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汇编)

时间:2019-05-14 06:0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汉政办发〔2009〕87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汉政办发〔2009〕8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 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汉中市供销合作社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意见的通知》(陕政办发[2009]116号)精神,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全市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以下简称“新网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网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新网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汉中率先突破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网工程”建设对促进生产、扩大消费、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这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新网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顺利实施。

二、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服务功能、惠农便民为目的,坚持政府引导,以供销合作社为主体,以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整合、提升、优化供销合作社现有网络资源和传统经营业务为重点,加快构建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功能完善、有序和谐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努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在前三年工作基础上,到2015年,在全市培育10家销售额过亿元,15家销售额超5000万元,有一定经营实力、带动能力强的连锁经营骨干企业,改造建设配送中心30个,发展农村超市、连锁店3000个,覆盖全市80%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基本建成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五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以市区和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行政村为网络终端,形象统一、配置合理、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

(三)基本原则。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形式多样化、经营方式连锁化、服务功能综合化”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连结城乡、供销并举、综合经营、系列服务”的优势,大力发展“小超市、大连锁”,“小网点、大网络”,实现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二是改造与新建并重,以改造为主的原则。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完善经营设施、整合重组资源、优化网络布局、实现网络对接,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发展路子。三是行政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按经济规律、市场机制办事与政府推动、政策扶持相结合,加快供销合作社开放办社步伐,建设以产权为纽带、市场化运作基础上的联合,形成凝聚市场资源,吸纳社会广泛参与,部门紧密配合联合发展的新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规范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依托市、县骨干企业,以规范品牌、规范形象标识,规范连锁配送流程管理,规范服务标准为重点,采取直营和加盟的方式,建设配送、信息、科技咨询服务三个平台,积极发展农资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农资超市、农资农家店等营销和服务终端,形成上联农资生产厂家、下联乡村农资服务终端,集采购、物流、配送、零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覆盖全市农村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安全、经济、优质的农资产品和技术服务,到2015年,培育2-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建成农资配送11个,改造农资经营网点1500个,农资连锁配送率达到80%以上。

(二)建设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发展思路,以发展县、乡、村三级网络终端为重点,在县城建设一批较大规模的日用消费品超市,在中心乡镇兴办一批具有配送功能的中心超市,在乡村大力发展小超市、便利店。同时,通过开放办社、靠大联强,引进、重组一批具有一定经营实力和配送能力的日用消费品连锁企业,以提高配送能力及配送率为重点,采用加盟、直营等方式,实现与销售终端的对接,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搭建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平台。到2015年,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点1000个,使日用消费品配送率提高到60%以上。

(三)打造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围绕我市猪、药、茶、菜、渔等农村主导产业和当地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依托供销社兴办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县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和基层供销社,发展品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积极抓好农产品初、深加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直销网络,实现农超对接。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加大对现有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提升服务和交易功能,扩大交易规模。抓好全市农副产品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市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等网站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整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抓住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资源回收利用的扶持政策,以市、县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为龙头,联合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整合社会资源,规范收购网点,加快市、县再生资源集散分拣中心(市场)项目建设,恢复供销社原有的传统经营业务。同时,充分发挥市、县再生资源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不断规范经营者行为,努力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健康发展,在2015年以前,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乡集回收、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五)构建烟花爆竹安全经营服务网络。以安全经营为目标,以市秦发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及各县烟花爆竹经营企业为龙头,采取联购分销方式,逐步建立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的新型烟花爆竹的经营模式,形成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管理有效的经营网络,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全市烟花爆竹配送率达到100%。

(六)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建设。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根在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努力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的生产、生活服务。一是采取引办、领办等多种形式,以龙头企业和基层供销社为依托,组织引导农户按照合作社原则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共同进入市场,积极实施“千社千品”富民工程,做到办一个专业社、兴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二是发展综合服务社(中心),主动参与农村社区建设,适应新时期农民的需求变化,按照因地制宜,便于管理和为民、便民、利民原则,采取自建、联建等多种方式发展巩固村级综合服务社(中心),大力推进“一社两店”建设(即在农村社区或大的行政村建设一个村级综合服务社,一个农资店,一个日用消费品店),主动联合农业、科技、文化、通讯等基层站所,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社会化服务。三是依托供销社在农资、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烟花爆竹经营方面的优势,鼓励各级供销社和所属企业领办专业或行业协会,以服务为宗旨,把各类协会真正办成增加农民收入、开展联合合作、提高行业经营水平和竞争力,指导和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采取引导、扶持、鼓励等多种措施加强对农民经纪人的组织和培育,2010年前各县区要全部组建起县级农产品经纪人协会,真正发挥其在沟通城乡、搞活农村流通中的作用。

(七)推进“新网工程”形象建设。以推广使用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为重点,用3年时间,在全市各级供销社、龙头企业、配送中心、连锁网点、生产基地、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专业合作社等办公和经营场所全面使用统一标识,通过使用标识、宣传标识、维护标识,打造供销合作社品牌,重树供销合作社的新形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创造性工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市政府成立“新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好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建设任务,注重培养典型,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确保“新网工程”健康稳步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有关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将“新网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资金支持范围。按照省政府要求,市财政从2010年起将安排相应资金与省财政专项资金相匹配,支持全市“新网工程”建设。各县区也要按此精神,根据当地实际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配送中心、农村超市建设和网点改造及人员培训等。发改委要在“新网工程”项目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配合;税务部门要积极落实国家关于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金融部门要在贷款方面为其提供方便;规划部门要将其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对“新网工程”所需建设用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将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法予以审批并积极为其办理有关手续;商务部门要积极支持供销社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县超工程”、农超对接、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商等部门要对连锁经营企业的注册登记、证件办理简化手续;安监部门要在符合安全经营条件的前提下,优先支持供销社烟花爆竹经销企业构建全市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体系;药品监管、烟草管理等部门要将其纳入医药、烟草配送销售网络,给予重点支持;通讯部门要大力支持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并在收费上给予优惠;供销合作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组织、资源和网络优势,认真做好“新网工程”建设的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扶持政策和渠道,积极做好中、省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新网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支农惠农的民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新生事物。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辟专题或专栏,加大“新网工程”的宣传力度,及时宣传典型和“新网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争得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努力为全市“新网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其顺利实施。

第二篇: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助农增收,便民惠农,拉动农村消费,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精神,中央财政设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服务体系的改造。

第三条专项资金的安排遵循公开透明、规范合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二章资金支持范围

第四条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包括:

1、农资经营企业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2、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农副产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冷链物流系统、批发交易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3、日用消费品经营企业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升级改造项目;

4、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点、分拣加工中心和集散市场升级改造项目;

5、供销合作社主管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经济协会等各类组织以及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农化服务体系、农副产品、农资市场

信息收集与发布、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6、经财政部批准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资金支持方式

第五条 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支持方式。

(一)贷款贴息。对于投资规模大、能够获取银行贷款的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予以支持。贴息资金根据实际到位银行贷款、规定的利息率、贷款期限和实际支付的利息数计算。贴息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年贴息率最高不超过当年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60%。

(二)以奖代补。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但能够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标准的项目,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经审核符合奖励条件的项目,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三)财政补助。对难以取得银行贷款,且盈利性弱、公益性强,量化评价困难,不适于以奖代补方式支持的项目,采取补助方式予以支持。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比例较高及地方财政给予支持的优先安排。

第四章资金申报、审核和拨付

第六条 专项资金主要采取项目法进行分配。财政部每年印发专项资金申报指南,明确当年申报工作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七条 符合本办法和当年申报指南规定的项目单位,供销总社所属单位通过供销总社向财政部申请,地方供销合作社所属单位通过省级供销合作社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 专项资金的申报材料主要包括:

(一)供销总社或省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申请文件;

(二)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

(四)项目承担单位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

(五)申请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的项目,需提供相关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承诺书等凭证;

(六)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第九条 供销总社或省级财政部门按专项资金申报指南规定的时间要求,将项目补助资金申请及按规定应提供的申报材料,一并上报财政部。

第十条 财政部会同供销总社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及当年专项资金财政预算安排,财政部下达专项资金预算。专项资金拨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资金监督与检查

第十一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供销部门加强对项目的执行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追踪问效。财政部会同供销总社将不定期抽查。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一经查实,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同时将已经拨付的财政补贴资金全额收回上缴中央财政。

第六章附 则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印发的《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821号)同时废止。

第十四条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中心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范文)

关于加快推进新农村中心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 南平市人民政府 ] [ 2009-04-27 17:04:35.0 ] 索引号[ NP00101-0200-2009-]

南政综〔2009〕92号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

加快推进新农村中心村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中心村镇建设,鼓励农民向中心村或集镇集聚,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管理,根据《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闽政〔2004〕21号)和《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南委发〔2009〕1号)文件精神,提出以下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注重宣传引导。要鼓励农民到中心村镇集中建房,同时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组织引导,深入宣传中心村镇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阶段性成果,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对中心村镇建设的认识,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农民投入中心村镇建设的自觉性。

(二)注重科学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统筹考虑人口现状、产业发展、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等要素,进一步优化中心村布局,明确规划建设重点,抓紧做好中心村的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劳动力就业和基层组织建设“四个规划”,确保在2010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中心村镇的建设规划,应彰显闽北农村建筑风格,体现文化内涵,提升建设品位。

(三)注重提速提升。对已完成规划编制的中心村,要加紧启动建设,尤其是市级中心镇试点、中心村试点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取得成效。已经建起来或正在扩建的中心村,要加快完善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切实把中心村建设成为适宜人居、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经济发达的新型农村,提高公共产品的覆盖率,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大旧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管理,保持整洁卫生,搞好绿化美化,优化人居环境。

二、实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

(一)补助对象。对规划新建农民住宅规模达100户以上的中心村,视其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建设用地征用、农民建房进度等情况,市财政给予每个村一次性资金补助,同时县(市、区)给予一次性配套资金补助,专项用于扶持中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补助标准。

1、对规划新建农民住宅规模达100户—149户的中心村,市财政给予每个村补助资金15万元,县(市、区)财政给予每个村配套补助资金30万元。其中,中心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建设用地征地后,市、县(市、区)财政分别给予补助资金7.5万元、15万元;中心村按规划两年内启动建设60%的,市、县(市、区)财政再分别给予补助资金7.5万元、15万元。

2、对规划新建农民住宅规模达150户—199户的中心村,市财政给予每个村补助资金20万元,县(市、区)财政给予每个村配套补助资金40万元。其中,中心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建设用地征地后,市、县(市、区)财政分别给予补助资金10万元、20万元;中心村按规划两年内启动建设60%的,市、县(市、区)财政再分别给予补助资金10万元、20万元。

3、对规划新建农民住宅规模达200户以上的中心村,市财政给予每个村补助资金25万元,县(市、区)财政给予每个村配套补助资金50万元。其中,中心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建设用地征地后,市、县(市、区)财政分别给予补助资金12.5万元、25万元;中心村按规划两年内启动建设60%的,市、县(市、区)财政再分别给予补助资金12.5万元、25万元。

(三)补助办法。补助资金分两期拨付。

1、前期补助资金的申报、审批、发放具体办法如下:

(1)规划新建农民住宅规模达100户以上的中心村,其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规划建设用地征地完成之后,即可由所属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向县(市、区)人民政府申请前期补助资金。

(2)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农办、财政、建设、国土资源、老区扶贫等部门,对中心村规划、征地情况进行复查验收,确认补助对象后,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名义形成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并附《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补助资金申报表》(见附件1),报送市农办、市财政局审批。

(3)由市农办、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扶贫办等部门,组成核查验收组,实地调查核实,由市农办、市财政局根据验收情况,将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补助资金下达各县(市、区),同时县(市、区)财政下达配套补助资金。由县(市、区)责成乡镇(街道)将市、县两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中心村。各乡镇(街道)要将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建档造册备查。

2、后期补助资金的申报、审批、发放具体办法如下:

(1)每年3月底前,由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组织土地、建设、民政等站所,对上辖区内中心村建设情况进行自查,确定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对象,并将补助对象及补助金额进行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据实填报《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补助资金申报表》(见附件2),以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名义形成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补助资金申请报告,报送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核。

(2)每年4月底前,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农办、财政、建设、国土资源、老区扶贫等部门,对上辖区内的中心村建设情况进行复查验收,确认补助对象后,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名义形成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并附《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补助资金申报表》,报送市农办、市财政局审批。

(3)每年6月底前,由市农办、市财政局牵头,会同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扶贫办等部门,组成核查验收组,实地调查核实,由市农办、市财政局根据验收情况,将上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下达各县(市、区),同时县(市、区)财政下达配套补助资金。由县(市、区)责成乡镇(街道)将市、县两级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中心村。各乡镇(街道)要将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建档造册备查。

(四)资金管理。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必须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克扣和挪用。各级财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审计监督,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到村。

三、实行优惠政策

对2009年1月1日以后依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村镇个人住宅建设许可证》,在中心村或集镇按照村庄、集镇建设规划和建房审批的要求,当年新建自用住宅的农村村民,实行以下优惠政策:

(一)建房用地的耕地占用税、契税按有关规定给予减征。建房用地的征地管理费、新菜地开发基金、基础设施配套费等税费,免于征收。散装办、新材办要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服务。

(二)农民新建住宅后,其旧宅基地应退还集体并复垦。经省上立项同意将旧宅基地垦复为耕地的,经验收合格后,根据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资金补助。

(三)建房自用材,保证采伐指标,优先安排采伐。

(四)由建设部门免费提供住宅通用图。除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地形图测量费、设计费等中介服务性费用减半收取。

(五)电信部门免收移机费用。对新装话机用户,工料费统一按58元/户收取。

(六)有线电视用户初装费按当地收费标准的50%收取。

(七)生活照明的供电工程只收取设备材料的成本费用,由供电部门负责施工和安装到户,免收其它费用。

四、实行部门联动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有效运作,根据中心村发展和建设的实际需要,在资金投放、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扶持,尤其要在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共同推进中心村镇建设。

(一)对中心村优先安排候车亭建设项目,按省上政策给予每个候车亭建设补助5000元。

(二)对中心村优先向省上申报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

(三)对中心村优先安排农家书屋建设,重点支持和帮助建设村文化俱乐部。

(四)对中心村优先安排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

(五)将中心村优先列入“十一五”期间省级建制村的垃圾治理计划,中心村开展垃圾治理验收合格后,由省上给予一般转移支付县每个建制村2万元奖励,非转移支付县每个建制村1万元奖励。

(六)将中心村优先列为市级种植珍贵树示范村,市林业局对按规划设计方案开展非规划林地植树造林,并经验收合格后的中心村,给予一次性适当补助。

(七)支持、帮助中心村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中心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后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五、规范建房行为

(一)严格实施规划。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严格禁止农民违反村庄、集镇规划建设住宅。不符合规划或未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的,不得审批农民住宅建设用地。

(二)坚持节约用地。农民住宅建设应当充分利用旧宅基地、空闲地和其它未利用地,做好旧村庄周边扩建用地的置换工作。农民每户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8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

(三)严禁违规建房。农民新建、改建住宅,其建设用地应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闽政〔2004〕21号)的有关规定报批。严禁农民未批先建或者违反规定乱占滥用土地建设住宅。对违规建房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附件:

1、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补助资金申报表;

2、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后期补助资金申报表。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1 中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前期补助资金申报表

县(市、区)人民政府(盖章)年 月 日 乡镇

(街道)中心村 规划新建农民住宅户数 完成村庄建设规划时间 完成规划建设用地征地时间 完成征地数量(亩)

第四篇: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十二五”后两年和“十三五”期间,分步建设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水利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切实加快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投资计划执行总体目标

对于当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在年底前,重大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90%以上,其他水利工程中央投资计划完成率要达到80%以上。2015年要力争完成重大水利工程总投资124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600亿元左右(不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的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各地、各单位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狠抓投资计划执行,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二、推进各类水利工程前期工作

对于重大水利工程,要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加快推进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座谈会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安排意见》(办规计[2015]30号)要求,在今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2014年新开工项目初步设计审批;7月底前完成今年拟开工的27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可研一经批准,立即启动初步设计审批,力争4个月内完成概算核定和初步设计审批。同时,按照新开工项目动态管理的要求,加快2015年储备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条件具备的可在2015年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十三五”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

对于点多面广量大的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新建小型水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面上水利工程,要根据相关建设规划,提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提前2年做好项目储备,原则上按照上一落实投资规模的2倍全面完成当年项目前期工作,并于当年6月底前完成审批工作,改变投资计划下达后开始组织前期工作的情况,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立即组织实施。

对于地方立项并申请中央补助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完善前期工作,在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审批后,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家相关部门报送资金申请报告。未批复初步设计的项目,不再列入当年中央投资计划。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前期工作组织协调,抓紧制定前期工作进度方案,逐项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合理配置勘测设计及审查力量,保证前期工作进度和质量。

三、加快投资计划下达进度

水利部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尽早下达中央水利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力争中央财政专项水利资金5月底前全部下达,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6月底前下达90%以上;其他项目中央投资计划争取上半年基本下达完毕。积极商有关部门,落实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水利的政策,通过专项过桥贷款等方式,为地方水利建设提供过渡性资金支持。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些地方积极性高、具有一定前期工作基础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试点,明确支持政策,加强跟踪指导,及时总结经验。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优化分解下达工作流程,缩短工作周期,在1个月内将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下达至具体项目。要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地方建设资金需求和落实情况,研究提出利用过桥贷款的具体方案,及早落实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同步到位,保证工程建设需要。各地要选择一批项目开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省级试点。

四、编制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

按照国务院部署,从今年起开展水利投资运营三年滚动规划试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水利资金和部门预算同步编制三年滚动规划,每执行完一个,向前滚动一年,超前储备项目,增强资金安排的预期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在年际之间、地区之间、项目之间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资金及时支付,避免资金沉淀,使水利投资执行进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各地、各单位要科学谋划建设任务和资金需求,探索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水利投资三年滚动规划,超前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具备实施条件的方可申报项目和资金,确保资金下达后能够及时支付。

五、实行投资计划执行月调度制度

自2015年3月起,每月10日左右,水利部将对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月调度,调度范围包括中央安排投资尚未执行完毕的所有水利建设项目,重点是近2年安排的中央水利投资项目。调度内容主要为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下达、配套资金到位、投资计划完成、资金支付等情况。调度单元按省级行政区、工程类型和重大工程三种类别进行调度,检查当月工程建设情况和投资计划执行进度。

调度会商会由分管部领导主持,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参加会商,根据会议议题和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调度会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议定事项,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部有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流域机构,相关单位和部门应及时上报有关事项落实情况。

对于存在问题较多、投资计划执行较慢的省份,水利部部将约谈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必要时下发督办函,要求10日内提出分析报告和整改方案,部领导将根据有关情况赴相关省份开展约谈和专项督办。根据工程建设实际和调度情况,商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投资计划和资金预算调整。

各地、各单位要相应建立调度会商制度,落实分级监管职责。要按具体项目或打捆项目类型制订本地区、本单位水利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逐月明确当月完成的工作任务,其中,对重大工程要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和月进度计划。要以统计月报数据为基础,编制投资计划执行月度分析报告,按照实施方案目标,对投资计划执行进度慢的项目逐项分析原因,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下一个月的工作措施和有关建议。

六、加强投资计划执行监督检查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健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覆盖所有工程类型和所有有建设任务的地区。水利部在常规监督检查和稽察的基础上,重点根据调度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挂牌督办,重点对工程前期工作、计划下达、资金到位、计划执行、资金使用、统计数据等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投资计划执行动态监管。

修改完善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考核办法,将投资计划考核节点由9月、12月和次年3月提前到6月、9月和12月,水利部将进一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对考核不合格的地区和项目落实惩处措施,并向省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的建议。

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市、县负责实施水利工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统计监督,确保数据真实准确,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督导检查、稽察、审计、第三方评估等有关工作,同时建立问责制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七、延伸水利审计免疫系统

近年来,水利部与审计署共同构建了覆盖水利部直属单位的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对各单位财政资金进行全年不间断动态监督检查。水利部将会同审计署等有关部门推动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向省市县三级拓展和延伸,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水利审计免疫体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监督,最大程度堵塞资金监管漏洞,切实管好用好水利资金,全面提高水利资金监管水平。2015年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部分省(市)进行试点,2016年起全面推开。

各地要积极配合和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的拓展和延伸工作,充分利用免疫系统加强水利建设资金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

八、完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保障机制

水利部成立以部长为组长的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水利工程建设和投资计划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商国家有关部门与省级人民政府签订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组织开展前期工作、投资计划执行、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统计等重点工作环节的业务培训,不断扩大培训的覆盖范围,发挥培训实效。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协调机构,针对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部门、单位和人员,切实落实责任。要加大培训力度,向基层水利部门和工程参建单位延伸。

第五篇: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6年1月17日)

《实施意见》共分九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八、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九、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文明进步,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环境优美、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入手,又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二是统筹规划,逐步推进。既要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搞好长远规划,统筹谋划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生活等各项事业发展,又要从经济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搞起,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三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不同乡村的实际出发,确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措施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四是依靠群众,惠及农民。充分考虑不同方面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承受能力,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维护好农民权益,使农民真正得实惠,不搞形式主义,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五是讲究科学,突出特色。坚持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注重体现农村特点,传承地方优秀历史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搞一个模式,防止千村一面、脱离农村实际。

(3)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通过10-15年的不懈努力,使广大农村逐步达到“五新一好”目标:发展新产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实现生活宽裕;形成新机制,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协会等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明显增加,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切实转变;建设新村镇,村镇建设纳入规划管理,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村容镇貌显著改观;树立新风尚,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育新农民,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创建好班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提高,基层政权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4)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比重。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各级政府要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对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5)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坚

持“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农业发展思路,在保护生态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种子工程、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建设油料、棉花、水果、蔬菜、茶叶等生产加工

基地。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毛竹、油茶等,加大对湖泊、大中小水库、易涝低洼田、宜渔稻田等资源的开发,进一步扩大全省水产养殖规模,发展各具特色的特种水产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牧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加强动物疫病特别是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基层兽医队伍稳定。着力培养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中小企业扩大融资渠道创造条件。抓好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快发展循环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在全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集聚力的优质农业产业群。

(6)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和支持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及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到试点县(市、区)的乡村投资建设连锁“农家店”。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供销合作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7)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跨地区劳务协作,组织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有序流动,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着眼兴县富民,着力培育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乡镇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服务,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8)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保障金等制度,切实解决务工农民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务工农民的职业安全卫生保护。逐步建立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依法将务工农民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认真解决务工农民的子女上学问题。

(9)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因地制宜抓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整村推进扶贫规划的实施,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调整结构,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继续实施以工代赈工程,积极组织贫困群众投工投劳,认真落实劳务报酬政策。继续增加以工代赈等扶贫配套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加快完成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贫困人口易地搬迁扶贫任务。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

(10)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滨湖地区的排灌设施改造,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继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完善水电、采矿等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企业所在地环境的恢复治理,防止水土流失。加大农村能源、农村电网、农村公路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

(11)加强村镇规划管理。以乡镇为单位,搞好乡镇所在地、行政村、自然村规划。安排资金支持编制村镇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规划要体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产业发展、生产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全面进行规划。县(市、区)要加强对村镇规划的指导和管理,建立“村庄自愿申请、乡镇审核批准、县里统一备案”的自然村新村建设申报制度。自然村新村建设申报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乡镇审核批准后才能开始实施。严禁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违反规划乱拆乱建等现象。要加强乡镇所在地的小城镇建设,使乡镇成为辖区内的农业生产指导中心、教科文卫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加强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心村建设,使中心村更好地履行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群众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加强自然村建设,使自然村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12)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抓好“六改”:一是改房,做到房屋整洁。有保留价值的房子可进行整修,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名胜古迹要注意保护,没有保留价值的土坯房和“空心房”要逐步拆除。坚持“一户一宅”,引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引导独立户和散户集中建房。新建房屋要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体现地方人文特色,注重节地、节材和节能。二是改栏,做到人畜分离。对猪牛栏进行改造,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发展畜牧小区。三是改水,做到逐步饮用上卫生安全的自来水。根据不同地方的水源条件,50户以上的村庄可以自然村为单位,使用小型供水设备抽取地下水或引山泉水,规模小的村庄和散居农户,可推广一家一户机械提水,基本实现自来水。自来水的水质要卫生安全,收费要规范,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四是改厕,提倡使用水冲厕。既要推广适宜农户使用的“三格式”、“双瓮式”水冲厕,也可建设与沼气池相结合的水冲厕。五是改路,做到道路硬化。逐步做到进村道路和村内道路硬化,改善通行条件。六是改环境,做到林果成荫、环境优美。整治脏、乱、差,对水沟、水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搞好农户家庭卫生。要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搞好村庄绿化。推进“四普及”:一是普及沼气。在有条件的村庄普及沼气,推行“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模式。二是普及有线电视。在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完善县、乡、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提高农村的有线电视入户率。三是普及电话。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建设,提高农村的电话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四是普及太阳能。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在有条件的村庄和农户逐步推广太阳能热水器。

五、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13)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强化政府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认真落实“一费制”、“两免一补”等政策,从2007年开始全省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完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力度监管和规范农村学校收费,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14)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入。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5)全面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要有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立一所卫生所(室)。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室)要逐步达到相应的配置标准。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稳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试点,逐步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16)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活跃农民文体生活。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

(17)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扎实做好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2006年开始抓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8)积极倡导乡风文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和谐村组、和谐家庭等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树立勇创家业的理念,大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文明的丧葬文化,逐步规范并加强农村墓地管理。继续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保障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六、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19)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继续搞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发扬求真务实、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广泛联系群众,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关心和爱护农村基层干部,继续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0)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鼓舞农民,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积极发展农村村落社区组织,培育各类专业经济合作协会,推动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和引导村民理事会的健康发展,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21)进一步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精简机构和人员。按照强化公共服务、严格依法办事和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农村学校人事和财务等制度改革。推进和完善“乡财县代管”财政管理方式的改革。

(22)统筹推进农村其他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深化国有农(林)场改革,逐步剥离国有农(林)场办社会的职能,转变经营机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建立产销区稳定的购销关系,加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抓紧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扶持农村信用社减轻历史包袱,完善治理结构,优化经营机制,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实现国家支农政策与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的良性互动。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新增存款要保证一定比例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八、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

(23)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行之有效的支农政策,重点在“多予”和“强化”上下功夫。总的要求:一是做到“三个终结”,实现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除烟叶外)和牧业税的目标。二是做到“三个高于”,支农资金要按照法律规定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全省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三是做到“三个强化”,强化粮食直补力度,将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资金总额提高到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同时强化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增化肥储备利息补贴。四是做到“三个加大”,加大财政对粮食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奖励补助力度;加大国有农(林)场税费改革力度,将农(林)业职工土地承包费中类似农村“乡镇五项统筹”的费用全部减除,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加大农业综合支持和服务能力建设力度,增加生态公益林补偿、农田水利、农业科技、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减灾防灾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技服务和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安全饮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实现“三个加快”,加快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农民培训步伐,加快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医疗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扩大到40个。

(24)对自然村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扶持。具体是“两补两免一简化”:对改善自然村通村委会所在中心村和自然村内道路通行条件,给予水泥等实物补助;对农户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给予适当的资金或实物补助。免除自然村和农户改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各种规费;免费向自然村提供规划图纸和向农户提供房型设计图纸。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方便、快捷、规范的服务。

(25)统筹安排各种支农资金和项目。省直各有关部门实施乡村公路建设、农村“六小工程”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定点扶贫和移民搬迁等项目,要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统筹安排。对中央和省分配以及来自其他渠道的各种支农资金,县(市、区)政府在不改变资金基本用途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可进行整合,捆绑用于新农村建设。对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正常开支的转移支付资金,以及给予农民的各种补助款,要及时拨付到位,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九、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26)把新农村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投入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努力健全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加强领导,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把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前进。

(27)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省长任第一副组长,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各设区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立足自身职能,找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整体合力。

(28)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因势利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群众,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志愿者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进一步形成关心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要顺势而为,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人才、智力、资金等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开创各方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29)抓点带面,逐步推进。先选择经济条件较好、工作基础扎实、农民积极性较高的村庄进行试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年推进。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要建立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每年集中帮建1-2个自然村,搞好服务、协调、指导,从人财物等各方面帮扶联系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30)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经济实力、村镇现状、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分类指导。自然村建设要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切忌贪大求洋,急于求成,不要搞进口草坪,不要建广场。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搞举债建设。要尽可能降低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户改房建房的各种费用,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物价、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建筑建材市场监管,防止价格上涨抵消惠农政策给农民的好处,对借新农村建设之机乱涨价、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建材等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

(31)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农村第一线,掌握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并急切盼望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认真总结各地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好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不断扩大和巩固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32)围绕新农村建设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一年。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各种有利条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做好2006年和“十一五”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扎实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下载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关于大力实施“五个全覆盖”和连片建设两大工程 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贯彻落实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今年我区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全面完成,特制定......

    关于加快农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农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11-1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精神,近日,商务部印发了《关于......

    检察机关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通过全面履行检察职能,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服务党和......

    财政部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组织申报2012年度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专项资金的通知 [2011]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供销合作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供销合......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为认真地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第十四次会议精神和《“十一五”期间小城镇建设目标考核意见》,加快雪岸小城镇开发建设进程,特制定......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园区平台建设,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水平,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1.五年......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林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代林业具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为社会创造多种福祉。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建设为......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古丈县人大向功金 古丈县畜牧水产局 向贤利 罗贤辉)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