现状和治理情况以及阻碍治理的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意在为新治理路径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东地区;非传统安全;水资源问题;全球治理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059-03
中东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民族、宗教等原因,一直是国际热点地区。巴以冲突、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等传统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该地区也面临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如反恐问题、难民问题、水资源问题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作为中东安全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对诸如巴以冲突这类传统热点问题具有巨大的制约作用,它的治理状况能够对中东局势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了中东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在多层次和领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许多尝试。应该说,针对中东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全球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探寻新的治理路径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东地区水资源问题现状及治理情况分析
中东地区长期受到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困扰,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一地区涉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主要有:恐怖主义、水资源问题、难民问题、环境问题、经济安全等,其中水资源问题成了近年来中东地区面临的越来越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中东地区降水极其稀少,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这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埃及的阿斯旺地区甚至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毫米[1]2。另外该地区多是沙漠地形,加之气候炎热,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此水保有量极少,降水量的季节和空间分布的巨大差距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的水资源紧张趋势。中东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尼罗河、约旦河等国际性河流,这些河流往往流经数个甚至十数个国家,水资源普遍存在共有现象,这给水权利的分配带来了麻烦,也给水资源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完全可以说,中东地区就是我们这个水资源边界与政治边界不相一致的世界的缩影[1]12。以上说明,从自然条件上讲中东地区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贫水地区。
一些人为因素的出现更加恶化了中东地区先天不足的水资源状况。二战后中东地区迅速膨胀的人口是这一切的根源,引起了一系列恶性的连锁反应。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急剧增长,直接导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急剧减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各国大力发展农业,使得农业用水量猛增。同时,人口城市化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引起了生活用水量的增长。中东各国用水量的绝对增加,又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破坏。水污染、浪费和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现象十分严重。
二、中东地区水资源问题的全球治理实践
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很多是跨国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全球治理的对象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应对和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构成了全球治理的核心内容[2]。由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跨国性特征,强调国际合作,依靠国际规制以有效应对和解决的全球治理路径是必然选择。
中东地区的安全形势长期恶化,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极为突出。有效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不仅需要相关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更需要国际社会各个层面的通力合作,以全球治理的方式解决中东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中东严峻的非传统安全形势已经引起包括中东各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地区相关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措施,区外国家也积极同中东各国协作,在全球治理的框架内考虑解决中东非传统安全难题的出路。
水资源危机是长期困扰中东地区的重要问题。国际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水资源危机问题对中东地区政治和安全的重大影响,而许多学者更是致力于研究中东地区的“水政治”。①
中东国家对于水资源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有切身的体验,因此从很早开始就纷纷出台措施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水环境,并且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其中埃及、约旦、阿尔及利亚等八个国家都颁布了关于水资源管理的详细法律条例,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制框架,具体涉及机构安排、分散和集中管理、所有制和水服务条例、公众参与、奖惩措施、检测等。②
中东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尼罗河、约旦河等国际性河流,这些河流往往流经数个甚至十数个国家。中东水资源的这种跨界性使得大河流域内的国家不得不面临水源的跨界利用和管理问题。为了争夺河流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中东国家历史上爆发了多次冲突甚至战争。随着时代的发展,中东各国也逐渐意识到加强彼此合作才是解决中东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水资源利用的双边合作是最早启动的,也成为了中东地区最稳定有效的水资源合作治理模式。双边合作的典型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对于约旦河流域的合作治理。长期以来,巴以双方一直在水资源利用上开展合作。双方彼此协调立场和政策,共同采取措施治理共同流域内的水资源;彼此借鉴治理经验和提供技术支持。
在双边合作的基础上,中东国家在水资源治理方面,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多边合作。中东国家的多边水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流域内合作和跨流域的水贸易。在流域内合作方面,尼罗河流域的合作最为持久和广泛。尼罗河流域国家先后建立了诸如“尼罗河国家联合会”等一系列组织。1999年,九个尼罗河流域国家首次达成合作利用尼罗河水资源的协议,在尼罗河水资源共享的理念下,这些国家水利部门协调分工,科学调配,初步实现了尼罗河水资源的科学利用。②在跨流域水贸易方面,先后有国家提出过“友谊管道”“和平管道”等建议。所谓“友谊管道”,是基于水是一种经济商品的原则,相关国家之间进行的水商品买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科威特投资从伊朗进口卡尔黑河水以及阿联酋从区外的日本进口袋装雨水。“和平管道”则是规模更大的输水工程。由于土耳其水资源异常丰富,因此在其境内敷设两条输水管道,分别向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八个阿拉伯国家出口土耳其南部塞伊汉河和杰伊汉河河水[1]171-181。由于地理、政治和经济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中东国家的多边水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因此吸收区外国家参与治理、在国际层面探寻解决中东水资源危机问题的途径显得极为必要。在这方面,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起了主导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中东北非国家成立了联合治理水资源小组,彼此建立了稳定的联系,经合组织为中东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以帮助其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3]。
三、中东水资源治理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包括中东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为解决中东水资源问题进行了许多尝试,在不同层面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合作。针对中东水问题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东地区的水危机。但是围绕中东水问题的国际合作困难重重,至今国际社会仍没有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中东仍面临严峻的水威胁。阻碍中东地区国际水合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中东政治格局复杂,国家间对立思想严重。反映在水合作上就是互相指责对方的水资源政策,缺乏政治互信。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虽然在利用水资源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却是极不稳定的。双方经常互相抨击对方的政策:巴勒斯坦政府声称以色列不仅从约旦河西岸山地蓄水层中疯狂取水,还在加沙周边地区大量开凿水井,意图从巴勒斯坦盗取水源;以色列方面则针锋相对地指出巴勒斯坦当局默许其居民私自开采小水井,导致河床下陷,已经严重威胁了整个地区的水环境[4]。另外,在中东地区存在水资源分享和利用依据各国实力强弱判定的情况。有分析指出,中东国家在地理优越性、资源占有、经济和军事实力方面差距巨大,这种实力的悬殊导致了水利用的不公平性,使得平等地分享水资源成为一种政治空谈[5]。以色列凭借其强大的国家实力往往在水资源分配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故有人称之为“水霸权”(hydro-hegemony)[6]。
第二,国际参与的程度较低。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主体,在中东水危机的治理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联合国建立了水机制以实施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和《千年宣言》确定的与水有关的各方面议程,但在中东水治理中,联合国水机制却没有提供实质性的建议。此外,美国作为对中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在中东水治理中却表现出了一种“超脱”的姿态。美国拥有足够强大的技术和能力帮助中东国家处理水纠纷、利用水能源,然而美国却没有这么做的意愿,而将相关的协商谈判问题留给了中东国家自行解决[7]。
第三,中东国家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除以色列外,中东国家普遍存在水资源使用不充分的情况。据统计,中东地区70%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灌溉,然而这70%的水资源却只有一半最终流向农作物[3]。水资源利用率低一方面是由于科技能力欠发达,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很多地区的节水意识淡薄。中东地区低下的水利用率严重阻碍了水合作,也影响了国际水合作的成效。
长期以来,传统安全一直是中东地区安全领域的核心内容,非传统安全威胁相对被忽视了。其实中东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历史上一直存在,在近些年来逐渐凸显。除了以上论述的恐怖主义问题、水资源问题、难民问题,还有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等等。值得欣慰的是,国际社会已经意识到中东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并将其纳入全球治理的框架内。国际社会为应对中东非传统安全挑战,在不同层面进行了合作,其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中东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这些根源短时间内不会消失。另一方面,现行的治理方式也存在严重的弊端,这就使得全球治理面临重重阻碍。因此,针对中东非传统安全的全球治理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探寻新的治理路径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第五篇: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水资源状况及主要问题分析
环境与资源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五班 万罕立 64120527
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分布,水量及水体水质三方面对中国的水资源状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资源 水质 水量 问题 建议
1.水资源含义及主要特点
1.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总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1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之源,是关系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无法替代的资源。2水资源是指在一
定时间段内,存在于河流湖泊湿地和含水层系统内以现有手段和经济合理的条件可被人们所开发利用的那部分资源量,由大气降水不断补给的自然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所称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水资源为可利用或有可能利用
【】的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用。3
1.2水资源主要特点
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正是由于降水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淡水可以进行永不停歇的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因此,睡资源具有循环再生的特点。
2.水资源的有限性:地球上水的总储量为14.6×1017m3,其中97.5%为咸水,淡水仅占2.5%,而其中大部分又储存在冰川当中,或是为土壤水、深层地下水难以被人类利用。事实上易于人类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全球淡水资源的1%。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是有限的。
3.水资源的区域性:淡水资源虽然具有循环再生特点,可利用量尽管有限但仍能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但是淡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并不是均衡的,其常常与人口的地区分布不相协调。体现了水资源的区域性特点。
2.中国水资源状况
2.1水资源的分布特征
受到中国西高东低地势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分布有明显的空间、时间差异。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加之地势阻隔,降水主要在东南部,西北部降水量很少。而淡水分布与降水分布一致,从东到西,由南至北减少,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却拥有占全国80.9%的水资源量,西北内陆地区及额尔齐斯河流域
【】面积占全国的63.5%,拥有的水资源量却仅占全国的4.6%。2
2.2水资源总量
201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0906.4亿m3,比常年值偏多11.5%。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8.8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13.2%,也就是说,地下水资源量的86.8%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北方6区水资源总量6049.5亿m3,比常年值偏多15.0%,占全国的19.6%;南方4区水资源总量为24856.9亿m3,比常年值偏多10.7%,占全国的80.4%。
【】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6.9%,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32.6万m3。4
2.3水体水质
1.河流水质 2010年,对全国17.6万km的河流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全国全年Ⅰ~Ⅲ类水河长比例为61.4%,Ⅳ类水河长占13.1%,Ⅴ类水河长占7.8%,劣Ⅴ类水河长占17.7%。
2.湖泊水质 对99个湖泊的2.5万km2水面水质进行了监测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面积占58.9%,Ⅳ类和Ⅴ类水的面积共占27.9%,劣Ⅴ类水的面积占13.2%。对上述湖泊进行营养状态评价,贫营养湖泊有1个,中营养湖泊有33个,轻度富营养湖泊有37个,中度
富营养湖泊有28个。
3.地下水水质 2010年,根据763眼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广东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水质适合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11.8%,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26.2%,适合除饮用外其它用途的Ⅳ~Ⅴ类监测井占62.0%。
3.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第一,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上,农民依然习惯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浇灌农田,加之农村地区水利设施较差,灌渠区睡的利用率仅为
【】0.4~0.5,而农田灌溉水量超过作物需水量1/3甚至一倍以上,导致严重的水资源浪费。2第二,全国性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人口增长对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单单是新增人口的生活饮用水就是一大负担。此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工农业用水也在持续增长。第三,水体水质令人担忧。根据《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中的数据知,我国不同水体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其中湖泊存在较为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轻度、中度富营养湖泊共计65个占调查湖泊将近65%。与此同时,地下水水质也不容乐观,在2010年对763眼监测井的监测中,Ⅳ~Ⅴ类监测井就占到62.0%。
4.建议
1.针对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应加快新型灌溉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进步伐,用先进,高效的灌溉方式代替原来落后、低效的漫灌方式,达到农业节水的目的,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2.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解决水危机的根本处开源节流、防治污染、做好地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入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解决途径。
5.结论
中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存在较大的时间、空间差异,总的说是夏秋多春冬少,东南多西北少。总体水量丰富,但由于分布特点,中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另外农业用水效率低,水质恶化,人口增长等问题也严重加剧了这一矛盾。对此,应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何时方法应对水危机。
参考文献:
【1】环境学基础 鞠美庭,邵超峰,李智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8
【2】水资源概论 肖长来,梁秀娟等 吉林大学 2012.3
【3】呼伦贝尔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康锋[J] 内蒙古水利 2002(4)105一10
【4】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