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5 16:0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第一篇: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一)余斌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介绍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较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和农奴的差别,尤其是这三者在解放自己问题上的差别。在谈到产业革命的后果时,恩格斯指出,“那些……半野蛮国家,现在已经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开始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手工工场工人置于死地。……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以后就会夺去中国成百万工人的饭碗。”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所描绘的图景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

在这里恩格斯还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任何东西都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这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实现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在谈到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时,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前苏联和新中国建国后大力发展大工业是必须的。只不过,由于前苏联和新中国在建国前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大工业,不得不限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恩格斯不仅指出“私有制并非一向就有”,而且指出私有制是中世纪末期手工工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此前的封建和行会所有制并不是私有制。这就大大缩短了人们通常以为的私有制的历史长度。

在谈到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恩格斯的回答是:“不能,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表明,在过渡时期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容许私有制的存在的前提是大量生产资料还没有创造出来,而与生产力的落后与否并不直接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中国是否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尽管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恩格斯在谈到“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指出,“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民主制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二,民主将直接侵犯私有制,尽管还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

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这一点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后会很快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为什么农村刚开始搞合作社不久就办起了公社,为什么城市里刚刚调合劳资关系,就迅速地进入公私合营直到几乎全部国营的境地。原来如此迅速地迈进,多少是带有“被迫”的性质的。

在这里,恩格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是,他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但是,通读上下文我们发现,恩格斯并不是指共产主义革命在这些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因为他明确地指出,“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因此,他所指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指的一个历史进程,是指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同时出现,并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先有后的。而事实上,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受到了发达国家共产主义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不仅被完全改变了而被特别加速了。

接下来,恩格斯回答了彻底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什么结果的问题:“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应当说,恩格斯的这些设想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这是因为,只要“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再“引起生产过剩”,不再成为“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而是“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那么就“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

(二)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老恩对老马的阐述似乎是简单明了,但是老恩思想中终究有些东西还是比较浅薄。老恩开始的时候阐述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不可解决的矛盾。即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会产生经济危机。然后提出自己的阶级斗争理论,并指出工人阶级将会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老恩和老马在这里都是将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寄希望于消除竞争来解决。在这点上,老哈有不同的看法,在老哈看来,正是因为竞争,所以才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现在出了点问题,我们认为这是竞争造成的,我们就企图去消灭竞争,殊不知,竞争一消灭之后,这些连同竞争一起生长起来的极大的生产力也会随着被一同消灭。我们要做的不是完全消灭竞争,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断完善,而不是去做实验,引入一套完全未曾走过的道路去解决问题,因为实验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也实在太不负责任了。

老恩有时候也能预见都有些人在浑水摸鱼,混入社会主义的队伍中,不过老恩自己关于社会改革的建议也不比这些人高出多少。下面是老恩的一些观点,看过之后,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凭空想象,并不比空想社会主义高明多少。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220)

如果用哈耶克的观点来解读老恩,那么他最终导致的一定是纳粹而不是共产主义。其实老马也存在这个问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头头是道,在对关于人类命运的重大的道路抉择方面,却是马马虎虎的下结论。不过老恩的这些主张,现在看来大多数都不符合实际,其中许多柏拉图在《理想国》里面已经讲到过了,今天看来有点荒谬。比如国家负责养育儿童,消除城乡差别,甚至具体到拆除不符合卫生的,建筑很坏的住宅和市区,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等,这些措施中对于国家这一利维坦却缺少相应的制衡措施。假如这只利维坦伤人怎么办?实际上老恩这些纯粹是空想,怎么消除城乡差别。如果不占有资源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这个差别消除不了啊。怎么能够做到人人平等,这种人人平等其实是一种更大的不平等。从老马的《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可以看出,老马绝对提不出这样的主张,像老恩这样的人,提出这样的主张就会略显浅薄。

老恩讲了废除私有制之后的结果,其实都是凭空想象的,废除了私有制,我们将会回到过去,老恩讲了三类社会主义者,其实也预料抖了我们可能会回到过去。

第一类是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这种社会已被大工业、世界贸易和由它们造成的资产阶级社会所消灭,并且每天还在消灭。这一类社会主义者从现今社会的弊病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应该恢复封建和宗法社会,因为它没有这种种弊病。

第二类是现今社会的拥护者,现今社会必然产生的弊病,使他们为这个社会的存在担心。因此,他们力图保持现今社会,不过要消除和它联系在一起的弊病。

最后,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和共产主义者同道,他们希望实现第十八个(编者注)问题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但他们不是把这些措施当作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而是当作足以消除贫困和现今社会的弊病的措施。(224-225)

第一类是开历史倒车,不过他们抱着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心,倒是颇能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其实这类人正如老哈所言,在领着我们向奴役之路上走,这是最坏的一类人。第二类和第三类我暂不置评,不过要好于第一类。

第二篇:共产主义原理有感资料

1847年时欧洲正处于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封建主义苟延残喘,共产主义正在萌芽。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的精细程度。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敏锐地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已经产生,并对无产者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和手工场工人进行了区别。他指出:“每个奴隶是特定的主人的财产,而一个无产者可以 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无产者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阶级。”应该说,恩格斯的分析比较符合当时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但问题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迫使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整),例如通过加强劳动保障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使公众也成为资本所有者,尽管只是小所有者,再就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战争或威胁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阿富汗和伊拉克是典型的例子。新的形势下,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和民族,如何实现解放和自救?革命的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如此。追求理想和正义的人们,饱受体制的摧残和大众狐疑的目光。难道共产主义真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神话?还是人们已甘于奴役,拒绝自救与他救?我想起了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神因为人类的背叛而愤怒,降下灭顶之灾,只有信神的挪亚得救。

令我震惊的是,在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进程的设想中,他将民主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前提性条件,只有在一个民主制度之下,才可能推行下列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措施: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恩格斯驳斥了那种关于共产主义公妻制的污蔑,恩格斯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

《共产主义原理》共分二十五个问答。通过这些问答,恩格斯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和策略性原则,拟定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措施。恩格斯开宗明义,给共产主义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下同)接下来的问答,围绕这一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主要论述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论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历史使命(“第二个问题”——“第十个问题”)

首先,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这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活动主体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由此可见,恩格斯当时虽然找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活动主体,但他和马克思一起依然并未对劳动和劳动力进行科学区分,从而也未能科学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其次,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产物。“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恩格斯更详尽地阐述了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历程。再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五个问题:无产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把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如前所述,恩格斯虽然充分意识到这一过程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但他没能在此咬文嚼字,科学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这里,为后来埋下了一个重大的理论生长点。最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六个问题:在工业革命前,有过什么样的劳动阶级?”他认为,在工业革命前,历史上还存在着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工场手工业工人等劳动阶级。在此,他增补了“工场手工业工人”这一劳动阶级,列举得更周全了。恩格斯通过“第七个问题”到“第十个问题”,把无产阶级同历史上的其他四个劳动阶级做了对比,说明无产阶级是人类是历史上最受压迫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这种阶级地位,决定着“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

二、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十一个问题”——“第十三个问题”)

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从而深刻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初步回答了“资本主义往何处去”的时代课题。首先,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一个问题: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为资产者与无产者首先产生了什么结果?”他指出:“第一,……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第二,凡是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地方,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使他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工业革命到处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其次,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二个问题:工业革命进一步产生了什么结果?”他认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的商业危机不断加深。“工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每一次它都给工人带来极度的贫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热情,给整个现存制度造成极大的危险。”再次,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三个问题:这种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恩格斯鲜明地提出:“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最后,恩格斯总结道:“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证明:(1)从现在起,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2)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

三、论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手段,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第十四个问题”——“第二十个问题”)

第一,恩格斯提出了“第十四个问题: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恩格斯认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在此,废除私有之=财产共有。恩格斯从强调追求“财产公有”回归到追求眼前现实的“废除私有制”,这是一种理论的清醒和自觉。

第二,恩格斯紧接着提出了“第十五个问题:这么说,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他的回答是:“不可能。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本身就是这样。”。在这里,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通过考察私有制的发展史,得出了结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时废除私有制才不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

第三,恩格斯针对“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提出:“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他认为,“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说,恩格斯并未排除和平废除私有制的可能性。同时,他鲜明地提出了暴力革命的光辉思想。总之,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准备以和平的和暴力的两手来废除私有制。

第四,恩格斯在回答“第十七个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提出了一个光辉的思想:“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就是“逐步改造”的思想。

第五,恩格斯谈到了“第十八个问题”,即革命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认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要“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进一步的、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

第六,恩格斯在回答“第十九个问题: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时,明确回答:“不能。”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得出结论说,“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这就是“同时胜利论”。

第七,恩格斯在回答“第二十个问题:最终废除私有制将产生什么结果?”时,实际上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

四、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污蔑和攻击,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提出了对待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策略(“第二十一个问题”——“第二十五个问题”)

首先,在《共产主义原理》的“第十一到第二十三个问题”中,恩格斯分别谈到了共产主义组织对家庭、民族和宗教等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第二十到第二十二个问题”相对应。他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攻击和污蔑。其次,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第二十四个问题: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有什么区别?”这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没有的。恩格斯划清了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的界限。他将社会主义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封建和宗法社会的拥护者”(即反动的社会主义者);“第二类是现今社会的拥护者”(即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第三类是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第三类“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或者是还不够了解本阶级解放条件的无产者,或者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一归类不够准确。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这第三类“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一分为二:“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归入了原先只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的第一类“反动的社会主义”;余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者”改称为“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这样一来,分类就更全面,逻辑就更严密了:“反动的社会主义”面对过去;“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固守现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才真正地面向未来。最后,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第二十五个问题:共产主义者怎样对待现有的政党?”这也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没有的。恩格斯认为,对待各政党的策略,“在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策和策略原理的精髓,即原则性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1个问题中,恩格斯阐明了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和任务。第2~10个问题,恩格斯集中阐述了产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以及这个阶级和历史上其他劳动阶级如奴隶、农奴等的区别。恩格斯说,产业革命在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产业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几乎占有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又创造了一无所有、为了换取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无产阶级。第11~13个问题,恩格斯分析了产业革命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果。如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拥有大量资本和在政治上的统治,无产阶级的贫困和不满情绪的增长,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等等。他指出:一切贫困和灾难完全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造成的,建立新社会制度的条件已经具备。

第14~20个问题,恩格斯阐述了新社会制度应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及怎样废除私有制和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怎样的结果。恩格斯说:无产阶级愿意用和平的方法废除私有制,但共产主义的敌人往往把无产阶级推向革命,被迫用革命的方法来废除私有制。根据当时的条件,恩格斯认为革命不可能首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对于革命的具体进程,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对怎样废除私有制,恩格斯提出了一个12点经济改造纲领。其中包括用累进高额遗产税限制私有财产;一部分用国营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用货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地主、资本家;直接没收逃亡、叛乱分子的财产,直到私有制完全废除为止,并且组织劳动,使国内生产力日益增长。

由于社会将剥夺私人资本家对生产力和交往工具的支配权,也将剥夺他们对产品的分配权。社会将根据实有资源和整个社会需要而制定计划,组织分配,扩大生产,在创造新的需要的同时创造出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由整个社会有计划地来经营工业,就需要有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通过教育,社会也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根据共产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不允许阶级存在,城乡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劳动的将是同样的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

第21~25个问题,恩格斯阐述了用共产主义的原则处理家庭、民族、宗教、政党各个方面的问题。

恩格斯的这篇著作对改组共产主义者同盟、统一同盟内部思想和理论方面的分歧,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提出的许多原理,后来被吸收到《共产党宣言》中。

扬州大学的张爱武在2010年第6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上发表的文章《究竟如

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涵义》一文中写道:“无产阶级由于失去了生产资

料,只有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存,因而必然是一个贫困化的阶级。……恩格斯指出:‘无

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

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这些论断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财富的积累和贫困的积累之间的两极分化,实质是资

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两极分化,资产阶级处于拥有财富的一极,无产阶级处于贫困 的一极,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2]。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共产主义原理》主要思想在我国的当代发展

正是基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认识,在长期的经

验教训总结的基础上,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精辟地回答了

怎样理解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当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党的十六大再次强

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以巩

固和提高目前相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进一步

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

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

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幵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

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 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所谓“初级阶

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

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71]。从现代

化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经济运行方式、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人民富裕程度、地

K发展状况、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及国际比较等方面来全面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特征可概括为: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 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 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肓人口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

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

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有先有后地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

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

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建设物

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

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党的十三大也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

4.3我国对于共产主义阶段性发展的理论创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

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社

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仍需要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不

发达的,而第二个阶段则进入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且后一个阶段的实现可能比前一

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

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 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

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这个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

依据,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32-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章《共产主义原理》主要思想在我国的当代发展 的内容,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表明了我们党对奋

斗目标的认识逐步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 o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建国之后,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在逐步提高了对科学技术在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现

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后,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第一次宣布:“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

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72]。并把它作为在20

世纪内奋斗的目标。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总结了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

想,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

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

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再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7年,党的十七大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五

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转变发展

方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更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视

科技发展,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it长格局,基本形

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 镇化水平。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有序扩大公民

政治参与,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深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法治

观念、建设法治政府,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

明素质。加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建立覆盖全社会 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快发

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提

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保障就业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

障体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全社会管理体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有效控制

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全社会的态文明观念。

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并未“过时”。另外,虽然我

国早已脱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但是恩格斯对于无产者的界定和剖

析对于现在来说,仍然是让我们远离任何其他思潮影响,防止摇摆不定的有力保障。

随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我国

在新时期如何协调各阶层间的利益关系是事关重要的课题。恩格斯当年针对“无产者” 的内涵以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所作出的论述,至今仍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现

在我们所定义的无产阶级已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无产”,但是,他们仍然是劳动阶级 的一份子,是二十一世纪的劳动阶级。因此,从根本上说,无产阶级的性质并没有因为

改革开放政策的施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而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只

不过其涵盖的内容更加丰富,范围更加广泛了而已。因此,党中央适时提出了 “包容性

发展”的要求,努力协调好不同领域劳动者间的利益关系,深刻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而为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读《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余斌老师读原著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介绍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出现,比较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和农奴的差别,尤其是这三者在解放自己问题上的差别。在谈到产业革命的后果时,恩格斯指出,“那些……半野蛮国家,现在已经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开始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手工工场工人置于死地。……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以后就会夺去中国成百万工人的饭碗。”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原理所描绘的图景决不是田园牧歌式的。

在这里恩格斯还提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任何东西都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无异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也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而资本家,资产者则成为社会上的第一个阶级。……资产阶级在社会上成了第一个阶级以后,它就宣布自己在政治上也是第一个阶级。这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实现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

在谈到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时,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可见,前苏联和新中国建国后大力发展大工业是必须的。只不过,由于前苏联和新中国在建国前都比较落后,为了发展大工业,不得不限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能在一段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一部分人丧失了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途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恩格斯不仅指出“私有制并非一向就有”,而且指出私有制是中世纪末期手工工场“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形式”.也就是说,此前的封建和行会所有制并不是私有制。这就大大缩短了人们通常以为的私有制的历史长度。

在谈到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恩格斯的回答是:“不能,正象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的程度一样。……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表明,在过渡时期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容许私有制的存在的前提是大量生产资料还没有创造出来,而与生产力的落后与否并不直接相关。现在的问题是,当前的中国是否已经创造了大量的生产资料?

尽管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恩格斯在谈到“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时指出,“假如无产阶级不能立即利用民主来实行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证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那末,这种民主对于无产阶级就会毫无用处。”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民主制度意味着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二,民主将直接侵犯私有制,尽管还不能一下子就废除私有制。

而“只要向私有制一发起猛烈的进攻,无产阶级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这一点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新中国建国后会很快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为什么农村刚开始搞合作社不久就办起了公社,为什么城市里刚刚调合劳资关系,就迅速地进入公私合营直到几乎全部国营的境地。原来如此迅速地迈进,多少是带有“被迫”的性质的。

在这里,恩格斯为后人诟病的地方是,他认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但是,通读上下文我们发现,恩格斯并不是指共产主义革命在这些国家同时取得胜利。因为他明确地指出,“在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在英国最快最容易。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因此,他所指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指的一个历史进程,是指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在世界各国的同时出现,并已经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先有后的。而事实上,上个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就受到了发达国家共产主义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不仅被完全改变了而被特别加速了。

接下来,恩格斯回答了彻底废除私有制以后将产生什么结果的问题:“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都将是废除私有制的最主要的结果。”应当说,恩格斯的这些设想并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这是因为,只要“超出社会当前需要的生产余额”不再“引起生产过剩”,不再成为“产生贫困的极重要的原因”,而是“保证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那么就“将引起新的需要,同时将创造出满足这种新需要的手段”.

第四篇:读书笔记之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读书笔记之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最近几年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共产主义,——一种关于人类美好未来的制度,在中国被异化得太厉害了!而要克服这种异化带来的对我们思想的奴役,就必须阅读经典,从共产主义的源头那里寻找答案。很遗憾,直到这几年才开始认真研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以下是学习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些体会。《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草案,是一部以问答方式阐述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满足于以问答形式表述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于1848年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更清楚、更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共产主义理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就没有阅读的价值。比较而言,《共产主义原理》对特定问题的阐述更清楚,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而且,问答的形式也使人觉得亲切,仿如直接与大师对话一般,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这种形式更易于使人理解和接受。1847年时欧洲正处于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封建主义苟延残喘,共产主义正在萌芽。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的精细程度。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敏锐地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已经产生,并对无产者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和手工场工人进行了区别。他指出:“每个奴隶是特定的主人的财产,而一个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无产者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阶级。”应该说,恩格斯的分析比较符合当时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但问题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迫使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整),例如通过加强劳动保障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使公众也成为资本所有者,尽管只是小所有者,再就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战争或威胁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阿富汗和伊拉克是典型的例子。新的形势下,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和民族,如何实现解放和自救?革命的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如此。追求理想和正义的人们,饱受体制的摧残和大众狐疑的目光。难道共产主义真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神话?还是人们已甘于奴役,拒绝自救与他救?我想起了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神因为人类的背叛而愤怒,降下灭顶之灾,只有信神的挪亚得救。令我震惊的是,在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进程的设想中,他将民主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前提性条件,只有在一个民主制度之下,才可能推行下列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措施:(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

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恩格斯驳斥了那种关于共产主义公妻制的污蔑,恩格斯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我真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到底算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苦笑!长叹!

第五篇: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主义宣言》(《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首先,我先阐述我对社会矛盾、对抗和剥削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尽管生命的源头仍是一个迷,然而当第一个生命形成之后,生物进化发展的方式始终是一致的——即生物个体通过趋利和竞争使得种群中最“优秀”的基因最大程度地遗传下去,使得生物与环境的相适度不断地提高。

从最初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现在遍布全球的动植物,包括早先的古猿演进到当今地球的主宰——人类,其基本的模式是一致的。刚开始,由于相似生物数量有限,而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几近于无限大,因此它们快速发展。然而,当那些生物发现自己的环境过于拥挤时——资源稀缺时,它们必须做出选择:第一种是打败竞争对手,成为强者。壮年的老虎、狮子都有各自的领地,雄霸一方,占据着资源;而老弱病残者则只能四处流浪。假如你不够强大,还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法——合作,狼个体不如虎豹凶猛,但他们结成团体便令人生畏,然而一个团体里但凡有强弱便有剥削,便有矛盾和对抗,这在狼群、猴群里非常明显。而人类个体、家族、企业、政党乃至国家、民族亦无一不是如此,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是大自然不可动摇的铁律!竞争引发对抗,有形或无形的战争在地球各个角落展开,成王败寇使得胜利者占有着大量的资源而失败者则处于被统治和奴役的状态,而胜利者、统治者千方百计的想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胜利地位,而由于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源,因此他们往往能如愿。土地兼并、垄断、吞并等等行为不断发生,然而这就引发了更为深刻的矛盾和更为激烈的对抗。

奴隶时代、封建时代不断发生的起义,资本主义社会的罢工等都是这种对抗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表现。略知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明白,二十四史其实是少数人的发迹史,而背后确是千万百姓的血泪史。矛盾的最高潮以战争、**的形式展现,尽管它有助于矛盾的缓解,但成本太高,而且并非一劳永逸。

那么,一劳永逸解决社会矛盾,建立人人的满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呢?是共产主义社会吗?对于这个大问题我无法下定论,但是可以看到,在新中国初期推行的社会主义并不是那么成功。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换言之,它是一个封建时代久远的国家,因此官本位、权力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即便打倒了其它阶级,无产阶级实行了专政,但在无产阶级内又开始了分化,出现了拥有特权的无产阶级。而进入文化大革命,又出现了话语权阶级——少数所谓“理论家”自以为是、滑稽可笑地干预各个方面事物,扰乱人们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这里难道不存在压迫和矛盾吗?因此,社会矛盾永远是无法根本消除的,这本质上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和人本能的欲望这对矛盾所决定的。

比起西方的思想家,其实中国的先哲们更早更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即消除社会矛盾的方法。首先,资源的稀缺性是由自然环境和当时社会生产力决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以人为本的儒家想到从思想上限制人的欲望:“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就其位,不要逾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告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利益;最终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要从根本上消灭人的欲望,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道家提出“清静无为”的主张有一定相似性。法家另辟蹊径,通过法律限制人们追求利益的方式,给违反法律谋取利益的人以惩罚。应该说,如果法律——即社会中人们的游戏规则制定得合理,则可大大缓解矛盾。但是遗憾的是,封建社会的法律是为君王服务的,并不可能正真的合理,秦国的严刑峻法就是一个极端,而后果只能是迅速地灭亡。

那么,什么是最为“合理”的规则?亦即什么是理想的社会模式?可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就目前来看,对人的个体来讲,要求“民主、自由、平等”,而对社会来说,要求“效率和公平”是总的原则。而“效率”和“公平”其实本身就是对矛盾,但是却又缺一不可。“效率”使得社会能最大程度地生产,使得可供人们分配的资源最大化;而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会带来很多问题,即使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绝对公平,对个体而言仍无法满意。“公平”使得人们能按照他们的能力、智慧和付出的劳动来获取资源;而不“公平”的社会,即使资源很多,也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都将不满。因此,“效率”和“公平”必须兼顾。而原始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们刚建国时的社会主义仿佛是两个极端,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和矛盾。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尽量兼顾这两者。而一个社会,不论它的模式是哪种,想要长治久安,这种平衡都是不可缺少的。

这里不能不说一下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标杆,同时也是很多中国人向往的地方。美国的成功是资本主义的成功吗?这说明资本主义优于社会主义吗?美国的成功是我们能简单复制的吗?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很多网上的愤青动辄以美国为参照,就社会上存在的问题过分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并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执政党和政府。首先,美国的成功,资本主义功不可没,但美国的资本主义和其它的资本主义有很大的不同。建国之初,三权分立为法治打下基础。随后,一系列限制垄断、保障民生的法令出台,使得人们的机会更平等、财富分配更均衡。更为重要的是,这使得美国充满了活力。许多“无产者”通过学识和能力、努力的工作、创新的思维,能够上升为中产阶级,他们拥有地产、股票,有的还拥有自己的小公司,生活富足,少数优秀的人甚至一跃成为富翁。阶级的分化不再那么明显和固定,人们能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劳动来谋取自己的幸福,这和“暗无天日”的原始资本主义大为不同。其次,美国的成功,更是因为它平衡的政府体制、自由的文化气息、良好的法治环境以及对优秀人才的包容态度。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它这些优秀的方面,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东西是模仿不来的——比如文化。中华文化有着许多优秀的部分,但也有很多很糟糕的地方。可以说,现在社会上绝大多数问题都是与我们固有文化中糟糕的部分有关联的,而且这些部分很顽固,它们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并不是某个政党短时间内可以改变的。也有另一部分人,完全否定美国这种“改良”的资本主义,认为剥削其实并没有消除。我承认即使在自由的美国,剥削也是存在的。但其实,剥削无处不在,也无法消除,它从人与人有合作关系时便存在,即最初的社会形成之时便是剥削产生之日,被剥削其实也是弱者为了和强者共同生存所必须的妥协!也可以选择不被利用和剥削,那么他不是成为强者反过来剥削他人,就是避世独立、自给自足,但这样不但很难满足各方面需求,也很难找到。即使如《桃花源记》中描述的那样美好的社会环境,当人口增多、资源匮乏时仍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进而产生分化和剥削。

一个合理的社会,是通过立法,减少剥削的比重,使被剥削者的生活也得到满足,并缩小强弱的绝对差距,使得弱者有更多的机会成为强者。相对而言,美国正是这样一个社会。而中国各个朝代中则是向反方向发展,剥削不断加重、分化不断加剧,最终导致灭亡。没有剥削的社会是不存在的,而平均主义的社会本质上也是一种剥削,只不过是弱者对强者的剥削。

另外,美国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剥削的全球化转移。美国普通劳工大众并没有像马克思所言的那样过得苦不堪言的根本原因是因为那些成为最底层劳工、被剥削最严重的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南美、中东、南亚、非洲的人民,还包括印度人、中国人等等。中东、南美、南亚向美国提供着以美元结算的石油及矿物资源,以偿还美国对当地的投资。拥有人力资源优势的中国人和印度人则间接提供着廉价的劳动力,为他们编织着衬衣、爬写着代码。这是实体经济部分,他们还垄断国际流通货币和石油资源,并通过虚拟经济无形地对全球进行剥削,这部分的剥削其实更为严重和可怕。这方面内容可以参阅《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约翰·帕金斯,美)、《石油战争》(威廉·恩道尔,德)、《货币战争》(宋鸿兵,中)。

最后,我们回到《共产主义宣言》本身,它很好地总结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过程以及它产生的影响,揭示了阶级对立、阶级压迫以及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并宣告了共产党人的主张和目标。

《共产主义宣言》在当时——甚至到现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它犹如一声惊雷,使得资本家、剥削者感到恐惧。“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就是说,它的存在不再同社会相容了。”这非常真实得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它迫使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改良,照顾中下阶层的利益,兼顾“公平”原则进行资源分配,以避免马克思的预言成为现实。

但如果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到达了一个极端,那么,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他讴歌无产阶级,但无产阶级本身并不想永远沦为无产阶级——换言之,无产阶级内心是不是也想像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后自己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地主阶段一样,成为资产阶级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优秀的人都不甘于平庸,都想出人头地,他们要通过自己的才能占据更多的资源,获得更优越的生存环境,使得基因更好的延续,这都是符合生物进化的趋势的。只是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各种垄断,使得社会缺乏流动性。而彻底消灭私有制是反自然和反历史的,赞同彻底消灭私有制的人也仅仅是因为当时他们一无所有。但是据有资源是人的本性,这个念头无时无刻会跳出来——特别是当资源稀缺的时候。这里提到的资源是指广义上的资源,包括土地、能源、金钱、食物等等一切人类生活以及生产所必须的物品。

接着我们来看《宣言》中提出社会主义可具体的实施方案: „„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营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其中大多数我国建国初就实行过,但是可以看到,第7、8进行到后期并不成功,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更为严重的是,第5、6条催生了特权阶级。文中简单地提出“国家”,但谁来代表国家分配、使用那些决定性的稀缺资源?就是那些特权阶级!他们一言九鼎、高高在上,但凡需要使用那些稀缺资源的人不得不求诸于彼。到现在仍是如此,银行、铁路、通信、石油、政府等等这些国有企业成为人们向往的单位。其实政府应该起到的是监管的作用,但是他一旦自己亲自上场时不仅以其绝对力量打破平衡,而且难以对自己进行监督,造成效率低下和弊病横行。这一点在苏联等其它社会主义国家里也非常明显。

“不偏之为中”,“中者,天下之正道。”我觉得任何事物都不能走向极端,折中、调和才是社会安稳、进步的保证。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现代的资本主义都部分、折中地吸收了对方的一些措施。

一个理想的社会,它应该有一套成熟、完善的政治制度和司法体系。政府、政治家,他们应该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服务的,而不是某个阶级服务;对内他们要统筹全局,对外要争取权益;他们要对全民负责,受全民监督,由民众选举。另外,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要允许自由竞争,防止垄断产生,使社会充满机会并具有流动性,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热情;同时适当抑制强者,通过税收、福利政策来平衡分配,建立保障体系,照顾底层者。再加上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如何得在一个社会中共存,实现共赢和互利,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以上便是我对《共产主义宣言》以及社会矛盾、资源分配、社会体制的认识。

下载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产主义原理读后感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共产党”这个名词在我心中一直都是非常神圣高尚的,也是非常遥远的。最初是在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接触到它的,后来大学到了法定年龄,可以入党了,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通过对《......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含五篇)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马克思的著作在我心中一直是很神圣的,他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代表着社会主义前进的方向,是所有共产主义者的精神食粮,更是当代青年行动的指南针。......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五篇材料)

    班级:计算机0902姓名:田鹏学号:200903010225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大陆徘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句话是记忆中对《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精选五篇)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 169年以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思想锋芒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发抖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

    共产主义宣言读后感—郭伟伟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2017级管理学院 郭伟伟 2172902042) 这是第一次完整的阅读《共产党宣言》,第一遍看过以后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其内容,只是浅......

    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点思考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一 任课老师:申建 小组成员:杨万里1007123123 江雪冰1007123125 宋健君1007123126 樊耀博1007123127 高超凡1007123128 李畅1007120320 读......

    共产主义ABC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共产主义ABC》读后感 读了《共产主义ABC》,使我对马列主义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共产主义有了彻底清楚的认识,对共产党组织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书中详细的党纲理论、......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有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