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6月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1-6月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上半年,绥芬河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一季度下降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为06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呈低速运行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限额以上企业拉动不足,限下企业平稳运营。
1-6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9126万元,同比增长7.9%,动力明显不足。而中心地下广场的不断完善,商业中心的不断聚集,带动了商业中心地带小型商户的发展,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69132万元,同比增长12.8%,稳步增长。
(二)城区市场保持优势,带动乡村消费发展。
全市购物中心的不断完善,使城区消费成为担当推动消费市场繁荣向好的主导力量。1-6月,绥芬河市城镇实现零售额74080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以商业集群密集的城区消费增长明显,实现零售额58070万元,同比增长12.0%,相比之下,乡村增长较为迟缓,实现零售额14478万元。同比增长10.8%。
(三)餐饮行业趋于好转,商品零售稳步增长。
高档餐饮行业虽然受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家、省、市有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影响,但3月份—5月份左右是婚宴的高峰期,全市各监测企业营业收入都有不同幅度增加。1-6月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334万元,同比增长10.4%。进入二季度,商品市场销售品种逐渐繁多,商品零售稳步增长,1-6月实现零售额766224万美元,同比增长11.9%。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各项支出持续走高,居民消费意愿降低。
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居民购房、租房压力持续加大,加之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用于其他项目的消费支出受到挤压。特别是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收入增长预期不明朗的情形下,城乡居民储蓄、投资意愿明显增强,消费意愿受到打压。
(二)网购分流使传统零售行业面临挑战。
一方面,租金成本、人工成本及营运成本的不断上涨使得批发零售企业综合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盈利空间缩小,经营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网购、团购的迅速发展不断争夺传统店铺零售行业的市场份额,传统零售行业被迫进入微利时代。
(三)外贸政策尚未发挥明显效用,进出口额持续下滑。
作为贸易口岸城市,内贸消费市场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外贸运行不畅制约。上半年,全市进出口贸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呈现持续下滑趋势,虽然4月初,国家出台国内限伐政策,有望推动全市木材进出口贸易向好发展,但政策短期内尚未发挥明显效用。1-6月,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39273万美元,同比下降49.5%,其中进口160861万美元,同比下降51.9%,出口78412万美元,同比下降43.9%。
三、对全年消费品市场运行的预判和政策建议
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经济运行压力显现,不确定因素增加,内需加快增长难度较大。但宏观经济向好的基础和动力仍在,经济平稳增长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为确保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一方面,要千方百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购买力;另一方面,打好社会保障基础,加大政府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公共财政支出,缓解居民教育和医疗等方面支出压力,稳定城乡居民消费预期。
(二)加大消费品市场监测力度,确保市场平稳运行。
三季度进入消费市场活跃期,为确保消费市场平稳运行,应进一步加强对粮、油、肉、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运行监测,密切关注猪肉、禽类、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保证居民消费安全。
(三)积极引导企业创新转型,主动应对市场变化。
大力扶持具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建设技术先进、理念超前的互联网销售平台,借助全市临俄优势,开阔对俄互联网销售市场,抢占互联网销售先机;合理规划高端住宿餐饮项目,积极引导高端住宿餐饮企业调整经营方式,向大众化、特色化住宿餐饮转型发展,化解公务接待消费减少带来的冲击。
(四)积极完善对应优惠政策,抓住外贸发展机遇。
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开拓外贸市场的财政支持和帮助,切实加大财政投入,通过银行信贷担保、进出口完成额奖励等财政优惠支持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改变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关联度不高等问题。选择有一定规模、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企业,从争取资金、调整结构、培植后劲等多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服务,抓住全市外贸发展政策机遇,配合两区建设条件优势,引导企业做大、做强,抵抗经营风险。
第二篇: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3年,面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生产流通成本上升、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加大等严峻形势,黑龙江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保增长作为工作主线,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稳定市场预期,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全年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20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速位列全国第14位。累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14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批发零售业销售额13084.4亿元,增长14.3%;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124.9亿元,增长16.5%。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1.消费市场总体平稳,增速稳中有升。2013年,受全国消费市场增速放缓影响,我省消费品市场在物价平稳运行、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以及各类促销活动带动下,呈现出先抑后扬、缓慢回升态势。从季度零售总额增速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4%,二季度增长13.5%,三季度增长13.6%,四季度增长15.3%,增速呈逐季回升。
2.城乡市场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增速略快于城镇。2013年,黑龙江省城乡市场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消费品市场良性
推进。黑龙江省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35.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87.3%,城镇消费仍是市场主力。其中,城区零售额4356.1亿元,增长14.1%,同时,随着农村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消费品市场逐步活跃,黑龙江省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0.5亿元,增长14.2%,增幅快于城镇0.5个百分点。
3.批发零售业增势稳定,住宿餐饮业增速放缓。2013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引领消费品市场发展,总量及增速均超过住宿餐饮业。全年黑龙江省批发零售业零售额54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拉动黑龙江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受政策因素影响,增速明显放缓,实现零售额755.8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6.4个百分点,低于批发零售业5.1个百分点。
4.限上比重明显提升,热点商品销售略有好转。近年来,黑龙江省涌现和成长了一批限额以上企业,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购物环境,零售额比重持续提升。2013年,黑龙江省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22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部零售总额比重的36.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从黑龙江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一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实现零售额288.2亿元和355.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6%和16.1%;二是标志消费升级的产品略有好转,金银珠宝、通讯器材和
家具类分别增长15.9%、26.1%和30.3%;三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休闲意识的增强,家庭医疗及健身娱乐用品快速增长,体育娱乐类增长22.1%、中西药品类增长30.4%,分别比上年提高5.6和4.3个百分点。
5.地区间市场运行落差有所扩大。2013年,黑龙江省各地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挖掘消费市场发展潜力,确保了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但受各市地经济形势与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运行情况存在差异。从消费品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看,增幅最高为绥化市(15.4%),牡丹江市和佳木斯市增幅分别为15.0%和14.7%,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增幅最低的鹤岗市仅增长10.0%,增幅差距比上年扩大4.1个百分点。
6.物价涨幅平稳回落,系列促销活动成效明显。2013年,黑龙江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2%,涨幅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为消费品市场企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黑龙江省对促消费活动进行了统一部署,在黑龙江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以“保供应、促消费、倡低碳、惠民生”为主题的“魅力龙江”消费促进月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全年黑龙江省共组织举办主题消费促进活动85项,对拉动消费品市场效果显著;同时大部分商家抢抓节日商机,利用节假日开展促销活动刺激消费,据统计,全年黑龙江省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248.6亿元,增长13.5%,极大地活跃了消费品市场。
二、存在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2013年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但受宏观政策影响及部分行业发展制约,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也呈现出热点消费降温,与上年同期相比市场发展逐渐回落的态势,市场运行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
1.受国内大环境影响,市场需求回升缓慢。受经济总体下滑、物价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居民即期消费难以得到有效释放,刚需性消费增速减缓,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力减弱,加之各类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而新一轮的刺激消费政策尚未出台,难以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
2.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村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大中型商场过于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市场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目前超市、连锁等新兴业态很少有企业进入农村市场。2013年,黑龙江省乡村限上实现零售额43.6亿元,仅占黑龙江省限上零售额的1.9%。近年来,虽然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释放,但农村发展环境仍然滞后,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3.物价持续上涨对消费品市场将产生不利影响。2013年,虽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但食品类价格的大幅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乡
居民的消费支出,尤其是对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影响比较大,货币实际购买力逐步降低,对居民消费预期产生不利影响。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影响消费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2013年受经济不确定因素影响,城乡就业压力有所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收入增加。2013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2.8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0%,增幅同比回落1.3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对消费增长有一定制约作用。
5.国家调控政策影响,重点行业支撑力度减弱。受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总体内需减弱等因素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等大类商品消费明显降温。2013年,黑龙江省汽车类和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0.3和8.7个百分点,这两类商品的降温,直接影响黑龙江省零售总额增长1.1个百分点。同时,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住餐企业消费发生明显转变,市场销售明显下滑,对消费市场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全年黑龙江省餐饮业零售额仅比上年增长9.5%,增幅同比回落7.4个百分点,住餐业的深度下滑,影响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6.重点企业零售额增速下滑。2013年,黑龙江省大型零售企业受政策影响,销售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零售额增速明显下滑。全年
黑龙江省限上企业排名前20位的零售额占黑龙江省限上比重的26.9%,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比限上企业平均增速低1.9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速下滑严重影响黑龙江省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其中,增幅回落较大的企业有中国石油哈尔滨销售分公司、大庆百货大楼有限公司、哈尔滨新一百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鸡西销售分公司,分别比上年回落6.9、22.2、15.1和7.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目前,消费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要在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上下功夫,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强化社会民生保障来减少居民的消费顾虑,加快消费空间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真正促消费扩内需。
第三篇:2014年1-4月广东省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1-4月广东省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4月,广东消费品市场小幅上扬,1-4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0.11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当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1.66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加快0.5个百分点。
一、吃、穿、日用等基本生活品销售平稳。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336.33亿元,增长8.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94.20亿元,增长8.5%;日用品类零售额129.68亿元,增长
7.5%。
二、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畅旺。受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带动,通讯器材类商品销售畅旺。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01.97亿元,增长23.6%,增幅居各大类商品销售前列。
三、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回升。受部分城市汽车限购政策预期实施和政府一般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启动等因素的影响,汽车类商品销售明显回升。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066.28亿元,增长20.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5个百分点。
四、家电、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销售明显放缓。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188.35亿元,同比仅增5.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43.14亿元,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1.8个百分点。
五、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出现下滑。受金价下调、居民投资热情迅速降温等因素影响,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出现下滑。1-4月,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金银珠宝类零售额73.37亿元,同比下降7.7%。
第四篇: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3月,七台河市消费品市场假日经济效应明显,限上社会零售额平稳增长,餐饮消费有所回暖,市场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总体实现了平稳开局。
2014年1-3月份累计实现零售额17.61亿元,同比增长7.8%。按销售企业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4.74亿元,同比增长7.4%;乡村实现零售额2.87亿元,同比增长9.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同比增长12.5%;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5.27亿元,同比增长7.0%。但从全省情况看,全市零售额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0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十位。
一、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1、批零业增速明显快于住餐业。1-3月,四大行业增速呈上升态势。其中: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97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4个百点;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1.2个百分点,形势明显好转;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2亿元,同比增长3.5%,幅增比去年同期回落4.9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增幅较去年同期增长0.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四大行业延续去年商品市场好于服务市场的格局,零售批发业不但在总量上占据主导地位,增速也要明显快于餐饮住宿业。
2、限额以上零售额平稳增长,同比增长回落。2014年1-3月全市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9亿元,同比增长3.0%,增幅回落3.0个百分点。
3、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有所扩大。分城乡看,城镇完成限上社零额(限额以上,同下)6.59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市场在总量上扔占据主导,但增速越低于农村市场;分地区看,桃山区实现零售额5.92亿元,总量列全市第一,同比增长5.1%,增速列全市第一;勃利县实现零售额0.66亿元,同比下降12.6%,增速位列全市第三;新兴区实现零售额0.02亿元,同比下降2.3%,增速位列全市第二;茄子河区无限额以上企业。1-3月,全市的限上社零增速中城镇市场要快于乡村,经济中心板块要快于一县二区板块,这显然呈现扩大地区差距的态势,但这主要是由于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消费从农村流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商贸中心城市,从而形成消费“马太效应”引起的,随着“节日效应”的消失,这种区域消费“逆向”发展的异常情况会逐步消退,恢复到“趋同”的发展趋势。
4、限上商品销售增速回落,汽车类增长加快。1-3月份,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值所监测的16类商品上看,只3种商品增长,其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按重点限上权重最大的五类商品(吃穿类、家电类、日用品类、石油类、汽车类)分别完成零售额1.95亿元、0.36亿元、0.02亿元、3.2亿元和0.57亿元,分别增长-7.6%、-0.03%、-0.02%、10.3%和31.0%,以上五类商品占全部限上商品销售额的92.7%;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和穿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速为-6.02%和-7.29%;1-3月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最快的两类五金、电料类、书报杂志类,增速分别达到178.6%和37.9%。
二、消费品市场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收入是消费之基,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企业效益不佳的大背景下,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放缓。2013年全市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18134.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增幅较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了7.4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8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1%,增幅较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了8.4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市居民消费的提升。
2、餐饮住宿受政策影响仍未消除。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省九条”等相关政策以来,全市各级党政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自觉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集团消费、公款消费继续大幅减少,市高档餐饮住宿业受此影响尚未完全消除,继续下滑。1-3月我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餐费收入0.02亿元,比去同期下降51%。全市6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中,1-3月餐费收入较去年同期出现全面下滑,其中高档酒店餐费收入滑尤其明显。
3、网络电子消费冲击实体零售。由于网络购物具有方便快捷、商品选择范围广、价格相对优惠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全市消费者的认可。网络消费的零售额大部分来自省、市外,根据统计在地原则,网络消费方式产生的商品零售额未能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得以体现。
三、几点建议
1、提高收入,促进有效消费。要千方百计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扩大就业,完善居民收入增长机制。落实收入翻番目标的具体化措施,努力缩小社会各阶层收入差距,增强全市居民的消费能力。
2、加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也对相关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政府部
门要加快构建安全放心、文明健康、公平公正、诚信友好的社会消费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想消费、敢消费”的消费氛围。首先,要加大对住宿餐饮行业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其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3、结合实际,加大旅游业推介。旅游消费是集衣、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消费活动,对当地消费市场的发展有较明显的推动作用。一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把入境旅游、自驾游作为带动住宿餐饮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二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结合美食街、农家乐等开发一批极具当地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
4、大力培育,提升限上零售比重。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额6.59亿元,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37.4%,略高于全省比重4.2个百分点。要加大力度培育有发展潜力的小微企业,做大企业规模,努力提升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力求限额以上单位在数量和销售上实现双突破,以促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第五篇:2014年1-5月河南省安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1-5月河南省安阳市消费品市场情况
2014年1-5月,全市消费品市场在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及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特别是受中央作风建设持续深化、网络销售分流等因素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低位增长态势。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5950万元,同比增长12.0%,累计增速在全省居16位,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2-5月各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分别为12.4%、12.7%、10.7%、12.3%。
1、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低位增长。全市限额以上贸易单位虽经多方努力,但与上年比仍然处于低位增长态势。1-5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658927万元,同比增长10.7%。比一季度低1.3个百分点。除元月份免报外,各月当月增长分别为12.1%、15.6%、4.0%、13.9%。
2、人们的衣、食、住、行消费依然是主体。1-5月,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业的零售额增长的主要有:建材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石油及石油制品类、五金电料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儿童玩具类、煤炭及制品类、化妆品类等商品,上拉零售额明显。食品、现代家居、服装服饰等商品消费依然是主导。1-5月,全市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1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日用品类增长13.0%。由于房地产市场依然兴盛,使与装修材料相关的商品刚性需求较旺,建材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60%、五金电料类增长9.9%。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需求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家用汽车增多,石油及石油
制品类消费需求很强,1-5月汽车类增长19.5%、通讯器材类增长60%、金银珠宝类增长44.4%、儿童玩具类增长25.7%、煤炭及制品类增长24.5%、化妆品类增长20.6%、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