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时间:2019-05-15 08:2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5]37号 【发布日期】2005-08-23 【生效日期】2005-08-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

(穗府办[2005]37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市政府同意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组织形式

以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为主,选择一批学有专长、在相关领域具有较高学术研究水平和一定知名度,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熟悉的专家学者,通过聘任的形式,组成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

(一)聘任条件和程序。

1.聘任条件。具有高级职称,在本专业范围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能力,热心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身体健康,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责任心强。

2.聘任程序。专家候选人一般由市政府工作部门和有关高校、研究机构推荐,也可由市政府领导直接推荐。符合条件、适宜入选的,推荐单位征得本人同意,由被推荐人填写推荐表格,推荐单位审核并加具意见后送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研究室对推荐单位报送的推荐材料进行初审,符合聘任条件的人选报分管副市长审定,批准后以市政府名义发给专家证,并予以公布。

(二)分类编组。

首批入选的118名专家,按专业、方便、高效的原则分为14个专家组,即: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商贸与现代服务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电子信息业发展、对外经济贸易、金融财税、依法治市、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与管理、科技教育与人才、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每个组由5―15名专家组成。

(三)动态管理。

专家人选原则上每三年聘用一次。专家库人数、成员和编组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增补和调整。因触犯法律受到刑事处罚或有其他与决策咨询专家条件不相称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社会影响的,按程序予以解聘;聘期内不参加咨询活动,或未提出任何意见、建议的,期满后不再聘任。本人也可自愿退出专家库。

二、工作任务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是市政府决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挥“智囊”作用,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战略与战术的结合、务虚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上,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包括决策前的咨询、决策过程中的论证和对执行结果的评估。其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对本市发展和改革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研究,提出对策性意见和建议。

(二)对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进行预测和研究,提出战略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市政府关注的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或突发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意见。

(四)对本市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重大建设项目或重要课题、工作方案进行专题研究与论证,提供可行性方案和科学依据。

(五)对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实施情况或成果进行综合评估;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理论性总结分析,形成指导广州市发展的理论和经验。

三、运作方式

为充分发挥专家库的作用,应保持政府与专家的紧密联系,畅通渠道,形成快速、灵活、高效的决策咨询运作机制。

(一)个别咨询。市长、副市长根据需要邀请某位专家或若干位专家座谈,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直接听取意见,或就某些具体事情征询意见。

(二)小组咨询。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就某项决策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召开咨询论证会,或邀请有关专家参加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召开的相关会议,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三)专题研讨。市政府或工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重大项目或重要课题、工作方案,召开专题研讨会,征询专家意见。

(四)建立专家库网站。形成政府与专家网上交流平台,专家可在网上就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问题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编辑出版《决策与咨询》简报。对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整理,刊登于《决策与咨询》简报,报送市政府领导,并抄送有关部门。

四、工作条件

(一)视工作需要,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应邀可列席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会议;受委托开展专项调研,需向市有关部门了解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用有关资料时,市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配合。专家库专家不能以“市政府专家”的名义从事与此身份无关的活动。

(二)建立专家库专项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市政府对决策咨询专家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建议和研究成果时,付给相应的报酬,但不发固定的津贴。属于政府工作部门组织的会议、活动或委托的工作,由相关部门给予报酬或经费支持。

五、组织领导

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在市长的领导下,由分管政策研究工作的副市长负责。日常工作由市政府研究室负责,主要职责是负责政府与专家的联系、沟通;组织市领导确定的各类咨询活动;协调各部门开展相关的专家咨询和调研、论证工作;建设和管理专家库网站;编辑、出版《决策与咨询》简报;管理专家库专项经费。

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标志着我市政府在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全市各单位加强与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益。

附件: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名单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8月23日

附件

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名单

(各组以姓氏笔划为序)

一、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王 琚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 龙志和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

刘江华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所所长

许学强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李永杰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陈广汉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

郑天祥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隋广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二、工业经济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9人)

宋献中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李葆文 广州大学工业工程与设备工程研究所所长

张光宇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张毕西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湘伟 广东工业大学校长

陈 勇 广东省科学院院长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上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胡 军 暨南大学副校长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三、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6人)

李晓方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副所长

陈 栋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骆世明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温思美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

蒋宗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四、商贸与现代服务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6人)

田 宇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现代流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李江帆 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张永安 暨南大学教授

徐印州 广东商学院副院长

彭 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

鲁开垠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五、交通运输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5人)

余 志 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

徐建闽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温惠英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

靳文舟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

戴 炜 广州市规划局交通规划研究所交通规划室主任

六、电子信息业发展决策咨询专家组(7人)

韦 岗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院长

孔学东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

许宁生 中山大学副校长

李 磊 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所长

张 凌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助理

陈建新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林 鹏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广东分中心副主任

七、对外经济贸易决策咨询专家组(6人)

左 正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

朱名宏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展研究所所长

李新春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张 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系主任

徐真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

董小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

八、金融财税决策咨询专家组(10人)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副行长

王晓华 广东广信律师事务所主任

朱列玉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

任兆璋 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陆家骝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行为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研究所所长

郑成文 广州市社科院金融所所长

林平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研究处处长

庾建设 广州大学校长

黄子励 广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主任

舒 元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院长

九、依法治市决策咨询专家组(12人)

王乐夫 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刘 恒 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

任剑涛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

吴家清 广东商学院院长

张永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教育法制所所长

郭小聪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党委书记

黄建武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符启林 暨南大学法学院院长

谢石松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舒 扬 广州大学副校长

程信和 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蔡彦敏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十、城市规划设计决策咨询专家组(15人)

王建国 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

吕 斌 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

华 林 德国HI乃建筑与城市设计(国际)事务所首席设计师

吴 晨 英国泰瑞法瑞设计公司中国区董事

张 楠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张在元 中国广州国际生物岛总规划设计师

张弈和 澳大利亚哲思建筑设计国际有限公司设计董事

金广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

周 恺 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 健 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

俞 军 德国慕尼黑亚尔派国际建筑设计总公司副总裁

陶 郅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崔 恺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设部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副院长

曾 捷 广州美国CIC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设计师

韩冬青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十一、城市建设与管理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王如荔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周福霖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

赵红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

胡勇有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黄建云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潘蜀建 广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魏清泉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

十二、科技教育人才决策咨询专家组(10人)

王国健 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刘人怀 暨南大学校长

李元元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李明华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

周 霞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莫 雷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黄宁生 广东省科学院副院长

黄达人 中山大学校长

蔡笑岳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颜泽贤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十三、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申曙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系主任 丘海雄 中山大学广东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李江涛 广州市社科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

张炳申 广东金融学院院长

范中志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罗明忠 广东金融学院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所副所长

徐林清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谌新民 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所所长

十四、公共卫生决策咨询专家组(8人)

冉丕鑫 广州医学院副院长

吴一龙 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陈敏生 广州医学院院长

林曙光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

钟南山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研究所所长

耿仁文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

徐安龙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黄烽军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受理民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8〕22号 【发布日期】2008-06-11 【生效日期】2008-06-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工作联席会

议制度的通知

(穗文〔2008〕22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为加强我市民营企业投诉受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广州市受理民营企业投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名单如下:

召集人:孔少琼(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曹鉴燎(副市长)

成 员:陈绍康(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家成(市委办公厅副主任)

郑烈城(市纪委常委)

秦耀生(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

谢春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马卫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黄晨光(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王华兴(市编办副主任)

易 鸣(市经贸委副主任)

马 曙(市科技局副局长)

何 靖(市公安局副局长)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张杰明(市财政局局长)

黄金锋(市国土房管局副局长)

曹寒松(市建委副巡视员)

高耀宗(市外经贸局副局长)

戴剑锋(市环保局纪委书记)

李绍权(市规划局副局长)

吴林波(市物价局副局长)

黄树荣(市工商局副巡视员)

林歌士(市质监局副局长)

汪元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杨抗帝(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倪官礼(市法制办副巡视员)

陈平(市金融办副主任)

李永健(市府研究室副主任)

王海波(市法院副院长)

雷卓民(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

黄国强(市工商联巡视员)

李健强(市地税局总会计师)

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与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合署办公。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由黄国强同志兼任。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信访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14号 【发布日期】2007-05-10 【生效日期】2007-05-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广州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穗文〔2007〕14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党委(党组):

根据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成员的工作分工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变动情况,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对市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张桂芳(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凌伟宪(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陈国(副市长)

陈如桂(市政府秘书长)

成 员:张长邦(市委副秘书长)

赵南先(市政府副秘书长)

纪可光(市政协副秘书长)

郑烈城(市纪委常委)

洪英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李哲夫(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钟健平(市委政法委秘书长)

李忠(市委台办副主任)

杜和平(市编办副主任)

陈彦华(市委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刘顺文(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黄周海(市政府办公厅信访局局长)

彭健(市发展改革委纪检组长)

易金强(市经贸委纪工委书记)

黄素明(市教育局副局长)谢富星(市公安局副局长)

曾爱国(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

钟火松(市司法局副局长)

林锦全(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东民(市人事局副局长)

陈建龙(市劳动保障局副局长)

黎江(市国土房管局党委副书记)

林波(市建委纪工委书记)

萧史明(市交委纪工委书记)

水雪琴(市外经贸局纪委书记)

胡重光(市农业局副局长)

吴其中(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

陈海如(市国资委副主任)

杨柳(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彭高峰(市规划局副局长)

区锦威(市工商局党委副书记)

吴明场(市法制办主任)

罗建国(市政府驻京办副主任)

接连凯(市城管支队政委)

黄容福(市法院副院长)

廖仲仪(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叶国耀(市总工会副主席)

马文坚(市妇联副主席)

陈忠谦(市仲裁委主任)

特此通知。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五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文〔2007〕21号 【发布日期】2007-07-25 【生效日期】2007-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的通知

(穗文〔2007〕21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局以上单位: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五日

广州市政协办公厅关于办理政协提案的意见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我市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提案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快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工作质量,更好地发挥政协提案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2006〕5号)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的规定,现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提案承办单位要从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从扎实推进我市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加快构建和谐广州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提案办理工作的领导,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安排,提上重要位置。要有领导分管提案办理工作,明确提案办理第一责任人,建立、完善办理工作制度,对负责办理的提案要定期研究、及时协调,确保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做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要加强承办工作队伍建设,做好人员调配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政治素质,并把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内容。政府每年在政协常委会议上通报政协提案的办理情况。

二、完善制度,明确要求

(一)交办。属党委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委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政府系统部门主办的提案,由市政府办公厅统一接办后分送各主办、会办单位办理;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部门、市政协有关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及有关人民团体承办的提案,由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直接送交办理单位。承办单位收到提案后,要逐件清点、核对、签收,如发现不属于本单位办理或者需要调整会办单位的提案,应当在收到提案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交办部门提出调整意见,不得自行送交其他单位或者积压。

(二)办理期限。政协全会期间提出的提案,承办单位应在收到提案之日起五个月内办复;闭会期间提出的提案,应在收到之日起三个月内办复。不能如期办复的提案,应在期限内书面向提案人作出说明,同时函告提案交办部门和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并在重新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办复。重点提案、民主党派提案以及办理难度大、涉及面广的提案,应在办复前与提案者进行沟通,征询提案者意见。

(三)分办和会办。属党委、政府系统部门分别办理的提案,由承办单位分别答复提案者。属主办和会办单位共同办理的提案,会办单位应自接办之日起两个月之内将会办意见函告主办单位,主办单位要积极与会办单位沟通、协商,做好意见汇总工作并及时答复提案者。主办单位和会办单位意见不一致的,要协商一致后再答复提案者。

(四)办理要求。提案办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提案提出的应解决且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要集中力量尽快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难以解决的,应制订计划,创造条件逐步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应明确作出答复;不予采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

(五)督办。提案督办可由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提案者相配合,采取现场视察、协商座谈、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同时注意吸收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参与。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要做好承办单位与提案者之间沟通、联系工作,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六)复文要求。

1.答复提案要观点明确、针对性强。答复内容和办理意见有保密要求的,应当按涉密文件的规定进行标注。

2.提案复文按统一格式行文,注明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并加盖公章。

3.根据提案办复情况在复文的右上角作出不同标记;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用“A”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计划解决的,用“B”标明;提案所提问题列入规划,将逐步解决的,用“C”标明;提案所提问因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无法解决,或者留作参考,用“D”标明。

4.委员联名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寄送所有提案人,同时将《广州市政协提案办复情况意见征询表》(以下简称《意见征询表》)寄送第一提案人;党派、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提案,办理复文由承办单位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提案单位;界别、小组或者联组的提案,办理复文连同《意见征询表》寄送召集人。《意见征询表》按一式两份寄送。

5.党委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委办公厅2份;政府系统各部门承办的提案,办理复文抄送市政府办公厅2份。所有复文均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5份、会办单位1份。会办单位的办理意见在函告主办单位的同时,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1份。同时,主办单位要按照规定的格式,在政协网上提交办理复文,或将办理复文电子软盘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

三、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对市政协主席会议督办的重点提案和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的提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应根据其内容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阅示,并根据领导批示交承办单位重点办理,同时做好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

每年主办5件以上提案的承办单位,应当选取部分有情况、有分析、建议可行的作为本单位的重点提案,并函告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承办重点提案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主持办理,制定具体办理工作计划,明确办理要求和预期达到的办理效果,可采取召开协商座谈会、实地考察、专题调研、走访等方式,推进提案办理工作,力求取得实效。

四、加强联系,增进沟通

(一)各有关承办单位应协同市政协有关部门举办不同形式的“知情问政”座谈会,主动向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通报政务信息,不断扩大委员知情渠道,支持政协履行职责。

(二)各有关承办单位在办理提案时,要密切与提案者的联系和沟通,认真倾听提案者的意见和建议。对列入重点办理和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提案,以及涉及“老大难”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提案,应当面沟通,争取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三)提案者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承办单位要认真研究,作进一步的办理和答复。提案答复后,如情况变化,原承诺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兑现或需延期落实的,承办单位应主动函告提案者,说明原因,同时抄送交办提案的市委办公厅或市政府办公厅及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五、认真总结,推进工作

(一)提案办复后,承办单位应及时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每年承办10件以上提案的单位,应在全部办复后于当年10月底前作出书面总结,寄送给政协提案委员会。承办单位属党委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委办公厅;属政府系统的,应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可根据各自情况,结合办理工作总结,对认真办理提案的所属部门和经办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承办单位在做好提案办理工作总结的同时,要做好当年优秀提案的推荐工作。优秀提案推荐表随同办理工作总结一并送政协提案委员会。做秀提案的标准是:

1.提案内容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关爱国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2.提案符合“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要求,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事实客观、内容充实、表述清楚、分析透彻、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是同类提案中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提案被党委、政府采纳,产生了比较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具有前瞻性,对长远规划、宏观决策有重要参考评价。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办〔2006〕13号 【发布日期】2006-06-26 【生效日期】2006-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穗办〔2006〕13号)

市直局以上单位: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派驻机构的监督检查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各部门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这项改革,保证派驻机构和统一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

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编办、市监察局

关于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

(2006年5月30日)

根据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关于“纪律检查机关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关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4〕12号)精神及省对派驻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地改革和完善纪检监察体制。通过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及授权管理单位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进一步促进市直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1.改革领导体制。在市直有关单位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将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组、纪工委、监察室改为市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立纪委的单位,派驻机构与纪委合署办公。

派驻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和统一管理。

2.创新工作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授权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所属系统及授权管理单位(以下简称驻在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履行《党章》、《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纪检、监察两种职能。

3.强化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效能,切实加强对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

4.确保工作成效。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应切实得到加强。

二、首批派驻范围

第一批先在下述11个单位实行派驻: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土房管局、市市政园林局、市规划局、市工商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

三、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

(一)派驻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1.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情况。

2.监督检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维护党的政治纪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的情况。

3.经批准,初步核实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问题;参与调查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调查处理驻在部门其他 违反党纪政纪的案件。

4.协助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组织协调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召开驻在部门及所属系统的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批示,部署工作,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开展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5.受理对驻在部门党组织、党员和行政监察对象的检查、控告及党员、行政监察对象不服处分的申诉。

6.承办市纪委监察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的工作关系是:

派驻机构实施监督和查办案件工作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直接向市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

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对本部门及所属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派驻纪检监察机构按照规定职责予以协助、配合,有关情况及时与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沟通。

为便于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设立党委、纪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组长兼任驻在部门纪委书记,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委员,参加党代会选举;设立党组、纪检组或党工委、纪工委的单位,派驻纪检组(纪工分)组长(书记)继续担任驻在部门党委(党工委)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参加驻在部门的有关行政领导会议,但一般不参与驻在部门的业务分工。派驻监察室主任列席驻在部门有关行政领导会议。

四、机构编制和干部管理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后,其机构编制、干部管理工作和后勤保障按以下方式实施:

(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市直有关单位纪检监察机构改为派驻机构后,其人员编制从驻在部门的人员编制划转,领导职数按现有职数配备,由市纪委监察局根据各单位工作需要提出配备方案,经市编办审核,报市编委审批。划转的人员编制作为市纪委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实行单列,由市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

(二)干部任免和管理。派驻机构的市管干部,其任免、考核、交流和管理等执行市委的有关规定。

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提名并共同进行考察,由市纪委呈报市委任免。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一般不从驻在部门产生。新提任的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人选从有关单位后备干部和优秀纪检监察干部中提名,交流使用。

派驻纪检组副组长(纪工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人选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名并考察,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后,由市纪委监察局任免。

派驻机构其他干部的调整、考察任免由市纪委监察局商有关部门负责办理。

派驻机构干部(不含市管干部)的档案由市纪委监察局管理,驻在部门建立干部档案副本。

(三)干部招考录用。市纪委监察局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做好派驻机构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

(四)教育培训。派驻机构干部的教育培训由市纪委监察局与驻在部门共同负责。驻在部门继续安排派驻机构的干部参加有关培训和出国(境)考察活动。

(五)干部交流。派驻机构干部因工作需要或在同一派驻机构工作时间较长的,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交流。需要交流的干部,由市纪委监察局提出意见,商有关部门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六)考核。派驻机构人员的考核由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派驻纪检组组长(纪工委书记)向市纪委述职述廉,其履行职责和廉政勤政的情况,由市纪委商市委组织部考核或考核情况向市委组织部备案。

(七)派驻机构干部的工资关系、党(团)组织关系、群团关系由驻在部门负责管理。派驻机构干部享受驻在部门同职级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享受纪检监察工作岗位补贴。其工资、福利、补贴、医疗、退休等事宜由驻在部门负责。驻在部门要保障派驻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的办公费用、办案经费和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工作用车等。

五、加强领导,稳妥推进

实行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和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切实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认真实施。

(一)市纪委监察局要加强对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困难。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内设各职能机构要适应派驻机构工作和统一管理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改进工作方法,健全业务工作制度,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指导和联系。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积极配合。

(二)驻在部门党委(党组)和行政领导班子要积极支持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支持派驻机构履行职责,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在政治上要信任,工作上要支持,生活上要关心,为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三)派驻机构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派驻机构要认真处理好统一管理后的相关工作关系,注意与驻在部门搞好协调与沟通,积极探索履行职责的有效方式方法,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搞好工作衔接,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派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既要主动接受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管理,又要自觉接受驻在部门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做好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各项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广州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