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夏天高温季节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夏天高温季节黄鳝养殖管理技术
在夏季气温可高达35~42℃,夏天阳光的曝晒很容易将池水水温升高到28℃以上,甚至可达38℃以上,水温高,黄鳝吃食旺盛,排泄物较多,水质易恶化,含氧量也由止而降低。如果不抓好夏季管理工作,高温天气对黄鳝的正常生命活动构成威胁,黄鳝会因环境不良引起死亡。因此夏季养殖黄鳝时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防逃管理。夏天的雷雨特别多,时常要注意池子的排水系统是否堵塞、防逃网是否完好。池埂高度是否够高,如果不够高,须加筑池埂,以免黄鳝跃埂或用尾部向上钩住池口逃跑。当然在建池时就要做好防逃设施,池子的上口要做成“厂”字形,池子四角最好砌成弧形,以免黄鳝沿池直角成s形窜出逃走,造成严重的损失。
防暑降温。夏季气候炎热,水温特别高,如果不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必将引起黄鳝的中暑死亡。有条件者夏季专设荫棚降温或在室内养殖效果较好。养殖者可根据自身条件灵活选择降温措施以达到养殖最佳效果。
荫棚降温。即在成鳝池的正上方人工搭设荫棚,以遮挡午间烈日直射。荫棚的搭设可以借助池边植物(如扁豆、丝瓜等)的藤蔓或直接用遮阳网与稻草帘等覆盖物构成。
水生植物辅助降温。这种方法多与荫棚降温接合使用,具体方法是,在成鳝池水面上投放适量浮水植物,借助植物体遮阳。
换水调温。上述方法水温仍超过28℃时,必须加注新水,最好选择地下水或深水降温,但温差不得超过3℃,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
水质调节。黄鳝喜浅水生活,夏天池水也不宜过深,鳝池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水色以淡褐色或嫩绿色为好,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溶氧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由于鳝池较浅,一般不要施用有机肥料,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可2天换水1次,若水质过差,最好1天1次或1天2次。
科学投喂。黄鳝以投喂蚯蚓、蝇蛆、螺蛳、河蚌肉等鲜活饲料为佳。同时,兼投部分植物性食物,如麸皮和瓜果皮之类。盛夏投喂,一般以傍晚为宜,也可略微推迟。掌握好投饵量,每日投喂标准以当日黄鳝吃完为宜,一般投喂量为在池鳝体重的6%~8%。
防止缺氧。防止缺氧的办法有:一是注入新鲜而又清洁的冷水,但须注意的是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提前对流而引起黄鳝浮头;二是在鳝池中混养一定量的泥鳅;三是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如何发现浮头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确保黄鳝安全地度过夏天。
病害防治。发烧病。由于黄鳝放养量大,鳝体表面分泌的黏液聚积发酵,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黄鳝焦躁不安,彼此缠绕拥挤,体温急剧上升,鳝体发烧而死。防治方法:降低黄鳝密度,发病后立即更换新水。昏迷病。此病在炎热季节发病较多。防治方法:先遮阳降温,再将新鲜蚌肉切碎,撒入池内,具有一定疗效。
晨辉饲料
第二篇:浅谈高温季节种猪养殖
浅谈高温季节种猪养殖
主词:高温 种猪 养殖
摘要:高温对种猪的养殖带来不少的困难,笔者就个人经验谈了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与大家商榷:
1、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2、供足清凉饮水,控制猪体温上升。
3、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对规模化猪场猪的繁殖性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造成不少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现象和问题,笔者就个人经验谈一下如何克服和缓解高温给猪繁殖带来的不良影响,以供同行参考,敬请指导。
一、调整日粮配方,保证适宜营养水平
现代营养研究表明,适宜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决定性因素。高温使种猪采食量降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因此,每当进入夏季高温时期,生产就要调整日粮配方,提高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保证种猪有利于正常繁殖的营养水平。其具体做法是:
1、种公猪在原日粮基础上每头每天增喂2枚鸡蛋。有条件的猪场加喂适量的青绿饲料或用2%―5%的脂肪(因脂肪的消化产热少)替代等量能值的碳水化合物。
2、分娩哺乳期母猪保持高营养水平(粗蛋白大于等于16%,消化能大于等于13.39mj/公斤),产前4周2.5―3.2公斤,哺乳期4.5公斤以上的日喂量是必要的。
3、断奶后母猪或配种前2―3周后备母猪喂高营养水平日粮―哺乳料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恢复母猪长膘和为配种受精及胚胎发育贮备营养,日喂量应保证在2.2―2.5公斤以上。
4、配种后的母猪以低能低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不高于14.5%,消化能不高于12.97mj/公斤)饲喂,日喂量减少到1.5―2.0公斤为宜。母猪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4周,保持中等偏低的营养水平(粗蛋白14.5%,消化能不高于13.8mj/公斤)日粮,日喂量可控制在1.8―2.2公斤。过多的饲喂不仅是饲料的浪费,而且增加母猪代谢负担(高温时期尤其如此),更可能造成哺乳期厌食或采食量下降,导致母猪过度失重和泌乳力降低,对母猪的繁殖力和仔猪发育不利。
二、供足清凉饮水,控制猪体温上升
水对猪体温调节起着重要作用,高温环境猪主要依靠水分蒸发来散失体热。饮水不足或水温过高会使猪的耐热性下降。有试验证明,猪饮水量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气温为7℃―22℃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为2.1―2.7∶1;气温升高到30℃―33℃时,饮水量和采食饲料干物质比提高到(2.8―5.0)∶1。由此可见,饮水对猪的高温条件下的健康和繁殖是绝对必需的。
三、改变饲喂、运动和配种时间
每当进入炎热季节,猪场都应改变猪的饲喂时间,早餐宜早,可在6时左右;晚餐要晚,宜在19时左右;午餐可避过中午时间饲喂,以
充分利用天气凉爽时猪群多采食饲料。湿拌料可以更湿一些并加喂青绿饲料来提高适口性,促进采食。对种公猪来讲,合理的运动是提高健康水平和配种能力必不可少的手段。在高温季节更应坚持不懈,但应随着饲喂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每日在早饲后和晚饲前各进行0.5―1小时的驱赶运动。配种或采精的两次时间亦可安排在上、下午运动后0.5小时左右,尽可能使种公猪中午休息的时间长一些。另一方面,高温对种猪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性欲降低,发情延迟。因此,在夏季高温时期,可充分利用公猪效应弥补高温带来的性欲降低的不良影响。
以上为笔者的个人经验的总结,提供同行参与大家共同商榷,起个抛砖引玉之意,如有不当或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和领导斧正。
2012年6月25日
第三篇: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技术要点
夏季高温季节,光照强,水温高,鱼类吃食旺,生长快,是养殖的黄金季节;但同时夏季高温季节昼夜温差大,水体上下温差分层明显,由于大量投饵使水质中有机质含量增高,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也随之大量产生,水质变化快,加之鱼类密度高,养殖鱼类受环境变化影响应激反应加剧,抵抗力下降,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造成经济损失。遇有特殊天气易引起浮头泛塘及鱼病暴发,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对水产养殖生产的影响也较大,因此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生产管理重点应抓好以下几方面:
1、加强鱼池管理:整理池塘,加固池埂、池坝,夯实池基。检查进排水口是否完好,清除进排水渠中的淤泥、杂草等障碍物(网箱要清除网衣上的附着物),确保水流畅通。持续高温,要尽量提高鱼池水位,稳定水温、增加鱼池水体容量;网箱可采取沉箱的方式度夏。在台风前要做好塘坝加固、防逃设施。
2、调节好水质:适量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保持水位在1.5~2米。水深超过2.0米的池塘最好能装备耕水机,并勤开增氧机,打破温跃层,促进上下水层的交换或水体循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也可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生态环境。如果水体中浮游生物丰富且稳定或者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后,尽量避免施用药物。当水质恶化时,可用底质改良剂或光合细菌进行全池泼洒,以降低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延长使用增氧机的时间。如果养殖池塘出现蓝藻水华,加强池塘水体的循环可有效抑制蓝藻暴发,按每立方米水体0.5克剂量全池泼洒硫酸铜,可有效杀灭蓝藻。在泼洒硫酸铜的当天要加强增氧,避免泛塘,在泼洒硫酸铜后的3~4天,可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改善水质与底质。夏季晴天中午多开增氧机,促使水体上下对流。养殖户应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数小时。夏季天气多变,每天要收听天气预报,做好雷雨大风的防范措施,发现缺氧预兆,应及时注水、开启增氧机。台风后注意池塘水体酸碱度的变化,需及时测量水质指标,合理调节PH值,并且及时做好改良水质措施。
3、科学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持续高温情况下,尤其要坚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投喂,选购优质品牌饲料,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每吨饲料中加300克左右,可保护肝脏,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解毒功能。投喂的饲料量不宜过多,坚持八成饱原则,以避免过饱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和肠道性疾病得发生。应做好饲料的储存工作,防雨、防霉变、防阳光暴晒。把喂食时间改在上午11时前和下午4时以后,避开中午表层水温高的时间。投饵机数量以每15~18亩水面设置1台为宜,避免大量的鱼聚集在一处摄食。水深超过2米的池塘要减少投喂时间,一次投喂以20~30分钟为宜。可在食场周围采取挂袋、挂篓的方法,使用硫酸铜、漂白粉等消毒杀菌杀虫剂,防止病原菌感染。
4、适当稀养,逐渐减少养殖容量:养殖密度要科学合理,使池塘自净能力与有机质污染量基本平衡。要根据池塘条件、配套状况和技术水平等来放养鱼种,一般控制在800~1000千克/亩为好,最好能实行轮捕轮放。在高温或持续高温天气,不要采用全池拉网的方式捕鱼,建议在食台附近设置抬网捕鱼,捕大放小,不仅减少了养殖容量,增加了资金流动效率,又降低了对鱼体、水质、池塘生态的影响。在抬网捕鱼后,可以适当补充小规格的鱼种,确保水体的利用率与养殖产量。
5、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坚持每天巡塘3次以上,注意观察水质和养殖对象的活动与摄食情况,及时发现容易发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早采取防范措施。在台风、暴雨天气时,要多加巡查。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巡塘次数,严防突发事件。发现池埂坍塌,可及时修复,严防溃堤。
6、加强鱼病监测,对症下药治疗:日常巡查时应注意观察鱼类的活动、摄食等情况,对离群独游、游泳失衡、摄食不正常、体色反常或有病灶得鱼类应及时处理。发现死鱼要及时捞取,防止病害扩散蔓延,避免死亡动植物腐烂对水环境造成压力,而且应及时采集病样送到所在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中心)实验室检测,并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建议进行治疗。夏季水温高,消毒药物和杀虫药物对鱼的毒害作用加大,易杀伤鱼鳃引起死亡。在防病治病时避免使用毒性较大的化学药物。高温季节在鱼病防治上一般不主张大面积使用消毒剂,以免造成水质变坏,加重病情,应采用内服药物与食场挂袋(篓)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鱼一旦生病应采用药物防治与水质调控相结合方法会使鱼病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黄鳝养殖的春季管理
今日三农网,http://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
1.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2.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3.水质管理。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但是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4.适时投饵。早春投饵主要是恢复黄鳝的体质,促使黄鳝外出活动,提高黄鳝食欲,并调整黄鳝的摄食习惯。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鸭、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5.病害防治。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5克/升食盐和0.4/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发病后,可采用0.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0.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第五篇:黄鳝的防暑和越冬养殖技术
黄鳝的防暑和越冬养殖技术
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5~28℃,在28℃以上时食欲下降,摄食量减少;而水温降到10℃时,黄鳝进入休眠状态。
1、进入高温炎热季节时,要做好防暑工作,主要的防暑措施是在养殖池顶上搭棚架,四周种植一些高秆植物和瓜、豆类藤本经济植物,当这些藤本植物爬到棚架上生长时,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若用井水或泉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温差过大黄鳝无法适应而得病死亡。
2、当水温降到15℃左右时,投喂优质饵料,使之膘肥体壮以利安全越冬。水温降到10℃时,黄鳝便钻入泥中越冬,所以在入冬前要将达到上市规格的起捕出售。若要全年饲养或对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部分鳝鱼,必须采取越冬措施,通常要在池上搭棚保温。同时将池水排干,让黄鳝在底泥里越冬,也可以不排干池水,进行带水越冬,但要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温泉水或电厂的余热水,便池水温度保持在20~25℃有利于黄鳝的快速生长。
晨辉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