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5篇)

时间:2019-05-14 05:4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

第一篇: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

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

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xx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

同志们:

上个月**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龙陵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确定了龙陵今后*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为保证目标实现、任务落实,县委决定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中学习,深入学习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熊清华书记、段跃庆市长到龙陵调研时对龙陵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重要讲话。本次学习旨在进一步统一全县各级干部、各族人民对加快龙陵经济社会发展,构建龙陵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认识;激励全县人民振奋精神、奋发向上,动员广大干部解放思想、消除束缚,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放开手脚、增强活力、锐意进取;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倾心于民,全力把龙陵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

一、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奋发向上

精神,指人的内在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表现出来的外在风貌,是一种境界,是一个目标,也是理想。中医学讲人要有“精、气、神”,地球要有“水、火、风”,就是讲人要有精神支柱,宇宙要有物质基础。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是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演进中,形成了丰富、宝贵的精神遗产。有精忠报国、捐躯济危的爱国情怀;有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有以和为贵、天人合一的和谐追求;有温良恭俭、推己及人的人间关爱;有坤厚载物、谦下若水的博大胸襟;有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有以德帅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有允公允能、克勤克俭的为官之道;有如履薄冰、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等等。这些精神遗产构成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依靠这种精神,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当今的中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处处都敲响着时代前进的钟声。就国家而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解决吃饭问题,二十世纪末是解决温饱问题,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各地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而我县的发展,尽管纵比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横比确实不如附近的隆阳、腾冲、潞西,更不能和远处的红塔、麒麟、安宁相提并论。可以说对自己的情况如数家珍,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虽然客观上我们县开发晚、底子薄,形成了发展的差距,但真正的差距还存在于认识低、缺干劲。认识低,主要是吃不透县情,找不到大发展的突破口,缺乏实现目标任务的信心和方法。干部存在思想解放不够、观念意识陈旧、机遇意识不强、竞争意识淡薄、开放意识不够、产业意识不浓、风险意识和进取意识不足等问题。缺干劲,主要表现在我们有些同志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和工作上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有的甚至只讲索取,不讲付出;宁愿穷熬,不愿苦干;无事嫌官小,有事嫌官大;夜郎自大,安于现状,在自觉不自觉的状态中落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财路。结合龙陵县情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就龙陵的交通分析,我们南有机场,北有高速公路;就周边经济分析,南北西都强;就资源分析,矿产、水能、土地有比较优势;就文化旅游分析,有稀有的土巴拉器乐等民族文化和垄断性资源邦腊掌、松山抗战遗址;从发展时期上分析,保龙高速公路将很快通车,怒江流域水电即将开发,大瑞铁路、中缅输气输油管线工程将要开工,腾冲机场就要建设。这些项目的开工和建设,都是实现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各级领导抢抓机遇的意识和本领。抓机遇的本领,不仅体现在外部环境宽松时乘势而上,跨越发展,更重要的是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困难中求发展,被动中求主动。现在龙陵的发展机遇是多年难遇的,怎样乘势而上,要认真地做些研究分析。资源丰富的落后地区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叫“资源闲着,手脚捆着、肚子饿着、钱包空着”。很形象,我感觉龙陵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要研究一个符合龙陵实际、可以吸引各方力量参与龙陵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机制,真正把“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开放促开发”的思路落在实处。同时,我们还要强化争先意识、赶超意识。我县属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区,要敢于和先进的县区比一比,赛一赛。可以比发展,也可以比思想。只有敢比,才会增大压力;只有敢比,才能增加动力。要在找准自身差距和理顺发展思路的基础上,自找苦吃、自强不息。一些看准了的重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不争论、不动摇、不泄气、不畏难,要有立大志、吃大苦、创大业、迈大步的气慨,强化速度意识,能快则快,能上则上,能超则超,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

二、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倾心于民

(一)解放思想,增强活力

1.改革开放得益于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讲:“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说:“解放思想,就是敢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这些论述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征,即解放思想要勇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

实践,对客观世界始终保持蓬勃的探索精神和旺盛的创造力。科学的、进步的、全规律的思想能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推动生产力发展;陈旧、僵化、片面甚至谬误的思想,则抑制劳动者的创造力,阻碍生产力发展。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么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不打破僵化思想,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解放思想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对待马克思主义本身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客观实际,破除各种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禁锢,确定符合实际和适应形势发展的观念与行为方式。解放思想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解放思想就是要实事求地总结过去,面向未来。龙陵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身,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低,贫困人口比重大,乡镇之间发展差距大,思想解放的程度与加快发展的要求差距大。县委认为,针对龙陵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要进一步搞活龙陵经济,必须要首先搞活干部的思想。思想的先导作用尤为重要,要搞活思想就必须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从转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入手,在思想解放上实现新的突破,用思想的解放促进思路的拓宽,推动龙陵经济发展。

2.要把解放思想、增强活力与龙陵特定的环境结合起来。要坚决消除钟磊案件的负面影响,坚决消除害怕困难、畏缩不前,看山愁、看水难以及不愿吃苦、怕受挫折,只想事后乐、不想事前苦,只图安逸享受、不想艰苦奋斗的思想。我们必须发扬“愚公移山”和“苦干实干”的精神,敢做时代的弄潮儿,敢当排头兵,敢做带头羊。要坚决革除只善于空淡、不注重实干,不思改革,不思进取的懦夫懒汉思想;要坚决革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横加指责、妄加评论的思想;坚决革除夜郎自大、小进则安、小富即满、沾沾自喜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小民思想。要发扬不甘贫困、顽强拼搏的精神,向命运、环境、机遇挑战,敢想、敢干,把奋斗看作人生的乐趣,敢于藐视困难,知难而上,锐意进取,持之以恒。

3.解放思想、增强活力,还表现在他具有新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广大干部有机会让历史垂青,我们能为人民多做一些事,这是一种幸福和享受。就犹如不是所有的砖头都有机会构筑长城,虽然它们在之前都经过艰苦的拼打、痛苦的切割、艰难的烘烤。同样,也不是所有的琉璃瓦都有机会在北京故宫的屋顶一露尊容。因此,我们必须珍惜机遇,珍惜光阴,以强烈的时代感和大无畏的气魄,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拼命工作、享受生活,使工作有激情、生活有感情。要从现在做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注重人的差异性,发挥差异作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县“十一五”目标努力奋斗。

4.解放思想、增强活力、倾心于民。国以民为本,高以下为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宗旨,倾心于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如果每个同志都把老百姓的事当自己的事情来办,就容易把事情办好。作为党员和党员干部,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也只有在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谋利益中体现。可以说在座的每个人,都是组织培养的,都是经过社会锻炼的。特别是我们县级领导干部,组织给我们这个平台,就要利用这个平台为人民服务。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谁比我们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兄弟得到社会给予的少?我们从读书算起,国家给了多少,从个人看,现在对社会又回报了多少。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解决人民的贫困,是执政党和每个党员的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香港的邵逸夫和李嘉诚对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捐了很多钱,因为他们懂得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李嘉诚就说过:“强者特别要学会聆听弱者无声的呐喊,没有怜悯心的强者,不外乎是个庸俗匹夫。”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也说过:“在巨富中死亡是一种耻辱。”中国的哲人说过:“生活在人们心目中的慈善家,比孤独地占有银行存折上僵死的数字的守财奴要更光荣、更快乐。”扶贫济困、扶弱助残、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是人类社会的道德良知和思想光芒。以胡锦涛为首的领导班子,是亲民爱民的又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记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丢。要切实把“官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全力把龙陵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

(二)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又一项根本建设的精辟论断,是一个贯穿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很深的科学内涵。十六大以前,讲党的建设侧重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后又增加了制度建设。这些方面的建设都很重要,要常抓不懈。但是,对于执政能力的建设,其他各项建设都是由它统领和带动的,党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执政目标展开的。要提高执政水平,首先就是要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五个方面的能力涵盖了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党政活动的全部内容。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成为永葆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执政党。

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沉痛教训一再告诫我们,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决定执政党生死存亡的根本建设。上世纪的东欧巨变,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不强,执政理念不能与时俱进,执政成果让老百姓不满意;是由于执政党腐败、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崩溃、权力变质。龙陵当前基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一些领导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在个别地方、部门和单位还比较严重。总的说来就是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感。

正确行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责,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各级各类国家政权组织的职能作用,是党的艰巨任务,责任重大。从党的执政领域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路线方针政策所涉及的领域,涵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是极其广泛的。从执政的角度看,党的领导包括对国家立法、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和围绕各方面的工作领导。从层次上看,主要体现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体现在对政治、经济、思想、组织、立法的领导,通过制定大的方针政策、提出方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共产党是政治组织和政治集团,不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不直接行使国家机关职能。党的领导就是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使党的主张与人民的意志相统一,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必须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同时,要发挥各级党委在同级组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要做到总揽不包揽、协调不代替,把主要精力放到抓方向、议大事、管大事上,解决好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各级党委要保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或依照章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三)进一步理清党政关系,努力改进执政方式,明确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

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环境。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与机制,最重要的是理顺党政关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以保证通过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和平崛起,要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必须有先进的、科学的、与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执政方式作保证。尤其是建立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的改革目标,实现党执政科学化成为党的建设中受到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而这一重大课题的关键就在于通过科学的制度处理好党政关系。一是党政关系和执政关系的特定内涵。党政关系是现代政党政治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执政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公共权力,包括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三种权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安排。西方是三权分离制衡,我们是人民代表大会下的一府两院形式,最高权力机构是人民代表大会,最高领导核心是党的中央委员会。执政方法就是执政党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党要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全国人民服务。

(四)珍惜缘份,加强团结,扩大民主,促进科学决策

我一到龙陵就说过,我们现在都在一条船上,希望理想的帆推动理想的船,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中国有句俗话叫“人挪活、树挪死”。说的就是一个人可以和更多的人有缘,能得到更多人的关心、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人有缘但不会珍惜缘份,就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团结的问题。团结的基础在于对别人关心,充满爱心、理解、宽容。对别人关心主要是对别人充满爱心。世界上只有爱是用不完的。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理解别人就是要换位思考。林肯幼年曾在一家杂货店打工。一次因顾客的钱被另一位顾客拿走了,顾客要林肯赔并发生争执,杂货店老板因此开除了林肯。老板告诉林肯,因为你让顾客丢了钱,顾客不满意,所以要开除你。林肯一想,因为是他没看好顾客的钱,所以他理解老板的决定。做总统后他还专门感谢过这个老板。理解别人就是解放自己。

宽容也是一种力量。我也以林肯的例子来讲。林肯竞选总统时,他的强敌斯坦顿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憎恨他,想尽一切办法在公众面前侮辱他,用各种难听的话使他窘困,但他做总统后,选了斯坦顿为参谋总长。消息一传出,一片哗然,很多人不理解,但林肯的做法是对的,斯坦顿为美国做了很多事。当林肯死后,许多赞颂林肯的话语中,斯坦顿讲的影响最大。他说:“林肯是世界上最值得敬佩的一位(总统),他的名字将流传万年”。宽恕别人并不是很难,但也不容易,关键是如何选择。当选择了仇恨,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如果选择宽容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的目标和任务。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了民主,并建立了新中国,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也有失败的教训。“文化大革命”式的大民主,给我们带来灾难,实际上这与民主的本意是相反的。民主的基础是法制,但大民主也会“法不治众”。从党内看,不少党员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的能力也还存在不足和问题:一是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只讲发展市场经济,不讲发展民主政治;二是机械片面地讲发展民主政治,把发展民主政治同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三是对民主的形式和民主的实质缺乏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不善于利用各种形式(选举票决、代议、公示、公告、听证、协商、对话、质询、问责等制度)集中民智,凝聚人心,调动积极因素,化解、消除矛盾,没有做到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等等。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就是要调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我们决策时尊重客观规律,达到决策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五)建设一支真心为民的干部队伍,建立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新时期反腐败机制

要严把思想政治观。全面衡量干部的能力、作风、道德品行,既要看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和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又要看干部关键时刻和涉及个人利益时的表现。要既重能力,也重德行,既重政绩,也重政德,特别是要重视在群众中的口碑。对于那些党的意识浅薄、政治上不坚定,对上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的人;缺乏大局意识、纪律观念差,严重闹不团结的人;作风漂浮,弄虚作假,热衷搞形式主义的人;拉拉扯扯,搞庸俗关系跑官要官以及道德品质不好的人,决不能提拔重用,已经提拔的,也要调整下去。

要按照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选拔任用干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从政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把能否创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依据,做到既看经济建设的情况,又看社会发展的贡献。引导干部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原则,敢于负责,勇于创新,迎难而上,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选好配强主要领导,增强班子总体功能。注重选拔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工作经验丰富、能够驾驭全局且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担任领导。要根据“十一五”时期的干部需要,切实提高领导的综合素质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改善班子的知识结构与专业结构,不仅要选拔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的干部,也要选拔熟悉农业、工业等经济方面的干部,使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好地履行各方面的职责。

建立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反腐败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乡镇、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以身作则,敢抓敢管,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顶风违纪、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跑官要官的,利用领导干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参加赌博的,利用婚丧嫁娶收钱敛财的,要严肃处理。

三、当前的重点工作

(一)选准项目,长短结合,突出重点,力争快速建成一批

一个地方要让老百姓富起来,就要有一些产业。我分析认为,龙陵有几个关键的产业,大家发言中提到了。一个是烤烟,一个是甘蔗,另外一个是茶叶。烤烟和甘蔗都是当年种植当年收益。茶叶如果精心管理,在两三年内也就有经济收入。其他来得快的还有养殖业,但龙陵整体气候凉,出栏率低。所以,要在烤烟、甘蔗、茶叶等传统产业挖潜上多研究。还有就是矿。在开发的同时,要解决当地老百姓受益和生态发展问题。今天简单和大家提一些想法,大家下去再认真研究,共同探讨。

(二)要上一批大项目,通过大项目的实施,达到对经济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

一是已实施的硅铁项目。如果项目投资完成,可以为我县提供****万元的税收。这一项目要确保一期工程在年内投产。二是邦腊掌。我们要有“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想。首先要争取外来投资整合提升。但如果外来投资者条件苛刻,我们也可以先自己干,边干边招商。整合提升后要使之具备休闲、康体、旅游、渡假、娱乐五大功能。当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拦洪工程。筑起水坝堵截洪水,把整条河分散的热泉水集中起来,下游筑起水坝,形成一段天然热河。然后,再作些修缮装饰,使之具备一些基本的旅游功能。其次是改造功能。要打造几个景点,如间歇泉、石上树,使之具有观赏价值,成为精美景点,独具特色。这样,我们自己开发也有一定基础,招商也有更好的优势。三是黄蜡石。要按熊书记讲的,规范开采、加工,使它成为龙陵旅游的一个品牌。

(三)抓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功能,为全县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熊书记、段市长来龙陵调研都提出,龙陵的城市建设要加强,城市面貌要有大的变化,特别是南北两个大门。这项任务我也有很大压力。我想先开个常委会与班子成员沟通交流,然后我再向上反映、协调贷款、争取项目。我这里讲的城市建设,主要是指要增强完善城市的经济功能,而不只是城市的水、电、路等基本功能。要不断增强城市经济的集聚、幅射和带动功能。

(四)抓产业,建支柱,增强经济基础,提高经济质量

这一点找机会我再专门讲。

(五)实行领导挂项目,力争实现重点项目有较大突破

要实行重要领导挂重点项目。不是所有领导都要挂项目,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要有领导挂。要抓大项目、重点项目。挂项目的领导,对项目要内行、要懂。如果挂了只是去看看、听听,那起不了作用,不如不挂。如果项目的成效好,县上可以考虑奖励。要建立项目争取、建设的激励机制。

(六)做好软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

宏发铁矿为什么涉及那么多部门,部分原因是部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建立软环境,就是要改变过去某些工作的态度和服务的方式。机构改革以后,我们的机构名称变了,但“管理”两字没变。一个地方要发展,如果一味强调“管理”、强调控制,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但如果不加强管理,也不行。要通过服务来体现管理,通过服务来指导、领导。如果部门不懂服务,不注意服务方式,以过去老一套方式来服务、管理,那达不到目的,人家也会有意见。所以,请各部门务必要转变观念,改变服务方式。如果外来投资人在你单位,服务不到位,这不好;出现卡的现象更不允许。过去讲不换思想就换人。要争取多换思想少换人,少坐在办公室,多主动上门服务。

(七)建设文化旅游产业,繁荣龙陵经济

我们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某种程度上讲是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枯燥,哪来的精神生活?精神生活的内容和载体,大家讲不出多少,但精神享受或文化享受大家会有很多相似的看法。在文体局调研时,我鼓励他们多搞创作,可以写歌,写得好大家来唱。音乐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一个人在心情不好时,可以听听音乐来调节。当然,文化不单指音乐,而是大文化。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我们都要抓,而且要抓好,要使龙陵的旅游发展不断增加文化内涵。

第二篇:振奋精神、前抓机遇,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1

振奋精神、强抓机遇

开创恭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局面

各位领导、同志们:

恭门镇2009年的各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恭门经济社会全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使全镇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了全面实现2010年我镇各项工作奋斗目标,恭门镇在总结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恭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对2010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不妥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面对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的严峻形势,我镇在县委、县政府地坚强领导和广大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在各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局势持续稳定的好势头,是历年来发展形势最好、发展成就最为显著的一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张,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 提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全县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1)天平铁路建设:为了积极配合天平铁路建设工作,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于2009年4月10日成立了天平铁路张家川县恭门镇天平铁路征地拆迁指挥部,制订了《张家川县恭门镇天平铁路征地拆迁实施方案》,组成了由中铁十九局、县国土资源局、镇政府、付川、天河等十一个村,共有68人参加的征地拆迁丈量评估工作小组,共计丈量土地涉及11村,农户685户、3145人,丈量土地总面积1356.22亩;丈量评估拆迁户涉及5个村、168户、836人,房屋面积26254.6平方米;需迁坟1564座,各类树木60902株。至目前,共计兑现各类补偿费2500万元。从而有效的配合了天平铁路建设工作。天平铁路的开通,将结束张家川县不通铁路的千年历史,意义深远,影响巨大。铁路的贯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它将全面拉动张家川县的地方经济,带活一方产业,打通运输渠道,将成为张家川县经济全面飞速发展的“加速器”,成为发展张家川县县域经济的“金大门”。恭门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将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天平铁路的建设工作当中。(2)新农村建设:天河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去年完成96户群众建房的基础上,配套项目的110座牛 棚,已完成96座,河堤、道路建设、饮水工程已经完工,道旁实施了绿化,村阵地建设已全面完工;灵台村易地搬迁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于2008年4月1日动工修建。项目涉及农户52户、206人,项目规定每人补助4500元,其中25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修建),不足部分由群众自筹、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进行修建。自项目实施至今,52户农户的房屋主体已完工并入住,巷道实施了硬化,自来水、农用电做到了户户通。此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善灵台村四组52户,206人的生存环境,对我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带动作用。(3)天河村新农村300亩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建设:为了增强天河村新农村经济建设后劲,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县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下,镇党委政府充分发动天河村的干部群众,2009年完成向河增地300亩,计划在2010年建设成300亩无公害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建设,既增加天河村的农业经济收入,又解决恭门镇群众的菜篮子工程。(4)双垄沟播玉米种植:为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经济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全镇经济后劲,镇党委、政府在2009年全面发动27个村,完成双垄沟播玉米种植8000亩,亩产平均达到900斤,实现经济收入576万元。(5)恭门镇西关村河堤治理工程建设。流经恭门的樊河由于没有堤防工程,每年汛期,洪水肆掠,对群众的财产和生命造成威胁,特别是西关段。为了治理洪灾,镇政府于2009年4 月在西关村实施河堤治理工程400米,基本保证了恭门城区的防洪安全。(6)积极实施沼气能源建设。能源建设是一项给群众带来实惠的项目。由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设速度较快。2009年县上下达我镇的沼气任务是400口,分别是张窑村50口、杨坡村80口、付川村120口,河峪村50口,毛麽50口,灵台50口。至目前,开挖成型365口,浇筑295口,粉刷191口,预计8月15日全部完成主体工程,按9月中旬产气并投入使用。(7)张良梁畜牧产业开发全面落实。2009年,完成张良梁畜牧产业开发项目,涉及阴山、毛山、袁河、仁湾、张巴等6村、涉及农户901户,引进基础母牛901头,总投资250.25万元。(8)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支撑点,深入落实“五项民心工程”:

1、积极开展以便民服务为主题的代办式服务活动。镇上成立了代办式服务结构,有领导、有组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同时在全镇27个村成立了代办式服务点,确定驻村干部和村文书为服务员。至目前,通过代办式服务活动,全镇解决生产经营性项目21件、民计民生项目31件、政策技术服务项目46件、信访纠纷排查项目20件、其他项目24件。通过代办式服务活动,既解决了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率,又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群众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2、积极开展以治理“懒、散、庸”为主的干部纪律作风整顿工作:为了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彻 底治理干部“懒、散、庸”的工作作风,镇党委、政府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利机会,积极开展了干部的纪律作风整顿工作,采取组织学习、书写心得体会、开展工作调研、书写调查报告、组织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梳理各类意见10条。针对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采取“对口查找”的办法,将存在的问题彻底解决,从而使全镇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根本好转,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普遍提高。

3、积极开展城乡卫生清洁工程:为了治理城乡卫生“脏、乱、差”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恭门镇城区卫生清洁队伍,同时加强卫生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召开会议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环卫意识。至目前,全镇设立垃圾处理点29处,购买清洁工具64件,投入资金0.3万元,清理垃圾29方,处理垃圾17吨,农村改厕改圈10村,整治街道3条、0.5公里。

4、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工程:12月26日,恭门镇召开了农民教育及党员冬训工作会议,会后在水池、麻崖、付川三村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培训班参学人员4345人次,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法制意识、创业意识和爱国爱民意识。

5、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至目前,查找突出问题143件,已经解决问题132件,利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时机,解决突出问题182件。总的来说,在各种困难明显加大的情况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极其不易。收获伴随着艰辛,成绩伴随着心血。这是各级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级干部顽强奋斗、奋发有为的结果。

二、准确把握形势、抢抓机遇,增强做好2010年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0年,是我镇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决战之年,也是承上启下十分关键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加快我镇经济强镇建设,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我镇将正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具体来讲,就是要正视三个差距,把握四个优势,增强一个信心。

正视三个差距:一是要正视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的差距。从纵向上看,近几年来我们是大发展,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从横向上看,我们与部分兄弟县、兄弟乡镇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二是要正视发展后劲上的差距。项目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必须要依靠大的项目来带动。目前我镇还缺乏能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项目,尤其缺乏能大幅增加财政收入的骨干项目。同时,县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加快发展的难度也很大。三是要正视产业建设上的差距。目前我镇的特色农牧业和矿产业这两大 主导产业都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市场开发晚,产业链不长,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规模效益。

把握四个机遇:一是要把握难得的政治优势。二是要把握良好的区位优势。三是要把握丰富的资源优势。四是要把握天平铁路建设时机优势。增强一个信心即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综上所述,当前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劣势更有优势,有挑战更有机遇,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能。只要我镇善于在困难和风险中准确判断形势,在挑战和考验中清醒把握方向,始终保持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志气,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把优势运用到位,把潜力挖掘到位,建设经济强镇和构建小康恭门镇、平安恭门镇、和谐恭门镇、生态恭门镇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咬定发展目标、合力攻坚,奋力开创经济强县建设的新局面

2010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全委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农业稳镇、产业强镇、商贸富镇”的发展战略不动摇,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镇经济强镇建设步伐,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好关键环节,突出发展重点,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按照县委刘书记在恭门镇调研时的要求,抢抓天平铁路建设机遇,培育四大产业:即:矿产业、畜牧业、商贸流通业和交通运输业;强力推动恭门镇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建设:即:工业园区建设、物流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交通道路建设和付川新村新农村建设。

总体来说,抓住天平铁路建设机遇,加快经济强镇建设步伐,保持社会持续稳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带领全镇人民,以与时俱进、开创创新的蓬勃朝气,以求真务实、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有能力,也有信心和决心,使恭门镇的2010年成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项目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年,使2010年成为恭门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第三篇:把群众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把群众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来源: 人民日报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日益多元多样,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成为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坚持把群众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了解民意、改善民生、化解民怨、推动群众自治、强化基层党建等方面狠下功夫,取得了一些成效。

充分了解民意。建立完善的社情民意通道,让群众充分表达利益诉求,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在实践中,廊坊市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以及宣传、统战等部门的作用,广泛收集民意;设置便民窗口、便民热线、群众信箱等,不断拓宽群众意见表达渠道;建立党委群众工作部和乡、村两级群众工作站(室),强化其舆情调查、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等职责;推行网上留言办理、信访绿色邮政、民意调查等制度,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听取群众心声。

着力改善民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的需求也日益丰富。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群众,充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廊坊市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入社会事业。大力实施“医、学、路、水、保、养”民生工程,城乡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1.1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有了保障;教育投入年均增长25.4%,在全省率先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卫生“三基两化”建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

积极化解民怨。坚持早发现、早研究、早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环节。廊坊市积极构建行政调处工作网络,在县市区建立“三位一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在街道和村建立调委会,在市县行政执法部门建立矛盾纠纷行政调解中心,在基层法庭建立温馨调解室等,为做好群众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撑;由调解中心牵头,各街村调委会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各乡镇调解中心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做好舆情收集和研判工作;按照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级办理、限期处理的原则,由调解中心对问题及时进行分流,明确责任主体,限期予以解决。

推动群众自治。做好群众工作,应充分发挥村民和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努力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局面。廊坊市把搭建社区管理平台作为创新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努力发挥社区的服务、凝聚、管理、维稳功能: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为主体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形成社区工作合力;构建共驻共建机制,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探索实施“大工委制”和“兼职委员制”,统筹管理区域内各项工作。

强化基层党建。基层党组织是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廊坊市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积极推动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专业协会上,实现“两新”领域党组织全覆盖;实施“领头雁”工程,把农村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群众排忧解难、引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模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亮牌示岗”活动,建立党员示范窗口、党员服务岗,强化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

(赵世洪作者为中共河北省廊坊市委书记)

第四篇: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10月31日,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清水县县长马越垠在天水日报社全媒体专访演播厅接受《天水日报》、《天水晚报》、《天水手机报》和《天天天水网》的联合专访时说,正在召开的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对未来五年全市的发展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全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清水县将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马越垠说,2011年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可喜局面。在谈及2012年的工作打算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现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时,马越垠说,清水县将紧紧围绕《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华能2×1000兆瓦火力发电、远大和远景风力发电等能源项目和中小河流域治理、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清水实施,力争在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二是做强特色产业。以核桃大县、肉牛大县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林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争取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跨越。三是壮大工业经济。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四是搞活商贸旅游。以轩辕文化产业园、清水温泉生态游乐园、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商贸旅游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按照“东扩西延北拓,打造精品山水园林城市”的思路,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大东部新城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六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轩辕文化研究开发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提升文明程度上实现新跨越。七是抓实民生工作。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巷道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干鲜果基地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梯田建设、堤防工程、火车站广场建设、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庄天二级公路支线、校舍建设等10件为民实事。八是加强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循环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为重点,力争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全县人民生活质量。马越垠最后还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要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真正把清水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

建设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

——访清水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

10月31日,参加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清水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马越垠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对未来五年全市的发展形势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举措,这是全市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行动纲领。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清水县将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全力推进清水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马越垠说,2011年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竞相发展,形成了特色产业优势更加明显,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的可喜局面。2011年,清水县紧紧围-1-

绕“3331”农业产业化建设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奋力建设“一基地”、“两示范”、“三片区”,即泰山庙塬高原夏菜基地,全市百万头优质肉牛示范县和标准化良种蛋鸡养殖示范县,全膜玉米种植区、整村推进开发区和新农村建设片带区,积极实施四个万亩梯田点、五大林果产业带、六大增收行动,大力发展核桃、肉牛、蔬菜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全省核桃大县、全省肉牛大县、天水市大菜园三大基地建设步伐,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县的畜牧工作以建设甘肃省肉牛产业大县为目标,以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全面推进了畜牧养殖工作。全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进“园区带动、川区率先、山区提升、城乡共建、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加速“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三产社会化、城乡一体化、生态文明化、社会和谐化”进程,突出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循环工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三大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积蓄后劲,提升优势、加快发展,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强力拉动下,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谈及2012年的工作打算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现明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时,马越垠说,清水县将紧紧围绕《报告》确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按照清水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5551”发展战略和“率先突出川区、着力提升山区、示范发展园区、统筹城乡全局”的布局构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华能2×1000兆瓦火力发电、远大和远景风力发电等能源项目和小河流域治理、交通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在清水实施,力争在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活力上实现新跨越。二是做强特色产业。以核桃大县、肉牛大县建设为重点,突出抓好林果、畜牧两大支柱产业发展,争取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新跨越。三是壮大工业经济。以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优势企业入驻园区。四是搞活商贸旅游。以轩辕文化产业园、清水温泉生态游乐园、物流园区、专业市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育商贸旅游新的增长点。五是加强城乡基础建设。按照“东扩西延北拓,打造精品山水园林城市”的思路,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加大东部新城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力度,进一步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六是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轩辕文化研究开发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争在提升文明程度上实现新跨越。七是抓实民生工作。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全面完成巷道硬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干鲜果基地建设、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梯田建设、堤防工程、火车站广场建设、城区道路拓宽改造、庄天二级公路支线、校舍建设等10件为民实事。八是加强生态建设。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循环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环保工程为重点,力争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全县人民生活质量。

马越垠最后表示,清水县新一届领导班子要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真正把清水县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充满活力、独具魅力的西部科学发展特色县。

第五篇:8 振奋精神 凝聚力量 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定稿)

振奋精神 凝聚力量

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沂源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1月6日)

******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沂源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沂源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2011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92.5亿元,是2006年的2.17倍,年均增长14.2%;财政总收入20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4亿元,是2006年的3.53倍,年均增长 28.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1%。经济实力达到全省中等发展水平,获“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称号,“沂源发展模式”理论研究上升到国家层次。

- 1 -

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2.01:54.1:33.89调整到2011年的11.6:50.81:37.5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了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高端工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医药和新材料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工业销售收入利税率、利润率全市县(市、区)中最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院士工作站4家,瑞阳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值比重全省县(市、区)中最高,我县创成“山东省优质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生产基地”;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继联合化工公司上市后,瑞丰高分子公司又成功上市,上市企业达到5家,5家企业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成立了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全市首家村镇银行;从根本上理顺了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经济开发区真正成为服务全县工业企业、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推进工业新城建设的主体。有机品牌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5万亩,成为全国唯一有机苹果生产示范基地;“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全国县份最多,举办了首届沂源苹果文化节,沂源红苹果、有机韭菜等品牌带动农产品增值30%以上。特色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实施了商务大厦、鲁中·义乌国际商贸城等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启动了天湖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牛郎织女、沂源鲁山溶洞群等特色文化景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扩大,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旅游强县”,2011年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被列入全省“国民休闲汇”10个试点县之一。

--

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扎实推进城区东部和河西新城开发建设,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89平方公里,比2006年增加8.52平方公里;实施了管道天然气、循环水供热、引泉入城饮水等一批城市公共设施项目和沂河生态修复、沿河购物长廊拆迁改造、“果树进城”、“清水润城”、“森林围城”、“亮化美城”等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增强了山水生态城市吸引力。建成了新城大道、南外环路等一批骨干道路,实施了振兴路、健康路、沂河路等改造工程;五年建设改造农村道路1000多公里;济青南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过境铁路争取成功并开工建设,全县交通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善。完成了总工程量和投资额占全市75%的96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总投资7100多万元的田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户用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被确定为“全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

生态优势更加突出。五年造林2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3.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一倍多。关闭了县造纸厂等30多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全县主要环境质量指标达标率均为100%,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称号和“省适宜人居环境奖”。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妥善处置了城区机动三轮车非法载客经营问题,建成了全省首个县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创成国家、省环境优美乡镇5个。

民生建设扎实有效。2011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 3 -

入20986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9520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3%。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民生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民生服务阵地和信息网络,开创了全省社会救助规范运作的先河;完善了县镇财政体制,实现了城乡机关事业单位同工同酬;建立了“十二条社会保障救助线制度”,有效解决了群众就业、上学、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困难。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了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全民健身设施综合改造提升、医疗卫生惠民、文化基础设施提升等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举办了首届元宵节音乐焰火晚会和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计划生育、广播电视、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履职水平不断提高,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壮大,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依法治县水平明显提高。文化建设扎实有效,公民思想道德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先后获“省社会文化先进县”、“省双拥模范县”称号,2011年获县城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全国文明县城”称号。深入实施固本强基维稳工程,着力构建大调解格局和村级“三层调解网络”,认真做好信访工作,完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施了70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稳定,被确定为首批“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获“省信访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干部政治理论素质明显提高。完成了县委旧址修复工程,搭建了党史、党性教育新阵地。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增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作风效能建设常抓不懈,实行了基层党员干部“日接待、月走访、季公示、半年评”群众工作“四步法”,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惩防体系更加完善,被确定为中央纪委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省纪委效能监察工作联系点。严肃县镇换届纪律,我县作为全省两个区县之一,迎接了中纪委、中组部换届风气巡回督导组测评,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及省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县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得益于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得益于沂源驻军和省市驻沂源单位的支持参与;得益于全县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沂源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工作实践弥足珍贵。回顾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发展新跨越。我们始终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

- 5 -

导,不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以目标的高定位、工作的高标准推动发展创特色、上水平;坚持激活内力、借好外力相结合,在内外兼修中增强发展活力,凝神聚力把沂源的事情做好。必须坚持继承创新,走符合沂源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我们始终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不变调、不折腾、不满足、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高端化、农业品牌化、服务业特色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必须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我们始终坚持把生态作为沂源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和优势所在,坚定不移地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经济、完善生态机制、建设生态社会,提升了区域生态品牌价值,增强了竞争力和后发优势。必须坚持民生为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惠及群众。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加注重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注重为群众排忧解难,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支持,促进了社会和谐。必须不断加强作风效能建设,认真专业务实地抓好工作落实。我们始终坚持抓作风、促落实,大力倡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实行项目领导挂包和部门承办制,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最大限度地凝聚发展合力。我们始终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注重县各大班子的团结协调和作用发挥,注重激发各个--

层面的创造性,充分调动基层和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对这些宝贵经验,我们要倍加珍惜、始终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县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人均占有水平相对偏低的基本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又好又快发展、努力赶超跨越仍然是今后工作的主基调;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还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还比较繁重;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和要求不断提高,民生建设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运用新措施、新办法解决社会管理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妥善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把握机遇、奋力突破的攻坚时期。尽管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就沂源来说,总体上正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是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二是全县综合实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为新一轮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以高速公路开通、过境铁路建设和管道天然气开通使用为标志,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使我县的承载能力和区位劣势得到历史性改善。四是沂蒙革命老区、国家主

- 7 -

体生态功能区等政策,为沂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五是通过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不懈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各级干部的素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攻坚破难能力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撑。六是全县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干事创业的大好局面,为我们加快发展、追赶先进提供了重要保证。可以说,未来五年,是沂源站在新起点、推动新发展、跃上新台阶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强化内涵发展、民生为先、生态文明、城乡统筹理念,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提升内涵,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社会和谐,更加注重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更加注重完善机制、激发活力,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更加发展。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339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18%、16%以上。

--

——城乡更加协调。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48%以上。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三个层级”的城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更加良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单位能耗、水耗、污染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持续达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9%以上,绿色生态优势更加突出。

——文化更加繁荣。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挖掘、保护和利用,文化品牌影响力更强。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公益性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

——群众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年均分别增长10%、11%以上。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民生投入持续增加,社会保障救助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体育、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社会更加和谐。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经济社会管理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作风效能建设深入推进,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 9 -

三、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根据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一)加快发展高端工业,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举,努力提高工业园区化、集群化、规模化、高新化水平。

1、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按照“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经济开发区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集聚、创新、服务和承载功能。进一步完善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优化产业和功能布局,提升产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园区村社区化改造和“退二进三”、“退城进园”,配套建设入区铁路专线、企业员工公寓、科技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设施完善、要素齐备、生态环保的现代工业新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大项目招商,积极引进高新特产业龙头项目,不断壮大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

2、壮大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对接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做强医药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省市重点扶持政策和省医药包装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平台,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延长产业链,打造生物医药示范基地;做大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壮大新型耐火及节能材料、环保滤材、新型金属等产业为重点,推进产品升级换代和应用领域拓展;培植高分子产业集群,依托瑞丰、慧科、博拓、国塑等企业,强化扶持引导,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努力将高分子产业打造成我县工业经济新-- 的增长极;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抓好光科公司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

3、膨胀高成长型企业规模。进一步加大对高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实力提升、规模扩张。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工业企业社会绩效评价和奖励办法,建立企业新上项目激励机制和企业家高层次培训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力争新增上市企业2-3家,上市企业实现再融资,抓好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发挥金融机构、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性担保体系、村镇银行等平台作用,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认真落实企业评议部门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把科技创新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与高端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多元化技术创新平台;规划建设综合科技研发机构,打造全县工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孵化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突破药玻公司一级耐水性玻璃管、瑞阳公司美洛西林钠药物大品种、瑞丰公司PVC加工助剂和ACR树脂、世拓公司稀土医药等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专利产品、知名品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 11 -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园区化、品牌化、产业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深入实施果业、畜牧、蔬菜、中药材四大产业振兴计划,规划建设南部果品生产区、西部畜禽生产区、东部蔬菜生产区、北部中药材生产区、西南部杂粮生产区,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栽培(养殖)新模式推广应用,扶持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主体,建设一批示范作用大、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民科技培训,增强农业发展的基础承载和智力支撑。

2、推进有机品牌农业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主导农产品有机生产规程和技术标准,加强有机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和追溯体系,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完善农业品牌创建和推介激励机制,引导基地、企业、协会争创农产品品牌,加强对沂源红苹果、有机韭菜、有机大樱桃、有机杂粮、有机畜产品等优势品牌的策划包装、宣传推介和市场化运作,提升品牌价值。

3、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按照全功能性大农业的发展思路,坚持城乡互动、产业融合,规划建设苹果主题公园和荆山现代--

都市农业示范园,打造生产观光体验一体、多产业融合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规范提升以“农家乐”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在农产品生产、农事节庆活动、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环节融入文化元素,培植新兴农业增长点。

4、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工业化、专业化、集约化的思路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民多元、持续增收。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强化项目招商,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园区开发建设,培育壮大农业市场化经营实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产销联合,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基地农户合同化管理、订单式服务,促进市场末端效益最大限度回馈农民。完善市场体系,规范提升县内农产品市场,积极开拓县外市场,发展农超对接、连锁经营和网上交易,提高沂源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水平。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更加突出位置,科学规划布局,着力优化结构,强化项目带动,提升发展水平。

1、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完善全县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抓好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山水生态居住区、小商品集散区等服务业聚集区和旅游购物、特色餐饮、文化产业、休闲商业等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社区服务、教育培训等新

- 13 -

兴服务业,积极发展科技研发、企业上市服务等新兴业态,拓展服务业发展新空间。培植壮大服务业骨干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服务业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快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商业综合设施,提升带动能力。积极发展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生产资料经营等农村服务业,完善农村商业网络。

2、集中突破旅游业。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突破薄弱环节,增强发展活力。建立旅游市场化开发机制,积极吸引外来战略投资,鼓励县内企业、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旅游业,培植旅游市场化经营主体。围绕发展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山地度假、农家休闲等特色旅游,突出抓好天湖、沂源鲁山溶洞群、牛郎织女等重点景区开发,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旅游精品。完善景区道路、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加快旅游酒店建设,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捆绑宣传机制,完善“引客入源”奖励政策,举办好旅游节会活动,增强旅游营销实效。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高速路出入口和铁路站区,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打造连接济南、青岛、日照的现代物流集散地。依托丰富的果品资源,打造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和农产品价格形成中心;依托鲁中·义乌国际商贸城,整合商贸流通资源,构建区域性小商品集散地;引导医药、新材料等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工业物流集散地。

--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提高城镇化水平

坚持城乡一体发展、规划建设联动推进,提升综合功能,优化居住和创业环境。

1、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山水生态和谐宜居宜业城市”的定位和“东展、西拓、南改、北延、提升中部”的总体思路,调整完善城市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整建制、项目化、市场化推进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施旧城区畅通工程,实现城市提质扩容;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医疗、文体、商贸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河西新城、城北新区、城东工业新城开发建设,突出抓好南麻镇政务中心、县政法综合行政中心、新县委党校等项目建设;实施新城区道路拓展工程,科学规划新北外环路、西外环路、沂河南路环线等主干道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1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30万左右,初步达到区域性中等城市规模。

2、提升城市品位。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突出城市内涵和城市文化的挖掘,融合产业、山、水、绿、文化等要素,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核心建筑群和地标性建筑,打造“城市名片”,凸显“城市灵魂”。深入实施“森林围城”和城市绿化提升工程,进一步增加城市绿量;加快实施“清水润城”工程,重点抓好“六点水新世界”等城市水系项目建设,打造山河湖一体、人水绿交融的生态宜居山水城市。

3、加快镇村建设。把镇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重中之重,- 15 -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城市化理念和长远眼光,率先突破东里、悦庄、鲁村、南鲁山四个中心镇建设,带动其他小城镇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辐射带动力强的新型城镇。加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农村综合典型培育,稳步推进合村并居,促进农村社区化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沂蒙革命老区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路、水、电、气、垃圾处理等设施,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4、全力优化人居环境。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社会,真正把我县打造成“齐鲁生态高地”。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实施“绿满沂源”工程,进一步提高荒山、道路、河岸、镇村绿化标准,增加城乡绿量。加强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深入推进“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切实保护好沂源的青山绿水。推进农村住房、村容村貌生态化,建立完善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村庭院绿化美化行动,建设生态家园。

(五)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

坚持把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建设特色文化强县,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发展“硬实力”。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动力和基本道德规范。实施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工程”,评选表彰身边好人和感--

动人物,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以创成“全国文明县城”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标准,完善机制,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帮带、村企村校联建、军民警民共建等活动,形成城乡互动、共建文明的生动局面。

2、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惠及城乡居民的文化项目,抓好河西新城文化中心规划,提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施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村(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文化下乡等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文化创作激励机制,加强对生命文化、爱情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及民间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不断推出优秀文化艺术作品。

3、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结合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规划,搞好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产业链规划和行业规划,突出发展文化旅游、现代传媒、休闲娱乐、艺术创作基地等产业,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实施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文化项目,加快培育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市场和文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 17 -

积极创新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规律,加快建设与沂源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1、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坚持把民生建设作为执政之要、和谐之本,不断加大投入,健全保障救助体系,提高群众幸福感。着力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改善创业环境,大力扶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扎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落实利农惠农政策,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县民生工作办公室职能,全面落实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制度,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灾害救助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救助水平。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激发教育内部活力,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一步完善群众性体育设施,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计划,提高全民健身水平;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抓好妇女儿童、残疾人及老龄事业。

2、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把维护稳定作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

石,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汇集和分析机制,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警、农村工作规范化管理等制度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发挥县镇村三级调处网络作用,落实“三位一体”大调解、村级“三层调解网络”、领导包案和接访下访等制度,实现矛盾化解高效化、常态化。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管理,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一刻也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支持政协充分发挥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创新和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干部群众法律素质。尊重并维护公众民主权利,完善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大事项听证公示制度,深化党务、政务、厂务、村务和社区事务公开。抓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对台和侨务工作。坚持党管武装,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 19 -

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

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组织开展以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完善党员群众学习教育网络,实行“述学”、“评学”、“考学”制度,在全县上下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常态化的浓厚氛围。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激发创业激情,增强发展动力,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提升境界、推动发展。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深化创先争优争做沂源先锋活动,大力推进“形象亮化、素质提升、惠民利民、品牌塑造”四项工程,使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完善农村干部队伍经济保障、政治出路、纪律约束“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深化村级事务“五代管”制度,加强后进村整顿转化,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坚持城乡党建一体发展,统筹推进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党的建设,创新党建模式和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方式,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在生产一--

线、知识分子等领域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严格党员标准,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健全完善党员“三评”机制,推进党建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科学执政能力

认真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探索建立干部道德素质考察评价机制,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机制,研究制定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逐步试行和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实施干部科学执政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群智,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建设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

(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和群众工作“四项制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及时了解社

- 21 -

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完善更加科学的责任落实和工作推进机制,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基层调研、项目领导挂包和部门承办、重点工作限时办结等制度,营造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工作氛围。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提高工作落实实效。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挥霍等不良风气;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保持健康的精神追求。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大教育监督力度,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和警示教育,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职能、重要事项的全方位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催人奋进。圆满完成本次大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党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下载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振奋精神增强活力全力把经济社会发展推上快车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