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主义ABC读后感
《共产主义ABC》读后感
读了《共产主义ABC》,使我对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有了彻底清楚的认识,对共产党组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书中详细的党纲理论、党纲实践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基本理论,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一定要灭亡,论述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规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此书让我感受到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让我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它导致了竞争、危机和战争,资本主义的社会阶级性,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处于、而且也不能不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状态。因此,资本主义制度是不符合中国特色的,是不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终是要被灭亡的。然而,共产主义制度是有组织的,由无产阶级领导,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消灭一切剥削,即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和阶级的统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共产主义优越性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的许多资本主义发达地区,罢工、游行以及对起义的镇压,以及各个企业职工以怠工反对低报酬等现象的盛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共产主义不存在阶级斗争所消耗的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所有这些力量在共产主义制度下都会被解放出来,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力量并将用于生产劳动,使得生产力快速发展。另外,共产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组织生产,而且要把一些人压迫另一些人的状态下解放出来,使自己的各个方面都是有组织的,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短短的三十年的发展,其成果却相当于资本主义一百多年发展成果,这更加说明了共产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分配,在社会主义阶段,要根据劳动来分配,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后,那就要直接按公民同志的需要来分配了,每个公民同志享受同等的待遇,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共产主义制度不存在阶级,也就不存在剥削,资本主义世界里的地主、资本家、雇佣工人在共产主义世界都不存在了,而只存在劳动人民,每个劳动人民的地位相等,都是国家的主人,为建设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的利益而奉献。共产主义不是空想主义,而是科学地在人类世界建立自文明以来就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的理论和实践。以目前的所有资料看,我们并不知道共产主义的具体面貌,但这正是这个新生事物需要我们不停努力的地方。剥削社会已经存在并发展了5千年,而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才刚刚起步,在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世界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还一直受到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毒害,我们作为共产主义社会接班人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让人类尽可能早地进入共产主义,完成建设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富裕。
以上是我读了《共产主义ABC》这本著作后的感想,我坚信共产主义社会的正确性,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并希望能成为共产党事业接班人而倍感自豪。
第二篇:读《共产主义ABC》有感
读《共产主义ABC》有感 《共产主义ABC》这本书是由俄国布哈林和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合著,是为配合1919年俄共(布)八大通过的新党纲的宣传和进行系统的共产主义基本理论教育而写的通俗读物。顾名思义,就是宣传共产主义的读物,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制定党的纲领时依据的就是这一本“洋读物”。
读了此书我明白了共产主义是怎么样的,特别是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分配是按需求来分配产品的。在过去共产主义的实践中,人民的理解为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非常巨大的误解!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为市场生产,而是为自己的需要生产。不过这里为自己生产的不是单个企业主,也不是单个的农民,而是整个巨大的劳动组合。为了科学合理的将产品分配到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中,使人们理解按需求分配的正确含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需要有的几个原则:
一、保障所有人的最低生活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最为人道的一面。
二、对贡献大的,要有所体现,但是绝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的无限度。要以荣誉为主,物质为辅。
三、分配差距不能太大,要体现团结精神。
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有高超能力者要大家公认的特殊待遇,当然是在发挥其能力方面要为其创造条件,不能有过分的权利。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初期,产品仍要按劳分配,只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你生产了多少财富就领取多少财富,因为社会生产还需要剩余产品来完成积累,这样人类物质文明才会不断前进、扩大和改进。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代表着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当共产主义制度取得胜利并确立位置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之所以能得到飞速发展,是由于以下原因。
第一,人类用在阶级斗争上的巨大精力被解脱出来。阶级斗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有这些力量都会被解放出来,因为,人们那时将不再互相斗争了。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力量将用于生产劳动。如今在政治、罢工、起义、镇压起义、法院、警察、国家政权,以及在每天应付各个方面的事务上,都耗费了很多精力和劳动!
第二,在竞争、危机和战争中会遭到破坏或耗费的力量和资金将保存下
来。所有以前那些被白白用掉的力量,在共产主义社会都会被保存下来。
第三,组织性和适当的计划不但可以防止多余的开销,而且有利于改进各
种技术方面的事宜,使生产在一些最大的工厂里进行,采用最好的技术方法。
读完了《共产主义ABC》我深切的感受到: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是大型的、协作的、统一的经济。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和无产阶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里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地在人类世界建立自文明以来就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坚持共产主义责无旁贷!
第三篇:读《共产主义ABC 》有感
读《共产主义ABC 》有感
读《共产主义ABC 》之后,我明白了资本主义为什么会灭亡,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经验的鉴证,资本主义制度是必然要崩溃的。它之所以要崩溃是因为它有两个基本矛盾:一方面是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它导致了竞争、危机和战争;另一方面是社会的阶级性,社会的一部分任同社会的另一部分人处于、而且也不能不处于势不两立的敌对状态,也就是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是一部结构很糟糕的机器。非常难控制这台机器。而资本主义社会包含着巨大的矛盾,有着巨大的裂痕,市场竞争及其所引发的战争直到爆发世界大战为止,所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组成部分不但相互牵扯着,而且相互直接冲突着。
那么新社会应当是这样一种社会,它的结构将比资本主义坚固得多。既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会把资本主义炸得粉碎,那么在这个资本主义的废墟上必然出现没有旧社会所固有的那些矛盾的社会。就是说,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应当有以下及点:
1、它应当是有组织的社会;它不应当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私人企业主的竞争、战争和危机;
2、它应当是无阶级的社会,它不应当是由相互敌对的两部分人组成,它不能是一个阶级剥削另一个阶级的社会。而这样的无阶级的和全部生产是有组织的社会,只可能是协作的、劳动的、共产主义的社会。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分配是按需求来分配产品。在过去共产主义的实践中,人们的理解为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这是对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非常巨大的误解!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是为市场生产,而是为自己的需要生产。不过这里为自己生产的不是单个企业主,也不是单个的农民,而是整个这个巨大的劳动组合。为了科学合理的将产品分配到人们真正需要的生活中,使人们理解按需求分配的正确含义,共产主义按需分配需要有的几个原则:
一、保障所有人的最低生活需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最为人道的一面。
二、对贡献大的,要有所体现,但是绝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的无限度。要以荣誉为主,物质为辅。
三、分配差距不能太大,要体现团结精神。
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并有高超能力者要大家公认的特殊待遇,当然是在发挥其能力方面要为其创造条件,不能有过分的权利。但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初期,产品仍要按劳分配,只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你生产了多少财富就领取多少财富,因为社会生产还需要剩余产品来完成积累,这样人类物质文明才会不断前进、扩大和改进。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管理,在共产主义社会将不存在阶级了。既然在这个社会里没有阶级,那就意味着在这个社会里也将没有任何国家了。在共产主义制度下,地主、资本家、雇佣工人都不存在了,只存在普通人——同志。阶级没有了,阶级斗争也没有了,阶级组织也就不存在了。因而也不存在国家了:国家在这里已无必要,因为阶级斗争没有了,不需要对任何人进行约束,也没有任何人去干这种事。共产主义制度下,实现人人平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共产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的发展代表这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当共产主义制度取得胜利并确立位置的时候,它就会迅速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之所以能得到飞速发展,是由于下列原因。
第一,人类用在阶级斗争上的巨大精力被解脱出来。阶级斗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所有这些力量都会被解放出来,因为,人们那时将不再互相斗争了。这些被解放出来的力量将用于生产劳动。如今在政治、罢工、起义、镇压起义、法院、警察、国家政权,以及在每天应付各个方面的事务上,都耗费了很多精力和劳动!
第二,在竞争、危机和战争中会遭到破坏或耗费的力量和资金将保存下来。所有以前那些被白白用掉的力量,在共产主义社会都会被保存下来。
第三,组织性和适当的计划不但可以防止多余的开销,而且有利于改进各种技术方面的事宜:使生产在一些最大的工厂里进行,采用最好的技术方法。
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是大型的、协作的、统一的经济。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和无产阶级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里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不是空想,而是科学地在人类世界建立自文明以来就梦寐以求的人间天国的理论和实践。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坚持共产主义责无旁贷。
第四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这个名词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非常神圣高尚的,也是非常遥远的。最初是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接触到它的,后来大学到了法定年龄,可以入党了,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研读,我对共产党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与贵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斗争的来龙去脉的透彻解释,在扩展视野的同时也解除了我的许多疑惑。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看到这句活就觉得非常熟悉,让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中朱元璋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奋斗到当时拥有最高统治地位的人生赢家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中描述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斗争。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特别适合用来做总结,又特别让人信服。
这篇文章将资产阶级描述为一个独裁者,一切不按照它的方式来做的都会被灭亡,不仅如此,在资产阶级的世界里一切都变成了“现金交易”,本来非常高尚的职业被抹去了神圣的光环,似乎一切都是冷漠的。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马克思所处的那个年代,那个国家,资产阶级真的有如此丑陋的嘴脸?毕竟资产阶级做为一个新兴的、与贵族做斗争的阶级使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然后我就被作者们就用他们缜密的语言所征服了,作者在文中详细的解释了资产阶级带来的种种危害,这些都是我从未了解过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十分详细,又令人信服,不愧是一篇经典。第二篇文章我选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选择这篇是因为想从中获取一些对人生道路的指导,读完后也是受益匪浅。文中写到,在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要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正真使我们受到鼓舞,这个鼓舞有时也可能是一种迷误,因为当我们受到虚荣心的驱使时去选择一份职业时也会充满热情,内心也会受到鼓舞。这些话让我思考了许久,自己学医是为了以后能当一名医生,那么我在做选择的时候是否是受到医生的神圣光环的影响呢?说实话是有的,但这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治疗病人后的成就感。我记得当时非常喜欢看一部美剧——《整容室》,主角是整容医生,他精湛的医疗技术修复了许多病人的缺陷。我认为对病人来说这些手术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完善,更是心理上的安慰,因此我不后悔选择了这条道路。
第五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主义宣言》(《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首先,我先阐述我对社会矛盾、对抗和剥削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尽管生命的源头仍是一个迷,然而当第一个生命形成之后,生物进化发展的方式始终是一致的——即生物个体通过趋利和竞争使得种群中最“优秀”的基因最大程度地遗传下去,使得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度不断地提高。
从最初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现在遍布全球的动植物,包括早先的古猿演进到当今地球的主宰——人类,其基本的模式是一致的。刚开始,由于相似生物数量有限,而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几近于无限大,因此它们快速发展。然而,当那些生物发现自己的环境过于拥挤时——资源稀缺时,它们必须做出选择:第一种是打败竞争对手,成为强者。壮年的老虎、狮子都有各自的领地,雄霸一方,占据着资源;而老弱病残者则只能四处流浪。假如你不够强大,还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合作,狼个体不如虎豹凶猛,但他们结成团体便令人生畏,然而一个团体里但凡有强弱便有剥削,便有矛盾和对抗,这在狼群、猴群里非常明显。而人类个体、家族、企业、政党乃至国家、民族亦无一不是如此,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是大自然不可动摇的铁律!竞争引发对抗,有形或无形的战争在地球各个角落展开,成王败寇使得胜利者占有着大量的资源而失败者则处于被统治和奴役的状态,而胜利者、统治者千方百计的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胜利地位,而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源,因此他们往往能如愿。土地兼并、垄断、吞并等等行为不断发生,然而这就引发了更为深刻的矛盾和更为激烈的对抗。
奴隶时代、封建时代不断发生的起义,资本主义社会的罢工等都是这种对抗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表现。略知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明白,二十四史其实是少数人的发迹史,而背后确是千万百姓的血泪史。矛盾的最高潮以战争、**的形式展现,尽管它有助于矛盾的缓解,但成本太高,而且并非一劳永逸。
那么,一劳永逸解决社会矛盾,建立人人的满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是共产主义社会吗?对于这个大问题我无法下定论,但是可以看到,在新中国初期推行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那么成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换言之,它是一个封建时代久远的国家,因此官本位、权力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即便打倒了其它阶级,无产阶级实行了专政,但在无产阶级内又开始了分化,出现了拥有特权的无产阶级。而进入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话语权阶级——少数所谓“理论家”自以为是、滑稽可笑地干预各个方面事物,扰乱人们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这里难道不存在压迫和矛盾吗?因此,社会矛盾永远是无法根本消除的,这本质上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人本能的欲望这对矛盾所决定的。
比起西方的思想家,其实中国的先哲们更早更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即消除社会矛盾的方法。首先,资源的稀缺性是由自然环境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以人为本的儒家想到从思想上限制人的欲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就其位,不要逾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利益;最终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要从根本上消灭人的欲望,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道家提出“清静无为”的主张有一定相似性。法家另辟蹊径,通过法律限制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给违反法律谋取利益的人以惩罚。应该说,如果法律——即社会中人们的游戏规则制定得合理,则可大大缓解矛盾。但是遗憾的是,封建社会的法律是为君王服务的,并不可能正真的合理,秦国的严刑峻法就是一个极端,而后果只能是迅速地灭亡。
那么,什么是最为“合理”的规则?亦即什么是理想的社会模式?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就目前来看,对人的个体来讲,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而对社会来说,要求“效率和公平”是总的原则。而“效率”和“公平”其实本身就是对矛盾,但是却又缺一不可。“效率”使得社会能最大程度地生产,使得可供人们分配的资源最大化;而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会带来很多问题,即使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绝对公平,对个体而言仍无法满意。“公平”使得人们能按照他们的能力、智慧和付出的劳动来获取资源;而不“公平”的社会,即使资源很多,也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将不满。因此,“效率”和“公平”必须兼顾。而原始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们刚建国时的社会主义仿佛是两个极端,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尽量兼顾这两者。而一个社会,不论它的模式是哪种,想要长治久安,这种平衡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里不能不说一下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杆,同时也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方。美国的成功是资本主义的成功吗?这说明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吗?美国的成功是我们能简单复制的吗?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网上的愤青动辄以美国为参照,就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过分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执政党和政府。首先,美国的成功,资本主义功不可没,但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其它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建国之初,三权分立为法治打下基础。随后,一系列限制垄断、保障民生的法令出台,使得人们的机会更平等、财富分配更均衡。更为重要的是,这使得美国充满了活力。许多“无产者”通过学识和能力、努力的工作、创新的思维,能够上升为中产阶级,他们拥有地产、股票,有的还拥有自己的小公司,生活富足,少数优秀的人甚至一跃成为富翁。阶级的分化不再那么明显和固定,人们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劳动来谋取自己的幸福,这和“暗无天日”的原始资本主义大为不同。其次,美国的成功,更是因为它平衡的政府体制、自由的文化气息、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及对优秀人才的包容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它这些优秀的方面,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比如文化。中华文化有着许多优秀的部分,但也有很多很糟糕的地方。可以说,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与我们固有文化中糟糕的部分有关联的,而且这些部分很顽固,它们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并不是某个政党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也有另一部分人,完全否定美国这种“改良”的资本主义,认为剥削其实并没有消除。我承认即使在自由的美国,剥削也是存在的。但其实,剥削无处不在,也无法消除,它从人与人有合作关系时便存在,即最初的社会形成之时便是剥削产生之日,被剥削其实也是弱者为了和强者共同生存所必须的妥协!也可以选择不被利用和剥削,那么他不是成为强者反过来剥削他人,就是避世独立、自给自足,但这样不但很难满足各方面需求,也很难找到。即使如《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美好的社会环境,当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时仍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进而产生分化和剥削。
一个合理的社会,是通过立法,减少剥削的比重,使被剥削者的生活也得到满足,并缩小强弱的绝对差距,使得弱者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强者。相对而言,美国正是这样一个社会。而中国各个朝代中则是向反方向发展,剥削不断加重、分化不断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没有剥削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平均主义的社会本质上也是一种剥削,只不过是弱者对强者的剥削。
另外,美国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剥削的全球化转移。美国普通劳工大众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言的那样过得苦不堪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那些成为最底层劳工、被剥削最严重的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南美、中东、南亚、非洲的人民,还包括印度人、中国人等等。中东、南美、南亚向美国提供着以美元结算的石油及矿物资源,以偿还美国对当地的投资。拥有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则间接提供着廉价的劳动力,为他们编织着衬衣、爬写着代码。这是实体经济部分,他们还垄断国际流通货币和石油资源,并通过虚拟经济无形地对全球进行剥削,这部分的剥削其实更为严重和可怕。这方面内容可以参阅《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约翰·帕金斯,美)、《石油战争》(威廉·恩道尔,德)、《货币战争》(宋鸿兵,中)。
最后,我们回到《共产主义宣言》本身,它很好地总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过程以及它产生的影响,揭示了阶级对立、阶级压迫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并宣告了共产党人的主张和目标。
《共产主义宣言》在当时——甚至到现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它犹如一声惊雷,使得资本家、剥削者感到恐惧。“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这非常真实得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它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改良,照顾中下阶层的利益,兼顾“公平”原则进行资源分配,以避免马克思的预言成为现实。
但如果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端,那么,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讴歌无产阶级,但无产阶级本身并不想永远沦为无产阶级——换言之,无产阶级内心是不是也想像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后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地主阶段一样,成为资产阶级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优秀的人都不甘于平庸,都想出人头地,他们要通过自己的才能占据更多的资源,获得更优越的生存环境,使得基因更好的延续,这都是符合生物进化的趋势的。只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各种垄断,使得社会缺乏流动性。而彻底消灭私有制是反自然和反历史的,赞同彻底消灭私有制的人也仅仅是因为当时他们一无所有。但是据有资源是人的本性,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会跳出来——特别是当资源稀缺的时候。这里提到的资源是指广义上的资源,包括土地、能源、金钱、食物等等一切人类生活以及生产所必须的物品。
接着我们来看《宣言》中提出社会主义可具体的实施方案: „„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其中大多数我国建国初就实行过,但是可以看到,第7、8进行到后期并不成功,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更为严重的是,第5、6条催生了特权阶级。文中简单地提出“国家”,但谁来代表国家分配、使用那些决定性的稀缺资源?就是那些特权阶级!他们一言九鼎、高高在上,但凡需要使用那些稀缺资源的人不得不求诸于彼。到现在仍是如此,银行、铁路、通信、石油、政府等等这些国有企业成为人们向往的单位。其实政府应该起到的是监管的作用,但是他一旦自己亲自上场时不仅以其绝对力量打破平衡,而且难以对自己进行监督,造成效率低下和弊病横行。这一点在苏联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里也非常明显。
“不偏之为中”,“中者,天下之正道。”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向极端,折中、调和才是社会安稳、进步的保证。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都部分、折中地吸收了对方的一些措施。
一个理想的社会,它应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司法体系。政府、政治家,他们应该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而不是某个阶级服务;对内他们要统筹全局,对外要争取权益;他们要对全民负责,受全民监督,由民众选举。另外,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允许自由竞争,防止垄断产生,使社会充满机会并具有流动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热情;同时适当抑制强者,通过税收、福利政策来平衡分配,建立保障体系,照顾底层者。再加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得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实现共赢和互利,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以上便是我对《共产主义宣言》以及社会矛盾、资源分配、社会体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