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龙应台

时间:2019-05-14 05: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读龙应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读龙应台》。

第一篇:我读龙应台

核心提示:从2000年一直阅读龙应台到现在,资深媒体人士师鲁 客认为,龙应台的文字分两条路线,一条讲社会国家,一条讲亲情伦理,但他个人更倾向于阅读龙应台描述整个世界政治的文章,“她用小故事向大家讲述外面的世 界,说白了就是让你看看外面的世界什么样,一些普世的东西什么样。”

对话主持:陈书娣

凤凰网: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看龙应台的?看了她哪些书?

师鲁客:可能是2000年或者是2001年左右。基本上她在国内出版的书都有看过。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那一套龙应台自选集里边有《女子与小人》、《看世纪末向你走来》、《在海德堡坠入情网》等几本,然后是南海出版公司有两本,是政治上相对比较敏感的,一本是《我的不安》、一本是《百年思索》。

后来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亲爱的安德烈》、上海文汇重新出版的《野火集》。从去年开始,就开始直接看台版了,包括《目送》和还有那本讲国共内战离乱史的书,反正包括她这些书我都读过。再有就是一些文章,在网上看到的台湾政治比较乱的那几年的书,比如《面对大海的时候》《五十年来家国》等等。

凤凰网:你这样一路看下来,觉得她坚持了什么,然后又改变了一些什么?

师鲁客:她一直很犀利,她本身其实不是一个理论家,她是一个记者,但她的知识结构比记者稍微高一点,她非常敏锐,她非常犀利地看到一些问题,然后就用笔去写出来,但是她不会上升到一个理论、学者的层次,她是一个典型的公共知识分子,她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一个普及的作用,是一个启蒙的作用,不一定能让你学到非常多的理论知识。

她的文字很多时候是渲染和煽情,或者是让你觉得有感悟的居多。就整个的路径来讲,她写东西就是几种,一个就是《野火集》的时候讲当时台湾的一些社会问题,还有一路就是她讲亲情伦理。我最感兴趣的则是讲政治,比如说她在1989年,她怀着她的二儿子从柏林一直走到红场,再走到天安门广场,把这段历史整个都写一遍。然后2000年之后,又写了一本类似的书。实际上她用一些例子,来进行一些基本的普及。

凤凰网:你对她个人认知,除了启蒙之外还有什么?

师鲁客:没什么,就是启蒙。她的书写台湾的不是很多,基本上只有《野火集》了,再就是前几年的《面朝大海的时候》等几本。我对那个不是很感兴趣的,我感兴趣的反倒是她讲东欧剧变,或者是她讲东德西德的事情,印象都非常深刻。我主要就是看政治。凤凰网:你觉得她影响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最多的是哪方面呢?

师鲁客:还是启蒙。实际她给我们介绍比如说德国是怎么样的,东德和西德当时是怎么样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让你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然后一些普世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她就是把这些东西告诉你。

凤凰网:你的情绪是处于敬佩的这种感觉吗?

师鲁客:对,肯定是我非常喜欢跟尊重的,但并不是非常崇拜的,我当时看书比较喜欢的是张五常和杨小凯,再之后是董桥。龙应台在我心目中,跟陶杰位置差不多。凤凰网:如果提到龙应台,你会联想到哪些大陆的公共知识分子?

师鲁客:韩寒嘛,我觉得韩寒跟龙应台有点像,当然这就是个人感觉。实际上他起的都是一个启蒙的作用,就是开发民智,或者是开启民智的这种。其实韩寒虽然他骂人,但是他会告诉你,哪个是我们应该有的权利,然后你没这么做是怎么回事,龙应台也一样,但是她普及的更多,不仅仅是从一个公民本身,她会从各个方面给你讲,包括你的政治权利,包括你的伦理观念。

第二篇:读龙应台《目送》感怀

读龙应台《目送》感怀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有些情感,只能一个人咀嚼。父母在逐渐老去的岁月中对儿女的牵挂愈加强烈,而儿女的世界仿佛与父母隔绝,兄弟姐妹各自经营自己的生活。假如身边有一个懂你的人,或者一支惆怅悠绵的曲子,或许就可以消减些许的孤寂。但有一种寂寞,在“独钓寒江雪”的时候,在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中只能独自孤独面对。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一语道破生命延续的意义,虽然文字柔软,略显凄切伤感,但心灵却因此更加坚强。有着类似经历的自己不仅深切体会到作者心底深处最深刻的情感,也令我深深的剖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那个秋季,女儿到了入小学的年龄,我辞别了病重的父亲,辞职南下带着女儿来到深圳。入学第一天,那双“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这确实是女儿当时的写照,从安徽来到深圳已是陌生的环境,再进入另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我的心里已是惶恐不安,一个六岁孩子的心里是如何忐忑可想而知!铃声响起,她毅然脱离我的环抱,小小的背影坚定的融入人群,目送她转入一条走廊,倏乎不见,如作者一样“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她竟没有回头看我一眼,我顿时泪如雨下。作者的儿子十六岁时这样,而我的女儿六岁时的背影已经使我体会到这种失落!

而在这温柔纤细、深情动人的文字里使我蓦然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父亲在我所在的医院医治了近半年的肺癌之后,他苍白的脸色和虚弱的身体告诉我:父亲是该永远休养的时候了,但父亲自己却毫不知情。送他回老家的时候,也是我即将携女南下之际,父亲那高大、瘦削的身影蹒跚着移上车,还转身微笑着和我挥手告别,叮嘱我到南方之后要常回家看看他……。在我深深的凝望中,父亲的车子开走了,瞬间即消失于车流中,而我,循着车子常走的方向疯狂的追了几条街,希望车能停下来,最后失望的我独自在风中缀泣不已,父亲哪里知道,这是在世前最后一次和女儿分别了!而以后的我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再也找不到那曾经深深依偎的、可以依靠的身影!-马乐尧妈妈

第三篇: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李卓矾

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总是书封——那是一种铺陈在亚麻布上晕不散化不开的绿,或深或浅。

很喜欢书中的文章,淡淡的,毫不经意的一笔文字,就能掀起心中的一片涟漪。时间抹平了龙应台母亲最深的记忆:“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小晶。你看着我。”“我女儿不在这里,谢谢你。”昔日赖着母亲的儿子长大,懂得为妈妈做饭,心疼她:“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做给自己吃。”温暖人心。还有,还有她的父亲,她写到:“我慢慢的,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敞开心扉的龙应台,满纸温情。

读罢此书,我有一种领悟,对亲情的领悟,当父母凝神注视你时,你当珍惜;当父母牵起你手,过马路时,你当珍惜;当父母因为你的过时而训斥你时,你当珍惜。因为,当懂得时,如龙应台记起父亲,为父亲写一篇《目送》时,父亲已经走了;因为当懂得时,如龙应台写起母亲,陪伴母亲时,母亲已不认识她了;就连龙应台那本依赖于她,亲密于她的儿子,也涌长大,让自己在母亲全部的视线里,徒留背影。她说:“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

踏踏实实的纸张,不多不少的篇幅,配以龙应台或刚毅或柔情的文字,一副映衬着书封的画卷展开,在我心中印刻下或深或浅的足迹。重新翻开这本书罢,再从新,细细品读。

第四篇: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继《孩子你慢慢来》之后,龙应台又创作了一本散文集叫《目送》(PPT1),(PPT2)这是一本关于爱与忧愁的书。(PPT3)她的这本书里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她敞开心扉,满纸温情,细腻地书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自己的脆弱。可以说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同名篇散文《目送》,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从小学到大学,然后又目送她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PPT4)其中读来最伤感的一段文字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文字读来让我思绪万千。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幼的晚辈变做了“大人”,而曾经将这些“大人”们养大的大人们,却退成了孩子。这是个多么奇妙的循环啊!父母已然老去,他们会变得迟钝退化,变得像孩子般需要细心照料,甚至有时忘记了你是谁。兄弟姐妹们也各在各的道路上怀着沧桑低头前行。虽然亲人们还在那里,但我已不确定他们是否真的还在那里。

书中还有一段文字震撼着我的心灵(PPT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被雨打湿了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读到这儿,我想到了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真的不能让这句话再次成为一种遗憾。

龙应台是可怜的,她在写父亲时,她的父亲已经走了;写母亲时,她的母亲已认不得她;写孩子时,看到的也只是他们的背影。于是她说(PPT6):“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文字里满是爱与忧愁,可是我觉得对于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而是珍惜。所以好好爱你的父亲母亲,别总以为时间还很多;好好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别总他们经历太多的目送,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你的背影,而是你正对的脸和你脸上的笑容。

朋友们,让我们且行且珍惜吧!谢谢聆听(PPT7)

第五篇:读龙应台《幸福》有感

幸福如此简单

——读龙应台《幸福》有感

北京市同文中学 纪春玲

今年三月二十三日,是我父亲在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日子。上午九点,全家十口人随同医生把父亲推进了手术室,伴随着关门声,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了起来。虽然知道这搭桥手术对于阜外的医生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成功率几乎是百本之百,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揣着一颗不安的心来到了病人家属等候室,一进门便被这紧张的气氛镇住了,所有的人几乎不说话。挨着门坐着一个工作人员,她负责接听医生随时打来的电话,一切的好消息、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的。时间很缓慢地过着,眼睛死死盯着墙上的挂钟,看着秒针一圈一圈地挪移着,心里默默祈祷着父亲能平安地回来。苦于时间的煎熬,拿起包中的龙应台的《目送》,随手一翻,翻到了《幸福》这篇散文,不曾想,一个司空见惯的词语,在此时此刻,它是那样的吸引我。到底什么是幸福,我陷入了沉思。中午1点20分,电话的铃声响了,工作人员喊道:“42床家属。”我急不可待地快速走过去,抓起电话,“您好,42床手术非常成功,请放心吧。” 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沉下去了。放下电话,激动地告诉家人:“老爹很好,放心吧,走,咱们吃饭去。”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原来平安就是幸福。

从医院回到学校,见到学生问:“什么是幸福?”学生争着答:“不用做没完没了的作业这就是幸福”“不用上课外兴趣班就是幸福”“只上课不考试就是幸福”“体育课不被主科老师占就是幸福”“家长会老师不告状,回家不武力镇压就是幸福”„„

回到家,问年幼的女儿:“什么是幸福?”女儿说:“永远长不大就是幸福,永远有爸爸妈妈陪就是幸福。”

端午节同学聚会,忽又想起这个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便提起这个问题。一个同学小声地说:“身边的亲人第二天还能睁开眼睛算是一种幸福吗?”听了这话,我心里一颤:莫非家里有什么不幸的事发生吧。再三追问下,得知他的妻子刚刚得了乳腺癌,正在做化疗,能否战胜疾病还是个未知数。人很年轻,刚刚36岁,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听了这话,心里很痛,原来人在特定的时候,对幸福的要求竟是这样低——亲人只要活着。我又何尝不是呢?父亲做心脏手术时,他只要能平安地下手术台就是我们全家最大的幸福。

到底幸福是什么,我茫然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下对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龙应台在这篇精美的散文里用她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用她独到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演绎她的文字,演绎文字的内涵,其实我、学生、女儿、同学对幸福的理解不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儿依旧吗?终于明白,原来自己和身边的人第二天早晨依然能睁开双眼看这美丽的世界,享受生命,享受阳光,享受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一切,这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2011-6-18

下载我读龙应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读龙应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请允许我转身——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请允许我转身——读龙应台《目送》有感那日,闲来无事便在书店打发时间,无意中看到了龙应台先生的《目送》,封皮上一幅母亲用自行车捎着孩子的背影的简单素描让我瞬间就决定买下......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不偏不倚,我在那里[推荐5篇]

    不偏不倚,我在那里——读龙应台《目送》有感张艳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

    读龙应台《百年思索》有感

    读龙应台《百年思索》有感 最初知道龙应台这个名字是因为她是《目送》的作者,大学时期一起看书的书友强烈向我推荐她的作品,在图书馆的偶然邂逅这本书,造就整个寒假的相守,黑暗......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五篇范例)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4篇【导语】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东星资源网分享的......

    孩子,你慢慢来——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

    读龙应台《孩子,请慢慢来》有感

    面对孩子,慢半拍好些 ――读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小悟作为育才的教师,已经习惯了,每半年至少要看一本与教育相关的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今年学校又会推荐怎样的书目呢?带着这样......

    生命 陪伴—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生命 陪伴—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教室的窗外,是一片银杏林。 说它是个林子,其实有点夸张。但是每天在枯燥的数学演算中,抽闲儿望望那几棵银杏树,心情会突然间就变得舒爽起来。......

    读龙应台《美丽的权利》有感

    读龙应台《美丽的权利》一书有感By Anna Lv AMDream首次阅读龙应台女士的书籍,她的思维十分理性,下笔的文字犹如子弹,字字珠玑。很久没有遇到一本能让我凝神通读的书了,很久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