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1-5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业生产情况
2014年1-5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业生产情况
佳木斯市粮食生产连续10年增产,今春,面对严重内涝、持续低温多雨的不利农业生产形势,全市场上下始终坚持“抢农时、快掀潮、提标准、夺全苗、防灾害、强管理”的总体工作思路,超前谋划,周密部署,坚持在“早”字上下功夫,在标准上做文章,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夺取了抗春涝、战低温、保春种战役的全面胜利,为再夺全年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农业生产完成情况
(一)早启动快推进,按时完成了春耕生产任务。截止5月29日,全市1691万亩水旱田播插任务全部完成。其中,水稻704万亩,玉米760万亩、大豆141万亩、薯类19万亩、杂粮杂豆及蔬菜、烤烟等经济作物65万亩。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生产体现出四早、两快的特点。四早即:一是生产形势早分析。为准确把握春耕生产形势,适时采取有效措施破解各类难题,确保春耕生产高标准安全有序推进,3月10日市政府就组织专家对气象、水文、农资、金融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全面透彻分析,形成了《佳木斯市二〇一四年农业生产形势分析及指导意见》下发至各县(市)区,并组织气象、农机、农技专家深入乡村农户,以地块为单元对耕地土壤墒情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因地制宜的制定出了切实有效的春耕生产措施,为各项农事活动高标准快速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是清雪扣棚早动手。把“扣棚增温”作为水田备耕生产的首要任务,把地处公路沿线、示范带动性强的集中育秧小区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2月末掀起热潮,3月22日全市514处集中育秧小区清雪扣棚工作全部告捷。把分散建设、位置偏远的散棚作为难点,统筹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及时破解了一家一户人力有限、机械不足的难题,实现了集中小区与散棚大棚协同推进。同江市、富锦市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与农垦开展合作共建,今春集中育秧小区清雪扣棚工作基本实现了与农垦同步;三是催芽设备早检修。为及时破解催芽设备检修资金困难,市政府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各方参与催芽基地运营,极大增强了资金筹措能力,确保了设备检修资金及时到位。同时,还成立了由外聘专家及市、县、乡三级农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采取分片包点的方式,长期驻扎催芽车间指导设备检修调试工作,为设备检修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3月中旬催芽设备检修全部完毕;四是催芽任务早落实。为最大限度的发挥智能化催芽的生产优势,以催芽基地为中心,根据芽种覆盖面积,组织乡村干部逐户走访,详细调查品种选择与计划播期情况,3月20日前就将催芽任务全部分解落实到户。并根据品种类型、播种时期,按照分批、分类的原则,做好了种箱安排,为实现“同种同箱”,为保障芽种质量做好了充分准备。两快即:一是大田播种推进快。为全面加快大田播种进度,采取抓两头带中间,一方面积极引导地处第二积温带的汤原县、桦南县两地全力加快播种进度,引领全市早播快种,4月末就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大田播种热潮;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地处第四积温带的同江市的督导推进力度,引导岗地农民适时抢墒播种。市政府于4月29日下发了《关于加快大田播种进度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要抓住雨前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播种进度,促进了大田播种进度的整体加快。同时还大力推广了一台大马力机车整地、一台气吸式精量播种机精量点播、一台小四轮镇压的“一大一小一精”的联合配套耕种模式,播种进度显著加快,作业标准大幅提高,收到了适宜一块耕种一块,耕种一块达标一块的理想效果。二是查田补种推进快。针对持续低温阴雨导致部分大田作物出现粉籽的情况,各级政府引导农民适早深入田间查看种子萌发和出苗情况,积极协调早熟玉米品种和大豆种子,指导农民根据当地积温条件及早对粉籽地块进行补种,全市1.3万亩粉籽地块毁补种工作5月26日前全部完成。
(二)加强田间管理,促进秧苗提档升级。针对今年特殊的农业生产形势,为促进作物健壮快速生长,全市上下着力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中耕铲趟上,针对春末夏初持续低温阴雨,大田作物根系发育慢、根部病害危害重的不利形势,把加强中耕铲趟作为促进作物快速生长的重要手段,在玉米3叶期和大豆真叶展开期,组织大马力拖拉机进行了一次全面积的深松作业,提早散寒增温,收到了理想的壮根促生长效果。并坚持多铲多趟,早铲早趟,截止7月10日,二次铲趟结束,三次铲趟已进行过半,分别完成754万亩和739万亩,有效地调整了耕层土壤结构,控制了农田杂草的发生,促进了作物快速健壮生长。二是在水田管理上,为最大限度减轻潜叶蝇、负泥虫两大水田害虫带来的危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路,组织农民在水稻返青后进行一次全面药剂防治的基础上,还根据监测点虫情发生情况,对多发和重发地块进行了重点防治。并针对今春水稻秧苗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徒长的实际,指导农民采取“浅、湿、干”相结合的水层管理模式,突出晒田增温,收到了较好的壮根促蘖效果。三是在肥料施用上,牢牢把握住了作物养分需求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两个关键时期,在玉米8—10叶期和水稻3.5—4.5叶期,根据田间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长势科学确定肥料种类和追肥数量,促进了作物地上下协同快速生长,构建起了良好的群体结构。四是在病虫草害防控上,针对今年特殊的气候条件,为将青立枯病控制在最低范围,各级政府指导稻农根据苗情长势适当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并在秧苗处于1.5—2叶期期间全面的喷施了一次瑞苗清进行化学防控,起到了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病害多发区和重发区组
织技术力量进行蹲点看守,加强防控,将病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在大田灭草上,为杜绝低温阴雨导致药害发生,引导农民改以往传统的播后土壤封闭灭草为苗后茎叶处理,既收到了较好的灭草效果,又避免了除草剂对秧苗产生的危害,确保了秧苗健壮生长。
二、当前苗情长势情况
虽然全市今春遭遇了多年罕见的低温涝害,但由于春耕动手早,形势分析透,应对准备足,措施招法实,成功抵御了极端异常气象条件对春耕生产的不利影响,将所有农作物全部播插在了丰产期。并通过科学指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提档升级,达到了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生产目的。
从目前看,全市各作物苗情长势总体良好,全市1631万亩粮食作物中,一类苗面积1507万亩,占92.37%;二类苗面积115万亩,占7.01%,三类苗面积8.5万亩,占0.52%。一类苗所占比例略低于去年水平,二类苗略高于去年,三类苗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市59万亩经济作物中,一类苗为58万亩,占99.1%;二类苗为0.54万亩,占0.9%,没有三类苗,经济作物苗情明显好于常年。目前,水田穗肥已全部施完,株高50㎝以上,部分11叶品种已见穗,12叶品种剑叶已经抽出,平方米茎蘖数普遍达到550株以上,呈现出理想的丰产长相;大部分玉米叶龄已达到14片叶以上,株高1.7米以上;大豆植株已经生出7-9片复叶,正值盛花期。就目前的农业生产形势看,如果后期不出现异常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完全能够实现11连增。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是近期持续低温阴雨,空气湿度大,部分水田地块出现赤枯病,但从病害类型和当前发病程度上看,不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同时,如果近期天气突然转晴,温度骤升,水稻有发生穗颈瘟的可能。二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七八月份全市降雨偏多,有局地洪涝发生的可能。七月下旬有低温时段,水稻有出现障碍性冷害的可能,对正常结实不利。三是由于5月份的持续降雨,部分低洼地块播期拖后,目前生育进程较慢,秋季存在贪青晚熟的可能。
当下,正值农作物快速生长的关键季节,下一步重点要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苗情升级,应着力抓好以下三项措施落实,促进苗情升级:一是强化中耕铲趟。把铲趟深松作为提高地温、抢夺积温、防止草荒、促进生长的重要措施。各县(市)区要集中各种机械力量加快铲趟进度,活土散寒增温,培土固根,抢夺积温,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有针对性的做好晚播地块促早熟工作,确保作物安全成熟;二是突出抓好水稻生产。根据不同熟期、不同积温带的品种和分蘖情况,合理促控,保证有效分蘖茎数,为水稻丰收奠定基础。分蘖不足的地块,适当增加氮肥、磷肥用量,施好粒肥,促进结实率和千粒重
提高,弥补穗数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长势过旺,分蘖过多的地块,在减少氮肥用量的同时,重施钾肥,强基壮秆,预防倒伏;三是做好各种灾害防控准备。以水稻稻瘟病和二化螟、马铃薯晚疫病、大豆叶部粒部病害、玉米大小斑病和顶腐病等病虫害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路,抓住近期水稻齐穗期防治穗颈瘟的最佳时期,引导农民科学选用药剂,将赤枯病和稻瘟病结合防治,并严格施药标准,确保收到预期防控效果。全面抓好田间监测,加强预警预报,一旦发生立即组织防控队伍进行统防统治,做到小发生不蔓延,大发生不成灾。
第二篇:2014年1-6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生产情况
2014年1-6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业生产情况
上半年,牡丹江市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扶农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克服气候多变、部分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全市共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贡献突出
上半年,在食用菌及棚室蔬菜较快发展的带动下,全市实现种植业增加值26.6亿元,同比增长9.9%,占农林牧渔增加值的68.8%,对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5%,贡献十分突出。
1、春播条件好于上年
一是土壤墒情较好,春播提前。春播期间全市土壤墒情基本正常,有利于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玉米、大豆春播时间较上年(5月6日)提前12天左右。二是农资价格总体下降,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玉米价格较上年同期低3%左右,水稻、大豆基本持平;尿素较上年同期低10%左右,二铵低9%左右,复合肥低7%左右,可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民种地积极性。三是水库蓄水情况良好。由于秋冬以来全市降雨量较多,全市各大中小型水库蓄水量充足,大小河流水位也都处于正常状态,能够保障春播春种用水和水稻泡田、插秧用水。四是农机备耕助力春播。全市各级农机部门抢前抓早启动农机备春耕工作,共检修完成26万套农机具,有力保障春耕生产的开展。
2、播种面积小幅增长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全市春播生产早准备、快掀潮、保质量,提前完成了春播春种工作。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64.7万公顷(970.7万亩),同比增长2.5%。一是粮食作物面积增长,三大作物“两增一稳”。全市粮食种植面积54.7万公顷(820.4万亩),同比增长2.9%,其中,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呈现“两增一稳”的趋势。玉米面积31万公顷(464.3万亩),同比增长4.4%;大豆面积18.1万公顷(272万亩),同比增长0.9%;水稻面积4.6万公顷(69.6万亩),同比持平。二是经济作物面积略增,饲料作物面积下降。全市经济作物面积9.9万公顷(148.2万亩),同比增长0.2%。其中:瓜果类、蔬菜(含菜用瓜)、药材面积同比分别增长12.6%、4.1%、2.6%;甜菜、麻类、烟叶、油料面积同比分别下降97.1%、42.3%、7.7%、1.2%。饲料作物种植面积1312公顷,同比下降4.7%。
3、当前苗情普遍较好
从各地苗情的综合汇总情况看,全市农作物一类苗面积占播种面积的96.44%,较上年增加0.57个百分点。粮食作物一类苗为96.41%,比上年增加0.04个百分点;二类苗为3.57%,比上年增加0.12个百分点;三类苗为0.02%,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蔬菜、烤烟等经济作物长势正常,一类苗普遍在96.64%左右。
从7月7日调查的苗情长势看,玉米展叶11—13叶,可见叶片14—15片,株高140—155厘米,地块已封垄;大豆株高42—53厘米,可见8-12片复叶;水稻分蘖速度快,秧苗长势良好,每穴株数20—30株,普遍株高40—55厘米;薯类株高40—55厘米,进入开花期。
4、菌菜产量持续增加
上半年全市蔬菜产量1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9%,其中:棚室蔬菜15.8万吨,同比增长11%,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87.3%;大地蔬菜2.3万吨,同比增长3.4%。食用菌生产向棚室化方向发展,初步统计全市食用菌棚室已经达到9500栋。预计上半年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36亿袋(块),同比增长10%左右;食用菌产量14万吨,同比增长8.5%,其中:黑木耳(干品)产量约为6.6万吨,同比增长8.4%;其他蘑姑产量约为7.4万吨,同比增长8.7%。
(二)畜牧业生产低位徘徊
1、产量下降存栏回升
上半年,全市家禽、肉猪分别出栏648.9万只、92.1万头,同比分别下降12.4%、0.7%;肉牛、羊分别出栏10.8万头、20.3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9%、4%;肉类产量9.9万吨,禽蛋产量2.1万吨,牛奶产量4482吨,同比分别下降1.3%、3.2%、28.2%。从期末存栏同比情况看,羊存栏48.6万只,黄牛及肉牛存栏40.1万头、生猪存栏111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3%、5.2%、2.3%;家禽存栏716.7万只、奶牛存栏3543头,同比分别下降4.7%、18.1%。从期末存栏与上季末环比情况看,除奶牛存栏环比继续下降外,猪、黄牛及肉牛、羊、家禽存栏扭转了一季度环比下降趋势,呈现增长趋势(见下表),将有利于畜牧业生产的企稳。
2、养殖效益喜忧参半 春节以后,生猪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持续下滑,最低达到4.8元/市斤,5月份后价格有所回升,目前达到6.0元/市斤左右,基本处于生猪盈亏平衡点。综合上半年情况看,由于生猪价格下降幅度大、时间长,养殖户出现亏损。肉鸡受H7N9禽流感、“速生鸡”等负面影响,市场消费量骤减,孵化企业、屠宰企业大幅减产或停产,肉鸡养殖户出现大面积空舍情况。奶牛受现有养殖方式(散养为主)、乳品质量难控、乳品加工企业拒收等因素影响,数量始终呈下降趋势。肉牛、肉羊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产业发展平稳。
3、龙头企业运行不力
上半年,皓月肉牛屠宰加工厂屠宰加工肉牛0.32万头,鑫鹏肉业屠宰加工生猪11.2万头,宁安正大集团屠宰肉鸡21万只,天姿肉鸡加工厂屠宰肉鸡30万只。除鑫鹏肉业生猪加工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4.7%以外,皓月、正大集团和天姿的加工量不到上年的一半。
(三)林业生产下降
上半年,受国家停止森工系统商业性木材采伐的影响,林业生产仍处于下滑态势,全市实现林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下降10.1%。
(四)其他产业健康发展
全市实现渔业增加值2489万元,同比增长7%;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340万元,同比增长10.9%。
二、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依然较多。一是局地出现旱象。由于6月下旬至今气温高、降雨少,部分地块,尤其是坡岗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旱象。二是存在局部虫害暴发可能。虽然目前观测粘虫、玉米螟、蚜虫等危害较常年偏轻,但仍存在局部暴发危害的可能。三是局地气象灾害依然存在。6月10-27日,宁安、海林、穆棱、城区等地相继发生暴雨和冰雹灾害,受灾面积达到24.4万亩,成灾面积达到11.4万亩,预计损失粮食5.2万吨。气象台预计夏季后期降水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多局地强对流天气,易出现局地洪涝,这都为再夺农业丰收增加了难度。
2、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亟待破解。一是加工企业牵动产业作用未完全体现。一方面企业与基地利益联结不紧密,对养殖基地“反哺”不够;另一方面企业不同程度地
存在品牌不响、市场不阔、资金不足、链条不长、带动不力等问题,始终处于“吃不动和吃不饱”状态。二是发展规模养殖用地困难。随着各县(市)、区城镇化建设、开发区发展和城乡统筹的实施,许多农用土地纳入了城市规划范围之内,规模养殖所需大面积用地偏紧。三是畜牧产业比较效益不高。全市农民致富门路多,养殖业与食用菌、劳务输出、山产品采摘、小型零售业等行业相比存在着投入大、风险高、比较效益低等劣势,影响投资积极性。
三、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建议
1、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一是强化技术服务力度。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搞好试点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提高农民对农作物精细管理的能力。二是做好防灾抗灾的各种准备。首先是抓好防旱、防汛、防火、防疫、防雹等工作,力争减少天灾人祸带来的损失。其次是加强各类病虫草害预警预报,确保病虫害少发生不蔓延、大发生不成灾,防止各类病虫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二次危害和新的损失。
2、落实畜牧业重点工作。一是以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作用。扶持好红星、皓月、正大、鑫鹏等龙头企业发展,破解流动资金不足、用地紧张、环境评价等制约性问题,借力企业拉动全市畜牧业发展。二是以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突破口,做精做优养殖基地,逐步提高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三是以加大执法力度为突破口,切实保障产业和产品安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投入品监管工作,把畜牧业打造成安全产业。
3、积极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在科学规划评估的基础上,把全市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经济优势,实现以采伐林木为主的传统林业生产向多元化林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弥补国家停止森工林木商业性采伐和地方林业木材逐步限伐政策对全市农业生产的影响。
4、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大力宣传全市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势,实施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发展战略,借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拓展地产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销售量,实现各类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良性循环,确保农民增收。
5、抓住改革机遇促进农业发展。紧紧抓住全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积极争取有利于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落地,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
第三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情况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二手车交易市场发展情况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市二手车交易量逐年增加,二手车交易已成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佳木斯市汽车市场的繁荣发挥着桥梁与纽带作用。近日,市统计局对全市嘉鹏二手车交易市场、伟嘉基业汽车城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及市工商局、市国税局等部门开展了走访调研活动,对全市二手车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摸底调查。
1、全市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
全市二手车市场起步于九十年代末,最初以二手出租车交易为主,现在以经营私家车为主。全市现有二手车经营执照的企业共有14家,其中,同江市1家,富锦市4家,汤原县1家,市区8家。目前佳木斯市内只有2家二手车交易市场具有自营场地,规模较大,近两年,全市平均每年交易量在8000辆左右,年交易额约1.7亿元。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全市实际情况,由市商务局牵头,工商局、国税局、物价局、公安局交警支队配合,经过反复征求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市政府2013年12月下发了《佳木斯市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规定》(佳政发[2013]22号)和《佳木斯市二手车流通管理实施办法》(佳政发[2013]23号)两个规范性文件。根据全市地形东西狭长沿江发展的特点,明确城市二手车交易市场的设立应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和商业网点布局原则,明确了服务主体和交易主体,加强税控监管,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促进全市二手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二手车市场存在许多问题需亟待解决:
一是服务主体与经营主体混淆不清。作为提供服务的专业交易市场平台发育不良,违规从事经营主体的交易活动;而作为经营主体的二手车经销公司、拍卖公司、经纪公司、鉴定评估企业发展不足,也找不到好的交易平台。
二是缺乏专业市场,传统市场亟待整合升级。长期以来,全市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是自发形成的旧车交易场所,这种分散的低层次的市场格局为不法经营业户提供了可乘之机。目前,比较集中的只有佳东安庆路嘉鹏二手车市场一处有自营场地,经营面积1.2万平方米,经营环境差,服务层次低,缺乏必要的设施和交易场所,每逢周六、周日沿街占道经营,侵占路权,影响交通,影响市容市貌。这样的市场,难以满足未来市场需求,不利于辐射周边市场,难以发展壮大。三是市场分散,监管不便,造成税收流失。近年来,二手车交易中单车交易平均价格仅在2万元上下,总体估值偏低,连续几年全市税收总额不足100万元。突出的问题是一些二手车经营者低开发票,弄虚作假,非法中介。也出现了欺诈交易、场外交易、违法车辆交易等诸多问题。
四是现有市场缺少机动车登记服务站这个必要条件,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由于全市的二手车交易市场未设立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市场缺少车辆查验登记环节,交易前不能进行查验登记,对二手车的合法性信息、车辆的维修信息、事故车辆定损信息等不能共享。没有车辆信息记录致使鉴定评估难,不易对二手车做出客观公正的判定,购买者很容易掉进“价格陷阱”,为“黄牛”所蒙蔽,甚至承担非法车辆交易的消费风险。
五是服务功能缺失,售后问题比较多。目前全市二手车市场没有建立信息咨询、价值评估、配件供应、维修保养、汽车保险、技术检验等一条龙服务,与先进市场相比差距较大。由于诸多问题存在,本地及周边城市的很多消费者被迫前往哈尔滨等地购买二手车。这样的行业现状,很难使全市发挥出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的辐射作用。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为加强二手车流通管理,规范二手车经营行为,促进二手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商务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税务总局令2005年第2号),为了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结合全市实际,建议由市商务局、工商局、国税局、公安局、物价局五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联合对全市的二手车市场开展清理整治活动,有关建议和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二手车市场监管工作
近年来,全市二手车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到目前,市内己有二手车交易市场8家,为促进全市汽车经济繁荣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市二手车市场发展还不平衡,配套设施和服务达不到要求,管理制度不健全,交易行为不规范,不正当竞争、偷税、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对此,各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二手车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足于自身职能,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增强监管工作合力,切实维护好全市二手车市场秩序。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市场监管合力
1.商务部门要按照《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和商务部《关于2012年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省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商建函[2012]348号)的有关要求,严把二手车市场主体准入关,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网点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根据目前全市二手车的实际交易量,原则上不再批建新的二手车市场。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现有二手车交易市场设施档次和服务管理水平。前进、东风、向阳、郊区改造或扩建后的二手车市场经营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交易大厅不低于500平方米;其他县(市)新建或改扩建市场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米,交易大厅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后的二手车交易市场要设施配套完备,服务项目齐全, 应设立车辆展示交易区和交易大厅。包括二手车经销、经纪、评估、维修、检测等服务功能用房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交易大厅内应设立接待窗口,电子显示屏,明示各窗口咨询、受理、登记、评估、保险、过户、车辆信息查询等业务受理范围,做到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对目前己取得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资格,但市场面积和设施未达到标准的市场,要在1年内通过改扩建达到规定标准,到期由商务部门会同工商部门进行联合验收。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经销企业、拍卖企业、经纪机构、鉴定评估机构的登记注册,并对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经销企业、拍卖企业、经纪机构、鉴定评估机构的经营行为和二手车交易合同进行监督管理。二手车交易市场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服务的场所。从事二手车经纪和直接交易活动的,必须进入二手车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不得从事二手车经销、拍卖、经纪、鉴定评估活动。工商部门在办理二手车经营主体登记注册过程中要注意把好审查关。对已取得营业执照的二手车经营主体,要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对已登记的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地址进行清理、规范,对不符合城市发展及商业网点规划的、经改扩建后仍达不到标准的,予以注销或变更登记。
3.国税部门加强《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的发售、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完善二手车交易的税收管理,维护公平竞争和二手车交易的正常秩序。根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规定,符合标准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二手车经销企业和拍卖企业三类企业可以申领并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只能为在本市场内直接交易和通过二手车经纪机构交易的二手车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得为其他二手车市场和二手车经销企业代开《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二手车经销企业和二手车拍卖企业只能对本企业销售和拍卖成交的二手车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不得为经纪机构和直接交易的消费者代开《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国税部门应以《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为依据,严格审核申请二手车发票的企业资格,对各领购主体的实际情形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向其发售《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国税部门应加强对各发票领购主体开具二手车发票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规定情形的,应按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和发票管理的规定进行处理。4.公安车辆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的要求,把好二手车移交过户关。严格审核二手车移交过户的相关凭证、证明、材料等手续,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严防拼装车、报废车、盗抢车交易过户,依法打击二手车流通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5.价格部门负责依法制定二手车交易市场交易服务费和二手车鉴定评估收费标准。严格管理二手车交易市场经营者、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收费行为,推行二手车交易明码标价和交易服务费、鉴定评估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二手车行业价格自律指导和二手车交易市场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明码标价和乱收费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领导,搞好整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二手车交易市场监管工作,牵扯到多个政府部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二手车市场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实行属地监管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提高长效监管效能。一是要认真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各自整治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落实整治工作责任。二是要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无照流动经营、欺诈消费者等违法经营行为,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健全监管机制,县市两级要建立二手车流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根据情况及时召开联席会议,针对有关二手车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为促进全市二手市场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201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绥化市以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牢固树立防灾抗灾夺丰收思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狠抓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农业工作顺利实现良好开局。
1、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1-3月份绥化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4.6亿元,增长10%;牧业产值58.3亿元,增长
6.5%。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亿元,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农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9.8%;牧业增加值33.9亿元,增长8.3%。
1、备春耕形势。今年备春耕生产形势是近年来比较复杂的一年,总体形势很好,有利条件很多,不利因素也十分突出。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更趋完善。目前,全市建设千万元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达219个,大型机具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达到了1000万亩以上。秋整地规模和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大面积农田土壤水库形成,为高标准搞好春耕生产创造了条件。三是投入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部门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力度,农村信用社今年安排农贷资金128亿元,比上年增20亿元。农业保险业发展态势良好。四是农业科技支撑有力。千公里农业科技示范带辐射带动效果显著,全市253个种植业精品园区全方位展示了现代农业成果,辐射带动水稻智能催芽、大棚毯式育秧、深松整地、玉米大垄双行等20多项重点新技术得到推广普及。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以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增加到5.5万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742个,种植大户2.8万个,家庭农场9598个,农业企业170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耕种比重达59%。推进合作社实体化运作,入社农民收入高出非入社农民20%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核心载体,促进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六是生资货源充足价格稳中有降。从调查看,市场上各类生产资料货源充足,现已基本下摆到位,尤其在生资价格上扭转了多年连续上涨势头,尿素、二铵、复合肥等大宗生资品种价格每吨降低200-400元,降幅7-13%。二铵平均价2800元/吨,同比下降400元/吨,尿素平均价1900元/吨,同比下降300元/吨,硫酸钾3300元/吨,同比下降300元/吨,复合肥2500元/吨,同比下降200元/吨。农药、农膜、种子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玉米种子价格16元/斤,水稻种子价格3元/斤,大豆种子价格4元/斤。保护品种价格涨0.5元左右。随着农民购买农资高潮的到来,价格虽有一定的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不大。
从不利因素看:一是西旱东涝问题仍然存在。虽然今年春季回暖快,气温高,但是由于近2年来雨水大,全市东部地区特别是绥棱、海伦、北林低洼地土壤含水量仍处于超饱和状态。如果解决的不好,依然有影响春播的危险。西部部分地块已显现旱象,抗旱问题不容忽视。二是部分重灾户生产存在难题。去年,全市遭受了涝灾,重灾面积接近100万亩,受灾农户达到3.1万,这些受灾户备春耕生产有一定困难。三部分县(市)区在水稻育苗期间得了青枯病,受灾农户达到500户。
2、农民种植意向基本确定。各地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比较效益的原则,大力优化种植品种结构,继续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目前种植意向基本确定,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2763万亩,比去年减少35万亩。其中,水稻549万亩,比去年增加21万亩,玉米2010万亩,比去年减少75万亩,大豆149万亩,比去年增加7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56万亩,食用菌快速增长,达到1.6亿袋。
3、畜产品价格略有回升,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一是生猪价格略有回升。1-5月份,全市猪肉价格呈先降后升态势。1—4月份猪肉价格出现下降,5月份受政策及节日消费影响,猪肉价格略有回升。预计下半年猪价将逐渐企稳、缓步回升。二是肉牛、肉羊市场价格始终高位运行,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养殖效益较好,发展势头强劲.三是生猪生产总量稳定增长。1-3月份,全市生猪存栏465万头,同比增长1.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9万头,同比增长0.1%。猪肉产量达到17万吨,同比增长2.2%。四是其他畜产品生产量有所提升。1-3月份,全市牛存栏182万头,同比增长2.8%;羊存栏174万头,同比增长2.4%;家禽存栏4866万只,同比增长2.6%。牛肉产量5万吨,同比增长0.8%;羊肉产量7401吨,同比增长1.6%;禽肉产量6.7万吨,同比下降2.5%;禽蛋产量11万吨,同比下降1.5%;牛奶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2%。
4、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扎实推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规模经营,牵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已确定2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161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56%。其中,种植大户规模经营490万亩,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651万亩,家庭农场规模经营237万亩,农户联合规模经营135万亩,涉农龙头企业规模经营63万亩,其他规模经营38多万亩。
二存在问题
1、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目前,全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要依靠争取国家、省政策性资金,本级财政投入少。农作物的生产基本是靠天吃饭,现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如遇自然灾害,农作物生产很难有保障。
2、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剧。一是由于主要农产品(生猪、鸡蛋)价格低,同时又受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高影响,养殖效益明显下降,生猪、家禽养殖利润减少。农民从家庭经营中增收的空间进一步变窄。二是农业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连年上涨,制约了农业效益提高。
3、农业要素(劳力、资金)流失严重,弱势地位更加凸显。全市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一方面制约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在家劳动力短缺,致使用工成本提高,增加了农业投入。
三、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探索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扶持机制,重点解决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2、大力加强农牧业科技投入,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能力。相关部门要增加农业、牧业科技投入,加强农牧业科研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引进各种牧业养殖的优良品种,全力推动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整体提高绥化市的农村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实力。
3、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引导扶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探索财政补助的有效途径,着力改变生猪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搞好品种改良,快速发展绥化市的现代畜牧业。加强疫病防控能力。建立健全畜产品价格的监测预警机制。政府在落实中央对畜牧业的补助和扶持政策的同时出台自己的优惠措施,鼓励保护全市牧业规模饲养户和散养户的积极性,确保绥化市的畜牧业快速良性发展。
4、加强对农资价格的宏观调控,保证农资市场平稳有序。要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农资价格上涨负面影响。倡导农民在合理使用化肥的同时,鼓励使用农家肥。加大农资储备力度。建议农村信用联社和各商业银行加大对农业贷款的适度放宽,搞好当前的农资储备。相关部门要做好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测和农资市场的监管,做好限价管理工作,严控假劣农资进入市场坑害广大农民。
5、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生产信息的引导。通过政策引导、加强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手段强化对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指导。同时为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普通百姓提供更多的市场、科技、气象等信息,让百姓掌握市场、信息主动权,有效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杜绝“跟风式”的种植,切实维护好、保护好农民利益。
第五篇: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形势简析
2014年1季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形势简析
年初以来,我省各地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强化农业基础,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一季度,我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0.5亿元,同比增量增加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9.0亿元,增长3.2%;畜牧业增加值94.2亿元,增长2.6%;林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9.7%。
一、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棚室种植结构优化。由于去冬降雪量偏大,平均降雪量较历年同期偏多。受此影响,我省部分地区温室、大棚被压塌,需重新加固,使棚室蔬菜种植较晚,上市期拖后,致使第一季度产量略降。一季度,我省棚室蔬菜、食用菌产量7.7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但从种植面积和结构上看,我省棚室种植经过了2011—2013年种植快速增长期,2014年一季度棚室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增;随着种植户对棚室种植技术的逐渐掌握,上市时间对种植收益重要性认识的加深,种植品种也由生长期短、价格低的叶菜逐步转向价格高、生长期长的瓜菜上,棚室草莓上市时间也大幅提前。一季度,我省棚室蔬菜中,西红柿、黄瓜、豆角等生长期长、价格高品种菜品产量比重达到38.1%,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棚室草莓产量达到100.8吨,增长44%。棚室蔬菜、水果共计实现产值1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2%。
2.林业生产较快增长。今年1月,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我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管局从4月1日起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一季度采伐量不超过2014年计划的70%(2013年一季度我省木材采伐量约占全年的50%),一季度采伐量较上年有所提升。按此测算,一季度我省实现林业产值5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
3.畜牧业低谷运行。受生猪、家禽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我省部分养殖户出现退出市场的现象,一季度我省生猪出栏607.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7%,存栏1323.8万头,下降4.1%;家禽出栏3709.2万只,下降5.8%。家禽存栏9935.3
万只,下降9.3。羊出栏188万只,增长0.6%;牛出栏76.2万头,增长7.1%;禽蛋产量19万吨,下降5.8%,牛奶产量89.6万吨,下降7.5%。
4.备春耕全面展开。我省自2012年秋、2013年春夏秋至今春已遭遇了罕见的“五季连涝”。进入3月后,气温普遍偏高,同时降水量异常偏少,比历年同期偏少69%,比去年同期偏少72%。受此影响,我省“偏涝”范围逐渐减少。目前,全省春耕生产各项准备基本就绪,各类农机具已检修完毕;春耕资金基本筹措到位;种子、化肥、柴油等物资货源充足。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播种。
二、农产品、农资价格走势
1.生猪价格屡创新低。3月末,全省活猪收购价格每公斤约为10.36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5%,较上月均价下降8.7%。鸡蛋价格8.0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升1.02%;牛肉价格58.5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持平。饲料价格微降,玉米、豆粕分别下降0.42%、1.47%。
2.农资价格略有下降。今年省内除水稻、大豆种子价格略涨、玉米种子与去年持平外,二铵、尿素、钾肥和掺混肥价格均低于去年价格。其中,尿素、磷肥、复合肥每吨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300元、400元和200元左右;柴油等农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
三、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禁伐”政策对我省的影响将逐渐显现。国家林业局下发文件,要求我省森工总局、大兴安岭林管局从四月一日起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从一季度形势看,此政策对全省林业的影响尚未显现,但部分地区影响较大,如伊春市受此影响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0.9%,其中林业产值下降了近九成。2013年我省木材采伐产值占全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为0.8%,占林业产值比重为20.2%,其中大兴安岭、森工木材采伐量约占全省50%以上。初步分析 “禁伐”政策对我省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略有显现,预计对2015年第一
产业增加值有一定影响,对林业增加值影响较大。从分季度和分地区看,由于我省采伐期集中在第一、四季度,“禁伐”政策对我省2015年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总量和增长速度将产生较大影响,对伊春、大兴安岭等林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影响会更大。
2.畜牧业发展显疲态。2013年,全省牛、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生猪、禽肉价格始终低位震荡,禽蛋市场波动较大,牛奶价格缓慢回升。进入2014年一季度,这种市场格局有加剧趋势,生猪价格屡创新低,进入红色预警区,到3月末尚显回暖,鸡蛋价格呈缓慢回升状态。在此影响下,虽然一季度肉产量出现小幅增长,但从畜禽监测数据看,畜牧业生产显疲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生猪存栏连续两个季度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加剧。一季度末我省生猪存栏同比下降了4.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4个百分点,降幅分别比上季度增加了
2.3、3.6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上半年、全年生猪出栏有可能出现下降趋势。
二是肉牛、肉鸡存栏同比、环比均呈下降态势,为近两年来历史最低;一季度末我省肉牛、家禽存栏同比分别下降2.6、9.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5.6、29.8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一季度家禽出栏下降5.8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出栏下降趋势难以扭转;牛出栏增加7.1个百分点显示养殖户养殖热情不高,退出市场情况加剧,上半年、全年有可能出现出栏下降态势。
三是奶牛、蛋鸡存栏连续下降影响显现,且影响还将延续。一季度末我省奶牛、蛋鸡存栏同比分别下降6.9、6.5个百分点,环比奶牛略增,蛋鸡存栏下降26.9个百分点,受此影响一季度牛奶产量、鸡蛋产量同比下降了7.5、5.8个百分点,预计二季度牛奶产量降幅逐渐缩小,禽蛋产量降幅将加大。
四、几点建议
1.提高大田播种的质量,预防“倒春寒”。在今春气温普遍偏高、降水量偏
少有利气候条件的带动下,我省部分地区播期较常年提前了5—10天,为今年的粮食丰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春播中后期气象条件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不能掉以轻心。各涉农部门应针对今年春季气温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快等气候特点,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大田播种质量,预防“倒春寒”,确保一次播种夺全苗。
2.加大政府引导畜禽养殖向现代化、标准化升级方向发展和改革力度。无论是散户还是养殖大户受资金、养殖规模、技术的限制,抵御畜禽价格的频繁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能力较弱。建议在农村生产性用地确权、抵押担保等方面,解决养殖户长期存在的融资瓶颈,赋予养殖大户和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散户和养殖大户在市场中的地位,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3.积极应对国家对我省木材商业性采伐禁令的不利因素,推进我省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在争取国家加大对我省林木抚育支持力度的同时,以“大小兴安岭生态林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开展林区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指导林木采伐、粗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