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精)(推荐)

时间:2019-05-14 06:5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精)(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精)(推荐)》。

第一篇:《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精)(推荐)

《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中国网 | 时间: 2007-04-23 | 文章来源:新华网

《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

为全面、系统、具体地阐述我国2007年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措施,有效指导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根据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的要求,保知办会同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制定了《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包括10个方面的内容,276项具体措施。

按照《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各相关部门将在立法方面起草、制定、修订14个涉及商标、版权、专利和海关保护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管理办法,7个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在执法方面将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打击盗版教材教辅专项行动、“蓝天会展行动”等14个专项整治行动,11个日常执法项目;在审判工作方面将采取8项措施保障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在机制建设方面将采取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完善、规范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服务功能等8个方面,46项具体措施;将通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录制宣传节目、召开新闻发布会等8种形式,74项具体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将通过编写培训教材、举办各类培训班和讲座等 36项具体培训措施,对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司法执法人员、企事业单位人员、法律工作者和大中小学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中将通过对话、考察、合作、交流和培训等26项具体措施,加强商标、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将通过筹建公安机关重点联系企业名录、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有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等9项具体措施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将通过定期召开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会议,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热线及网络服务平台等8项具体措施为权利人提

供服务;另外,还将重点开展23项知识产权保护课题研究。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一、立法计划

(一修订有关商标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 1.加快《商标法》修改工作进程,完成修正案草案。2.继续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工作。3.抓紧修订《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规定》。

(二起草、制定、修订有关著作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1.为加强对我国优势领域—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积极开展《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的调研和起草工作。

2.为实施著作权法律、法规,制定并出台《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办法》。3.结合国情,制定并出台《教科书法定许可付酬办法》。

4.为降低著作权人维权成本,保障著作权交易安全,修订并出台《作品自愿登记管理办法》。

5.为适应著作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做好《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调研工作。

6.根据《著作权法》,抓紧制定《广播电台电视台法定许可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办法》。

(三起草、制定、修订有关专利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1.研究修订《专利法》。

2.抓紧修订《专利代理条例》,规范专利代理行为。3.起草制定《跨区域专利案件联合执法办法》。

(四起草、制定、修订有关对外贸易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

1.研究制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办法》。2.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五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1.根据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实际情况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在总结2004年以来知识产权刑事审判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研究,进一步完善“两高”《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制定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3.制定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4.继续开展关于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字号与商标权利冲突、音乐电视著作权案件等方面的调研,出台司法解释。

5.进一步深入开展专利侵权判定有关问题调研,根据《专利法》修改情况适时研究制定涉及侵犯专利权认定标准的司法解释,解决审判实践中比较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

6.进一步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司法审查的范围、标准、程序、裁判方式等问题的调研,条件成熟时,出台司法解释。

7.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

二、执法计划(一专项行动

1.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坚决打击各类侵权盗版活动,树立我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

2.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盗版教材教辅为重点的专项行动,严肃查处学校购买、使用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的行为。

3.将网络侵权盗版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切实维护中外权利人的合法利益。4.继续开展“蓝天会展”专项行动。

5.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盗版DVD压缩碟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音像市场专项整治。

6.开展打击音像游商地摊及无证照经营行为的专项行动。7.开展专项行动,切实加大保护奥林匹克标志的力度。

8.继续部署开展查处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查处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企业名称等行为。

9.开展农用物资商标专用权、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

10.开展以茶叶、果品、酒类、副食品等地理标志为保护对象的专项执法检查。

11.巩固网络专项治理成果,继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行动。12.巩固计算机软件预装管理的成果,继续开展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治理行动。

13.组织“3·15”、“4·26”期间的集中执法行动。14.开展打击假借专利评奖等手段进行诈骗的行动。

(二日常执法

1.联合督办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要案件。2.依法及时批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分子。

3.继续贯彻实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并加强对该办法执行的检查监督。4.查处走私电子游戏机的违法行为。

5.继续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业务环节的执法,主要包括广东、浙江、上海和福建地区的口岸和邮递、快件运输渠道的执法。

6.严厉查处侵犯涉农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加大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特别是涉农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重视农业用商品(尤其是农药、种子等农用物资商标、农民常用消费品商标的保护和农民投诉商标案件的处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7.加强对中外公众关注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的监管,依法规范市场主办者和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切断侵权假冒商标商品的市场流通渠道。

8.以商标印制环节、定牌加工和商品交易市场为重点,加强商标日常监管,规范商标使用行为,建立健全从源头上遏制商标侵权行为的长效机制。

9.加强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严厉打击侵犯驰名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企业的商标权益。

10.加大力度查处利用网络从事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11.以查处大案要案为突破口,严厉查处生产印制假标识、假包装物的行为;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尤其是冒用国内外知名品牌厂名厂址;伪造、冒用他人质量标识,以及标识内容与标准规定不符的行为,加大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大对假冒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日常执法检查;利用定牌加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三、审判工作计划

(一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职能作用,保障全社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1.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职能作用,依法运用各种刑事制裁措施,发挥刑罚的惩治和威慑功能,认真、及时地指导案件的审理工作,有效打击和预防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

2.依法妥善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严格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合理适度保护创新成果,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3.依法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发挥行政审判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为的司法审查职能,依法支持行政机关制裁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秩序,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4.进一步加强对法律适用问题的审判监督。重点监督不同法院裁判标准不一致的案件、在法律适用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件以及涉及专利商标确权司法审查一般标准的案件;加强对关联案件的协调工作;建立健全案例指导制度。

5.继续加强对各级人民法院审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监督指导的力度,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重大案件的督办制度,确保依法惩处。

(二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保持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1.各级法院与公安、检察机关和其他行政执法机关在依法各司其职的同时,继续密切配合并加强沟通协调,对有关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依法及时审判,实现良好的审判效果。

2.针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容易混淆的特点,继续在审理中严格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3.在民事、行政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依法及时将犯罪线索或涉嫌犯罪内容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处理。

四、机制建设计划(一加强知识产权宏观管理

1.研究并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制定工作。2.研究并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制定工作。(二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

1.要完善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跨地区的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工作机制。完善、扩展信息服务、案件督办、数据统计、状况评价、监测预警工作平台的功能,实现执法协调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有机衔接。

2.继续督促落实《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3.继续按照《关于在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要求,加强执法衔接。

4.继续按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加强执法衔接。5.继续按照《关于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要求,加强执法衔接。

6.建立由国家版权局牵头的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7.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与美国专利商标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三完善、规范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1.各地要根据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建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机制的意见》(整规办发[2006]42号制定实施细则,建立高效的保护知识产权执法协调机制,逐步形成行政保护、司法保护、权利人维权、行业自律、中介机构服务和社会监督共同发挥作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进一步完善“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建设,向重点城市和区域延伸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并健全监管制度,确保“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规范运行。

3.出台《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办法》。

4.出台《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服务开发区、高新区、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

5.在中博会、西洽会、“9·8”厦门投洽会期间,组织50个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与54个国家级开发区签订合作备忘录。

6.指导和组织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加强法律法规及基础知识学习。编撰《保护知识产权百题问答》,并发放各地。

(四完善执法监督机制

1.各级检察机关要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认真审查行政执法机关抄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认为确属涉嫌犯罪、应当移送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送的,要向行政执法机关提出移送的书面意见并督促落实,对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也要提出纠正意见。

2.各级检察机关要继续依法严肃查办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背后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违纪、犯罪行为,坚决打掉其“保护伞”。

3.要着力研究解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对于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标准、证据要求等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推进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

4.要加强对衔接工作规范化、建立长效机制的研究,必要时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

5.要推动各地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信息共享机制。6.继续认真落实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个案协商等制度。

7.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变主管部门负责制为执法主体负责制,明确各种违法行为的执法主体,强化执法主体的直接责任。

(五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

1.继续加强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建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力量,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2.抓紧研究解决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确权纠纷解决机制问题。

3.适当调整民事案件级别管辖标准,尽可能地扩大中级法院受理一审案件的范围,逐步做到高级法院不审理不具有普遍法律适用意义的一审案件。

4.探索试行调查令的作法。对于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而当事人无法自行取得的证据和当事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证据,可以由法院授权当事人的代理律师进行调查取证。

5.探索中止诉讼中的担保和当事人利益约定机制。在权利稳定性难以判断的情况下,权利人愿意提供有效担保的,可以不中止诉讼,或者视当事人就其可得利益或所受损失的计算方法达成协议的情况决定是否中止诉讼。

(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体制

1.研究制定推进高素质知识产权律师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规划。2.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律师人才功能的管理体制。(七建立完善预警、维权和监管平台 1.建立信息行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2.研究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

3.建立会展侵权企业“黑名单”制度,制定相应惩罚措施。

4.研究建立出口侵权货物企业、报关行甚至报关员“黑名单”制度。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向海关申报的货物在一定期限内提高查验率。

5.组织开发“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系统”,以提高全国海关对知识产权案件信息的共享程度,帮助各海关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执法重点。

6.建立数字版权监管平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版权行政执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

7.完善并充分发挥中国专利技术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

8.启动全国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工程,筹建文化市场知识产权办公系统,研究设立文化市场举报奖励基金。

(八其他

1.筹建打击互联网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监控“鹰眼小组”,主要负责互联网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预防和侦控工作。

2.推进把知识产权鉴定纳入司法鉴定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建设,逐步使知识产权鉴定法制化、规范化。

3.进一步改进音像市场管理,建设长效管理机制,高度重视合法音像门店管理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经营行为坚持严管重罚。

4.建立并启动“打击侵权盗版举报、查处奖励资金”,鼓励、奖励举报和查办侵权盗版案件有功人员。

5.组织对印刷复制企业的专项督查和检查,依法查办印刷复制违法违规案件。6.建立相关药品专利信息平台,加强药品注册信息化建设。7.积极推行执法协作责任制。8.开展专利执法考核评价工作。

9.加强知识产权执法信息的统计与公开。

五、宣传计划(一宣传方向

1.加强对群众的普及教育,增强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2.及时报道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措施打击盗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教育群众,震慑罪犯。

3.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宣传一批保护知识产权的先进个人和企业。4.加强网上宣传教育,组织网上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主动引导国际舆论。(二大型宣传活动

1.2007年4月20日,举行宣传周活动开幕式。2.组织“保护知识产权志愿者行动”。

3.将于4月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出版物活动,销毁包括光盘、电子出版物、软件、图书、报刊及其它纸载体非法出版物。

4.配合2007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指导各地、各部门通过举办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集中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

5.加强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

6.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现场咨询活动。

7.继续组织年度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活动,促进自主创新,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观念。

8.开展以“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为主题的“第九届全国音像市 场法制宣传”活动。

9.开展违法音像制品销毁活动。

10.以“反假冒、反盗版”为主题,对外开展系列宣传活动。11.2007年4月上旬,组织“版权保护与经济发展”巡回报告。12.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当代大学生版权保护主题教育”。13.开展“享受音乐、尊重创作”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14.开展“网络世界,正版中国—版权保护主题漫画网络宣传”活动。15.举办“4·26知识产权主题晚会”。16.开展知识产权组歌征集活动。

17.举办主题为“走进知识产权”的“开放日”活动。

(三增加执法透明度

1.全面落实知识产权审判公开制度,继续做好民事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的上网公开工作,积极推进刑事知识产权生效裁判文书的上网公开工作,力争扩大“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的容量和知名度。

2.选择有影响的案例,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业协会和有关部门的代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等代表性人士旁听庭审,增强审判的公开性和公信力。

3.结合人民法院新闻发布制度,适时发布知识产权审判中的重要信息和典型案例。与此同时,在不影响案件正常审理和当事人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媒体报道提供便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闻发布制度的作用。

4.定期在《人民司法》、《中国审判》、《法律适用》等公开出版物以及中国法院网等公开媒体上公布典型案例和审判信息等,加大对社会关注案件和工作成就的宣传报道,有条件的地方要力争同时以英文对外宣传。

5.通过《检察日报》、正义网及其他媒体,及时宣传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情况、典型案例等。

6.推动企业软件正版化,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逐步通过其政府网站公布正版软件信息。

(四录制宣传节目

1.录制一期CCTV《对话》节目。

2.录制“12312”品牌训练营《幸运52》节目。3.制作加强商标保护工作的专题节目。

4.拍摄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电视剧。(知识产权局、高法院

5.制作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题片、宣传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6.召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闻发布会。7.拍摄知识产权系列公益广告片。

8.努力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相关专题电视栏目。9.录制“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系列宣传片。(五召开新闻发布会

1.2007年4月上旬,召开“2007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2.结合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山鹰二号”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论坛以及会同有关部委共同主办“2007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等形式,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揭露、教育、警示、感化等综合效能。

3.召开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针对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开展涉及产业专利申请与技术发展动向的信息跟踪与发布活动。

4.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保护商标专用权有关情况做介绍。5.2007年2月,召开“打击网络侵权盗版、推进使用正版软件”新闻发布会,公布重点案件。

6.召开“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六举办论坛和交流会

1.举办“2007'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2.举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论坛。

3.举办知识产权保护刑事论坛,发布2006年“山鹰二号”专项行动重点案例。4.举办信息产业知识产权高峰论坛,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和能力。5.举办中外知识产权交流会,交流经验,促进合作。6.举办药品领域知识产权论坛。

7.与《中国日报》社合作举办主题为“依靠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论坛。8.举办“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七出版图书、印制宣传册

1.组织编写《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全手册》。

2.加强对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人员的业务指导,组织编写《执法司法人员知识产权读本》。

3.大力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组织编写《公民知识产权法律知识读本》向基层单位发放。

4.出版加强商标保护工作的图书,印制宣传册。5.制作介绍中国知识产权文化的宣传片、图书及挂图。6.编辑典型专利案例汇编。

7.举办青少年创新大赛,出版有关青少年读物。8.办好《中国知识产权报》。(八公布典型案例

1.发布文化系统2006年反盗版“阳光行动”十大案例。

2.发布海关系统2006年保护知识产权十佳案例。3.定期整理和发布典型的国内和涉外商标侵权案例。4.定期整理和发布向司法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典型案例。5.发布质检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件。(九其他

1.组织“2006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十大事件评选”。2.组织“保护知识产权”征文活动。

3.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网上问卷调查,征集社会建议。4.举办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业务人员知识竞赛。5.选择部分素材,制作动漫,加大宣传力度。6.表彰第二届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

7.加强知识产权的海外宣传力度,及时宣传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所取得的成绩和进展,正确引导海外舆论导向,树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海外正面形象。

8.继续加强网站宣传,不断充实“中国商标网”的内容。9.举办质检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网上访谈。

10.出版中国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特刊,开展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知识竞赛。

六、培训教育计划

(一制定培训规划、编写教材

1.组织编写保护知识产权培训系列教材。

2.适时修订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培训大纲,重点加强对民商法律基础、专业审判技能和科技基础知识等的培训。

3.编辑可经常更新的活页《鉴别侵权货物手册》,发放到各个海关业务现场。4.制定印发《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指导纲要》。(二领导干部知识产权培训

1.举办厅局级执法司法人员“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专题研讨班。2.执行中德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培训项目,举办三期培训班。

3.拟在有关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进修班、培训班等教学计划中列入版权保护专题讲座。

4.举办市(地级领导干部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研究班。(三基层司法、执法人员知识产权培训

1.发挥国家法官学院定期集中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力争使每个知识产权法官每两年能有一次到法官学院学习的机会。

2.在国家法官学院等培训机构举办两期知识产权新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培训班。

3.与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一期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培训班。4.重点加大对西部地区知识产权法官的培训,最高法院将在业务研讨、专项培训、课题调研等方面对西部法院予以倾斜。

5.在今年检察机关的培训工作中加大知识产权的内容,并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国家保知办举办的培训活动。

6.继续通过业务培训、远程教学等形式,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安民警知识产权执法培训教育活动。

7.举办保护著作权、打击侵权盗版培训班。

8.组织面向厅局级执法人员和执法民警的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培训班,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解决公安机关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工作过程中的理论与实务问题。

9.分片举办3-4期基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共同探讨打击盗版音像制品和违法网络文化经营行为的做法和经验。

10.召开全国网络文化工作会议,加强对网络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

11.继续加强对口岸海关执法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提高现场查验关员对侵权商品的鉴别能力。在做好沿海口岸培训的同时,加大对内陆口岸的培训。

12.加强对省级工商局的业务指导,举办全国或部分地区基层商标执法人员培训班。

13.举办1-2期普及商标国际注册知识的培训班。

14.针对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开展定向培训。

15.举办农产品出口企业商标国际注册培训班,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出口企业重视商标国际注册。

16.举办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培训班。

17.开展对一线质检执法人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培训。

18.举办市(地级版权行政管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加强对新轮换至版权管理岗位的人员和基层版权行政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19.举办知识产权执法高级研修班。20.继续举办全国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四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培训

1.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培训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培训。

2.举办1-3期面向信息产业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工作培训。3.对外贸企业、我驻外经商处及地方外经贸部门进行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培训。4.针对企、事业单位以及版权与相关权利人组织的工作人员举办版权专业知识培训班。

5.举办企业领导人及知识产权管理者知识产权研讨班。(五基础教育

1.开展知识产权律师培训,加大高素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工作力度。

2.继续加大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培养力度,扩大培养规模。

3.继续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计划

(一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

1.与欧盟世贸项目办公室合作,就商业秘密和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问题举办两期培训或者研讨。

2.积极组织和参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出国考察、交流和培训活动,加强与知识产权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交流合作。

3.与美方商讨在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框架下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工作组事宜,共同开展刑事法律研究、培训交流以及行政执法领域的相关工作。

4.继续积极开展与各国公安执法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5.组织公安机关执法培训代表团赴德国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培训考察活动。(二加强商务和海关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1.继续加强中美知识产权对话工作。

2.继续加强中欧知识产权对话工作,推动实施中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二期。3.推进与相关国家知识产权方面的交流与合作。4.继续深入开展国际间海关执法合作。(三加强著作权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1.定期召开中美电影版权保护协作机制联席会议,总结中美电影版权保护协作机制的经验,加强中美双方的沟通与理解,继续探讨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合作的有效模式。

2.派出代表团访问有关国家和地区,调研、了解其电子游戏、动漫、游戏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借鉴其有益经验。

3.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亚太地区表演者版权和相关权研讨会。4.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2007年国际版权论坛”。5.做好中美、中欧、中澳、中日、中韩版权保护合作项目。

6.派员到美国版权局开展中长期工作交流。(四加强商标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1.与美、日、欧盟三国(地区商标注册机关加强交流合作,举办高层会谈。2.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举办地理标志国际研讨会。3.与美国合作举办中美商标注册申请热点问题研讨会。

4.签订中美商标战略工作计划和中意2007年商标行动计划,加强与上述两国在商标领域内的双边合作。

5.加强与国外商标注册机关的联系,加大我国商标在国外的保护力度。6.选派商标审查和管理工作人员赴国外学习交流。(五加强专利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

1.与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产权机构举行高层会晤。

2.与美日欧盟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知识产权机构合作,开展专家互访,派员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促进业务交流。

3.派员赴国外大学法学院学习,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4.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机构和一些国家知识产权机构合作举办知识产权研讨会或培训班,促进相互理解,提高政府和企业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水平。

5.召开面向各国驻华使馆、驻华代表处、在华投资企业和商会的业务沟通会。

八、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计划

1.筹建公安机关重点联系企业名录,将国内知名企业与国外重点企业共同纳入知识产权执法保护机制,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执法保障。

2.增强加工贸易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3.适时召开国有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以加快提高国有大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为重点,全面部署国有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4.组织调研国有大型企业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有关情况,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国有大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

5.采取自身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引导企业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加强队伍培训。

6.推广企业知识产权操作技巧,促使企业大力增强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灵活掌握各类知识产权策略与技巧,积极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7.对我国企业在国外的商标注册和保护情况进行调研,支持形成更多拥有自主商标、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8.通过执法打假保名优行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9.全面落实《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积极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九、为权利人提供服务计划

1.召开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会议,听取权利人意见和建议,解决权利人反映的重大问题。

2.推动和引导律师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领域,在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发挥好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

3.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热线及网络服务平台。

4.进一步完善商标审查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进度,着力解决商标注册周期不断延长、恶意申请、恶意异议、恶意转让等损害当事人商标利益的问题。

5.做好商标注册与管理自动化系统的三期建设工作,为实现商标网上申请的目标主动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而全面实现网上申请。

6.建立地理标志工作联系点,深入调研保护地理标志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7.进一步健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建设,积极推进文字、摄影、电影等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筹建工作。

8.建立健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和行业协会。

十、专题研究计划

(一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1.开展保知工作的社会监督和执法协调体系建设研究。2.开展保护知识产权状况评估和信息预警机制研究。3.开展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问题研究。4.开展知识产权制度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研究。

5.开展现阶段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与运用问题研究。6.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与协调机制问题研究。7.开展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综合能力问题研究。(二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1.开展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调研。

2.加强对知识产权滥用和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三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

1.加强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司法保护研究,争取出一批理论成果,对有关知识产权法律的修改、完善提供理论支持。

2.完成知识产权诉讼证据的调研,并努力将调研成果予以转化。

3.重点开展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问题的调研,进一步规范有关审判工作,细化和统一司法标准。

4.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理论研究,争取出一批理论成果,对有关刑事法律的修改、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5.对我国当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总体情况、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及时总结研判,为下一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6.研究办理涉烟刑事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和知识产权律师人才队伍建设课题研究。(五商标权保护研究

1.认真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专题研究中“商标战略研究”、“商业秘密相关问题研究”的专项课题任务,并积极推动从课题研究转向课题实施。

2.对如何打击“傍名牌”和侵犯商业秘密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和执法探索。3.研究探索对知名商品的有效保护途径,探索实行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备案制度。

(六著作权保护研究

1.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开展“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研”项目。2.开展版权代理管理体制调研,研究拟订“著作权代理机构管理办法”。3.调研论证版权仲裁机制,探索和推进符合中国特点的版权仲裁制度。(七专利权保护研究

开展我国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保护问题研究。

第二篇: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有效推动2011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按照“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突出专项、推进协调、强化宣传、规范管理”的指导方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制定、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专利、商标、版权法律法规和规章

(1)做好修改《专利代理条例》工作。

(2)修改《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

(3)研究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和《职务发明人流动中利益共享办法》。

(4)做好《商标法》修改工作,加快立法进程,启动《商标法实施条例》修改的调研工作。

(5)积极推进《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改工作。

(6)加快《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立法进度。

(7)制定《教科书法定许可付酬办法》,推动《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修订。

2.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8)继续推进《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立法协调工作。

(9)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研究《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的立法可行性。

(10)推进《对外贸易法》中“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配套规章制定工作,协调起草《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指南》。

(11)加快《中医药法》的立法进程,继续做好《中医药法》立法的沟通协调工作,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12)完成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

(13)完善《涉及专利的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暂行)》。

(14)研究制定并发布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审批规则。

(15)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工作,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完成后,着手配套实施细则的起草、调研工作。

(16)组织开展《国防专利条例》修订工作,制定国防知识产权相关规章。

3.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17)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部分地方人民法院试行由知识产权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

(18)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9)制定《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完成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司法保护调研,起草关于审理网络著作权案件的司法解释。

(21)适时起草关于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判标准和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指导性意见。

(22)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若干问题的意见》。

(23)继续修改并适时下发实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及《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若干意见》等劳动法律配套规章,完善有关竞业限制等商业秘密保护政策。

(24)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施行,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扶持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传承机制建设政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类保护规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管理办法》、《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等政策或指导性文件。

(25)出台《版权行政执法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版权行政执法体制,支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开展版权执法工作。

(二)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

1.开展专项行动

(26)全面贯彻落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协调专项行动开展,推动我国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建设。

(27)大力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2011年按期完成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配合财政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做好经费保障和软件资产管理,构建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软件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外资、民营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做好30家企业软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

(28)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专项行动,加强对互联网站的主动监管,加大对网络侵权案件打击力度,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盗版影视作品、软件下载服务以及运营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侵权犯罪活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网络版权行政保护的常态化机制。

(29)继续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专项行动,强化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全国专项行动整体推进。

(30)按照《关于做好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律师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组织引导律师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代理工作。

(31)组织全国农业行政部门实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方案》,曝光一批侵权假冒企业,灭活处理一批假冒伪劣授权品种种子。

(32)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行动。

(33)结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中央企业知识产权自查自纠活动,并指导中央企业制定相应知识产权应急预案。

(34)根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要求,在全国海关范围内积极推进和部署,继续保持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侵权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不断完善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配合机制,对进出口侵权商品的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35)提高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效,重点查处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违法行为,切实扼制恶意商标抢注行为,严厉查处违法印制商标标识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的行为。

(36)推进和落实打击生产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集中整治一批重点地区,并积极探索建立打击假冒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打击假冒,保护名优”工作。

(37)组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重点地区查缴盗版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对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

(38)组织开展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依法查处无证无签生产经营林木种苗、新品种侵权和假冒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育种者权益。

(39)组织落实《知识产权系统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坚决打击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加大接受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力度,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部门间区域间执法协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调配合,切实做好执法检查与督导工作。

(40)依法积极配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严厉制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充分发挥惩罚和震慑犯罪功能。

(41)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及时予以批捕和起诉,对重大、有影响的案件加强督办。

2.加强日常执法

(42)组织编写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指导手册,帮助一线执法人员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规范受案、办案工作。

(43)加强DNA等执法鉴定技术研究,制定主要作物的DNA指纹图谱鉴定规程,支持建立有资质的品种鉴定机构,完善品种权执法鉴定体系。

(44)积极开展计算机预装盗版软件的市场治理,集中加强对计算机生产企业的源头治理,加大对软件等重点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

(45)推动建立版权争议调解机制,基本形成司法和行政有机衔接的版权争议民事调解机制。

(46)组织制定发布《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47)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深入开展“5?26”执法推进工程和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工作。

(48)组织全国法院开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题活动,召开“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公开座谈会”。

(49)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

3.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工作

(50)继续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试点工作。

(51)有效完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制度,进一步扩大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法院的范围,完善已指定法院的地域管辖范围。

(52)实施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基层基础建设“三五工程”,选择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五个基层法院作为首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示范法院,选择五个中院作为首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五所重点高校作为首批中国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

(53)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依法严肃查办行政执法部门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徇私舞弊等行为,及时予以监督纠正。

(54)进一步推动“两法衔接”工作,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关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

(三)发展知识产权服务

(55)组织制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分类规范、准入条件、执业规则等知识产权登记管理相关文件。

(56)就律师从事专利、商标代理业务的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律师从事专利代理业务创造条件,推动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规范性文件出台。

(57)研究制定《律师从事专利业务指引》、《律师从事商标业务指引》等指导性业务操作指南,帮助全国律师开展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业务。

(58)吸纳更多的知识产权中介组织为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服务,支持农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农业知识产权为纽带开展相关服务活动,指导种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和维权救助工作。

(59)继续做好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规划的落实工作,完善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功能和区域布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

(60)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指导信息,通过编写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报告、发布行业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继续在境外知名展会上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等多种方式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指导和协助我国企业处理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中心试点。

(61)定期开展中美337调查交流,积极组织对337调查的立法修订进行评议,表达我国内产业、企业关注,加强对重大案件企业的应诉指导,同时对在337调查中取得胜诉的企业,努力协调各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

(6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方案,制定全国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标准体系,统筹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初步建立起提供公众服务的数据库群。

(63)充分发挥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和版权中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其市场行为,支持其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64)创新版权公共服务形式,增强版权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作品登记和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的质量和数量。

(65)重点建设和完善林业植物新品种、与林业有关的专利、地理标志等内容的林业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林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和重点出口林产品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启动“中国林业知识产权网”,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保护联盟,为林业植物新品种的创造、保护与运用提供服务。

(66)稳步落实《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岸在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领域的合作。

(四)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67)鼓励地方和学校利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可自主支配的课时,组织开展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活动,指导思想品德课教材编写组根据课程标准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教育要求,修订教材。

(68)继续推进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知识产权方向班研究生培养工作。

(69)加大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70)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知识产权培训,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继续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各类培训,提高公务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71)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启动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落实补助经费,制定管理细则、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对学艺者、继承者的助学、奖学等激励措施。

(72)加强版权培训工作,开展领导干部、执法人员、著作权人、版权相关企业经营者版权培训,培养版权专业人才。

(73)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做好落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组织工作,出台具体措施和办法。

(五)推进知识产权宣传和文化建设

(74)进一步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及时报道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展成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报道专项行动查处的一批典型案例,曝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75)结合国际舆论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宣传,充分报道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日益改善,展示我国政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使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全面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76)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专版、专栏,对公安机关打击涉及民生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情况等进行专题宣传,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77)通过《2011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作出部署,根据“六五”普法的要求,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78)指导种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员向全国种业发出诚信守法倡议书,结合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立50周年,编制植物新品种保护宣传册,举办第五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

(79)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和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等平台,做好知识产权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

(80)发挥广播影视大众媒体优势,组织协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的经验成果。

(81)组织编写发布《201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和《2010年全国及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择要》。

(82)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相关工作。

(83)评选并发布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0)》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报告(2010)》,开通“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

(84)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深入普及地理标志保护知识,提高社会对地理标志工作的认知水平。

(六)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85)继续配合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高层交往、双边和多边场合与重点国家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86)组织《生物多样性公约》有关“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的国际谈判,对《名古屋议定书》进行深入研究,为做好我国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做好后备工作。

(87)积极参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加强中荷、中德、中日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双边和多边合作,做好东亚植物新品种保护论坛工作,有效开展东亚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交流与合作。

(88)完善与美、欧、日、俄、巴西、瑞士等国的对话与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牵头开展中欧、中瑞(士)地理标志双边合作协定的谈判工作,增进双边经贸关系,推进建立中美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与欧方探讨建立新一期中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

(89)推动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开展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宣传周活动。

(90)牵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知识产权专家组会议,积极参与各项知识产权议题的谈判,开展知识产权信息交流。

(91)协调参与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议题的谈判,做好已实施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章节或条款的落实工作。

(92)举办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国际研讨会,深入探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相关制度的实施策略。

(93)继续派员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会议,继续跟踪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SCT)会议,马德里法律发展工作组会议等的进展情况,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充分维护我国的商标权益。

(94)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广联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广播组织权利公约》的制定。

(95)做好中美商贸联委会有关版权的后续工作,召开中美网络版权会议,进一步落实“中美版权战略合作备忘录”的实施计划,推进和落实中英版权谅解备忘录2010—2011年工作计划,落实中日和中韩版权合作备忘录框架下相关工作,积极参与中澳、中秘、中哥自由贸易区谈判和中巴、中俄经贸分委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等相关工作。

(96)牵头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发展议程、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保护、专利合作条约改革等议题的国际谈判与磋商,持续推进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平衡发展。

(97)深化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澳大利亚、蒙古等国的双边专利合作与交流,落实双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98)深入落实中国与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谅解备忘录,拓展合作领域,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研讨会”。

(99)进一步加强、拓展与非洲知识产权组织、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两个区域组织的合作,力争开拓与非洲大国知识产权机构新的双边关系。

(100)继续深化地理标志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争取实现与地理标志主要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保护国内外地理标志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第三篇: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加强2011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安排,联席会议28家成员单位共同制定了《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该计划正式印发实施。

《行动计划》按照“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突出专项、推进协调、强化宣传、规范管理”的指导方针,结合实际和各相关部门职能,从制定及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宣传和文化建设以及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等6个方面提出100项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牵头和参与部门。整个计划层次分明,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对我国2011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文)

为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总体部署,有效推动2011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按照“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突出专项、推进协调、强化宣传、规范管理”的指导方针,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制定、修订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专利、商标、版权法律法规和规章

(1)做好修改《专利代理条例》工作。

(2)修改《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

(3)研究制定《职务技术成果条例》和《职务发明人流动中利益共享办法》。

(4)做好《商标法》修改工作,加快立法进程,启动《商标法实施条例》修改的调研工作。

(5)积极推进《著作权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改工作。

(6)加快《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立法进度。

(7)制定《教科书法定许可付酬办法》,推动《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修订。

2.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8)继续推进《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立法协调工作。

(9)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工作,研究《植物新品种保护法》的立法可行性。

(10)推进《对外贸易法》中“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配套规章制定工作,协调起草《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指南》。

(11)加快《中医药法》的立法进程,继续做好《中医药法》立法的沟通协调工作,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

(12)完成对《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

(13)完善《涉及专利的国家标准制修订管理规定(暂行)》。

(14)研究制定并发布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审批规则。

(15)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工作,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完成后,着手配套实施细则的起草、调研工作。

(16)组织开展《国防专利条例》修订工作,制定国防知识产权相关规章。3.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17)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部分地方人民法院试行由知识产权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

(18)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9)制定《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20)完成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司法保护调研,起草关于审理网络著作权案件的司法解释。

(21)适时起草关于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判标准和商业秘密司法保护的指导性意见。

(22)发布《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若干问题的意见》。

(23)继续修改并适时下发实行《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及《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若干意见》等劳动法律配套规章,完善有关竞业限制等商业秘密保护政策。

(24)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施行,研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扶持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传承机制建设政策》、《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分类保护规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实物管理办法》、《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等政策或指导性文件。

(25)出台《版权行政执法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版权行政执法体制,支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开展版权执法工作。

(二)提高知识产权执法水平

1.开展专项行动

(26)全面贯彻落实《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协调专项行动开展,推动我国保护知识产权长效机制建设。

(27)大力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2011年按期完成正版化检查整改工作,配合财政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做好经费保障和软件资产管理,构建使用正版软件、抵制盗版软件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外资、民营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做好30家企业软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

(28)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的专项行动,加强对互联网站的主动监管,加大对网络侵权案件打击力度,重点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盗版影视作品、软件下载服务以及运营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侵权犯罪活动,加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网络版权行政保护的常态化机制。

(29)继续推进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的“亮剑”专项行动,强化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全国专项行动整体推进。

(30)按照《关于做好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律师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组织引导律师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代理工作。

(31)组织全国农业行政部门实施《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子专项行动方案》,曝光一批侵权假冒企业,灭活处理一批假冒伪劣授权品种种子。

(32)组织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行动。

(33)结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中央企业知识产权自查自纠活动,并指导中央企业制定相应知识产权应急预案。

(34)根据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要求,在全国海关范围内积极推进和部署,继续保持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侵权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不断完善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配合机制,对进出口侵权商品的违法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35)提高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效,重点查处侵犯涉外商标和驰名商标的违法行为,切实扼制恶意商标抢注行为,严厉查处违法印制商标标识及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的行为。

(36)推进和落实打击生产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各项工作,集中整治一批重点地区,并积极探索建立打击假冒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推进“12365”举报处置指挥系统建设,继续深入推进“打击假冒,保护名优”工作。

(37)组织“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重点地区查缴盗版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对重点案件进行挂牌督办,限时办结。

(38)组织开展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和保护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林木种苗、依法查处无证无签生产经营林木种苗、新品种侵权和假冒等违法行为,依法保护育种者权益。

(39)组织落实《知识产权系统执法专项行动方案》,坚决打击反复、群体、恶意侵权及假冒专利行为,加大接受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力度,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强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部门间区域间执法协作,推动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协调配合,切实做好执法检查与督导工作。

(40)依法积极配合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严厉制裁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充分发挥惩罚和震慑犯罪功能。

(41)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及时予以批捕和起诉,对重大、有影响的案件加强督办。2.加强日常执法

(42)组织编写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指导手册,帮助一线执法人员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规范受案、办案工作。

(43)加强DNA等执法鉴定技术研究,制定主要作物的DNA指纹图谱鉴定规程,支持建立有资质的品种鉴定机构,完善品种权执法鉴定体系。

(44)积极开展计算机预装盗版软件的市场治理,集中加强对计算机生产企业的源头治理,加大对软件等重点产品的市场监管力度。

(45)推动建立版权争议调解机制,基本形成司法和行政有机衔接的版权争议民事调解机制。

(46)组织制定发布《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47)推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深入开展“5?26”执法推进工程和全国专利保护重点联系基地工作。

(48)组织全国法院开展“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题活动,召开“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公开座谈会”。

(49)做好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

3.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工作

(50)继续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试点工作。

(51)有效完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管辖制度,进一步扩大管辖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的基层法院的范围,完善已指定法院的地域管辖范围。

(52)实施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基层基础建设“三五工程”,选择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五个基层法院作为首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示范法院,选择五个中院作为首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五所重点高校作为首批中国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

(53)开展“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依法严肃查办行政执法部门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徇私舞弊等行为,及时予以监督纠正。

(54)进一步推动“两法衔接”工作,积极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关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

(三)发展知识产权服务

(55)组织制定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分类规范、准入条件、执业规则等知识产权登记管理相关文件。

(56)就律师从事专利、商标代理业务的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律师从事专利代理业务创造条件,推动律师从事商标代理业务的规范性文件出台。

(57)研究制定《律师从事专利业务指引》、《律师从事商标业务指引》等指导性业务操作指南,帮助全国律师开展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业务。

(58)吸纳更多的知识产权中介组织为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服务,支持农业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以农业知识产权为纽带开展相关服务活动,指导种业知识产权联盟开展种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和维权救助工作。

(59)继续做好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支撑体系建设规划的落实工作,完善植物新品种测试机构功能和区域布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植物新品种测试体系。

(60)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发布企业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和指导信息,通过编写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报告、发布行业专利技术分析报告、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培训、继续在境外知名展会上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等多种

方式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指导和协助我国企业处理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中心试点。

(61)定期开展中美337调查交流,积极组织对337调查的立法修订进行评议,表达我国内产业、企业关注,加强对重大案件企业的应诉指导,同时对在337调查中取得胜诉的企业,努力协调各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和帮助。

(62)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化建设,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建设方案,制定全国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标准体系,统筹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初步建立起提供公众服务的数据库群。

(63)充分发挥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和版权中介机构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其市场行为,支持其依法开展业务活动,为其发展创造条件。

(64)创新版权公共服务形式,增强版权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作品登记和著作权合同登记备案的质量和数量。

(65)重点建设和完善林业植物新品种、与林业有关的专利、地理标志等内容的林业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林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和重点出口林产品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启动“中国林业知识产权网”,支持组建多种形式的保护联盟,为林业植物新品种的创造、保护与运用提供服务。

(66)稳步落实《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两岸在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领域的合作。

(四)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67)鼓励地方和学校利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规定的可自主支配的课时,组织开展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活动,指导思想品德课教材编写组根据课程标准关于知识产权内容的教育要求,修订教材。

(68)继续推进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知识产权方向班研究生培养工作。

(69)加大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开展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教育,进一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70)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知识产权培训,加大指导和监督力度,继续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各类培训,提高公务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71)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启动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落实补助经费,制定管理细则、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对学艺者、继承者的助学、奖学等激励措施。

(72)加强版权培训工作,开展领导干部、执法人员、著作权人、版权相关企业经营者版权培训,培养版权专业人才。

(73)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做好落实“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组织工作,出台具体措施和办法。

(五)推进知识产权宣传和文化建设

(74)进一步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及时报道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展成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报道专项行动查处的一

批典型案例,曝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营造保护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良好社会氛围。

(75)结合国际舆论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产权对外宣传,充分报道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日益改善,展示我国政府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坚定决心,使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全面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

(76)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辟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专版、专栏,对公安机关打击涉及民生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情况等进行专题宣传,提升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为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77)通过《2011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作出部署,根据“六五”普法的要求,继续深化“法律六进”活动,推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78)指导种业知识产权联盟成员向全国种业发出诚信守法倡议书,结合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立50周年,编制植物新品种保护宣传册,举办第五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

(79)继续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和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等平台,做好知识产权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

(80)发挥广播影视大众媒体优势,组织协调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积极开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的经验成果。

(81)组织编写发布《201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和《2010年全国及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择要》。

(82)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志愿者相关工作。

(83)评选并发布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0)》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报告(2010)》,开通“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

(84)加强地理标志保护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深入普及地理标志保护知识,提高社会对地理标志工作的认知水平。

(六)扩大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

(85)继续配合开展知识产权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高层交往、双边和多边场合与重点国家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86)组织《生物多样性公约》有关“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的国际谈判,对《名古屋议定书》进行深入研究,为做好我国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做好后备工作。

(87)积极参与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加强中荷、中德、中日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双边和多边合作,做好东亚植物新品种保护论坛工作,有效开展东亚地区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交流与合作。

(88)完善与美、欧、日、俄、巴西、瑞士等国的对话与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牵头开展中欧、中瑞(士)地理标志双边合作协定的谈判工作,增进双边经贸关系,推进建立中美知识产权合作项目,与欧方探讨建立新一期中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

(89)推动在美国、欧盟和日本开展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海外宣传周活动。

(90)牵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知识产权专家组会议,积极参与各项知识产权议题的谈判,开展知识产权信息交流。

(91)协调参与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议题的谈判,做好已实施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章节或条款的落实工作。

(92)举办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国际研讨会,深入探讨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相关制度的实施策略。

(93)继续派员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会议,继续跟踪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SCT)会议,马德里法律发展工作组会议等的进展情况,积极利用国际规则充分维护我国的商标权益。

(94)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广联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广播组织权利公约》的制定。

(95)做好中美商贸联委会有关版权的后续工作,召开中美网络版权会议,进一步落实“中美版权战略合作备忘录”的实施计划,推进和落实中英版权谅解备忘录2010—2011年工作计划,落实中日和中韩版权合作备忘录框架下相关工作,积极参与中澳、中秘、中哥自由贸易区谈判和中巴、中俄经贸分委会知识产权工作组会议等相关工作。

(96)牵头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发展议程、传统知识和民间文艺保护、专利合作条约改革等议题的国际谈判与磋商,持续推进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平衡发展。

(97)深化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韩国、巴西、澳大利亚、蒙古等国的双边专利合作与交流,落实双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98)深入落实中国与东盟知识产权合作谅解备忘录,拓展合作领域,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研讨会”。

(99)进一步加强、拓展与非洲知识产权组织、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两个区域组织的合作,力争开拓与非洲大国知识产权机构新的双边关系。

(100)继续深化地理标志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争取实现与地理标志主要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保护国内外地理标志权利人的合法利益。

第四篇:2008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2008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一、立法计划

(一)修订、制定有关商标、地理标志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1.加快《商标法》修订进程。

2.加快《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工作。

3.配合《商标法》修改,适时启动《商标法实施条例》的修改工作。

4.推动《商标代理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5.制定《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办法》。6.修改《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7.制定《地理标志保护条例》。

8.发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细则》、《地理标志产品标识标注管理规定》、《境外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管理规定》。

(二)修订、制定有关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1.启动《著作权法》第二次修订的调研工作,提出修改建议。

2.完成《广播电台电视台法定许可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办法》的制定工作。

3.完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办法》的起草工作。4.制定《卡拉OK节目内容管理办法》。5.制定《国有著作权管理办法》。

6.修改《作品登记办法》,制订《著作权合同备案办法》。7.修改《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8.制定《著作权集体管理审批和监管办法》。

9.加快《教科书法定许可付酬办法》及其它有关法定许可付酬办法的制定工作。

(三)修订有关专利保护的法律法规 1.完成《专利法》的修订工作。

2.启动《专利法实施细则》的修订工作。3.加快《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工作。

4.配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实施,加快对相关配套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四)制定、修订有关对外贸易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章 1.研究制定《与进出口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研究制定《与对外贸易许可合同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3.加快《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的修订工作。

(五)研究、制定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1.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起草关于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的司法解释,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备案制度。

3.配合《专利法》修订,启动有关专利法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

4.起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5.研究制定《关于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 2 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执法计划

(一)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

1.开展打击利用互联网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网络侵权盗版行为,净化网络市场。

2.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涉外酒店等场所销售假冒盗版产品行为。

3.继续开展 “反盗版天天行动”,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和非法出版物仓储窝点,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市场和印刷、复制企业的管理工作。

4.组织开展奥运保障行动,重点清理整顿音像市场, 下发查缴目录,切实加大对假冒盗版行为查处力度。

5.开展对音像、网吧、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的整顿工作,组织全国文化市场执法交叉检查,督办、查处全国文化市场重大案件。

6.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商品和重点时段,深入开展保护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专项行动,为举办奥运会创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7.继续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行动,选择重大、典型和有影响的案件,做好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

8.开展“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加大对名牌产品及名牌企业的保护力度。

9.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为名牌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10.开展主要类别地理标志产品的监督抽查活动,打击假冒地理标志的行为。

11.开展以整治印刷、复制和运输环节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对图书、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制品及电脑、电子市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追查盗版制品的生产源头,深挖非法印刷窝点和非法光盘生产线,严厉查处参与盗版盗印、非法刻录活动的企业。

12.开展以清理出版物市场为重点的专项行动,围绕奥运会筹备、举办,反复清查书报刊、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经营场所,重点检查城市街区、旅游景点、交通枢纽、宾馆饭店等部位,严格清理销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照经营者。

13.继续开展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行动,巩固计算机软件预装管理成果。

14.组织奥运会期间的打击盗版集中行动。15.开展“雷雨”专利专项执法行动。16.开展“天网”专利专项执法行动。

(二)加强日常执法

1.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建立国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发布制度。

2.印发可随时更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查验手册》,为海关查验人员查获侵权嫌疑货物提供信息支持。

3.以食品、药品商标和涉农、涉外、驰名商标及地理标志为重点,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遏制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4.按照“打防并举”的方针,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中实现对侵权产品的快速鉴别。5.理顺版权行政执法与文化综合执法的关系,加强与文化综合执法部门的分工合作,提高版权执法效率与执法质量。

6.加大对盗版教材教辅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惩制作、销售盗版教材、教辅读物行为。

7.以经济发达省(区市)和中心城市为重点地区,以软件和网络为重点领域,加大版权执法力度,着力改善版权保护环境。

8.加大对以软件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经营性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黑名单”制度,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9.开展执法考核评价工作,督促地方加大执法力度。10.编印《知识产权执法信息》,交流执法经验,提高执法能力。

11.召开全国知识产权局执法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指导地方执法工作。

三、审判工作计划

1.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针对知识产权案件特点,选择、推荐相关领域专家担任人民陪审员,发挥专家在特殊案件审判中的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

2.针对新民事诉讼法实施后再审案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研究统一的再审案件听证程序规则,切实有效解决“申诉难”问题。

3.研究审理“反垄断”民事案件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为配合反垄断法的施行,必要时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反垄断法、做好反垄断案件民事审判工作的专项通知。

4.召开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总结全年的工 5 作,解决实践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面临的新形势,统一司法政策。

5.针对近年来著作权审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和统一有关法律适用的标准,调研信息网络传播权及相关权利保护问题。

6.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出台后,根据需要召开专题研讨会,讨论知识产权审判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难点问题。

7.与农业部联合举办“全国农业植物品种权执法工作研讨会”,研讨植物新品种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四、机制建设计划

(一)完善部门协作和区域互动的工作机制

1.加强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成员单位间的联系与配合,认真落实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个案协商等制度,研究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2.推动建立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加大对跨区域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查处力度。

3.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协作机制,畅通刑事案件的转交、办理渠道,加大刑事保护力度。

4.建立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案件通报、调研培训、表彰奖励等长效机制,有效整合执法资源,建立打、防、控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

5.继续按照《关于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衔接配合的暂行规定》的要求,加强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6.完善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积极 6 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7.进一步完善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制度。8.发挥商标行政执法区域协作组织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商标行政执法的区域协作。

9.促进专利行政执法区域协作机制建设。

10.进一步加强国家专利产业化工程体制机制建设。

(二)健全预警、维权和监管机制

1.制定并发布《信息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完善行业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2.建设企业海外维权工作机制,建立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预警、应急处理和争端解决机制,妥善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提高我国企业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能力。

3.研究制定《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意见》,建立知识产权侵权黑名单制度和参展企业知识产权诚信评价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规制企业海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

4.加快推进网络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开发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网上办公系统,提高文化市场监管效能。

5.建立海关向企业反馈执法情况机制,鼓励和督促企业积极配合海关执法。

6.加大展会商标监管工作力度,对展会上认定的商标侵权企业实施长效监管。

7.在全国大中城市推广“商标授权经营制度”,对成规模的商品批发零售市场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商标监管。

8.大力推进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对假冒伪劣产品做到快 速发现、快速处理、快速通报、快速预警。

9.加快版权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手段在保护版权、打击侵权盗版中的作用,提高版权行政执法的工作效率。

10.充分发挥反盗版举报投诉电话“12390”及国家版权局反盗版举报中心的作用,完善版权举报奖励制度,充分调动版权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建立投诉、举报案件的受理、办理快速反应机制。

(三)加强执法监督机制建设

1.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发挥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更大作用。

2.加大对地方检查机关的监督指导力度,推动各地检察机关依法及时批捕、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3.指导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切实纠正和防止在知识产权执法领域存在的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现象。

4.加强对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标准、证据等问题的研究,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规范化。

(四)探索和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机制

1.继续加强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建设,整合知识产权审判力量,切实发挥司法保护的整体效能。

2.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开展与专利复审委员会等知识产权专门机构的人员交流。3.进一步完善全国法院系统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信息员制度。

4.启动调研工作,对检察机关内部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办理机构进行充分论证。

(五)增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服务能力 1.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管理,健全机制,积极拓展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功能。

2.启用“12312语音呼叫系统”,建立上下一体的工作网络。3.建立举报投诉服务中心间协作机制,发挥50个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

4.继续延伸网络,推动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进驻“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软件园”、“国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以及重点市场。

5.推动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与重点企业建立联系制度,提供针对性服务。

6.继续推动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进驻展会,完善工作机制。7.实施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发区、服务外包示范区等工作站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举办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业务提高班,建立对工作人员的远程教育制度。

8.修订《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考核评比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五、宣传计划

(一)宣传方向

1.及时组织报道中国政府在知识产权立法、执法等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加大外宣力度,报道一批保护知识产权的典型。

2.广泛开展保护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浓厚氛围。

3.加强正面引导,及时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及有关单位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宣传一批保护知识产权的先进个人和企业。

4.及时报道有关部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典型案例,震慑犯罪。

5.加强互联网宣传工作,指导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展网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工作,确保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

6.适时组织境外媒体和中央外宣媒体对重要活动、重大案件查处等进行采访报道。

7.针对外界对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状况的关注,引导中央外宣媒体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1.组织评选、公布2007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十大事件。2.开展“正版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系列公益宣传活动。3.把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纳入2008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加强对全体公民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教育。

4.举办“知识产权保护远程卫星讲座”等活动,集中开展知识产权法制宣传教育。

5.组织开展送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

6.组织开展“百家网站法律知识竞赛”活动。7.组织开展“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8.继续组织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评选活动,增强企业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观念。

9.开展第十届全国音像市场法制宣传活动。10.开展“4·26全国违法音像制品统一销毁日”活动。11.奥运会期间在北京首都机场等主要旅检现场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

12.围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商标法》系列宣传活动。

13.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普及与宣传教育活动。14.结合名牌战略的实施,宣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影响力的名牌产品及知名企业。

15.开展著作权法律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16.继续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大学生版权保护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举办大学生版权保护征文活动颁奖仪式。

17.举办“版权杰出作品、人物和企业”评选活动。

18、开展版权专家下基层活动。

19.组织开展2008“全国版权保护先进集体”和“全国版权保护先进个人”评选工作。

20.联合人民网、新华网等举办知识产权战略在线访谈活动。21联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办、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启动“知识产权在中国”大型法制宣传活动。

22.组织、开展“4·26国家知识产权局开放日”等系列大型宣 11 传活动。

23.抓住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开展系列奥运知识产权专题宣传活动。

24.举办“第四届巾帼发明家评选活动”。

25.筹备 “CCTV创新盛典”、“青少年创新活动”等重大宣传活动。

26.利用《中国日报·知识产权周刊》和《中国知识产权报·双语周刊》做好对外宣传,展示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进展和成效。

27.开展“全国法院优秀知识产权法官”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审判业务精通、工作作风优良的知识产权法官。

(三)召开新闻发布会

1.召开2008年全国“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新闻发布会。2.举办“2007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3.举办“第十届信息技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开展涉及信息产业专利申请与技术发展动向的信息跟踪与发布活动。

4.举办2007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成果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5.举办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成立新闻发布会。

(四)举办论坛和交流会

1.举办“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高层论坛”。2.举办“2008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

3.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2008国际版权论坛”。4.举办“2008医药知识产权论坛”。5.举办“中国知识产权执法论坛”。

6.举办“中德知识产权法研讨会”。7.举办“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研讨会”。

8.参加“内地与香港、澳门三地知识产权研讨会”。

(五)制作宣传材料

1.制作播出保护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系列动漫片《智慧之城》。2.组织制作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宣传片及热线歌曲征集活动。

3.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保护知识产权主题晚会和系列专访节目。

4.编印中英文《2007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白皮书》。5.编印中英文《知识产权边境执法通讯》。6.出版《郑成思版权文集》。7.制作播出电视专题片《发明故事》。

(六)评选、公布典型案例

1.组织评选2008年侵犯知识产权十大刑事案件。2.评选2008年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十佳”案例。3.加大商标行政执法案件公布力度,鼓励和推动地方工商局公布更多的商标行政执法典型案例。

4.公布一批质检系统保护知识产权典型案例。5.加强对版权重大案件的宣传报道活动。

6.加强知识产权局系统执法数据的统计与案件公开。7.配合“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公布知识产权典型案例。8.通过《检察日报》、正义网及其他媒体,及时宣传检察机关保护知识产权的工作情况、典型案例等。

六、培训教育计划

(一)制定实施培训规划、编写培训教材

1.组织贯彻实施高素质知识产权律师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组织实施“2007—2010年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3.制定并组织实施2008年全国知识产权培训计划。4.组织编写出版保护知识产权系列培训教材。5.组织出版《中国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手册》。

(二)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培训

1.积极落实中德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培训项目,举办3-4期执法、司法人员培训班。

2.与国外相关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联合,举办针对公安系统知识产权刑事执法人员的培训班,进一步提升打击跨国、跨境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3.通过业务培训、远程教学等形式,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公安人员知识产权执法培训教育活动。

4.以执法技能和现代科技监管技术为重点,针对音像、网络等文化市场的新形势、新任务及热点、难点问题,分片举办基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班。

5.开展针对口岸一线执法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海关执法能力。

6.部署开展海关系统知识产权保护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7.在海关系统内部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

8.举办各省及中心城市版权分管局长培训班。9.组织开展各地市、县级版权执法人员的培训。10.组织知识产权执法研讨班。

11.继续举办全国市(地)领导干部知识产权专题研究班、知识产权局局长培训班、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

12.针对当前知识产权审判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业务培训,加大对中西部法院和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智力支持,加强对知识产权一审法院的业务指导,积极研讨知识产权司法难题。

13.针对知识产权案件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和审判力量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法院,有重点地进行定向监督评查、指导培训。

14.举办基层法院知识产权法官培训班,并结合新法律和司法解释的颁布实施,举办两期知识产权审判人员业务研修班。

15.在2008年检察机关的培训工作中加大知识产权的内容,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活动。

(三)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培训

1.开展知识产权律师培训,进一步加大高素质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力度。

2.举办1-3期面向全国信息产业厅局系统的业务骨干、高级知识产权管理和法律人才培训班。

3.编辑《境外知名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汇编》,对外贸企业、我驻外经商处及地方外经贸部门进行涉外知识产权培训。

4.开展中央企业知识产权高层培训。5.举办出版单位版权经理人培训活动。

6.举办1-2期面向医药企事业单位和地方药品监管人员的 15 知识产权保护与实务工作培训班。

7.举办全国高校知识产权师资培训班,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专题研讨和师资培训班。

七、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加强著作权领域交流与合作

1.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开展“中国版权相关产业的经济贡献”项目调研。

2.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框架下有关版权问题的磋商与谈判。

(二)加强商标、地理标志领域交流与合作

1.深化与美国、日本、欧盟商标主管机关在商标领域的合作和交流,积极实施中欧二期知识产权合作商标项目。

2.筹办好中日、中法商标局长会谈,加强与我国经贸往来较多的国家及地区在商标领域的合作。

3.积极开展与韩国、蒙古、越南、印度等周边国家在商标领域的合作交流。

4.积极参与WTO有关地理标志的谈判。

5.与欧盟委员会联合举办中欧地理标志保护高层论坛。

(三)加强专利领域交流与合作

1.召开面向各国驻华使馆、机构代表处、在华投资企业和商会的业务沟通会,通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业务发展情况,征求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2.加强与欧洲国家知识产权的交流合作,开展专家互访,参加培训班和研讨会,促进知识产权业务交流。3.研究开展对亚、非国家知识产权审查员的培训。4.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国外知识产权机构合作,举办知识产权研讨会或培训班。

5.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合作关系,赴韩国、日本参加中日韩三国知识产权局会议及中韩、中日两国局长会谈。

(四)加强商务、海关领域交流与合作

1.继续加强与美、欧、日、俄、瑞(士)等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对话,共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

2.积极稳妥地处理WTO、APEC等多边贸易谈判中的知识产权事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不断增强知识产权涉外应对能力。

3.稳步推进中欧知识产权二期合作项目的实施。4.参与世界海关组织的知识产权执法统一标准框架的制定工作。

5.按照《中日韩三国海关知识产权工作组行动计划》规定,开展三国海关间的知识产权执法合作。

6.落实《中美海关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边境执法合作的备忘录》,开展与美国海关的执法合作。

(五)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交流与合作

1.推动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及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知识产权工作组框架下与美相关执法机构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2.扩大与国际组织、各国执法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刑事执法合作、培训交流等相关工作。

3.与欧盟联合举办“专利、商业秘密专题研讨会”。

4.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联合举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

5.积极参加有关知识产权的出国考察、交流、培训活动,并在执法过程中加强与国外检察机关的合作。

(六)组织国外考察培训活动

1.组织相关知识产权执法部门赴德国及北欧进行知识产权执法体制考察。

2.组织保知办系统和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业务骨干赴国外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与实践培训。

3.组织信息产业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骨干赴美、欧进行知识产权考察,了解国外有关法律体系、执法机制及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4.选派人员赴国外进行知识产权中长期培训,加大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力度。

八、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计划

1.筹建重点外贸行业、企业知识产权预警联络点,推动建立外贸行业知识产权保护顾问体系。

2.积极推动各地音像分销行业协(商)会和音像企业维权工作。

3.继续开展软件示范企业的授牌工作,发挥示范企业的社会引导作用,对列入“首批大型企业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开展检查验收及表彰工作。

4.全面启动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制订和实施工作。

5.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6.引导中央企业加强企业重组、改制、合资、合作及对外投资等重点环节的知识产权法律审核,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7.研究我国企业在国外注册和保护商标的情况,加强我国企业在境外的商标保护工作,推动企业充分认识商标注册和维权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开展国际化经营中的作用。

8.举办2008年西洽会商标论坛,推动中西部企业更好地运用商标促进自身发展和增强竞争力。

9.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出口企业重视在国外市场确立和维护自己的商标专用权。

10.支持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培育我国的国际知名农产品商标。

11.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和名牌产品,支持企业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和名牌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12.举办BIBF国际版权贸易研讨会,支持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全国图书订货会期间的版权贸易活动。

13.开展版权输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推进版权贸易工作的深入开展。

14.推进“版权保护基地和示范单位”建设,努力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各类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的引导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15.开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培育和树立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典型。

16.组织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及经验交流活动。

17.实施行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

九、为权利人提供服务计划

(一)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召开与外商投资企业定期沟通协调机制会议,听取权利人意见和建议,解决权利人反映的重大问题。

2.建立推动运用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在保证商标注册质量的基础上切实加快审查工作。4.积极推广先进防伪技术,为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有效的技术防范手段。

5.建设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完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

6.继续组织举办中国专利周活动,促进知识产权与社会资本对接。

7.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产业化促进服务中心认证试点工作。8.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工作。9.加强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能力建设。

(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系统

1.研究开发并适时向社会开通商标代理信息查询系统,提高商标代理情况的透明度。

2.以商标注册受理大厅服务质量评价系统为依托,进一步提高商标注册受理大厅的服务水平。3.更好地发挥中国商标网的窗口作用,完善商标工作信息发布制度,充实网页内容,为中外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及时、全面的商标信息。

4.做好商标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确保系统安全运行,为商标审查工作正常进行和开展商标网上服务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5.全面实施全国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平台计划,推动全国知识产权市场建设,促进知识产权转移转化。

6.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产业化辅导服务系统建设。

(三)加强对权利人指导

1.指导并推动各地公安机关与企业界在执法保护、教育培训、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合作,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执法保障。

2.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律师积极拓展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领域,努力在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保护等各个环节中发挥好法律服务职能作用。

3.起草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切实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指导。

4.及时总结推广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先进经验。

5.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6.完善商标电话咨询答复制度,编印《商标咨询常见问题一百答》,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商标咨询服务。

7.继续对农民、涉农企业加大商标和地理标志宣传力度,鼓励更多农民和涉农企业注册和保护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

8.帮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支持其依法开展活动,维护著作权人、作品使用者和公众的正当权益,保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有序传播。

9.加强对版权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监督指导,帮助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

10.加强企业专利工作站建设,组织专利专业人员到企业开展咨询、研讨和服务等工作。

十、专题研究计划

(一)知识产权法律适用研究

1.对当前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及法律适用方面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切实推动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

2.组织实施商业秘密保护专题研究,构建商业秘密保护法律制度体系。

3.开展WTO争端解决机制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研究。4.开展涉外知识产权执法问题调研。

5.针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积极开展“民事诉讼制度创新”课题调研。

6.继续做好“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调研总结工作,建立健全体现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特点的证据制度。

7.继续完成专利法修改、外观设计保护课题的调研工作。8.对知识产权刑事自诉案件的总体情况进行调研。9.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理论研究,争取出一批理论成 果,对有关刑事法律的修改、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10.对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与WTO/TRIPS协定的一致性问题进行研究。

(二)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体系研究

1.开展定牌加工中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课题研究。2.开展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特点、规律及对策研究。

3.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

4.启动构建版权公共服务体系的调研工作,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

5.研究制定、修订相关版权产业政策及版权产业发展规划。6.加强对试验数据保护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调研。7.加强对药品领域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总结规律。

8.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评估研究。

9.开展重大经济活动及科技计划中知识产权状况实证调查研究。

10.开展科技政策中相关知识产权问题最新研究。11.开展开放型经济中中国海外专利能力建设实证及政策研究。

12.开展专利强制许可相关问题研究。

13.开展高校专利申请、维持及转化情况调查研究。

第五篇: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班级:国贸071姓名:艾志鹏学号:070206129

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知识经济的浪潮即“专利发明、商业秘密、不断更新的计算机程序等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开始起到关键作用。“一批尚未走完工业经济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意识到在当代必须以无形资产的积累(其中主要指‘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促进有形资产的积累,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技术的自主和开发需要对创新成果予以保护,否则,便不会激励人们投入到“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与创新中去,亦无法维系有序的社会秩序。这在知识经济下表现为知识产品的保护问题,从法律角度而言,即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

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当今法治社会,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知识产权法律规范;而后是切实保障法律中的规范能在实践中切实的得以落实。这是每一个国情不同、知识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至于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何种具体的方式,理应由每个国家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但在经济一体化和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已被大大压缩了。这一问题转变成了在符合国际准则的前提下,谋求本国的知识产权的发展与保护。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压力下形成的,TRIPS亦是美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积极倡导的产物。就中国的法制传统和文化底涵而言,缺乏现代知识产权制度自主产生的土壤。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既然“一个社会单位或国家的法律发展也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这不仅是因为它并不孤立的存在于世,而且更是因为它自身需要外部的营养。”中国不可能再回到过去的“闭关锁国”,唯有融入国际社会,才可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要了解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是否适用于中国,就需要深刻的把握中国的现有国情。

一、中国的国情:

1.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口众多,负担沉重,相当一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底子较薄,人均GDP和人均收入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

存在相当差距。同时,我国东部和西部发展差距较大,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西部地区贫穷落后。

2.中国是一个经济增长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5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各项对比数据表明,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的500强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规模、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方面,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仍有较大差距。这也给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疑问,制定怎样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才能与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带动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

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

1、法律改革时间和空间的极度压缩

在时间方面虽然TRIPS在实施方面,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各有5年的过渡期(最不发达国家为11年),但这种缓和,只是为了发展中国落实TRIPS提供了某种可能,而未能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水平与TRIPS相契合提供条件。如此一来,发展中国家为达到国际社会的要求,必然要承受某种牺牲。空间方面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主权意志受到限制,发达国家通过经济上的“贸易准则”等手段,政治上的“民主化”政策的推动,使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的受到国际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如“民主政治、人权原则、引进市场制度”的影响,立法的自主空间受到压缩,很难完全按照本国国情设计自己的发展方向。

2、知识产权保护水准过高,扼制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事实证明,谁创造出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能力越强,知识产权保护对谁就越有利。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2002年9月公布了题为《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的整合》的长篇报告,对TRIPS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作了详实的分析,报告中指出:“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如此强烈的反对TRIPS协议?其根源在于TRIPS协议强迫所有国家,不论穷国还是富国,都必须给予新药至少20年的专利保护,因此延误了发展中国家健康服务机构生产穷人们所依赖的廉价代用药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入世后发展中国家的窘境。知识产权保护既会获得收益,又需付出代价,同时应当更加重视使知识产权政策与各发展中国家国情相适应。

3、知识产权保护水准与社会现实相脱节,造成了实施疲软

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我国实行行政和司法双轨制的执法体制。但在实践中,其推行却障碍重重。分析这种状况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一旦有暴利的诱惑,很容易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②执法队伍素质偏低,公正廉洁等政治素养及法律业务水平上都有待提高。③在执法中,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仍然存在,不利于建立统一国际大市场的要求。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知识经济的对策

1.立法应立足本国国情,注重本土化创新

立法一方面要考虑本国民族文化传统和民众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就是核心因素,即利益的衡量问题。而利益衡量的更深层次的因素仍受制于国情。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回应型法”的概念,认为法律应更多的回应社会的需要。那么应如何适应社会需要?从何着手?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的《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的整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

① 首先,知识产权是一种公共政策的工具,目的是为了产生更大的利益。②其次,为了利于技术传播,应将人体、动物的诊断,治疗和外科手术方法,植物和动物、计算机程序和商业方法,以及已知产品的新用途排除在可能受到专利保护的主题之外;同样为了利于技术传播,发展中国家应当规定尽可能多的专利权例外情况。

③发展中国家应当采用严格的新颖性和工业应用性标准(高于发达国家目前所采用的标准),采用严格的公开要求,避免批准保护范围过宽的权利要求,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应用。

④发展中国家应继续在其版权法中维持或采用对教育、科研、图书馆使用的广泛免责,赋予从互联网上获得信息的用户以“合理使用”权,以利于文化传播、教育的发展,等等。

2.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战略

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围绕中国国情制定。首先,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性开拓性的重要发明创造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模仿仍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模仿一吸收一改进创新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的模式”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在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具有本国特色的技术改进保护制度,如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的保护;其次,应建立本国技术创新体系。如同温家宝总理所言,真正核心的技术是买不到的。唯有增强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方能在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趋势中占据优据;第三,疏通本国的创新技术的实施渠道,促进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3.增强本国公民特别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挂钩,极力推动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借此构筑和维护本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但因此也抬高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门槛,构成了国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并利用知识产权壁垒打压中国企业的发展。

总结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创新活动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各领域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力度与科学性显著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率偏低等问题。所以,要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作为规划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技术创新活动方能切实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4.加强执法力度,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知识产权是鼓励创新的前提和保障,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固然TRIPS制定的初衷主要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利益,但保护知识产权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在不断提高,中国加入WTO的目的,就是要以外在的开放的市场经济规则促进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经过不断的努力,当中国的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一定会随着市场体制的健全,经济的发展在质和量上逐步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中国在克服一定的困难后,必将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受益。所以加强执法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郑成思著:《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第1页,2、易继明、李辉凤:《论著作权犯罪与刑罚的价值取向》,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3期

3、刘剑文主编:《WTO与中国法律改革》,西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30页

4、曲三强:《被动立法的百年轮回》,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5、唐安邦主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前沿问题与WTO知识产权协议》,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120页

6、曲三强:《被动立法的百年轮回》,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7、徐明华、包海波等著:《知识产权强国之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90页

8、《自主创新要与知识产权管理有机结合》载《中国知识产权报》8月24日第一版

下载《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精)(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说明(精)(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范文合集

    知识产权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时代的一个最重要的象征。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为各个国家所认识,所有国家都已经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自己......

    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本出版物以中英文版本方式发布并以中文版本为准。) 目录 一、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制度和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二、知识产权审批登记工作稳......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之我见上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看了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主要是从中国的很多商标被国外提前注册方面来讲的,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少林寺这个商标,在我们的意识里......

    知识产权专题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司法 保护专题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司法保护专题报......

    知识产权保护

    主题:我身边的知识产权保护 在刚刚过去的世博会,大家应该是记忆犹新吧! 世博会是人类智慧的集中体现。世博园内,新创造、新技巧、新展品令人眼花缭乱,从世博会会徽、吉祥物海宝衍......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北京国泰佳明分享一篇来自《财经》的报道,“中国现在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还远远不足。这使外国公司感到非常困难,也使中国公司感到非常艰难,因为没有办法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

    二、从政策问题角度分析会展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原因会展是展示新产品、加强新技术交流与贸易洽谈的平台。我国会展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由于我国会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