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构建和谐贵州
如何构建和谐贵州
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当前和今后长期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构建县域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的组织部分。构建县域和谐社会应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发展经济,让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更大的改善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吃、穿、住、行、乐、教等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条件全面提高。县级党委、政府,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努力让全体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做到人尽其能,使大家都有工作做,都有稳定的收入;小有所教,使青少年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老有所养,使老年人晚年幸福;病有所医,让人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总之,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要让全体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的权利,真正做到当家作主。要通过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和新闻舆论等方面的渠道,及时掌握和了解社情民意,畅通言路,随时知道人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建设和发展。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要做到公平、公正和正义,要真正做到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和休息中,在经济交往中,都能够享有安全的保障。政法机关,要认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及时查处各种治安案件,严防各种村霸、街霸、地痞流氓等恶势力作恶多端,甚至形成气候,坑害百姓,称霸一方,要形成让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要大力兴办广播、电影、电视、体育事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努力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社会成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坚决反对各种欺诈行为,维护各种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良好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新型的人际关系。要引导做好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坚决反对邪教,倡导相信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依靠科技和勤劳致富,依靠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力量战胜愚昧落后。
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一些矛盾纠纷,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要正确认识现阶段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性质、表现形式和特点,即性质,主要是因为利益之争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居多;特点,主要为少数人不合法的要求代表多数人的合理诉求;表现形式,多数为用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方式,达到合理合法的要求,有的是合理合法渠道实现不了愿望后,用违法甚至犯罪的办法表达目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妥善处置好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是对县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验和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民间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公安调解、法院调解的作用。把各种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家庭内部、村组、乡(镇)。一句话,就是把矛盾纠纷处理化解在基层、在县内。防止因调处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升级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要畅通信访渠道,让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方反映,有机关部门、有人帮助解决,特别是群众合理合法、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能够及时的解决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基层,在群众,基层稳定,就能实现持久的稳定。
五、实现“三观”的统一,妥善平衡各方关系
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经济发展,各种建设才能加快,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才能更快的得到改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多少,满意、欢迎和高兴的程度,作为政绩检验的重要标准。坚决反对那种搞形式主义、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捞政绩的行为。更不得发生损害和侵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捞政绩的行为。要高度关注征地拆迁资金、建设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的支付。关注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关心困难群体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法,防止企业违法排污,影响城乡居民的水源、空气、居住等;防止企业违法生产和各种形式的生产开发破坏环境,造成因生态失衡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而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要做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六、从严抓好党风、政风,建设群众满意的县级党和政府机关
要严格教育、要求和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作风扎实,形象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腐败和不正之风侵害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我们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以实际行动和反腐败的成果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进一步的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如何构建和谐贵州
60年来,贵州法院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要求,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以确保司法公正与高效为目标,稳妥推进司法体制和司法工作机制等各项改革。为增加审判工作的公开、透明,实现了办案程序公开、庭审过程公开、执行全程公开和部分裁判文书公开。为加强内部监督与制约,全面实行立案和审判、审判和执行、审判和监督 “三个分立”制度,探索了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两权分离行使,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公正、高效、权威、廉洁。经过努力,逐步形成了适应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审判运行机制和审判队伍管理机制,有力促进了全省法院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全省各级法院的物质装备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六盘水市中级法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强院、科技强警方略,把推行审判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作为平台,对案件各类信息实行微机管理,基本实现各类审判和执行案件相关受理、分案、审理和审批等程序均在网上完成,文件和裁判文书通过网上制作、生成和传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案多人少所带来的困难。针对贵州山区交通不便,很多当事人地处边远的具体困难,六盘水市中院在辖区内大力推行人民法庭使用电子签章系统,缩短了办案周期,方便了山区群
众。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基础工作是人民法院全部工作的根基作为化解纠纷和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承担着全省80%以上案件的审理任务,省法院始终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目前全省88个基层法院中,基本都搬进了新建的审判大楼。各级法院继续加大推进“两庭”建设,仅近两年投入“两庭”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就超过亿元。截至2008年底,全省法院共有325个人民法庭列入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已经建成100个,正在建设的100个,还有124个即将开工建设。全省共有87个法院建成局域网并投入使用,二级专网基本连通,三级专网正在加紧建设。
手握朱笔,责任重天。60年来,贵州各级法院按照严格、公正、文明、廉洁的要求,致力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人民法院队伍,为完成日益繁重的审判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从建院之初队伍中没有一名大学生,到现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到全体干警 55.5 %,干警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单纯追求办案的法律效果,到主动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寓于具体案件中,涌现出了当代法官的楷模蒋庆、扎根大山的好法官周其贵、全国优秀女法官杨琼、党的十七大代表杨霞等一大批优秀法官,他们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
来捍卫公平与正义。
60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全省法官队伍是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队伍,完全能担负起人民交给的任务。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同志在对法院工作批示中专门指出:“省法院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围绕‘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认真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狠拓各项审判和执行工作,不断加强法院系统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审监工作机制改革,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再接再厉,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更好地为构建‘和谐贵州’、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2009年2月,石宗源同志在听取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华璞同志对全省法院工作情况汇报和下步工作思路及打算后,对全省法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指出:“法院紧紧围绕全省的大局开展工作,为构建和谐贵州、实现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雨征程的60年,是全省人民法院从初创到健全,法官队伍从小到大,审判工作由单一到全面的60年,是一代又一代人民法官努力奋斗、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展现铮铮风骨的60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辛勤奋战在审判一线的全体干警及其家属,离不开为贵州审判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先辈们,离不开始终关心、爱护全省法院工作的各级领导。他们,见证了贵州法院不平凡地发展历程。
第二篇:和谐贵州
、全力发展经济,让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更大的改善
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目的,就是要通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吃、穿、住、行、乐、教等与群众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条件全面提高。县级党委、政府,就是要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展,努力让全体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做到人尽其能,使大家都有工作做,都有稳定的收入;小有所教,使青少年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老有所养,使老年人晚年幸福;病有所医,让人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和卫生服务。总之,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祥和的生活。
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加快依法治县进程
要让全体人民群众充分行使民主的权利,真正做到当家作主。要通过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信访和新闻舆论等方面的渠道,及时掌握和了解社情民意,畅通言路,随时知道人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建设和发展。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要做到公平、公正和正义,要真正做到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到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和休息中,在经济交往中,都能够享有安全的保障。政法机关,要认真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刑事犯罪,及时查处各种治安案件,严防各种村霸、街霸、地痞流氓等恶势力作恶多端,甚至形成气候,坑害百姓,称霸一方,要形成让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
要大力兴办广播、电影、电视、体育事业,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努力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要加强诚信建设,增强社会成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坚决反对各种欺诈行为,维护各种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增强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良好的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和新型的人际关系。要引导做好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坚决反对邪教,倡导相信科学,依靠科技发展生产,依靠科技和勤劳致富,依靠科学文化知识的进步力量战胜愚昧落后。
四、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生一些矛盾纠纷,是不可避免的。首先,要正确认识现阶段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性质、表现形式和特点,即性质,主要是因为利益之争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居多;特点,主要为少数人不合法的要求代表多数人的合理诉求;表现形式,多数为用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方式,达到合理合法的要求,有的是合理合法渠道实现不了愿望后,用违法甚至犯罪的办法表达目的、意愿和要求。因此,妥善处置好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是对县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考验和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民间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公安调解、法院调解的作用。把各种矛盾纠纷,尽量化解在家庭内部、村组、乡(镇)。一句话,就是把矛盾纠纷处理化解在基层、在县内。防止因调处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升级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要畅通信访渠道,让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方反映,有机关部门、有人帮助解决,特别是群众合理合法、能够解决的问题,要能够及时的解决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基层,在群众,基层稳定,就能实现持久的稳定。
五、实现“三观”的统一,妥善平衡各方关系
发展是首要任务,只有经济发展,各种建设才能加快,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才能更快的得到改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多少,满意、欢迎和高兴的程度,作为政绩检验的重要标准。坚决反对那种搞形式主义、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捞政绩的行为。更不得发生损害和侵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捞政绩的行为。要高度关注征地拆迁资金、建设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等的支付。关注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关心困难群体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执法,防止企业违法排污,影响城乡居民的水源、空气、居住等;防止企业违法生产和各种形式的生产开发破坏环境,造成因生态失衡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而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要做到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实惠和好处。
六、从严抓好党风、政风,建设群众满意的县级党和政府机关
要严格教育、要求和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作风扎实,形象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腐败和不正之风侵害群众利益,人民群众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我们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以实际行动和反腐败的成果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进一步的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我们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三篇:如何构建和谐家庭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009-06-03 16:57:24)转载
▼
标签:杂谈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发展良好的夫妻关系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和谐的家庭氛围,而和谐的家庭不在于房子有多大,也不在于家庭收入有多高,而在于家庭成员间是否能和睦相处。良好的夫妻关系在和谐的家庭中更是不能缺少的,只有夫妻关系融洽,才能给孩子一个真正的爱的港湾。
那么,在家庭中怎样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呢?我们的建议是:
1、▲夫妻间互相理解、体贴、包容。
2、▲互相尊重。
3、▲民主协商处理问题。
(二)以人格魅力树立父母威信
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如待人态度、办事方式等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尤其是在孩子人格的塑造上。父母只有以人格魅力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那么,父母如何做到以人格魅力树立威信呢?我们的建议是:
1、▲信守承诺。
2、▲富有责任心。
3、▲宽容孩子的过错。
4、▲注意生活的细节。
(三)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
孩子天生应该受保护,最好在父母的羽翼下一辈子不经风雨——这是很多父母的拳拳爱心,但这对孩子的成长却极为不利。因为他们忘记了重要的一点——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如何真正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人格?我们的建议是:
1、▲把孩子当作家庭中的一个平等成员。
2、▲多问孩子的想法。
3、▲尊重孩子的隐私,充分信任孩子。
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四)全家合作,同甘共苦
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全家人共同努力营造,而并不是像有的父母所认为的那样,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家庭是有责任的,无论是丈夫、妻子,也无论是父母、儿女,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只有全家合作、同甘共苦,所有的家庭成员拧成一股绳,才可能收获更多幸福。
如何做到全家合作、同甘共苦呢?我们的建议是:
1、▲由夫妻合作变为亲子合作。
2、▲让孩子了解生活疾苦。
3、▲鼓励孩子为家庭付出。
(五)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家庭要过健康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和谐的生活,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才有利于全家人的共同发展。
在家庭中如何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的生活方式呢?我们的建议是:
1、▲父母做出正面的榜样。
2、▲和孩子一起讨论最适宜的方式。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带领孩子亲近大自然。
5、▲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六)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当前,有的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为的是多赚点钱,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可是他们却忽视了花时间陪孩子。实际上,父母花时间陪陪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陪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做的事,并鼓励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陪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呢?我们的建议是:
1、▲珍惜孩子的请求。
2、▲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3、▲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各位家长,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促使孩子活泼健康地成长,有助于提升社会和谐气氛。崇尚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所趋、民心所向。因而,我们每一位家长都要珍惜家庭、爱护家庭、营造家庭和谐氛围,通过家庭和谐,促进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和谐,使社会发展充满活力。
第四篇: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从友善起步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友善让生活更和谐》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它无形胜似有形,如果人们都能用“与人为善”的心态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日子就会过得更加愉悦、流畅。在熙熙攘攘的食堂里,你不小心踩了陌生同学一脚,急忙表示歉意,说了声“对不起”,而那同学却报以善意的微笑,回了句“没关系”。这就是“友善”,两个人都以友好善意的态度处理了交往中的人际关系,避免了一场可能怒目相视或许是互相指责的不必要的纠纷。
友善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是友好、友谊、友情、善良、善意、与人为善等。社会生活是一张无形的网,人在世间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会不小心踩脚,会不小心相撞,还会无意间说错话、办坏事、伤害了别人的感情,这个时候,双方都需要以友善的态度,一方要真诚地赔礼道歉,另一方要宽容、谅解别人,只有彼此都做到“以情感人”,就能“化干戈为玉帛”。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1、学会宽容。
大家在一条路上,生活中产生一点磨擦是正常的,俗语说,牙齿和舌头都会“打架”,更何况是富有个性思想的人呢。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具有忍耐、包容、体谅的心态,不能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要把度量放宽些,眼界放远些,让矛盾迅速得以化解,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我们应该把宽容作为生活中的润滑剂,让宽容给我们大家天天带来好心情。
2、抛弃积怨。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误会,甚至怨恨,有的人心胸狭窄,无法容忍一点点误会或怨恨,耿耿于怀。其实,这些是潜留在他们内心的创伤,这种人一定活得很累、很累。我们应该善于化“敌”为友,大大方方地抛弃你对别人的一切积怨,让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你的生活中随风而去。这样,你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你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友谊、友爱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善举。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以友善的态度与同学相处、与老师相处、与家人相处。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一个人人心情舒畅、处处温暖的和谐校园。
第五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祥德路小学 吴建
在践行国家、上海市和虹口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区教育局确立了以“绿色生态化、特色多样化、教育国际化”为抓手的教育转型新思路。为了落实这“三化”的目标,首先把“师生关系”作为改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途径。
区教育局提出的“三个课堂”建设,即温馨课堂、情趣课堂和有效课堂,为师生关系的构建上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奠定了较高的起点。2012年5月16日,虹口教育和民进虹口区委联合举办举行的首届白玉兰教学论坛,更是把我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动推向了高潮。此次论坛的主旨,就是要让教育真正与学生个体融为一体,使教学真正的回归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作为基层学校,校领导借着“白玉兰论坛”这股东风,组织全体老师认真观摩了论坛的教育录像,组织全体教师从自身谈起,谈如何践行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总结出了新型好老师的关键词:有爱、幽默、公平、创新。新型师生关系最看重:爱心。在白玉兰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史金霞老师,一位漂亮、儒雅的高中女教师,也从而拜读了她的著作《不拘一格教语文》和《重建师生关系》。
提到老师,我们往往会和“严肃”联系在一起。说到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我们的老师苦口婆心、声色俱厉,每天起早摸黑。可是我们的学生欢迎吗?喜欢吗?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史金霞老师的这本《重建师生关系》为我们开启了一盏改善师生关系的明灯。史金霞老师在书的自序部分引用了夏丏尊先生的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书中史金霞老师用了几个关键词来阐述了如何来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一个字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一切。爱是在长期的相互感知中逐渐堆积起来的,类似亲情或者就是亲情的感觉。第二个词就是“理解”,了解是理解的延伸。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理解吗?很难。史金霞老师说,孩子很难理解老师,因为孩子没有老师的生活经历,即使想换位思考,也很难给自己定好位;同样地,老师也很难理解学生,因为教师经常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第三个词就是“对话”,沟通是对话的第一块基石。对话指的就是第四种意义的“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关系和理解。第四个词就是“尊重”。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这几个关键词,史老师还举了许多非常生动丰富的实践案例,大家看了以后可以借鉴和运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下面举一个我校教学过程中的例子。小刘老师每天带着希望和喜悦走进教室,可是却总有一个座位空着。课后去班主任那了解情况,原来这位叫平某的学生害怕上学而谎称肚子疼。接下去的一个月中,她断断续续来了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星期,每次来都哭着进教室,抹着眼泪上课。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她最害怕的是英语。英语课节奏快,又有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内容,她对自己没信心,更害怕老师批评她。根源找到了,就需要对症下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得好,是英语教学的内涵。抓住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所在。因此,要达到学好的目的,就必须研究、理解、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一、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多说”,建立“双向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师生关系是“双向型”。教师要有向学生学习的勇气,同时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掘学生优点的过程,是进行情感交流的途径。在课堂中形成“双向型”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首先教师要清楚哪些内容应“少讲”,确保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味地对教材上给出的教学事例和过程进行一一解释,那么这只能算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教学,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的讲解、分析中处于被动和漠然的境地中。因此,在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
间内,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利用教材创设让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少讲、对超越学习要求的知识少讲,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取知识、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感。
2.其次教师要清楚哪些地方应让学生多提“为什么”,多说“怎么办”
教师的“少讲”是为了让学生“多说”。教师要研究在什么地方让学生“多说”,怎样让学生“说”,才能保证教学活动过程的和谐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说”为主线,在“精讲”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学的主要环节多说。教师可以在几何证明时多说,帮助学生理清几何证明的思维过程及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展示思考过程时多说,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让生生间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在评价反馈环节多说,让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甚至让学生之间进行辩论,以实现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协作精神,达到建立“双向型”师生关系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留出充分的时间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关爱每一位学生
尊师爱生,这是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显著特点,就是说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当爱护学生,这也是建立良好、协调的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大量实践证明,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教师真情地投入,一定会得到学生真情的回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味赶进度,在教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这些不起眼的“群众演员”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建立起平等、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最能体现自己教学特色的课呈现给学生
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完善,把自己教学过程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流畅工整的粉笔字,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简洁明快的上课节奏,声情并茂的内容讲解,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等等,都可能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要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课堂经常处于生动活泼的情景之中,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信息化时代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教师就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目标,而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要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从而达到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这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