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2019-05-12 17:37: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从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喜好问、好动、好模仿、喜欢听成人讲故事等方面。幼儿的求知欲与兴趣紧密相连,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越大,求知欲也越强。但幼儿的直接兴趣占优势,这种兴趣是不随意的、不稳定的,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二、习惯养成要从小抓起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易于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幼儿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因此从幼儿园起,家长就要引导幼儿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初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在学习的同时,让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幼儿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一曰活动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幼儿有不好的学习习惯,及时批评和指正。久而久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形成了。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幼儿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幼儿的每一点良好行为,家长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幼儿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幼儿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曰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

总之,我们家长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从身边的、近一点的、小一点的、实一点的一点一滴做起,要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使之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要抓住重心、中心、关键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切忌不要搞补漏洞、救火式的教育。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形成好习惯,贵在行动!就让我们的幼儿在学习、活动、一曰生活的行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第二篇: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

小一班

一、家长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家长会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还有的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对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二、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里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其次,家长要多与班里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小一班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可避免

地就会出现一些娇惯与溺爱的现象。有的家长过多地强调“利己”与“学习”,却忽略了“有才无德行不远”的道理,从而导致了大部分幼儿养成霸道、自私的个性,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毕竟孩子要独立,要步入社会,要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如不能礼貌地与人交往,就得不到一个和平友爱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认为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这样对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非常必要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具体做法:

幼儿的生活范围不仅是幼儿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我们

不能忽略家庭环境的影响。教育家朱庆澜先生把家庭环境称之为“家庭的气象”,认为只有把全家所有成员都教好劝好,整个家庭形成一个“好样子”,幼儿自然就会学好,可见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和谐、友善、礼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具有优良的个性品质。这就要求家长首先要做到、做好讲话和气、文雅、谦逊,不讲粗话、脏话,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文明礼貌的生活环境。总之,培养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品质,必须长期坚持,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孩子创造一个文明礼貌的优雅环境,从而实现对幼儿文明礼貌的养成教育。

第三篇: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和监督的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如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他,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今后入小学,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条件。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容易改变得。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地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那么,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上是否有一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供家长参考。

1、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2、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爱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玩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妨投其所好,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

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

3、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4、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5、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进入大班必须保证幼儿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必须停止影响孩子学习的活动,如:孩子刚拿起书来,家长就打开电视或互相聊天,这样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气氛。孩子小,缺乏自制力,你如果干别的事,他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6、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7、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8.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些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今天把书丢了,明天把笔丢了,作业本、书揉的皱皱巴巴,习惯比较差,经常丢三拉四。家长应在前一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书本、用具都整理好了没有。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9.让孩子体验成功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当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没有达到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时,慢慢地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要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努力让孩子实现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10.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按照要求实现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并不比别人差.得到大人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加强,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后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但就目前而言,我发现“爸爸主外,妈妈主内”的现象很普遍,通常很多人都认为“妈妈才是孩子最主要和直接的教养者,而爸爸只是辅助的,不教育也无大碍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很多专家和教授都有这样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密的教养者。爸爸和妈妈在情感、教育方式、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妈妈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缺乏爸爸的爱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喜欢、善于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的孩子,通常个性都比较开朗,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考虑问题的比较全面、思路比较开阔……有时爸爸的教育比妈妈更好!

因此,我建议各位爸爸,行动起来,不要让妈妈独自承担这份责任,有了你们的加入,孩子将会发展得更好!

第四篇: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如何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

目前,不少的家长对知识信息的渴求和掌握,越发显得迫切与重要,一味地重视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知识积累,然而却忽略了品德行为及好习惯的培养,许多孩子卫生习惯差、自理能力差、待人接物不礼貌、以自我为中心,没有交往合作的能力,自己的生活都靠别人安排。因此,我们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父母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好习惯的养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我利用家长会和家长接送幼儿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良好习惯对幼儿的帮助、让家长知道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使家长明白,良好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平时我会根据幼儿的个别情况和家长做交流,告诉家长们在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不要“5+2=0”,即幼儿在幼儿园有良好的习惯,回到家里似乎就“忘”了,完全形成了“两面派”。家长对子女溺爱、娇宠,使之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某项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

另外,由于孩子的可塑性、模仿性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耳濡目染的作用,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评指责。在对幼儿提出要求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如孩子学穿衣服扣错了纽扣,学拿筷子吃饭把米粒掉到了地上,家长

不能因卫生脏了中止他们去干,而是要用赞赏的目光去肯定他们活动中的积极因素。慢慢地等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后,再对他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吃饭不要把饭粒撒一地等。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吃饭时如果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仅要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还必须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的更好。

二、教师积极的指导促进幼儿好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息息相关的。幼儿在活动中,会常因排队发生推挤,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对此,教师采取的口头说教收效甚微,且幼儿易旧病重犯,教师可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如:幼儿喜爱的故事《我最爱的小朋友》、《孔融让梨》、《三只小鸡》、《小花狗真能干》等,让故事里爱护桌椅的小朋友,关心爱护别人的孔融,团结友爱的三只小鸡,活泼可爱的小花狗等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景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上,并在大脑中留下我也要象小朋友、小鸡、小花狗、孔融那样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友爱谦让的印记,从而使其在自觉不自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从中受到教育。并知道在集体活动中养成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朗朗上口、易读易记的儿歌《漱口歌》中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以情境表演“娃娃家”,让幼儿感受玩具凌乱的场面,然后让幼儿将玩具收拾好,体验环境整洁的好

处,从而使幼儿懂得整理玩具的重要性。还可以用值日生的形式,指导幼儿每天坚持收拾整理玩具。

三、在环境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我园地处城区内,在我们的周围:马路边、农贸市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环境被污染的现象到处可见,人们在马路上乱扔果皮、乱吐口香糖、随地吐痰,居民随意往街道扔垃圾,电线杆、墙壁、路旁都有广告纸,街上餐饮店的垃圾筐丢满了一次性筷子,家长经常用长流水洗菜、洗衣服等等,幼儿可塑性模仿性强,大人的随意行为引发到了孩子的身上,意识与行为的不统一,孩子们一方面似乎很关注环保的问题,另一方面乱扔废纸、随地吐痰现象也较为严重,时常将餐巾纸、纸团、手工纸扔在地上,浪费水、大喊大叫的现象也经常发生。我们把这些“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现象拍成生活片段,让幼儿观看,老师也带领幼儿参观小区的垃圾场,同时,带领幼儿来到绿化小区周围参观、游戏、玩耍,享受绿树、青草带来的清新空气。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让孩子交流与讨论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会给我们人类带来那些危害?我们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在环境教育中让孩子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参加环保实践,从而促使环境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良好行为

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幼儿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充分利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让孩子在老师的表扬声中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并激发他们乐意向同伴学习的愿望,让他们感受到“我行”、“我能做到”、“我是最棒的”,如“当当饭前小手洗得真干净,真讲卫生”、“小鹏主动为小妹妹让路,真会关心人”„„让幼儿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同时,为孩子们开展“找好朋友”等互帮互助的小组游戏活动,让他们能逐步地找朋友一起玩,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交往能力,共同提高。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 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极为重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更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让良好的习惯融化到幼儿生活的每个角落,深入每个幼儿的内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课题计划

一、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逐渐形成的不需要一直努力和监督的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如上课专心听讲,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他,学生可以轻松快捷的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幼儿园的孩子需要各方面的知识,许多家长不再只关心孩子学多少知识,而更注重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容易改变得。幼儿刚刚开始参与生活、从事学习,因此幼儿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地重要时期。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底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家长们必须了解一些有关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更好的开展家庭教育。

三、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但事实上要做到却很不容易,虽然给孩子们讲了许多道理,“磨破了嘴皮”,但孩子却往往是前听后忘记,收效甚微。

1、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

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如:在欣赏散文“家是什么”中,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词,对能力弱的幼儿要求能说说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对学习也会有兴趣。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2、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爱玩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玩时,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不妨投其所好,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三是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如和幼儿一起看故事《金鸡冠的公鸡》,可启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尤其是因果关系的问题“猫和喜鹊明明知道公鸡要上当,为什么每次都让公鸡看家”,“假如猫和喜鹊不来救公鸡,会怎么样”从而使幼儿进一步明白了提问的方法,提高了提问水平。有些幼儿难以提出问题,往往是由于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事实上幼儿只有在获得一些知识经验,初步形成某些概念之后,才能提出问题。要努力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实验者,去动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家长只是适时地给予指导。如:“会变的颜色”,让幼儿先去观察颜色,然后让他们动手去尝试颜色是如何会变化的,并将自己的发现说出来,把自己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再一起动手动脑去寻求答案。

3、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肯能;重复的次数

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的实践。如果家长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

4、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父母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家庭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较好的学习习惯。相反,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打牌,你的孩子怎可能安心学习呢?

5、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家中应经常给孩子将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

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但其中家庭又是对他们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首先,血缘关系、亲子之情对孩子发展提供了最强烈的感情氛围,因而父母的教育,影响最易感染幼儿。其次,父母与幼儿朝夕相处,关系密切,你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所以,幼儿时期,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具权威的人,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进入大班必须保证幼儿有半小时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父母必须停止影响孩子学习的活动,如:孩子刚拿起书来,家长就打开电视或互相聊天,这样就会破坏孩子学习的气氛。孩子小,缺乏自制力,你如果干别的事,他也会不由自主的参与进来,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6、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家长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家长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子女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是一事无成。作为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只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训练,下决心,甚至要下狠心,才能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孩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持不懈是取得成效的有利保证。

7、要求一致

习惯的“惯”字,有一以贯之的意思,就是说,要求和标准不能走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一致。家长对孩子在教育上取得一致,意味着相同“信息”重复输入孩子的大脑,易于形成神经联系,促使习惯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逐渐养成钻空心子的心理。而且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干扰,容易形成孩子的两面性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当然,要实现要求一致,不是轻而易举的,家长应十分重视并努力去实现,可以订立一个约定,如果在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发生分歧,决不要在孩子面前公开暴露矛盾,而要在事后交换意见,以求统一行动,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好。

8.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有些孩子做事马马虎虎,今天把书丢了,明天把笔丢了,作业本、书揉的皱皱巴巴,习惯比较差,经常丢三拉四。家长应在前一天睡觉前,让孩子检查一下,书包里的书本、用具都整理好了没有。书撕破了及时帮他们粘好。这样时间长了,她就会自觉的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9.让孩子体验成功

由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当他看到自己的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没有达到老师或家长的要求时,慢慢地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所以要恰当地为孩子确定学习目标,同时,家长也要适当地给予帮助和鼓励,通过努力让孩子实现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10.多给孩子一些表扬和鼓励

当孩子按照要求实现目标时,家长应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棒,并不比别人差.得到大人的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会加强,就会有积极向上的意识,以后什么事都会努力去做.但就目前而言,我发现“爸爸主外,妈妈主内”的现象很普遍,通常很多人都认为“妈妈才是孩子最主要和直接的教养者,而爸爸只是辅助的,不教育也无大碍的”。其实,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很多专家和

教授都有这样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最亲密的教养者。爸爸和妈妈在情感、教育方式、个性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妈妈对孩子关爱有加,但缺乏爸爸的爱和教育是不行的。因为喜欢、善于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戏的孩子,通常个性都比较开朗,思维方式比较活跃,考虑问题的比较全面、思路比较开阔„„有时爸爸的教育比妈妈更好!

因此,我建议各位爸爸,行动起来,不要让妈妈独自承担这份责任,有了你们的加入,孩子将会发展得更好!

2017.3月

下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年由于我校加办了幼儿园,而在没有幼师的情况下,我们几个全日制的老师被编管理幼儿课程,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本人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说它是人......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总结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总结所谓习惯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习惯培养就是教育的一个重要......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学习计划 每一位学生都要在学期初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计划要简洁、明确、易行,包括目标、要求及时间安排三个方面。 二、预习 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

    如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摘要:古谚曰:“磨刀不误砍柴工”。想做好一件事,掌握正确的方法,会使你做起事来事半功倍。就学习而言,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了学好习的重中之重......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练习题 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 作者:admin 资源来源:本站原创 - 一、基础知识题 1、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后不易改变的_____和_____。 2、学习习惯是在长期......

    浅谈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浅谈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的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对习惯形成的解......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精选五篇)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张利静教学目的:(一)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使学生家长了解应该培养孩子哪些好习惯,并掌握如何培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