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析版】吉林省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仿真卷 历史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仿真测试卷
座位号 D.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5.(2017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有“寸锦寸金”之称,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
历
史
(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织造技术。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6.(2016南溪二中期中考)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封 密 号不场考 订 装 号证考准 只 卷 名姓 此 级班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实验中学期中考)《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 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
2.(2017巴市一中期中考)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 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
3.(2017蕲春县期中考)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落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B.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4.(2017福建长乐高级中学、永泰城关中学等三校期中考)《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交子”的出现 B.坊市界限的打破 C.商帮的形成 D.官营手工业的发达
7.(2017东阳中学期中考)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陆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8.(2017甘谷一中期中考)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的这种贪婪地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
C.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 D.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地方时所要的第—件东西
9.(2017奋斗中学期中考)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最早期的殖民者从美洲掠夺来大量黄金白银财富。这些黄金白银财富主要流入西班牙,这直接导致该国 A.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对华贸易占据出超有利位置 D.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10.(2017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期中考)1829年英国议会通过《大伦敦警察法案》,1835年通过市镇自治机关法,1839年通过郡督察法,1842年英国第一个现代刑警机构——伦敦警察厅成立,1856年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最终确立了新警察制度,现代警察队伍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据此判断 A.英国社会秩序相对安定 B.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 C.经济发展推动民主进程 D.工业革命促使议会司法职能加强
11.(2017济南一中期中考)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12.(2017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期中考)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都变成了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这表明 A.蒸汽机是英国人瓦特的发明 B.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D.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3.(2017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永泰城关中学等三校期中考)据统计,美国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的公司总数的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公司竞争日趋激烈 B.公司规模扩大 C.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D.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
14.(2017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期中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的“现代增长模式”是指 A.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B.依靠科学技术发展 C.依靠增加劳动力发展 D.依靠殖民扩张发展
15.(2016山东潍坊市昌邑实验中学期中考)“清朝同治至光绪年间,上海县妇女向称朴素,纺织而外,亦助农作。自通商而后,土布滞销,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引文所述现象说明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运动兴起 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6.(2017广东阳江市阳东广雅中学期中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华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这说明阻碍近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本国的封建主义的压迫 B.官僚资本主义的排挤 C.我国经济基础的薄弱 D.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17.(2017昭阳区一中期中考)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18.(2017甘肃天水市第二中学期中考)“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19.(2017邵东三中期中考)“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C.物资供应紧张 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20.(2017昭阳区一中期中考)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A.人民公社生产组织 B.农民个体经济组织 C.农村基层行政组织 D.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21.(2017辽宁鞍山第一中学期中考)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概括地讲,是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的相关举措,属于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人民公社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2.(2017甘谷一中期中考)上世纪80年代初,陈云同志提出了关于经济建设的“鸟和笼子”理论。他说:搞活经济……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喻指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B.国营经济与个体经济 C.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 D.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
23.(2017蕲春县期中考)出现图中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趋势的政策因素是
A.中共中央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 B.合理调整工商业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方针 D.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
24.(2016山东潍坊市昌邑实验中学期中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第II卷
本卷包括25、26、27、28四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25.(2016山东潍坊市昌邑实验中学期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
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2分)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
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5分)26.(2017辽宁重点中学协作体期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 “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根据1860年《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法国方面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法国1862年与比利时和德意志建立了关税同盟,1863年与意大利……1867年与葡萄牙分别签订了类似的贸易协定。……英国与与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意志缔结关税同盟条约。
——《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角贸易”示意图》与《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图》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体现了当时国际贸易中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际贸易中确立该原则有何积极意义。(6分)27.(2016广东茂名市第五中学期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阅读下列四幅图片
(1)材料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四种经济形式?请你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旧经济结构变动是什么?(6分)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上海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近代企业,请举出与材料一中的图三和图四所示企业性质相同但企业名称不同的企业各一例?(6分)
28.(2017蕲春县期中考)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改革。阅读下列图片:
1)材料一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是
指什么?(3分)
2)从材料二中图
1、图2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为什么不能促进农业的发展?(6分)
3)从材料二中图
3、图4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4分)(((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仿真测试卷
历 史(A)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掌握情况。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井田制。这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受封者向周王缴纳贡赋,不是皇帝;土地由嫡长子继承,不能转让和买卖。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A。【答案】A 2.【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材料“杈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可知,材料体现了农民从事多种多样的农业劳动,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A、C、D都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B。【答案】B 3.【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等信息说明以日出和日入前三刻为开市和闭市的时间,故选A。【答案】A 4.【解答】据材料“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既存在公田也存在私田,体现了公私二重性质,故C项正确;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材料反映了土地所有制的公私二重性质,无法体现国家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私田的大量买卖,不能说明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故D项错误。故选C。【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及特点。从南京云锦的织造工艺“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其最有可能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应该选B。私营手工业面向市场,但技术规模不及官营手工业,排除;田庄手工和家庭手工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规模小,技术落后,故排除CD。【答案】B 6.【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结合所学,交子的出现和坊市界限的打破都是宋代经济的重要标志,故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商帮在明清出现,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在明清前都处于发达的状态,能够印证宋代的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因此选C。
【答案】C
7.【解析】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民间贸易,排除A;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题干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B;根据题干“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明朝政府禁止远洋,这是海禁政策的表现,C正确;明朝造船技术发达,排除D,故答案选C。【答案】C
8.【解析】材料中的“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体现出哥伦布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故答案为C项。A项没有涉及时代背景,BD项不是“本质反映”,排除。【答案】C
9.【解析】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造成物价上涨,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但西班牙是封建国家,掠夺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引发本国工业革命,而是流入工业相对发达的英国等国,国力衰落,故B、D两项错误;在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故C项错误。【答案】A
10.【解答】根据题干时间“1829、1839、1842、1856年”可知,英国警察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提供物质保证,故C项正确。英国警察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但A项并非题干的主旨,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宪法是英国现代警察制度的保障,排除B。题干强调警察制度的完善,与议会司法制度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答案】C
11.【解答】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很快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1851年召开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成就的大检验,英国展出的就是蒸汽机等产品,女王反复用一个词“荣光”来表达就是对工业革命的成就的肯定,本题选D。【答案】D
12.【解析】根据题干“蒸汽机”可以知道,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根据题干“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可以知道,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故C项正确。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的消极影响,BD两项是积极影响,排除。【答案】C
13.【解析】据材料“美国1895—1904年间……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垄断组织的形成,这是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故C项正确;“公司竞争日趋激烈”并不属于本质问题,故A项错误;“公司规模扩大”也属于现象,没有突出本质,故B项错误;“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故选C。【答案】C
14.【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由时间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排除A、D;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所以答案选B,排除C。【答案】B 15.【解析】“乡妇不能得利,往往有因此改业者”表明传统的家庭纺织业“女织”被破坏,出现“耕”“织”分离,标志着我国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排除BCD。【答案】A
16.【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华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的影响很大,放松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较快,加紧侵略,民族工业发展就缓慢,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答案】D 17.【解析】试题分析:“诚难与外货竞卖”,表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A是现象。“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说明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税负沉重,说明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CD都是原因,但是二者都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决定的,因此选择D。【答案】D 1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官僚资本。所以选A。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C项与材料无关;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A 19.【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见物即购,尽量将金圆券花去,深恐一夜之间币值大贬致受损失”“米煤布匹等必需品,连迷信品锡箔、白钱、甚至棺材等也在抢购之列,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一片混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的现象,故A正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现象与日本人的掠夺政策无关,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通货膨胀,不是物资供应紧张,故C排除。材料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无关,故D排除。【答案】A 2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知识点——三大改造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从题干材料信息“1957年”“工分”等,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完成了对农业的改造,即实行农村生产合作社,实现了由农民的个体经济转变为国有经济体制,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排除A;B项明显不符合1956年底农业改造后的史实,排除;农村基层行政组织的完善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排除C。故选D。【答案】D
21.【解答】据所学可知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等时期的农村土地都属于集体所有,且当时是集体劳作,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故ABD项排除;据所学可知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农村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实现分离,故C项正确。【答案】C
22.【解析】材料中的“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说明需要市场调节;“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说明需要计划指导。因此陈云的“鸟和笼子”理论谕旨市场调节与计划指导。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不符合这一理论的喻义,排除ABC项。【答案】D
23.【解析】1961年,国家提出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八字方针”,纠正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等“左”倾错误,所以出现了1961年工业国民收入下降的现象,故A正确;合理调整工商业是建国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是1953年提出的,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59年苏联撕毁与我国的合作协议,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
24.【解析】开发区的设立是为了引进外资、引进外来生产高新技术,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开发区的设立目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天津开发区和天津自由贸易区不是同时代的事情,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开发区不存在辐射作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答案】A
第II卷
25.【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可以看出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其主要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或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脆弱性、封闭性、落后性等等。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归纳总结“现象”: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而“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体现的是重农抑商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这种观点虽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1)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分)
特点:封闭性、分散性、落后性;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4分)(2)现象:纺织业的发展,雇佣关系出现(2分)(3)观点:重农抑商(1分)
(1)根据“从1953年我国完成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2)运动:从图1“人民公社好”和图2“大跃进运动”可以看出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结合所学回答“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消极影响即可。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26.【解析】
(3)制度:根据图
3、图4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1)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观察地图可以看出,14世纪欧亚贸易商路以陆路为主,贸易范围仅限于欧亚地区;奴隶贸易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范围扩展到非洲和美洲,以海路为主,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材料二中英法德等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降低关税,缔结关税同盟条约,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自由贸易的原则是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答案】
(1)变化: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贸易路线由陆路为主发展到以海路为主;国际贸易范围更广。(6分)
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分)原则:自由主义原则(自由贸易原则)(2分)
意义: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国际交往准则的确立;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成熟。(4分)27.【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形式、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以及一战时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较快发展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图示信息可以得出,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形式。
(2)图三为洋务企业,联系所学可知,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天津机器织布局等企业与其性质相同。图四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联系所学可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企业与其性质相同。【答案】
(1)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分)变动: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始终占统治地位。(3分)
(2)洋务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天津机器织布局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6分)28.【解析】
【答案】
(1)第一个五年计划或过渡时期总路线。(3分)(2)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
原因: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左”倾错误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分)
(3)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调整和改革农村生产关系。(4分)
第二篇:高一历史2013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沈氏农书》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应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岭南地区的一个独立王国。上世纪80年代,广州市政府在发掘该国国君坟墓的基础上,建成了南越博物馆,参观该馆你可能:
A.看到有成熟的青瓷B.了解到当时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C.能看到少量的青铜器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3.右图所示工具为水排,有关其出现时期、动力及用途,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西汉—人力—播种B.曹魏—人力—灌溉、排涝
C.唐朝—水力—灌溉D.东汉—水力—冶铁
4.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某一城市的商馆的广场上,美
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
A.上海B.北京C.南京D.广州
5.明清时徽商兴起的历史条件主要有:
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专卖制度被废除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宋词“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主要反映了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D.商帮势力崛起
7.下列言论中,能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舍本逐末,贤者所非。”D.“我中原„百产丰盈,并不籍资夷货”
8.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B.东方的借鉴学习C.正常文化交流D.地主阶级衰落
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点了。”架起这座桥梁的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从中可得出
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建立殖民霸权之势 11.19世纪是百货公司的世纪:“从街上望去,便宜的商品堆积如山,前面有‘大减价’的巨牌,吸引每个过路的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导致人口大量增加B.消费观念变化消费时代到来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2.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B.东西方的冲突
C.工厂制的普遍推行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13.“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
发货一样。”下列能够反映这种现象的发明是
A.蒸汽机B.火车C.电话D.指南针
14.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企业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
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A.美国国家袭断资本主义产生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垄断资本家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D.美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
15.1896年首届奥运会于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
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后又因印度茶叶的竞争和外商控制价格,最终“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生态环境被破坏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
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7.《南京条约》后上海对外通商,逐步向近代转变。下列能体现上海近代
化的企业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轮船招商局③发昌机器厂④贻来牟机器磨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8.汉阳铁厂将建成时,张之洞上奏:“地球东半面凡属亚洲界内,中国之
外,自日本以及南洋各国各岛暨印度皆无铁厂„„中国创成此举便可收回利
权。各省局、厂、商所需,既已甚广”材料表明张之洞:
①力图创建亚洲最大铁厂②主张中国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③主张抵制外
国的经济侵略④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有重大贡献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
爪哇一地月销‘飞马’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 1914年为16
万元。”对此理解正确是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自然经济
B.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
20.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
221.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工业---农业
1956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64年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C.“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D.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22.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我们也
做了一些错事”为此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23.1979年春,习仲勋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
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
超疯”等词汇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加强法制建设,打击市场投机行为②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③
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5.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开放区 ④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⑤沿边
开放城镇⑥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③④⑤⑥C.③①②⑤④⑥D.②④⑤①③⑥
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
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
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
不时,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著名的大盛魁(晋商)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
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意在警示其后人不忘当年创
业之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
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
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什么生产方式?结合材料概括其特点。(5分)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概括晋商发达的主
观因素。(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
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27.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
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
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
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3分)
材料二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
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其中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张裕酿酒
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此次博览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2分)
材料三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为宋代城市设计一段解说词(2分)。
28.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才得以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这时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2分)
(4)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工业的真正春天是1956年”?(2分)
(5)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2分)
(6)右图为荣德生1943年书写的对联,从中可以看出荣氏企业的经营理念。这种理念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弘扬、借鉴的精神是什么?(1分)
29.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1)“一五”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
(2)“二五”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2分)
(3)“六五”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5分)
(4)“八五”期间我国提出要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对此又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分)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
第三篇:2021-2021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解析
2021-2021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解析
2021-2021
学高中语文期中考试模拟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论述类文本
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小题,9
分)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一个执著于感情。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给人以亲切,而袭人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这个简单的细节,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例如王熙凤,写她与贾母的关系,主要表现她的逢迎,既突出了虚伪与做作,又表现了机敏泼辣。写她对贾氏姊妹、妯娌采取远近亲疏的不同态度,表现她自私和权诈的性格。写她与尤二姐的关系,表现“外作贤良,内藏奸滑'的两面手法。写她与贾府奴婢的关系,表现她笼络利用与压制虐待并用的统治手段。总之,一方面是当权的奶奶,治家的干才;另一方面又是舞弊的班头,营私的里手。治家与败家构成了她性格中的一对矛盾。这是一个既使人觉得可憎可惧,又有时使人感到可亲可近的人物形象。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需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是通过对他的思维和情感,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性格鲜明但又朦胧模糊,这也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方面的优劣之处。
B.在塑造林黛玉和薛宝钗,紫鹃和袭人等形象时,将她们复杂的性格进行全面对照,从而将其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出来的。
D.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
B.本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
C.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
D.写王熙凤,做了多方面的论证,目的是为了证明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上,文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至少几十人。
B.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红楼梦》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使人物更加真实。
C.《红楼梦》不仅善于塑造主要人物,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也能通过反复刻画、渲染、衬托,塑造出人物鲜明的性格。
D.《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鲜活的形象,真切动人。
二、实用类
文本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小题,12
分)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摩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诗词,体悟诗词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条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倘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第3
页
共
页
◎
第4
页
共
页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门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
岁,武亦姝
岁,陈更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图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摩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美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情,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影响。
B.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姝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C.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D.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3
分)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6.《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小题,15
分)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
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
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城市的主要部分在黄原河西岸。东关的街道通过老桥延伸过来,一直到西面的麻雀山下,和那条南北主街道交叉成丁字形。
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
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
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
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
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
第四篇: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一、本学期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学科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总结:
1、很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几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两本练习册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实验班适当做稍难题,在周测时适量出一些高考题或高考模拟题,提升能力,拓展视野。平行班以练习册上的题为主,要求学生全做,教师祥讲。
4、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全球化、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
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一、期中考试分析
1、成绩方面:
总平均分:三校第一
各班平均分 :实验班1年9班 名次下降,1年10班不变。
单科最高分 : 一年10班卢成媛90分。
2、存在的问题:
① 学困生的提质
②基础知识记忆
③进度过快
④语言归纳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提质措施
1、在完成余下的教学任务时,放慢进度,边讲边巩固
2、把练习册的基础题弄透,加强实验班的基础知识教学。
3、继续制定详尽的期末复习计划。
4、5、做好差生提质工作,采用一帮一的措施,教师及时检查督促,课堂多提问,课后个
别辅导。
第五篇: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考试成绩分析及经验小结:
成绩均分约为50分。试卷难度一般,有一定的区分度,主要侧重于基础题和学案错题的再现与变式。总体学生考试成绩一般,考出了目前的水平,这主要归功于教师在教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紧扣教材,指导学生落实知识点,学案的使用也比较到位,经过修订学案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
1.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把知识要点和教师补充的相关知识点落实到教材上,这样使集中注意力,课堂听课效果提高,同时便于以后的积累与复习。
通过课堂提问及时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利用前两分钟,朗读、背诵前一天所学要点内容,上课后提问,发现问题再讲解、强调。
每一单元学完之后,要求学生列出单元知识体系表,前两个单元老师完成,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归纳。
2. 注重课堂、自习的教学效率
课堂上要求学生纪录整理,随时提问反馈。自习课明确学习任务,做作业或练习册,比如做练习册时明确到具体某页某题,然后当堂反馈检查。
3. 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
本学期采取了多做基础题,以题带基础知识的做法。除了导学案和固学案以外,每课一练一评,题量是7-8个选择题,一个很基础的非选择题,做到小步子快反馈。每单元一测一过关,如果发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再讲解、强调、错题重做。
4. 培养答题技巧和规范答题
教会学生审题:单项选择题教会学生抓材料和问题的关键词,关注肯定项和否定项。非选择题,教会学生提炼材料,找要点结论,注意时间断限。
5. 注重史学基本理论和史观教学
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内容及运用;现代化、文明史观等史观。
6. 详细的计划
在期中考试前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把主要知识点按复习日期列表,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强化学生背诵。
二、存在的问题:
1.态度问题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导”的大环境下,学生对历史学科很不重视,从学生写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是抱着“三科考好,六科考良,无所谓”的态度走入历史考场尝试了“裸考”,结果可想而知。
2.不重视基础
学生不愿意,也没时间去落实基础知识,无课前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课堂上听过即放过。不能及时在书本上做记录。
三、下阶段学法指导
1.首先要从态度上重视,每一门课都要紧跟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
2.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3.注重落实基础,紧抓教材,课堂随着老师在书本上做圈划,重点内容及时做笔记。
4.学案认真完成,不会做的题及时找老师和同学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