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灵活应用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灵活应用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学校是塑造人才的摇篮。因此,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校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校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校教育方式逐步从“教师制约管理”转向“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自主管理方式进行了大胆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新格局。
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校制宜,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方向,为此在校领导的带动下我们确立了“合理运用本校现有资源,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主课题进行研究。为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在学校主课题的引领下确立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我们开展的“了解校园植物”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校每一株植物的习性。学生们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植物种植与养护知识的过程中,即了解了植物生长及养护方面的常识,同时还充分挖掘家长、教师的资源,请专业人士实地教授植物养护的技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提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了解了相关知识以后,紧接着我们又开展了题为“校园绿色植物认养”的主题活动。这一活动既培养了、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的习惯;同时又提升了他们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具体活动安排如下:首先,学校学生部对校园内适合学生认养的绿色植物进行统计;其次,发动学生统计校园绿色植物的种类、名称。并将其按养护方法的不同分类;第三,由学生部牵头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由全校学生以个人名义或集体的名义提出认养申请。第四、根据学生能力确定认养人。(如高年级同学可以认养养护方法相对复杂一些的草本植物;而低年级同学可以认养方法简单的树木等)。第五、建立认养档案,发放认养证书。
本活动激起了广大师生无比的热情,同学们在所认养的绿色植物上挂了标识牌,注明了植物的种类、名称、认养人班级、认养人姓名、认养人宣言等。同时,认养人还为自己所认养的植物冠名,并撰写养护日记等。大家定期为所认养植物植物浇水、施肥、除草,清理周围的垃圾,为树植物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金秋十月是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柿子节活动”。沐浴着金秋温馨恬静的阳光,和煦轻柔的微风,树上的叶子基本掉光了,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灯笼一样,微笑着迎接孩子们来采摘。孩子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了,他们来到花园里体验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摘下一个个橙红色的柿子,拿在手中爱不释手,有的同学忍不住的咬上一口,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全校师生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整个学校回荡着着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也体会到了父母老师在培育自己过程中的劳苦,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我们还要组织一次柿子节的演讲比赛和手抄报大赛,孩子们把他们观察、养护、采摘时的心情、体会、感悟写成了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章。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环保意识、生命意识增强了,孩子们的视野开阔了,孩子们的学习品质也大大提升了。
通过校园绿色植物认养活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爱护校园环境蔚然成风。而且我校的这一主题活动并不是一时兴起,我们还建立了“校园植物认养”档案,将认养的成功经验一直传承下去。当学生毕业时就会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下一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不一定要做的纷繁复杂,只要合理利用身边素材,灵活应用,相信一定会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主选择社会关注问题,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责任心。
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才能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充分的自由度。我们要使学生懂得关注社会问题,为国家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是他们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样做既让孩子们更熟练地掌握了社会考察的活动方式,也使孩子们的内心不由自主地形成作为社会小公民,要为社会尽责任的崇高使命感。因此我校课程部规定中高年级每个级部每学期都要根据自己的调查发现,将社会广泛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提炼成一个课题进行研究。为了突出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全过程都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我们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只是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监督。
在选题方面我们提示学生课题虽然反应的是某些社会现象,但是却宜小不宜大。即课题要具体到某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某一个领域的。例如五年级学生进行的《学生上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的研究》,再如四年级同学进行的《关于小区绿化地种菜问题的解决办法》等,即课题虽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要具体而且在小学生能力范围内,这样才便于学生自主研究。
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将课堂延伸到校外,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搬进社会,捕捉各种锻炼机会,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导他们学会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将知识服务与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如在六年级学生自主进行的《低碳生活,绿色出行》这一课题的研究中,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发调查问卷、采访相关部门负责人等渠道了解了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性以及遏制其污染的迫切性。并通过他们发放倡议书,向环保局、交警部门提建议等方法提高了广大市民对绿色出行的认识和绿色出行的义务。此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还为社会环保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再例如五年级学生进行的《学生上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的课题研究,不但为家长们的安全意识敲响了警钟,还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在同学们的提议下,学校加强了校车的管理,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力度.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开发课程资源,引领课程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必然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老师、学校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既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增强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整合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相关事宜,成立由副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整合指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和协调各项工作。
为了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风格,构建出反映学校特色的学生自主管理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我们将综合实践课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融合,让其在相关联的学科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例如四年级开展的《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实践活动是以思品学科为主要核心,使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泼水节等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节日里的其他活动等),并在活动成果展示阶段举行了节日故事会、节日手抄报展览、“走进传统节日”征文文大赛等等系列活动,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并使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思品学科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合。此外,它又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节日的有关资料,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绘制佳节手抄报,使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美术学科相结合;活动最后我们还让学生跟长辈学习传统手艺如包粽子、包饺子等,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学科相结合。再如我们在五年级学生当中开展的题为《啄木鸟行动》的主题活动就与语文学科做到了很好的融合。通过让学生进行更改错别字的行动,学生走向街头,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社会各个场所出现的错别字、繁体字等,学生知道了写规范字,少写错别字的必要性,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还全面提升了广大民众写规范字的意识,实现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本次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多方面的教育。
从新课程实施起,我们在指定领域(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与非指定领域进行整合、渗透。另结合我校地域特点、师资特点、学生实际,所有学科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设计出了符合本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踏花归来马蹄香-----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硕果累累
几年来,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以说是“一路走来,一路花香”。这是大家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是大家智慧的升华。我校先后有多篇论文在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一、二等奖;在2011年区课堂大赛中我校黄晓丽老师执教的《走进传统节日》荣获综合实践学科一等奖;同年本节课又在市课堂大赛中获二等奖;在2011年潍坊市第八次公民养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暨责任教育展示活动中,我校六年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上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调查与研究》获文件夹材料三等奖。范江玲老师在2012年潍坊市第二届市区课堂大赛暨市区优质课评选中,荣获小学段综合实践学科二等奖。在2012全市“推进用字规范化
共塑城市新形象”啄木鸟行动中我校提交的《规范社会用字 共建文化潍坊 啄木鸟行动调查研究报告》获三等奖,我校六年级学生自主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低碳生活 绿色出行》在潍坊市第九次公民养成——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暨课程整合学生成果展示活动中提交的文件夹材料获市级三等奖;现场展示获市级一等奖。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与关心,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相信,在文教局、教研室的指导,我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我校的综合实践之路必将越走越宽阔。
第二篇:我们该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我们该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主管理?怎样做到自主管理?做到自主管理,需要注意些什么?
二、教学时间:第一周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
三、教学过程:
(1)了解什么是学生自主管理并举出校园生活中的实例
(2)引导学生怎样做才能实现自主管理
(3)总结自主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细节
1、理论
(1)定义: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
(2)意义:学生自主管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学生会从自律前提下的自信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
2、事例及引导学生
(1)排队就餐
在学校,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中午放学后,排队就餐的情况非常好,排队速度快、整齐、安静,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2)晚自习纪律
9月2日晚上,在没有和八1班打招呼的情况下,随机叫本班某位同学,去那里瞧瞧并与今天说说他昨晚看到的情景。
(3)课堂纪律
让某位同学立刻去八1班,并把自己所看到的和自己的感想说出来,让大家学习学习。
3、小结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应该注意:第一,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 第二,自主管理不等于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第三,自主管理不等于部分人的自主管理。
我们在实行自主管理时,时时记住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益的还是会影响班级纪律的,做到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为班级增添光彩。
第三篇: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国家新课程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亮点,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直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最有效的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能促使学生和教师真正把“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落实在学校的学习教育过程之中,为学生的发展成长插上坚实有力的翅膀。
2.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一条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最有效的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实践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研究探索活动,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不进行说教、不讲大道理、只是促使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在实践中经受历练,因此,往往收到在许多情况下都难以获得的教育效果。
3.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将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不能替代的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讲解来获得的(明确知识),但是,更重要的一部分知识必须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默会的知识)。
默会知识与明确知识相比,在人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对人的终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把默会的知识通过课堂的讲授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默会知识的学习中,教师的讲解是徒劳的,只有引导学生经历不可替代的实践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使学生的默会知识获得宝贵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来认识和开设综合实践课程。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3-9年级的必修课程,其基本内容指定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包括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是开放的,非常广泛,既可以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维度出发选择内容,也可以从服务社区、关爱他人和参与社会生活、进行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选择内容。3.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内容包括:
(1)可以来自校园内的自我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社区公益劳动。
(2)技能练习活动,主要有常见的工具使用、常见材料加工、常规构件或部件的连接,日常生活中的技术产品的使用、简易维护与保养等。
(3)工艺制作活动。(4)简易设计活动。(5)技术试验活动。(6)发明创造活动。(7)职业体验活动。4.信息技术教育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信息技术教育要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有信息意识,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四个领域的综合是由研究性学习联系起来的。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三、综合实践课程的主要特点:
第一、自主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非常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无论从问题或主题的确定还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从研究方法的选择到研究结果的评价等都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研究的主人。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比较广阔的研究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二、整体性 一是指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要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这样三条线索者和在一起,形成一个比例恰当、结构较为合理的整体,促使学生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是指每一个主题或问题的研究,从问题的选择到研究过程和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乃至活动结果的总结反思等,都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来考虑,使每一项活动都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进行,避免虎头蛇尾等问题的发生。
第三、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尽可能使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大自然„„之中开展学习探索。既要强调指定领域研究内容的综合,也要强调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的综合,还要强调课内外、校内外、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多领域的综合。要努力避免通过查查资料、登陆一下相关的网站、去去图书馆就以为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错误做法。只有引导学生在 具有相当强度的“综合活动中”来探索、亲历、体验,才能真正符合这一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第四、实践性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本质的属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最不同的一点就是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学生在活动中做了什么,亲历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而不要过于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什么成果,学会了那些知识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是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核心问题或专题。它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时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主题确定的原则 1.源于生活的原则
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进行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
2.指向性、可行性原则
在确定活动主题时,要注意选择一些对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所在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有价值、值得研究、内容积极、对学生成长有利的活动及课题。此外,受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的限制,要选择一些切口小、容易操作的主题。
3.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选择的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年龄的大小,因为学生年龄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选择活动主题时,要尽可能选择一些生动具体的主题;初中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已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对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时就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主题。
4.立足学校特色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和反映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这就要求在活动主题的选择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才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
(二)确定主题的方法与途径
1.依据学校办学特色,与学校各项活动整合设计主题来确定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与学校传统活动、德育活动结合,设计主题活动,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组成部分,用它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内容。
2.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特点、能力来确定主题
在主题选择时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与孩子的生理、心理协调,具有新奇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使孩子感到自由、民主和宽松,因此,教师要引导孩子设计与自己生活、年龄和兴趣相关的主题。如临近春节,学生对过春节时剪窗花、贴对联、挂中国结、祭祖先等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确定“春节探源”的主题活动。
3.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确立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结论„„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选择对自己、家庭、学校 及社区有意义的点滴小事,产生主题。如,“我的成长经历”、“吃早饭的学问”、“儿童游戏的调查”、“水果价格的调查”、“今天我当家”、“恼人的街头小广告”。
4.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启发确定主题
设计一个有价值的活动,积极让学生参与进去,并从实践活动中受到启发进而来确定自己所想研究的主题。例如:百年校庆、“六一”节等。
5.重组其他学科知识,拓展确定主题。
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目标的有机整合,进一步拓宽主题确定时的范围。如:在数学领域开展具有数学特色的小课题研究;在信息方面进行《我校学生家庭上网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学生玩电脑游戏现状分析研究》;在品德与生活方面进行《青少年偶像崇拜情况调查》;在语文方面根据《威尼斯的商人》,我们可以进行有关威尼斯的了解,如威尼斯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特产、旅游路线、威尼斯的名人、威尼斯的文化等等一系列的了解。
6.发掘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设计与生活和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
社区拥有内涵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发社会的共同教育、管理功能是非常必要的,而让家长走进综合实践课程,并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可以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
(三)主题的表述方式
1.以活动涉及的对象为主题的名称表述,如《一次性筷子》等; 2.以主要活动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关于近视问题的调查》等; 3.以主要问题为主题名称表述,如《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春节》等; 4.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体验为主题名称表述,如《今天我当校长》等; 5.以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为主题名称表述,如《走近敬老院》等。
(四)主题生成的方法和途径
1.从学科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如通过《威尼斯商人》一文学习,可以开展围绕威尼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可分解为威尼斯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宗教和习俗、气候、建筑等多方面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
2.从生存环境中生成。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生成主题。3.从学校特色中生成。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如历史艺术教育,绿色学校、体育传统学校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活动的主题。把爱好作为最好的主题发挥,结合学校的特色,把特色挖掘出来生成主题也不失为一条理想的途径。
4.从传统节假日中生成。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调动和引导他们认识并能够结合历史上各种传统节日的基本体现与我们所继承的传统之间的差别和联系,所有这些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圣诞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购置贺卡相互赠送。但是,对圣诞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
5.从日常生活中生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 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又如人类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情况、不同阶段人的不同的生活状态、我们现代的生活用品的来源及其他们的发展与变化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都可以生成为活动主题。
6.从参观访问中生成。除了在课堂学习知识外,学生常常走出教室,参与社区的活动,参观名胜古迹和教育基地。在这种社会实践中,学生必定会有新发现,产生新问题。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发现和问题作为主题去进行探究,学生是非常乐意的。
7.从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在校,不仅要学知识、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做人。学校对学生有很多常规训练,在对学生的常规训练中生成学生的研究主题。如学校发布“不准购买小摊点上的东西”的禁令,校园内干净了很多。但学校的禁令并没有让学生心服。于是有一位老师大家调查小摊点的东西为什么比商店里的便宜?小摊点上的东西能不能买?„„这些问题生成了相应的活动主题。
8.从专项实践中生成。学校工作每阶段都有一个重点,精心组织这样的活动也能生成一些研究的主题。如学校对新生都会安排一个星期的军训,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生活体验,进行国防教育。围绕军训可以生成一个活动主题。
9.从交往闲谈中生成。学生在与人交往和闲谈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热门话题,产生新奇想法,如能好好提炼,也能形成研究主题。如有一个县“茶叶节”期间,学生谈论最多的就是茶叶,于是教师就让大家围绕了解中国的十大名茶、了解茶厂生产茶叶过程、走访经销商了解茶叶品种和价格、请教茶农了解茶叶的种植和茶叶保管知识等课题开展了以“茶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10.从时事焦点中生成。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有些事情因为影响巨大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焦点问题,组织他们围绕一些焦点问题搜集材料,讨论交流,进行调查研究,是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政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五)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撰写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常是由教师小队协作完成的,因此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一般由指导教师在主题活动实施前开发完成,并提供给其它参与指导的教师参考,再由各小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完成各小组活动指导计划的开发工作。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主题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活动主题。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主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准确。
2.活动对象。即参加活动学生年级情况。
3.活动设计者或指导者。即主题活动的主要设计人员或指导人员,既可以是一位教师,也可以一个教师团队。
4.活动背景分析。其实就是回答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可以简要阐述主题形成的经过或起因,简要分析主题的内在价值。同时对活动主题资源条件、学生认知水平和活动能力是否具备等学情方面作必要的概述。
5.活动时长。即活动起始至活动结束之间的时间长度,是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对主题各个阶段所需要时间的总体考虑。
6.活动目标。将课程总目标细化成可操作的具体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目标越是具体化、情景化、个别化,目标的达成度越高。
7.活动准备。指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源准备。8.活动过程。这个环节是活动设计的重点,可分阶段对活动过程进行设计。在过程设计中,不仅要有学生主要的活动内容的设想,还应该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师指导重点的设计。
9.活动成果的总结与交流、预期的成果形式。
10.活动评价。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中必须要突现活动的过程评价,对活动的整个过程分阶段进行评价。同时还要突出活动的评价方式,可表现为撰写小课题报告、阶段小结、幻灯片、学生作品、创作的网页或其他内容。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和同学。
五、综合实践课程教师要努力上好三种课:
1.选题设计课 2.过程指导课 3.展示评价课
(一)选题设计课教学策略
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教师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角色。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
第二、选题指导:罗列问题――整合问题――选定问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对学生罗列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合并,选择几个作为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活动设计指导
1.帮学生分好活动小组
6-8人为一组,选好组长,根据兴趣和家庭住址分组,聘请小组顾问。2.指导学生制定计划。
以一两个小组的问题为例放大细节,一步一步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步骤和方法。3.各小组讨论并确定活动计划。
4.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外出活动路线设计、交通安全,被调查访问单位能否接待,采访记录的方法,调查问卷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等;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怎么办?每次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
(二)过程指导课的指导策略
过程指导课意义在于:让学生学会从研究阶段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交流在活动过程的情感体验,学会在活动中及时反思总结;创设一个阶段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学会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分享活动经验,从而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魅力;让学生进行下一步活动计划;让教师发现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学生的继续与深入。
指导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资料或信息,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
2.指导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如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实验、文献检索、上网、收集信息等不同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指导学生,自己必须要具备自主获取信息,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
3.要指导学生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培养学生形成处理信息的能力。
4.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5.指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6.指导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过程指导课的一般过程:
1.各小组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
2.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的办法。3.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设计
教师不要给学生任何知识结论,只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一次活动一般说这样的课要上两三次。
(三)展示和评价课的教学策略
1.展示评价课的一般过程:
课前的展示设计准备--课堂展示,评比--活动评价(自评、他评、老师评)2.成果展示与评价指导课教学策略
依据主题类型特点,指导学生采用针对性和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如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作品或模型、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依据学生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成果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教学时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凸现语文学习要素这样几个方面论述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避免走过场现象,真正把学生带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
即便如此,在现实教学中,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没有真正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积极认可和重视,教学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学生没有真正被带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
基于这样的事实,在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以方法和技能的习得为基础,以《身边的传统文化》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引导。
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个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而农村小学生受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的制约以及家庭的影响,大多缺乏自主的合作意识。在活动指导过程中,我们首先将引导学生和实施研究的着力点放在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上。以《身边的传统文化》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例,我们主要重视这样几个环节的指导和研究:
1.如何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我们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们先按黄梅戏、端午节、春节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力并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几个六到八人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
2.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如,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了解家乡过春节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指导方案就包括“小组成员”和“分工”两个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怎样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搜集资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任务。以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为例,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限于人们最熟悉的纪念屈原,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这些说法很难从身边的人口中得到,需要从有关书籍和网络上搜索。我们引导学生既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已有资源,进行观察、走访、搜集,又要敢于、善于向身边的人“求助”,请他们帮助自己搜集资料。考虑到家庭和社会还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新课程建设中来,作为教师,还要为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帮助他们与家长及其他人员沟通、合作。在信息处理上,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文字记录、音像收集、动手操作等,以利于交流和展示。
具体操作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时,一定要列出小组内准备运用的资料搜集的方法,如:请教家长或其他人;查资料;自己动手做一做,试一试等。
三、怎样凸现语文学习要素。
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其落脚点是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因此,它的实践性、综合性都要立足“语文”。学生刚刚踏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大门时,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因素上,兴趣点落在“好玩”二字上,而忽视了“语文”的习得。此时,教师要意识到,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以《身
边的传统文化》为例,在“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这一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以下一些规模小的活动: 贴春联:1.我知道了为什么贴春联--
2.我搜集了一些有关春联的知识--
3.我们搜集了很多春联--
4.我写了一副春联--
贴门神:1.我听说了为什么贴门神--
2.我了解了门神的来历--
吃年夜饭:1.我知道一些吃年夜饭的习俗--
2.我想告诉大家我家是怎样吃年夜饭的--
祭祖:1.我了解了为什么祭祖--
2.说说我家的祭祖场景--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活动的开展,我们逐步明确了农村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小学中年级段的有效开展找到了第一把钥匙。
题目:《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姓名:徐梅田
学校: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黑林镇中心小学
邮编:
电话:
222122 0518—86751021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汇报材料:立足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立足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传统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合格公民”的时代要求,因此,推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对这一新生亮点课程,在具体的实施中,由于没有教材依托,老师们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认为,要想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首先,我们应该明白课程实质,了解课程特点,领悟课程内涵,遵循课程原则,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掘本地资源,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效,带来新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贯彻 “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本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这一指导思想,充分发掘本地各种各样的实践资源,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生活与经验为核心,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因此,其课程资源大量存在于个体生活的自然环境、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从广义上来说生活中的所有事与物都是可能的课程资源,但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让这些资源有选择地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平台。
1、立足自然资源 在综合实践内容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我们柴胡店镇山川秀丽,景色宜人。宛若盘龙卧虎的千山峰岭,在这片神奇土地的东部拔地而起;恰似蛇形斗转的薛河碧波,环绕着东部久负盛名的刘村梨园;悠悠小渭河在西部展现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既古老又年轻的园林式小城镇矗立在山水画卷般的版图中央。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为这个鲁南古镇赐予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基于此。我们引导学生开展《走进千山》、《古薛河探秘》、《争当景区小导游》、《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等实践活动。
2、立足经济环境
柴胡店镇物产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南辛的苹果,刘村的梨,黄连山的冬枣,薛河的鱼,远近闻名。刘村酥梨具有个大皮薄,脆嫩多汁、肉厚无渣、甜贻爽口的特点,明清年间历为滕县主要贡品之一,2002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2004年,远销马来西亚。薛河的鱼,2006年荣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保护家乡水资源”“家乡物产博览会”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激起学生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力源煤炭有限公司是我镇的龙头企业,是我镇经济支柱。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矿区,让他们参观工人叔叔工作环境,看井下采煤录像,设身处地让他们体验工人叔叔工作的艰辛,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孩子们受益匪浅,特别是一些矿工子女,更是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3、立足历史文化 我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73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用他们的汗水的鲜血竖起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造车鼻祖奚仲等诸多历史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据说,奚仲生前在此造车,死后又葬于奚公山下(千山),因此,《认识奚仲》成了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主题。千山脚下的胡楼烈士陵园,记载着家乡历史上许多英雄的事迹,自然而然成了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等等方法,我们了解了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培养了学生顽强的意志,以及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立足乡土风情
保持清代村落建筑群原貌的,鲁南第一民俗村暨近代题材影视拍摄基地葫芦套村,可谓乡土气息浓重,并且成立了民俗文化馆。另外,柴胡店镇还有着许多古老特殊的乡土风情,在《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中都有记载。如:《民间习俗》、《乡土小吃》。
围绕这些乡土风情,同学们开展了“民俗文化研究”“参观民俗文化馆”“家乡的美食”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实现了身、心轻松舒畅的乡土风情之旅。
5、结合农村实际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种植、养殖等等活动虽然不再陌生,但是,亲身体验却是很少。所以,作为农村教师,我们不要浪费了身边的资源。于是,“种花生”“养殖长毛兔”“给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为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辟了新天地。
二、活动方式: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领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如:
1、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如:《走进千山》、《走进矿区》、《参观民俗文化馆》都属于以参观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
2、以“主题探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
如:《古薛河探秘》、《认识奚仲》、《学校的变迁》。
3、以“主题班会”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如:《梨园记者招待会》、《家乡物产博览会》。
4、以“动手实践”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
如:《种花生》、《养殖长毛兔》、《为苹果树剪枝》、《为梨树嫁接》、《为梨花授粉》。
5、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实践性学习
如:《争当景区小导游》、《敬老院里的一天》。
三、课程安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中年级学生以劳动技术教育、主题班会为主,高学生以社区服务、社会考察、主题探究为主。
四、课程的组织与辅导:
在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型课程中,应尽量提供学生真实体验的机会,倡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以实践性、综合化、沙龙式研究为基本的活动形式,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式。要积极探索辅导方式的多样性。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评价与展示
以本土教育资源为背景的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应重视课程评价和展示的方式的研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主体的互动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使学生逐步感悟自身的发展,提高发展的欲望;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如表格统计式、谈话式、语言描述式等。
六、课例展示:
A:《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下面以我就结合两个综合实践活动具体课例,谈谈我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粗浅做法。首先,说说我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
时间安排:生成课题,达成目标,一周时间; 选择研究内容,成立研究小组,制订研究方案,一节课时间;实施方案,开展活动,两周时间;成果展示,一节课时间。
1、生成课题:
本土资源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开发资源。因此,依托学校所在地的本土资源,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化资源配置,弘扬地方文化,发展学校特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成了综合实践程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要立足于学校的特色,要能反映学校所在地区的特色,因此,在确立活动主题时,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区可挖掘的教学资源,在认真分析研究后确定出来的主题活动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今后的开展和实施。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本次教学中。我依托“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之优势,抓住“即将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这一契机,确立《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一主题。
2、达成目标:
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总体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总目标及课程实际,我确立本次活动目标。
(1)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活动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及强烈的责任感,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3、选择研究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内容: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向记者推介刘村梨园?从“梨园的历史及发展”“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梨园风光”等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这一环节可以为学生提供研究素材,但是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自主选择的原则。
4、成立研究小组。
根据自己兴趣及所选内容,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比如:探究小组,摄影小组,绘画小组,社会调查小组,导游小组等。
这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学生可以利用小组力量,借助合作的优势,培养协作能力,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5、制订研究方案: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组间交流、征求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方案。探究小组制订的方案是借助网络、书籍等资料了解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利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梨园的传说及典故以及景区中景点的由来,通过调查了解刘村梨园的历史及发展。
摄影小组的方案是,利用课下及周末的时间从不同角度拍摄梨园美景,把梨园的美丽风光最大限度地展现给大家。
绘画小组通过实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梨园的美景。
社会调查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父母、亲戚、邻居在梨园工作之便,进行调查、访谈活动。
导游小组的研究方案是,走进梨园,熟悉景区导游词,学习导游人员的讲解艺术,力争通过自己生动的讲解,引人入胜。
方案的制定中,学生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事小组解决不了的,教师就要适时指导,提出可行性建议。比如,小导游们要得到景区讲解员的帮助,教师要帮助协调,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各方面的安全。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千万不能忽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6、实施方案,开展活动。
(1)、学生根据利用休息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根据自己选择的研究内容收集相关资料。
(2)、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活动。此环节要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框束,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7、召开刘村梨园记者招待会,展示成果。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
(2)、合作与交流: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小组讨论,如何向记者推介才能让景区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准备答记者问。
(4)、生生互动,推介练习。师提醒,注意举止、礼节、礼貌用语。
(5)、小组推选代表推介,并随时接受记者(其余小组同学)提问或采访,教师适时指导。
探究小组以图片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梨园的历史与发展,通过采访录音及录像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些梨园的传说及典故,并向大家推荐了我们的乡土文学家孔庆海先生的《走进柴胡店》、《柴胡店民俗》两本书,景区的许多景点及传说、典故在这两本书中都有记载。把从网络及有关书籍中了解到的黄梨的产量及价值向大家作了详细介绍,并且通过“特长品尝”这一环节让大家真正领会到了刘村酥梨甜贻爽口的特点。摄影小组把他们从各个角度拍摄到的梨园美景向大家做了展示,为了更加清晰明了,他们把每幅照片还辅以文字说明。
绘画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社会调查小组把自己的调查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在推介会上发布。
导游小组有声有色、彬彬有礼的讲解仿佛带着大家畅游梨园。进入主题班会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推介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自己的合作学习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指导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学生自主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注意,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既不能上成活动课,也不能上成了口语交际课。
8、评价与反思
(1)、学生谈感受。(引导他们从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启示等不同的方面来谈,用这种轻松的无拘束的漫谈进行感染熏陶,学生的心灵再次受到触动,会达到本次活动的德育目标)
(2)、教师评价。
教师依据多元化评价原则,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这节课中,不仅有研究性学习,还有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个领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一定得联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还开阔了视野,锻炼了各种能力。比如: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口语交际交际能力等等,并且,还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了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其实,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的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不过,要根据活动的形式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这次主题班会活动适合中年级教学,那么《争当景区小导游》则更适合高年级教学,因为它在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不仅仅是体验,更多的一种服务社会的意识,是一种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并且,还要写实践报告,这就比《梨园景区记者招待会》中的谈感受的形式上升了一个高度。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B:《争当景区小导游》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1、活动目标:
(1)了解万亩梨园的悠久历史及灿烂的文化,对景区特色及风土人情有较全面的认识。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文明用语及基本接待礼仪。(5)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对家乡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及积极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
(6)通过实践报告,提高学生总结、发现、积累、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亲身到梨园感受,从“梨园的发展与变化”“黄梨的产量及价值”“梨园的传说及典故”“景点的由来”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同时请学生注明获取相关资料的渠道:是从教材中获取的,还是从教材外获取的,如查了什么网,翻阅了什么书刊、什么词典,或是从什么人讲的什么故事中了解到的)。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重点,筛选、整理、加工所收集的资料,准备参加班里的小导游选拔活动。
3、活动过程
导入:我们的家乡柴胡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丽,景色宜人,是享誉鲁南苏北的黄梨之乡。今年要举办枣庄市首届梨花节,刘村梨园旅游风景区即将面向游人开放了,我们的导游选拔赛现在开始。
(1)、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小组集体的看法,然后各组推荐学生介绍情况(记住,别忘了提供资料的来源,也可展示图片等资料,其他同学可以补充)。(2)、播放导游现场解说录象。
想一想,说一说:从刚才的录象中,你有些什么体会?并交流讨论:一名优秀的导游必须具备那些素质?
学生讨论交流:在讲解中,要使用规范的口语表达,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并且要注意倾听游客的询问,快速地选择词语和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同时学会察言观色,临场发挥„„
(3)、小组里进行初赛。
请各位同学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形成适合自己风格的解说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模拟演练。在小组内评选出小组最优小导游,记下推选的理由)
(4)、小导游复赛
全班交流,交流前请各组介绍本组优秀小导游的优势,教师顺势指导交流要求,全班交流过程中针对交流情况适时点拨。
4、评价与总结
(1)、同学选出星级小导游,颁发导游之星。星级小导游可以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景区实践,为游人提供导游服务。
(2)、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课下继续努力,只要达到星级标准,既可入园实践。
附:星级导游评价标准:
(1)、能用规范的口语熟练表情达意,展示梨园美景及丰富文化底蕴。(2)、言谈举止大方得体,发音准确,吐字清晰,音量、语速适中。
(3)、能倾听游客询问,快速选择词语及句式,组织语言进行陈述、表达,并且具备临场发挥能力。(4)、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5、学生写实践报告。
总之,“资源”是实践活动的“源泉”。没有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了“空谈”。开展综合实践课,就要尽可能就地取材,根据家乡的特色,利用家乡资源,紧紧抓住“本地”两个字,我们要力求根据学校、地区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需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体系。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应变,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在学生自主设计研究、主动参与实践、合作交流、评价总结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