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伟的个人竞选演讲(推荐)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前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郭伟,来自机电工程学院冶金机械102班。今天是来参选记者团副团长的,此时我内心很激动、很复杂。我从去年9月份开始从事宣传工作,到现在近一年了,这一年过的很不易也很不平凡,我体验到了坚持不懈的做一件事情并把它越做越好的兴奋。这一路走来,我要感谢尊敬的盛老师、钟老师、卢老师,是你们包容了我在这一年中曾因为经验不足、能力所限犯下的失误;我要感谢那些给与我指导、手把手教我如何写稿的学长、学姐们,今天我的成长和你们的悉心关怀是分不开的;我还要感谢记者团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谢谢你们在这一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我们有过一段类似的追求梦想的时光。
下面开始我的竞聘演讲
伴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类的传播行为也悄然发生着改变。一台联网的电脑、一台智能手机就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媒介,每个普通民众都有可能成为重大新闻的报道者。高校面对媒介日趋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必须抢占舆论制点,在坚守报纸、官方网站等传统形式的宣传手段的基础上思想教育和弘扬正气工作需要向贴近广大学生生活出发深入至被广泛喜爱的微博、人人网、贴吧、博客等新型媒介。
在我国很多一线城市都已经成功的实现在高校全媒体的传播方式,我省省会南昌各高校也正在着手于新媒体的发展,作为定位为要成为江西一流、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江西理工大学也需要踏出向微媒体发展的步伐。
我个人觉得: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发展,微媒体必将成为传播界的一朵奇葩。现在起步我校的微媒体事业是有长远意义的也很有必要。
要做一件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个团队,需要坚强领导核心的支持。成立新媒体部拉开了这项伟大的事业的序幕,近两年里该部门的定位是:打造江西理工大学微媒体信息发布平台并逐步建立微媒公信力,与展现我校鲜明特色和取得的重大成绩、展现我校各级组织开展的主要特色活动、展现我校学生积极向上和勇于担当的良好精神风貌相结合。
定位给发展指明了方向,还需要完备可行的运行方案来指导团队。
下面我就运行方案做简要的介绍,在打造信息发布平台的要求方面,要求每周微博设置两块固定专栏,##国内要闻##、##校园要闻##,国内要闻以民生、时
政、教育三类新闻为主;校园要闻主要从校园网和树人网两处获取,新闻以我校科研成果、对外交流、重大特色活动三类为主。信息发布平台还要涉及学生的生活,像学生办理一些事务需要找什么部门、丢失和拾到物品的处理等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微媒体还将切合校内重大科研成果、重大节庆活动、重大纪念和常规活动出发,对活动进行微直播,展现活动概况和特色。微媒体会更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扩散和寻求解答。新媒体部还可以和社团或学生组织合作策划活动,像微博上墙、微博滚动墙等新型形式。总体来说各项发布要做到及时、时效,对@我们的及时作出回应或解答。早晚各道一句早安、晚安,各发布要抓住微媒更新的高峰时期。还要与粉丝量较高的微主取得联系、建立友好的在线往来交流。此外,还可以通过微媒体来开展一些调查研究和对不公平、不幸福事件进行谴责等。
当然,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尽善尽美,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严格保证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现在很多人都在讲官微即官方微博要有人味儿,毫无疑问,越是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官微,越能精准命中目标受众引起注意,留下美好的印象,达成良性的沟通。千篇一律的官样文章是就不要拿到微媒上来发了。官微要有人味儿,但不代表官微真的变成一个人,它始终是代表一个团体或组织,socialmedia,始终是一个social的场合。
作为一个官微的运营者,就必须在这种悖论中找到平衡点,既要像个真人,又不能是个真人;既要用自己的热情与知识分享给粉丝,但也不能把官微变成自己的自留地,特别是越来越多的组织重视微博。如果倾注了太多个人化的色彩在官微,其他团队成员要如何去配合继续呢?如果团队中各个成员彼此风格差太多,官微调性与感觉上的一致性也会遭到破坏,今天很严肃,明天扮文艺,后天干脆成2b,相信你作为粉丝也会觉得很困扰吧!在这方面,需要我们选好人、选准人。
要成为一个靠谱不添堵的官微运营者,需要具有的特点是:有爱、有网感、爱变化且乐于学习。我个人通过管理记者团新浪微博近一个月、腾讯微薄近两个月以来,已经形成了自己对微媒的思考和认识,我坚信通过我不懈的努力我能胜任这项工作。请各位评委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还你们一个精彩。谢谢。
第二篇:三下乡个人总结郭明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总结
不知不觉,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要结束了。回顾过去这一周,我们------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是在在马鞍山市当涂县石桥镇石桥中学举办了学习经验交流会,二是就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在石桥中学,我们两人一组地进行了深入班级的经验交流活动。
在交流活动中,我们主要和同学们分享了我们自身高考备考策略方面的技巧,并简略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且对同学们的问题做了记录,汇总后交给学术组的同学。第二天,我们开展了各科学习经验交流讲座,分别由六名同学进行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的讲座。讲座后,我们启动了一帮一活动,实践团的每名同学都与当地同学结成了帮助小组,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今后对当地的同学进行更多的辅导与帮助。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当地同学对我们热情的接待、对知识的渴望、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囿于学习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们也许不能拥有像我们一样的平台与机会,但他们拥有着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所以我真诚的希望能尽我绵薄之力,为他们的高考及将来的人生道路提供帮助。
二、我们还顶着炎炎烈日,徒步前往石桥镇的各个乡村,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进行关于“安徽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活动。
调研中,由于缺乏交通工具,我们只能采用步行的方式去往各个乡村,因此往往需要花费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一天下来,许多同学常常走得双脚发软。但艰苦的客观条件阻止不了我们火热的脚步,我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是提前一天完成。在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村民们不理解、不配合、语言不通的情况,但同学们仍耐心的与村民们进行沟通,用微笑与真诚化解隔阂,努力完成调研任务。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我们发扬吃苦耐劳的作风,迎难而上的品质,保质保量完成了调研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品质,锻炼了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并且,这一活动也让我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给我上了一堂难忘的“国情教育课”。
总的来说,在这一周的实践活动中,我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有人际交往方面的,也有工作规划方面的。可以说,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财富,我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践行所学。
郭明伟PB12007322
第三篇:伟读书演讲
生命,因读书更精彩
有人说:“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读书可以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我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让生命更加精彩.“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首十一个春秋的从教之路,读书,使我单调孤寂的生活变得丰富生动,在书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书的底气,读书,更让我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和迷茫。记得刚担任初中语文教学时,真有种捉襟见肘的感觉,听一位位老教师的课,突然发现自己的知识积累是那么的贫乏,于是下定决心,不甘于平庸,我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到真正有价值的学习中去。于是我从图书室借来一本本书籍,我不断的学习着,充实着,为了多学知识我走上中文自考之路,我一遍遍的看教材,把别人休息的时间用在了读书上.从中受益良多,记得参加全区语文教师考试时,正好就有自己自学到的知识,当时自己心中充满喜悦,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多读书的想法.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我懂得了用教师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用教师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才是真正的教育。当我要求学生认真写字的时候,我在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板书;当我希望学生多读书的时候,我用自己的行动给他们树立榜样.读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我从他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中,我明白对现实的抱怨是弱者的象征,真正的强者是积极想办法的。他的“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提高笑对人生的能力”„„犹如一泓清泉,流入我的心田,从此,我知道要做一个好老师,从好心态开始。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相信脸上会多一份笑容,工作会多一份快乐,少一份埋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激发情感,让我们拒绝平庸,给自己一些“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勇气,给自己一些“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的梦想,给自己一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的坚韧。一步一步走下去,不断增加生命的厚度,让我们的生命因读书而更精彩.
第四篇:翟学伟2009演讲
标题:【转】翟学伟教授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2009级新生入学典礼上的讲演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
新考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同学们,今天我很有幸被邀请做一个演讲。我本想将此讲演题目定得很宏大,比如什么民族大义、大学的逻辑、什么学术的使命、新时代的精神之类,但觉得这好像是校长的讲演辞,与我一个普通教师身份不符,但如果我讲得很具体,什么报到注意事项,新生入学须知,又好像代替了辅导员的工作。再加上你们不在一个系科,年龄有距离、学历差别也很大,所以讲什么就很犯难,只好含糊其辞地讲讲我们大家都能触摸到的一个话题:“我们的时代与我们的困境”。当然,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有许多说法没有仔细推敲。
在当下,我们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来了,但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毛泽东当年在《为人民服务》中曾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今天的我们虽也来自五湖四海,但却未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我想我们的目标不同,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回顾以往岁月,中国的大学始建于晚清,那时的大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士大夫们发出了师夷之技以制夷,他们废除科举,通过办大学来学习新学,我们从中能看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的大学变成了新思想的摇篮,中国向何处去,最先在大学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梁漱溟、辜鸿铭等一大批学者,有的成为第一代革命家,有的开辟了实践性的道路,有的顽固守旧,我们从中能看到革命与改良。另一方面,大学也造就了学术界的巨擎,如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等,他们将中西文化融为一炉,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我们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中国学者的使命”。可见那时的大学是新知识启蒙的圣地,是中国新文化建设的摇篮,直至抗日战争的爆发前,中国大学颇具规模,人才辈出;当抗日烽火燃烧了整个中华大地后,大学作为知识的传播地,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用科学、实业、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为振兴中华而学习,我们在其间还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在西南联大,那个时候哪有什么教学实验大楼,更没有什么电梯、空调、投影仪之类的东西,但我们从中能看到灵魂上的东西。1949年后,中国的大学的目标也很明确的,只是太政治化了,政治化到了取消考试,只接受工农兵学员的地步。改革开放,恢复高考,被文革耽误了整整十
年的优秀青年纷纷考入了大学,那个时候你不用告诉学生他们的目标是什么,每一位学生也很清楚,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祖国的召唤是什么,自己将来要去做什么,当时的祝酒歌词是这样唱的: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撒热血和汗水。我们在座的老师里面就有那个时候上大学的,他们的感触一定很多。但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当学校的大楼盖了一群又一群,地划了一片又一片,学校并了一所又一所后,当大学开始扩招之后,当精英教育转向平民教育之后,我们的目标开始迷失了。我们还是想着要读大学,但我们并不清楚上大学的目的所在。大学对今天的学生而言,或许是一个饭碗的准备,一种职业上的考量,一种文凭社会的要求,也残留着学术的追求,结果还不尽如意;对社会而言,它也许是一个培训基地,或是解决就业的蓄水池,抑或是出资让学者提供政策服务的机构。这个时候中国大学的目标已经模糊不清,学西方,革命,改良,启蒙,学问、救亡,奔共产,为四化,都不提了,现在干嘛,不清晰。如果一定要说有目标,或许就是大学排名,争一流,当然,这也只是几所大学的事。这事看起来很了不起,要赶超世界了,但我认为这是一场知识的大跃进,把亩产万斤,改成了年产多少篇论文,招收了多少万学生。
你们正好生长在这个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所积聚的激情正在迅速消退,市场化导致了拜金主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失地、进城打工与下岗是下层人民的生活写照,而一批官员和上流社会开始醉生梦死。我在EMBA班上课时问过一个有钱的老板,你这么年轻就这么有钱,下面做什么,他回答,等死,我想另一个答案就是更加有钱;另外,中国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与侵占;发达国家把中国放到了他们的生产线上,用廉价的劳动力来生产不廉价的商品;再者,假冒伪劣和侵权现象严重;还有,当文化价值在被冠以后现代、后工业、后殖民后,越来越有了娱乐化的特征,年轻人对所有的东西包以搞笑的姿态,而发达的通讯与传媒放大了搞笑的后果。许多人在做明知不能这样做的事情。80后与90后年轻人被看作一种特有的符号,好像包含了责任感的丧失,当然也有一些正面评价,有人说通过在奥运前夕火炬传递时发生的抵制家乐福和汶川地震中投身于此的自愿者行动,让我们看到了新生代的希望。但我觉得正因为这个社会没有了激荡人心的东西,所以任何一次活动或一个事件都令人兴奋。正如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一旦多说了两句,会让他的家人高兴好一阵子。中国的大学就被这样的环境包围着,也把所有这些都吸纳了进来,它们让我们六神无主,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但所有这些都被一种经济发展的势头掩盖了,现在谁都知道,一定要说有目标也就是GDP的增长。由于强大的经济支撑,现在在中国可以挣到同国外一样多的钱,买到同国外一样好汽车家电,住上一样好的房子,我们也无需再去美国实现美国梦了。更加带有讽刺意味的是以前出国留学意味着你是国家的栋梁,人中的龙和凤,可在今天出国成了许多考不上大学的人的出路,而你
学成回来不一定是海归,说不定是海待。
由于经济实力的提高,中国化解了许多政治的、自然的、社会的和国际性的危机,似乎成功地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个花费巨大,极近奢侈的运动会外加中国金牌总数第一,又加上最近的世界金融危机,让中国人开始忘乎所以了,更不要说,文艺片在国际上获奖,运动员在国外打球、中国老板可以到国外收购企业。一批知识精英早就坐不住了,他们十年前就说《中国可以说“不”》,现在开始说《中国不高兴》了。他们的口气很大,在看不到目标的今天,人为地制造出惊天动地概念,提出中国要有一个“大目标”,即中国不但要做世界的榜样,还要管理这个世界。对待这一提法,我们也许要对中国人国民性有所了解。中国人过去被列强侵略,简直自卑得不行,洋人踢他屁股,他都说“洋人同我亲密接触过一回”;一旦家底厚实了一点,马上从奴隶到将军,把自己当作救世主。他们现在对西方的架势是,我就这样,你能怎么地。当然这只是一簸知识精英,而另外一簸知识精英在干嘛呢?他们正忙于挣大钱,赚外快,满世界地飞,且过上了富豪般的生活,这点很让学生们羡慕,学生将来也想这样生活。有了这种念头,他们到大学来不需要求知,只关心什么专业能挣钱他们就学什么专业,有的学生考到了能赚钱的专业也不求知,他们只需要有一张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的文凭。
我想我们来大学是要求知的,你不求知,你就不了解社会,你说话就不负责任。比如我们回到中国能否管理世界的话题上来,我自己研究了20年的中国人,虽不敢说了解多少,但就我看,中国根本就没有管理,你拿什么去管理世界。当然,中国的“管”这个字还是有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中国有“管”,没有“理”的意思,没有理的管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想怎么管就怎么管,不想管就不管。而中国人一天不管就要出问题,有时出大问题,所以天天都要看管。你到任何城市或集镇的街上去看看,哪里没有一群戴袖章的,哪里就一塌糊涂;哪里红绿灯不灵了,哪来就堵车堵得看不到头,即使有红绿灯,过马路也不看;哪里没有穿制服的走来走去,哪里的商铺就恨不能把东西摆到汽车道上去卖。我们的学生也一样,只要老师一没看住,哪里就捅漏子,你就是一再强调校纪校规,很多人还是我行我素: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下载他人的论文,抓住了,还认为自己不走运。但反过来讲,管的人管得有理吗?也很难讲。你只要看看城管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倒霉的职业,他们一方面被舆论骂得像个落水狗,一出场又像只老虎。小商小贩一听到城管来了,立刻鸡飞狗跳,哭天喊地,而城管则四面出击,大打出手。这就是中国的管理水平,你还想去管理世界。有人说,这些城管文化很低,是的,但管他们的人文化不低,高校的管理应该水平很高了吧,你
现在有机会自己体会一下,你来告诉我高不高。我想说,这是中国人的模式的问题,不是文化水平的问题。所谓管理的“理”是一种普遍主义的东西,需要的是制度,这个东西任何层次的中国人都缺。那么你或许要问,我看,中国人也有把人管得服服贴贴的时候嘛?那我告诉你,中国人管人不是理,是术,或者叫管理术,也叫领导的艺术,而非科学。什么战术、技术、艺术、魔术都会用上。这是一种猫和老鼠的游戏。我在天津读研究生时去北京玩,我们当时穷,下不起馆子,几个同学买了几个包子边走边啃,有个同学吃完后把手纸往地上一扔,这个时候一个蹲守在墙角的人突然蹿到我们面前说,随地乱扔杂物,罚款,把我同学下了一跳。现在他是猫我们是鼠,本应撒腿就跑,但我同学反应很快,立刻说,你有收据吗?对方说,从来没人要票,我同学说,你无收据我可以告你,他一听也想跑,我们变成了猫。我想这个例子看似很小,其实就是斗智斗勇,无所谓什么管理。有的时候你服一个人,听一个人的话,不是他会管理,而是你在智力上玩不过他。我们社会学院学西方管理,每年都给学生发学生手册,有多少人在看?手册是普遍主义的,你有什么问题,你想知道什么,你不需要东打听西打听,你可以查手册,你如果被我们院处理了,你也可以查看手册,而不要整晚躺在床上想,我哪里得罪老师了,他为什么要打击报复我。
我觉得今天的学生是很难教的。因为我们想的和你们想的不是一回事,我们不朝着一个方向去,你来上课了,我来讲课了,但你做你的,我讲我的,而不是我们在心神交流。当然,这不是一个老师和一群学生的问题,大学的设置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的整个一套体制仍然是为培养一个研究者、学者、科学家建立的,而一个学生满老子想的都是热门专业、找工作、高收入。这样的反差,我们的教育体制本身也无所适从。我们都失去了目标。但我这里也不是说就是中国问题多,西方也有问题,像大学生就业就不是一个中国的问题。比如我所了解的南大中美中心原先是一个学习和研究中美文化及其交流、国际关系的地方,美国总统来南京,必来南大中美中心。可现在考来的外国学生,大都是商学、法学类的,他们不要听这些课,中心的性质也就变味了,文化课少了,找工作的课多了。但比较下来,中国社会正在急剧的转型,因而显得问题也特别地多,我们大家都没有思想准备,这个世界就到来了。房子、车子本来是要奋斗的,可没想到,还没怎么奋斗,都已经坐在里面了。大学老师如此,公务员、中小学老师也是如此,你们这些新生的家庭也如此,一夜之间,自行车王国消失了,有钱的,没钱的,人人都想买私家车,人人都呼吁道路和车位。南京政府怎么做呢,就是希望能在南大、南师大、河海大学下面挖个地洞,如果车子再增加怎么办,我不知道。这时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东西方大学都是有问题的。我们不能单边倒地认为西方教育好,中国教育不好。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实用主义,学什么都要问有什么用,所以学工科的人很清楚,学理科还好一点,学到文科里面就难了。你如果读中文系,有什么用,身为中国人,连文盲都会讲中文;你学历史有何用,一个历史教授同我讲,你知道北京猿人是什么时间出现的,同改革开放有什么关系;你学哲学干什么,一天到晚在一大堆玄之又玄的概念里面绕,把自己都绕进去了;那么你学政治,你学了一大堆西方政治体制,你懂中国的政治吗?那你学外语,准备出国,我看现在不学外语的人都比学外语的人外语还好;结果你跑到商学院和法律系去了,但我告诉你,中国所有大学都办这个专业,你学了连工作都找不到。所以你不要那么实用主义,你学任何专业都是在影响你的人生,影响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上次听到有人闲谈北京大学文科究竟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什么,大家想了半天,好像没有答案,比较公认的是考古专业,因为它真的挖了好多宝贝,很值钱呐,而且这里面的科研经费我看可以比所有文科专业加起来还要多。我们也可以问,南京大学文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是什么,我看这个问题切中要害,这是由南大原哲学系老师提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它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没有这个号角就没有这么多的科技发展、这么多的富人。我问南大校长助理,这个贡献有多少科研经费,助理说一分钱也没有,还要提着脑袋来写。而我们今天动辄上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这个工程,那个项目,这个中心,那个基地,我们做了什么。我还认识一个南大教授在研究文革,谁给他经费,而没有经费就评不了职称。所以你得承认,这是一个用金钱来衡量人、衡量学校、衡量学问的社会。当然,我们身处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总感到中国的教育问题太多了,后来有机会到美国看看,也听听美国教育部的人怎么说,再听听美国教授怎么说,问题也是一大堆。当然,看看听听还不够,后来我自己有机会给国际班,主要是美国学生上课,西方教育制度的美妙光环和刻板印象真正被打破了,他们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守时,有时也旷课,对分数斤斤计较,但自己做的并不好。再有,中国人读书要实用,那么西方人呢,他们要真理。我自己读研究生的时候对这个概念充满了神圣感。因为我考上研究生就意味我离真理靠得更近了。但在我毕业了20年的今天,我才发现我离它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了,以前学得那些毋庸置疑的东西都变得可疑起来。我今天才理解尼采说的,直接的最真诚的求真知的意志,其结果是彻底的虚无主义,也理解了从福科,到人类学家把这个世界的知识都看成是局部的,具体的、地方性的理由。而且尼采与康德都看到了,要在求知中留下一点信仰和审美。因为按照西方科学这样走下去,他们一定会证明人不是上帝造的,不仅如此,没有男人,女人自己也能生孩子。这样的科学都是对的,但想干什么呢?就是让你活得没劲。让你找不到对象,让女人把你赶出家门。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所以我自己一方面很困惑,但也庆幸我还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还尝过谈情说爱的滋味,目前还没有被赶出家门。
同学们,我们这个时代真得病了,病得不轻,这是我在北京学习,延安参观,每天走在南京的马路上感受到的。它需要新一代的年轻人来治疗它,这个工作是由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工作者来做的。我今天讲拉拉杂杂地讲这些,就是想告诉各位,我们既然是来求知的,你要关注和研究这个社会,你要关心中国的事情;你不要太相信教科书,也不要以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更不要混文凭;你要学会思考,专业性地思考。如果你学了几年发现你的思考还是同你的父母、以前的同学、儿时的朋友一样,其实就验证了你不专业,如果你具备了社会学的想象力或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你大到会为我们的社会担纲起一种责任,小到你可以找到一种人生的正确道路。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时代困惑中产生的。我一直认为中国最好的、最重要的、也最能代表中国文明的思想产生于先秦那个时代,今天我们依然读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敬佩法家、儒家、道家、兵家等等,这都要归结于那个时代,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一个困惑的时代,它孕育了后来的中华文明,它有思想的竞争。后来的中国历史也有过这样的竞争,但力量逐渐衰减,直到晚清只能靠考据作学术了,而到今日,我们除了论证形势大好,连问题都没有了。说到这里,我与你们一样,也有困惑,很抱歉没有答案。最后,我祝同学们在南京大学学习顺利,领悟人生,世事洞明,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谢谢各位。
第五篇:2013郭伟工作述职报告
2013工作述职报告
盘克初中烛光奖获得者 郭 伟
本学以来,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和安排,我负责学校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初一级的体育教学作和全校早操工作。担任这些工作以来,积极学习,适应工作的需要。现就我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思想和方针,转变个人的教育思想和观念,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扎根山区,做好本职工作,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二、结合市局和县局的师德师风教育年活动安排和要求,从本职工作出发,严于律己,加强个人修养,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对个人的言行举止进行了反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县局的教师“十不准”来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三、在图书管理工作中,认真工作,积极负责,在每期的开学初及时组织将书本运回,按时发放到师生手中,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按时顺利开展,坚持按照市县要求,每个假期保证每个学生节约5本图书,平时对教师和学生开放,保证教学工作的需要和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了是师生的课余生活。认真学习有关图书的管护知识,努力管护好图书,保证图书借阅工作的顺利运行。
四、担任体育课教学工作以来,从学校大局出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向专业人士请教、查找资料,积极地使自己胜任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做到带一科精一科,带一门专一门,决不能对不起学生和自己的良心。平时钻研教材,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不上无准备的课,在教学中大胆探索,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负责学校的早操工作以后,每天坚持提前到场,保证早操的质量,从不耽误,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六、本学年以来,爱岗敬业,恪守本职工作,常年出全勤,无事不请假,不耽误学生一节课,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努力做师德师风的表率。
当然,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和不足,如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有时比较懒散等。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