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当代99-10
现当代文学99--10年
1999年现当代
1)名词解释:
1、左联
2、论语派
3、东北作家群
4、好一记鞭子
5、新感觉派
6、新写实小说 2)1、2、3、4、2000年
现当代文学
1)名词解释:
1、《人的文学》
2、“文学革命”
3、“文协”
4、“三突出”创作原则
5、先锋小说
2)论述(3、4选一):
1、从鲁迅小说中对卫道士形象虚伪人格的批判看其文化观的价值取向。
2、从戴望舒的诗歌创作看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学史价值
3、试比较京派小说和海派小说的异同
4、如何评价九十年代中国大陆文坛的“通俗文学热”?
2001年
现当代文学
1)名词解释:
1、《摩罗诗力说》
2、爱美剧
3、新感派
4、与抗战无关论
5、新生代诗歌
2)论述:
1、论鲁迅的文化思想在当代的意义
2、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演变
3、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与日本白桦派运动的关系
4、评述90年代文学
2002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
1)名词解释:
1、乡土小说
2、寻根文学
2)简答:
1、胡适对白话文学的贡献
2、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与都市世界
3、以北岛等人为例说明朦胧诗的特征与意义
3)论述:
1、你是如何评价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鲁迅地位的论争的?
2、曹禺对西方戏剧的继承与发展
3、论述九十年代大陆通俗文学热产生的原因
2003 现当代文学
一、名次解释5×6 论述(3、4选一):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精神状态分析(20分)以《再别康桥》为例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20分)80年代寻根小说与20 年代乡土文学的异同比较(18分)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述(18分)
陈独秀的“三大主义”语丝派 新月派 “两结合”创作方法 伤痕文学 朦胧诗
二、简答 10×51、简述胡适五四时期的文学理论主张
2、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冲突的焦点是什么?
3、简述巴金小说《家》的主要成就4、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之后,文学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5、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中国文学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论述 20×21、试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人道主义的曲折历程?
2举例论述80年代“寻根”运动的得失。
四、下列二题任选一题 30分
1、以《阿Q正传》为例,分析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2、分析舒婷诗歌《致橡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04年现当代文学
一、填空
1、被称为后浪漫主义的作家是指()和()
2、新写实小说有()()()()
3、同名诗《人力车夫》的作者分别是()()
4、同名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是()和()
5、《蚀》三部曲是()()()
6、《于无声处》的作者是()
7、《在桥梁工地上》的作者是()
8、1956年王蒙在《人民文学》9月号上发表了短篇小说()
9、抗战爆发后中国大陆文学界分割成的四大格局分别是()()()()
二、名词解释
双簧信 湖畔诗社 新感觉派 左联 《天安门诗抄》
三简答
1、闻一多的新格律诗的主张
2、巴金后期小说的悲剧艺术
3。《茶馆》
四论述
1. 举例论述鲁迅描写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2. 举例论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变化
五,解读作品
《边城》和《创业史》任意选择一部
2005
一、名词解释5×6
学衡派 “汉园三诗人” 评书体现代小说 新写实小说 赋比兴 桐城派
二、简答15×41、周作人“言志”小说散文的审美特征2、30年代“京派”与“海派”小说的艺术特色
3、近年清代宫廷题材影视热,如何评价
4、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三、论述
1、如何理解鲁迅小说内容与形式的现代化特征?
2、重新评价《青春之歌》林道静所走过的道路
3、《水浒传》人物塑造方面的艺术成就
2006现当代
一名词解释
学衡派 新感觉派 伤痕 中间人物论 革命浪漫主义 新“白洋淀”诗派
一、简答
1、《原野》主题
2、卞之琳《断章》和的《雨巷》选择一个分析
3、先锋小说的创作意识
三、论述
1、鲁迅的“弱点”
2、五四文学,革命文学的思想关系
3、“红色经典”的审美价值
2007年现当代文学试题
专业课试卷部分
名词解释:小诗派 学衡派问题小说孤岛文学 身体写作
简答:
1、简介五四时期三个以上著名的文学期刊和综合期刊
2、后期新月派的诗歌主要诗人和诗作
3、巴金小说前后期变化
4、新时期“改革文学”
5、寻根文学中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
论述
1、鲁迅的“多疑、尖刻、激烈”的思想性格
2、谈谈矛盾《子夜》主题先行或者理念化创作
3、从《檀香刑》到《丰乳肥臀》一直到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创作有什么变化综合试卷部分:
08中国现当代文学科目代码809
一、名词解释
1、语丝社
2、孤岛文学
3、百花文学
4、样板戏
二、简答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进程
2、新感觉派小说的创作特色
3、朦胧诗的主要特征
4、知青文学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
1、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与诗歌创作
2、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的历史评价与影响
3、张承志、海子、余华、莫言、林白这五位作家,你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其具体创作谈谈理由。
09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
创造社 小剧场运动 东北作家群 山药蛋派 归来的歌 底层写作
二、简答
1、郭沫若《女神》的时代精神
2、老舍《茶馆》艺术特色
三、论述(任选三题)
1、怎样看待《沉沦》病态描写和文体特征
2、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
3、新时期先锋文学的崛起过程与90年代以后的发展状况
4、分析作品(贾平凹《秦腔》,张承志《心灵史》、莫言《檀香刑》任选一部)
10年现当代:
名词 5*6=30
百花文学白洋淀诗群八不主义创造社 知青小说 左联
简答 15*4=60
雷雨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先锋小说的艺术追求
简述闻一多的新诗格律化
革命样板戏的特点
论述30*2=60
一你认为八十年代以后最优秀的三个作家是谁,为什么?
鲁迅作品对于现代的价值,你喜欢什么作品,对你人生的影响~
第二篇:现当代 文档
1.许杰是那时“成绩最多的描写农民生活的作家”,最长的《惨雾》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
2.《呐喊》、《彷徨》艺术成就
1)在创作方法上,鲁迅开辟了许多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明天》《阿Q正传》《祝福》《离婚》等作品,显示了清醒的现实主义特点;《狂人日记》《长明灯》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肥皂》《白光》等对人物潜意识的描摹,带有心理剖析的色彩;在鲁迅小说中,还“常常回响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成为“复调小说”。(2)在艺术表现上也有多方面创造:在艺术风格上,显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如《伤逝》《孤独者》等)和杰出的讽刺小说(如《高老头》《肥皂》等),以及荡漾着乡情和乡风的乡土小说(如《故乡》《**》等)。在格式上,鲁迅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他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形式”。《狂人日记》采用第一人称的主人公独语自白的叙述方式;《孔乙己》通过截取人物生平片段来概括人的一生;《药》从事件中途起笔;《离婚》则主要写了船上和尉来老家的这两个场面。在表现手法上: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人物的性格的需要设置和提炼情节,使之有严谨、凝练、蕴藉深厚的特点。在塑造人物方面,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鲁迅的小说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洋小说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有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长处,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鲁迅的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深远的影响着中国现代小说以至整个新文学的发展。
3.《阿Q正传》,最早被介绍到世界上的中国现代小说。
周作人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散文诗的影响,写出了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的《小河》(1912年2月),具有象征意味;刘半农《瓦釜集》用江阴方言创作的民歌体新诗;刘大白《旧梦》中的《卖不谣》《田主来》具有古乐府民歌的特点。
4.1919年3月胡适发表于《新青年》的《终生大事》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精神的剧作,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对易卜生《娜拉》的仿制。
5.《少奶奶的扇子》的演出是中国第一次严格按照欧美各国的演出话剧方式
6、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的《空山灵雨》是五四运动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
7..《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是最早反映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真相的作品、8.梁遇春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作品多收于《春醪集》。
9.鲁迅散文诗集《野草》:(1)勇敢的面对而不是规避和逃离现实的黑暗,表现了鲁迅一贯的清醒的现实主义,这精神贯穿于全部《野草》,尤以《秋夜》《影的告别》为最。(2)《野草》显著的特点:在取象、造境、构思上的独特性;修辞上大量象征、隐喻手法的运用;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外国文学的营养而又化为自己得的血肉。利亚”,作品多收于《春醪集》
10,莫言小说的风格:1)以民族生命意识为基调,揭示民族精神之魂的复杂内核。2)充满不同于传统悲剧美的悲剧美。3)采用大量现代派表现技巧,形成了小说创作的新格局
第三篇:现当代
伤痕、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是新时期的第一个文学思潮,得名于卢新华的小说《伤痕》真正的发轫之作是刘心武1977 年发表的《班主任》;同属“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王蒙的《最宝贵的》、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这些作品揭露了“文革”灾难,描述了人们在“文革”中的悲剧性遭遇及其在人们灵魂深处留下的难以弥合的内在创伤,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反思文学:在“伤痕文学”兴盛之时,一批敢于思考、富有人生阅历的作家,尤其是一批因着我们党和国家在革命进程中的失误而历尽坎坷的作家,提出了现实主义深化的主张的一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弦的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归来作家群:也称“复出的诗人”,指的是五十年代中期以后因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一些原因而被迫中止创作或根本不能公开发表作品,到七十年代末粉碎“四人帮”后才陆续回到诗坛的诗人。以1980年艾青《归来的歌》的发表为标志。展示了诗人在承受苦难后,灵魂的深度和人格的力度,成为八十年代重要的诗歌现象。
寻根文学:进入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 “文化寻根”热,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等。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 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先锋小说:80年代出现的一批作家,以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方法为主进行的文学创作,以独特的审美方式和艺术构造,带给人们崭新的神美感受,展露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巨大的艺术能量,对人们艺术观念的革新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代表作家:残雪 马原 余华等。
新写实主义小说: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学思潮,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的题材取向,叙述方式,情感表达不同,对世俗人生的叙写中含蓄的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意味的思考,在对生活琐事的极端关注与故事的相对淡然中,突出了对生活真实性的热情和强调。1987年方方的《风景》,池莉《烦恼人生》成为新写实开山之作。女性文学:受西方女权主义的影响90年代出现的文学思潮。明显的他强调女性的性别差异,鼓励女作家书写女性独特的身心体验和他们在传统文学中遭到压抑的性体验.在文化角度,认为女性身份并不是生理决定的产物,而是与传统男性中心的社会的文化建构有关。代表作家:陈染 林白 海男。
朦胧诗:是新时期重要的诗歌创作潮流,因其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而得名。曾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侧重表达对“文革”政治神话的抗争和反思,对自身价值的追问和探求,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基本格局和基本风貌。代表性诗人和作品有:北岛《回答》、舒婷《致橡树》、顾城《一代人》等。文化散文:
20世纪90年代出现,这些散文的写作者多富有文人气息,如汪曾祺、余秋雨。在取材和行文上表现出鲜明的文化意识和理性思考色彩,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有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终极追问的散文,又称“学者散文”。文化散文反对固步自封的私人化写作,要求作者站在一定高度的文化基点审视社会,反思历史。代表作品及作品:余秋雨《文化苦旅》、周涛的《游牧长城》等。
1、分析刘心武《班主任》中谢慧敏的人物形象。
谢慧敏是在中国左倾的文化政治浸染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谢惠敏形象的出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在“文革”的异常语境中,人们的思想都不可抗拒地被僵化,精神营养匮乏,思想方式简单,“忠诚”被导向盲从,“坚定”被扭曲为偏执,纯朴和荒谬糅合在一个积极上进的女学生身上,曾经是一种普遍的状况。然而在“文革”之后,再来审视谢惠敏式的心灵伤痕,就令人震惊了。作者通过张老师发出“救救被坑害的孩子”的呼唤,正好与当时解放思想的社会需要合拍,因而这篇小说也是一篇社会问题小说.“文革”刚刚过去,精神上的伤痕并不容易即刻消逝。《班主任》从对她的描写来突破当时的创作模式,使人激起“强烈的痛惜与希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的确难能可贵。作者特别敏感地发现了谢惠敏,塑造出这个带有时代印痕的典型;而谢惠敏形象的意义又超出了作者的思想,并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一种特殊性格的代名词。
2、题解王蒙《蝴蝶》并分析张思远的人物形象。
一、中篇小说《蝴蝶》是王蒙80年代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品。题目《蝴蝶》本身就是一个隐喻化的符号“。他是庄周,梦中化作一只蝴蝶吗?还是他干脆就是一只蝴蝶,只是由于做梦才把自己认作一个人,一个庄生呢?”在这里,庄生——蝴蝶——庄生不断转化,“我”是谁呢?“一个钻山沟的八路军干部,化成了一个赫赫威权的领导者、执政者、又化成了一个被革命群众扭过来、按过去的活靶子,又化成了一个孤独的囚犯”游走于八路军干部——领导者——执政者——活靶子——囚犯之中,表达者通过一系列称谓的变换,在话语中重建了“我”:高峰状态的“我”、沉沦状态的“我”,称谓符号的能指与现实生存本身的多变使“我”迷惑于“自我”——“他者”的置换之中。接受者的思维也随着话语重建的“我”而飞旋。蝴蝶》是由张思远在车上的思考引发的一篇倒叙,但是,其中对其过去的遭际,它大致依据时序的同时也运用了“心理时间”的观念。《蝴蝶》的主题,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政治命题:和平年代,执政党如何才能不脱离群众,把国家治理好。
二、小说成功塑造了张思远的人物形象,通过一个老干部回到曾落户的小山村找“魂儿的故事”,深刻地提出了革命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小说主人公张思远的形象意义在于“反思”。张思远从世俗的观念出发,对自己当初的狂热而悔恨不已,继而产生了自身的分裂:“张副部长”和“老张头”两种身份,这两种身份的互相缠绕推动者整个文本的叙述节奏,进而表现出了革命的不同侧面和小说的“复调性”。
3、分析《绿化树》中章永璘的形象
<绿化树>这部作品,通过以第一人称描写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的青年诗人与劳动人民结合和追求真理的苦难历程,真实反映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独特的生活道路,歌颂了底层人民淳朴、善良和正直,深刻地展示了我国一个重大历史行程的横断面.同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露了对知识分子实行“左”的政策,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害.知识分子章永璘走出劳改队,来到偏僻的小农场。章永璘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一方面受到饥饿感的折磨和控制,另一方面又受到灵魂的拷问和批判;章永璘将“筋肉劳动者”视为自我改造的目标,但根深蒂固的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又阻止了这种文明的退化,在淳朴善良的劳动者们对章永璘的思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促使章永璘走出思想迷途。,作者描写了他在“食”方面的痛苦,从饮食、饥饿的角度揭示了人的生存的艰难和环境的尴尬。
但在饥饿中异化的章永璘,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他不甘心自己的沉沦,在以马樱花为代表的荒原人民的同情帮助之下,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是当代文学中独特的人物。实行“左”的政策,会给社会主义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害.知识分子章永璘走出劳改队,来到偏僻的小农场。章永璘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一方面受到饥饿感的折磨和控制,另一方面又受到灵魂的拷问和批判;章永璘将“筋肉劳动者”视为自我改造的目标,但根深蒂固的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又阻止了这种文明的退化,在淳朴善良的劳动者们对章永璘的思想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促使章永璘走出思想迷途。,作者描写了他在“食”方面的痛苦,从饮食、饥饿的角度
揭示了人的生存的艰难和环境的尴尬。但在饥饿中异化的章永璘,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知识分子,他不甘心自己的沉沦,在以马樱花为代表的荒原人民的同情帮助之下,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是当代文学中独特的人物形象。
4、结合文体特色、语言特色、还有小说的表现文化底蕴,品析汪曾祺《受戒》
《受戒》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明丽淡雅的民俗风情画,以一种独特的笔调将主人公明海和小英子之间纯真浪漫的初恋故事娓娓道来。作者营造了一股轻松活泼、令人赏心悦目的情感氛围,风格自然朴素,在古典美中不乏现代形绪。受戒通篇采用白描写法,在风情人情的详尽描绘中渗透着懵懂少年对于新奇世界的好奇心理,两者的紧密结合足可见作者身后的文化底蕴和精巧的文本构思。按理应以“受戒”事件为主要描写对象,但小说直接写“受戒”的文字不仅篇幅较少,而且,以侧写出现。自由,是“受戒”的反面,也正是这篇小说的主旨,像作者在结尾处表达的一样,是他的梦。因此,篇名《受戒》非常巧妙,既包含了小说的主要内容、线索与背景,也包含作者的写作意图。
关于对话描写
整篇小说中有四段小英子与明海的完整对话,非常传神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明海比较内向、被动,属于内秀型的,小英子活泼开朗主动,甚至有点任性与娇纵,属于外向型。无论外向的小英子,还是内秀的明海,他们都是纯情的,简单的而又诗意的。作者没有正面描写,仅仅通过他们的对话与动作,就把他们这种性格、气质非常精确地描写出来。而小说结尾,他们也正是坐在船上,进行着流水般的对话。
关于小说结尾
小说结尾这段文字用王国维先生的话来说,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有人说是描写明子与小英子之间的“性爱”。即使如此,少男少女之间的性,也是情的成份居多。这段文字只是梦的高潮,而前面所有的描写都是不可或缺的铺垫。然而,这却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梦。因此,尽管通篇都写欢乐,经结尾处这一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我们却感受到《受戒》与《边城》结尾翠翠与傩送二佬没有结局的爱情同出一辙的哀婉。
5、分析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的形象意义。
《爸爸爸》:是韩少功的重要作品,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丙崽的形象:《爸爸爸》中只会说“爸爸爸”和“X妈妈”的外形委琐、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白痴男孩,他的存在象征了人类文化畸形、丑陋、愚顽的一面。在丙崽的身上,寄托了作家对人类自身的缺陷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体现了作家强烈的主体批判意识,具有明确的文化启蒙色彩。这部中篇小说通过塑造丙崽这个艺术形象,把人物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以批判的立场对整个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深省。不停留在表面的伤痕、而站在更高的层次对人性作无情的剖析,对迫害者和被迫害者都能够找出共通的心理黑暗,抓到人性共通的问题,发人深省。
6、分析阿城《棋王》中王一生的形象意义。
王一生的形象:性格具有呆、痴、淡的特征。小说主要写了王一生生活中的两件事:“吃”和“下棋”,从而寄寓着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政治态度。王一生对棋艺的追求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与弘扬,而王一生人品棋品的高尚亦正是歌颂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张力。是知青文学中的一个独特的艺术典型。
先锋小说
7、分析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
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语言简单纯粹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却富有节奏美充分表现出了
小说掩盖在真实下的虚无状态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又觉得合情合理。戏剧性地揭示了整个世界的荒诞无常和人处在这个世界当中的迷茫和失措。作者余华将小说中的“我”定格在十八岁这个敏感的年龄,并巧妙的运用了一些不符合正常规则和逻辑的 语言来剖析描绘外部世界和“我”的内心世界。与小说花费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叙述的“抢掠”和“流血”事件的风格迥异的是,在“我”讲叙与云朵(指代熟悉的人),回忆家、父亲、背包时,故事的光线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明媚温和,与之前公路上的干枯燥热截然不同,带有安详的回归意境。这些意境占据小说首尾,短暂飘忽。在这样的昙花一现中,我终于看到了这位在行文时连血管里都流着冰渣子的先锋小说作家有意或无意流露出的温情。
8、分析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
作者在小说的景物描写及事件叙述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及细节描写,小说的行文特点并非作者劲健的笔力而是细节的描摹与渲染,是作者敏锐、脆弱、透明的笔调。河堤的秋景、滞洪闸四周的景物使人历历在目;人物语言生动,无论是小石匠、小铁匠还是老铁匠皆刻画鲜活各具特色,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小说之所感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作家基于自己熟悉的乡村环境和刻骨铭心的童年经历进行创作所表现出的真实感。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象征、变形、通感等手法为小说抹上了一层区别于单纯现实主义作品的现代色彩。小说本身就为我们 在平庸而残酷的世界外营造了一个透明纯净的世界,即自然的世界、孩子的世界。《透明的红萝卜》运用现代主义手法,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纯美奇丽的自然之景,展现了处在悲惨的现实之境的黑孩脆弱、敏感的心灵以及他对幸福的幻想、渴盼。
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一地鸡毛》
小说《一地鸡毛》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是一对小夫妻日常生活的描述。作家刘震云用现实的手法写现实的生活,貌似平淡无奇,实则有丰富的寓意。作者只是用朴实的语言叙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通过这些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小事,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写活了人们在日常生活琐事下观念的转变。作品以人生切片的形式,从几个层面展示了当代底层人灰色的原生态生活样貌。
方方 《风景》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窄的生存空间和传统理论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副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本文主要从《风景》中人物的生存环境、个人的命运看人类的生存,具有强烈的写实意义。父亲:粗暴、勇敢、重义气;母亲:愚昧,天性风骚,好搬弄是非;
二哥:坚守内心的爱和纯洁,渴望像个有尊严的人一样活着
四哥:与世无争
女性文学: 张洁 《方舟》
《方舟》预示着张洁创作的转向,从痛苦浪漫的理想爱情,走入了女性严峻的生存现实,致力于爱情婚姻视野下的女性命运思考。这是一篇愤世之作,它通过三位离婚寡居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在生活中遭受的各种冷遇、侮辱与打击,沉痛地揭示了传统伦理观念对于离婚女性的或显或隐的迫害与歧视,有力的呼唤着女性尊严的重新树立与观念道德的进步。在《方舟》中张洁始终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始终以一种社会悲悯和人世俯瞰的精英姿态,传达对女性、人生的体验,既悲痛又充满希望,总之为了那反抗,为那自我价值实现的努力,为了女人,我们也值得干杯。这种女性意识的形成,女性写作的自觉,已驱使写作女性游离宏大叙事的男性话语场地,标志着女性文学发展进入第一个阶段。
王安忆《小城之恋》
王安忆小说《小城之恋》讲述了一个情爱故事,从外形上、对于欲望和性的态度以及对待生育的态度上,都表现了在男权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女性无所畏惧的解构精神,从而也进一部形成了女性主义文本艺术上的审美特点。《小城之恋》是王安忆“三恋”中剖析女人在热烈情欲面前矛盾思考与痛苦挣扎最深刻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含蓄蕴藉的寓意,摒弃了传统男权话语的束缚,从某种意义上消解了男权的话语中心。以女性视角直面两性世界,大胆的对男性世界进行了解构,颠覆了男性权威,完满的展示了女性本真的生命状态和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为女性找到了一条升华之路,是一种母性的皈依。《小城之恋》在愚昧中有着玩味的讽刺,在焦点中的回归是一个欢喜的永恒。当读者经惊讶于小说中疯狂的性关系的时候,作家的笔触已经比读者快而且宽容地表达了女性遭遇困境的本能处理方法。这使得小说有一个大气的收尾。
朦胧诗 北岛:《回答》
北岛的《回答》却是以清醒的眼光审视过去,愤怒而又不失理性,拒绝承认全部现实的新生性,以一种批判的立场,为了重新确立人类的基本价值,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庄严宣告。诗作在抒情结构和意象的选用上,具有“北岛特色”:“审视——怀疑——否定——挑战”的抒情结构,以及“天空”“海洋”“陆地的上升”和“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等意象的拼贴与组合,追求陌生化和距离感,使用密集的意象群和飘忽不定的语义转换,从而产生“朦胧”的诗意和充满弹性与张力的结构。这与同为朦胧诗人的舒婷诗作中对于“星星”、“风铃草”、“鸢尾花”等意象的选用和诗意表达上的婉转、抒情和感伤相比,显得冷峻、势不两立和剑拔弩张。
顾城《一代人》中的意象以及思想内涵:
一代人是指那些经历了文革洗礼的人,意象:以简洁的意象,表达这一代人的处境和心愿。思想内涵:他们是“黑夜”中成长而且由黑夜赋予一双“黑色的眼睛”的一代人,尽管他们一切均与黑色相关,但并未因此在黑暗中泯灭和沉沦;处身苦难而并不放弃追求光明,体现了他们不无悲壮的奋斗精神。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舒婷: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
意向分析:凌霄花:缺乏自立,靠橡树证明自己价值;
小鸟:作为橡树的点缀,没有自己的个性; 泉源:不求回报,一味付出,单方面奉献;
险峰:衬托、铺垫,默默支撑; 日光、春雨:永无止境的奉献。
作者否定了几种传统意义上的爱情观,有的是人身依附,有的是“夫贵妻荣”,有的是只知奉献、不知索取,有的是降低自身人格,丢弃自身追求,在这些爱情观中,女人都迷失了自己。
主题分析:作者赞同的是“橡树与木棉式”的爱情:各自有独立的人格,有完整的个性,双方默契而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同甘共苦;同时,女子又没有因为独立,而失去女性的阴柔之美;爱对方,不止要爱“他的伟岸的身躯”,也要爱他的事业、他的理想与追求,这又把爱情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舒婷对诗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通过感觉联想创造出独特的时空体验。她巧妙地使用“通感”,让诗更富有含义,也更富有个性。
海子麦地诗
“麦地”意象是海子宣泄赤诚土地之恋的语言载体,也是海子深邃的精神世界外显的桥梁。“麦地”意象在海子笔下反复出现,意义重心或侧重于麦子,或侧重于土地,或侧重于 月光。首先,“麦地”象征着生存的希望。海子笔下的麦地一直包孕着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感恩之情。在海子早期的诗里,麦子是丰收的,“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麦地》);村庄是富足的,“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村庄》);麦苗是弱小却满载希望的,“打一只火把走到船外去看山头被雨淋湿的麦地/又弱又小的麦子”(《雨》);麦地是健康、亲切而又和谐的,“白杨树围住的/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养我性命的麦子”(《麦地》),所有的这些绘画艺术般的抒写,不觉间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城市喧嚣外的那种简单而又平淡的农耕田野,同时也激起了沉睡于我们心中那份对土地、对粮食的原始情怀。其次,“麦地”象征着苦难、包容的母性。在海子的麦地系列诗歌中,麦地在很多时候呈现出了贫瘠荒凉的特点。“麦地/别人看见你觉得你温暖,美丽/我则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答复》);这种特质的书写很大程度上是对苦难的隐喻。而麦地的苦难在感动诗人的同时也恰以其包容的情怀显示了中国传统女性所具有的母性之美。最后,“麦地”意象是人道主义情怀下的民族心理表达。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子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以关怀本我生命为起点,创造出了“麦地”这一意象,“那一年/兰州一带的新麦/熟了/有人背着粮食/夜里推门进来/……谁的心思也是/半尺厚的黄土/熟了麦子呀!”(《熟了麦子》)。诗行中朴素的民族精神关怀及生命意识自然溢出,这也是“麦地”意象给人震撼之深的原因所在。散文:
巴金《怀念萧珊》
《怀念萧珊》是《随想录》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一篇怀念已故六年的妻子萧珊的散文,通过对逝者的回忆来寄托生者的哀思。语言虽朴实无华,但真切感人,切实巴金生前感人至深的心倾诉,他曾经的悲伤,痛苦,深挚的爱,都流淌在这含泪的文字中。《怀念萧珊》充分发挥了散文记事写人抒情的特点,不写“景”境,而专造“情景”,作者把“真感情”凝注笔端,集中抒写了妻子在非常岁月里无辜受尽折磨,以致含恨离世的情景和作者永远失去亲人的孤独迷惘,悲痛欲绝的感情。他围绕对萧珊上前不幸的回忆,时而叙发对亡妻铭心的情思,时而表达对罪恶市里刻骨的憎恨,作者的自责是对那个时代人的灵魂的解剖,充满了振聋发聩的力量。
《小狗包弟》
它叙述了一个真实而简单的故事:一只讨人喜爱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吓下,被胆小的主人送给医院作了解剖试验品。全文篇幅不长,却感情真挚,意味深长。读《小狗包弟》一文有如在听巴金老人在用心灵说话。作者表达出了对自己舍弃小狍包弟而保全自己的做法的深深愧意。全文其实是巴金自我良心的剖析,以及坚持主张“说真话”,体现出更深刻的社会价值。《小狗包弟》思想内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恶,将“文革”期间人性、良知泯灭的惨剧暴露无遗。呼唤人性,讴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闪光的思想之一。散文质朴、以情动人,作品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爱犬的眷恋与怀念之情。
余秋雨《道士塔》
《道士塔》讲述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王道士偶然发现藏经洞后,被斯坦因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所俘虏,后将经卷卖给斯坦因等故事。通过追记敦煌文物的流失,表明了作者对愚昧、麻木的道士、官员的愤怒,对文明的浩劫的惋惜。作者在行文中无论是对比还是反语的运用,都交织着对愚昧无知的痛恨,对文物遗失的愤怒,屈辱与愤懑交织在一起,在喟叹中延续着这不了的情结,呼唤着国人要保护文物,保护国家主权。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宝物的损失深感痛心,对王道士的麻木和外国掠夺者的强烈谴责。语言特色:1.语言简练、幽默,又不失为儒雅深邃;2.文章内涵深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散文头两句开宗明义,阐明作者对废墟的矛盾心理。诅咒是因为它“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作者寄情废墟,因为“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废墟是资本,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文章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寄情废墟;第二部分提醒人们应该正确对待废墟,正确对待民族昔日的荣耀和耻辱,第三部分从文化的角度谈到真正的文化应该是废墟文化,它能给人以教训、思考和借鉴;最后一部分呼应开头,写留存废墟的价值。《废墟》就像一首融注着诗情与哲理的散文诗,作者的视角独特,澎湃的激情从字里行间喷涌而出,文采彪炳,令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浸透了作者复杂而丰沛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在不长的篇幅中包孕了作者对历史、对文化的深沉思考。
1、寻根小说的特点和作家的创作倾向。
寻根小说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
(1)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3)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
寻根小说作家的创作倾向:
综览寻根小说,这一批作家对自己所寻的“根”究竞是什么,“文化”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等并不甚了然,其对“根”或“文化”的态度也较矛盾,概括地说大致有这样三类:
一是持肯定态度。代表作主要有阿城的《棋王》,邓友梅的《烟壶》、《那五》,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等。以阿城的《棋王》为例。《棋王》写了一个“吃”和“下棋”的故事,作品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凭借着极其简陋的“吃”和“下棋”,亦即物质与精神的最低层次需求度过了许多**的年代。作品中的那个十年**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无数**年代的一种,而“吃”和“下棋”贯穿其中,充分让我们领略到了民族的韧性。作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传统是中国人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二是持否定态度。代表作有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的《小鲍庄》、《大刘庄》等。韩少功本来是要从民族文化教育中寻找美质的,他在《文学的“根”》一文中曾经呼吁“绚丽灿烂的楚文化哪里去了?”然而他在《爸爸爸》中所寻出的却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深植的一个丑陋不堪的“老根”:丙崽。丙崽是一个白痴,却被全村人奉若神明,他的胡言乱语导致了全村人在一场大战中伤亡惨重。作者在这里批判了我们这个民族常常将自身的命运交付给某种荒诞而抽象的异己物,进而导致了整个民族行为常常陷入一种无理性的盲动之中。
三是持辩证态度。代表作有冯骥才的《神鞭》,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土地与神》等“葛川江”系列小说。《神鞭》中的主人公“神鞭”曾经打遍天津无敌手,这是我们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但在八国联军的枪炮面前,“神鞭”却不堪一击。于是主人公毅然决然地抛弃了神鞭,投入了北伐军,练就了双枪神枪手等等。作者在这里,表现了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唯物辩证的历史态度,以及一种历史乐观主义。
2、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
创作特点关键词:消解、颠覆、解构
(一)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读者很难得到通常小说有关因果,本质的暗示和有关政治、道德、人性之类意义。它们对于内容,意义的解构,对于性、死亡、暴力等主流的关注,归根结蒂,不能与中国现实语境、与对于文革的暴力和精神创作的记忆无涉。
(二)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
与传统小说竭力创造与现实世界对应的真实幻象相反,马原明白指出他的小说就是一种编造,“我就是那个叫
马原的汉人”是经常在小说中出现的句子。)
(三)在文体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他们关注的是故事的形式,把叙事本身看作审美对象。在讲故事时,只是平面化地触及感官印象,而强制性地拆除事件、细节与现实事世界的联系。
贡献:拓展了小说的表现力,强化了作家对于个性化的感觉和体验的挖掘。不足:结构凌乱,不太适合读者阅读,形成主义的局限日趋明显,走向疲惫。
3、新写实小说的创作特点: 新写实小说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的“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状态的感觉。新写实采用的现实主义的笔调,却疏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论,消解了故事中的典型性格。《单位》、《一地鸡毛》中的主要人物像小林夫妇、老何、女小彭、老孙等,都是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随便抓出来的。既没有加工改造,也没有赋予他们典型性格。
二是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显示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新写实主义的作品中环境是肮脏的、充满腐烂气息的。像《单位》中的厕所、老乔身上的狐臭。这些意象中的肮脏显然有别于《受戒》中金黄色的芦苇丛;《《一地鸡毛》中偷水的行为没有人会觉得美。
三是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如刘震云的小说《塔铺》《新兵连》都以不动声色的叙述显示出官本位对于农民子弟的影响。在他的小说《单位》《一地鸡毛》中,作者用平淡的语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叙述开来。既不着意歌颂什么,也不讽刺某人物的某种行为,表现出一种客观冷峻的风格。新写实小说 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
余秋雨散文特色:
(一)记游体。在旅行当中记录所思所想。
(二)以大见大。表现对古代文化在现代的反观,对知识分子人格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三)理性上升到感性。选取古代文化遗址、文化名人以及带有象征性的文物作为感性素材。
(四)多种创作手法的运用。在散文中运用联想、小说手法以及戏剧性场面。
5、刘心武小说的创作成就
刘心武是“伤痕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作家。总体来说,对于生活的热情参与,对于人的心灵和社会道德的执着关注,以及思想探索的不断深化,使他的创造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和理性意义。
(一)单一的问题意识:主要指创作前期的启蒙主义立场,社会性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代表作《班主任》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呼喊。引起了强烈的社会震动,成为了新的“问题小说”。
(二)复杂的忧患意识:主要指走出“问题小说”模式后的人道主义立场,注重人物心灵深处的开掘,对人的关注和思考、人性。如《我爱每一片绿叶》中呼吁社会“能不能给性格,特别是比较特殊的个性,落实政策?”表现了对“人”执着关注和思考。
(三)深沉的文化感,历史感和“发散型”的艺术结构:把人们带进当代北京社会的普通居民中,领略到人物的生活,思想,体会到历史的深邃奥秘。被批评界普遍地称为“京味都市文化小说”。这一方面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风过耳》等。其中,《钟鼓楼》曾经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可以被看作是刘心武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体现。刘心武是一个自我不断蜕变的作家,从《班主任》到《钟鼓楼》,艺术上有了巨大进步,艺术的思考有了深刻拓展。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被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报春燕”。
第四篇:现当代 试题
如·题·
1、第一、第二讲综合试卷(A)
一 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年,新创办的 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出现。
2、最先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年在福州印行的 《
》。
3、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著名的《
》,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
4、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郭沫若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
,称作蓝色作家的是
。5、1953年年初,《文艺报》先后发表
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
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两篇文章,对胡风的文艺观进行了批判。
6、认为《
》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
。7、1905年,发表 《
》,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
8、下列著作的作者是:
《致蔡鹤卿太史书》
;
《什么是新文学》
;
《终身大事》
;
《野百合花》
;
《我们必须战斗》
;
《红楼梦考证》。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黄遵宪
2、《天演论》
3、索隐派
4、主观战斗精神
三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近代文化机制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换提供了哪些条件?
2、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
四 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与共和国的文艺范式的建立。
2、第一、第二讲综合试卷(B)
一 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1、1887年,在《
》中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2、1898年,严复翻译的《
》正式出版,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
3、抗战爆发后,胡风在国统区先后创办主编了文学杂志《
》和《希望》,并且为中国诗坛培植了“
”。
4、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郭沫若称作蓝色作家的是
,称作黑色作家的是。
5、1954年秋,和
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6、诗句“,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
7、认为《
》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
8、下列著作的作者是:
《终身大事》
; 《致蔡鹤卿太史书》
;
《野百合花》
;
《不足为训的武训》
;
《论主观》
;
《红楼梦考证》。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林纾
2、诗界革命
3、电影《武训传》
4、钗黛合一
三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近代文化机制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哪些条件?
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有何作用?
四 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2、论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
3、第一、第二讲综合试卷(C)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1、1887年,在《
》中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2、1898年,严复翻译的《
》正式出版,发表了《译印政治小说序》。
3、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著名的《
》,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
4、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郭沫若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称作黑色作家的是。
5、1953年年初,《文艺报》先后发表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
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两篇文章,对胡风的文艺观进行了批判。
6、认为《
》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
。7、1905年,发表《
》,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
8、下列著作的作者是:
《终身大事》;
《不足为训的武训》;
《论主观》;
《什么是新文学》;
《终身大事》;
《我们必须战斗》。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黄遵宪
2、《天演论》
2、诗界革命
4、钗黛合一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近代文化机制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换提供了哪些条件?
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有何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
2、论共和国文学的历史源流。
4、第三、第四讲综合试卷(A)
一 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年,《
》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2、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小说方面出现了
的《我是谁》、茹志鹃的《
》以及的《春之声》等一批运用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作品。
3、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
》和《
》;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包括《
》、《
》和《
》等三部中篇小说。
4、出现下列故事人物的小说是:
穷 布 《
》;
白雨潇 《
》;
杜大心 《
》;
山 岗 《
》;
杨梦痴 《
》。
5、下列作品的作者是:
《虚构》;
《青黄》;
《风景》;
《迷舟》;
《新生》。
二 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2、新写实小说有哪些基本叙事特征?
3、简析《随想录》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 论述题(共1题,50分)
1、从《家》、《寒夜》和《团圆》看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一 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1、1983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周扬的《
》一文;一年后,在《红旗》杂志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对周扬文章进行系统、猛烈的批评。2、1985年,文坛出现刘索拉的《
》、徐星的《
》和
的《红高粱》等一批和传统叙事模式完全不同的小说。
3、余华的《
》颠覆了传统的言情小说的叙述模式;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第一集)》、《
》、《
》、《
》和《
》等五本。
4、出现下列故事人物的小说是:
姚国栋 《
》;
穷 布 《
》;
印家厚 《
》;
胭脂女 《
》;
周如水 《
》。
5、下列作品的作者是:
《狗日的粮食》;
《你别无选择》;
《死去的太阳》;
《枣树的故事》;
《请女人猜谜》。
二 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2、新写实小说有哪些基本叙事特征?
3、简析《憩圆》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 论述题(共1题,50分)
1、从《家》、《寒夜》和《团圆》看巴金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6、第三、第四讲综合试卷(C)
一 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在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严厉批评的作品有
的电影剧本《苦恋》、沙叶新的剧作《
》以及戴厚英的小说《
》等。
2、吴亮的《
》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余华的《
》颠覆了传统的侦探小说的叙述模式。
3、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
》、《不谈爱情》和《
》;巴金的《爱情的三部曲》包括《
》、《
》和《
》等三部中篇小说。
4、出现下列故事人物的小说是:
姚国栋 《
》;
姚 亮 《
》;
白雨潇 《
》;
杜大心 《
》;
顿 月 《
》。
5、下列作品的作者是:
《一地鸡毛》;
《古典爱情》;
《现实一种》;
《褐色鸟群》;
《信使之函》。
二 简答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2、新写实小说有哪些基本叙事特征?
3、简析《灭亡》的思想艺术特色。
三 论述题(共1题,50分)
1、从《家》、《寒夜》和《团圆》看巴金小说创作的个性特征。
7、第一至第四讲综合试卷(A)
一、填空(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中。每空格1分,共20分):
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 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
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
上感觉不足”。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年在福州印行的《
》。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
,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
。4、1954年秋,和
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年4月,《
》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吴亮的《
》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
》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在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
》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论主观》的作者是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
9、著作《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的作者是
;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
10、棋是格非小说《
》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严复认为,中国要自强的治本之法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而其中,他又以“
”为这三者的关键。
A新民德
B开化民智 C富国强兵
D维新变法、2、1905年,发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
A柳亚子
B陈独秀 C李叔同
D汪笑侬3、6月 19日《解放日报》刊载了《延安文艺界座谈会通过关于托派王实味事件的决议》。A 1942年
B 1941年 C 1943年
D 1944年 4、1948年,在组织安排下,邵荃麟、冯乃超等人在香港创办
,并在第一辑上发表了署名“本刊同人,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
A《大众文学丛刊》
B《大众文学选刊》 C《大众文艺丛刊》
D《大众文艺选刊》 5、1955年4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一文,对胡风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A周 扬
B茅 盾 C袁水拍
D郭沫若
6、在 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作的祝词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文艺民主”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A 1976年
B1979年 C 1978年
D 1981年 7、1982年,徐迟发表
一文,认为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应有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文学。A《现代化与现代派》
B《中国需要现代派》 C《论现代派》
D《现代派与现代化》
8、巴金认为在《电》中,李佩珠成了一个“
的女性”。A女神型
B妃格念尔型 C高德曼型
D革命型
9、巴金认为,产生《憩圆》悲剧的根源,很主要是一种关于“
”的错误观念。A家族秩序
B封建家长 C婚姻制度
D长宜子孙
10、巴金在四十年代记叙友人“不害人,不欺世;谦虚,和善,而有毅力坚守岗位;物质贫乏而心灵丰富;爱朋友,爱工作,对人诚恳,重„给予‟而不求„取得‟”的作品集是
。A《怀念》
B《月夜鬼哭》 C《静夜的悲剧》
D《抹布》
三、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天演论》
2、新写实主义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2、先锋小说的反传统手法。
五、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2、从中国小说的演变史看巴金家庭小说创作的意义。
8、第一至第四讲综合试卷(B)
一、填空(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中。每空格1分,共20分):
1、年,新创办的《
》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2、1898年,严复翻译的《
》正式出版,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蓝色作家的是
,称作黑色作家的则是
。4、1954年秋,和
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年4月,《
》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
》和《
》。
7、《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
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
》。
8、《野百合花》的作者是
;《虚构》的作者是。
9、著作《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作者是
;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
10、白雨潇是余华小说《
》中的人物;王复标是巴金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是
。A谭嗣同
B夏曾佑 C蒋智由
D梁启超
2、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是1905年由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创办的。A《春柳》
B《话剧》 C《二十世纪大舞台》
D《文明戏》
3、12月,《中国青年》刊登了刘一声翻译的列宁的《论党的出版物与文学》,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文学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A 1922年
B 1924年 C 1926年
D 1928年 4、1948年,在组织安排下,邵荃麟、冯乃超等人在香港创办
,并在第一辑上发表了署名“本刊同人,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
A《工农文艺选刊》
B《大众文艺选刊》 C《工农文艺丛刊》
D《大众文艺丛刊》
5、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6、在 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作的祝词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文艺民主”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A 1976年
B1979年 C 1978年
D 1981年
7、杂志在1989年第3期上首次进行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A《文学自由谈》
B《小说界》
C《钟山》
D《收获》
8、《寒夜》在由
而引发家庭悲剧这一传统的叙事母题中融入了复杂的现代语义,它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深思。A封建专制
B包办婚姻
C夫妻矛盾
D婆媳矛盾
9、巴金在四十年代记叙友人“不害人,不欺世;谦虚,和善,而有毅力坚守岗位;物质贫乏而心灵丰富;爱朋友,爱工作,对人诚恳,重„给予‟而不求„取得‟”的作品集是
。A《怀念》
B《月夜鬼哭》 C《静夜的悲剧》
D《抹布》
10、《怀念萧珊》、等都属于《随想录》中的篇章。A《怀念从文》、《我的哥哥李尧林》 B《“寻找理想”》、《怀念二叔》 C《怀念从文》、《怀念二叔》
D《“寻找理想”》、《我的哥哥李尧林》
三、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黄遵宪
2、先锋小说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历史教训。
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
五、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从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看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2、论巴金创作风格的历史发展。
9、第一至第四讲综合试卷(C)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年,新创办的《
》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2、最早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年在福州印行的《
》。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蓝色作家的是
,称作黑色作家的则是
。4、1954年秋,和
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年4月,《
》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吴亮的《
》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
》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
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
》。
8、《论主观》的作者是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的作者是。
9、《红楼梦考证》的作者是
;论文《〈雾〉、〈雨〉与〈电〉》的作者是。
10、棋是格非小说《
》中的人物;秦蕴玉是巴金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填写在试题空格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严复认为,中国要自强的治本之法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而其中,他又以“
”为这三者的关键。
A新民德
B开化民智 C富国强兵
D维新变法
2、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是1905年由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创办的。A《春柳》
B《话剧》 C《二十世纪大舞台》
D《文明戏》
3、12月,《中国青年》刊登了刘一声翻译的列宁的《论党的出版物与文学》,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文学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A 1922年
B 1924年 C 1926年
D 1928年 4、1948年,在组织安排下,邵荃麟、冯乃超等人在香港创办
,并在第一辑上发表了署名“本刊同人,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
A《大众文学丛刊》
B《大众文学选刊》 C《大众文艺丛刊》
D《大众文艺选刊》
5、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6、在
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作的祝词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文艺民主”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A 1976年
B1979年 C 1978年
D 1981年
7、杂志在1989年第3期上首次进行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A《文学自由谈》
B《小说界》
C《钟山》
D《收获》
8、巴金认为在《电》中,李佩珠成了一个“
的女性”。A女神型
B妃格念尔型 C高德曼型
D革命型
9、巴金在四十年代记叙友人“不害人,不欺世;谦虚,和善,而有毅力坚守岗位;物质贫乏而心灵丰富;爱朋友,爱工作,对人诚恳,重„给予‟而不求„取得‟”的作品集是
。A《怀念》
B《月夜鬼哭》 C《静夜的悲剧》
D《抹布》
10、《怀念萧珊》、等都属于《随想录》中的篇章。A《怀念从文》、《我的哥哥李尧林》 B《“寻找理想”》、《怀念二叔》 C《怀念从文》、《怀念二叔》
D《“寻找理想”》、《我的哥哥李尧林》
三、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天演论》
2、零度叙述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与近代文学改良相比,五四文学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
2、为什么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新写实小说?
五、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共和国文学范式的历史源流述评。
2、论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
10、第一至第四讲综合试卷(D)
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20分):
1、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
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
上感觉不足”。2、1898年,严复翻译的《
》正式出版,发表《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3、被《斥“反动文艺”》一文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
,称作蓝色作家的则是
。4、1954年秋,和
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5、年4月,《
》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6、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
》和《
》。
7、在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
》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8、《野百合花》的作者是
;《虚构》的作者是。
9、论著《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的作者是
;论文《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的作者是。
10、白雨潇是余华小说《
》中的人物;王复标是巴金小说《
》中的人物。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
填写在试题空格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是
。A谭嗣同
B夏曾佑 C蒋智由
D梁启超 2、1905年,发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
A柳亚子
B陈独秀 C李叔同
D汪笑侬3、6月 19日《解放日报》刊载了《延安文艺界座谈会通过关于托派王实味事件的决议》。A 1942年
B 1941年 C 1943年
D 1944年 4、1948年,在组织安排下,邵荃麟、冯乃超等人在香港创办
,并在第一辑上发表了署名“本刊同人,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
A《工农文艺选刊》
B《大众文艺选刊》 C《工农文艺丛刊》
D《大众文艺丛刊》 5、1955年4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一文,对胡风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A周 扬
B茅 盾 C袁水拍
D郭沫若
6、在 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作的祝词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文艺民主”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A 1976年
B1979年 C 1978年
D 1981年 7、1982年,徐迟发表
一文,认为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应有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文学。A《现代化与现代派》
B《中国需要现代派》 C《论现代派》
D《现代派与现代化》
8、《寒夜》在由
而引发家庭悲剧这一传统的叙事母题中融入了复杂的现代语义,它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深思。A封建专制
B包办婚姻
C夫妻矛盾
D婆媳矛盾
9、巴金认为,产生《憩圆》悲剧的根源,很主要是一种关于“
”的错误观念。A家族秩序
B封建家长 C婚姻制度
D长宜子孙
10、《怀念萧珊》、等都属于《随想录》中的篇章。A《怀念从文》、《我的哥哥李尧林》 B《“寻找理想”》、《怀念二叔》 C《怀念从文》、《怀念二叔》
D《“寻找理想”》、《我的哥哥李尧林》
三、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钗黛合一
2、零度叙述
四、简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三次文艺批判运动有哪些的历史教训?
2、为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五、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从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看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
2、论巴金创作风格的历史发展。
综合练习(一)一.填空
1.文论方面,桐城派的“ ”说;诗论方面,宋诗派的“ ”说;词论方面,浙西派的“ ”说都曾被清代统治者尊为正宗。
2.年,新创办的《 》第一次公布稿酬标准,标志着现代稿费制度的规范化。
3.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谈到:“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 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 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 上感觉不足”。
4.1887年,在《 》中率先提出了“言文合一”问题。
5.1898年,严复翻译的《 》正式出版;梁启超发表了《 》,初步表达了“小说界革命”的主张; 也发表了《论白话的维新之本》一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文化先行者的言文合一主张。
6.最先为林纾赢得翻译文学作品盛誉的是 年在福州印行的《 》。
7.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发表著名的《 》,正式提倡“小说界革命”。
8.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并在新的戏剧观念指导下排演了《 》和《黑奴吁天录》。
9.年A月,《新青年》(第一卷叫《青年杂志》)的创刊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0.下列著作的作者是:《卢骚》 ;《人间词话》 ;《敬告青年》 ;《终身大事》 ;《人境庐诗草》 ;《少年中国说》 ; 《什么是新文学》 ;《致蔡鹤卿太史书》 ;《我之文学改良观》 ;《贡献于新诗人之前》。综合练习(一)二.选择
1.除《巴黎茶花女遗事》外,为林纾赢得翻译盛名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是1901年翻译出版的。()
A.《迦因小传》
B.《块肉余生述》
C.《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D.《黑奴吁天录》
2.严复认为,中国要自强的治本之法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而其中,他又以“()”为这三者的关键。
A.新民德
B.开化民智
C.富国强兵
D.维新变法
3.诗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即今流俗语,我若登简编;五千年后人,惊为古烂斑”的作者是()。
A.夏曾佑
B.胡 适
C.黄遵宪
D.梁启超
4.在诗歌的艺术创造上,主张“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是()。
A.谭嗣同
B.夏曾佑
C.蒋智由
D.梁启超
5.认为《红楼梦》的厌世解脱精神是“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是悲剧之最上乘者,是“悲剧中的悲剧”的是()。
A.王国维
B.梁启超
C.胡 适
D.周作人
6.1905年,发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提出“戏馆子是众人的大学堂,戏子是众人大教师”的新观点的是。()
A.柳亚子
B.陈独秀
C.李叔同
D.汪笑侬
7.1897年,天津《国闻报》刊载由()撰写的《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标志着小说观念的根本性变化的开始。
A.夏曾佑和梁启超
B.梁启超和夏曾佑
C.严复和梁启超
D.严复和夏曾佑
8.我国最早的戏剧专门杂志是1905年由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创办的()。
A.《春柳》
B.《话剧》
C.《二十世纪大舞台》
D.《文明戏》9.(),中国新闻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申报》创刊,这标志着现代传播媒介开始在中国扎根。
A.1898年
B.1872年
C.1859年
D.1904年
10.(),胡适断然宣告五四新文学已经由“讨论的时期„进入‟新文学的创造期”。
A.1917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2年
.解释: 1.洋务运动 2.诗界革命 3.学衡派 4.黄遵宪 5.林纾 6.严复 7.梁启超 8.王国维
四.简答:
1.为什么说文化机制的渐变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转换提供了必要条件? 2.异域文学的营养是如何加速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的? 3.“诗界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与历史局限?
4.为什么说王国维的文学观念更多地体现了“现代”的意义?
五.论述:
1.清末以来的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评价。2.社会文化的变迁与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必然 综合练习(二)一.填空
1.1926年5月,在《 》一文提出作家是阶级的代言人,认为“我们所要求的文学是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 实主义的文学”,同时还号召作家“到 去、去、去、去”。
2.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多原来不太热心政治的作家也毅然选择了新社会,其中曹禺于 年就走进了解放区,应邀在美国讲学的 于1949年12月初回到了刚刚诞生的共和国,而正任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的 也于1951年秋回到了社会主义祖国。
3.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被郭沫若称作桃红色的作家是,称作蓝色作家的是,称作黑色作家的则是。
4.年8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 《反人民、反历史的思想和反现实主义的艺术》后,关于电影《武训传》的大规模批判运动基本结束。
5.1954年秋,和 先后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和《评〈红楼梦研究〉》,从而拉开了《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的序幕。
6.1954年12月8日,在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协主席团关于《红楼梦》研究批判的最后一次联席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三点建议》的发言,作了《良好的开端》的发言,周扬作了《 》的发言。
7.抗战爆发后,胡风在国统区先后创办主编了文学杂志《 》和《 》,并且为中国诗坛培植了“ 诗派”。
8.年年初,《文艺报》先后发表 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 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两篇文章,对胡风的文艺观进行了批判。
9.1955年、月 日、月 日和 月 日,《人民日报》先后公布了三批所谓“胡风反党(反革命)集团的材料”,胡风问题由此升级。
10.下列文章的作者是:《论主观》 ;《野百合花》 ;《桌子的跳舞》 ;《不足为训的武训》 ;《政治家•艺术家》 ;《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试谈陶行和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无积极作用》。综合练习(二)二.选择
1.1919年 5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陈望道
2.()12月,《中国青年》刊登了刘一声翻译的列宁的《论党的出版物与文学》,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革命文学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A.1922年
B.1924年
C.1926年
D.1928年
3.从1928年1月起,后期创造社和()一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A.北斗杂志 B.左联
C.拓荒社
D.太阳社
4.()6月 19日《解放日报》刊载了《延安文艺界座谈会通过关于托派王实味事件的决议》。
A.1942年
B.1941年
C.1943年
D.1944年
5.1949年4月1日,《东北日报》发表了()《关于萧军及其〈文化报〉所犯错误的结论》。
A.中共中央东北局
B.中共中央
C.全国文艺协会
D.东北文艺协会
6.1948年,在组织安排下,邵荃麟、冯乃超等人在香港创办(),并在第一辑上发表了署名“本刊同人,荃麟执笔”的《对于当前文艺运动的意见》。
A.《工农文艺丛刊》
B.《大众文学选刊》
C.《工农文艺选刊》
D.《大众文艺丛刊》
7.新中国成立前,武训的故事在进步文化教育界的影响是和()先生的提倡分不开的。
A.叶圣陶
B.蔡元培
C.陶行知
D.陈独秀
8.()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9.20年代初,在胡适写成《红楼梦考证》时,俞平伯几乎同时完成了()。
A.《红楼梦简论》
B.《红楼梦辨》
C.《红楼梦研究》
D.《红楼梦综论》
10.1955年4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反社会主义的胡风纲领》一文,对胡风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A.周 扬
B.茅 盾
C.袁水拍
D.郭沫若
三.解释:
1.电影《武训传》
2.索隐派
3.钗黛合一
4.主观战斗精神5.王实味
6.俞平伯
7.胡风
四.简答:
1.共和国文艺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基石上的? 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五.论述: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发展史上的地位。2.三次文艺批判运动在共和国的文艺范式建立中的作用
一.填空
1.年4月,《 》发表评论员文章《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率先对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2.1983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周扬的《 》一文;一年后,在《红旗》杂志发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对周扬文章进行系统、猛烈的批评。
3.在八十年代初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中,受到严厉批评的作品有 的电影剧本《苦恋》、沙叶新的剧作《 》以及戴厚英的小说《 》等。
4.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小说方面出现了 的《我是谁》、茹志鹃的《 》以及 的《春之声》等一批运用西方现代小说技巧的作品。
5.1985年,文坛出现了如刘索拉的《 》、徐星的《 》、莫言的《红高粱》、的《苍老的浮云》和 的《奔丧》等一批和传统叙事模式完全不同的小说。
6.吴亮的《 》形象地揭示了马原小说的叙述特征;对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陈晓明的《 》则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
7.刘恒的《 》、方方的《风景》、池莉的《烦恼人生》以及刘震云的《 》等小说,一般被认为是早期新写实的代表性文本。
8.池莉被人们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小说是《烦恼人生》、《 》和《 》。
9.出现下列故事人物的小说是:棋《 》;穷布《 》;白雨潇《 》;印家厚《 》;马三大婶《 》。
10.下列作品的作者是:《虚构》 ;《青黄》 ;《新兵连》 ;《信使之函》 ;《现实一种》 ;《大篷车上》 ;《枣树的故事》 ;《你是一条河》 ;《请女人猜谜》 ;《一九三四年的逃亡》。
二.选择
1.在()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作的祝词对人们普遍关注的“文艺民主”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A.1976年
B.1979年
C.1978年
D.1981年 2.余华的()颠覆的是传统的武侠小说的叙述模式。
A.《难逃劫数》
B.《绿色陷井》
C.《古典爱情》
D.《鲜血梅花》 3.()杂志在1989年第3期上首次进行了“新写实小说大联展”。
A.《文学自由谈》
B.《小说界》
C.《钟山》
D.《收获》
4.1982年,徐迟发表()一文,认为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应有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化”文学。A.《现代化与现代派》
B.《中国需要现代派》 C.《论现代派》
D.《现代派与现代化》 5.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包括()等人。
A.刘索拉和徐星
B.马原和洪峰
C.刘索拉和莫言
D.莫言和马原
三.解释:
1.先锋小说
2.新写实主义
3.元虚构
4.零度叙述
5.余华
四.简答:
1.为消解意义,先锋小说家采用了哪些反传统的写作手段? 2.为什么会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新写实小说?
五.论述:
1.先锋小说家进行文本实验的文学史意义。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叙事特征。一.填空
1.在 年9月致《文学旬刊》编者的信中,巴金对《礼拜六》、《半月》、《快活林》等刊物所表现的庸俗、消遣倾向表示了不满,同时也还表达出对《 》所刊“新小说”的由衷赞赏。
2.从《雾》对 懦弱犹豫的批判,《雨》对 暴躁偏激的否定,到《电》写出 „近乎健全的性格‟,巴金完成了对于理想英雄的人格神话的建构。
3.《家》第 章 和 在梅林中的谈话和传统小说中“私订终身后花园”的故事模式有所类似。
4.巴金的大哥是《激流三部曲》中 的生活原型、而巴金现实生活中的二叔则是《激流三部曲》中 的生活原型。
5.文革结束后的 年5月25日,沉默十年的巴金在上海《 》发表了复出后的第一篇短文《一封信》。
6.年,内地的 发表题为《关于〈随想录〉评价的思考》的文章,对香港大学生抱同情态度,对众多批评者所说的《随想录》的意义提出了质疑。
7.《随想录》出版后,上海远东出版社又于 年3月出版了巴金的另一作品集《 》。
8.出现下列人物形象的小说是:秦蕴玉《 》;婉 儿《 》;王复标《 》;寒 儿《 》;张为群《 》;杨梦痴《 》;里 娜《 》;张 林《 》;杨木华《 》;吴养清《 》。
9.下列巴金研究著作的作者是:《巴金论》 ;《作家巴金》 ;《巴金评传》 ;《巴金小说的生命体系》 ;《巴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巴金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学道路》。
10.下列有关巴金研究论文的作者是:《〈雾〉、〈雨〉与〈电〉》 ;《巴金的〈家•春•秋〉及其它》 ;《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高觉新型”》 ;《试论巴金中长篇小说中的软弱者形象》。
1.在巴金最初的文学尝试中,()都是他写于二十年代的诗歌作品。
A.《给死者》、《雷》
B.《路上所见》、《报复》 C.《丧家的小孩》、《灯》
D.《黑夜行舟》、《萌芽》
2.三十年代初,巴金创作的《爱》、()、《父与子》和《一个女人》等一系列涉及了现代青年如何对待爱情、婚姻和家庭等问题的短篇小说。
A.《天鹅之歌》、《小人小事》
B.《玫瑰花的香》、《夫与妻》 C.《天鹅之歌》、《玫瑰花的香》
D.《小人小事》、《夫与妻》 3.巴金认为在《电》中,李佩珠成了一个“()的女性”。
A.女神型
B.妃格念尔型
C.高德曼型
D.革命型
4.巴金在四十年代记叙友人“不害人,不欺世;谦虚,和善,而有毅力坚守岗位;物质贫乏而心灵丰富;爱朋友,爱工作,对人诚恳,重„给予‟而不求„取得‟”的作品集是()。
A.《怀念》
B.《月夜鬼哭》
C.《静夜的悲剧》
D.《抹布》 5.巴金认为,产生《憩圆》悲剧的根源,很主要是一种关于“()”的错误观念。
A.家族秩序
B.封建家长
C.婚姻制度
D.长宜子孙
6.《寒夜》在由()而引发家庭悲剧这一传统的叙事母题中融入了复杂的现代语义,它体现了作者对现代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深思。
A.封建专制
B.包办婚姻
C.夫妻矛盾
D.婆媳矛盾 7.()是巴金五十年代表现志愿军战士英雄事迹的小说。
A.《团圆》、《黄文元同志》
B.《坚强的战士》、《可爱的人》 C.《坚强的战士》、《黄文元同志》
D.《可爱的人》、《团圆》
8.文革结束后,巴金在《上**学》上发表了用中篇小说()的素材改写的短篇小说《杨林同志》。
A.《团圆》
B.《三同志》
C.《军长的心》
D.《黄文元同志》 9.《怀念萧珊》、()等都属于《随想录》中的篇章。
A.《怀念从文》、《我的哥哥李尧林》
B.《“寻找理想”》、《怀念二叔》 C.《怀念从文》、《怀念二叔》
D.《“寻找理想”》、《我的哥哥李尧林》 10.1980年9月香港()发表一组《我们对巴金〈随想录〉的意见》的大学生笔谈。
A.《大公报》
B.《文汇报》
C.《开卷》
D.《香港文学》
三.解释:
1.《灭亡》
2.《爱情的三部曲》
3.《激流三部曲》 4.《憩圆》
6.《随想录》(合订本)
5.《寒夜》
四.简答:
1.1949年以后,巴金迅速转变为一个热情歌手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必须重视巴金创作的接受研究?
3.巴金与二十世纪中国读者是如何同构巴金文本意义的?
4.在巴金的创作文本中,存在较多“空白”与“未定性”的作品有哪几部?为什么?
五.论述:
1.从中国小说的演变史看巴金家庭小说创作的意义。2.论巴金创作的风格变化。
3.从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角度看巴金创作的文学史意义。4.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谈巴金小说雅俗共赏的原因。
第五篇: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点:
1、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3、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价值意义:
1、从社会意义上讲,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2、伤痕文学表明文学真实性的回归。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心武 《班主任》 卢新华 《伤痕》(“伤痕文学”源此而得名)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宗璞
《我是谁?》
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紧随在伤痕文学之后。特点:
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天云山传奇》 刘真
《黑旗》
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改革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作家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便是改革文学。时间: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点:
1、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2、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在当时被称为新人物形象塑造。代表人物和作品: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张锲
《改革者》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这种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时间:1985年前后。特点:
1、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3、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人物和作品: 汪曾祺 《受戒》 韩少功 《归来去》 贾平凹 《古堡》
先锋小说
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点:
不仅在语言形式、叙述技巧方面,而且在思想观念、文学精神上,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接收和吸纳。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徐星
《无主题变奏》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
新写实小说
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点:
1、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原生状态的感觉。
2、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3、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震云 《一地鸡毛》 《单位》 池莉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张贤亮代表作,作品内容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讲述的是主人公许灵均苦难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土地和乡亲中找到灵魂归宿的精神历程。
汪曾祺作品内容,特点 作品内容:
80年代的小说世界面貌“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大淖行纪》;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噱,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
80年代末以后的创作,多以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风格从平淡转向苍凉。特点 :
1、在汪曾祺小说中,那些随时插入的成分,多关乎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且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说到哪儿是哪儿的神韵展现出来,它不只是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而且形成了汪曾祺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
2、就叙述的语言质地而言,汪曾祺的小说敛省、疏放、淡远,而又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
3、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 小说集《野火集》、《天狗》、《兵娃》等,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等。
在80年代的小说,以对西北乡土人生的表现著称,在艺术上独具一格。他的小说在对现实强烈关注的同时,注重从乡土社会的历史、风物、地理、掌故中汲取创作的元素,厚重沉郁,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
莫言《红高粱》内容,叙事策略特点 内容:
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斗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叙事策略特点:
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首先,小说中的“故事”是以“非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即小说的展开并非依循事件的逻辑来建构,而是由感觉引导,有情绪推动。它通过叙述者“我”在现实与过去的“追忆”之间的自由穿梭,将完整连续的事件链条彻底打碎和肢解,竭尽打乱时空顺序之能事。于是,情节的逻辑联系最大程度地被淡化,叙述显得自由散漫,了无拘束且生气勃勃。
马原代表作
成名作《冈底斯的诱惑》,中短篇小说《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大师》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平坦》
马原的小说以其在叙述上的先锋实验性质,引领了80年代小说叙事的革命,唤起了小说写作对形式和语言的自觉,他所采取的叙述技巧以及其中蕴含的小说观念对80年代后期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归来者”诗群
因为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在诗坛隐失,后来在拨乱反正中得益平反,于是重新提笔“归来”的诗歌创作群体。时间:20世纪80年代。特点:
创作群体成员庞杂,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地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与作品:
艾青 《归来的诗》 《在浪尖上》
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以莫明这样一些特征。时间:20世纪80年代。特点:
1、诗人抒情主题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2、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3、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
4、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世界的描述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代表人物与作品:
北岛 《回答》 《一切》
顾城 《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高行健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徐迟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
新生代作家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特点:
1、一方面他们认为,写作等同于生活本身。
2、另一方面,“在边缘处叙述”也表明新生代小说在艺术形态上对“返朴归真”境界的追求。
代表人物与作品:
陈柒 《时光与牢笼》 《无处告别》 朱文 《我爱美元》
鲁羊 《银色老虎》 《九三年的后半夜》
王安忆《长恨歌》的内容
小说成功写活了一个奇特的女人——王琦瑶。王安忆写《长恨歌》就是要表现一种苍凉,一种透到骨子里的人生的沧桑感。小说三卷就是写的王琦瑶人生的三个阶段。王安忆以一种细腻、抒情而又绚烂的笔法把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伤感与痛苦、绝望与希望,写得一波三折,哀婉动人。
王琦瑶虽然是小说的中心和主体,但是又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她既是一种精神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又似乎是上海与历史的某种象征。
余华的代表性作品
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
苏童代表性作品
《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武则天》、《米》等。《米》的内容:
讲述了一个人物流浪和家族颓败的故事。首先,小说刻画了五龙逃离乡村,流浪于都市的生命历程。五龙是故事的主体,也是故事的衍生剂。他的流浪生涯是故事展开的核心。五龙的流浪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入都市,占领都市,逃离都市。他最终以个体生命的抛掷完成了由乡村到都市再返回乡村的流浪。
王小波代表性作品
“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共收录了王小波的5部中篇小说,其中《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被公认为是王小波的代表作。
王朔代表性作品和小说特点
《空中小姐》、《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 小说特点集中在调侃上,美学特点是以俗戏雅。
余秋雨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