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吉林省吉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
2018年吉林省吉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今生与后世和前世的关系,以及家人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
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诸如性别差异、姓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资源差异、自然与文明差异等,这些差异亦自然亦文化、亦个别亦整体地支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在对待“身份差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
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有敬其身就是敬其亲,伤其亲即为伤身体的亲缘情理,这种以身为本根生发的亲缘情理,由亲爱之情类比类推于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之间,同时将个人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推及人类社会和自然。所谓“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由此不难理解孟子的“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这种以身家为本的情感和义理,不仅“亲亲而仁民”,而且“仁民而爱物”,以一种艺术化的境域,充塞天地之间。
从原本意义上讲,人是栖身于亲缘共同体,并从中获得安定感和幸福感,唤起神圣使命感的居家之人。中国古代以身家一体为核心,将家的亲缘情理推及他人、社会和宇宙,符合生命本身的轨迹,以及人类历史的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丰厚的家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源泉。B.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中国古人于其中不断学习协调自我与外部的关系。C.“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D.在孟子看来,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懂得要敬爱父母,长大后懂得尊敬兄长。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A项,“丰厚的家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源泉”说法错误。C项,“‘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张冠李戴。D项,“在孟子看来,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懂得要敬爱父母,长大后懂得尊敬兄长”说法错误。答案:B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立足于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阐述了古代家学的内涵及其价值。B.文章从两个维度论述家的亲缘情理,后一维度的阐述以前一维度为基础。C.文章由居家之人的安定感论起,推导出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生发缘起。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强调了由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的社会神圣使命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的社会神圣使命感”说法错误,“社会神圣使命感”非“由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定感和幸福感必然大打折扣。B.一个家族有好的家学传统,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便容易协调,达成一致。C.因为古人重视血缘亲情,尊重亲缘情理,所以懂得敬重长辈、关爱呵护家人。D.如果没有古代丰厚的家学,中国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理解将受到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分析。B项,“一个家族有好的家学传统,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便容易协调,达成一致”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自然段,根据原文,无须“达成一致”,原文说“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的”。答案: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阳光的味道
已经好几天没出太阳了,他的心情也差到了极点。自从关到这里之后,他对阳光有着异乎寻常的渴望。
下午,天气突然放晴,有阳光透过铁窗的栅栏,斜射到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看到阳光,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神采。他霍地站起身,快步跑到铁窗前,朝着阳光照进的地方拼命吸了吸鼻子。尽管室内的空气有些污浊,但他还是闻到了那种暖暖的阳光味道。
他从小生活在农村,对阳光有种特殊的偏爱。无数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提着篮子,跟在母亲身后,挖野菜、拾麦穗、摘豆角……温暖的阳光洒在他和母亲身上,带着一种田野的芬芳和泥土的清香,那味道好闻极了!从那时起,他就特别喜欢阳光,喜欢那种淡淡的阳光味道。
上学后,他坐在了临窗的位置。每每听课走神或是昏昏欲睡之时,只要用力吸吸鼻子,闻一闻窗外阳光的味道,便顿感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或许是阳光给了他自信和力量,高考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省内的一所重点大学,并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省城的一家大型企业。
到企业上班后,他依然是那种风风火火的阳光性格。两年时间,他就由一名普通员工提升为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
后来,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妻子不太爱讲话,但很能干,很会体贴人。
婚后的日子过得很平淡,也很温馨。妻子知道他喜欢阳光,就特意在不大的院子里拴了一根铁丝,只要一遇晴天,就把家里的被子一一摊在铁丝上晾晒。晚上,他躺在暖乎乎的被窝里,嗅着清新的阳光味道,感到异常的幸福和温暖。
有了阳光的滋润,他在事业上干的特别顺。几年时间里,他由部门经理到行政总监,再到副总经理,最后又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
记得荣升总经理那天,妻子炒了几个他最爱吃的菜,陪着他在院子里坐了很久。午后的阳光照在他们的背上,很舒服、很惬意。当时妻子都说了些什么,他已记不太清,只记得妻子再三叮咛他——当领导了,平时工作忙,记住要多在外面晒晒太阳,因为在太阳底下心里才能亮堂!
他知道,妻子最了解他的个性,让他晒太阳是想告诫他要光明正大地做人。
刚开始时,他确实努力去做了,可后来他就渐渐迷失了自我。那一次,当一个包工老板把他拉到夜总会里昏天黑地畅玩一夜后,他突然发现——原来黑夜比阳光下更加充满诱惑!
于是,他开始远离阳光,沉醉于灯红酒绿、放纵享乐的奢靡生活。尽管妻子依然在天天为他晒着被子,但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后来,他干脆不再回家……
“瞿——”一声尖利的哨音响起。他知道,该是放风的时间了。这哨音,让他想起了那辆呼啸而至的警车。那天,当他戴着冰凉的手铐,低着头钻进警车时,他蓦然感觉天气是那么的冷!
身陷囹圄后,他的心更是冷到了极点。平日里那些个两肋插刀的哥们和点头哈腰的下属也都一哄而散,没人再会想起他。
后来,妻子得知消息,赶过来看他。他满怀愧疚,低着头没说一句话。
那次,妻子也没有太多的话语,只是揉着发红的眼睛,无声的抽泣。末了,妻子颤抖着声音告诉他,要他安心改造,别忘了多晒晒被子。
那一刻,他不禁潸然泪下……
“咣当”一声,大铁门被重重打开,一名狱警站在门外,“9号,该出去放风了,还愣着干吗?”
他激灵一下,站直身子,快步向牢门走去。刚走几步,他又折身回来,一直回到角落的床铺前,抱起了铺上的被子。
“这都下午了,你还晒被子?”狱警问他。“是啊,出太阳了,晒晒被子,心里亮堂些!”说完话,他扛着被子,大步向大院中走去。西斜的太阳下,他吸了吸鼻子,再次闻到了阳光的味道……
(选自《天池》,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小说写他小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下挖野菜、拾麦穗、摘豆角以及上学后沐浴着阳光读书的情形,其目的是突出阳光在他人生中的作用。B.结婚以后,他躺在妻子晾晒过的暖乎乎的被窝里,享受着阳光的味道,更受到阳光的滋润,所以事业上一帆风顺,最后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
C.他在当上总经理之后,一开始还能光明正大地做人,但是后来没有抵制住诱惑,一步步滑落到犯罪深渊,其遭遇说明了外界诱惑的可怕。D.小说运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叙事,侧重于描写被关在监狱中的他的所见所思,作为一个曾经的成功人士,其最后的结局让读者深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A项,“是为了突出阳光在他人生中的作用”分析不当,交代对阳光的喜爱。B项,结合文本内容“有了阳光的滋润,他在事业上干的特别顺。几年时间里,他由部门经理到行政总监,再到副总经理,最后又坐上了总经理的位子”分析,因果关系不当。C项,“其遭遇说明了外界诱惑的可怕”分析不当,偏离文艺。答案:D 5.小说中的妻子有哪些突出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的形象的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答案:①内敛冷静:她不太爱讲话,但在他荣升总经理那天,再三告诫他要光明正大地做人。②温柔体贴(或善解人意):知道他特别喜欢阳光,所以只要一遇晴天她就晾晒被子,让他感到非常幸福和温暖。③不离不弃(或胸怀宽广):在他被关进监狱以后,她仍赶过来看望他,让他安心改造。
6.小说中的“阳光”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问答。(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人物性格、情节的推动和主旨的角度作答,此题从人物的性格和主旨的角度思考。
答案:①“阳光”意味着自由、光明和正能量,他心里有阳光时,就能不断进步,反之则走向堕落,直至身陷囹圄,“阳光”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②“阳光”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他由“阳光”想到自己的过去、现在,不仅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暗示人物的心理。③由“阳光”到“阳光的味道”,在再现人物心理的同时,还反复点题,并于结尾处给予读者联想,耐人寻味。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
三年前,2014年6月27日下午,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以下简称“卢货航”)的波音747—8F全货机“郑州号”满载欧洲商品,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正式开通。
三年来,河南航投与卢货航不断完善通航点布局和航线网络,航点覆盖全球9个重要枢纽城市,航班由开航时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5班。截至今年5月,累计执飞航班1365班,货运量达22.39万吨,每周贡献货运量近3000吨。
2017年5月3日凌晨,阿联酋航空EK327航班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顺利起飞。银川成为中国第4大对阿航空口岸。同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一样,中国多地机场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为“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对于民航业来说,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说。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打开了中外电影合作新局面。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及《大唐玄奘》最终在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丝路沿线国家悉数上映。此外,还有中捷、中俄、中英、中泰、中越等合拍的大量影视片陆续上映。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拍摄团队远赴欧洲、东南亚、非洲实地取景拍摄。这些都折射出中国电影日益开放的姿态、多元包容的取向。
除了合拍片,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也正在逐渐实现全球化。近年来,《美人鱼》《长城》等影片走出国门,登陆好莱坞影院,《长城》更是开拓了中美合拍片的新模式。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片,不再是美国好莱坞一家独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增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近日,旨在“探寻电影之美高峰论坛‘一带一路’电影发展与全球电影新格局”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主办方宣布,每年将与沿线国家共同举办双边或多边电影展映。今年“最佳金丝带”电影奖花落俄罗斯电影《白虎》。
(摘编自人民论坛网)
材料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览表
(图表来源:人民网)
7.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州—卢森堡货运航线的开通是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和产能等合作的重要体现。
B.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是民航业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关键所在。
C.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行业呈现日益开放的姿态和多元包容的取向,不断探寻发展新模式。
D.大量优秀的进口影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表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D项,“大量优秀的进口影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无中生有。原文为“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片,不再是美国好莱坞一家独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增强。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答案:D
8.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材料一所叙述的“空中丝绸之路”的发展过程,为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多维空中走廊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B.材料二简述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反映了中国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多元模式的广泛探索。C.中国与欧洲国家“空中丝绸之路”的迅捷高效和超大运力,只是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补充。
D.“空中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施,是“一带一路”倡议跨国度跨文化跨领域思维的重要体现。E.根据三则材料,“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其中,对亚洲国家产生的影响最大。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C项,“只是对‘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有益补充”无据。E项,涉及国家多不等于影响最大。答案:CE
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化进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5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
答案:①范围扩大:参与的国家多,涉及区域广。从陆上和海上逐渐发展到空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多元多维发展。②领域广泛:从经济、政治逐渐发展到生态、文化等,多领域深化发展。③方式多样:从单向输出或输入逐渐发展到双方甚至多方的合作与交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继之,字伯孝,襄阳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余干知县。迁户部主事,历郎中。进四川副使,以养亲归。服阙,久之不出。万历十九年,用给事中陈尚象荐,起官江西,进右参政。东征师罢,吏部尚书李戴议留戍兵万五千,令朝鲜供亿。继之曰:“既留兵,自当转饷,奈何疲敝属国。”议者韪之。
四十一年,吏部尚书赵焕罢。时帝虽倦勤,特谨铨部选,久不除代。以继之有清望,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焕。继之久处散地,无党援。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
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大智同官赵国琦以为言。大智怒,构于继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孙居相、张五典等援年例故事以争,且为光房称枉,吏科都给事中李瑾亦以失职抗疏劾大智。大智乃引疾去。继之亦不为辩。
至明年二月,胡来朝为文选,出兵科都给事中张国儒、御史马孟祯、徐良彦于外,复不咨都察院、吏科。国儒已推京卿,法不当出外;孟祯、良彦则素忤党人,故来朝抑之。继之不能禁。时居相等已去国,独瑾再争,诋继之、来朝甚力。来朝党思以众力胜之,于是诸御史群起攻瑾。瑾争之强,疏三上。来朝等亦三疏诋讦,来朝乃言:“年例、协赞之旨,实秉国者调停两袒,非可为制,乞改前令从事。”帝一无所处分。瑾方奉使,自引去。四十五年,大计京官,继之与李鋕司其事,给事中徐绍吉佐之,所去留悉出绍吉等意,继之受成而已。一时与党人异趣者,贬黜殆尽。
继之以笃老累疏乞休,帝辄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又数年卒,年九十二。赠少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三》,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B.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C.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D.文选郎中王大智者/继之所倚信/比考选科道中书舍人/张光房当预而持议/颇右于玉立/李三才/遂见抑/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答案:C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户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疆土、屯田、户籍、赋税等事宜,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B.服阙,古礼规定,父母死后,须守丧三年,期满除去丧服。为官者为父母守孝一般要解除官职。
C.大计,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对官吏政绩考察一次,这项制度始于周代,明朝成为定制。
D.疏,中国古代文书的一类,又称“奏疏”“奏议”,是古代臣僚向帝王进言所用的文书的统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题中A项,“屯田”归工部管辖。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继之很有见解。对于东征后的留守军队要朝鲜供应给养一事,他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不能让属国疲敝,得到大家肯定。
B.郑继之深得信任。吏部尚书赵焕被罢免后,皇上对于这个重要职位长久不任命接替的人,最后才让郑继之接替这个职务。
C.郑继之绝不护短。王大智是郑继之所信赖依靠的人,但当其被人上疏弹劾、不得不托病辞职而去时,郑继之未替其辩护。
D.郑继之远离党争。郑继之长期处于闲散位置,没有党羽支持;他也没有参与党派争斗,但仍被徐绍吉等人谴责,遭贬黜。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D项,“但仍被徐绍吉等人谴责,遭贬黜”错误,文中是郑继之接受了徐绍吉等人已定的方案,被贬黜的是那些与帮派志趣不同的人。答案:D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是时言路持权,齐、楚、浙三党尤横,大僚进退惟其喜怒。(2)明年春,稽首阙下,出郊待命。帝闻,命乘传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答案:(1)然而此时谏官们掌握权力,齐、楚、浙三派更是横行,大官员的进退也只能按照他们的喜怒(来行事)。(2)第二年春天,(郑继之)在宫阙下跪拜,到城郊等待命令。皇帝听闻,命令他乘坐驿车回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E.“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
解析:B项,诗歌的第三句写傍晚夜幕来临的状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E项,本诗尾联情感“由悲转喜”,故E项中“‘愁’贯穿全诗”分析不恰当。答案:BE
15.本诗尾联在表情达意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中的名句赏析和情感赏析。
答案:①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在重阳节看到中意的菊花盛开的欣喜之情。②用语通俗易懂,抒情自然流畅。“又喜”“可意”“是处”等词口语化,有助于作者情感直接自然流露。③感情由悲转喜,层次丰富,提升了诗歌格调。前三联抒发悲秋之情,尾联以喜悦之情作结,显示出诗人的豁达性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明美德是诗人心中所崇尚的,即使死亡也不悔此心志。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以“____________”来慨叹人生的短促,接着对奔流不息的长江表达了羡慕之情。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立意,形象表达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并甘愿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注意识记与积累,别写错别字。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2)哀吾生之须臾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红色家风中,最深沉绵长的就是爱民、敬民、惠民的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不仅身体力行,并且一以贯之。
②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卢柯说:“希望现在的年轻科研人员能致力于创新,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③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移动支付使用人数的增长呈现出青云直上的态势,尤其是年青人,“出门只带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④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他神气十足,引起了参会来宾的共鸣和对赫基集团移动学习运营的好奇,将交流会推上一个小高潮,赢得了大家称赞。⑤所谓“洗稿”,就是通过东拼西凑、改头换面炮制“原创”作品。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互联网生态环境。A.①④ B.②③ C.①⑤ D.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②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不符合语境。③青云直上,朝着青天一直上升,形容地位直线上升,不用于形容数量,对象错误,使用不当。④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褒贬不当。答案:C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人际互动场所不足的局限。B.蜂蜜是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它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C.凭借智能化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这款新型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迅速抢占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成为智能化家庭的新宠。
D.为设计一款既符合青年人口味,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手机游戏,他查了近一年的资料,还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人际互动场所不足的局限”搭配不当,“弥补”与“局限”不搭配,可将“局限”改为“缺陷”。C项,“抢占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不合逻辑。数值表述应该从小到大,应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D项,表意不明。“查阅了近一年的资料”可以说是一年来的资料,也可说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查阅资料。答案:B
19.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不妥当的有几处()(3分)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共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LIHUA@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4月28日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运用。将“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将“网开一面”改为“面议”;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将“致电”改为“来电”。因此共有4处错误。答案:C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是什么外在因素促使早期灵长类进化出了特殊的性征,即它们带手指的前肢。科学家给出了一个出其不意的答案:___________。开花植物进化出更大、更鲜美的果实,________;而作为回报,这些灵长类动物频繁地为植物传花授粉——它们吞食植物果实后,将种子四处播撒,使得这些植物非但没有灭绝,________,甚至衍生出了新种。就这样,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了可以抓握的手。
解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一空注意后文“开花植物”,第二空注意后面的“它们吞食植物果实后”,第三空注意前文“衍生出了新种”。答案:(1)与开花植物有关(2)吸引灵长类动物来吃(3)反而大量繁殖
21.下面文段在表达上有三处逻辑问题,请指出并加以修改。(5分)
著名党史研究专家金冲及先生的《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近日由三联书店出版,该书很有特色,它把人物与思想、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当代有机结合起来,很好读也很耐读,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有吸引力的书之一,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在当今这个信息井喷和工作压力巨大的时代,能一口气读完一本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注意抓住语段中推理错误,或表述绝对的句子,“每一个读者只要读了这本书,就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只要你读完了它,你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过于绝对;“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所以你也一定能一口气读完它”强加因果。答案:①过于绝对。修改:许多作者读了这本书,都会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②强加因果。修改: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相信你也可能一口气读完它。③条件错误。修改:“你读完了它,也许就能变成一个智慧的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片曾经丰饶的土地逐渐变得贫瘠,许多动物陆续离开了这里。小鸟对蚯蚓说:“我也要走了,你不走吗?”蚯蚓说:“我还是想留在这里。”小鸟拍拍翅膀,依依不舍地飞走了。蚯蚓看了看小鸟的背影,继续埋头松土。甲虫从远方赶来,和蚯蚓一起忙碌起来。几年之后,小鸟回来了,带着一群伙伴,它们嘴里衔着各种各样的种子。小鸟惊讶地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变得松软,还长出了小草。蚯蚓说:“你离开的这段时间,甲虫和我一起翻土堆肥,这里渐渐变好了。”小鸟和伙伴们把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大地上开满了鲜花,蝴蝶和蜜蜂也来了。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答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无论丰饶还是贫瘠,无论开遍鲜花还是满目荒芜,这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她像母亲一样无私地养育了人们,因为她随时随地都在牵动人们的心魂和情思。也许有人会像故事中脚踏实地的蚯蚓,始终不离不弃,守望着这片土地,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土地的面貌;也许有人要学展翅高飞的鸟儿,到远方去寻找资源和友伴,将希望的种子带回家乡,播撒在大地上;也许还有人和甲虫一样,怀抱同情心和同理心,帮助远方的伙伴建设他们的家园——路径可能不同,做法可能相异,共同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之心和感恩之情。
这片土地可能很小,小到只是我们足下的一乡一村。但人们对土地最初的认识和情感,正是来自于这一片片乡村的土地。对于从农耕文明的土壤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来说,乡村是很多人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古代中国的诗人们以诗言志,乡思和乡愁是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精神母题之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今日中国的乡村建设者正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鲁起袖子加油干。在江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领袖针对乡村片面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建设主张;15年来,浙江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外经商的生意人回乡担任村干部,远道而来的老外在莫干山开起了“洋家乐”,一个个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次第建成。坚守者久久为功,援助者蹄疾步稳,归来者善作善成——许多在城市化进程中曾经凋敝了的中国乡村,正在和浙江省乡村一样,展现新的面貌,绽放新的生机。
当然,这片土地也可能很大,大到成为我们心中的泱泱家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是中国人念兹在兹的共同家园。“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中国,无论富如明朝、强如前清、开放如唐宋,也无论积贫积弱、落后挨打如晚清,中国人始终赤胆忠心,忠贞不渝。“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今日中国,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无论留守本土或留学归国的中国子民,还是来自海外的各国才俊,有凤来仪,笃志笃行,无数人的努力,正在共同托举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和辉煌。
或许,这片土地还很远,远到和我们生活似乎并无关联的异域他乡,远成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浩瀚地球。但是,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茫茫宇宙中,人类命运与共,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诗人的歌咏代表人类共同的心声。“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领袖的号召引领人类共同的未来。
坚守者初心不老,归来者仍是少年,援助者心手相牵。是的,令人牵挂的是这片神奇的土地,让人投入的是这片希望的土地。事实上,对于每一片土地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往往既少不了如蚯蚓一般的坚守者,也需要如小鸟一般的回归者和甲虫一般的援助者。正是大家各司其职、齐心协力,我们的家乡才会有更加美丽动人的千山万水,我们的家国才会有更加美丽富裕的千村万户。
第二篇:2018年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2018年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核糖体与抗体、绝大多数酶和部分激素的合成有关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有利于运输更多的氧气
C.老年人和白化病患者的白头发都是由于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也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下列有关图中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光合色素均可用层析液提取制备 B.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慢
C.光照由450nm转为550nm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的ATP产量将会增多 D.光照由550nm转为670nm后,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减少 3.下列是以洋葱为材料的四个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与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片后再水解
B.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始终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 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观察到多个四分体
D.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处理过的根尖需用清水冲洗
4.右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 C.EF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化
5.兔的长毛(由基因HL控制)与短毛(由基因HS控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某生物育种基地利用纯种免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产生了大量的F1与F2个体,统计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控制兔长毛、短毛的等位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 C.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D.F2中短毛雌兔的基因型为HSHS 6.下列有关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B.群落中的生物在垂直结构上分层分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C.森林的营养结构最为复杂,因此它是各种群落演替的终点 D.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种群的取代,最终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29.(10分)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局部结构中光合作用及合成蔗糖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由a生成磷酸丙糖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2)NADPH中的H来源于__________(物质)。图中蔗糖按单体的数目划分属于__________糖。
(3)在图示结构与反应所在的细胞中,无机磷的供应状况对磷酸丙糖生成速率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4)卡尔文等科学家以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的绿藻)为实验材料,主要运用_______法,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请简要写出该项实验研究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
30.(9分)登革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起病急骤,发热等症状,下图为登革热病毒的致病机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登革热病毒感染会使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说明登革热病毒表面存在不同的__________。当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物质甲分泌量少,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革热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__________和肾上腺素含量升高,从而使产热增加导致发热。发热时要多饮水,饮水较多,__________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
(3)物质甲和抗体I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使复合物增多,复合物增多又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外渗而引起组织水肿。
31.(9分)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其中常见类群有跳虫、甲螨和线虫,它们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作用,某课外活动小组在野外进行土壤小动物的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是群落的重要特征之一。
(2)统计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由于跳虫和甲端活动能力__________,身体__________,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现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__________。
(3)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它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32.(11分)右图为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某生化过程的部分图解,①②为该过程常用的两种酶。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
(1)该生化过程为__________,通常发生在__________期。
(2)该过程中需要核苷酸片段作为引物,子链1的合成需要__________(“一种”或“多种”)引物的参与。
(3)酶①是__________,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4)酶②是__________,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5)两条子链的合成过程有什么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
去年冬季我国北方再次爆发流感,专家指出接种流感病毒疫苗仍是预防的有效措施。流感毒为RNA病毒,M基因编码流感病毒表面抗原(M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5(1)由病毒RNA通过___________可获得病毒DNA,着要通过PCR技术扩增M基因,关键是设计M基因对应的___________。
(2)构建M基因表达载体所用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保证目的基因的表达,重组载体上应含有特定的___________,它能被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所识别,以便于催化转录过程。
(3)若要将M基因表达载体导人到大肠杆菌细胞内,以大量生产疫苗,通常先用钙例子处理大肠杆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型疫苗“DNA疫苗”是将含M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直接导入人体,在人体细胞内通过M基因的表达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刺激机体通过免疫过程产生___________,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1-6 CDBCCB
29.(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C3(三碳化合物)
叶绿体基质
(2)H2O
二
(3)有(2分)(4)同位素标记法(2分)
首先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2分)
30.(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抗原(抗原决定簇)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2分)(2)甲状腺激素
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3)病毒在吞噬细胞的繁殖(2分)血浆蛋白(2分)31.(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较强
微小
(2)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B(2分)
(3)竞争
捕食
32.(11分,除标注外,其他每空1分)
(1)DNA复制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2分)
(2)多种(2分)
(3)解旋酶
破坏两条链之间的氢键
(4)DNA聚合酶
四种脱氧核苷酸(或dNTP)
(5)一条子链(2)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1)的合成是不连续的(2分)
37.(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萃取
胡萝卜素挥发性较差,不能随水蒸气蒸馏出来
(2)浓缩
石油醚(水不溶性有机溶剂)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3分)
(3)错误在于使用明火加热,应该采用水浴加热(4)纸层析
B和C
38.(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1)反转录(1分)
引物
(2)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启动子
RNA聚合酶(3)使细菌变为感受态,利于吸收目的基因(4)M蛋白
抗体
第三篇: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儒家的政治伦理
汤一介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没有“以人为本”的“道德理想伦理”,“政治伦理”是无从谈起的。
如何“修身”?孔子提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过”,这样才能“下学上达”,成为君子,才能使自己有个“安身立命”处。
如何“齐家”?儒家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基本。《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经注疏》(《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中说:“父子之道,自然慈孝,本乎天性,则生爱敬之心,是常道也。”“爱”与“敬”发乎人之本性,非外力所加,自然如此。费孝通先生对此有一新的解释说:家庭伦理“孝”的意义在今天主要应体现在“尊敬祖先和培养优秀的后代”上。这就是说:对祖先要尊敬,对后代要担负起精心培养的家庭责任。
如何“治国”?在中国,如果说“家庭”是个小社会,“国”则是一个大社会。一般认为,中国前现代是专制的“人治”国家,而西方近代则是“民主”的“法治”国家。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应该说在前现代儒家的理想应是以“礼法合治”治国。《礼记·坊记》曰:“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意谓“礼”是君子为防止超越道德所设立的界限;如果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那么就要用“刑”来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 1 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但都带有制度性的意义。贾谊《陈政事疏》中说:“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所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这是说,“礼”的作用是要在人们犯错之前就加以防范,而“法”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刑法”的作用易见成效,而“礼”的作用难以立竿见影。这说明,“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法”是一种外力所加的不得不备之举,不遵守“礼”的要求,就叫“出礼”(或“越礼”),“出礼”就会“入刑”。所以中国儒家认为“礼”和“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汉书·礼乐志》中说:“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的作用是调节人民心之所求,“乐”的作用是表达人民追求和谐相处的要求,“政”是要求处理“政务”顺民情而能行通,“刑”是为了防止人民“出礼”而“入刑”所设立的。我认为,这也许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所求。
如何“平天下”?此句应理解为“如何使天下平”。此“平”或有三义:“平”可作“和平”解,如尧对舜说“协和万邦”,各邦国和平相处;“平”也可作“平等”解,如孔子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亦可作“平安”解,如“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天下平”,包括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平”,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还包括每个人身心内外的“平安”“安宁”,这样就真正“天下太平”了。(摘编自《北京大学学报》,有删节)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基础,而“政治伦理”的实现也是以“道德理想伦理”的实现为基础的。
B.作者认为中国在古代并非纯粹的“人治”国家,而是采用“礼法合治”方略进行治理的国家。其中,“礼”与“法”有着表里相依的关系。
C.“礼”要靠道德教化长期养成,它是君子所设立的防止超越道德的界限,其作用是在人们犯错之前加以防范,但其作用难以立竿见影。
D.“刑”要在“礼”不能防止道德败坏时实施,是在人们犯错之后加以惩治,旨在制止为非作歹、祸乱社会的行为,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
2.下列关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修身,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正义和真理,改正错误,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君子,有“安身立命”之所。
B.齐家,要把“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根本,对父母既爱且敬,这种“爱”和“敬”发乎天性,并不是受外力影响才产生的。
C.治国,就是要以人为本,防止人们道德败坏,使人知礼、行礼,而处理政事则要顺应民情,使人民和谐相处。
D.平天下,就是要使每个人都身心安泰,使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使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和平相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礼记·坊记》中的内容,旨在说明我国古代是以“礼法合治”来治国的。其中的礼、刑、令虽功能不同,但都有制度性的意义。
B.贾谊《陈政事疏》中的话,是为了说明“礼”和 “法”虽然在作用上有易见和难知的不同,但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
C.文章引用《汉书·礼乐制》的“政以行之,刑以防之”中两个“之”指代内容不相同,前者指民心民情,后者指人民不遵守“礼”的行为。
D.“四海之内皆兄弟” “仁者安仁”“老者安之”“修己以安人”等,主要是为了对“平”在传统文化中的意思作解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狷直,寡言笑,少刻苦问学,号博洽。举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其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白主司,擢第一。调..余杭尉。恬介自守,不事请谒。转运使在杭,召与议事,事已,驰归,不诣府。人问之,曰:“吾于府无事也。”再转台州推官。
熙宁初,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对策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 3 为非是。安石怒,启神宗,御批罢归故官。韩维、陈荐、孙永皆力言文仲不当黜,五上章,不听。范镇又言:“文仲草茅疏远,不识忌讳。且以直言求之,而又罪之,恐为圣明之累。”亦不听。苏颂叹曰:“方朝廷求贤如饥渴,有如此人而不见录,岂其论太高而难合邪,言太激而取怨邪?”
吴充为相,欲置之馆阁,又有忌之者,仅得国子直讲。学者方用王氏经义进取,文..仲不习其书,换为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时征西夏,众数十万皆道境上,久不解,.边人厌苦。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元佑初,哲宗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有言:“皇族唯杨、荆二王得称皇叔,余宜各系其祖,若唐人称诸王孙之比。”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
三年,同知贡举。文仲先有寒疾,及是,昼夜不废职。同院以其形瘵,劝之先出,..或居别寝。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于是疾益甚,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士大夫哭之皆失声。苏轼拊其柩曰:“世方嘉软熟而恶峥嵘,求劲直如吾经父者,今无有矣!”诏厚恤其家,命弟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视其葬。(节选自《宋史》)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B.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C.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
D.文仲陈三不便/曰大兵未出而丁夫预集/河东顾夫/劳民而损费/诸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之盛未尝无外侮/然怀柔制御之要/不在彼而在此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策论古时指议论当前政治问题、向朝廷献策的文章。宋金科举曾用以取士。这里是 4 指孔文仲殿试时的文章。
B.馆阁是北宋以后掌管图书、编修国史之官署。宋沿唐制,置“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
C.“贡”指“贡士”,“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举”指乡举里选。贡举是指古时地方官府要向帝王荐举人才,后来泛指科举考试。
D.军,在这里并不是指军队,而是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文仲因词赋赡丽,策论深博,文势似荀卿、杨雄,深得翰林学士范镇赏识,熙宁初,范镇以制举荐,终因得罪王安石而不得重用。
B.翰林学士范镇赏识孔文仲的才能,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出身贫贱锋芒毕露的弱点。C.孔文仲在担任国子直讲时,当时学者都研习王氏经义以求仕途,唯独他不学习,结果被贬为保德军通判。
D.朝廷为准备与西夏交战,征集数十万丁夫赴边境,孔文仲慷慨陈词,指出兴师动众必然扰民耗材、有不利调度等弊端。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文仲曰:“上新即位,宜广敦睦之义,不应疏间骨肉。”议遂寝。
译文: ⑵谢曰:“居官则任其责,敢以疾自便乎!”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临江仙 鹿虔扆
②
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 鹿虔扆(yǐ):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② 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8.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9.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2)《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3)《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 6 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 7 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 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B.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在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闪烁其词。.... 9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 ....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黄晓明Baby大婚,邀请来了娱乐圈半壁江山,阵势强大甚至造成了上海展览中心方 .... 圆五里严重塞车的状况。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
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B.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 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
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
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14.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古典美学讲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所以又称之为“中和”。,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③④⑤②① B.④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②① D.③⑤①②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10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而中国的酒,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从而确保民食。
(1)(2)(3)
16.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5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诗歌《生与死》,绿原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l.D此项混淆了“刑”和“令”的作用。原文说的是:“如果‘刑’还有不足之处,则可以用‘法令’来补充,以防止社会贪欲横流。可见,‘礼’‘刑’‘令’三者功能不同„„”
2.C 从文中内容来看,作者认为“治国”应该是“礼法合治”,选项中强调的是礼治。3.B “它们相互依存,没有礼就没有法,没有法就无以行礼”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4.B 5.A 6.D 7.⑴译文:(孔文仲)推辞说:“做官就要担当自己的责任,怎敢因为小病而放任自己呢!”(“谢”“任”“敢”“以”各1分,大意1分)
⑵译文:孔文仲说:“皇上刚刚登基,应该弘扬亲善和睦的大义,不应该疏远离间骨肉亲情。”建议最终没被采纳。(“广”“敦睦之义”“疏间”“寝”各1分,大意1分)8.词的上片借助秋空荒苑,重门静锁,人去无踪,歌吹声断景象(3分)描绘了一幅萧条、凄清、冷落的画面(2分)。
9.① 对比。烟月的无知与藕花的有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亡国之悲。②拟人。烟月无情冷照,藕花却相向而泣。形象地寄托了作者的伤痛。③反衬。用烟月的无知反衬人
10.(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11.(1)A B(答A 2分,答 B 3分,答D1分;答C E 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实用类文本的能力。C项张冠李戴,文中倒数第二段说“屠呦呦„„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义立竿见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看见显著的价值和效益”。D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故1分。E强加因果)。
13(2)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2分)。①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2分);②改用乙醇冷浸法(1分);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1分)。
(3)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③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每点2分必须先概括再联系原文分析,答出三点即可)(4)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2B坐拥百城:坐在家里就好像拥有一百座城池。形容家中藏书十分丰富。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有推脱之嫌。
率尔成章:(率尔:不经思索,随意地)不加思考,下笔写成文章。形容写文章粗陋草率。半壁江山:指国家遭到侵略后保存下来的部分国土。也指被敌人占领的部分国土。也比喻一般土地。
13D A项,成分赘余,“经常性地”与“频频”重复,删去其中一个。B项,缺少主语,应把“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置于句首。C项,搭配不当,“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中“提高”与“特色”不搭配。
14D③句的“和谐不是„„”与文段首句结尾的“和谐”相接。⑤句中的“不强调”与“而强调„„”衔接。只有④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的事例。
15(1)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2)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3)来调节酒的生产。
【解析】:本题借助补写句子来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句说酒的特征,先说它的特殊,接着说它是物质的,“但”字一转,则表明酒的文化意义,意在说它又是精神的,因而(1)应补写“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类的句子;(2)前面说中国以农业立国的特点,后面说酒依附于农业,因而此处应补写连接酒和农业的句子,因而应补写“绝大多数酒是粮食酿造的”之类的句子。(3)和前面“发布酒禁和开禁”构成目的关系,因而应补写“调节酒的生产”之类的句子。参考答案: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1分):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2分);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2分)。
17【立意探索】 此作文题审题立意的前提是准确理解两句话的含意,审题立意的关键是把握两句话的内在联系。孔子的话的意思是,在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时,即使是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诗歌《生与死》中的话容易理解,它强调的是“不与人争”。即“不争”。将两则材料联系起来分析,可知孔子的话强调的是“不谦让”,这种“不谦让”可以理解为“争”。这样两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就确立了。考生在作文时应兼顾两则材料,辩证分析“争”与“不争”的关系,这样才是最佳立意点。【佳作展台】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争,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动力和理由;不争,是人对待生活的淡然态度。争与不争,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争,似乎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所有的生物必备的能力:植物要发芽、生长。就要与其他植物争空气、阳光、水分;动物要发展、壮大,就要与其他动物争领地、水源、食物。“两眼一睁,开始竞争”成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生物的真实写照。
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不争,是相对的,这种不争是生存的智慧,当然也是争的最高境界。不争,不是逃避,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旷达胸怀,是一种博大包容。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
晚清重臣、洋务运动健将张之洞在科举考试中中探花。按道理讲名列三甲的成绩已经让很多人无法企及,但张之洞很是沮丧。他认为自己应该独占鳌头;而在为人处世上,他曾经评价自己“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争闲气”。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彰显了人生的智慧:争,是“平生不做第二人选”的人生信条;不争,是内敛孤傲、不染杂尘的人生境界。
被后人称为“诗仙”的李白和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是同时代的人:李白,恃才傲物、睥睨天下;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二人没有争诗坛“老大”的地位,而是惺惺相惜,在不争中为唐诗的辉煌贡献着各自的力量。“不争”,是从有利于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角度思考的。
打败越国的夫差和最终消灭吴国的勾践一生都在“争”:一场大战,越国亡国,勾践到吴国为奴;随即,勾践“切齿仇冤,棒心钓饵。尝胆权谋”,最终一战雪耻。“争”,关系到了生存。
争与不争,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要考虑面对的境遇:争,不是皆争、乱争、必争;不争,不是放纵、胆怯、逃避。
桉树因为“争”而成为干旱地区首选的树种,它可以二十四小时不停地吸收地下水和各种养料,即便是营养过剩,还要不停地吸收养分。但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争”,造成周围树木死亡,甚至地下水干涸。于是,当地人不得不忍痛割爱,砍伐桉树。种植其他树种。小丑鱼居住在海葵的触手之间,这些鱼会带来食物与海葵共享,而海葵的触手 16 中含有有毒的刺细胞,可使小丑鱼免于被掠食,小丑鱼本身则会分泌一种黏液在身体表面,保护自己不被海葵伤害。小丑鱼与海葵的“不争”,使得它们更加快乐地生活。
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所以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又说“当仁,不让于师”。【名师点评】 文章的作者在审题立意时,准确把握了两则材料的内涵,把材料体现的思想定位为“争与不争体现的是智慧”。在论证过程中,文章十分注重对论点的两面论证,不说“争”与“不争”中哪一方更好,而是讨论不同的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即“争与不争,智慧其中”。文章首先阐述“争”“不争”体现的意义,然后用达尔文、老子的两句话体现的意义来剖析“争”与。不争”的内涵。接着使用了张之洞的“争与不争”做论据,说明“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接着又列举了李白、杜甫和夫差、勾践以及桉树、小丑鱼、海葵的事例做论据,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争与不争”的问题。最后用孔子的话重申“争与不争”要看具体情况的论点。
参考译文
孔文仲字经父,临江新喻人。性情洁身自好,很少言笑。年青时刻苦问学,号称广博洽闻。考中进士,南省考官吕夏卿,称赞他的词赋清澹秀丽,策论深博,文章气势类似荀卿、扬雄,建议主管部门,拔为第一。调任余杭县尉。恬静正直自守,不事请托求见。转运使在杭州,召他参与议事,议事完毕后,马上回县,不去州府。有人问他,他说“:我在州府没事。”又转任台州推官。
熙宁初年,翰林学士范镇以制举荐举他,应对策论九千余言,力论王安石所建立的理财、训兵之法为不对,宋敏求列他为特等。王安石发怒,告诉神宗,御批罢归原官。齐恢、孙固封还御批,韩维、陈荐、孙永都极力上言孔文仲不应黜退,五次上奏章,没有得到同意。范镇又说:“孔文仲低贱疏远,不知忌讳。而且以直言求之,却又怪罪他,恐怕为圣明之累。”也不听从。苏颂叹息说“:朝廷正求贤才如饥渴,有这样的人才而不被录用,岂不是议论太高远而难以符合邪佞,言词太偏激而取怨吗?”
吴充为宰相,想要把孔文仲安排在馆阁,又有人嫉妒,仅得国子直讲。求学的人正用王氏经义上进,孔文仲不研习王氏书,换为三班主簿,出任保德军通判。当时征伐西 17 夏,几十万人都到边境上,很久不解散,边地人厌倦困苦,孔文仲陈述三不便说:“大部队没有出动,而丁夫预先集中;河东雇民夫,劳民伤财;各路出兵,首尾不相应。虞、夏、商、周的强盛,未尝没有外侮,但怀柔制御的要旨,不在彼而在此。”
元祐初年,哲宗召用孔文仲为秘书省校书郎,升礼部员外郎。有人说:“皇族只有杨、荆二王能称皇叔,其余应各系其祖宗,好像唐代人称诸王孙之比。”孔文仲说“:皇帝刚即位,应广敦厚和睦之义,不应疏远离间骨肉。”议论于是平息。升任起居舍人,提拔为左谏议大夫。
元祐三年(1088),孔文仲同知贡院。孔文仲先患寒病,到这时,日夜不废职责。同事以其身体病弱,劝他先出去,或者住在其他寝室。孔文仲感谢说“:居官则任其职责,不敢因病自便!”于是病愈加沉重,回家而去世,终年五十一岁。士大夫都哭之失声。苏轼拍着他的灵柩说“:现在正嘉许懦弱而厌恶深邃,寻求像我孔经父这样刚直的人,现在没有了!”诏令优厚抚恤孔家,任命他的弟弟孔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办理孔文仲的丧事。
第四篇: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府档案是围绕孔子直系后裔历代衍圣公的活动所形成的文书档案,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私家档案文献。因档案中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大量文书资料,使其又兼具官方档案的性质。
孔府档案表明,居住在孔府的衍圣公凭借大宗主的地位,在家族中建立了严密的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并通过修宗谱、订族规等方式统管全国各地的孔氏族人,孔氏家族宗族体系之完整、宗法制度之完善、祖训族规之完备,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孔子世家谱汇集了分散在全国80余处支派的谱系衍变信息和流寓朝鲜半岛的孔氏族人的世系信息,其对于考察孔氏宗族繁衍,迁移、发展和影响等,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崇儒尊孔是历代统治者巩固和强化统治秩序的手段,孔子直系后裔也因之被扶植成为拥有部分政治和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与孔氏贵族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这在孔府档案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明清帝王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对孔子后裔或优免差徭,或置官封爵,或赐土赐民。这固然表明国家对孔子学说的尊崇和对孔子后裔的优待,但也是出于强化国家思想的需要。
孔府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贵族地主庄园,保存了成序列的土地文书,包括不下10万件的各种土地执照、纳税和过割凭证等。这些文献信息,为研究明清以来的地权分配和转移、土地买卖和经营、租佃制度及其变迁,以及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对探索中国古代基层社会实态和演变轨迹具有重重要价值。孔府司房日用账簿、日收支款项账簿等,也为探究明清及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商业贸易网络、物价和生活水平及其变迁等,提供了全面而原始的记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孔府档案的价值也日渐凸显,它不仅保留了作为道德规范存在的族规家训,还记载了族人弘扬孝道、敦睦宗族、彰显忠义的言行事迹,其中可资弘扬家风、传承家训、承继家史的资料,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思想宝库。“诗礼为本”是孔氏家风家教的基本精神。从孔子对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的庭训,到明太祖对孔克坚“多读书”“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的劝勉,到嘉庆对孔庆溶“好生读书”“祭祀要虔诚行礼”的嘱托,再到各地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无不说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对于今天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节选自《光明日报》姜修宪《孔府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2016年11月26日11版)1.下列关于“孔府档案”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私家档案,孔府档案是国内现存数量最多、收藏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涵盖时间最长的重要文书档案文献。
B.孔府档案因大量保存了衍圣公与明清以来官方机构之间事务往来的文书资料,所以具有官方档案的性质。
C.孔府档案中记录的国家尊崇孔子学说和优待孔子后裔的相关内容,与历代统治者崇儒尊孔密切相关。
D.孔府档案日渐凸显的价值,在于它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内化了孔门世代相传的诗礼传家的家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衍圣公凭其地位在家族中所建立的完整的宗族体系、完善的宗法制度和完备的祖训族规,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B.为了强化国家思想统治,明清时代的帝王们或亲赴辟雍诣学观礼,或临幸阙里释奠孔子,或遣子派官致祭庙林。
C.那些保存在孔府档案中成序列的土地文书,为研究明清以来农业耕作制度等经济史问题提供了翔实而可靠的材料。
D.孔氏族规家训中有关“励读书、崇学校、贵教子”的规定,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和优秀道德仍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孔子世家谱能够窥见孔氏家族的变化和影响,因此,孔府档案在考察宗族历史变迁方面有其自身的参考价值。B.当孔子直系后裔被扶植为拥有部分政治经济特权的世袭贵族,朝廷与孔氏贵族之间才有相互依存的共同利益。
C.要探究民国时期基层社会的物价和生活水平等,可以参考孔府档案中全面而原始的孔府司房日用账簿等的记录。
D.从孔府档案中记录的明太祖与孔克鉴以及嘉庆与孔庆溶的对话,也可以看出明清时孔府与朝廷之问有着往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快点,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韩少功:好小说要“始于情感,终于人物” ——《中华读书报》记者采访韩少功 舒晋瑜
韩少功被公认为思想型作家,因为他总能敏感地抓住社会动荡、变革的深层动因,并以文字的形式、极端艺术化的手法诉诸作品。与20世纪80年代贴着“先锋”标签的作家不同,韩少功算不得先锋派作家,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着先锋的姿态。
中华读书报:《孤独中有无尽繁华》和《夜深人静》,收入了一些旧作,但是阅读时,不论翻到哪一页都能迅速吸引我看下去。我觉得这才是好小说。您对小说的评价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小说是好小说?
韩少功:文无定法,很难有个好小说的行业标准。不过有些基础标准绕不过,比如标准之一,我归结为八个字:始于情感,终于人物。什么叫“始于情感”?就是对笔下的东西有感觉,有情感,有某种冲动,不是搬个理念或者技巧来哗众。什么叫“终于人物”?就是要落实于人物,把人物写得鲜活、结实、丰富,不能成为一些华丽的影子和流行的标签。没有这一条,玩结构、堆情节、秀文体,就都成了空中楼阁,画鬼容易画人难。
中华读书报:您是最重视文体探索的中国作家之一。是什么原因使您具有这样的探索精神?
韩少功:西方文学是他山之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在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几乎都在学外语,都在做翻译,因此30年代至80年代的翻译质量总体上最高,使中国文学创作受益匪浅。但后来的情况有些变化。一是出版社热衷于抢档期、拼市场,粗制滥造者多。二是外语教学的应试化和功利化。我就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才子,词汇量不算小,语法点都精确,肯定能考出高分,但一旦离开课本,对很多寻常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常常是一脸茫然。有一次我说到自己的知青经历,说“农村就是我的大学”,一个学西班牙语的博士竟然拒绝翻译,似乎觉得这句话不通。这样的人来做文学翻译,岂不可怕?我这里的意思是说,语言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眼下很多外语人才的文化修养不够。当年梁实秋建议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来翻译一本外国文学,支了一招,但眼下实行起来太难。
中华读书报:在您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无论是《马桥词典》《山南水北》或是《日夜书》这种思考,在不同的年代是否也有一些变化?
韩少功:当然会有变化。这种变化,既是社会变化在产生逼压,也是自己知识和感受的变化在促成变焦。两种变化交错,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说“文料”和“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比如《爸爸爸》加上语言哲学,才会有《马桥词典》。《马桥词典》加上中国的城镇化,才会有《山南水北》。正常的作家都在不断地做这种加法。写作就是吸收各种变化的过程,以便把感受积累做成一些“有意味的形式”,做出各种文字的形式感。
中华读书报:您曾两次与茅奖评选擦肩而过,对中国的文学评奖怎么看?会不会觉得遗憾?
韩少功:我没把获奖的作品读全,但相信大多数是实至名归,受奖无愧的。即便有的写得不够好,但得到一些鼓励也不是坏事。在这个圈子里混,得有平常心。同行们都不容易,这是第一条。不用太多时间,哪怕只有一二十年,人们记忆中就没有奖不奖了,只会看作品好不好,这是第二条。我也得过奖。得奖时多想想第二条,没获奖时多想想第一条,这就比较好办。
中华读书报:如果请韩老师自我评价在文坛中的地位,您会将哪个点确定为自己的坐标?在中国文坛中,您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何独特的价值?
韩少功:文学生态需要多样性,大家各干各的事,不必要互相看齐。中国是一个世俗化传统很强的社会,文学从来不缺烟火气,拿电视遥控器摁上一圈,你会发现一个个频道都充满着高分贝的饮食男女和你争我斗,纸媒和网络上也差不多。这大概算不上什么错。但能不能更多关注精神的“上半部”,面对人和人性的一些难点,可能是我更有兴趣的工作。上要着天,要有哲学和美学的远望;下要着地,有老百姓真情实感的和泥带水——我最喜欢读的作品就是这种。至于写作,自己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谈不上什么“坐标”。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少功在创作上不喜欢那些饮食男女和你争我斗的内容,他敏感地抓住社会动荡、变革的深层动因,并诉诸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B.韩少功认为语言不仅是T具,更是一种文化,学习西方文学,不只是要有西方的知识,更要理解西方的文化,提高文化修养。
C.韩少功的作品在不同时代是有变化的,是一个循环过程,如他的《马桥词典》是在《爸爸爸》上产生的,《山南水北》又是在《马桥词典》上产生的。
D.韩少功虽然并没有贴着“先锋”标签,但他不断地努力,在进行文体、内容等方面的探索,很长时间都保持着先锋姿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是一篇人物访谈,访谈问题的设置符合被采访的人作为知名作家的身份,针对性强,围绕作品创作等展开设问,设问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技巧性较强。
B.韩少功被公认为思想型作家,长于思考,善于探索,他认为西方文学给他很多启发,是因为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大都在学外语做翻译。
C.韩少功从未停止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他认为本身感受和认知的变化,和古人所说的“文料”和“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似。
D.韩少功对获奖抱有一颗平常心,对两次与茅奖评选擦肩而过,并不在意,认为写得不够好却获奖对作者来说是一种鼓励,时间长了,人们只会关心作品本身。
E.韩少功非常低调,说写作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也有自己的兴趣,如关注精神的“上半部”,关注哲学和美学的远望和老百姓平常的真情实感。
9.韩少功认为,小说应该是“始于情感,终于人物”,结合文本及现实谈谈你对这一看法的认识。(4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珽聪悟,有才学,尤工词赋。年二十四登进士第,解褐授校书郎,拜监察御史,俄丁内艰。先是,父旅殡在远。家贫无以襄事,与弟琪当腊雪以单縗扶杖,衔哀告人,由是两克迁祔。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忧阕,再征为御史,以瘠不起,逾时乃就。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珽入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汭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兵尽溺,汭亦自沈于江,一如所料。又明年,太祖为元帅,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引兵十余万围之,乃召珽草檄。珽笔不停缀,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受禅之岁,宰臣除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寻以本官监曹州事。曹去京数舍,吏民豪猾,前后十余政,未有善罢者。珽在任期岁,众庶以宁。入为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未几,以许帅冯行袭疾甚,出为许州留后。先是,行袭有牙兵二千,皆蔡人也,太祖深以为忧,乃遣珽驰往,以伺察之。珽至传舍,召将吏亲加抚慰。行袭欲使人代受诏,珽曰:“东首加朝服,礼也。”乃于卧内宣诏,令善自补养,苟有不讳,子孙俱保后福。行袭泣谢,遂解二印以授珽,代掌军府事。及庶人友珪篡位,除右散骑常侍,充侍讲学士。内讨之日,军士大扰,珽其夕为乱兵所伤,卒于洛阳。珽性孝友,与弟琪有敦睦之爱,为搢绅所称。
(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列传十四》,有删节)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 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B.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C.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D.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称“丁忧”,也称“丁艰”,这里的“丁内艰”指遭遇父丧。
B.受禅是指王朝代换,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源于上古时的禅让制,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常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C.不讳是死亡的委婉表达,古人对不同的人的死有不同的委婉表达,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等。
D.绅是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就是指把笏板插在腰间,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引申指士大夫。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珽聪明有才学。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他工于辞赋,在太祖征讨刘守文时应召起草檄文,挥笔立就,深得太祖赏识。
B.李珽为人孝顺。先前去世的父亲的灵柩安放于外地,因家贫,他和弟弟李琪一起冒着风雪四处求人,最终让父母合葬。
C.李珽治民有方。他在曹州任职时,不到一年时间,就让老百姓过上安宁的生活,这是之前十几任官员都未曾做到的。D.李珽见识过人,有谋略。征讨淮寇时准确判断局势;太祖让他出任许州留后,他亲近安抚将吏,并解除了冯行袭的后顾之忧。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珽日不过一食,恒羸卧丧庐中不能兴。大为时贤所叹。(5分)
(2)以襄阳贰于己,率兵击破之,署珽为天平军掌书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体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程梦星云:“此二首留别女校书也。”②憀(liáo):依赖。③争:怎,怎么。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标题中,“离亭”点明分别时所在之地;“赋得”是古人诗题常用语,有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
B.《其一》首句中的“无憀”是“无所依赖”的意思,指离愁别绪,诗句是说暂且借着这杯酒驱遣离愁。
C.《其一》第二句语带双关,柳叶如眉,柳条似腰,与第四句表达的“爱惜柳条不要攀折”之意相呼应。
D.《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写出杨柳风姿,无论在烟雾中,还是在夕阳下,都千枝万缕,依依有情。
E.《其二》后两句写出了杨柳善解人意,为了报答行人,宁愿被折至“休尽”,从而一半相送一半迎归。
15.这两首诗都写离别,但感情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用荷缝衣来象征自己高洁品质的两句是:“
。”
(2)苏
轼
《
赤
壁
赋
》
中,通
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煜《虞美人》中,“,”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无限幽怨。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19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B.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C.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D.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智能手机 ①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在偏远的乡村也能买到书籍和商品,城乡的鸿沟有了拉近的可能,②
互不相识也能够同处一室,③ 不必担心互相加害。曾有人预言,互联网技术会让人们变得空前冷漠,成为一个个孤立的原子个体。④ 我们能够看到的互联网,正让社会交往变得进步而美好,⑤ 还未成为现实,⑥ 是必然的趋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已经 连
而
可 虽然 但 B 正
就算 也 不过 哪怕 仍 C 已经 哪怕 且 其实 就算 也 D 正
即使 而 但
虽然 却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杏林,是中医界的代称。
①。董奉,字君异,三国时闽籍道医,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据《神仙传》卷十记载:“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根据董奉的传说,②,同时,医家也以“杏林中人”自居。后世喜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
③。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④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杨绛)请以上述四句中的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模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参考答案】D 【解析】孔府档案记载的资料表明,诗礼传家的理念已内化为孔门世代相传的家风。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主要概念的含义理解的能力。2.【参考答案】A 【解析】衍圣公凭借大宗主地位在家族中建立的是“宗族组织”和“管理机构”,而非宗族体系和族规等。另原文强调的是完整性、完善性和完备性是其他宗族很难比拟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和理解能力。3.【参考答案】B 【解析】原文前后语句不存在“……才……”的必要条件。4.C 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C(“是一个循环过程”错,原文只是说创作在变化,不断地做加法)8.D、E(A“设问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技巧性较强”错,本篇访谈问题设置针对性强,问题直接明了。B强加因果,“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作家和学者大都在学外语做翻译”只是一种事实。C原文意思是韩少功对人类文明、对人性的思考的变化是受社会变化以及自己知识和感受的变化促成的,而社会的变化和自己的变化与“文料”和“文意”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似,即社会的变化相当于“文料”,自己的变化相当于“文意”,而非单指自己的变化。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多选不得分)
9.“始于情感”指作者写作时要有某种冲动或情感,“终于人物”就是指要把人物写得鲜活丰富。(1分)韩少功认为这应该是好小说的基础。(1分)只有作者在写作时有某种冲动或融人情感,读者才可能被感动或产生共鸣;只有认为鲜活丰满了,读者才会从中感受到一个立体的人物,而不是靠华丽的文字和流行的标签等。也就是说,作者需要用饱蘸感情之笔创造鲜活而立体的人物。(2分)
10.(3分)【参考答案】D 【解析】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剽轻,若为所绊,将有后虑,不如遣骁将屯巴陵,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而鄂州围解矣。【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11.(3分)【参考答案】A 【解析】“丁内艰”指母丧,即母亲去世。【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12.(3分)【参考答案】C 【解析】“期岁”,指满一年,而非选项中所说“不到一年时间”。【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13.(10分)【参考答案】(1)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过、兴”,句式“为……所”各1分,句意2分。)
(2)(梁太祖)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贰、破、署”各1分,“署”为“暂任”之意,从宽可处理为“任命”,句意2分。)
14.【答案】(5分)C、E(答对一个给2分,答对两个给5分。)【解析】C项第四句表 达的不是“要爱惜柳条不攀折”之意,而是说“即使春风有情,却又怎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离别之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呢?”E项后两句大意是说“替我告诉行人不要把柳枝折尽了,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这样可能更好。”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和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15.(6分)【答案】①第一首充满悲伤的情调,写离别之愁。(2分)前两句写尽了离别之愁,后两句表达离别的痛苦。(1分)②第二首富有乐观气息,对未来再次相见充满希望。(2分)最后两句写杨柳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待人归来。给送行者以希望和安慰。(1分。)
16.(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17.C(①错误。先声夺人:指在与对方或对手较量以前,张扬声势来压倒对方或使对方畏惧、退却;后也指做事要抢先一步。此处语境并没有“压倒对手”或“抢先一步”之意。②正确。望其项背:指望见对方的颈项和背脊,意谓程度与之接近,多用于否定式,表示难以追赶。③错误。如履薄冰:像踩在薄冰上,比喻随时都会发生危险,做事极为小心谨慎。此处语境想强调的是危险,而不是谨慎。④错误。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成语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因为原文已交代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解决。⑤正确。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盛行于一时一地,成为一种风气,含褒义。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8.B
19.【参考答案】(3分)D
【解析】第一处句中“改变着”是进行时态,排除A与C。第三处有递进意味,用“而”更好。第四处,“但”主要强调事情或者情况跟预期或者常理相反,重点是后面的部分;“不过”也表示转折,用另一种情况对前面的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强调前后两方面。因此,选择D更恰当。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20.【参考答案】(5分)①这个称呼与董奉的传说有关(或这个称呼源于董奉的传说)②人们用杏林称代中医 ③称赞医生的医德医术(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
21.(2)不是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做题效率(3)不是提高做题效率在高考中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22.①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歌颂了边防将士的忠勇,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是家国情怀,也是一种大无畏精神。)
②出自宋代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重要性。)
③出自杨绛《一百岁感言》(面对人生起伏,淡定与从容。)选一二,不惧艰险,亲身躬行/坚守梦想,脚踏实地 选一三,不惧风寒,心怀天下/勇往直前,不惧荆棘 选二三,不惧风雨,脚踏实地 选三四,不惧风雨,从容淡定
选二四,人生之志须躬行,云开月明见从容 选一四,守望一轮心中的明月/心怀天下,从容淡泊 参考译文: 李珽,字公度,陇西敦煌人。李珽聪明颖悟,有才学,尤其擅长词赋。二十四岁考中进士,初次做官授任校书郎,授官为监察御史。不久为母亲守丧。这之前,父亲的灵枢远在外地,家中贫困无法办成丧事,他和弟弟李琪冒着腊月的风雪,身穿粗麻丧服,手拿丧棒,含哀求人,因此双亲得以迁到一起合葬。而李珽每天不超过一顿饭,常虚弱地躺在丧舍中不能起身。深受当时有才德的人赞叹。服完丧,再次诏任御史,因瘦弱不能赴任,过了一段时间才就职。天复年间,淮寇大举包围夏口,逼近巴陵,梁太祖担忧,急命成汭率水军十万人到鄂州援救。李珽进言说:“如今成船载一千名甲兵,就要载一倍的粮食,有紧急情况不能行动。吴人剽悍轻捷,如果被他们牵制,会有后患。不如派骁将屯住巴陵,一个月不和他们交战,那么吴寇就会断粮,而鄂州就解围了。”成汭性格刚强独断,不采纳。淮人果然乘风放火,船全部被烧毁,士兵全部落水淹死,完全如李珽所料。第二年,梁太祖任元帅,因襄阳对自己有二心,率兵攻破襄阳,让李珽暂时担任天平军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违抗命令,梁太祖率兵十多万人包围他,于是召李珽起草声讨书,李珽(马上到外面)手不停笔,立刻写成,大为梁太祖赞赏。梁太祖登第那年,宰臣授任他为考功员外郎、知制诰,李珽(多次上书坚决推辞)不久以原官监管曹州事务。曹州距离京城不远,官吏百姓强横狡猾,前后十多人在这里做官,没有能善始善终的。李珽在任一年,百姓就得以安宁的生活。入朝任兵部郎中、崇政院学士。不久,因冯行袭病重,出任许州留后。这之前,冯行袭有牙兵二千人,都是蔡州人,梁太祖深为忧虑,于是派李珽飞驰赶去,以便窥视他们的动静。李珽到达客舍后,召见将吏亲自加以抚慰。冯行袭想派人代他接受诏书,李珽说:“头向东身穿朝服,是礼仪。”于是在冯行袭卧室内宣读诏书,令他自己好好补养,如有不测,子孙都享后福。冯行袭哭泣着告谢,于是解下二印交给李珽,让他代管军府之事。到庶人朱友珪篡位时,李珽授任右散骑常侍,并担任侍讲学士。讨伐朱友珪那天,军士大乱,李珽这天晚上被乱兵杀伤,死在洛阳。李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和弟弟李琪和睦相爱,受到士大夫称赞。
第五篇: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2014.5.25
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2014.5.2
524.2013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变成了全民狂欢“购物节”。据统计,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亿元的成交额。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商务模式相比,对居民消费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下列传递路径正确的是
①居民收入增加②流通环节减少③消费观念转变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⑤流通成本降低⑥商品价格下降⑦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A.①一③一⑦一④B.⑦一⑥一③一④
C.①一⑥一②一④D.②一⑤一⑥一④
25.2013年,我国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将20多种新农合重大疾病优先纳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范围,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这表明
①我国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②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健全保障体系
③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的物质保障④商业保险提供的是基本生活保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下为近年全球直接对外投资流入图。图中信息对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启示是: ①不断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
②抓住有利趋势合理放宽外商投资准人条件
③制定应对别国倾销与反别国倾销策略
④形成以技术品牌等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7.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民工的比例,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该举措
①保证了农民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特点
③优先保护了农业转移人口的权益④能够有序扩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8.2014年1月2日,国务院就《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办法从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政府坚持民主决策,审慎行使权力②政府坚持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保障人权④公民参与民主监督,通过信访举报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9.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背后,是频频告急的土地污染,步步逼近的耕地红线„„为确保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部分人大代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尽快制定粮食安全法的议案。这表明
①人大代表有权监督政府的行为②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坚持对人民负责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④人大代表行使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0.201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20周年,目前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有一些低俗不堪的内容腐蚀人们的身心健康。针对网络文化网民应
①提高辨别眼力,抵制腐朽文化②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文化素养
③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四有公民④加强管理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1.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基于 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学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递、沟通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一百年来山东吕剧始终与民众民间和现实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李二嫂改嫁》曾风靡全国,现代的《百姓书记》因深受观众的喜爱而荣登全国十艺节开幕式舞台。这说明
A.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文化创作的标准B.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C.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瑰宝D.社会实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3.只需一个按钮,家里的空调、热水器就可启动迎接您的到来;家里房门刚开启一条缝,您马上就会收到短信:有人进您家门了。这些科幻电影里的场面如今成为现实,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具有客观性条件性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人们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突破规律的制约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4.2014年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100亿元,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以奖代补”。制定重点行业能效、排污强度“领跑者”标准,对达标企业予以激励。下列选项与这一举措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B.明者因肘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C.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D.纵使思忖千百度,不如亲手下地锄
35.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的②矛盾同一性寓于矛盾斗争性之中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④价值观是能否拥有美好人生的向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班级姓名
40.(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发达国家的发展证明,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1)简要描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材料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0分)
材料三:在我国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多次召开民主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对我国城镇化的意见和要求;部分人大代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意见,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提出科学议案;政协委员们也纷纷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10分)
41.(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迹。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日前,山东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1)“有生命,就要有所作为,有奋斗就有幸福”是朱彦夫一生的真实写照。请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谈谈朱彦夫的先进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8分)
(2)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12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唯物辩证法依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