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05: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因此,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根据现代保育观为我们提出的:“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与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而且应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更加快乐、随意、自主的生活,保育工作更多关心的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原则,我尝试创设宽松、民主、尊重的心理氛围,对幼儿良好入厕排便习惯的培养。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常规培养,幼儿在入厕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各方面的动作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天气冷的时候,孩子们的衣服开始逐渐穿得愈发的厚、多,这在无意中对原本入厕有困难的孩子们来说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入厕习惯的培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一般不同的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男孩子不会用正确的姿势解大便;

2.入厕排队等候的时候喜欢大声喧哗、吵闹;

3.入厕后不会随手系好裤子;

4.裤子系好后喜欢绕着教室奔跑、追逐。

针对上述这几个问题,我将在本学年实施以下几项措施以便于正确引导、鼓励、帮助幼儿逐步改掉不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1.开设生活小剧场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必须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加深幼儿的映像,可以查找有关良好入厕习惯的小故事、儿歌等,教师也可以自己编一些相关的故事,从中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入厕。

2.每次入厕前提出明确的要求

有时听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入厕常规,需要教师不断的向幼儿提出要求,强化幼儿正确入厕的意识。那么针对入厕所出现的情况,我列出以下几点要求:

1)学习“小猫任何活动开始前必须向幼儿讲清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入厕作为幼儿生活常规的一部分,活动前也同样需要教师耐心的讲述。由于孩子的记性不是特别好,走走走”,入厕时轻轻走、慢慢走

2)上厕所要排队,不推也不挤,必须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入厕

3)入厕后要将裤子系好,不会系的也要自己尝试系,然后让老师帮忙整理。

4)裤子系好的小朋友不得在教室内追逐、打闹

3.幼儿入厕时,教师应顾及到每个幼儿

除了要在入厕前向幼儿讲清要求,教师自身也应该做个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包括在盥洗室内的幼儿和在教室里的幼儿。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部分幼儿到了盥洗室就会变得很兴奋,在里面又唱又跳,因为他们认为在盥洗室里老师看不见听不到,所以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入厕时尽可能去顾及到全班幼儿,稍不留神幼儿很容易在盥洗室里发生矛盾、碰撞等等,这些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4.坚持正面教育。

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还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从正面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在幼儿入厕后,教师可以针对每天不同的入厕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奖惩,表扬入厕习惯较好的幼儿,同时对于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鼓励幼儿学习好的榜样,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只要我们更加耐心、细心地教育,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成为一个能干的宝贝。

第二篇: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

内容摘要:

刚入学的智障儿童在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不是随地大小便就是屎尿兜一裤,往往忙得老师直皱眉。经过观察分析智障儿童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厕所与家里的不一样,智障儿童不知该怎么上;二是有些智障儿童在家仍用痰孟,宁愿尿裤也不愿上学校的厕所;三是贪玩忘了说; 四是不会脱裤子;五是觉得好玩而随地大小便。我们在一日生活和教学中让智障儿童自己学会脱裤、穿裤,教儿童正确穿脱裤的方法。入厕时鼓励智障儿童,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儿童。对于入厕困难的智障儿童,我们与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在家里让儿童自己脱裤解便,多让儿童自己动手。关键词:

智障学生

良好

入厕习惯

主动入厕

正文:

入厕是特殊教育学校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早期对智障儿童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智障儿童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智障儿童的良好入厕习惯教育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障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加之他们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应急能力差,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入厕行为习惯的教育,则会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无法适应,加重父母的负担,也会给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智障儿童入厕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工作,力争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被社会接受的合格公民。

刚入学的智障儿童在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不是随地大小便就是屎尿兜一裤,往往忙得老师直皱眉。经过观察分析智障儿童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厕所与家里的不一样,智障儿童不知该怎么上;二是有些智障儿童在家仍用痰孟,宁愿尿裤也不愿上学校的厕所;三是贪玩忘了说; 四是不会脱裤子;五是觉得好玩而随地大小便。

自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对智障儿童进行了入厕方面的训练。首先对智障儿童进行了入厕前测,测查的内容包括能否听从老师指令入厕、独立穿脱裤子、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打湿裤子、能否主动入厕等几个方面。根据测查的结果,老师的观察分析,我们找到了原因就有了解决的方法。首先,我们带智障儿童认识厕所,认识男女厕所的标志,认识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自己应该上男厕所还是女厕所,让智障儿童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小便,并挨个教智障儿童上厕所的方法,使智障儿童了解新厕所的上法。其次,及时提醒智障儿童入厕,集体入厕的次数。如,每节课下课由担任本节课的老师提醒儿童及时入厕,并一帮一,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三,在智障儿童入厕时,教师教儿童脱、提裤子的方法。对于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对于因好玩而随地小便的孩子,则在监督之余运用故事、图片等提醒儿童不要随地小便。

我们在一日生活和教学中让智障儿童自己学会脱裤、穿裤,教儿童正确穿脱裤的方法。入厕时鼓励智障儿童,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儿童。对于入厕困难的智障儿童,我们与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在家里让儿童自己脱裤解便,多让儿童自己动手。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智障儿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班上有一部分智障儿童能够顺利入厕。儿童这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解决后,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田x喜欢上学了、能较大方地跟老师、同学问好,从不会表示、不敢表示到勇敢地向老师提问,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其他生活能力也在提高。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培养智障儿童主动入厕的习惯:

1、我们首先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智障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智障儿童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会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

2、以个别交流为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培养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

刚入学的 智障儿童入学时间不长,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三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学校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症下药”,如对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经常抱抱他、多鼓励他,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对于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如“明明真能干”,让智障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带他们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仿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后可以一帮一,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入厕,并带动他们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便后记得冲厕所。

3、家校共育,共同培养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智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校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学习入厕,这样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大多数孩子很顺利地学会了入厕。

我还尝试在一日生活中观察智障儿童的入厕情况,把每个孩子入厕的时间与次数都一一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记录,我发现孩子们小便的间隔时间多数在四十分钟左右,而且第一次入厕总是集中在来校时间。所以每天孩子们来校后,我通常先提醒他们去厕所,然后每隔半小时,再提醒孩子们去一次。同时并记录哪些孩子小便了,哪些孩子没有小便,而且还有意识的提醒那些刚才没有小便的孩子及时去入厕。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与提醒,智障儿童们尿湿裤子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的教育在智障儿童们逐渐养成了按时入厕的习惯后,我开始有目的地延长孩子的入厕时间,从四十分钟过渡到一个小时,从成人提醒到孩子自己要求主动入厕。就这样,大部分的孩子在来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养成了较好的入厕习惯,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也能有的放矢了。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智障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智障学生的良好入厕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在养成策略和措施方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更应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就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摸索、研究甚至以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出适合智障学生主动入厕养成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智障儿童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如何使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参考文献: 中国特殊教育网

张文京,许家成等著《弱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重庆出版社,2002 3 《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2/10)

第三篇: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和监督的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如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他,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容易改变得。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地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那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上是否有一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1、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2、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爱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玩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妨投其所好,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

3、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4、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5、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进入大班必须保证幼儿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必须停止影响孩子学习的活动,如:孩子刚拿起书来,家长就打开电视或互相聊天,这样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气氛。孩子小,缺乏自制力,你如果干别的事,他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6、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7、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8.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些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今天把书丢了,明天把笔丢了,作业本、书揉的皱皱巴巴,习惯比较差,经常丢三拉四。家长应在前一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书本、用具都整理好了没有。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9.让孩子体验成功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当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没有达到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时,慢慢地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要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努力让孩子实现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10.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按照要求实现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并不比别人差.得到大人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加强,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后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但就目前而言,我发现“爸爸主外,妈妈主内”的现象很普遍,通常很多人都认为“妈妈才是孩子最主要和直接的教养者,而爸爸只是辅助的,不教育也无大碍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很多专家和教授都有这样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密的教养者。爸爸和妈妈在情感、教育方式、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妈妈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缺乏爸爸的爱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喜欢、善于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的孩子,通常个性都比较开朗,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考虑问题的比较全面、思路比较开阔……有时爸爸的教育比妈妈更好!

因此,我建议各位爸爸,行动起来,不要让妈妈独自承担这份责任,有了你们的加入,孩子将会发展得更好!

第四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计划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和监督的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如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他,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容易改变得。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地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1、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

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2、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爱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玩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妨投其所好,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

3、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

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4、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5、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进入大班必须保证幼儿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必须停止影响孩子学习的活动,如:孩子刚拿起书来,家长就打开电视或互相聊天,这样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气氛。孩子小,缺乏自制力,你如果干别的事,他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6、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7、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8.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些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今天把书丢了,明天把笔丢了,作业本、书揉的皱皱巴巴,习惯比较差,经常丢三拉四。家长应在前一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书本、用具都整理好了没有。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9.让孩子体验成功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当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没有达到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时,慢慢地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要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努力让孩子实现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10.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按照要求实现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并不比别人差.得到大人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加强,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后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但就目前而言,我发现“爸爸主外,妈妈主内”的现象很普遍,通常很多人都认为“妈妈才是孩子最主要和直接的教养者,而爸爸只是辅助的,不教育也无大碍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很多专家和

教授都有这样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密的教养者。爸爸和妈妈在情感、教育方式、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妈妈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缺乏爸爸的爱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喜欢、善于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的孩子,通常个性都比较开朗,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考虑问题的比较全面、思路比较开阔„„有时爸爸的教育比妈妈更好!

因此,我建议各位爸爸,行动起来,不要让妈妈独自承担这份责任,有了你们的加入,孩子将会发展得更好!

2017.3月

第五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今年由于我校加办了幼儿园,而在没有幼师的情况下,我们几个全日制的老师被编管理幼儿课程,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本人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说它是人生的启蒙点也不为过。前学教育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佳时刻。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孩子们在日后的求学路上受益匪浅。下面谈谈个人对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幼儿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认真听讲是学习的首要任务。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讲习惯方面,我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比如看到某某孩子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表扬:“我们班的李文华小朋友听课多认真啊,我们都向他学习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走到他身边提个醒,如摸摸头,悄声耳语鼓励:“认真点哦,要听清老师的话,才能回去跟妈妈说”。学前班的孩子很单纯,特爱受表扬,因此,我用奖红花等正面引导。此外我特别注意针对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在教学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与直观性,尽量在课学上图、音、游戏并茂,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全被老师吸引到学习中了,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由于学前班的孩子比较单纯,思维也比较简单,为了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具体地教学过程中我一个问题多让几个学生说,让他们互相比较,谁回答的好,还可以怎样说等问题来了引导孩子们动脑思考,还有利用表扬来鼓励幼儿思考。如在教学认识“风”这一课中,我让幼儿想想喜不喜欢风,为什么呢?有的幼儿说:“喜欢风,凉爽”。马上有幼儿说:“不喜欢风,冬天冷”。我马上表扬这两位孩子,他们都说出了喜欢与不喜欢的缘由,很了不起。于是我问:“还有谁想说的„„”。这样孩子们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培养幼儿积极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发言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课堂上,我会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比如多提一些问题,或一个问题让几个学生说一说。另外,我特别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你和朋友们商量商量”、“跟老师说说”和“跟全班同学说说”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积极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是多让学生说,老师应多表扬与鼓励,而批评是要杜绝的。

当然,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仅仅做到以上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更加努力探索的,愿祖国的花朵并开得更加艳丽。

教学论文

后塘仔小学 钟春苗

下载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届教育系毕业论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作者: [摘要]新入园孩子的午睡是家长们......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总结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总结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习惯培养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小一班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5篇)

    浅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内容摘要】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将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进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培养幼儿......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调查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调查一、调查时间:2011.7-——2011.8 二、调查地点:银城花园小区内家长及幼儿三、被调查人的年龄:小区内即将入园的幼儿或已经入园的幼儿,年龄在2.5岁......

    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大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一、问题的发现 进入大班下学期后,家长们对孩子能否顺利入小学的状况很是担忧,呼声日趋强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我们......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闵行区龙茗路幼儿园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文学作品《小蝌蚪找妈妈》的活动中,孩子对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现象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