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开放异地高考 率先打破户籍限制
黑龙江开放异地高考 率先打破户籍限制
来源:国际在线
近日,黑龙江发布异地高考具体条件,成为首个明确2013年“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江苏、安徽也表示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而山东、福建、湖南、新疆等省份也未开放2013年异地高考。
黑龙江省10号公布异地高考方案,宣布打破高考户籍限制,这也使得黑龙江成为第一个明确2013年“异地高考”具体条件的省份。黑龙江异地高考方案是否会被其他地区借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即将出台的异地高考方案又将设立什么样的门槛?
目前,全国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数量庞大,大约有2000多万。而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报名受户籍限制,导致随迁子女无法在居住地进行高考。如何打破几十年不变的“户籍坚冰”、实施异地高考就成为他们现实而迫切的需求。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就在今年,这个难题破解终于出现了曙光。
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文件,要求各省在今年年底前出台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按照黑龙江省公布的异地高考具体条件,拥有黑龙江省高中学籍并在黑龙江连续就读三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其父母在黑龙江省有合法职业和包括租赁在内的合法稳定住所,就可以在黑龙江就地高考。
对此,一直关注异地高考问题的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黑龙江异地高考方案设立的门槛比较低,打破了户籍限制,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可以为其他类似省份提供借鉴。
熊丙奇说:“黑龙江的异地高考条件,实际上是比较彻底的按照学籍为主的报考方式的高考方案,会对其他相同类型省份的异地高考提供借鉴。因为此前是按照户籍进行高考报名,现在按照学籍为主进行报考,打破了户籍的限制,这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
其实,黑龙江省并不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省份,但他们却是第一个真正实施该政策的省份。今年2月,山东省率先表态开放“异地高考”,但2013年山东夏季高考仍仅限本省户籍居民参加。今年5月宣布开放“异地高考”的福建,201
3年高考仅在高职高专单招考试中对外省户籍学生开放。而湖南、新疆等已经出台2013年高考报名政策的省区,也没有向外省籍随迁子女开放。除了黑龙江,江苏和安徽也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就地高考的具体门槛。
熊丙奇说,黑龙江异地高考方案的的现实性在于,当地人口不多,高考竞争也不是很激烈,因此,可以采用这种门槛比较低的方式来推进异地高考。
事实上,敏感度高、异地高考难度大的一线城市才是最受关注的地区。从安徽到北京来从事家政服务的郭奶奶今年六十岁,她和儿子媳妇都在北京打工,而十岁的小孙女则寄住在安徽亲戚家上学。郭奶奶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声。
郭奶奶说:“孙女在家上学,我们一家人在北京,都不放心孩子,但把孩子接到北京上学的话又不能在这参加考试。我们都希望以后能有异地高考政策,把孩子接到北京,能上学能考试,一家人在一起就好了。”
事实上,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由于外来人口众多,高考竞争不激烈,异地高考的全面放开,就意味着可能出现随迁子女与当地孩子争抢高考名额的现实问题,因此异地高考方案实施起来难度巨大,对此 熊丙奇 认为,一线城市的异地高考门槛将会比黑龙江高得多。从长远来看,只有打破目前的高考制度框架,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才能彻底解决异地高考的问题。
熊丙奇表示:“要在现有的高考制度框架下,要设置很低的门槛是不现实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和高考改革制度相结合,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实行高校自主招生。因为现在高考按照户籍报名,是因为我们把招生指标分到了各省,变成了本省的人来瓜分这个蛋糕,所以有户籍报名制度,如果取消了集中录取,户籍报名就没有了,就变成一个学生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以参加一个统一的考试,通过考试去申请大学。这就是自主招生制度给学生带来的更大的选择空间。”
目前,各地2013年高考报名已经陆续展开,而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地的异地高考方案也将在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密集出台。
第二篇: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范文
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24日上午,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著名法学专家郭道晖等在内的十五名学者及社会人士,联名提请国务院,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
23日下午,记者收到了北大教授张千帆的邮件,24日,他们将递交十几位学者联名签署的“关于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这份长达五页的建议书中写道,目前我国高考招生的“户籍壁垒”,已经造成社会问题。
学者们曾对不同行业和阶层在某大城市长期工作的100名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
80%的受调查家长因为各种教育户籍限制而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其中包括随迁子女不能正常升入高中、不能参加高考,以及由于户籍歧视产生的小学入学难、赞助费等问题。
学者们建议国务院重新审查这些规定,取消这种户籍限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记者联系到“建议”中共同署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她表示,这并非张千帆等学者第一次提交针对高考制度的建议。
2009年底,张千帆教授等学者向教育部递交了《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议书》,呼吁进行高考制度改革,保障平等受教育权。
2010年,一些高考学生的家长也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建议书。
“随迁子女在学籍地高考可以作为整个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曲相霏介绍说,这是他们提交“建议”的主要考虑。
●建议内容
该“建议”共分四部分,分别包括目前户籍政策带来的问题、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条件与配套措施以及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改革方案等。
张千帆等学者认为,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考生必须在当地具备完整的高中学籍等严格条件进行限制,同时,建议政府放开社会办学。
你可以在 阳光114http:///腾达网 http:///查阅相关最新信息
第三篇:人大财经委建议保障房打破户籍限制
人大财经委建议保障房打破户籍限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调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实施情况,并建议将城乡居民基本住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
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石秀诗昨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作跟踪调研报告。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投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资,以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投资进行跟踪调研。
重大投资可创2200万岗位
石秀诗表示,重大公共投资项目拉动了投资和经济增长,有效扩大了就业,据有关部门测算,近两年新增投资计划,可以创造2200万就业岗位。
针对跟踪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将城乡居民的基本住房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营、居民参与的基本住房共建机制。并将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点任务。
建议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
石秀诗表示,应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居住权是居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逐步建立起比较统一的保障模式。在房源筹集上,应坚持宜修则修,宜建则建。建设投资应当以政府引导、社会投入为主。在保障方式上,应以发放租赁补贴,增强低收入居民承租住房的能力为主。在资金筹措上,实行金融扶持为主,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对低收入困难家庭购房或租房的定额补助。
他同时建议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进程,尽快将基本住房保障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保障房建设的分报告中,调研组提出,住房保障的原则应当是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和民众的承受能力,确定居民住房保障的基本标准,凡是居民住房低于基本住房标准的,都应当纳入保障范围,逐步予以解决,凡是已经高于基本住房标准的,则不再列入保障范围。
保障房应打破户籍限制
跟踪调研报告建议改变目前一些地方只考虑有当地户籍居民的住房保障,不考虑外地户籍人口的住房保障,只考虑城市居民的住房保障,不考虑农村居民的住房保障,只考虑低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不考虑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保障等有失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防止有些居民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享受不到保障房,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在建设中,对一些经过修缮仍可居住的房屋应充分利用,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大拆大建”,造成资源浪费。
第四篇:打破户籍限制 农民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打破户籍限制 农民可参加职工养老保险
今年3月,内江市在下发《关于非城镇户籍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通知》中指出,取消了购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条件限制,无论是返乡农民工还是居家就业的农民,都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年满16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内的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申请在四川省户籍所在地(以县、区为单位)或从事灵活就业所在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四川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在日前下发的《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了打破让城乡养老保险不再受户籍限制的新政。
第五篇:“异地高考”可绕开户籍单兵突进
“异地高考”可绕开户籍单兵突进
10月24日,包括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千帆(微博)、著名法学家郭道晖等在内的十五名学者及社会人士联名上书国务院,提请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查阅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其中有“申请报考高校的所有考生,须在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报名”的规定,这一规定成为各地排斥外来人员子女在本地参加高考的政策依据,也成为外来人员子女无法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政策障碍。教育部既然多次表示要研究制定异地高考办法,并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就应首先取消与这一意图相左的规定,扫除政策羁绊。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中国,外来人员子女无法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可视作教育制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的一个表征,不仅教育部多次表示要推进异地高考,温家宝总理8月28日在河北省考察时也指出,要抓紧研究制定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异地高考早已是大势所趋,但这个“趋势”似乎太过漫长,目前,推行“异地高考”既无路线图也无时间表,教育部鼓励各地先行先试,各地则等着教育部拿方案,异地高考光打雷不下雨。推行异地高考难在哪?当然是现实利益的重新调整——外来人口较多的省份,大多是经济较发达省份,同时是基础教育质量较好、高考录取比例较高的省份,外来人员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势必挤占户籍考生上大学机会,必将遭到户籍考生及其家长的反对,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怎么办?外来人口也是当地纳税人,而且各地教材与高考试卷又不相同,政府不能对此长期视而不见。难道要坐等户籍改革完成、户籍壁垒消失之后再推行异地高考?当然不能。在我看来,异地高考其实可以绕过户籍壁垒单兵突进:根据某地外来考生的报考人数,增加相应比例的招生名额,尤其是相应增加重点高校招生名额,让该地的高考录取比例、重点高校录取比例与实行异地高考之前大致相等,这样,外来考生就不会挤占户籍考生上大学机会,各地对于推行异地高考的抵触情绪则有望逐步消除——这其实也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在不减损户籍考生利益的前提下,增加外来考生的权益,避免冲突,以“特事特办”的形式绕过户籍壁垒,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整各地高考招生名额,尤其是调整教育部直属重点院校在各地的招生名额,这个权力掌握在教育部手里,只有教育部先动起来,制定出明确合理的政策,地方才会闻风而动。从这个角度看,推行异地高考,教育部应该有更多作为,成为这项改革的主导者、推动者,而不能一味等待地方先行先试,更不能让各地自行其是。.icon_sina,.icon_msn,.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 2px-1px}.icon_msn {background-position:-25px-1px;}.icon_fx {background-position:-240px-50px;}分享到: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本文节选自: 文件夹加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