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可行性报告
xx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
二xx年x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二、社会及农村经济概况
三、耕地现状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第五章
投资估算 第六章
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项目管理措施
三、资金管理措施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八章
附
件
一、项目工程量表
二、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表
三、估算汇总表
四、各项工程的断面示意图
五、项目区现状图(包括相片)
六、项目区规划图
七、项目区农田面积确认、农户投工投劳意见(农户签名)
第一章
总
论
xxxxxx垌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区位于xxxxxxxxxx村委会xx垌,项目区内农田面积860亩。项目建设由xxxx农业局负责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是xxxx农业局戴炳垣局长,项目技术负责人是xxxx农业局姚燕球。
项目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完善该垌水利排灌设施,降低地下水位,清除土壤有毒物质,冬种绿肥,提高地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计划建设排灌渠5520米,其中主干渠长3120米,次渠长1500米,排渠长900米;共开挖土方11618立方米,浆砌石5842.8立方米,砼370立方米;渠系建筑物72座。项目建设时间拟定于2009年11月开工,到2010年2月完工,建设期约4个月。预测项目建成后(种水稻为主):第1-3年,亩产可增100公斤,产值亩增200元,年总产将增加86.6吨,年增加产值16万元,新增农田42亩,第4年起,可实现吨粮田。
综上简述,xxxxxxxxxx垌基本农田整治建设项目切实可行。
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概况
xxxx垌位于xxx,属xxxx管辖范围,北临xx工区,南临xx,西邻本xx的xx村委会,东接xx,xx国道从本流域南面东西向通过,离xx城21 公里,交通方便。该垌农田未曾整治,水利排灌设施老化,五毒水为害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4 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二、社会经济状况
xx垌系xx村委会农田,涉及285户农户,1222人,其中农业人口1219人,农业劳动力692个,2007年前三年xx村委会农业平均总产值320万元,粮食年产647公斤/亩,人均产粮640公斤,人均纯收入2727元,农民生活水平还是较低的,属我xx中下水平。
三、耕地现状
项目所在的4个村小组,耕地总面积2550亩,水田面积1889亩,旱涝保收总面积252亩。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和国土资源部有关基本农田整治的文件精神,加快我省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中国效益农业强xx建设,打造亩产超吨粮的目标,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生产能力,造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xx垌自然排灌条件较差,地下水位高,三分之二农田常年排水困难,特别是雨季,该垌积水严重。目前该垌排灌不分家,与现代农业生产很不适应,搞好该垌的基本农田整治甚为迫切。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增产潜力大。①搞好xx垌基本农田整治,排灌设施的完善,地下水位得到降低,排除铁锈水,通过稻草还田,冬种绿肥等生物措施的采用,土壤肥力将大大提高,增产潜力加大。②由于排灌设施的完善,使该垌能排能灌,克服了受自然界支配制约,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旱涝保收的能力大大增强。③土地改良后,既可增加一季冬种作物,又可为调整农业结构打下基础,如种植“短、平、快”高价值经济作物,提高土地产出。
(二)我xx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地群众基础好。xx专门成立基本农田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实施xx垌的基本农田整治工作。我xx的技术力量雄厚,有土肥、规划、测绘、栽培等专业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经验。近年来,我xx千方百计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在全xx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不同地点、不同类型的农田进行了基本农田整治,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经过基本农田整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再次开展大规模的工程战役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充足的物质基础,建设所必要的物质设施,如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绘图仪等都一应俱全。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
项目区基本农田整治面积860亩,在垌内进行基本农田整 6 治建设如下内容:
(一)田间排灌渠工程:计划建设排灌渠3470米,其中主干渠长2170米,次渠长1300米;共开挖土方2327立方米,浆砌石912.9立方米,砼762.05立方米,批荡147.4立方米。
(二)配套引水工程:①便桥4座,②路涵34个;③涵闸34个;
第五章
投资估算
xxxxxxxxxx垌基本农田整治工程项目总投资86万元。其中工程资金概算及明细表详见xx垌基本农田整治工程投资概算表、工程量表、投资汇总表。
资金筹措计划:申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省级项目资金86万元。
第六章
主要措施
一、组织领导
为了搞好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我xx专门成立xx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xx长任组长,成员由农业、财政、水利、国土局等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全xx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统一部置、统一规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承办单位抓好工作进度和质量;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xx农业局内,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和汇报等工作;xxxx也相应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协调小组,由xx长任组长,副组长由分管 7 农业副xx长和xx村委主任担任,并从农办、水利会、xx村委抽人组成成员,负责协调、组织好xx垌基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工作。
二、项目管理措施
(一)加强项目实施工作管理,建立和健全项目有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项目规划实施方案进行,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尽快发挥效益。
(二)选择有资质建设的建设单位施工,具体项目的建设、承建单位要经过项目领导小组的严格审查,审查合格后与组织实施单位签订建设协议书和质量保证书,明确建设项目、地点、内容、规模、资金额度、质量、时间的要求,按协议实施。
(三)建设项目完成后,xx农业局组织验收,写出书面报告,并要求市相关部门派人进行验收。
(四)加强工程管理,项目竣工后及时办理决算手续,明确产权归属及使用管理。
三、资金管理措施
加强资金管理,强化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配备专职财会人员,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预算管理;项目的建设资金,设立专帐管理,专款专用。按建设进度划拨资金,验收合格后才全部把资金划给建设单位。
第七章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xx垌基本农田整治后,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从而增加产值,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设后该垌粮食单产预计比建设前每亩将增产稻谷100公斤,年总产将增加86.6吨,年增加产值16万元。
二、社会效益
1、农田经统一规划治理后,可有效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确保农田旱涝保收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造福后代。
2、可提高粮食产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3、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生态效益
1、xx垌基本农田整治后,xx垌的地下水位下降1米左 “五毒水”得到有效清除,土壤得到改良,稻田可犁冬晒白、种植绿肥、蔬菜等。
2、xx垌基本农田整治后,也可调整农业结构,改种优质蔬菜、瓜果等作物,既可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
3、新增农田42亩。
第八章
附
件
一、项目工程量表
二、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表
三、估算汇总表
四、各项工程的断面示意图
五、项目区现状图(包括相片)
六、项目区规划图10
第二篇:00乡00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可行性报告)
00县00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抓好我乡2010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夯实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照县委、县政府、县财政局的布置,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00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文件精神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为目的,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合理利用为目的,讲求实效的原则,实施连片集中整治带动的战略,开展好以国家投资重点工程为龙头,农村小型沟渠清淤疏通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我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基本情况
00村位于00县县城的东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离县城12公里。是全县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有“峡谷粮仓”之美誉。
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由3个自然村(1—4组、5—7组、8—9组)组成。2009年末全村总户数458户,总人口1474人,有劳动力680人。2009年全村的总耕地面积2611.7
1亩,其中水田面积456亩。全村的粮食总产量80208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544公斤。2009年全村经济收入309万元,人均经济收入1268元。
三、项目情况及建设任务
项目名称:00县00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项目承担单位名称:00县00乡人民政府
项目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及联系方式:
**乡人民政府乡长**
联系电话:**9手机:**
建设任务:00村1-4组农田水利工程。由乡政府统一协调,组织实施。
需要开挖土石方***立方,支砌***立方,新建三面光沟渠***公里,全面解决00村1-4组***亩基本农田浇灌难问题。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项目符合00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部署,符合“十一五”发展规划,符合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生活需要。
2.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地增加了无形资产,为参加项目建设的群众做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群众专心搞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3.项目重点解决了群众饮水与农田灌溉用水突出的问题。
五、实施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2010农田水利基
本建设的顺利实施,切实加强对全乡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乡专门成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指挥部,负责统筹各项建设中的协调、督导检查验收工作,指挥部将定期检查督导,把此项工作作为考核村级干部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掀起全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
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00村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纳入农村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会议等多种舆论宣传工具,切实将搞好农田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对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确保00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
六、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00村水利协会要切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检查、监督制度,按照统一的建设标准严格把关,乡党委、政府、纪委将组织督察组进行检查督导,要求在2010年10月1日之前完成申请验收,做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要加大监管的力度,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第三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
市政府日前出台《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确定投入资金8.05亿元,建设7项重点工程,努力在保障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实现新突破。
根据实施方案,今冬明春全市安排各类水利建设项目88个,新打配机电井3000眼,硬化、清淤渠道330公里,疏浚排涝沟河218公里,新建桥、涵、闸建筑物2505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4.6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解决19万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今冬明春,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抓好7项重点工程。
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总投资2.7亿元。统一规划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粮食核心区水利工程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理、烟水配套等各类涉水灌溉工程项目。
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7020万元。加快3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工作,全面完成竣工验收。新开工建设1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孤石滩大型水库和澎河水库以及部分小型水库列入国家除险加固规划。
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总投资3484万元。完成昭平台、白龟山、孤石滩灌区干支渠防渗硬化61.65公里,干渠建筑物维修103座,修筑堤顶道路1.45公里,退水道加固874米。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1.1亿元。计划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处,解决6个县(市)、20个乡(镇)、128个行政村的19万农村居民和40所农村学校1.7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总投资14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重点完成淮河流域水土保持重点县项目。同时,结合城郊绿化工程,搞好我市近郊岗丘、丘陵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375亿元。完成北汝河汝州示范段配套橡胶坝蓄水工程,开工建设北汝河郏县至宝丰县示范段。抓住北汝河列入新一轮治淮规划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加大地方和社会筹资力度,加快城市河道治理步伐。鲁山县筹集资金9000万元,完成沙河城区段综合治理二期工程二级橡胶坝建设;叶县筹集资金5000万元完成西城河治理长度1.2公里建设任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搞好平顶山段沙河渡槽、北汝河倒虹吸等重点控制工程建设
海南省2000-200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
(省水利局 二000年十月十六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国发〔1996〕6号)精神,根据海南建设生态省规划纲要及全省“九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结合当前水利和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情况,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水利建设的有关决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示精神,广泛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投劳,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用水需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汛抗旱并举以发挥水利工程综合效益为中心,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发展节水灌溉为重点,全面维修配套现有水利工程;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搞好水利改革。为提高全省抗灾能力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
二、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增加灌溉面积0.56万公顷,恢复灌溉面积0.75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6.19万公顷,改造中低产田0.78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9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67平方公里,解决7.67万人饮水困难,增加蓄水能力1069万立方米。为实现以上目标,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完成:土方2715万立方米,石方66.06万立方米,砼24.72万立方米,投入劳动工日3168万个;工程投资28269.8万元,其中中央及省投资11384.7万元,市、县及乡、镇投资11242.7万元,社会团体及群众自筹5642.4万元。
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重点:
(一)修复“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水毁水利设施;
(二)以渠道配套防渗节水为主进行农田水利综合整治。每个市、县至少高标准整治一个新的田洋和配套防渗一条(段)干支渠道工程;
(三)高标准做好计划内水库、水闸及江海堤围的除险加固工作;
(四)因地制宜修建水型水库、水陂、打田头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五)搞好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各水管单位要全面实行承包经营管理责任制,逐步实现水管单位的良性运行。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建设生态省的主要措施。对受水灾风灾的市、县而言,是恢复农业生产条件的必要措施。为此,各市县要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扬抗洪精神,继续推行党政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领导共同抓,并把这项工作的成绩列为各级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认真做好规划及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突出抓好重点、难点。各市、县要根据本地实际,特别是水毁水利工程的实际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情况,本着先急后缓、先修复后新建的原则,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冬修、冬种两不误。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水毁工程修复及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据不完全统计。受“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的影响,全省损坏水利设施共1.1万多处,因此,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是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受灾市、县要立即开展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及今冬明春农业生产用水;二是加强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渠道防渗、农田整治及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三是做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江海堤防的防洪除涝工程建设。要着重抓好效益好、见效快及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涉及到灾区群众生活问题的工程建设,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的水利维修及小型水利建设问题。要早动员、早安排、早部署,把建设任务、完成时间、质量标准等落到实处;要做好各有关部门的协作工作,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确保水利专项资金到位。受“10·14”暴雨洪灾和16号台风的影响,全省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在实行国家扶持一点、地方财政拨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助一点、受益农户出一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投劳,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恢复水毁水利设施同时,各市、县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征收办法,稳定资金投入渠道;确保水利专项资金落实到位;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办水利、股份合作办水利,争取今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有较大的突破。
(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各级领导要深入现场,根据水利工程不同类型和特点,树立样板,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要在全面修复和维修的基础上,抓好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的各种典型,做到既有高标准整治的田洋,又有渠道配套防渗的标准段;既有高标准的除险加固的水库,又有达标的江海堤围;既有新建水源工程及田头井,又有水利改革样板。
(五)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质保量、稳步推进,各市、县要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项目法人,加强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规划勘测设计;要强化施工管理,认真执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合同管理等制度。各级水利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加强施工指导,推广先进技术,解决技术难题,提高施工工程质量。各乡、镇要重点抓好劳动力的组织,安排好工地,提高劳动工效,做到建设一处,受益一处,使农民群众劳有所得。同时,严格工程项目验收制度,不达标的工程不予验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强化工程管理。各级政府要将水利工程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水利改革力度。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采取承包经营管理的方式,实行管理、经营、服务、收费一体化,责、权、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加快收费体制改革步伐,使水费回收到位。逐步形成以水养水,以库养库,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水利建设管理新机制。
(七)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宣传力度。各市、县要充分利用舆论工具,通过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和张贴标语、出墙报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利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广大群众投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水利与保护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八)总结交流经验,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近几年来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涌现出一批好的典型。今年以来,部分市、县及早动员部署,组织力量做好规划和项目勘测设计工作,采取长年施工与冬修相结合,在时间上争取了主动。如陵水黎族自治县确立治水兴县战略,坚持常年修水利,并注重提高工程质量;昌江黎族自治县重视节水工程措施建设,今年再投资500万元对石碌干渠进行配套防渗11.6公里,已完成任务的80%,完成任务后将实现该干渠全部防渗硬化;儋州市投资360万元配套防渗黄泥沟渠道,使失灌十多年的渠道重新发挥效益。这些好的经验及做法对推动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各市、县要及时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及典型,进行交流与学习使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局面。
(九)开展检查评比活动,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稳发展。实践证明,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检查评比活动,对促进全省水利建设有积极的意义。今年的冬修,要继续组织各市、县互相检查评比。检查验收时间全省不作统一规定,只制定统一的评比条件和办法。评比采取平时工作分和现场检查评比分相结合的办法。平时工作分由省水利局根据各市、县平时完成各项任务情况记分(总分30分),现场检查评比由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检查评比小组现场检查打分(总分70分)。省检查评比小组根据各市、县自报的检查验收时间,完成一个,检查一个。全省19个市、县验收打分完毕,才统一亮分排定名次(具体的检查评比办法另发)。
各市、县要立即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地开展以修复水毁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以优异的成绩争当先进市、县,推动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汇报
二、加大科技含量,积极推行机械化施工模式,注重效益,不断提高农建质量。xx作为一个山区县,小流域治理是农建的骨干工程,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过去依靠人海战术施工存在周期长、工效低、质量差、规模小的弊端,既增加施工组织难度,又不利于治理后经济林规模发展。近几年,我县在小流域治理中一律采取机械化的施工形式。一台机械工作8个小时算一个台班,治理面积4亩,治理费用2400元。一个台班相当于2000人一天的工作量,成本仅相当于人工的一半。机械治理费用主要由承包业主承担,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组织专业队统一施工。采用机械化施工的形式,虽然过去那种轰轰烈烈、红旗招展的施工场面不见了,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期缩短了,规模扩大了,成本降低了。去年xx乡4平方公里的治理面积,仅用了5天时间就高标准完成了任务。近三年,全县农建工程每年投入大型施工机械都在15台以上,完成台班200个以上,有长治工程治理任务的田关、回车、五里桥、重阳等乡镇每年的小流域治理面积都在3.5平方公里以上。通过机械规模治理,为后期建设高标准的经济林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田关乡孙沟村从2001年开始,连续五年采取机械化施工形式,对15道岭30条沟进行连片治理,发展经济林1.2万亩,全村人均15.8亩,人均收入由原来的360元增长到现在林果经济收入32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林果专业村。
回顾xx农建工作,主要有三点体会:一是在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采取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办法,调动各类业主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农建投资的主体,有效解决“两工”取消后的农建融资问题,确保农建持续开展。二是山区荒山荒坡面积大,治理难度大,利用荒山荒坡发展经济林的潜力也大,只有采取机械化的施工形式,才能加快治理步伐,为经济林规模发展创造好条件。三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注重农建工程后期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农建工程的应有效益,促进农建的良性发展。近年来,xx农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人民的期望比还有很大差距。仍需努力工作,把xx的农建工作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总结
去冬今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坚持规划机制、组织机制、投入机制、建管机制、长效机制等“五大”机制创新,坚持思想认识、领导力度、项目建设、质量保证、工作职责“五到位”,充分发动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形势较好,成效明显。
一、工程任务完成情况
(五)水利血防工作稳步推进。争取国家投资水利血防工程2.75亿元,开展富水、太湖港等17项水利结合灭螺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漳河、陆水等1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结合灭螺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共3页,当前第1页123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共3页,当前第2页1234、深化改革是基础。近些年,我们不断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改革,为农村水利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项目建设“四制”推行、各类建设项目资金分配和管理办法的出台、乡镇水利站和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水价及水费计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壮大完善、受益户共有制经验的推行、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以林养渠”建后管护新机制的探索等一系列大胆创新、深化改革的举措,逐步摸索出了一些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后管护的新形式、新办法,确保了农村水利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和农民持续受益。
5、组织领导是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紧抓不放。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召开后,各地、市、州相继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组织动员、安排部署。武汉市、襄樊市、黄石市、恩施州、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等制定了《全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荆门市、襄樊市、十堰市、随州市各县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和《意见》,逐级签定了责任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村组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深入水利工程建设一线,督办检查、指导施工、协调矛盾,极大地增强了各地干群投身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黄冈市有市级干部、乡局级干部、村级干部组织的专班长期奋战在水利建设一线。宜昌市、潜江市组建由市领导挂帅的督办组,深入工地,对大工程和市办重点工程进行分片驻点督办,督进度、督质量、督平衡,为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孝感市开展组织“四大家”领导、各县市区分管书记或县长以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通过观摩典型、总结成绩、查找问题、交流经验等形式,对全市冬春水利建设开展全面检查督办,有力促进了建设进度。
三、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总体讲,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势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定位不够明朗。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定位应该是“规划依托、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但目前从建设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有些地方忽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府主导作用,有些地方忽视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体,以致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新的形势。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渠道不明。有些地方仍然存在国家、省重点基建项目和有国家投入的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热,地方自筹资金建设的跨村、跨乡镇的中小型骨干水利工程建设进展不理想。农民投工投劳一直以来都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支柱,但近年来,投工投劳数量急剧下降,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取消“两工”后,现行的“一事一议”政策来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情仍不见回暖。今年和上相比仍于持平阶段,全省投工投劳均在2亿个积累工左右,远不能满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需要。
三是建后管护机制不畅制约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农村体制改革后,农村土地由集体经营转变为农民分散经营,已建成的农村水利工程由于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导致很多农村水利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管理、维护主体缺位,除大中型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外,大部分小型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有急需但无工程可用。加之各地长期存在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枢纽轻配套等问题,致使许多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无序局面。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全省水利建设的实际,在新一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我们将以农村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托,不断更新观念、调整思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指导、引导抓好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探索水利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打破传统兴修水利的格局,加快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力争使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施工方式、投入模式、组织形式、管护机制上有新突破,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共3页,当前第3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