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时间:2019-05-14 05:4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第一篇:《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

《谏太宗十思疏》

作者简介:魏征(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巨鹿曲阳(现河北晋县)人。少孤贫好学。隋末,诡为道士。初从李密,后随密降唐。后为窦建德所获,署为起居舍人。建德败,入唐为太子李建成冼马,劝建成防秦王李世民(太宗)夺权。太宗即位,擢为谏议大夫,数引入卧内,访以得失。性刚直,知无不言,常以历代兴亡为鉴,劝太宗任贤去佞[nìng]、兼听广纳、轻徭薄赋、明赏慎刑。前后进谏达二百余事,多被采纳。贞观三年(629),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引学者校订四部书。七年,为侍中,主持修撰南朝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史,并亲撰《隋书》绪论和《梁书》、《陈书》、《北齐书》总论。后进封郑国公,特拜进,知门下省事。时连年丰稔[rěn],天下升平,太宗日渐骄侈,又连上《十思疏》和《十渐疏》提醒太宗”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后拜为太子太傅,以病卒于官,太宗叹为失一可明得失之镜。其言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魏郑公文集》三卷、《诗集》一卷,并主编《群书治要》。

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长[zhǎng]:生长 固:使......稳固

根本:树的根部,与今意不同 浚[jùn]:疏通,深挖 德义:指恩德和道义

2.唐太宗曾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文: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么)明智的人呢!

虽:虽然

下愚:最愚昧无知,谦词 明哲:明智的人,此借指唐太宗。

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但)能够保持到最后的(却)很少。

善:好

克:能够,如名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又如成语“克勤克俭”。

5.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傲物:看不起别人。物: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成语”待人接物“。吴越:吴国和越国,春秋时两个敌对的诸侯国 骨肉:比喻至亲,指父母兄弟子女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怨:怨恨

载舟覆舟: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成员,语出《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译文: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

冲:虚心 牧:养

满盈:容器中水满则溢出。指骄傲自满,听不进别人意见 下:居于......之下

8.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译文: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一起任用,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天下就能治理好。为什么一定(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 {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相效力,君臣无事烦扰,(您)可以尽情享受巡游的乐趣,享有神仙的长寿,演奏琴瑟垂衣拱手,不必多说,百姓就可教化,为什么要自己劳神费思,代臣下管理职事,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

宏:使......光大 兹:此

九德:《出自尚书.皋陶谟(gāo yáo mó)》:“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即是说“宽宏而又坚栗,柔顺而又卓立,谨厚而又严恭,多才而又敬慎,驯服而又刚毅,正直而又温和,简易而又方正,刚正而又笃实,坚强而 3

又良善。”这九种美好品德。简:同“拣”,选拔 拱:拱手

垂拱而治:(皇上)垂衣拱手,意思是说,轻而易举就能治理好天下。成语“垂手可得”的“垂手”,《过秦论》中“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拱手”皆为轻易之意。百司:百官

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辛苦

第二篇:《谏太宗十思疏》学习心得

《谏太宗十思疏》有着深刻的思想价值,丰富的哲理内涵,精湛的写作技巧,是一篇高质量的政治散文。虽然文章写于1300多年前,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阶级的统治,具有特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文中的思想深刻,对我们仍有许多可取之多。60年代初,党内曾印发作为学习材料。现在市委又作为每月一文的第二个学习篇目来组织大家重温,有着更加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

浓厚开门纳谏、广开言路的“两新”大讨论氛围,而且对我们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新九江,更好地为事、为人、为官更具借鉴作用。

一、修身养德,扎深和谐与发展之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一篇之要。积德义是手段,思国安是目的。“十思”就是对这个具有哲学理论深度思想方法论的具体诠译。百行德为首。做人要有人德,从政要有政德,为官要有官德。建设新九江,需要我们加强官德修养,更好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深化以民为本的理念。“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复舟,所宜深慎”。魏征是在提醒皇帝要注意民心,争取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朴素的民本思想。作为人民的公仆,我们一定要执政为民,心为民所想,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真正把群众作为我们的衣食父母,尊重群众,善待群众,只有这样才能我们的干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我们的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我们的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二)弘扬谦虚谨慎的作风。“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这不仅会发生在唐太宗身上,我们的一些干部也有的不由自主。认为领导得要高人一等,保持距离,摆官架子,对下属趾高气扬,对百姓不屑一顾。“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如果我们高高在上,只会脱离群众,失去民心。因此,我们要“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居庙堂之高更忧其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安不忘危,戒骄戒躁,在勤勉实干中把握发展机遇,在孜孜奋斗中实现兴县富民。(三)恪守清正廉洁的情操。戒奢侈,戒纵欲,戒奢以俭是积官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十思的一个主要内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耻,骄奢之祸,腐败之害。坚持防微杜渐,从点滴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息嬉止奢,革除不良嗜好,戒贪玩之心,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以清廉俭朴树威信,以人格魅力赢民心。

二、广集民智,激活和诣与发展之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要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广纳群言,“择善而从”,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贞观之治”,源于太宗的宽广胸怀,得益于一大批忠臣义士直言进谏。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而且能做得更好。群策之举无不成,群策之力无不胜。市委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全市上下建言献策、民主议事的氛围空前浓厚,九江加快发展的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我们将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集合各方面的力量,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一)广开言路,博采民议。“虑雍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只有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才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这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2000年起,县政府设立“人民建议奖”,较好地激发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5年来收集建议1000多条,先后采纳有价值的建议32条,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深入调研,尊重民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充分听取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珍珠之所以能够在都昌形成大气候,一方面源于群众的创造,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尊重群众意愿,适时进行了科学的引导。

(三)科学决策,发扬民主。要通过民主程序决策重大事项,实行决策前论证、决策中票决、决策后责任制。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近几年来都昌的城市建设项目,基本上都要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反映,取得市民的支持和参与,花最少的财力,获最大的效果,这也是我们穷县探索大城建的一条基本经验。

三、选贤任能,筑牢和谐与发展之柱“简明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魏征提醒皇帝要知人善任,集思广益,才能垂拱而治。毛主席说:“领导者的职责,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我们要按照智勇书记提出的“用骞马理论”、“军功理论”、“解决法则”,发现和任用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人才,打造一支致力创业、能征善战的团队。

(一)不拘一格选人材。简能而任之,简能就是选拔能人。我们要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善于从加快发展的赛场上识别干部,让更多的“千里马”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要敢于破格使用优秀干部,不惟资历,不惟学历,敢于把年轻干部放到工作难度最大,任务最重的岗位上使用。

(二)能位相称用人才。简能而任之,任

第三篇:《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首篇课文,现结合教改要求及教学程序设计就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从大纲、教材、教法、学情、心理、设计意图、理论依据等角度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处理

本单元文言文属于唐代散文,《谏太宗十思疏》用了许多骈偶句式,但骈散语句交替运用,既整饬庄重、气韵充沛,又自然流畅,内容充实,言之有物,代表了初唐时期散文的创作成就。

它是一篇奏疏,作者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出发,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政治主张。以此为突破口,可引导理解在本单元其它文章(文体不同)中作者如何寄寓自己的主张、观点、感情等。

共安排两课时,主要是通过朗读感知文意,掌握积累相应的文言字词,设计板书力促当堂成诵。

第一课时着重研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设喻、对比论证的运用,结合比较阅读,进行写作训练并加以评改。第二课时着重研习第三自然段,把握“十思”的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主张。并联系修身养性,道德建设等来谈论其现实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积极意义的把握

2、知识目标

在诵读中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的义项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设喻、对比论证的运用,体味语言风格。

3、能力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以读促写,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写作训练。重、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见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疏通文意,结合板书识记材料,当堂成诵。

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政治主张。

二、说教法

(一)“读、议、析、诵”相结合,突出诵读训练。

(二)结合巩固训练,启发学生对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进行归纳整理。

(三)结合板书罗列的重点文字片段,明确文章内容和思路,力争当堂成诵。

(四)教具:小黑板

三、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文言实词的意见、常见虚词的用法以及词性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文言现象。但多靠机械记忆,忽略在文章内容及句义章法的理解把握前提下记忆。且较少对点滴的文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二)学法指导

1、圈点评注法

学习课文时用一些简单醒目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勾画,标记疑问,评注阅读时的感受、体会。形成自己的圈点勾画的符号系统,使用符号时不应随意变动,以便重读复习文章。

2、通过“粗读”“通读”“品读”“齐读”“个别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及思路。在此前提下,设计迁移阅读,引导学生触类旁通,学以致用,达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

四、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各环节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并释题” 3分钟

2、“学习目标”、“朗读” 4分钟

3、“研习课文” 18分钟

4、“巩固反馈” 18分钟

5、“小结” 2分钟

(一)课前口讲训练

(要求学生介绍与魏征、唐太宗有关的史料或故事)

(二)导入新课并释题

1、背景简介

2、“十思”的原文表述

3、引导体会魏征作为一名“诤臣”“谏”的方式。

(三)明确本文学习目标

(四)朗读

1、齐读全文

(带着P73练习一的问题)

2、正音并揣摩句内停顿

(五)研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疏通字词

生:口议字词的意义、用法,理解句子意思 师:点拨分析,引导理解文意,弄清思路 字词:固、根本、浚、虽、下愚、当、神器、以(师生互动,逐步呈现板书)

正 思国安 面 面 积德义 引 强 反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出 调

2、生读、齐背

3、师作结:该段以“木”“流”设喻,论证了积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第二自然段

1、疏通字词 生:(同上)师:(同上)

字词:凡百、景、克、盖、殷、以、纵情、物、董、以、振、而、惟、所(师生互动,逐步呈现板书)善始者 克终者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2、生读、个别抽背

3、师作结:该段总结历史经验,劝谏太宗不可纵情傲物,要居安思危、竭诚待下。

(六)巩固反馈

1、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下列各项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虽董之以严刑”中“以”相同的()A、必竭诚以待下 B、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C、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是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指明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以

2、翻译: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4、将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中的《魏郑公谏语》与课文作比较阅读,并作答。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中间数语,引喻剀切,曰:“今有人十年长患,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乂(yŒ,承平无事)安,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问题:将此文与课文比较,你可看出魏征劝谏有什么特点?请用自己的话稍作百余字的展开表述。

处理:首先请学生概述《魏郑公谏语》大意。其次当堂书面表述,并指名学生将自己的表述写在黑板上。再次互议互改,主要让学生自主地作出评价,进行修改。最后学生简议对口语交际的启示。

(七)小结

1、设喻、对比劝谏的艺术

2、作者的观点

(八)作业

1、归纳整理“以”的意义和用法及古今异义。

2、试用自己的语言对“十思”内容加以概括。体味蕴涵其间的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文价值。附:本课时板书设计

正 反 思国安 面 面 居安思危 积德义 引 强 戒奢以俭 出 调 善始者 克终者 殷忧 得志 竭诚待下 纵情傲物 吴越为一体 骨肉为行路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附:延伸阅读材料

《〈谏太宗十思疏〉写作手法试析》

第四篇:《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今义:认为。

二、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② 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③ 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 重:重任、重权。居域中之大 大:重位。惧谗邪 邪: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 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 恶:奸恶的小人。简能而任之 能:有才能的人。④ 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 尽:用尽。⑤ 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使„„稳固。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 正:使„„端正。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谦虚。

三、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代词,指代天下。

盖: 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 ①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虽然。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 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 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下: 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四、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五、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六、成语: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第五篇:《谏太宗十思疏》教案[范文模版]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本文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发出主题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掌握文中实词、虚词和语言现象、句式特点。

4.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用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字词及文言现象的把握。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3.“十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智与大勇。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二、解题

本文选自《旧唐书·魏征传》。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疏,奏章,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三、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四、阅读课文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正音。陌生的字词边读边看注解或查阅古汉语字典。

2.教师提名学生朗读。

五、疏通字词

1.通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以下字词。

①固:培土加固。根本:树的根

②德义:德政与信义。

③明哲:明哲的圣人。

④不胜:不堪

⑤景命:大命 ⑥殷忧:大忧

⑦行路:路人

⑧董:督责。

⑨苟免:苟且免罪。

⑩宜:应当。

⑾高危:居高位的危险。谦冲:谦虚。自牧:自立调养。

⑿简能:选拔人才。

⒀垂拱:垂衣拱手。

2.粗知句义。

3.教师答疑。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二、分析课文。

1.第1段

请一名学生口头分析本段内容,教师引导补充。

教师小结:第1段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为人君者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文章开篇连用两上比喻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来正面论证“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道理。接着,紧承上文,用一个排比句从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点明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责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国的重任,则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历代统治者创业后守成的历史经验。贞观十一年正是唐太宗执政后的鼎盛时期,魏征提出这一点,是很有眼光的。

2.第2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城,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揭示了历代创业的君主难于守成的普遍规律。这是因为创业之难虽平庸之辈亦知其所以然,而守成之难即使是圣明之君也往往有所忽视。魏征尖锐指出“取之易而守之难乎”的问题,接着分析了创业与守成易难的道理。文章从难易这一观点上立意,诤言规谏守成之君,切莫得志纵情,傲物结怨,以失掉人心。“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3.第3段

第3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本段是全文重点,“十思”即十条建议。可以概括为“五戒”:“见可欲”、“将有作”指见到能引起自己喜爱的东西。就想到用知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时,就想到适可而止,这是戒奢侈;“念高危”、“惧满溢”两条指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养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这是戒骄傲;“乐盘游”、“忧懈怠”指外出游猎要网开一面,适度而行,担心做事懈怠,就要时时想着善始善终,这是戒放纵;“虑壅蔽”、“惧谗邪”指虚心容纳下边的意见,严格要求自己而疏远斥退那些坏人,这是戒小人;“思所加”、“罚所及”指不要因个人的情绪变化而谬加奖赏或滥施刑罚,这 是戒赏罚不公。

总结“十思”,发扬“九德”,选拔人才,文武并用,则人君就不必劳神苦思,而可垂拱而治了。

三、学生背诵第3段。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指导学生讨论“十思”的现实意义。

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制利欲,分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社会日渐安定。在此情况下,唐太宗渐渐放松了警惕,大兴土木,多次巡游、打猎。魏征以政治家特有眼光发现了唐太宗“忘本”和“忘危”的根本问题,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十思”,不仅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有借鉴意义。

三、写作特点。

1.论证方法

(1)正反对比论证。

对同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例如第1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的重要性,又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危害。

(2)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是议论文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文章开篇三句,一二句先设喻,第三句担揭示正意。

2.语言特点

“十思疏”是一篇骈文。唐代奏疏都习惯用骈文写作,但此文与当时流行的骈文不同。在形式上它利用骈文的排比、对偶、表达真情实感,但又不囿于形式,不避散句,不咬文嚼字,不大量用典,没有繁冗的引证。言之有务切中时弊,难能可贵,既有骈文的华美,整齐,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易于诵读。

3.找成语,学典故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

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成》)(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

四、教师总结,课堂答疑。

本文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动有力。

下载《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谏太宗十思疏》文句精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最终定稿)

    谏太宗十思疏翻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学生)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第一课时 【背景材料】一、作者简介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少孤贫,有大志,留意纵横之术。隋大业末,参加李......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常识整理 词语理解(用作成语的) (1)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 牧是养性之意。 (2)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 (3)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旧时用以谀颂封建帝王的所谓无为而治。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一、语音 疏浚(jùn) 壅(yōng)蔽 谬(miù)论 黜(chù)恶 堵塞(sè) 二、 重点实词 1. 必浚其泉源 疏通 2. 人君当神器之重 主持 ..3. 永保无疆之休 美好 福......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高中文言文整理 Lynn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2]其根本。欲流之远[3]者,必浚[4]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进一步熟悉文言特殊句式。 2.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体味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3. 领悟“居安思......

    《谏太宗十思疏》教师版

    江苏省清河中学高一语文组必修三课堂活动单之《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学习本文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