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加大等严峻形势,黑龙江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保增长作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稳定市场预期,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年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第14位。累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4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3084.4亿元,增长14.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4.9亿元,增长16.5%。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增速稳中有升。2013年,受全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影响,我省消费品市场在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呈现出先抑后扬、缓慢回升态势。从季度零售总额增速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二季度增长13.5%,三季度增长13.6%,四季度增长15.3%,增速呈逐季回升。
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增速略快于城镇。2013年,黑龙江省城乡市场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消费品市场良性
推进。黑龙江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7.3%,城镇消费仍是市场主力。其中,城区零售额4356.1亿元,增长14.1%,同时,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消费品市场逐步活跃,黑龙江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0.5亿元,增长14.2%,增幅快于城镇0.5个百分点。
3.批发零售业增势稳定,住宿餐饮业增速放缓。2013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引领消费品市场发展,总量及增速均超过住宿餐饮业。全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拉动黑龙江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受政策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实现零售额755.8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低于批发零售业5.1个百分点。
4.限上比重明显提升,热点商品销售略有好转。近年来,黑龙江省涌现和成长了一批限额以上企业,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零售额比重持续提升。2013年,黑龙江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部零售总额比重的36.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从黑龙江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一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零售额288.2亿元和35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16.1%;二是标志消费升级的产品略有好转,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
家具类分别增长15.9%、26.1%和30.3%;三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休闲意识的增强,家庭医疗及健身娱乐用品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类增长22.1%、中西药品类增长30.4%,分别比上年提高5.6和4.3个百分点。
5.地区间市场运行落差有所扩大。2013年,黑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市场发展潜力,确保了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但受各市地经济形势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从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看,增幅最高为绥化市(15.4%),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增幅分别为15.0%和14.7%,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增幅最低的鹤岗市仅增长10.0%,增幅差距比上年扩大4.1个百分点。
6.物价涨幅平稳回落,系列促销活动成效明显。2013年,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为消费品市场企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黑龙江省对促消费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保供应、促消费、倡低碳、惠民生”为主题的“魅力龙江”消费促进月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年黑龙江省共组织举办主题消费促进活动85项,对拉动消费品市场效果显著;同时大部分商家抢抓节日商机,利用节假日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据统计,全年黑龙江省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48.6亿元,增长13.5%,极大地活跃了消费品市场。
二、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但受宏观政策影响及部分行业发展制约,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也呈现出热点消费降温,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发展逐渐回落的态势,市场运行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1.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市场需求回升缓慢。受经济总体下滑、物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居民即期消费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刚需性消费增速减缓,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力减弱,加之各类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而新一轮的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难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2.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大中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超市、连锁等新兴业态很少有企业进入农村市场。2013年,黑龙江省乡村限上实现零售额43.6亿元,仅占黑龙江省限上零售额的1.9%。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发展环境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物价持续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2013年,虽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但食品类价格的大幅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
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对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影响比较大,货币实际购买力逐步降低,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2013年受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城乡就业压力有所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增加。2013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增幅同比回落1.3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对消费增长有一定制约作用。
5.国家调控政策影响,重点行业支撑力度减弱。受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总体内需减弱等因素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等大类商品消费明显降温。2013年,黑龙江省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3和8.7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的降温,直接影响黑龙江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住餐企业消费发生明显转变,市场销售明显下滑,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全年黑龙江省餐饮业零售额仅比上年增长9.5%,增幅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住餐业的深度下滑,影响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6.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下滑。2013年,黑龙江省大型零售企业受政策影响,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下滑。全年
黑龙江省限上企业排名前20位的零售额占黑龙江省限上比重的26.9%,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比限上企业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速下滑严重影响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增幅回落较大的企业有中国石油哈尔滨销售分公司、大庆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哈尔滨新一百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鸡西销售分公司,分别比上年回落6.9、22.2、15.1和7.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目前,消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要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社会民生保障来减少居民的消费顾虑,加快消费空间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真正促消费扩内需。
第二篇: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3月,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假日经济效应明显,限上社会零售额平稳增长,餐饮消费有所回暖,市场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总体实现了平稳开局。
2014年1-3月份累计实现零售额17.61亿元,同比增长7.8%。按销售企业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4.74亿元,同比增长7.4%;乡村实现零售额2.87亿元,同比增长9.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2.5%;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5.27亿元,同比增长7.0%。但从全省情况看,全市零售额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位。
一、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批零业增速明显快于住餐业。1-3月,四大行业增速呈上升态势。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4个百点;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1.2个百分点,形势明显好转;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同比增长3.5%,幅增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四大行业延续去年商品市场好于服务市场的格局,零售批发业不但在总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增速也要明显快于餐饮住宿业。
2、限额以上零售额平稳增长,同比增长回落。2014年1-3月全市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9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回落3.0个百分点。
3、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有所扩大。分城乡看,城镇完成限上社零额(限额以上,同下)6.59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市场在总量上扔占据主导,但增速越低于农村市场;分地区看,桃山区实现零售额5.92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5.1%,增速列全市第一;勃利县实现零售额0.66亿元,同比下降12.6%,增速位列全市第三;新兴区实现零售额0.02亿元,同比下降2.3%,增速位列全市第二;茄子河区无限额以上企业。1-3月,全市的限上社零增速中城镇市场要快于乡村,经济中心板块要快于一县二区板块,这显然呈现扩大地区差距的态势,但这主要是由于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消费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商贸中心城市,从而形成消费“马太效应”引起的,随着“节日效应”的消失,这种区域消费“逆向”发展的异常情况会逐步消退,恢复到“趋同”的发展趋势。
4、限上商品销售增速回落,汽车类增长加快。1-3月份,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值所监测的16类商品上看,只3种商品增长,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按重点限上权重最大的五类商品(吃穿类、家电类、日用品类、石油类、汽车类)分别完成零售额1.95亿元、0.36亿元、0.02亿元、3.2亿元和0.57亿元,分别增长-7.6%、-0.03%、-0.02%、10.3%和31.0%,以上五类商品占全部限上商品销售额的92.7%;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和穿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速为-6.02%和-7.29%;1-3月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最快的两类五金、电料类、书报杂志类,增速分别达到178.6%和37.9%。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是消费之基,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不佳的大背景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全市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18134.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增幅较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了7.4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8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增幅较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了8.4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市居民消费的提升。
2、餐饮住宿受政策影响仍未消除。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省九条”等相关政策以来,全市各级党政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觉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集团消费、公款消费继续大幅减少,市高档餐饮住宿业受此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继续下滑。1-3月我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餐费收入0.02亿元,比去同期下降51%。全市6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中,1-3月餐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全面下滑,其中高档酒店餐费收入滑尤其明显。
3、网络电子消费冲击实体零售。由于网络购物具有方便快捷、商品选择范围广、价格相对优惠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全市消费者的认可。网络消费的零售额大部分来自省、市外,根据统计在地原则,网络消费方式产生的商品零售额未能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得以体现。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收入,促进有效消费。要千方百计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扩大就业,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落实收入翻番目标的具体化措施,努力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增强全市居民的消费能力。
2、加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对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部
门要加快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首先,要加大对住宿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其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3、结合实际,加大旅游业推介。旅游消费是集衣、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消费活动,对当地消费市场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一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把入境旅游、自驾游作为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二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结合美食街、农家乐等开发一批极具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4、大力培育,提升限上零售比重。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额6.59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7.4%,略高于全省比重4.2个百分点。要加大力度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努力提升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力求限额以上单位在数量和销售上实现双突破,以促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第三篇: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
消费品市场运行调研报告
上半年,在市政府出台的扩大消费、振兴商业八项措施带动下,重庆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3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8%。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上半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保持在13.0%以上,总体呈上扬趋势。其中:6月份,在全市大力开展购物美食节、汽车会展等活动助推下,零售额增长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14.3%,分别比1、2、3、4、5月加快1.3、0.9、0.9、1.0、0.8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乡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快于城镇
重庆市城镇与乡村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共同推动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77.0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30亿元,同比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家电惠民、汽车惠农等政策拉动下,农村消费增长较快,消费潜力得到一定释放,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4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速长期快于农村市场局面发生变化。
(二)批发和零售业拉动作用显着
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和零售业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拉动作用显着。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占比达85.5%,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73.40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4.03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19.3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三)住宿和餐饮业呈现新变化
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6.97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餐饮消费结构发生转变,餐饮市场呈现出注重节约实惠、抵制奢侈浪费的新变化。一方面,大众消费的中小型餐饮、特色餐饮保持平稳增长,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重庆骑龙饮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德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火锅连锁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14.8%,有力地支撑全市餐饮业平稳发展;同时,高档餐饮消费增速普遍下降,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餐费收入同比下降13.4%。分行业看,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0.25亿元,同比增长3.0%,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6.72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四)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法人企业4806家,比2012年末增加318家,共实现零售额1369.64亿元,同比增长17.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62.5%,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79.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7.7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81.91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三、多数商品销售有所加快全市限上法人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十六大类消费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等12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各类会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由政府搭台、商家参与的“2013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汇聚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全球105个参展品牌,销售各类车辆近1.8万台,极大地拉动了重庆市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消费淡季大大提高了销售业绩。据统计,上半年汽车类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25.1%,实现零售额322.93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以“味动山城、乐购重庆、美丽春天、快乐消费”为主题的“2013重庆春季购物美食消费节”,通过上下联动,在百货、超市、电器、汽车、餐饮等商贸行业,采取抱团促销、让利促销、有奖促销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有效激发消费热情,促进了消费。
(二)相关政策刺激消费
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过快回落,4月下旬,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提振商业经济的通知》,从家电惠民和汽车惠农、节庆促销活动、商旅联动、会展活动、电子商务、培育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商业环境、市场秩序等八个方面采取适应性措施,扩大消费,振兴商业,至5月初实施以来效果明显。据统计,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大类商品中,零售比重排列前五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96.6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五大类商品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随着刺激消费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下半年,全市消费市场有望承接上半年走势,全年实现稳定增长。
第四篇:2011年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8.8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与全省平均增幅持平,在全省排名第5位。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乡村增幅高于城镇。随着全市经济发展的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拉动城乡消费政策效应的继续放大,城乡市场实现全面增长。从全市情况来看,城镇市场消费仍占重要地位,但增幅低于农村市场0.2个百分点。上半年,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8.4亿元,同比增长17.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9.88%;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0.4亿元,同比增长17.4%,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12%。
(二)限上企业提质扩容,销售规模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和个体户1396家,住宿餐饮企业和个体户615家,合计2011家,比上年增加近800家,增长60%。其中,个体户入限数量增加,占全市限上企业的47.6%。全市限上企业零售额为327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59.6%,限下单位零售额为221.9亿元,同比增长5%,限上企业增幅高于限下企业22个百分点。限上企业中,个体经营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较快发展,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分别实现增幅30.8%和20.5%,均高于行业平均增幅。
(三)消费高峰相对集聚,市场热点相对集中。从时间看,假日经济日益明显。“元旦”、“春节”、“ 情人节”、“三八节”、“五一”等假日消费热潮迭起,上半年,市区大型百货商场销售6成在节假日实现,中央百大节假日销售占比高达71.05%。从空间看,商圈经济持续给力。上半年中心商圈内骨干零售企业实现销售35.65亿元,同比增长29.2%,增幅高于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个百分点,占全市骨干企业总销售额的85%。从品类看,高端品牌快速升温。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投资性消费、奢侈品消费促进了一线品牌、高端商品销售快速增长。上半年,黄金珠宝、名品腕表、高档名酒、品牌服装和乘用车热销,同比分别增长60.97%、60.56%、36.86 %、38.83%和42%。
(四)零售业态支撑明显,骨干企业稳步提升。零售业仍然是我市消费品市场的中流砥柱,在“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引导下,商家适时调整商品结构和营销策略,适应消费需求、开展特色经营,开展了系列营销活动,消费品市场一派繁荣兴旺景象。上半年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8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其中,18家骨干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28%。
(五)彰显特色提升品位,餐饮住宿兴旺繁荣。上半年,大型住宿企业和特色餐饮店抓特色提服务,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8 %,其中住宿业实现销售总额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4%,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9个百分点,增幅明显。市区10家骨干餐饮企业共实现营业额2.5亿元,同比增长22.13%,其中云泉山庄、开元宾馆增速最高,分别增长68.6%、33.83%。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商务活动增多拉动团体消费快速增长。徐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伴随对外开放和区域辐射力的增强,餐饮住宿企业明显感到商务会议多、旅游团队多,上半年开元承办会议300多场次,市内四星以上宾馆入住率平均在76%左右。二是滨水商业特色休闲街区建设催生和集聚了一批特色高档餐饮消费。在传统餐饮企业重特色灵活经营、促消费提升服务,推动大型宴席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南湖水街、滨湖新天地、彭城一号等特色餐饮集聚区成为餐饮业发展的新亮点。三是放心早餐等食品安全工程的推动,带动了家庭餐饮社会化的理念变革。四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住餐标准普遍上调。受原材料、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市区餐饮住宿标准较去年平均上调20%左右。
二、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的支撑因素
(一)内需利好政策刺激消费。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加大了扩大内需政策力度,家电、摩托车下乡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持续实施有效拉动了我市大宗、大件商品的消费能力。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家电下乡累计销售37.24万台(件),销售金额8.4亿元;家电以旧换新累计销售五大类家电4.64万台(件),销售额2.08亿元。仅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就拉动消费达10亿元以上。
(二)商贸设施建设催生消费。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提高“三重一大”项目中商贸设施建设的比重,随着投入的加大,一批高品位、高档次的特色商业街区陆续建成开业,并成为新的商务休闲集聚区,为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和机遇。同时,交通环境和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城市间距离,再加上近两年淮海经济区8个核心城市共同打造区域间协作带来的商机和影响,使徐州成为区域总部经济的中心,带动了商务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假日经济和旅游拉动消费。上半年,各商业企业充分利用节假日的重要商机,广泛开展打折让利、有奖销售、购物积分、厂家直销等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市区主要商家举办各类促销活动达800多场(次),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餐饮市场异常红火,各特色餐饮店在假日出现了座无虚席、一桌难求的火爆场面。同时,随着我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产业,商务活动增加、晚间经济增长、商贸餐饮旅游关联产业的良性互动,也成为拉动我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大亮点。
(四)物价上涨拉动消费名义增长。上半年,在猪肉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CPI同比上涨了5.2%,过快的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推动食品等居民刚性消费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推高了餐饮业的经营成本,拉动了餐饮在内的整体消费品市场的名义增长。
三、消费品市场增速的制约因素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更加强调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改善民生,这对消费品市场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CPI的高位运行,势必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尤其猪肉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公众的生活成本,价格何时“降温”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国家对贸经统计方法制度的调整,也对我市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幅度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一)限上企业主导地位不突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具有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渠道网络等优势,起着市场导向作用,引领着市场发展,但我市缺乏本土大型企业集团,限额以上单位比重太小,消费主导地位不突出,导致引领作用弱,拉动消费市场增长力度有限。随着各大型商业集团在周边城市迅速布点开店,我市批发零售业亟待提档升级,否则将面临着高端消费被分流、市场格局被冲击的严峻挑战。
(二)政策调控影响消费品市场。随着汽车、家电等消费的释放,及部分刺激消费政策的逐步退出,汽车等相关商品消费增长将放缓;同时,在国家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房屋成交下降,房地产市场相对疲弱,建筑、装潢、家具、家电等相关消费品消费受到直接影响。由此可见,下半年消费品市场增幅将有所放缓。
(三)乡村市场消费偏低。我市常住人口中乡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9%,而上半年乡村消费却只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1%,农村消费仍然不足,农村消费市场增长依旧缓慢。其原因有三:一是农村居民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导致农村居民对消费信心不足。二是农村
消费环境仍需改善欠佳。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行万村千乡工程,农村流通体系达得到很大改善,但仍存在商业网点分布不尽合理、商品品种不丰富等问题。三是社会保障滞后制约着农村消费市场发展,较高的教育、医疗费用,使得部分农民仍面临上学难、就医难的压力,挤压了农民的消费空间,抑制了即期消费。
第五篇:郑州市2014年春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郑州市春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春节长假,郑州市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足,活动精彩纷呈,消费稳定增长,郑州市商务局监测数据显示,黄金周期间,我市重点监测的15家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
2.95亿元,同比增长5.65%。
一、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
春节期间,省会各商业企业早作准备,烟酒、肉食、糕点、生鲜水果、服装鞋帽等各种年货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丹尼斯、大商、华润万家、家乐福等大卖场销售稳定增长,部分品种消费量增幅较大,如大商新玛特的鲜食类食品同比上升四成以上。节日期间商品价格保持稳定,从监测的14大类商品看,小包装大米、大豆油等大部分生活必需品零售价格与节前持平,花生油微幅上涨0.12%,牛肉上涨0.32%,鲜猪肉等商品呈现小幅下降趋势。
二、新年促销活动丰富多彩
春节期间,各大商场、超市纷纷开展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郑州丹尼斯百货开展“金马迎春 新春贺喜”活动,将中奖标示印制在购物小票上,顾客购物均有中奖机会;大商超市开展“大单送礼”、“年到福到红包到”活动,营造喜庆氛围,让利消费者。除大型商场、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外,今年国贸360广场、中原万达广场、锦艺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也以多业态统一促销的方式,给马年消费者带 1
来很多惊喜。总体来看,各种新年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不少购物中心的部分业态品种更是出现了少有的排队购买景象。
三、消费方式呈多元化发展
从消费结构看,居民休闲消费、文化消费和旅游消费大幅增加。春节期间,休闲民俗、健身娱乐、外出旅游等消费更加受到居民青睐,我市的文庙庙会、城隍庙会、商都民俗庙会等各种传统庙会人潮涌动,消费人数屡创新高。各大健身房和KTV娱乐场所采用微信、微博、团购等营销模式,吸引大批年轻消费者前往;春节档电影票房全线飘红,奥斯卡、万达、耀莱等院线购票队伍排起了长龙,部分热门影片连续创下单日票房记录。消费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极大丰富了市民的节日生活。
四、家电市场销售出现反弹
春节期间,家电销售冲破电商冲击和暖冬影响,销售额出现增长,其中信息消费和3C数码产品增长较快,特别是4G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春节期间4G智能手机销量增长较快;另外3C数码成为过年送给孩子们的时尚新年礼物,销售情况较好。
五、餐饮市场以大众消费为主
从监测的餐饮企业经营情况看,初
一、初二等亲朋好友集中宴请日期饮食公司等辖区内知名度较高的中档饭店食客爆满,初三以后阿五美食、萧记烩面等本地特色饭店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荤菜、鱼虾和菌类菜品较受欢迎,符合人
们节日期间的饮食传统;春节餐饮以大众消费为主,普遍崇尚节俭,包桌消费多在800元上下,家宴标准略低于聚会类。初一至初七,我市监测的四家餐饮企业餐饮消费同比增长
7.5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