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全市村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办〔2008〕4号 【发布日期】2008-01-28 【生效日期】2008-01-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08年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
工作的通知
(穗办〔2008〕4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我市村、社区党组织和第三届村民委员会、第二届社区居民委员会将于2008年上半年任期届满,需要进行换届选举。去年12月21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年全省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粤办发〔2007〕20号),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职数配备和任职条件、工作要求、组织领导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省、市分别召开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做好2008年我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通知如下。
一、换届举行的时间安排
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从2008年1月开始,至2008年6月底结束,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8年1月至2月)。主要开展以下工作: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选举工作方案,落实选举工作经费,培训选举工作人员,做好宣传发动,对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二)选举实施阶段(2008年3月至5月)。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要抓好四个环节: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和确定正式候选人、党内选举;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要抓好四个环节:选举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和公布、开展竞选活动、组织投票选举。社区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要抓好四个环节:提名推荐候选人、民主测评、确定候选人、党内选举;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要抓好三个环节:选举产生社区选举委员会、选民登记、投票选举。新的村、社区“两委”班子选举产生后,要在7日内完成新老班子交接工作。在此阶段,要一并完成村(居)民小组长和村(居)民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
(三)建章立制阶段(2008年6月)。各区、县级市和各镇、街要指导村、社区“两委”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法规,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完善村(居)民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以及村、社区“两委”工作制度,用制度规范村(居)干部和村(居)民的行为。
(四)总结、验收阶段(2008年7月至8月)。总结、检查、验收采取自下而上方式进行。各区、县级市要将检查验收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在7月底之前,以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名义报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
二、成立换届选举工作机构
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市成立广州市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方旋同志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武同志、副市长陈国同志任副组长,组织、宣传、纪委(监察)、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市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委、民政、财政、公安、司法、农业、审计、信访、妇联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设在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其中,市委组织部负责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市民政局负责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的日常工作。各区、县级市和各镇、街要相应成立换届选举领导(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从有关部门抽调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
三、落实换届选举工作经费
市本级换届选举工作经费纳入市民政局部门预算,由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统筹安排。各区、县级市及各镇、街要结合实际安排好本级换届选举工作经费,对困难村和社区给予经费补助,保障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开展。
四、做好换届选举培训工作
市将于2008年2月份举办换届选举工作培训班,培训市本级有关选举工作人员和各区、县级市、镇、街部分换届选举工作人员。各区、县级市也要组织安排好镇、街、村、社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参加换届选举工作的干部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选举工作方法、步骤和规程,以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五、加强换届选举宣传工作
党委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换届选举的正面宣传,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有计划地广泛开展村、社区换届选举宣传工作,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集中宣传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各地要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有线广播、标语等,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六、做好民主评议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各区、县级市和镇、街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做好村、社区“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民主评议和村、社区班子主要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村民对审计结果有争议的,要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表决结果需要复审的,可交由区、县级市有关部门进行复审,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复审。
七、高度重视“问题村”的换届选举工作
要切实抓好“问题村”的换届选举工作。注意掌握工作进度,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情况特别复杂的村,要集中力量进行整顿。要落实好领导干部和机关部门挂点包村等措施,实行“一村一策”,对症施治。要切实把维护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放在首位,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换届选举顺利进行。
八、明确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几个有关问题
(一)关于委托投票问题。选民在选举期间外出的,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委托投票一般实行以户(户口簿)内委托为主。每一位选民接受委托投票不得超过三人。
(二)关于“村改居”的选举问题。“村改居”后的社区(包括2007年已经村民会议表决同意“村改居”的村),其选举形式由居民代表会议议定后,向社区居民公布,如有五分之一以上的选民提出动议的,须交由居民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表决;社区居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包括股份制公司)未彻底分离的,实行直接选举。
(三)关于村民委员会不组织村民会议和村民选举委员会不作为的问题。村民委员会要按照换届选举的有关规定,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投票选举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对不按时履行上述职责的,可在区、县级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由镇、街换届选举指导小组组织村民会议或村民小组会议选举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对不依法履行选举职责的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根据民政部有关政策要求,可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取消其选举委员会成员资格,并从选举委员会的选举结果中依次递补。
此外,市林业局流溪河林场所属的谷星村、东升村、温塘肚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由从化市指导开展。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创建教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28号 【发布日期】2007-09-26 【生效日期】2007-09-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等
市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成员的通知
(穗文〔2007〕28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对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广州市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广州市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共广州市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广州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领导小组、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9个市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
广州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常务副组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徐志彪(副市长)
副 组 长: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成 员: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林道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余耀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秦耀生(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黄晨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蔡刚强(市科技局局长)
何靖(市公安局副局长)
李治臻(市民政局局长)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
江 云(市人事局局长)
黄远飞(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谢晓丹(市国土房管局局长)
李廷贵(市建设工委副书记)
梁达波(市农业局副局长)
张润华(市文化局副局长)
黄炯烈(市卫生局局长)
李萍萍(市规划局副局长)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刘江南(市体育局局长)
吴永红(市统计局副局长)
林进炎(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何伍爱(市档案局局长)
刘海腾(市城管支队副支队长)
晏拥军(团市委副书记)
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由华同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年鉴编纂委员会
组 长:张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方 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凌伟宪(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邬毅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如桂(市政府秘书长)
委 员:汤应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杨明德(市委政法委副秘书长)
潘建国(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赵小穗(市经贸委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蔡刚强(市科技局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简文豪(市建委主任)
邓维诚(市交委副巡视员)
方力行(市农业局党委副书记)
肖振宇(市外经贸局局长)
徐咏虹(市文化局党委书记)
黄炯烈(市卫生局局长)
李文耀(市人口计生局局长)
范 旭(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贾景智(市统计局副局长)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朱 力(市旅游局局长)
李兆宏(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武延军(越秀区长)
邓伟强(海珠区委书记)
刘平(荔湾区委书记)
杨建城(天河区委书记)
谷文耀(白云区委书记)
杨雁文(黄埔区长)
潘 潇(花都区委书记)
谭应华(番禺区委书记)
罗兆慈(南沙区长)
刘悦伦(萝岗区长)
梁建清(从化市长)
叶牛平(增城市长)
颜小明(广州警备区司令员)
李明华(市社科联主席)
匡国建(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谭惠全(广州年鉴社社长)
广州年鉴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广州年鉴社,由谭惠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
组 长:张桂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方 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吴 沙(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
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伟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李 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 国(副市长)
卢铁峰(市司法局局长)成 员:吴树坚(市法院院长)
陈 武(市检察院检察长)
严翠芳(市纪委副书记)
李 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容小梨(市委政法委专职副书记)
冯建标(市文明办主任)
许鸿基(市直机关工委书记)
陈小清(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
史 琨(市依法治市办常务副主任)
赵小穗(市经贸委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李治臻(市民政局局长)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
江 云(市人事局局长)
崔仁泉(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简文豪(市建委主任)
冼伟雄(市交委主任)
肖振宇(市外经贸局局长)
陶 诚(市文化局局长)
张连广(市国资委主任)
范 旭(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罗家祥(市物价局局长)
陈斯达(市工商局局长)
梁醒虾(市安监局局长)
吴明场(市法制办主任)
李自根(团市委书记)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戴玉庆(广州日报社社长)
叶小帆(广州电台台长)
李锦源(广州市电视台台长)
市普及法律常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由钟火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方 旋(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
副组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陈明德(副市长)
司徒梅芳(市关工委第一副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李自根(团市委书记)
成 员:李 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冯建标(市文明办主任)
陈 敏(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
梁能慰(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彭敬东(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德明(市公安局副局长)
凌妙英(市民政局副局长)
黄永东(市司法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巡视员)
罗 奋(市人事局纪检组组长)
钟丽英(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黎 江(市国土房管局党委副书记)
方治齐(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
吴其中(市卫生局巡视员)
谢宏新(市人口计生局副局长)
杨 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刘毅东(市规划局党委书记)
肖恒光(市市政园林局党委副书记)
杨昌海(市环卫局党委副书记)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李晓峰(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黄学良(市林业局巡视员)
倪官礼(市政府法制办副巡视员)
崔 虹(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副主任)
黄荣康(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赵国桢(广州警备区政治部主任)
郑奕耀(市总工会副主席)
折志凌(团市委副书记)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张菊珍(市科协副主席)
乔平(广州日报社副社长)
徐 卫(广州出版社副社长)
孙建章(广州电台副台长)
付 岩(广州市电视台党委副书记)
沈育明(市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潘赤农(市电信局副局长)
市青少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团市委,由折志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中共广州市委对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杨 武(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陈明德(副市长)
向东生(市政协副主席)
成 员: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欧阳永晟(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管智坚(市委外宣办主任)
李小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罗文森(市委台办副主任)
王小强(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
谢富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巡视员)
孙 雷(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方治齐(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李晓峰(市体育局党委副书记)
马相承(市旅游局副局长)
刘保春(市外事办副主任)
江二芳(市侨办主任)
马正勇(广州开发区委宣传部部长)
陈大进(广州海关副关长)
黄卓坚(广州日报副总编辑)
钟肇程(广州电台党委副书记)
涂 布(广州电视台副台长)
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徐志彪(副市长)
成 员:张长邦(市委副秘书长)
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李 瑾(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君里(市委宣传部巡视员)
黄晨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王华兴(市编办副主任)
张家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谭曼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江 云(市人事局局长)
陈建龙(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李廷贵(市建设工委副书记)
水雪琴(市外经贸局党委副书记)
徐咏虹(市文化局党委书记)
吴其中(市卫生局巡视员)
吴邦灿(市国资委副巡视员)
周素勤(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党委书记)
刘江南(市体育局局长)
黄树荣(市工商局副巡视员)
吴岳静(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李志新(市旅游局副局长)
林进炎(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
张德安(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
戴玉庆(广州日报社社长)
叶小帆(广州电台台长)
冯 元(广州市电视台党委书记)
舒 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
骆贵全(市地税局副局长)
胡融冰(市国税局总会计师)
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由刘君里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文化市场管理(“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徐志彪(副市长)
成 员: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
何 靖(市公安局副局长)
谭曼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李廷贵(市建设工委副书记)邓维诚(市交委副巡视员)
张润华(市文化局副局长)
周素勤(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党委书记)
范 旭(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局长)
庄振东(市工商局副局长)
林歌士(市质监局副局长)
杨抗帝(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肖永存(市城管支队副巡视员)
白 涛(市打私办副主任)
张志连(市运管局党委书记)
黄荣康(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徐薇葳(黄埔海关副关长)
陈建文(广州海关副关长)
叶 春(广州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刑侦处处长)
路建航(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
张建国(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保卫处副处长)
夏仁水(武警广东省总队政治部副主任)
陈晓虹(广州警备区副司令员)
周松海(广州白云机场公安局副政委)
姜晓康(广东省报刊发行局局长助理)
叶燕南(市电信局副总经理)
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挂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设在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由周宪华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陈明德(副市长)
唐航浩(市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冯建标(市文明办主任)
贾金业(市政府口岸办主任)
陈小颖(广州海关副关长)
赖树佳(黄埔海关副关长)
羊少刚(广州海事局副局长)
谢德学(广州边检总站副总站长)
王勋国(广州检验检疫局纪检组组长)
马春保(省机场管理集团党委副书记)
何德思(广州港务局副局长)
杨安徽(广铁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周小溪(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市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口岸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政府口岸办,由贾金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晓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汤应武(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舒 扬(市社科院党组书记)
李明华(市社科联主席)
成 员:李勤德(市政协副主席)
卢一先(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主任)
周国生(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周 灵(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华同旭(市教育局局长)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谭曼青(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东民(市人事局副局长)
梁正祥(市新闻出版和广电局副局长)
李兆宏(市政府研究室主任)
李齐念(市政协学习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王永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李江涛(市社科院院长)
陈永享(广州大学副校长)
顾涧清(广州日报社副总编辑)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21号 【发布日期】2007-07-25 【生效日期】2007-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的通知
(穗文〔2007〕21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我市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提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协提案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现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提案承办单位要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从扎实推进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广州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领导,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安排,提上重要位置。要有领导分管提案办理工作,明确提案办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办理工作制度,对负责办理的提案要定期研究、及时协调,确保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做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要加强承办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人员调配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并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政府每年在政协常委会议上通报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
二、完善制度,明确要求
(一)交办。属党委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委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政府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市政协有关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及有关人民团体承办的提案,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直接送交办理单位。承办单位收到提案后,要逐件清点、核对、签收,如发现不属于本单位办理或者需要调整会办单位的提案,应当在收到提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交办部门提出调整意见,不得自行送交其他单位或者积压。
(二)办理期限。政协全会期间提出的提案,承办单位应在收到提案之日起五个月内办复;闭会期间提出的提案,应在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办复。不能如期办复的提案,应在期限内书面向提案人作出说明,同时函告提案交办部门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并在重新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办复。重点提案、民主党派提案以及办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的提案,应在办复前与提案者进行沟通,征询提案者意见。
(三)分办和会办。属党委、政府系统部门分别办理的提案,由承办单位分别答复提案者。属主办和会办单位共同办理的提案,会办单位应自接办之日起两个月之内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要积极与会办单位沟通、协商,做好意见汇总工作并及时答复提案者。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意见不一致的,要协商一致后再答复提案者。
(四)办理要求。提案办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提案提出的应解决且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的,应制订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应明确作出答复;不予采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
(五)督办。提案督办可由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提案者相配合,采取现场视察、协商座谈、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吸收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参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要做好承办单位与提案者之间沟通、联系工作,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复文要求。
1.答复提案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答复内容和办理意见有保密要求的,应当按涉密文件的规定进行标注。
2.提案复文按统一格式行文,注明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并加盖公章。
3.根据提案办复情况在复文的右上角作出不同标记;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用“A”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计划解决的,用“B”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规划,将逐步解决的,用“C”标明;提案所提问因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无法解决,或者留作参考,用“D”标明。
4.委员联名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寄送所有提案人,同时将《广州市政协提案办复情况意见征询表》(以下简称《意见征询表》)寄送第一提案人;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提案单位;界别、小组或者联组的提案,办理复文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召集人。《意见征询表》按一式两份寄送。
5.党委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委办公厅2份;政府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政府办公厅2份。所有复文均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5份、会办单位1份。会办单位的办理意见在函告主办单位的同时,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同时,主办单位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在政协网上提交办理复文,或将办理复文电子软盘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对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和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的提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应根据其内容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阅示,并根据领导批示交承办单位重点办理,同时做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每年主办5件以上提案的承办单位,应当选取部分有情况、有分析、建议可行的作为本单位的重点提案,并函告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承办重点提案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办理,制定具体办理工作计划,明确办理要求和预期达到的办理效果,可采取召开协商座谈会、实地考察、专题调研、走访等方式,推进提案办理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四、加强联系,增进沟通
(一)各有关承办单位应协同市政协有关部门举办不同形式的“知情问政”座谈会,主动向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通报政务信息,不断扩大委员知情渠道,支持政协履行职责。
(二)各有关承办单位在办理提案时,要密切与提案者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倾听提案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列入重点办理和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提案,以及涉及“老大难”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提案,应当面沟通,争取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三)提案者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承办单位要认真研究,作进一步的办理和答复。提案答复后,如情况变化,原承诺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兑现或需延期落实的,承办单位应主动函告提案者,说明原因,同时抄送交办提案的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五、认真总结,推进工作
(一)提案办复后,承办单位应及时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每年承办10件以上提案的单位,应在全部办复后于当年10月底前作出书面总结,寄送给政协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属党委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委办公厅;属政府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可根据各自情况,结合办理工作总结,对认真办理提案的所属部门和经办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承办单位在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的同时,要做好当年优秀提案的推荐工作。优秀提案推荐表随同办理工作总结一并送政协提案委员会。做秀提案的标准是:
1.提案内容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2.提案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事实客观、内容充实、表述清楚、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是同类提案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提案被党委、政府采纳,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具有前瞻性,对长远规划、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评价。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信访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14号 【发布日期】2007-05-10 【生效日期】2007-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穗文〔2007〕14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根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的工作分工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变动情况,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对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张桂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凌伟宪(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陈国(副市长)
陈如桂(市政府秘书长)
成 员:张长邦(市委副秘书长)
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纪可光(市政协副秘书长)
郑烈城(市纪委常委)
洪英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李忠(市委台办副主任)
杜和平(市编办副主任)
陈彦华(市委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刘顺文(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黄周海(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彭健(市发展改革委纪检组长)
易金强(市经贸委纪工委书记)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谢富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曾爱国(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东民(市人事局副局长)
陈建龙(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黎江(市国土房管局党委副书记)
林波(市建委纪工委书记)
萧史明(市交委纪工委书记)
水雪琴(市外经贸局纪委书记)
胡重光(市农业局副局长)
吴其中(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陈海如(市国资委副主任)
杨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彭高峰(市规划局副局长)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吴明场(市法制办主任)
罗建国(市政府驻京办副主任)
接连凯(市城管支队政委)
黄容福(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叶国耀(市总工会副主席)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陈忠谦(市仲裁委主任)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办〔2006〕13号 【发布日期】2006-06-26 【生效日期】2006-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3号)
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保证派驻机构和统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
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30日)
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12号)精神及省对派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体制。通过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进一步促进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1.改革领导体制。在市直有关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将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组、纪工委、监察室改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立纪委的单位,派驻机构与纪委合署办公。
派驻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2.创新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授权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所属系统及授权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驻在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履行《党章》、《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纪检、监察两种职能。
3.强化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4.确保工作成效。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切实得到加强。
二、首批派驻范围
第一批先在下述11个单位实行派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三、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
(一)派驻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
2.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3.经批准,初步核实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处理驻在部门其他 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
4.协助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批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开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受理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查、控告及党员、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的申诉。
6.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的工作关系是:
派驻机构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直接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
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与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沟通。
为便于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设立党委、纪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组长兼任驻在部门纪委书记,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委员,参加党代会选举;设立党组、纪检组或党工委、纪工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纪工分)组长(书记)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党工委)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参加驻在部门的有关行政领导会议,但一般不参与驻在部门的业务分工。派驻监察室主任列席驻在部门有关行政领导会议。
四、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其机构编制、干部管理工作和后勤保障按以下方式实施:
(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为派驻机构后,其人员编制从驻在部门的人员编制划转,领导职数按现有职数配备,由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各单位工作需要提出配备方案,经市编办审核,报市编委审批。划转的人员编制作为市纪委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实行单列,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
(二)干部任免和管理。派驻机构的市管干部,其任免、考核、交流和管理等执行市委的有关规定。
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提名并共同进行考察,由市纪委呈报市委任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一般不从驻在部门产生。新提任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从有关单位后备干部和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中提名,交流使用。
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人选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名并考察,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后,由市纪委监察局任免。
派驻机构其他干部的调整、考察任免由市纪委监察局商有关部门负责办理。
派驻机构干部(不含市管干部)的档案由市纪委监察局管理,驻在部门建立干部档案副本。
(三)干部招考录用。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做好派驻机构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
(四)教育培训。派驻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市纪委监察局与驻在部门共同负责。驻在部门继续安排派驻机构的干部参加有关培训和出国(境)考察活动。
(五)干部交流。派驻机构干部因工作需要或在同一派驻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需要交流的干部,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出意见,商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六)考核。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向市纪委述职述廉,其履行职责和廉政勤政的情况,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考核或考核情况向市委组织部备案。
(七)派驻机构干部的工资关系、党(团)组织关系、群团关系由驻在部门负责管理。派驻机构干部享受驻在部门同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享受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补贴。其工资、福利、补贴、医疗、退休等事宜由驻在部门负责。驻在部门要保障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的办公费用、办案经费和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用车等。
五、加强领导,稳妥推进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认真实施。
(一)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困难。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各职能机构要适应派驻机构工作和统一管理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指导和联系。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积极配合。
(二)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要积极支持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支持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为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派驻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派驻机构要认真处理好统一管理后的相关工作关系,注意与驻在部门搞好协调与沟通,积极探索履行职责的有效方式方法,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搞好工作衔接,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派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要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管理,又要自觉接受驻在部门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做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各项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