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地理弱科生转化计划
七年级地理弱科生转化计划
造成弱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记忆力差,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等。这部分学生大多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感强。弱科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进而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二、作业完成得较差,上课发言也不积极。针对这一情况,在对待弱科生的辅导方面采取以下方法。
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 发现闪光点。
(二)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对于弱科生,要多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偏科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调皮掏蛋的学生时,不急躁冲动,巧妙化地让问题留到以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三)教给方法,培养兴趣弱科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在谈心、交往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过来,可进行有关学习的交谈,用行动去证明你作为老师的是从心里面想他们学好。
(四)结对帮助, 齐抓共管要充分加强家、校间的密切联系,与家长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另外,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选择一个优秀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地帮助,并且做到教师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我相信在弱科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2012-9-6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边缘生转化计划
七年级地理边缘生转化计划
造成边缘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学习不认真,家长不够重视等。这部分学生大多主要表现为:
一、自卑感强。边缘生由于各方面较差,受到批评较多,自卑心理较重,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二、作业完成得较差,上课上发言不积极。针对这一情况,在对待边缘生的辅导方面采取以下方法。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 发现闪光点。
(二)用爱心去温暖对于弱科生,要多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边缘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违法纪律的学生时,不急躁冲动,巧妙化地让问题留到以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三)培养兴趣边缘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在谈心、交往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过来,可进行有关学习的交谈,用行动去证明你作为老师的是从心里面想他们学好。
(四)结对帮助, 齐抓共管要充分加强家、校间的密切联系,与家长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另外,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选择一个优秀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地帮助,并且做到教师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我相信在边缘生的转化过程中,只要遵循教育规律,了解学生心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很大进步。七年级地理备课组
2011-9-6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科教研计划
七年级地理科教研计划
指导思想
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师学科能力统领整个教研工作,关注教师、关注学生、聚焦课堂教学,探索教学规律,完善评价机制,强化质量监控,多层面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科建设和自身学习,提升学科能力
我们要加强学科建设,加强自身学习,热爱教育工作;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以人为本,注重教书育人;认真学习、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水平,自觉地将先进的科学理念内化成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钻研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熟悉本学科内容,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加大对学科建设的研究力度。通过听课调研、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提高教师学科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要加强集体备课,坚持听、评课和课例研究等活动,加强业务研究,促进课堂教学,提升学科教研能力,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校本教研,研究每节课的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能力培养、练习测试,研究新课如何导入,活动如何处理,知识如何落实,能力如何培养。发挥集体智慧,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备-讲-练-考-评”工作,并和教学反思活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平时除了自身的业务学习之外,还要坚持每周进行听、评课、课例研究等活动。全组教师一起分析、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听课、评课、课例研究等工作落到实处。在课堂教学中,要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课堂,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说、能说,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的精神。通过听课、说课、研讨,不断提高本组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科科研能力。
二、继续探索和完善地理课堂教学的科学模式;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推出“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该地理教学模式的过程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
(1)新课导入:要简洁明快,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激发学生“我想学”、“我爱学”的求知欲,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投入到学习中。
(2)自学释疑:教师变教为诱,学生变学为思,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学习。
(3)探究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他们探究交流的过程中,集思广益,提取各种有效信息,提高分析问题、分析图表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4)延伸迁移: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不是僵化的,而是一种原则方法,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在进行“问题探究式”教学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安排和各个要素的配置都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出发点;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把“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作为红线,把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要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从中提取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
第四篇:问题生转化计划
问题生转化工作计划
转化问题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问题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差生基本情况
本班8名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同时在德育方面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特别是通过暑假,开学来我发现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等,使自己与别人差了一大截,成了问题学生。他们有的表现为成绩不良,有的表现为品德行为不良,还有个别的表现为成绩不良且附带品德行为不良。
二、转差对策与措施
每一个德育问题生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为班主任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信任他们,他们就会力求不辜负这种期望和信任,积极上进,努力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要求。所以,班主任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激发问题生的真情,引导他们信心十足,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别人的优秀道德品质,从而调动了他们改变自身不足的积极因素,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所以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已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琐的,责任大且费气力的工作。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就应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德育差生,有的品德差,有的则是品德学习皆差。差生的心理状态复杂,表现形式各式各样:有的情绪低沉,沉默寡言;有的好动,易惹事;有的自暴自弃,无心向学。由于差生存在自制力差,意志不坚定,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差,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间接影响学校的学习风气,造成班主任的压力大。教师只有热爱班主任工作,才会产生动力,才敢面对压力,不厌其烦地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教育学生,转化差生的工作上努力地把他们教好。因此,热爱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前提。作为教师,应该把爱无私的奉献给学生,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四有”新人。
2、坚持正面教育与纪侓约束并举的方法进行教育。正面教育,就是用事实和道理进行正面教育,启发、调动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并用严肃的纪律去约束,使其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所以,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管理常规》等规范教育。一旦有学生违反学校纪律,就要认真对待,坚持说服教育,指出其危害性,并严格要求改正。但这“严”有别于体罚,动辄处分的“严”,应以爱作为严的基础。如学生违纪情节严重,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在给以适当处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说理教育。处分学生的目的也是为了教育学生。说理可使受处分者进一步理解纪律的严肃性,心悦口服地接受教育。要让严的目的真正为学生理解,做到爱与严互相交融,疏与导辩证统一。差生既有较强的消极心理,又有一此积极的心理因素。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就是促进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消极因素。做好差生转化工作就是要促进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消极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而正面教育,是发扬积极因素的主要手段。所以我认为应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可达到预期的目的及时抓住其转化的契机,春风化雨般地使其受到感化,促进转化。
第五篇:潜能生转化计划
潜能生转化计划
一、目标:
让每个学生在本学期都能取得优秀成绩,这是我的美好愿望。
二、情况分析
潜能生状况的分析
从我班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来看,“潜能生”可分为三大类:
1、纪律型潜能生:行为习惯极差,不守规矩,调皮好动,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似乎类似多动症),干扰课堂,影响他人学习,但智商较高。有时学习成绩合格。
2、不会学习型潜能生:智商正常,但不会听课,常常心不在焉,注意力很难集中,自制力差,小动作多,思维混乱,惰性严重,玩性较大,不太喜欢动脑,家境环境不好(单亲家庭或宠惯型家庭)。适应于一对一教学。
3、反应迟钝型潜能生:此类学生胆小、乖巧、听话、遵守纪律,但反应迟钝,理解能力差,疑难问题长期积累,形成了学习困难,成绩低下。就是一对一教学,提高也不是太明显。
三、潜能生转化措施
针对以上三种类学生,本期我特制定以下转化措施:
1、对第一种类型的潜能生(1)用各种办法去鼓励、引导、教育,尽力控制该生不能干扰课堂或影响他人学习;(2)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换意见,探讨、商量教育该生的具体办法;(3)搜集资料,请教专家,跟踪研究,试探出较好的教育方法。目前能做到的只是基本能控制此生不随意大喊大叫,不太过分地干扰他人学习,强化该生尽最大努力去克制自己,遵守规矩,先学做人。目前,太“特殊”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只能顺其自然。教师也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力争照顾整体,控制特殊学生,使得课堂教学秩序良好。
2、对第二种类型的潜能生,教师应有耐心,加大督促力度,经常提醒,家校配合。同时应严格要求,克服惰性,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发现进步及时鼓励,增强信心。使此类学生在严要求,常提醒,勤督促,多引导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成绩。
3、对第三种类型的潜能生,教师不但要有耐心,更要有爱心。不歧视反应迟钝的学生。加大辅导力度。家教配合更为重要。因为此类学生对“数字”不敏感,理解能力差,疑难问题多,学习困难大。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鼓励与呵护,树立自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要求其掌握简单的知识和基本计算,学习成绩力争达到合格。
四、潜能生转化具体工作
(一)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 发现闪光点。像XXX、XXX、XX这三个孩子,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其他方面都挺好,尤其爱劳动。我就会鼓励她们,学习应该和劳动一样勤快,才能有收获。我想通过一句句简单的话语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
(二)培养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
潜能生之所以学习成绩差,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首先每天给他们制定小小的学习目标,别的同学一天能完成的作业让他们在两天里完成,这样,他们有了明确的目标,也不费力,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其次,多花一些时间了解潜能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多关注他们。设计一两个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增强他
们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最后,我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当天的课堂作业。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辅导,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三)认真做好补差工作。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这些潜能生在一节课中根本无法消化新知识,所以每天给他们补课是至关重要的。我就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为他们补课,如果这段时间来不及完成,就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尽量做到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并吸收。我分类给他们补课,出好一些小练习,以简单点的为好。希望通过补课以后,这些潜能生不仅能牢固掌握该掌握的知识,还能增强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四)结对帮助, 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管理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进步。与这些学生的家长,我要经常电话和他们沟通,进行家访,使家长在教育方向上与学校老师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争取达到最佳教育效果。现在我每天把回家作业发给家长,让家长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回家业,并及时给孩子辅导。另外,我还给予潜能生特别的帮助,那就是选择一个学习尖子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五)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潜能生要提高学习成绩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就能行的。潜能生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转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从不及格到及格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一定会出现多次反复,我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我必须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补差工作中,力争使我班的潜能生告别落后,走向成功。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000个字,会写13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上述目标有的是在低年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的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提出“结合上下文,了解词句的意思”,本册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作为中年级的起始阶段,有些目标是从本册开始起步的。如,阅读方面,提出“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习作方面,从本册“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口语交际方面,“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中,要注意不同目标的起始、达到程度以及要求上的差异。
教学措施
识字、写字教学
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的学习中,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本册要求学生认200个字、写300个字。要求认识的识字量,这是下限。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识字,增加识字量。鼓励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要做的一项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所学的字让学生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也就是在读写的过程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归类复习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做一些归类整理,教材在这方面的安排意在引导,老师可以从这些安排中受到启示。
要继续加强写字的指导。在指导写字的时候,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每次写的字不要太多,适当分散写。在写字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讲求写字的质量。
另外,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单独编写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教材,使用写字教材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因学生初学钢笔字、毛笔字,运笔技能常常掌握不好,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阅读教学
1.精读课文的教学。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任务有两个方面:理解和积累。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较灵活的有一定弹性的安排,体现了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自己选择练习方法的思想,教师要注意这一编排特点,落实词句训练的基本要求,扎实进行训练。词句的积累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引导得好,会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更符合学生的不同情况,而且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对今后的学习是终生受益的。引导的最好办法是表扬和激励,也可以适当进行检查。(2)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它是
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要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读的形式要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有层次。要善于用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遇到长句子或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3)逐步培养学生默读的能力。
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发声音。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也更利于思考。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课文,一般要对学生提出默读的要求,读完后,要交流感受,质疑问难,组织讨论。
(4)精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要营造自学思考和平等对话的良好氛围,生与生、师与生融为一体,做到接触零距离,沟通无障碍。
(5)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某些部分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见解;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6)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围绕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及多数同学共同感兴趣的其他问题,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贵在通过交流、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向深人。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7)组织好全班交流。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只要没有方向性的错误,教师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宜用单一的评价尺度限制学生。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体现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多元化。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2.略读课文的教学。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发表阅读感受,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的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全班学生讨论、交流,还可以用指名朗读的方式,检查读书的效果。略读课文,不必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教材后附有8篇选读课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选用。如果选用,可根据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单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为综合复习材料。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自己课外阅读、自我检测为主,教师的任务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检查,通过交流,起到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口语交际教学
1.明确教学要求,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册教材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训练要求,根据相应的口语交际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从启发兴趣、激发交际的欲望入手,使学生明确围绕什么话题交流、讨论。要通过口语交际课和各
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2.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情境的创设,要体现中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还要有层次性,不能是一个水平上的循环。层次性可以是语言表达上的提高,也可以是表达内容的丰富,还可以是思维水平的提升。总之,一堂口语交际课,要能体现出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中语言发展的过程。
3.全员参与。
要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要求口述的,一定要人人练说,或同桌互说,或指名说、或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适合交际的,更要体现双向互动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流实践,提高训练效果。
4.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对口语交际进行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交际的质量。引导学生开展简单的评价活动,并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学生参与评价,会促进他们更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或质疑争论,对别人提出建议。课堂上这种积极交流、双向互动的局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进一步端正学生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口语实践。
课堂上,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注意观察和倾听,既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及时予以点拨纠正,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又要善于发现学生充满童趣、富有创意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
6.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习作教学
1.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
中年级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有创意都应该鼓励。要爱护学生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写,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2.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要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要注意发挥课文对习作的指导作用。教材中不少“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些话题,如“我们的课余生活”是可以先习作,后交际;也可以先交际,后习作。有的话题要事先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语文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可以动笔的机会,要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习作。教学时,也可以对教材中习作内容的安排灵活处理,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范围,可以修改教材里习作的内容。
3.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可以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在合作中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要多创造一些学生习作交流的机会。
4.本册习作练习主要是写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在指导时一定要让学生如实表达,事实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培养学生能够再现生活,这是很重要的表达能力。不要瞎编,不要说假话。评价作文要看是不是反映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本册还安排了一次想象作文——编童话故事。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怎么想就怎么写,想象的合理这方面的要求不宜太高。教师在讲评时,可以表扬想象合理的,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进度表(2004——2005学第一学期五册语文)
时间内容课时备注
第一周(9.1---9.5)第一课、第二课、第三课、复习8
第二周(9.6---9.9)第四课、语文园地
一、复习6包括作文
第三周(9.13---9.18)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复习8
第四周(9.20---9.25)第八课、语文园地
二、第九课、第十课10 第五课(9.27---9.29)第十一课、第十二课、复习5
第六周(10.8---10.10)语文园地
三、复习;第十三课6
第七周(10.11---10.17)第十四课、第十五课、第十六课、8
第八周(10.18---10.21)语文园地四期中复习8
第九周(10.25---10.31)期中复习10
第十周(11.1---11.3)期中考试5
第十一周(11.8---11.13)第十七课、第十八课、第十九课、复习10 第十二周(11.15---11.18)第二十课、语文园地五5
第十三周(11.22---11.27)第二十一课、第二十二课、第二十三周8 第十四周(11.29---12.1)第二十四课、语文园地六6
第十五周(12.6---12.11)第二十五课、第二十六课、第二十七课、复习8 第十六周(12.13---12.16)第二十八课、语文园地
七、复习6
第十七周(12.20---12.25)第二十九课、第三十课、第三十一课6 第十八周(12.27---12.29)第三十二课、语文园地八5
第十九周、第二十周(元月3---元月13号)期末总复习10
第二十一周(元月17号——元月20号)期末考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