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5篇)

时间:2019-05-15 13:2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

第一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文件

穗办〔2009〕1号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

(2009年1月24日)

为贯彻省政府《关于建立土地管理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粤府〔2008〕100号)精神,有效遏止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国土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广东省国土资源监督检查条例》和《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就我市建立实施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及其主体

本市土地执法实行共同责任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

(一)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政府,是辖区内国土资源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市政府与各区(县级市)政府、各区(县级市)政府与镇(街)政府每年签订整治违法用地工作责任书。工作责任书确定目标落实情况作为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的依据。

国土房管部门是土地执法的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城管、纪检监察、公安、发展改革、工商、环保、农业、林业、供水、供电、供气部门依照职责共同做好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二)各区(县级市)、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国土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履行其相应职责的主要责任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二、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适用范围

(三)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适用于广州行政区范围内的查处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行为的执法共同责任,但涉及国家、省的重点工程的另行规定。

三、关于土地执法的工作机制

(四)市、区(县级市)、镇(街)政府应当建立土地执法联合机制,建立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联动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协调及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由国土地房管部门牵头,会同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协同行动,遏止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

四、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

(五)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执行、违法用地以及单位GDP所消耗的新增违法建设用地情况负总责,组织对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的制止、拆除、复耕复绿和没收。

资料由牛仔裤品牌(http://xs.dipww.com/)收集

(六)国土房管部门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严格依法行政,落实监管措施,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查处。

(七)建设部门负责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八)规划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法建设者的行为进行查处,采取措施制止违法建设。

(九)城管部门负责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和对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十)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党委、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依纪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十一)公安机关负责国土房管部门移送违法用地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追逃、强制措施适用、呈捕、移送起诉以及撤案工作。(十二)发展改革、工商、环保、农业、林业、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土地管理及违法建设的执法查处工作。

五、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各责任主体的工作要求

(十三)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和政府负责组织及时制止和严格查处土地违法行为,遏止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确保土地执法工作所必须的人员、经费和装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依法用地的社会宣传,确保辖区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指标,并且不能造成恶劣影响及其他严重后果。

1.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区(县级市)政府组织指导下,对乡镇规划区内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行为,在发现或接到该行为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责令违法建设当事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2.各区(县级市)政府对辖区内除上述区域外的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在接到违法用地及建设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国土房管、建设、规划、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制止。

(十四)各级国土房管部门监督检查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定期将违法用地查处动态及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情况报告同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组织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区(县级市)国土房管部门和基层国土所应当每天实施动态巡查,建立巡查查台帐,对辖区内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违法用地的案件应在24小时内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

(十五)建设部门应在国土房管、城管部门告知违法用地上存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进行建设施工的情形后5个工作日内,查处违法施工行为;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依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从严处理;给予限制其进入本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降低或取消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处罚。

(十六)规划部门应在国土房管、城管部门告知查处违法用地上存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违法建设的情形的后5个工作日内,协助提供规划信息资料。规划部门应当对违法建设进行认定,对违法建设的用地单位依法从严处理;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暂停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业务,依法对违法建设作出停止建设、拆除或没收等处理。

(十七)城管部门负责违法用地涉及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调查取证以及拆除等工作;有违法用地涉及非法受纳和排放建筑垃圾的,应在接到国土房管部门的告知后5个工作日内,依法进行制止,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罚,并将制止和处罚结果告知国土房管部门。

(十八)纪检监察部门在接到国土房管部门移送的土地违法案件中涉及触犯党纪政纪责任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房管部门,并退回案卷资料。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部门。立案调查的案件,无特殊原因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束。

(十九)公安机关是对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机关,负责依法追究违法用地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并为相关部门的土地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1.对国土房管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除案情重大、复杂的,应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并书面告知移送的国土房管部门;认为无权处理的,应在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退回国土房管部门,并说明理由。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的国土房管部门并退回案卷材料。

国土房管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卷时应当一并移送有关违法用地证明和鉴定结论。

2.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的违法当事人,应按照110接警和出警规定赶赴现场并依法从严处理。

(二十)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对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水、供电、供气;已供水、供电、供气的,接到国土房管、城管部门告知属于违法用地及建设应当停水、停电、停气的书面通知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按有关程序停止供应。

(二十一)农业、林业部门在接到书面告知后,应对违法用地复耕、复植加强监督,并组织完成验收工作。

(二十二)国土房管部门核查违法事实后,不得办理土地、房产证和房地产租赁合同备案,并应当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共同处理。

发展改革部门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审批项目,不予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手续;对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项目核准手续。

工商、环境保护、文化、公安等部门核发有关执照、许可证时,对没有合法用地、报建或权属凭证的办公、商业、住宅、生产用房等房屋及租赁合同备案的,不得核发有关证照;接到国土房管、城管部门告知属于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应及时查核执照、许可证的核发情况,并进行查处。

六、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责任追究

(二十三)国土房管部门对下级党委、政府不履行本意见规定职责的,可以提请本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部门或者任免机关对相关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

市委反腐败领导小组对同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以及下级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履行本意见规定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特殊或重大的案件,可责成有关部门查处。

(二十四)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党委、政府对下一级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党委、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诫勉谈话:

1.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及时有效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对相关部门的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妨碍、限制查处工作的。

2.国土房管部门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本辖区新发生违法用地的,未在规定期限内核实情况导致违法用地行为未及时制止的,对违法行为不能制止未在规定期限内告知所在区(县级市)政府或相关部门的。

3.建设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查处违法用地建设施工单位的。

4.规划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协助核查有关规划的信息并提供城乡规划区范围相关资料的。

5.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造成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6.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接到报告后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的。

7.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没有查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给予新装供水、供电、供气的,以及接到违法用地及建设告知后,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停止供水、供电、供气的。

8.国土房管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行为的。

(二十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一级党委、政府对下一级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党委、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1.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经诫勉谈话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对违法用地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2.国土房管部门不履事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导致违法行为在违法用地阶段未被查处的。

3.规划、城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造成重大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4.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5.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接到有关部门书面告知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建设工程停水、停电、停气造成重大违法用地案件既成事实的。

6.国土房管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导致重复违法或违法事态恶化的。

7.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年度内受诫勉谈话两次以上的。(二十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年度考核中,对区(县级市)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并由同级党委政府追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区(县级市)党委、政府经通报批评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年度内所辖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因违法用地严重被市以上定为重点整改地区,或有案件被定为重点督办案件的;因违法用地案件处理不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的;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同一年度内受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

(二十七)有关职能部门及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年度内受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在年度考核中,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

(二十八)各级党委、政府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和有关个人的责任。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租用、承包等未经批准使用的集体土地、国有农用地或者骗取批准,非法租用、承包等占用土地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村党支部、村干部、经济社干部出租、转包等未经批准使用的集体土地作建设用地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为建设用地的,按有关程序提请罢免其职务,并对其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筑依法作出拆除、没收等处理。

3.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对国家机关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十九)对外地驻穗机构参与、纵容、包庇、支持违法用地的,除对违法用地依法查处外,由纪检监察部门提请该单位所属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追究该单位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

(三十)对违法用地投资者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多次实施违法用地行为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一年内多次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未经处理的,应按照累计的数量、数额处罚;触犯刑法的,包括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用地数量,或存有弄虚作假、欺诈等行为的,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发现有证据证明涉嫌渎职、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将有关线索、证据材料和查处意见移送同级检察机关处理。

七、其它

(三十一)检察机关负责对国土房管部门、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的违法用地案件和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的立案、侦查和起诉等工作。

(三十二)检察机关对国土房管部门、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应依法作出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移送的国土房管部门、公安机关;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可以提出检察建议,并书面通知移送的国土房管部门、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向国土房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退回案卷资料。

(三十三)本意见所称国家的、省的重点工程是指国家、省和市批准立项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

主题词:城乡建设 土地执法 共同责任 意见

第二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受理民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8〕22号 【发布日期】2008-06-11 【生效日期】2008-06-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工作联席会

议制度的通知

(穗文〔2008〕22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为加强我市民营企业投诉受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广州市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名单如下:

召集人:孔少琼(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曹鉴燎(副市长)

成 员:陈绍康(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郑烈城(市纪委常委)

秦耀生(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谢春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马卫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黄晨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王华兴(市编办副主任)

易 鸣(市经贸委副主任)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何 靖(市公安局副局长)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

黄金锋(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

曹寒松(市建委副巡视员)

高耀宗(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戴剑锋(市环保局纪委书记)

李绍权(市规划局副局长)

吴林波(市物价局副局长)

黄树荣(市工商局副巡视员)

林歌士(市质监局副局长)

汪元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杨抗帝(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倪官礼(市法制办副巡视员)

陈平(市金融办副主任)

李永健(市府研究室副主任)

王海波(市法院副院长)

雷卓民(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

黄国强(市工商联巡视员)

李健强(市地税局总会计师)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与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合署办公。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黄国强同志兼任。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信访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14号 【发布日期】2007-05-10 【生效日期】2007-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穗文〔2007〕14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根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的工作分工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变动情况,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对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张桂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凌伟宪(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陈国(副市长)

陈如桂(市政府秘书长)

成 员:张长邦(市委副秘书长)

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纪可光(市政协副秘书长)

郑烈城(市纪委常委)

洪英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李忠(市委台办副主任)

杜和平(市编办副主任)

陈彦华(市委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刘顺文(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黄周海(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彭健(市发展改革委纪检组长)

易金强(市经贸委纪工委书记)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谢富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曾爱国(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东民(市人事局副局长)

陈建龙(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黎江(市国土房管局党委副书记)

林波(市建委纪工委书记)

萧史明(市交委纪工委书记)

水雪琴(市外经贸局纪委书记)

胡重光(市农业局副局长)

吴其中(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陈海如(市国资委副主任)

杨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彭高峰(市规划局副局长)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吴明场(市法制办主任)

罗建国(市政府驻京办副主任)

接连凯(市城管支队政委)

黄容福(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叶国耀(市总工会副主席)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陈忠谦(市仲裁委主任)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21号 【发布日期】2007-07-25 【生效日期】2007-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的通知

(穗文〔2007〕21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我市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提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协提案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现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提案承办单位要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从扎实推进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广州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领导,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安排,提上重要位置。要有领导分管提案办理工作,明确提案办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办理工作制度,对负责办理的提案要定期研究、及时协调,确保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做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要加强承办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人员调配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并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政府每年在政协常委会议上通报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

二、完善制度,明确要求

(一)交办。属党委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委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政府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市政协有关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及有关人民团体承办的提案,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直接送交办理单位。承办单位收到提案后,要逐件清点、核对、签收,如发现不属于本单位办理或者需要调整会办单位的提案,应当在收到提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交办部门提出调整意见,不得自行送交其他单位或者积压。

(二)办理期限。政协全会期间提出的提案,承办单位应在收到提案之日起五个月内办复;闭会期间提出的提案,应在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办复。不能如期办复的提案,应在期限内书面向提案人作出说明,同时函告提案交办部门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并在重新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办复。重点提案、民主党派提案以及办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的提案,应在办复前与提案者进行沟通,征询提案者意见。

(三)分办和会办。属党委、政府系统部门分别办理的提案,由承办单位分别答复提案者。属主办和会办单位共同办理的提案,会办单位应自接办之日起两个月之内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要积极与会办单位沟通、协商,做好意见汇总工作并及时答复提案者。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意见不一致的,要协商一致后再答复提案者。

(四)办理要求。提案办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提案提出的应解决且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的,应制订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应明确作出答复;不予采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

(五)督办。提案督办可由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提案者相配合,采取现场视察、协商座谈、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吸收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参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要做好承办单位与提案者之间沟通、联系工作,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复文要求。

1.答复提案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答复内容和办理意见有保密要求的,应当按涉密文件的规定进行标注。

2.提案复文按统一格式行文,注明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并加盖公章。

3.根据提案办复情况在复文的右上角作出不同标记;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用“A”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计划解决的,用“B”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规划,将逐步解决的,用“C”标明;提案所提问因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无法解决,或者留作参考,用“D”标明。

4.委员联名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寄送所有提案人,同时将《广州市政协提案办复情况意见征询表》(以下简称《意见征询表》)寄送第一提案人;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提案单位;界别、小组或者联组的提案,办理复文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召集人。《意见征询表》按一式两份寄送。

5.党委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委办公厅2份;政府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政府办公厅2份。所有复文均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5份、会办单位1份。会办单位的办理意见在函告主办单位的同时,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同时,主办单位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在政协网上提交办理复文,或将办理复文电子软盘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对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和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的提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应根据其内容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阅示,并根据领导批示交承办单位重点办理,同时做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每年主办5件以上提案的承办单位,应当选取部分有情况、有分析、建议可行的作为本单位的重点提案,并函告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承办重点提案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办理,制定具体办理工作计划,明确办理要求和预期达到的办理效果,可采取召开协商座谈会、实地考察、专题调研、走访等方式,推进提案办理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四、加强联系,增进沟通

(一)各有关承办单位应协同市政协有关部门举办不同形式的“知情问政”座谈会,主动向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通报政务信息,不断扩大委员知情渠道,支持政协履行职责。

(二)各有关承办单位在办理提案时,要密切与提案者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倾听提案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列入重点办理和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提案,以及涉及“老大难”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提案,应当面沟通,争取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三)提案者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承办单位要认真研究,作进一步的办理和答复。提案答复后,如情况变化,原承诺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兑现或需延期落实的,承办单位应主动函告提案者,说明原因,同时抄送交办提案的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五、认真总结,推进工作

(一)提案办复后,承办单位应及时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每年承办10件以上提案的单位,应在全部办复后于当年10月底前作出书面总结,寄送给政协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属党委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委办公厅;属政府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可根据各自情况,结合办理工作总结,对认真办理提案的所属部门和经办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承办单位在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的同时,要做好当年优秀提案的推荐工作。优秀提案推荐表随同办理工作总结一并送政协提案委员会。做秀提案的标准是:

1.提案内容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2.提案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事实客观、内容充实、表述清楚、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是同类提案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提案被党委、政府采纳,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具有前瞻性,对长远规划、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评价。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办〔2006〕13号 【发布日期】2006-06-26 【生效日期】2006-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3号)

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保证派驻机构和统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

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30日)

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12号)精神及省对派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体制。通过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进一步促进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1.改革领导体制。在市直有关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将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组、纪工委、监察室改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立纪委的单位,派驻机构与纪委合署办公。

派驻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2.创新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授权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所属系统及授权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驻在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履行《党章》、《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纪检、监察两种职能。

3.强化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4.确保工作成效。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切实得到加强。

二、首批派驻范围

第一批先在下述11个单位实行派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三、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

(一)派驻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

2.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3.经批准,初步核实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处理驻在部门其他 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

4.协助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批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开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受理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查、控告及党员、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的申诉。

6.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的工作关系是:

派驻机构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直接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

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与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沟通。

为便于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设立党委、纪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组长兼任驻在部门纪委书记,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委员,参加党代会选举;设立党组、纪检组或党工委、纪工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纪工分)组长(书记)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党工委)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参加驻在部门的有关行政领导会议,但一般不参与驻在部门的业务分工。派驻监察室主任列席驻在部门有关行政领导会议。

四、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其机构编制、干部管理工作和后勤保障按以下方式实施:

(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为派驻机构后,其人员编制从驻在部门的人员编制划转,领导职数按现有职数配备,由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各单位工作需要提出配备方案,经市编办审核,报市编委审批。划转的人员编制作为市纪委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实行单列,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

(二)干部任免和管理。派驻机构的市管干部,其任免、考核、交流和管理等执行市委的有关规定。

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提名并共同进行考察,由市纪委呈报市委任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一般不从驻在部门产生。新提任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从有关单位后备干部和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中提名,交流使用。

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人选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名并考察,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后,由市纪委监察局任免。

派驻机构其他干部的调整、考察任免由市纪委监察局商有关部门负责办理。

派驻机构干部(不含市管干部)的档案由市纪委监察局管理,驻在部门建立干部档案副本。

(三)干部招考录用。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做好派驻机构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

(四)教育培训。派驻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市纪委监察局与驻在部门共同负责。驻在部门继续安排派驻机构的干部参加有关培训和出国(境)考察活动。

(五)干部交流。派驻机构干部因工作需要或在同一派驻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需要交流的干部,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出意见,商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六)考核。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向市纪委述职述廉,其履行职责和廉政勤政的情况,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考核或考核情况向市委组织部备案。

(七)派驻机构干部的工资关系、党(团)组织关系、群团关系由驻在部门负责管理。派驻机构干部享受驻在部门同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享受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补贴。其工资、福利、补贴、医疗、退休等事宜由驻在部门负责。驻在部门要保障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的办公费用、办案经费和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用车等。

五、加强领导,稳妥推进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认真实施。

(一)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困难。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各职能机构要适应派驻机构工作和统一管理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指导和联系。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积极配合。

(二)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要积极支持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支持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为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派驻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派驻机构要认真处理好统一管理后的相关工作关系,注意与驻在部门搞好协调与沟通,积极探索履行职责的有效方式方法,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搞好工作衔接,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派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要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管理,又要自觉接受驻在部门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做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各项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意见(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