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实践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不断变革的社会,每个人都时时面临选择和压力。在这样的社会中,自主与创新素质较高的人,就能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素质并非与生俱来,也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所以教育阶段对学生的培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面对21世纪的挑战,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感到现在的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鼓励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培养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此,我校实行了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重点的学校自主实施德育,重点在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作了的尝试。
一、健全学生会机构、开展自主管理。
“学习、纪律、卫生”日常行为综合量化是我校常规管理的一个特色,每周一我们都要在升旗仪式上进行上一周情况总结,月末对综合量化表现突出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而量化具体检查评定工作都是由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负责。可以说,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做到学生的自主管理,其中的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建设。搞好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各项工作,对学校开展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有重要意义。
1、每学年学初,我们都要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改选。首先,各班级根据学校教导处对学生干部的要求在班级内部开展选拔,然后,推选优秀学生参加学校的选拔,从中选出各方面能力较为优秀的同学组成学校各年级组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总值日生。为了让总值日生能在学生中起到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对当选的总值日生制定了一系列考评制度,学期末进行考核。选出优秀值日生进行表彰,对考评不合格的总值日生亮出黄牌,两次不合格就要劝退。
2、学校教导处对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制定出的管理措施,有常规性的检查,也有其它方面具体、详细的要求。每一个月都要召开例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相关条例。几年来,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各项管理措施越来越走向成熟。
3、同时,对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总值日生我们都进行岗前培训,特别是每次改选后,我们都会召开新老总值日生交流会。一届传一届,一次比一次更完善。保证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及学校德育工作的连续性。
4、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设立学生信箱,鼓励全校同学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辅助管理提出方案或建议,集思广益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带有本学校特色的管理制度。
二、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在进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中,大力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其重点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学校在每一学期开学时大力进行宣传,激发学生参加学校管理的热情。通过每天早上晨会公布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情况,鼓励学生向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提出自己的建议。学校每期都表彰一大批日常行为规范生。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体验活动。每年五、六月,我校的芒果树、龙眼树上挂满果实,却无一人采摘。为此,我们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果子熟了”采摘仪式,同学们兴致勃勃地交谈着从果树开花到果实成熟守望过程的感受,品着香甜果实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我校还大胆放手,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中,学校教导处在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总值日生中发放班主任工作测评问卷,对学校教师、班主
任工作进行测评,就教师的工作和班主任的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对调查结果存在问题较严重的个别教师学校做出相应的处理。
三、注重学校指导,促进自主管理。
通过实际的工作和反思,我们更加明白了学校教导处在学校自主管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教导处如何开展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如何去从工作中挖掘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掘学生对学校管理的热情,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对学校整个校园风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学校教导处的管理工作中,我们根据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以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计划,对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管理、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抓住了关键的几点,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在开学初制定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不断突发的新情况制定管理措施,做到事无巨细都有章可循;其次,对学校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的工作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充分发挥了值周领导、值日教师的作用;再有,充分利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这一学生自治的重要机构来协助学校开展管理工作。在这一点上,总值日生的素质、制度的建立与工作的执行同样重要。学校教导处对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的各项工作坚决支持,同时又监督总值日生的执行是否按照学校的各规章制度来操作。
四、强化班级管理,防范突发事件。
在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德育工作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如何应对学校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如何在事前预防,事后如何进行规范化处理是摆在每一个学校既严峻又必须做好的工作。首先,我校就这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做到制度全面,有章可循;其次,定时对教师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校内教师工作出现的失误、不足即时总结,尽量避免发生重大工作事故;再次,对各班级学生的管理重点抓总值日生管理,形成总值日生预警机制,即总值日生对班级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时向学校日常行
为规范量化管理小组报告,总值日组长再向学校教导处反映的一种工作制度;最后,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程序,在事件发生时学校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对的合理处理,同时还应该注重对事件发生后的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以应对各种不可知情况的局面。只有做好了学校应该做的工作,学校才可以说有备无患,学校的德育工作才可以做到规范管理,校园生活才真正的得到有效保障。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断在工作中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总结,进而完善我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先进学校的经验,与时代相接轨。我们的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将会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工作将越来越出色。
第二篇:创新德育工作思路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 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二0一三年是学校教育质量年,只有一手抓好德育工作,一手抓好教学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学校德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把下一代培养成具有怎样思想觉悟的人。目前,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面对学校育人的新任务,我校树立起“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确立了“培养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健体、会创新的一代新人”的德育目标。健全德育管理网络,强化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不断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在学校德育创新的实践中,做了有益的尝试,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张伯苓先生说过:“研究学问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在以德治校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美育的陶冶功能,努力营造一个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经过近10年建设,我校校舍设计新颖,周围绿树环抱、花簇似锦,蕴含深邃的艺术造型雕塑点缀其间;课室里宽敞明亮,悬挂着庄严的国旗;电脑室、语音室、电教室、图书室、音乐室等现代化设施,功能齐全;宽敞的餐厅带礼堂,整洁又明亮;大厅走廊,还设置了警示语和宣传牌,处处洋溢着静谧、高雅的气氛。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张贴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内容,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我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我们制定了《文明办公室评选制度》,由德育处牵头,每月不定期对办公室进行一次等级评选。对评出来的文明办公室授牌表彰。通过评比,办公室的环境更光亮了,老师们的言行更文雅了,教师的奉献精神更强了。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我校还成立了田径队、毽球队、合唱队、舞蹈队、鼓号队、小提琴队、美术书法组、小作家协会等10多个兴趣小组。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陶冶人格、培养个性、施展才能的天地。
二、规范学生行为要体现“细”
“全面落实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要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由于我校学生多为住宿生,所以我们把住宿生的教育、引导当作养成教育的重点。为加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我们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序列化,每月确定一个主题,每周抓住一个重点。低年级主要进行《小学生礼仪》教育,中年级主要进行《中小学生守则》教育,高年级进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为让养成教育切实收到实效,“看得见”、“摸得着”,我们将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具体化,浓缩为《河溶小学养成教育十好标准》,即“上好课”、“说好话”、“行好礼”、“走好路”、“写好字”、“护好墙”、“站好队”、“做好操”、“吃好饭”、“睡好觉”,对学生特别是住宿学生全天的学习、生活提出具体标准,由少先队每天对“十好”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一日一公布,表扬先进,带动全体。一月一评比,评出“文明班”、“文明寝室”,颁发流动红旗。评出“五星级学生”、“优秀住宿生”、“优秀寝室长”,颁发奖状和奖品。学生的道德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从细微处入手,在学校开展了“做文明学生”系列活动——“弯弯腰”捡起校园一片纸,“伸伸手”扶起摔倒的同学……使学生在做这些小事时逐渐获得道德体验,从小培养社会公德。现在,只要你走进我们的校园,映入你眼帘的是幽雅的育人环境,井然的教学秩序,文明的师生谈吐,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开展德育活动要体现“实”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开展德育活动,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我校住宿生有五百多名,其中绝大多数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一直是学校和老师们关爱的重点。让留守学生学习上轻松,身体上健康,生活上安心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每逢元旦,我们都会提前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学校领导与他们交流沟通,为他们送去新年的祝福。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担忧,以便让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得更加舒心。每逢三月八日,我们都会组织部分留守学生拨打亲情电话,为他们的母亲送去一份节日的祝贺,也进一步增进了学校和家长的感情。我们为部分留守学生办好读书证,让他们节假日到文化中心户看书,丰富他们节假日生活,陶治他们情操,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逢四月中旬,我们会在四、五、六年级学生中开展风筝比赛。同学们玩的开心,赛得有劲,一个个虽然跑得满头大汗,但是他们没有一个叫累的;今年是奥运年,我们在三月份举行了以“迎奥运,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演讲比赛当天虽然下着蒙蒙细雨,几百名师生仍井然有序地坐在露天场地上,参赛的选手情绪饱满,神采飞扬。聆听的观众聚精会神、深受启发。到演讲结束时,学生们都既记住了奥运知识,又受到了礼仪教育;为筹备好六一庆祝活动,全体教师出谋出力,全体学生热情参与。六一前夕,评出22名五好学生和22名“优秀家长”,给他们照相,并在文化栏里开辟专刊,展示五好学生和优秀家长风采,向学校、社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六一庆祝大会上,邀请政府、镇直单位领导、优秀家长到校与师生同乐,展示了精彩粉呈的文艺节目,扩大了社会影响,密切了同社会和家长的联系。
四、做好学生评价要体现“新”
新世纪的课程改革,教师角色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居高临下”的师道权威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评价学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多一些民主,少一些指令;多一些弹性,少一些刚性;多一些个性的张扬,少一些天性的压抑。
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评价过程随机化,、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出现的最佳教育时机,适时积极地开展评价。上下楼梯走得好的班级,课间操时在广播中进行表扬;拾金不昧的好学生,公布在学校的表扬栏里;主动关水龙头的同学,让他在升旗仪式上亮亮相……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以褒奖为主,一次成功的发言,一个创新的举动,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即使批评也应是表扬似的批评,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还专门为“三生”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袋,除记录他们姓名、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家长联系电话以外,还收集了记录学生成长与进步的一件件实物、一篇篇作品:最满意的作业、最欣赏的书画创作、最拿手的泥塑、最开心的作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期末总结表彰时,我们除了奖励“五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外,还重点奖励那些特长生和进步大的学生。我们将这些学生命名为“学习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绘画之星”、“科技之星”、“进步之星”、“诚信之星”、“文明之星”。各班受表彰的面达到百分之五十。当有些平时难得荣誉光顾的“差生”从老师手中接过金光闪闪的奖状时,他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有的甚至欢喜得热泪盈眶。“重视张扬学生的个性”是我们今后评价、表彰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思想,以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纯洁的心灵,真心实意地去呵护我们的学生,引导我们的学生,教育我们的学生,用我们的爱来点燃和激发孩子们的爱,我们的教育对象就一定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三篇:实施精细管理增强育人实效
实施精细管理增强育人实效
井陉县秀林中心吴家庄小学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
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学校管理精细化,有助于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近几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实践着“关注细节,成就人生”的教育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学校常规管理逐渐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家长满意,社会认可。
一、现象与问题
我校的精细化管理,源于我们曾经的一种工作现象:开学初
制定的各种计划上交后便无人过问,而制定者也是凭经验或想起来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课堂教学中,不重视提高效率,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成为拼命“三郎”,靠拼时间、拼精力、拼体力来获得成绩;还有那些编成册子、挂在墙上无人关注的规章制度;召开家长会时各个环节安排的随意性;校园宣传橱窗所布置内容的无计划性等等,举不胜举,不一而足。可一听说上级要来进行检查视导的时候,工作便忙忙碌碌,加班加点搞突击;当遇到问题时就忙忙碌碌为问题打“补丁”。这种被动的工作方式,让我们不得不回头反思自己,为什么总会发现很多工作没有做好呢?显然是管理不规范的结果,工作不是没做,就是做不到位,如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习惯培养,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习惯养成并未有多大的效果?班主任工作很努力为什么班级工作总上不去?平时工作忙忙碌碌,为什么到检查时还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倡导建设高效的课堂,为什么课堂总也高效不起来?……
二、思考与理念
学校管理千头万绪,教育对象是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学生,如
果在管理过程中有某一环节没有到位,没有精细,就可能出现混乱,以至发生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在总结学校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时发现,事后打“补丁”,举行的每一项活动或多或少留下遗憾,反复强调的事情总是做不好等,都是因为工作中的细节想得不够细,做的不到位。
老子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尔基
曾说,一切伟大的事业,或者说一切大事,都是由小事组成的。这就启示我们:要把事业做成功,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将小事做细、做精。而如今我们剖析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也是我们的管理不精细,很多工作就是因为一些细节做得不到位,落实不到位,使得工作陷入被动。“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因此我校结合实际提出了“关注细节,成就人生”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
三、行动与坚持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
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就是需要我们把工作中的细节做到位,而要想做得不平凡,就需我们有长期坚持做下去的勇气。因此,我们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育人的实效。
1、精心制定精细化实施方案。
首先是职责分工细化,领导职责细化,目标明确,细化到哪
项工作归谁主管,如何实施,责任要求等都有明确规定;教师分工细化,责任到人,图书仪器归谁分管,水电维修归谁分管,卫生劳动归谁分管等都有明确规定;学生角色细化,任务清晰,班干部职责、值日生职责、课堂卫生包干等都有明确规定。其次是目标考核细化,目标考核细则关系到每一位教师的工作评价,我们
通过征求教师意见,逐步细化、完善。如教师工作量的考核原来仅计算老师的任课节数,目前分解成任课工作量、临时性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作业批改工作量等等,以细化的制度让教师任务明确,思路清晰。三是各项要求细化,如学校推行的学生养成教育,从大面上来讲,大家都知道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等,但具体到某一种习惯时,做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要求了呢?我们就对每种习惯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如姿势习惯就分别对站姿、坐姿、写姿、朗读、举手、走姿等进行了详细的目标要求;再如在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工作方面,备课如何做,上课如何讲,作业如何批等都制定了详细的要求,这样教师学生都有清晰的目标,以目标激励自己的行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依。
2、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过程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我校的每项工作,都是做好调研,从方案开始规划,有目标、有要求、有措施、有分工、有考核办法,每件事要求明确具体,有利于操作和精细化管理,还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为例谈落实做法:一是做好调研准备。抓学生习惯的养成,对老师们来说是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的事情,想让他们接受不那么容易。只有让老师知道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动力。因此,我们首先对近年来我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如通过调查学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发现90%以上都是因学习习惯不好,所以当老师们认识到深层次的问题之后,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这项工作。
二是制定目标要求。组织学校骨干老师,对各种习惯做出了
详细的目标要求,并配以落实的时间和方法。如课间操,下课后,老师立即组织学生在教室内站成2队,带到指定位置;集合时要迅速;下操时直接站队回教室,上厕所的同学自动从队列中走出,另成一队有秩序地入厕。做操时动作要到位、规范,并且要与音乐合拍,不许说话、疯闹,用眼睛的余光使自己与前后左右的同学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这样,每样工作都有了细节性的要求,老
师工作起来有目标、有方向,各项工作开展规范、有序,管理才有实效。
三是分段实施,激励评价。由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养成目标和要求,每周一个实施重点,形成了三级管理网络,每天由学校领导——执勤老师——执勤标兵(学生)对各班的行为养成情况进行及时检查和记录,根据管理重点设立专项评比台对全校所有班级做到每天检查、表扬、提醒,通过班与班的对比,让老师自行发现问题,促其及时纠正。最后由学校大队部根据每月对各班级习惯培养情况进行汇总,评选出“好习惯红旗中队”、“好习惯标兵”等在全校进行表彰。
3、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方法。
为让老师理解细节管理的内涵,我们还在领导和教师中大力倡导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经验,把“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的管理理念借鉴到我校方方面面的管理之中,如我校的晨读活动,班级中每天有专门负责领读的学生,有专门负责纪律的学生;在学校里有专门负责检查班级的小标兵、还有专门负责检查的值勤老师和领导等。在检查中,小标兵重点检查学生的纪律,值勤老师则重点检查学生读的质量,对于读得不好的,则可以进入班级给予即时矫正,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管理。
总之,精细化的管理已经促成了我们常规管理的规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的管理理念成为每一个教育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就成为了一所学校的特色。我们当循着这条路,继续努力探索,一步一步踏实地走下去,在规范常规管理的同时,促使学校方方面面工作高效,形成学校风格,创出我们的特色。
第四篇:学校德育实效化建设
学生德育实效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德育,即道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个性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阿坝州是川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性、心理素质不同于沿海发到城市的学生,在实施德育教育时,突显出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民族地区中小学在德育教育领域,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法。我州中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德育目标与学生心理发展适应性不强、德育手段与学生自我成长平衡性不足、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性不高等现象。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时效性,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全面性和平衡性,是摆在每一位从事民族教育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马师校州民中作为从事民族教育40年的中职名校和双语高中学校,长期以来,肩负着培养农牧民子女成才的重任,学校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长期的德育教育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更新内容、优化理念,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针对以上困窘,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升华和尝试。
一、主张与时俱进,强化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性
我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期,可塑性极强,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校抓住德育教育的时代特征,做好了德育工作的劝导和引领,大力开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德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给予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客观判断是非的能力。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国内外形势,贴合中央对新时期人才的实际要求,以“伟大中国梦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校德育教育”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主题活动为平台,让党的政策和精神在我校深入人心,使学生明确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确立自身定位和目标方向,形成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定势和人格定势。此外,在德育实施的手段上面,除了固定的班会课、国旗下的演讲、万人签名活动、师生宣誓活动、知识竞赛、黑板报校园橱窗宣传以外,还应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予学生发言和思考的权利,让学生贴身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从自我肯定中得到收获和启发,把被动的接受变成主动践行,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性。
二、坚持潜移默化,强化德育教育的课堂效果和标杆作用
从广义的德育教育来讲,只要是对学生施加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规范的活动,都可以定义为德育教育。因此,在德育教育中,仅仅局限于德育部门的引导还远远不够,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项活动都应该包含德育教育,全校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根据学校要求,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德育教育的能力,学校的每一门课程,每一堂课都应该有相应的隐性德育目标,并具备明确的实施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正确认识民族的发展历史,民族的迁移、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切身感受科技进步的优越感、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显性德育目标相比,隐性德育目标既可以为全校教职员工树立标杆作用,又可以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了学生情操,塑造了学生人格,消除了学生意识中长期存在为了德育教育而进行德育教育的抵触情绪。
三、明确聚沙成塔,强化德育工作的养成教育和习惯培养
从学校德育教育的经验来看,抓好养成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层次拔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学校针对大部分农牧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的特点,通过制度管、领导引、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规范,先明礼、再明志。促使学生把衣穿好、把饭吃好、把路走好、把觉睡好、把地扫好、把眼护好、把步跑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把书读好、把课上好。为此,学校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安排政教处、班主任、值周教师对学生仪容仪表、藏装穿戴、内务整理、就餐秩序、两操规范等常规德育活动进行定期、严格的检查,通过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形成行为定势,形成以一带
十、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尊重百花齐放,强化德育教育的文化融合和道德统一
如何让学生从价值取向的艰难选择走出来,是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核心。为此,学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人文素质、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内容。通过每学年开展一次汉语、藏语经典优秀篇目诵读比赛,让传统文化走上艺术舞台,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过好每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家校互动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享受传统节日带来的文化底蕴,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和意识。通过开展唐卡绘画研习班、藏族民间锅庄表演队、民族体育项目兴趣小组、原生态牧歌兴趣小组、藏戏兴趣小组等形式,盛情邀请专职教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民间手工艺人到学校举办讲座、现场指导,让唐卡、祥巴、锅庄、藏戏、雅加等传统艺术再一次走进学校,生发活力,从而为学生的人生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强调耳濡目染,推进德育教育文化氛围的影响和宣传
德育教育的手段离不开校园文化,浓烈的文化氛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无声的宣传。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利用学校围墙、橱窗、过道、走廊等有限空间对学校施以美化和整治,立足育人特色,以藏汉双语为基础,辅助图画、照片、浮雕等手段,通过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板块,全方位、多角度地覆盖校园,为学生确定正确的坐标,树立新的偶像,催生学习动力,发挥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此外,结合学校信息化建设,完善校园局域网、LED电子显示器、学校手机短信平台,施加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从时间和空间上践行“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的德育目标。
六、推行学以致用,推进德育教育第二课堂的开辟和运用 民族地区德育教育低效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环节的前后分离,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孤立。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教育必须借助社会、家庭中各种因素,拓宽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行为的协调性,形成德育合力,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化。在这一方面,学校可从以下两点提供借鉴。
一是深入开展寒假大家访活动。积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配合和支持,进一步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家校协同推进对学生的培养。我校从2013年开始,全面启动“构建家校互动平台、共育新人健康成才”活动。两年来,由学校领导带队,学校中层干部和部分教师参与的家访活动,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现状为本,理性家访、分类家访”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打师生牌、打友情牌、打亲情牌、打实践牌”的工作思路,提出“三不”和“三要”工作策略。即:家访不告状,不指责家长和学生,不在学生家里就餐;要有针对性,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进行主动家访,要与家长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团队家访、登门走访、电话家访和送“教育”上门,送“服务”上门,送“关爱”上门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国家政策和法纪法规,传达国家的惠民政策、政府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条例;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规范学生假期社会活动,向学生家长讲解学校管理制度和要求。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解除了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存在的疑惑和困惑,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诚信力。
二是开辟第二课堂,展示德育成果。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和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内在需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学生校外生活的重要渠道。我校从2014年开始,立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奔赴阿、若、红、壤、马尔康、甘孜各县,到学生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乡镇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巴西会议遗址、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卓克基官寨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学生到各县乡社区开展景区义务导游、植树造林、环境保护、敬老院公益劳动等志愿者服务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到阿坝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基地、壤塘县觉囊文化传习基地,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和方向;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让学生扮一次演员,体验一次生活,当一次老师,收获一份技能,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历史,搞一次服务,感受一份恩情,当一次导游,推广一次双语,赚一份收入,体验一份艰辛,进一步丰富学习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减轻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我校德育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已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符合学生特点、顺应时代要求、贴近社会生活的德育教育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的开展,真正把德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外化为学生的行为举止,切实提高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还有很多不能尽善尽美的地方,但相信只要找准方向,努力前行,我校的德育教育终能达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第五篇:学校德育自主教育实践指导研究
学校德育自主教育实践指导研究
(校本教研结题报告)
法官乡中心学校课题组 王录斌 马景山 肖付军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理论背景:
1、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精辟地提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重视教育工作,总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以国运兴衰,民族振兴的高度来把握教育问题,将教育问题臵于整个社会的大视野、大背景下加于考虑,学校如何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主体人格,必将成为学校德育目标研究的崭新课题。
2、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新的世纪,中央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任务,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前我国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变化,影响着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给青少年学生带来了消极影响。当前研究如何培养新型主体人格为核心的学校德育自主教育目标是加强和改进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3、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实施素质教育和现代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本主义教育、自主教育和终身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智能优异人格健全的一个个完整的人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明确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倡导以德治国,以德治校,以德治生,我们必须培养新型的能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作为新的要求。
现实背景:
1、长期以来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智育轻德育,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负面效应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对学生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造成学生主体定位转轨不到位,特别是研究小学生学习心理、品德行为很少顾及,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弱,不注重创造性地探究知识,学习处于麻痹状态,缺乏兴趣,导致出现厌学情绪。常规的德育工作不适应农村城镇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地方较多。表现为方法和手段滞后,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潜移默化,细雨润无声的小学生德育自主教育方式研究形成了我们学校研究的德育课题。
2、通过调查分析,我乡农村经济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子女不断增加,造成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不少薄弱的地方:家庭教育与管理缺失,社会商品与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由此导致少年儿童思想迷茫;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偏向,人格扭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轻校外教育,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学校正面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学生受到各种不良社会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力量还显得薄弱。调查发现,学生校内校外的表现差别很大,在很多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据于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变革,基础教育的转轨,对小学德育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发展的机遇。
3、我校比较注重德育理论研究,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探索小学德育目标上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以此为基础,为继续深入研究小学德育自主教育作了奠基工程。
二、实验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追求一种教育影响“细雨润无声”境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和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三、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德育:“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现行“德育”诸概念形成了一套金字塔形的概念层级:
1、顶层,称为“德育”,为总称;
2、第二层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第三层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十余种教育;
4、底层,即学校中实际实施的“德育”。
德育自主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是弘扬、培养受教育者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的精神,给予受教育者以人文关怀,促进其身心俱健的全面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主体意识,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促进受教育者主动发展的终身教育。
德育自主教育实践指导,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自主教育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影响下,逐渐形成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些活动中,活动是主线,学生是主体,起决定作用。环境是主因,教师是主导,起引导和帮助作用。
四、实施过程
(一)抓实环境建设,强化德育管理
1、学校环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1)学校主要环境。随着我校总体布局的调整,我校校舍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教育区、活动区、生活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并辅以绿树成荫,草地成片、花坛紧簇,使得我校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观、优雅、宁静、合理,再加上板报、橱窗、穿廊陈设等综合配套,使得我校的育人环境更增添了几许人文因素,学生生活在这样一片美丽的七彩天地之中,随时随刻都受到这些育人环境的隐性熏陶教育,不能说不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2)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不仅需要校园环境的美化,更需通过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多方面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征文、朗诵、演讲、歌唱、舞蹈、书画、课本剧、队活动、校园情景短剧等,学生参与面广。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校园生活开通的学生自办德育小报,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审美能力,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善了学生的校园环境。
(3)校园引导环境。我校历来坚持“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校风,倡导“勤学守纪、健康向上”的学风,在此基础上各班自行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班风。可以说,这“三风”已成为我校治学治校的宗旨与灵魂。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教与学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得学校的治校风格更趋明朗规范。在这样的引导环境之下,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性格、品格等综合素质均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为学校的全面、细致、规范化管理创设了条件。
(4)行为规范分解实施建设。我校已连续多年实行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实施制度。学校在学期初就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我国的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法定节日等相结合,把日常行为规范分解细化,确立每周的德育重点,通过每周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确保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到位率,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建立社会参与和家校携手的教育环境环境
我们通过乡党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安派出所进校,举行城乡手拉手活动,开展家长咨询、召开家长会议等形式,对不同层面的家长、不同年龄段学生进行调查、指导,从而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全面的教育观,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突出学生的人格予以正确引导和必要约束。具体专题有: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学习生涯的第一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儿童心理健康与人格塑造,家庭教育的指导及其方法等。通过法制讲座、举办家长学校,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家长的自身素质,转变了部分家长的育人观念,沟通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二)结合课程改革,构建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要求教师能按照课程改革总体目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法、学法指导教学实践,努力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乐教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乐教乐学”教学模式是教育者在“乐教”思想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乐学”思想的指引下,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和发展出发,注意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主体形成健全人格的一种课堂教学操作样式。
学生乐学是教师乐教的结果。如何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情境中,愉快地、主动地、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呢?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我们认为教师要为学生的乐学创造条件,通过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良好的认识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下主动参加学习。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编儿歌、送卡片、猜谜语、当导游、当小老师、排练课本剧、闯关等游戏活动。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较强。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课堂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好学生的的引导者,因此,我们倡导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不难看到,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这种“单向灌输、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少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多了。在教学中,教师不断给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提供“创新”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埃德加〃 富尔在其所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就越强;学法愈主动、愈灵活,教学效果也就愈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始终坚持通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次要教学生学会学习,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心态,其潜在的自主创新欲获得释放,创造能力得以开发。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信心增强,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都会有出色的表现。
(三)抓实少先队工作,探索德育模式
1、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精心设计“国旗下的讲话”。
我校按照《国旗法》的规定,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坚持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向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
具体做法是:
⑴内容系列化。
多年来,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解实施,设计了二十个方面,每周一讲,分别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成员主讲,讲话力求做到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每讲15分钟,每学期20讲。
⑵形式多样化。
领导主讲启迪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学生参与感染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周选出两名升旗手主讲。他们自己撰写讲稿,登台讲演,这样给了他们展示才干的机会,既显示了榜样的力量,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效果,还尊重他们的主体人格。
(3)组织严密化。
一次成功的升旗仪式是学校严密组织、各部门协调动作的结果。因此发动各部门都来参与,全学期统筹安排,实行责任制,使升旗仪式庄严有序。
2、“校园小喇叭”红领巾节目按时高质量播出。
每周五早晨的校园小喇叭在传递信息、激励先进、展示才艺、沟通友谊、传递真情等方面都起到了其他宣传工具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广播电台的建设上我们注重规范流程,做到有计划,有重点的播放。每周的内容都要与各周的德育训练重点相挂钩,这比起国旗下讲话简单的说教更具吸引力,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受教育热情。小喇叭通过竞争和选拔,确定各个栏目的主持人选,颁发小小金话筒证书;同时选择一批具有写作专长的队员进行专业培训,组建成小记者站,领取记者证开展采访工作,小喇叭在学校领导和少先队大队部的直接管理下正常运行,做到:采、编、播一条龙。队员们独立采集线索、撰写稿件,并且独自排练直至最终播出。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每期广播都能呈现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在节目制作完成之后,必须接受学校领导的亲自审视,未经许可不得播放,确保了广播宣传导向功能。更新形式,目前,小喇叭共设立《埠小新闻》、《倾诉》、《瞧,俺们中队!》、《启明星》、《星期五档案》、《古韵今风》等多个深受全校师生喜爱的栏目,节目质量也趋向规范化,提升了校园文化雅韵。除此之外,每逢重要事件或者重大节日庆典,小喇叭都要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让广大师生在第一时间撷取到生活的朵朵浪花。
3、扎实开展“争夺三面流动红旗”和“争创文明班”活动。
学校围绕“勤学、守纪、卫生”三个主题,在全校各班级中开展争夺三面流动红旗竞赛,每天由红领巾值日岗的老师和学生共同配合进行评分记载,两周公布一次,三面流动红旗尽数拿到的班级则为文明班级,授予小白鸽。期末的优秀班集体评比则以文明班级的获得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开展以“双争”活动为核心的竞赛活动,不仅加快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提起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及主人翁责任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组织开展“星级队员”评比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校少先队大队部在各中队队员中组织开展了“星级队员”评比活动。
学校共设“勤学星、礼仪星、健美星、上进星、公益星”等五个星别,向广大队员大力宣传这些星别各自的评价标准,激励队员向着这五颗星的要求奋勇进发。“星级队员”的评比每月进行一次。大队部规定各中队每周进行一次班级中间的评比,到月底统计出各星的获得情况,评出“班星”,大队部再根据各班“班星”的获得情况评出“校星”。通过“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学校上下呈现出了一股你追我赶的奋勇趋势,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5、开发现有资源,开设校内外德育基地。
为了拓宽教育阵地,我校将镇敬老院、荆润油脂公司、五星养殖场以及北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校的德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开展参观、劳动、慰问等有益活动。同时,我校还因地制宜向学生开设校内德育基地:专门开设了“校史展览室”,揭示了学校10年的光辉传统、教育教学成就以及校友的辉煌业绩。它亲切感人,真实可信,是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教材。又如前不久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和防治“非典”工作,我们都适时搜集相关资料,开设展览。校内外德育基地的开设,有效充实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受教育渠道,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了基地教育效应,有助于学生新型主体人格的形成。
6、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教育
近年来,我校少先队大队部根据团县委、市少工委的统一部署,扎实推进少先队各项主题教育。“雏鹰争章行动”已深入人心。目前,我校已建立11个雏鹰假日小队。大队部严格加强对各雏鹰假日小队的管理,充分发挥雏鹰争章活动的激励功能,调动广大少年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我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体验渠道,主要以体验校长、体验教师、体验家长、体验医生、体验民警等多种形式的角色模拟体验活动为主,把这些角色臵于课本剧表演、中队主题观摩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娱乐的气氛中品尝到成功、失败、快乐、痛楚等情感的体验。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已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正是热闹时节。我校上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高起点布臵,精心组织了“小公民”道德建设“五小行动”,收到了显著的教育实效。学校通过组织收看争做“五小”公民宣传录像,向学生发放“五小”公民宣传单、向家长发放遵纪守法倡议书、开展争做“五小”公民主题活动、组织“我做合格小公民”知识征文、演讲、诗会、手抄报、书法、绘画等竞赛,在全校营造了争做“五小”合格公民的热烈氛围。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校学生正誓言要做新世纪热爱劳动、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勤奋自立的“优秀小公民”。
“众人添柴火更旺”,我校的少先队工作正是因为有了广大师生的这股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凝聚力,才呈现出了这种蒸蒸日上的态势。我校有5人次获少先队“十佳”辅导员。
7、自主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自主晨会活动是我校多年来一直提倡的学生自主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我们要求从二年级开始,各班每周开展一次自主晨会,低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开展活动,中高年级则由学生自己选取材料,自己编写排练晨会过程。通过班上各位学生的共同参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理解、组织、交流能力,同时,自主晨会课上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养成了关心校园事、国家事乃至天下事的良好习惯。
本着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思想,我们在各班实行了值日班长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一次值日班长,值日班长每天要负责班级管理工作,并认真记录好《班务日志》;同时在班内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活动(即班里每一位同学都有义务为班级做好一件事,班内的每一样工作都有人来做),这样,即使老师不在,班级工作也能开展得有条不紊。这种新型的班级自我教育管理体制,改变了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长期处于被管理的局面,采取角色分配(即采用轮换、轮值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不同层次的管理,这样一来,学生从管理角色的变换中学会了自我管理,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培养了每位同学的自信心,提高了教育的效果。
8、抓实各项常规训练及养成教育。
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做到建好规章,讲清道理,使学生入耳、入脑,严格遵守见行动;强化训练,加强检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知晓率、形成率均超出市标;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已深入到每一位学生之中;学生德育优秀率超过98%。学校多次被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四、研究成果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在培养新型主体型人格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学生在校表现良好,小主人意识体现强烈,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了综合素质。从下列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个体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各方面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调查内容
实验后
觉得学校的学习生活很愉快
℅
上课时,每一节课都能认真上好95 ℅
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和课间纪律88 ℅
能自觉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
能认真对待考试
℅
合理分配课余时间
℅
正确对待荣誉
℅
努力克服困难
验前65 ℅65 ℅70 ℅62 ℅90 ℅
66% 78 ℅86 ℅
实
℅
养成随见随处的习惯
℅ 94 ℅
积极参与各类竞赛
℅ 96 ℅
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 96 ℅
(2)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往,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求知欲望。通过实验,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里的话多了,对书也有了很大兴趣,特别是爱问为什么,能运用书面语言与客人交谈,交谈的内容也拓宽了许多。在公安县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的有8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已发表习作40多篇。
(3)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课题的实验,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扎实提高了科研水平。三年来课题组坚持例会,通过理论学习、设计方案、对照实验,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有5位教师命名为乡级教育能手。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获奖论文30多篇。为投入新一轮课程改革,省时高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绩只代表过去,我们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较多不足,需要进一步重视并且深入研究:一是主体型人格教育总的理论框架较大,受课题目标的制约,有些已超过基层科研人员的能力和学识水平;二是对大量的经验状态的研究,如何提炼为科学的总结,还需要努力;三是如何确立正确合理的评价机制,这也许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