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郭伟伟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2017级管理学院 郭伟伟 2172902042)
这是第一次完整的阅读《共产党宣言》,第一遍看过以后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内容,只是浅尝辄止而已,更不用说有什么感受。硬着头皮重读第二遍,心里才有很大的触动,尤其是这本书与日常生活中所看闲书唯一不同的一点是:让阅读者从内心深处也就是所谓的思想上有所触动,并会联系生活实践进行深度思考。日常所读励志之书,虽不能说是心灵鸡汤,但在你迷茫、困惑或者无助的时候,只能缓解些许压力,并不会引导你思考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如此循环往复只能保持浅层次的思考。而《共产党宣言》可以真正唤醒我内心沉睡的思想,可以说僵化的思想一点儿也不为过。
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共产党宣言》作为治国理政的理论基础,吸取以往经验的各国并不会再照搬别国的发展道路,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当然《共产主义宣言》明确的告诉我们四个问题:(1)什么是共产主义?为什么会产生共产主义?(2)如何正确理解、认识发展中的共产主义?(3)共产主义存在的意义是什么?(4)怎样达到共产主义?但我更想从这本书带给我本人的意义来写这篇感受。
不论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或者当时看来独领风骚的资本主义制度,抑或我们一直追寻的共产主义制度,从根本上而言就是寻求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对自由的向往。但由于所有的一切都是人类所创 造,难免所创这个世界或多或少具有人类能力和思想的局限性。《共产党宣言》带给我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人类对自由最大的向往应该是思想的解放和自由、思想的包容与发展。
1、思想的解放和自由
我们暂且不论历史和国家,单单仅从人的追求来谈起。在高房价,高消费的时代背景下,多数人会选择抱怨没有机会,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从而自怨自艾。相反另外一些人踏实工作,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从而不断在各方面提升自己。除了所谓的天才,大多数人都是智力、体力并没有太多的差距,有的只是思想的差距。抱怨者大多的思维是这样的:都是这个社会造成的,我在努力也么没有用,就这样吧。相反奋斗者会这样思考:我可以用我的脑力和体力创造我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会看到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追根究底只是人与人之间思维和努力程度的差异而已。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长河,每一个政府、国家甚至民族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思想的解放和对自由的向往。正如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建立不也是为了反抗剥削和压制,奋而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博爱嘛。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并不是仅仅发动战争或者革命就能实现的,而是准备奋起反抗的阶级要有足够的理论和思想作准备和支撑。假设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装,那只是一时的胜利,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共产党宣言》是在告诉全人类:生 而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追求真正意义的自由和平等必须解放我们的思想。
2、思想的包容和发展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团体,一个人,必须拥有思想的包容度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唯我独尊的思想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与进步。资本主义社会为了保护本国经济实行了长时间的垄断政策,反而最终制约甚至破坏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打破这种牢笼似的思考问题的模式,应该不断学习和引进新思想和新方法,才能将一滩死水变成活水。
对于个人而言,生活或者工作环境的长期影响,会让一个人形成固化思维,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多角度,多思维,从而制约个人的长期发展。海岸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人与人、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与融合,在融合中寻找自己的思想基础,才能形成自身的一套学习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思路。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从来没有一套绝对保持兴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道路。正如没有一种学习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一样。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或者为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时,会从每个孩子的不同特质(性格、爱好等)出发,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和真正的发展。每一个国家从建立、起步、发展到强大的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拿来主义”,而并没有真正从本国的 实际出发,从而导致衰落,强国地位被替代。中国从发展初期也有同样的现象出现,学习苏联模式,但中国的领导人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这种发展模式,从中国实际出发,而并非按照单一的管理模式和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一条适应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当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以《共产党宣言》作为理论精髓,在理论和思想上武装自己,并认真分析本国国情,才能走出一条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对于我的启发: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保持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和乐观的精神,不急不躁,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自然界也遵循着“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人类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延伸和进步的,旧事物必将被新生事物所取代。唯有人类的思想在不断被保留、传播和发展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知识。
当然《共产党宣言》正在被学习,传播和发展着,不断有新的内容加入到这一理论中去,历史也见证了其所揭示的是不可磨灭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同样也昭示着其本身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树立在某一领域有所发展和建树的决心和信心。当然这一决心和信心要化成行动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切勿急功近利。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应系统和全面地学习、掌握、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个过程难免有瓶颈期,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才会有“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进步和突破。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越来越发现自己本身知识的匮乏,对中 国以及世界历史了解甚少,且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人贵有自知之明,只能认清现实,继续努力!
2017年9月30日
第二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这个名词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非常神圣高尚的,也是非常遥远的。最初是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接触到它的,后来大学到了法定年龄,可以入党了,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通过对《共产党宣言》的研读,我对共产党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与贵族、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斗争的来龙去脉的透彻解释,在扩展视野的同时也解除了我的许多疑惑。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看到这句活就觉得非常熟悉,让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儿》中朱元璋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农民奋斗到当时拥有最高统治地位的人生赢家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中描述的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斗争。我认为这句话特别有道理,特别适合用来做总结,又特别让人信服。
这篇文章将资产阶级描述为一个独裁者,一切不按照它的方式来做的都会被灭亡,不仅如此,在资产阶级的世界里一切都变成了“现金交易”,本来非常高尚的职业被抹去了神圣的光环,似乎一切都是冷漠的。看到这里我不禁疑惑,马克思所处的那个年代,那个国家,资产阶级真的有如此丑陋的嘴脸?毕竟资产阶级做为一个新兴的、与贵族做斗争的阶级使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然后我就被作者们就用他们缜密的语言所征服了,作者在文中详细的解释了资产阶级带来的种种危害,这些都是我从未了解过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十分详细,又令人信服,不愧是一篇经典。第二篇文章我选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选择这篇是因为想从中获取一些对人生道路的指导,读完后也是受益匪浅。文中写到,在我们选择职业的时候要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正真使我们受到鼓舞,这个鼓舞有时也可能是一种迷误,因为当我们受到虚荣心的驱使时去选择一份职业时也会充满热情,内心也会受到鼓舞。这些话让我思考了许久,自己学医是为了以后能当一名医生,那么我在做选择的时候是否是受到医生的神圣光环的影响呢?说实话是有的,但这并不是全部,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治疗病人后的成就感。我记得当时非常喜欢看一部美剧——《整容室》,主角是整容医生,他精湛的医疗技术修复了许多病人的缺陷。我认为对病人来说这些手术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完善,更是心理上的安慰,因此我不后悔选择了这条道路。
第三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主义宣言》(《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首先,我先阐述我对社会矛盾、对抗和剥削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尽管生命的源头仍是一个迷,然而当第一个生命形成之后,生物进化发展的方式始终是一致的——即生物个体通过趋利和竞争使得种群中最“优秀”的基因最大程度地遗传下去,使得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度不断地提高。
从最初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现在遍布全球的动植物,包括早先的古猿演进到当今地球的主宰——人类,其基本的模式是一致的。刚开始,由于相似生物数量有限,而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几近于无限大,因此它们快速发展。然而,当那些生物发现自己的环境过于拥挤时——资源稀缺时,它们必须做出选择:第一种是打败竞争对手,成为强者。壮年的老虎、狮子都有各自的领地,雄霸一方,占据着资源;而老弱病残者则只能四处流浪。假如你不够强大,还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合作,狼个体不如虎豹凶猛,但他们结成团体便令人生畏,然而一个团体里但凡有强弱便有剥削,便有矛盾和对抗,这在狼群、猴群里非常明显。而人类个体、家族、企业、政党乃至国家、民族亦无一不是如此,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是大自然不可动摇的铁律!竞争引发对抗,有形或无形的战争在地球各个角落展开,成王败寇使得胜利者占有着大量的资源而失败者则处于被统治和奴役的状态,而胜利者、统治者千方百计的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胜利地位,而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源,因此他们往往能如愿。土地兼并、垄断、吞并等等行为不断发生,然而这就引发了更为深刻的矛盾和更为激烈的对抗。
奴隶时代、封建时代不断发生的起义,资本主义社会的罢工等都是这种对抗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表现。略知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明白,二十四史其实是少数人的发迹史,而背后确是千万百姓的血泪史。矛盾的最高潮以战争、**的形式展现,尽管它有助于矛盾的缓解,但成本太高,而且并非一劳永逸。
那么,一劳永逸解决社会矛盾,建立人人的满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是共产主义社会吗?对于这个大问题我无法下定论,但是可以看到,在新中国初期推行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那么成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换言之,它是一个封建时代久远的国家,因此官本位、权力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即便打倒了其它阶级,无产阶级实行了专政,但在无产阶级内又开始了分化,出现了拥有特权的无产阶级。而进入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话语权阶级——少数所谓“理论家”自以为是、滑稽可笑地干预各个方面事物,扰乱人们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这里难道不存在压迫和矛盾吗?因此,社会矛盾永远是无法根本消除的,这本质上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人本能的欲望这对矛盾所决定的。
比起西方的思想家,其实中国的先哲们更早更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即消除社会矛盾的方法。首先,资源的稀缺性是由自然环境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以人为本的儒家想到从思想上限制人的欲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就其位,不要逾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利益;最终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要从根本上消灭人的欲望,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道家提出“清静无为”的主张有一定相似性。法家另辟蹊径,通过法律限制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给违反法律谋取利益的人以惩罚。应该说,如果法律——即社会中人们的游戏规则制定得合理,则可大大缓解矛盾。但是遗憾的是,封建社会的法律是为君王服务的,并不可能正真的合理,秦国的严刑峻法就是一个极端,而后果只能是迅速地灭亡。
那么,什么是最为“合理”的规则?亦即什么是理想的社会模式?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就目前来看,对人的个体来讲,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而对社会来说,要求“效率和公平”是总的原则。而“效率”和“公平”其实本身就是对矛盾,但是却又缺一不可。“效率”使得社会能最大程度地生产,使得可供人们分配的资源最大化;而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会带来很多问题,即使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绝对公平,对个体而言仍无法满意。“公平”使得人们能按照他们的能力、智慧和付出的劳动来获取资源;而不“公平”的社会,即使资源很多,也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将不满。因此,“效率”和“公平”必须兼顾。而原始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们刚建国时的社会主义仿佛是两个极端,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尽量兼顾这两者。而一个社会,不论它的模式是哪种,想要长治久安,这种平衡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里不能不说一下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杆,同时也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方。美国的成功是资本主义的成功吗?这说明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吗?美国的成功是我们能简单复制的吗?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网上的愤青动辄以美国为参照,就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过分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执政党和政府。首先,美国的成功,资本主义功不可没,但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其它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建国之初,三权分立为法治打下基础。随后,一系列限制垄断、保障民生的法令出台,使得人们的机会更平等、财富分配更均衡。更为重要的是,这使得美国充满了活力。许多“无产者”通过学识和能力、努力的工作、创新的思维,能够上升为中产阶级,他们拥有地产、股票,有的还拥有自己的小公司,生活富足,少数优秀的人甚至一跃成为富翁。阶级的分化不再那么明显和固定,人们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劳动来谋取自己的幸福,这和“暗无天日”的原始资本主义大为不同。其次,美国的成功,更是因为它平衡的政府体制、自由的文化气息、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及对优秀人才的包容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它这些优秀的方面,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比如文化。中华文化有着许多优秀的部分,但也有很多很糟糕的地方。可以说,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与我们固有文化中糟糕的部分有关联的,而且这些部分很顽固,它们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并不是某个政党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也有另一部分人,完全否定美国这种“改良”的资本主义,认为剥削其实并没有消除。我承认即使在自由的美国,剥削也是存在的。但其实,剥削无处不在,也无法消除,它从人与人有合作关系时便存在,即最初的社会形成之时便是剥削产生之日,被剥削其实也是弱者为了和强者共同生存所必须的妥协!也可以选择不被利用和剥削,那么他不是成为强者反过来剥削他人,就是避世独立、自给自足,但这样不但很难满足各方面需求,也很难找到。即使如《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美好的社会环境,当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时仍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进而产生分化和剥削。
一个合理的社会,是通过立法,减少剥削的比重,使被剥削者的生活也得到满足,并缩小强弱的绝对差距,使得弱者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强者。相对而言,美国正是这样一个社会。而中国各个朝代中则是向反方向发展,剥削不断加重、分化不断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没有剥削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平均主义的社会本质上也是一种剥削,只不过是弱者对强者的剥削。
另外,美国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剥削的全球化转移。美国普通劳工大众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言的那样过得苦不堪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那些成为最底层劳工、被剥削最严重的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南美、中东、南亚、非洲的人民,还包括印度人、中国人等等。中东、南美、南亚向美国提供着以美元结算的石油及矿物资源,以偿还美国对当地的投资。拥有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则间接提供着廉价的劳动力,为他们编织着衬衣、爬写着代码。这是实体经济部分,他们还垄断国际流通货币和石油资源,并通过虚拟经济无形地对全球进行剥削,这部分的剥削其实更为严重和可怕。这方面内容可以参阅《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约翰·帕金斯,美)、《石油战争》(威廉·恩道尔,德)、《货币战争》(宋鸿兵,中)。
最后,我们回到《共产主义宣言》本身,它很好地总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过程以及它产生的影响,揭示了阶级对立、阶级压迫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并宣告了共产党人的主张和目标。
《共产主义宣言》在当时——甚至到现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它犹如一声惊雷,使得资本家、剥削者感到恐惧。“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这非常真实得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它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改良,照顾中下阶层的利益,兼顾“公平”原则进行资源分配,以避免马克思的预言成为现实。
但如果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端,那么,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讴歌无产阶级,但无产阶级本身并不想永远沦为无产阶级——换言之,无产阶级内心是不是也想像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后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地主阶段一样,成为资产阶级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优秀的人都不甘于平庸,都想出人头地,他们要通过自己的才能占据更多的资源,获得更优越的生存环境,使得基因更好的延续,这都是符合生物进化的趋势的。只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各种垄断,使得社会缺乏流动性。而彻底消灭私有制是反自然和反历史的,赞同彻底消灭私有制的人也仅仅是因为当时他们一无所有。但是据有资源是人的本性,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会跳出来——特别是当资源稀缺的时候。这里提到的资源是指广义上的资源,包括土地、能源、金钱、食物等等一切人类生活以及生产所必须的物品。
接着我们来看《宣言》中提出社会主义可具体的实施方案: „„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其中大多数我国建国初就实行过,但是可以看到,第7、8进行到后期并不成功,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更为严重的是,第5、6条催生了特权阶级。文中简单地提出“国家”,但谁来代表国家分配、使用那些决定性的稀缺资源?就是那些特权阶级!他们一言九鼎、高高在上,但凡需要使用那些稀缺资源的人不得不求诸于彼。到现在仍是如此,银行、铁路、通信、石油、政府等等这些国有企业成为人们向往的单位。其实政府应该起到的是监管的作用,但是他一旦自己亲自上场时不仅以其绝对力量打破平衡,而且难以对自己进行监督,造成效率低下和弊病横行。这一点在苏联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里也非常明显。
“不偏之为中”,“中者,天下之正道。”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向极端,折中、调和才是社会安稳、进步的保证。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都部分、折中地吸收了对方的一些措施。
一个理想的社会,它应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司法体系。政府、政治家,他们应该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而不是某个阶级服务;对内他们要统筹全局,对外要争取权益;他们要对全民负责,受全民监督,由民众选举。另外,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允许自由竞争,防止垄断产生,使社会充满机会并具有流动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热情;同时适当抑制强者,通过税收、福利政策来平衡分配,建立保障体系,照顾底层者。再加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得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实现共赢和互利,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以上便是我对《共产主义宣言》以及社会矛盾、资源分配、社会体制的认识。
第四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169年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69年后的今天,中国人民在共产主义的领导下,重整山河,以社会主义中国的姿态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在中国梦的指引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从《共产主义宣言》到中国梦,这169年是怀有崇高理想的前辈们斗争的历史,是辉煌的丰碑。重读《共产党宣言》,我感慨很深。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共产党宣言》正文分为四个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它明确指出迄今一切社会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形成和各自的特点,继而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当时的新兴阶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宣言详细的概括了资产阶级的起源,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指出了资产阶级起的积极作用,包括反对封建,追求自由,开拓世界市场,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其固有的缺陷和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把财产重新聚集在少数人手中,它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而无产阶级作为资产阶级的对立阶级,也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先进性,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他们的存在同时开始的;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个人利益,因为他们没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机器化大工业和历次革命活动的到了锻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其革命的目的必然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最终解放全人类。
在共产党宣言里,我们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笼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面纱,“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利益主义,直到今天,仍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思想。就像英国首相帕麦斯顿所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纵观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总是从野蛮一路走来。资产阶级的发家史,也是一部无产阶级的血泪史。资产阶级正是在通过建立海外殖民地和在国内的圈地运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在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中,斗争仍在继续,因为矛盾始终存在。这个矛盾,就是因为资产阶级无情的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在《共产党宣言》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人类历史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当代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应该清楚,西方国家企业主之所以接受西方管理学的新思想,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注意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其目的是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是资本家阶级永远追求的更本目的。
与此同时,信息革命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先固有的生产关系,信息时代的生产资料本身已经不具备太高价值,或者说,人人都有生产资料,商品本身,或衍生的服务才具有价值,那信息时代的剥削是不是不存在了?不,恰恰相反,信息时代,高科技资本的直接投资,比原有的行业更加高效地获得回报,从当今市值最高的商业企业就可以看到现代资本惊人的扩张能力。
与100多年前资本家的直接剥削不同,新时代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是被人民广泛地自发地接收的,换句话说,许多人是自愿被剥削的。这对于处于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的国家、人民来说就是一种压倒性的劣势,在贸易市场形成更大的剪刀差。
我们应该做到的是认清自己使命,洞察新时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我们应该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表现为新的形态而已。我们回顾《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给了我们一块“照妖镜”,一个看阶级斗争问题角度,一套阶级斗争的思想。我们运用这一法宝看问题,一切资产阶级的虚假和掩饰都无济于事。无论资产阶级如何变化,从资产阶级的本质出发分析当今世界的形势,才能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看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从而坚定立场,搞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才是我们在新形式下学习和发扬《共产党宣言》精髓的实际意义。
第五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马克思的著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很神圣的,他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着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是所有共产主义者的精神食粮,更是当代青年行动的指南针。拜读了《共产党宣言》后,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及其鲜活的生命力,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共产党宣言》诞生于1848年2月,是共产主义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带来了黎明的曙光。《共产党宣言》全文共分为四章: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四个部分层层递进的表明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
第一次拜读《共产党宣言》后,可以直观的感觉到,文章气势恢宏,逻辑严谨,语言极富魅力。文中有许多如诗歌般优美的句子,成为全球众多共产主义者的座右铭并被世代传颂着。宣言中深邃的思想并不是读第一次所能领悟到的,需要反复的读,用心的去领会。《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和根本保证等理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以唯物史观分析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论述了共产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未来社会创造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成为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一个光辉起点。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史上,从五四运动到最终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共产党宣言》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带领着中国的共产主义者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洗礼,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着中国人民从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了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的发展与繁荣。《共产党宣言》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和理解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旧有着深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代表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不仅鲜明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理论,更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活力与生命力。因此,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共产党宣言》,传承马克思主义精神,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不断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