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养殖场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方案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场水产养殖技术
培训方案
按照上级水产部门的要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长效机制,解决好渔民的持续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新唐养殖场对内部养殖户及周边渔民制定了水产技术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技术培训工作主要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健康养殖,创新经营策略,提高渔业效益,掌握十项水产实用技术,搞好十个品种的养殖,带动周边渔民的渔业生产能力,建立技术人员到塘、库,技术要领到人的长效机制,达到养殖增效,渔业增收,人员素质增强的目的。
二、培训目标
1、本次培训举办二期,人员150人,发放技术资料,科技书籍150套。
2、通过培训,指导服务,使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户平增产8%,增收1500元以上。
3、培训水产健康养殖十项操作规程和十个品种,宣传渔业法规,以及高温季节中常出现的病害应对。
4、组织举办水产养殖技术培训传授科学养殖技术。
三、培训时间安排和主要内容
1、根据水产养殖特点,培训时间分别为每年11月份和
第二年2月份。
2、主要内容
根据水产养殖的要求,具体培训技术是,水库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及模式,80:20池塘养殖技术,生物制剂在水产防病害的应用及水环境修复的作用,渔业法规等。
四、培训工作措施
1、加强培训组织领导。场内成立渔业科技培训小组。场长甘问明任组长,副场长唐心松任副组长,场部技术人员为成员,培训小组负责组织培训工作。
2、建立培训档案。每次培训的养殖户,将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设立台帐,便于跟踪服务。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示范场
2011年
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操作规程
一、环境条件
安陆市新唐健康养殖场水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符合GB/TB407.4《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地环境要求》。养殖池塘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池塘要求为精养鱼池,需配备增氧机。在春季,对全池进行清塘消毒,干塘后曝晒至池底干裂为佳。药物清池应按NYS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进行。鱼种下塘前10天,注入水和经过发酵的有机肥,以培育池中的基础饵料生物。
二、鱼苗放养
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鱼苗培育采用混养法。一般投草鱼夏花10000尾—12000尾/亩。鲢鱼1500尾/亩,鳙鱼500尾/亩,并做到鲢鱼、鳙鱼比草鱼下塘迟15—20天左右。鱼苗下塘时,用浓度为4%食盐水浸浴鱼体5—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处理。放养鱼苗,一是要求放养鱼苗的规格应整齐、均匀;二是要求在数量上应一次放足;三是做到保质保量。
三、饲料投喂
鱼种下塘后要求进行二级培育,采用传统的豆浆培育法。豆浆营养丰富,一部分可以直接由鱼种摄食,一部分可
以肥水,当鱼苗培育规格达到夏花规格时,改为糊状饲料投喂。精饲料中,豆饼50%、菜饼15%、麸皮25%、面粉10%混合后兑水成糊状(含水50%),沿池塘四周泼洒,10天后再由池塘四周缩小到搭设的饲料台上投喂,投喂以鱼苗在1—2小时内能够摄食完成为宜;青饲料中,将浮萍、线草等轧碎后投入搭设的草食台(三角架)内,以后根据鱼苗规格的增长改为投喂旱草,紫花首宿,红豆苹、禾本科杂草等,混合后用机器打碎或轧短,投入草食台投喂,所用青饲料要求鲜、嫩,投喂量以鱼苗在2小时内能够食完为宜。投喂一般采用“先青后精”的方法,日投2—3次。
另外,在投喂精饲料时,先用破碎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鱼苗上浮摄食,再坚持“四定、四看”原则进行投喂,所用的精饲料为草鱼鱼种专用颗粒饲料,最好采用投饵机进行投喂,使饲料撒落分布面广且均匀,避免因池内鱼苗集中抢食而使规格小、体制弱的鱼群不能摄食可能摄食不足。投喂量以80%鱼苗可以摄食吃饱为宜。
四、日常管理
1、保持良好的池塘水质是高产的基础。池塘要经常加注新水,每周加水1次,每月换水1—2次,且先抽出老水1/3再加注新水,使池塘在7—9月间保持最大水位2米,池水透明度为30—40cm,溶解氧含量保持在4—5ms以上。保持水质新、鲜、活、清、爽。
2、加强早、中、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缺氧,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处理,每天抽样检查,发现有寄生虫等疾病及时治疗,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3、掌握好鱼种摄食、活动情况。根据天气、水质和鱼种摄食情况等随时调整投喂量,光照充足、水温高时多投喂,反之则少投喂,一天之内本着“两头少、中间多”的原则进行投喂;同时,随着鱼种规格的增长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使之具有较好的适口性。
4、投喂要科学。根据多年的经验,投喂时应采取“先青后精”的方法。并为降低饲料成本而以投喂鱼种专用颗粒饲料为好。从开始驯化用破碎料时就采用投饵机投喂。
5、做好及时筛选、分塘养殖工作。在鱼种养殖过程中需进行多次拉网检查。鱼种过筛后将规格一致的鱼种分塘稀放养殖。以对小规格的鱼种加强投喂,促使养殖鱼种的规格达到整齐。
6、合理使用增氧机。使用增氧机增氧的同时,又可以起到搅水和曝气的作用,要求做到“三开二不开”,即晴天中午1—2时、阴雨天气的清晨鱼种浮头早开机,阴雨连绵天气的半夜开机,主要生长季节天天开机,晴天傍晚不开机,阴雨天气的中午不开机。合理使用增氧机可以预防鱼种浮头、防止泛塘,也可以加速池塘内的特制循环,提高鱼种放
养密度和增加投喂量。因此,可以达到稳产高产,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有利于防治鱼病的目的。
7、定期检查鱼体,记好池塘日志。每隔15天或30天结合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对前期养殖效果的好坏加以判断,并对以后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加饲料和肥料,调解水质,发现鱼病及时治疗等,做好池塘日志,总结经验,检查工作中原始记录、数据作好保存,为改进技术与制定计划作参考。
五、鱼病防治
在病害预防上要求相应采取综合防治与定期预防的方法:
1、鱼种下塘后,每隔15天用150—200g/亩漂白粉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2、7—9月,每隔15天饲料台进行消毒1次,方法是在鱼摄食完后用500g漂白粉溶水后泼洒在饲料台周围。
3、定期投喂药饵,可以每15天投喂药饵2次。渔药遵循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标准。
2012年3月
第二篇:2009水产技术培训通知
通知
各村居委会:
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于2月14日开始授课,请通知你辖区的相关人员,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培训。
特此通知
东华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09年2月8日
附:各村居委会《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学员名册》
第三篇:水产养殖实验室建设方案
水产养殖实验室建设方案
1、鱼类解剖实验室
通水通电,实验室建设为铺瓷砖实验台,一个实验室3~4条,配备与实验室等长的水槽,用于养殖待实验的水生动物。配备实验用具储藏柜2台。需解剖器皿、玻璃器皿若干、电子天平、测量直尺等。(此实验室可用于鱼类学、特种水产养殖、鱼类生态学教学)
2、水生生物实验室
通电不通水,显微镜放置位置固定,(可用于鱼类学、水生生物学、鱼类生态学鱼病学实验教学)
3、鱼类标本实验室
本实验室面积可以较小,用于放置鱼类标本,需构买淡水鱼类标本。
4、微生物培养室
超净工作台,无菌室,各种微生物学实验用品(高压蒸汽灭菌锅、接种环、接种棒、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用于鱼病学及基础微生物学教学)
5、生理生化实验室
6、化学分析室
7、水产动物营养实验室
8、水产鱼类养殖实验室
放置大型水族箱6个,用于鱼类养殖试验以及观赏鱼教学。要求面积比较大,本实验室放置水产养殖专业用具,包括浮游生物网、采水器及采泥器、制粒机、烘箱、实习用的下水库、雨鞋雨衣等、捕捞网具(本实验室可用于饲料学中饲料的制作、捕捞学中网具的编织)。
第四篇: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高温干旱天气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日期:2013年08月13日
7月份以来我省持续晴热高温天气,使大小河流、山塘、水库和池塘蓄水量急剧下降,有的鱼塘水位下降达三分之二,给我省水产养殖生产造成了不小的的损失。
持续高温干旱,使养殖塘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据对水位较深的池塘水温测定,水温已高达36.2℃,超过了我省主要养殖生物的生长、生理极限。如我省养殖的大多鲤科鱼类,其适宜生长水温在15~32℃,超过32℃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升至34℃影响呼吸,37℃时失去平衡,41℃时出现痉挛和昏迷。海水蟹类的生长温度在15~32℃;南美白对虾尽管能耐35℃的高温,但其最适生长水温是25~32℃,36℃以上的高温造成摄食量大幅下降,影响蜕壳生长。因此,长期持续超过生长极限的高温,易使养殖鱼虾抵抗力下降。据我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全省7月份的养殖病害损失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余杭2600亩乌鳢养殖,发病率达到57.7%,亩均损失4000多元。乐清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出现无症状的死亡现象,死亡率高达3.97%,经济损失近20万元。周边养殖场也有类似的死亡现象。嘉兴市嘉善县也有66亩养殖河蟹出现了高温导致的死亡现象。
当前正值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会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再加上近期高温干旱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天气,极易形成高温、低压、闷热天气,造成水体溶氧下降,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
因此,针对当前持续高温干旱和后续可能出现高温、低压、闷热气候情况,对水产养殖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适当减少投饲量。在持续高温情况下,更要注意科学投饲。可
适当降低投饲量或减少投喂次数,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治水质恶化。
2.适量加换新鲜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并使池塘水位尽可能维持在最高水位。一般7~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加注新水时,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3.及时开启增氧机。要增添增氧机、抽水机等机械设备,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4.加强水质环境管理。生石灰改善水质效果明显,可每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25~30克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5.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气候突变。高温过后,可能出现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应激反应。因此请各养殖户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尽可能保持水体环境的稳定,预防鱼虾病害的暴发。
6.及时进行疏捕。要准确估算每个池塘的承载能力,对密度过高的池塘进行适当疏捕。已达到商品规模的可适当捕大留小,鱼苗塘要及时分塘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力争把因高温干旱造成的渔业损失降到最低。
7.温室养殖要注意通风。
第五篇:水产养殖新技术
太阳能光催化植物净水方法
在养鱼水面设置太阳能光催化植物浮床,其上设置充气提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依次水平设置泡沫海绵、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水栽植物。太阳能光伏发电带动充气泵工作,将空气送入提水管内放置的释气石,微气泡携水上升,提送至浮床,经泡沫海绵过滤和玻璃珠光催化反应帘,泡沫塑料海绵过滤后截留的固相杂质排除;水与玻璃珠上涂有的TiO2光催化薄膜接触反应,将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成小分子态的无机氮和矿化物,再经光催化处理后的水流经水栽植物,由植物营养吸收,净化水流出浮床,回落养鱼水域。本发明可在养殖水面直接利用太阳能进行过滤净化、增氧,还可用于环保和绿地景观水域的水质处理。
浮岛式太阳能光伏纳米净水装置
由填料桶、布水盘、气提泵和太阳能光伏气泵装置组成;填料桶底部分别置有硬管和出水管,四周固定泡沫塑料浮体;填料桶内间隔设置至少两层筛网板,筛板间填充多种生物净水纳米功能材料;布水盘底部带有通孔,布水盘由槽板构成槽沟,各槽沟均连通;槽沟内铺设过滤海棉;布水盘覆盖在填料桶上;输气管置于硬管内;输气管一端联通充气泵,另端联接散气石,硬管上端口伸出布水盘;两块太阳能光伏电板分别与填料桶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板的输出线路通过充放电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分别与蓄电池和充气泵的连接。本新型适合于野外养鱼池塘、污水处理厂、污染修复水域以及景观绿地。
鱼菜共生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是养鱼池与无土栽培植物组合的“黄金搭档”。养鱼污染的水,供植物吸收净化后,再返回来养鱼。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鱼、菜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是物尽其用,无废化生产,属典型的生态循环经济。
目前正朝着两种趋势发展。一种是工业化养殖,国内外都已产业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规模越搞越大。例如,江苏省淮安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2000平方米,湖北省宜昌市的鱼菜共生系统一个车间为3000平方米,浙江省外销规模有的已达1万平方米,并已成功地销售到意大利、新西兰、葡萄牙、俄罗斯、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另一种是休闲性“家庭版”养殖,追求的是袖珍化、平民化,搞超集约鱼菜共生,规模越搞越小。
鱼蛋白多肽水产饲料
在公知的水产饲料中添加鱼蛋白活性多肽、葵花粕、麸皮、鱼粉、矿质元素等;本发明既含亚油酸又含鱼蛋白活性多肽,具有对营养吸收好、营养均衡、可全面调理动物免疫机能;可增加幼苗成活率、提高生产性能。
池塘封闭循环水养殖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
确定封闭循环水养殖池塘系统对养殖水体的脱氮能力。循环净水系统主要有生物合成固氮、污泥吸附分离脱氮、光化学脱氮、微生物脱氮、物理脱氮等环节,采用海洋监测国家标准方法对系统中的养殖水体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系统对养殖水体中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37%~27.35%,22.45%~44.74%和22.00%~79.53%,脱氮解毒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