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4 06:0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

第一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发〔2006〕 17 号 【发布日期】2006-09-25 【生效日期】2006-09-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外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发〔2006〕 17 号)

各区、县(市)党委,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现将《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外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06年9月25日

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外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73号,以下简称《批复》)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同意黑龙江省调整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批复的通知》(黑政发〔2006〕67号,以下简称《通知》)的精神,撤销哈尔滨市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哈尔滨市香坊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哈尔滨市道外区管辖;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为保证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和省政府《通知》精神,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这一发展目标,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讲党性、守纪律,讲原则、重团结,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依法办事、严密程序,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确保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顺利完成,为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壮大城市综合实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要把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作为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优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有利契机,以改革的精神抓好区划调整的各项工作,促进城市合理有序和协调健康发展。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勘定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行政区域界线,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着眼全局、统筹安排。行政区划调整既涉及全市未来的整体发展、区域的功能定位和资源整合,也涉及许多部门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必须立足全局、统筹安排。要坚持讲大局、讲原则、讲政策、讲纪律、讲团结,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部门工作服从全市大局,个人行动服从组织安排,确保政令统一、衔接有序、调整顺利。?

(三)依法办事、严密程序。要把行政区划调整与换届工作有机结合,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委对换届工作的要求,配强配好区委班子。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法律程序,依法产生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和“一府两院”的领导,依法确定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确保区划调整工作在法律原则下有序开展。?

(四)因地制宜、科学定位。以有利于发展和稳定为前提,根据三个区的不同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科学界定三个区的功能定位。香坊区要充分利用合区效应,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强化功能,明确发展定位。道外区要妥善做好接收永源镇和巨源镇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建设和发展规划,发挥中心城区优势,带动新区开发。对阿城区要给予一定政策扶持,管理上既保持其原有县级市管理体制的优势,又要强化其城区经济社会功能,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五)科学配置、精干高效。要着眼于组织体系创新,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精干管理机构。香坊区和阿城区在一次核定机构限额、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后,3年内关闭人事编制“闸门”,超编、超职数问题逐步自我消化。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给予适当优惠,鼓励机关干部自谋职业、脱离行政编制。要探索建立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进工作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办事效率,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六)稳妥推进、保持稳定。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精心组织和周密部署,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特别要注意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干部的安置工作,增进团结,保持稳定,决不能因区划调整引发新的矛盾。?

二、主要内容及责任分工?

(一)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以原动力区、香坊区的行政区域,组建新的哈尔滨市香坊区。新组建的香坊区辖20个街道办事处、3镇1乡,总面积339.55平方公里,总人口72.4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72万人。区政府驻香坊大街160号(原香坊区政府所在地)。?

(二)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道外区辖23个街道办事处、3镇1乡,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总人口68.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6.54万人。?

(三)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以阿城市的行政区域(不含永源镇、巨源镇)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9镇5乡,总面积2452平方公里,总人口58.3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25万人。区政府驻民权大街41号(原阿城市政府所在地)。?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责任分工如下:?

1、关于机构编制设置工作。按照“不增加编制、不增加领导职数、不增加财政供养人员”的原则,由市编办负责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机构编制工作方案。合并后的香坊区参照道外区核定机构编制;阿城建区参照呼兰区核定机构编制。编制方案制定后,报市编委审定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市编办、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国资委要按照“保持编制、人员、财务、资产不动”的原则,指导道外区和阿城区做好永源镇、巨源镇整体划转工作。?

2、关于干部安排工作。市委组织部负责根据换届工作的要求,提出香坊区、阿城区市管干部安排意见,报市委研究确定。按照新核定后的机构编制、职级,采取“自我安置为主、调整分流为辅”的办法,指导香坊区做好干部配备、调整、分流工作;按照“坚持条件、严格程序、分级解决、逐步过渡”的原则,与阿城区研究制定行政机构升格后干部调整任用意见,报市委批准后做好相关管理和审批工作。市人事局负责制定人员分流安置政策,并做好科以下人员调整安置工作。?

3、关于财政体制调整工作。

市财政局要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调整后三个区政府承担的职能,合理确定其收支范围。阿城区财政体制参照呼兰区调整,将2005年原阿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剔除永源镇和巨源镇的财政收入,作为阿城区财政收入基数;将2005年原阿城市财政支出剔除永镇源、巨源镇的财政支出和原阿城市承担的永源镇、巨源镇教育、公安、民政等支出后,作为阿城区的财政支出基数,新的财政体制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

香坊区财政体制参照道外区调整,其收支基数按照原香坊区和动力区合并计算,维持现行财政体制不变。积极与省财政厅协调,争取比照2004年设立呼兰区时的做法,在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补助上为阿城区设定5年或5年以上过渡期,按照县级管理体制继续给予支持。?

4、关于发展改革工作的衔接。

市发改委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指导香坊区、阿城区和道外区科学系统地修改完善 “十一五”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议批准,确保与全市“十一五”规划的衔接。同时,继续抓好行政区划调整前原香坊区、动力区和阿城市所负责的大项目的落实。对实施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阿城区仍按县级权限实施备案。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省对阿城区的按县待遇,使阿城区在过渡期内享受“新区加老县”的优惠政策。?

5、关于财产移交和审计工作。市国资委和市财政局负责按照“人、财、物随事权划转”的原则,制定资产划拨、合并意见和方案,确保机构随区划走、人和财产随机构走、供养关系随人走、人员调动不带走公有资产。原香坊区和动力区在合并前要严格落实“一支笔”审批等财务制度,调整期间要冻结所有银行账户,对财务情况开展自查自报,清理并纠正小金库、账外资金和公款私存等违反财务纪律的问题。要切实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固定资产逐项登记造册,保证国家财产不流失。市审计局负责制定行政区划调整中审计工作方案,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和办法,严格抓好经济责任审计。?

6、关于人大、政协及人民武装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市政协党组负责提请省人大和省政协,重新研究确定香坊区、阿城区、道外区人大和政协代表名额、常委会人员组成名额等问题。待省人大和省政协就相关事宜作出批复后,根据批复按法律程序组织实施,确保人大和政协工作的连续性。哈尔滨警备区负责报请上级军事机关调整相关区级人民武装部设置问题,并抓好行政区划调整中人民武装工作的衔接。?

7、关于区划、地名、勘界等工作。市民政局负责乡镇整建制划转交接工作,组织协调新行政区域界限勘定、新区挂牌、街路名称规划、现有街路名称审核、地名标志,制作市行政区域政区图、市区域街路图以及行政区划调整检查验收等工作。?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两镇划转、阿城设区、两区合并”渐次推进的时间次序,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搞好调研论证,制定行政区划调整总体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9月10日至20日)。由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就行政区划调整开展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论证工作,针对行政区划调整的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制定总体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阶段:启动实施方案,研究确定香坊区新的党政领导班子人选,完成阿城市永源镇和巨源镇整体划转道外区工作,阿城区挂牌(9月21日至10月15日)。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各专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结合换届工作,在全面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香坊区、阿城区党政领导班子人选意见,报市委讨论研究。9月中下旬确定阿城区党政领导班子,并举行挂牌仪式;10月

15日前确定香坊区党政领导班子。

阿城区和道外区要搞好协调衔接,争取于9月底前完成永源镇和巨源镇的整体划转工作,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积极主动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第三阶段:香坊区完成原香坊区和动力区合并的相关工作,阿城区完成撤市设区的后续工作(10月16日至12月20日)。

根据省人大的批复,做好香坊区、阿城区、道外区人大换届的相关工作。

哈尔滨警备区完成报请上级军事机关调整相关区级人民武装部设置工作。

香坊区在新的党政领导班子组织下,研究制定合区工作方案,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迅速组织开展合区的各项工作。其中,区中层干部调整分流工作,于11月5日前完成。

市委组织部和阿城区委提出机构升格后干部任用意见,经市委批准后,按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同时,完成其他撤市设区的后续工作。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按规定完成资产划拨移交和审计工作。?

第四阶段:对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行检查验收(12月21日至31日)。市行政区划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全面检查行政区划调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同时,市民政局负责牵头做好报请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组织领导?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关系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市委、市政府成立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史文清担任;副组长 由市委副书记邹新生,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姜明,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副市长张桂华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哈尔滨警备区、市人事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民政局、市国资委、市监察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委办公厅副主任王幼平负责,办公室组成人员从市委办公厅抽调。

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行政区划调整的组织领导和推进工作。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重大问题,由领导小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领导小组下设七个专项工作组:一是行政区划调整组,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行政区划调整勘界等事宜;二是机构编制调整组,由市编办牵头,负责香坊区和阿城区机构、编制调整事宜;三是干部和人事调配安置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牵头,负责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撤并中的干部调配及人员安置事宜;四是财政体制调整组,由市财政局牵头,负责三个区财政政策调整相关事宜;五是资产划转交接组,由市国资委牵头,负责机构调整后的资产转接、审计和监察工作;六是人大、政协换届指导组,由市人大人事和代表联络委员会、市政协办公厅负责换届具体工作事宜;

七是监督检查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牵头,对行政区划调整中执行政策和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此外,阿城区和道外区要分别成立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抓好永源镇和巨源镇的划转和交接工作。?

(二)合力推进落实,确保按时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要进一步明确任务、责任和要求,制定实施细则,相互密切配合,按规定时限抓紧开展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增强大局意识,服从工作需要,切实做好有关干部的接收安置等工作。决不能因工作滞后影响行政区划调整进程,必须做到整体衔接、同步推进。市直各部门要认真搞好与三个行政区对口部门的衔接,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使行政区划调整与日常工作相互促进。?

(三)抓好教育疏导,保持高度稳定。要认真做好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力度,引导干部职工顾全大局,积极支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不仅要带头保持稳定、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特别是在涉及干部、机构、编制、财务、资产等问题上,要严格把关、不出纰漏,避免产生不稳定因素。

干部调整配备要尽可能落实到人,努力让被调整、分流的干部各得其所、心情舒畅。在资金、财产、物品的处理上,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正确把握利益关系,防止引发纠纷。?

(四)严格执行纪律,杜绝各类问题。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凡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的干部任免、人员分流、资产处置等重大问题,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的党政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香坊区、动力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工作未变动之前,要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确保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在新的岗位明确后,要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交接工作,并在规定期限内报到。行政区划调整期间,暂停人事调动,冻结人员编制,冻结银行账户,严格控制领导干部出国和到外地考察。要认真做好保密工作,对所有文件进行一次全面认真的集中清理和分类,凡属涉密文件都要登记造册、归档立卷,做好交接工作,避免文件丢失;对需要销毁的涉密文件,必须由保密部门统一登记、清缴和销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非保密定点单位提供和出售文件资料。对行政区划调整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必须及时报告,重要事项必须按规定逐级请示;对行政区划调整中涉及的有关人、财、物等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向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领导小组请示。各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严格监督,保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五)搞好有机结合,夯实发展基础。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与换届工作同步进行,时间紧、任务重。要切实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全局的需要、群众的愿望,又要通过换届工作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同志选拔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既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完善功能、发挥优势,又要通过换届工作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6〕 30号 【发布日期】2006-08-11 【生效日期】2006-08-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哈办发〔2006〕 30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8月11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民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确保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指标的顺利实现,根据《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哈发〔2004〕8号)精神,现就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坚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于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方针,整合资源、明确重点、强化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为推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二、总体目标?

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6万人左右,农业人口中每万人拥有农村实用人才300人,初步建立起与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体系和队伍。重点抓好四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生产技术实用人才。围绕我市优势粮食产业、绿特食品产业和畜牧业,加强种养殖生产技术培训,到2010年,熟练掌握较先进种养殖生产技术、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农民达到11万人左右。?[JP]

――市场营销实用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市场营销人才,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组织,壮大为农业流通服务的中介人才队伍,提升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大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到2010年,农村市场营销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左右。?

――产业经营管理实用人才。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加高素质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数量,充分发挥其龙头和桥梁纽带作用,为农产品销售拓展出路,到2010年,农村产业经营管理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万人。?

――科技服务创新实用人才。大力发展高素质、高技术、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我市优势农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年轻的拔尖人才,到2010年,培养掌握前沿农业新技术的项目执行人1000人、科技推广服务人才1万人左右。?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1、进一步整合区、县(市)现有农业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区域内的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学校、农技推广中心等机构为基础,由相关部门按照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师资雄厚、设施完备的原则进行筛选,选择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具有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作为定点培训基地,建立起高、中、初结合,完善配套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统计掌握各农技推广中心、科研院校、职业学校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基本情况,形成有一定规模、门类相对齐全、相对固定的科技人员师资队伍,国家机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支持本单位的科技人员参加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并为培训提供便利条件。?

3、制定有利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合作”、“民办公助”等形式,参与或合作举办农业职业学校。?

4、发挥乡(镇)和村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的基础作用。搞好基础技能培训,组织推广先进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统计掌握本区域内农村实用人才信息,选拔和输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深造。?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1、确定培训对象。一是具有中等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二是农民专业技术骨干;三是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农村中的科技示范户,专业协会中的骨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致富带头人;五是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营销骨干,为农村科技成果转让、农产品销售等牵线搭桥的农村经纪人、农村营销大户,具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工巧匠;六是能够组织带领农民致富的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对在乡青壮年,特别是回乡的大中专和中学毕业生要有计划地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把扫盲和学习生产技能紧密结合起来。?

2、制定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要有目标、有措施,各区县(市)、市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人数、种类、措施和方式,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培训效果。?

3、精选培训内容。要根据本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着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对科技成果的吸纳能力和职业角色转换能力。?

4、创新培训方式。进一步强化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人才培训等工程,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前培训;进一步强化哈尔滨市农业信息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大力开展农村科技示范户培训、“科普之冬”培训及农业种养大王评比选拔活动等,切实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因材施教、讲求实效。?

(三)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

1、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定工作。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特点,健全评价机制、完善评价体系,坚持“业绩为主、效益优先”的原则开展评审认证,完善农村技术职称评定标准、程序。农业部门要搞好“绿色证书”培训和颁证工作。对鉴定合格人员,人事部门应按规定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全市农村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要在良种供应、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项目等方面给予农村实用人才“优先、优待、优惠”等政策,降低农副产品加工营销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开办门槛,鼓励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参与政府支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招投标,积极支持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各类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农村各战线从事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作出成效的农村实用人才,以及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饲养等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营销大户、有突出贡献的基层党员干部等要给予表彰奖励。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介, 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做好农村拔尖人才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引导更多的农民学文化、学技术,不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

4、对具有管理才能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按法定程序聘用他们从事相应管理工作或担任相应的领导职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

5、对农村实用人才在政治生活上给予关心。及时把思想素质好、贡献大,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实用人才吸收到党内来,积极培养、大胆使用。?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完善县(市)级农村人才市场。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逐步建立面向农村、服务农村人才,集配置、交流、培训、开发等功能于一体,与城市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贯通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

2、大力开展农业引智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级农业人才和先进农业技术成果,通过引进国内外农业专家,解决我市农业科研领域中的难题;注重组织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等农村实用人才与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开阔眼界,提高技能。支持留学回国的农业科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为其科研工作创造条件和环境。?

3、巩固完善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推广服务和工作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不断完善竞争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重要作用。?

4、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鼓励并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技术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下乡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供全程式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

5、建立完善农村专业协会组织。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协会组织的成立,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强化规范性建设和行业自律,充分发挥专业协会组织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的功能。?

(五)推进“村村大学生”计划?

充分发挥农村用人单位吸引人才的主体作用。各地区要树立人才是资本、人才流动就是资本流动、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新理念,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本地农村用人单位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协助区、县(市)制定吸引优秀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优惠政策,创新吸引人才方式,大力引进农村急需的专业大学生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农委为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区、县(市)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

(二)落实责任。各地区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自身职能,加强指导与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推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的投入,多方筹集资金,对已设立人才发展资金的地区,所需资金通过人才发展资金安排;没有设立人才发展资金的,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情况在预算中安排。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域,建立起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的人才开发机制。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届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办发〔2009〕20号 【发布日期】2009-06-18 【生效日期】2009-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四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活动

总体方案》的通知

(哈办发〔2009〕20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第四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活动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厅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9年6月18日

第四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活动总体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与韩国的经贸合作与友好交流,推动对韩经贸合作战略升级,我市定于2009年10月19―23日举办主题为“友谊、交流、合作、发展”的第四届中国哈尔滨韩国周活动(以下简称“韩国周”活动)。本届“韩国周”活动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韩中亲善协会、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韩国富川市政府和中国韩国商会共同举办。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取得重要成果的契机,坚持“求真务实、节俭效能”的原则,深入挖掘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巩固贸易的潜力,扩大合作规模,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对韩经贸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活动

(一)开幕式暨市政府招待酒会。10月19日17时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市领导致开幕词;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致辞;韩资企业代表致辞;省或市领导宣布“韩国周”活动开幕;招待酒会。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大型活动办、市接待办牵头承办。

(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韩经贸合作论坛。10月20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多功能厅举行。邀请中韩政界、学术界、企业界代表围绕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中韩经贸合作实现共赢、中韩经贸合作与东北亚地区的发展、中韩经贸合作与老工业基地振兴、哈尔滨市与韩国合作的战略思考、拓展哈尔滨市与韩国经贸合作的新途径等现实问题共商对策,特别是在推进哈尔滨市与韩国经贸合作、促进韩国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操作性强、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市政府领导致辞;中韩双方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会议总结。由市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办。

(三)20世纪初的哈尔滨与韩国学术研讨会。10月21日上午在哈尔滨友谊宫多功能厅举行。中韩专家、学者对20世纪初的哈尔滨市与韩国在经贸、历史、文化等领域发生的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进行学术研讨。由市社会科学院牵头承办。

(四)哈尔滨市重点招商项目推介会暨中韩合作项目对接洽谈会。10月20日9时30分至12时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韩国政要、市政府领导致辞,韩国企业代表发言;我市重点项目单位推介招商项目,市信息产业局推介我市软件服务外包招商项目,中韩企业合作项目对接洽谈。由市经合促进局牵头承办。

(五)经济合作项目签约仪式。10月21日14时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二楼会议厅举行。宣布签约项目;合作双方签约。由市经合促进局牵头承办。

(六)商品展销会。10月19―22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00个,展出面积11000平方米。展出商品主要来自韩国及在华韩资企业,包括机械、电子、轻工、通讯、家电、汽车、化工、医药保健、建材、纺织、旅游资源及产品、日用品、食品,以及国内适合出口韩国的商品等。由市贸促会牵头承办。

(七)体育交流活动。10月20日14时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体育馆举办中韩名人网球友谊赛;10月21日15时在市人民体育馆举办中韩跆拳道交流表演大会;10月23日上午在相关运动场馆举办中韩体育舞蹈大赛。由市体育局牵头承办。

(八)医疗卫生学术、技术交流活动。10月16―18日在哈尔滨市中医院举办中韩疼痛高峰论坛暨全国疼痛微创治疗研讨会;10月18日在哈尔滨市朝鲜民族医院举办中韩医学专家疼痛微创手术治疗观摩;10月19日上午韩国专家参观哈尔滨市朝鲜民族医院,市领导会见并宴请中韩专家;组织中韩专家参加“韩国周”开幕式。由市卫生局牵头承办。

(九)在哈外国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10月20日9时在哈尔滨电视台千米演播厅举行。市领导为获奖者颁奖。由市教育局牵头承办。

(十)文化交流活动。10月19―28日举办第六届中国哈尔滨朝鲜族民俗文化节,开展传统文化体验、传统礼仪表演、传统游戏、朝鲜族传统饮食展等活动。由市文化局牵头承办。

(十一)在哈韩资企业座谈会。在“韩国周”活动开幕前先期举办。市领导及市经合促进局有关人员与在哈韩资企业及韩方企业人士座谈。由市经合促进局牵头承办。

(十二)闭幕式暨新闻发布会。10月23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举行。市领导作成果发布并宣布“韩国周”活动闭幕。由市政府办公厅和市大型活动办、市政府新闻办牵头承办。

三、相关工作

(一)邀请接待工作。按照适度控制和压缩非经济界人士邀请规模,加大引进韩国战略投资机构、经济协作机构、知名企业力度的原则,开展好邀请工作。本着节约、效率的原则,尽量减少分散组团出访。市领导率团赴韩国推介、邀请;依托富川市政府、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中国韩国商会等韩国主办方开展邀请;协调韩国航空公司开展旅游包机业务,争取更多韩国游客到哈旅游;派遣邀请工作组赴韩跟踪邀请。同时,按照“谁邀请、谁接待”的原则,切实做好来宾接待工作。由市外侨办、市经合促进局、市商务局、市旅游局等部门分别负责。

(二)宣传报道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订宣传工作方案;邀请韩国主流媒体组团来哈采访,介绍我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推介“韩国周”活动;协调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采访、宣传、报道“韩国周”活动;组织市属新闻媒体搞好宣传报道;利用市政府门户网站、东北网哈尔滨网页和知名国内互联网站滚动发布信息;制作哈尔滨“韩国周”系列宣传品;组织好新闻发布会,介绍“韩国周”活动内容、特点和工作情况等。由市政府新闻办牵头负责。

(三)环境整治工作。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等主要活动场所周边区域增设灯饰小品,搞好亮化、美化和彩化;清理整顿各类牌匾、广告、旗幌和基建工地,做到整齐、规范、美观;提高街路保洁质量,确保一、二类街道和重点区域环境整洁干净;更新改造土路和背街背巷道路,修缮破损人行道,改善居民庭院环境和社区广场建设,优化城市综合景观布局;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在宾馆、商店、机场、火车站和主要街路、旅游景点等窗口单位悬挂宣传标语,烘托活动气氛;大力整治城市交通秩序,依法查处违章营运、超时等客、野蛮拉客等行为,加强出租车、公交车车容车貌整饰及文明服务等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都是哈尔滨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社会氛围。由市城管局、市交通局牵头负责。

(四)安全保卫工作。对各类活动场所和人员密集公共场所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依法从严查处违章驾驶、乱停乱放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交通顺畅安全;全面开展防火、防盗、防爆大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宾馆、饭店管理,搞好饮食卫生,确保食品安全;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由市委保密办、市公安局、市安全局、市交通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等部门负责。

(五)经费筹措工作。活动经费采取市和区县(市)两级财政分别负担、社会赞助、有偿出让活动冠名权和广告权等多种方式筹措。开、闭幕式费用和按外事规定应享受相应待遇的韩国官方代表团人员、韩国知名投资机构、大企业主要负责人、著名专家学者等接待费用,原则上由市财政负担或补贴;区县(市)政府承办的活动经费由本地区财政负担;其他活动经费原则上实行市场化和社会化筹集,针对今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特殊情况,对展会活动可给予适度补贴。由市财政局、市大型活动办、各区县(市)政府负责。

四、组织机构

(一)成立“韩国周”活动筹备委员会。负责对活动实行统一领导。主任:杜宇新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效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副主任:姜明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姜国文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张少良市政府副市长王莉市政府副市长张显友市政府副市长成员:市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区县(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二)筹备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负责活动组织实施中的领导和推进工作。

主任:姜明(兼)

副主任:姜国文(兼)

张少良(兼)

王 莉(兼)

张显友(兼)

1、综合协调部

部长:姜国文(兼)

副部长:石嘉兴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总联络员:杨爱国 市大型活动办主任

成员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纪委办公厅、市大型活动办、市财政局、市外侨办、市政府新闻办、市城管局、市交通局等。

职责:负责活动及筹备工作总体方案的制订、组织和实施,检查协调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工作进展和需要召开协调会、例会;负责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宣传报道、筹措活动经费及各项综合协调工作。

2、经贸交流部

部长:张少良(兼)

副部长:杜传东 市经合促进局局长

总联络员:艾晓庸 市经合促进局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经合促进局、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经委、市农委、市科技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贸促会、哈开发区管委会等。

职责:负责经贸交流合作活动工作方案的制订、组织和实施。

3、文体卫交流部

部长:张显友(兼)

副部长:杨晓萍 市文化局局长

总联络员:徐鹤东 市文化局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卫生局、市体育局、市社科院等。职责:负责文化、体育、卫生等活动工作方案的制订、组织和实施。

4、邀请接待部

部长:王莉(兼)

副部长:谢沛海 市委副秘书长、市接待办主任

张天波 市外侨办主任

总联络员:刘德本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

成员单位: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接待办、市外侨办、市大型活动办以及承担接待任务的市直有关部门和区县(市)政府。

职责:负责邀请接待工作方案的制订、组织和实施,做好与韩方主办、协办单位的沟通联络等工作,筹办市政府招待酒会。

5、安全保卫部

部长:韩峙 市公安局副局长

总联络员:史平市 公安局大型活动保卫办主任

成员单位:市委保密办、市公安局、市国家安全局、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应急办、市信访局等。

职责:负责各类活动场所安全防范和交通秩序整顿工作;负责承担接待宾馆、饭店的饮食卫生监督管理;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及信访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搞好“韩国周”活动,对于有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要根据本方案要求,认真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相关工作预案,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要负总责,加强对日常组织推进工作的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各地区及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我市实际,以加大投资、调整结构、扩大内需、扩大出口、改善民生为导向,认真筛选项目,独立负责地开展好招商活动,并积极组织企业与韩方对接洽谈。负责经贸活动的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做实做细客户邀请以及展会招展工作,把招商招展任务落实到部门和责任人。邀请接待部门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分门别类、精心细致地做好政要、企业、知名人士等邀请工作。要加强对活动经费的管理,本着节约、效能原则,对拟办活动进行筛选,鼓励和提倡采用市场化和社会化运作方式,节约财政支出。

(三)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各牵头承办部门和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统筹协调、加强沟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观念,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涉及商品进出关以及检验、检疫等事宜,市直有关部门要主动与海关、民航、商检、边检等部门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中省直有关部门为“韩国周”活动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国土资源管理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发[2004]21号 【发布日期】2004-12-24 【生效日期】2004-1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哈发[2004]21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现将《哈尔滨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哈尔滨市委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发[2004]1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和中组部确定的改革原则和政策规定,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原则,从调整干部管理体制人手,认真解决制约我市国土资源管理的体制性问题,增强市政府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责任,完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用新的管理体制确保新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顺畅执行,保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和省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要求,以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重点,强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参与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整体功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要求,理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县(市)对乡(镇)国土资源垂直管理,调整派驻机构和纪检监察机构的管理体制;在调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同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管好班子和带好队伍的有机结合,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协调运作。切实达到强化市层、理顺基层、完善功能、提高效能的目的,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政规范、执法严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

1、增加市和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参与宏观调控职能

市和县(市)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国土资源的需求,参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论证工作,研究制定规范国土资源市场运行、优化资源配置的政策和措施,运用国土资源政策参与经济运行宏观调控,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依据。由市编委办商市国土资源局提出意见,报市编委批准。

2、强化执法监察职能

(1)组建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局,机构规格为副局级,人员由市国土资源局内部调剂解决,实行公务员管理。各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参照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的模式设置。由市编委办提出意见,报市编委批准。

(2)各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格履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法定职责;要认真落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报告备案、案件移送、动态巡查等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

(3)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要加强对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的业务指导。

3、增加干部管理职能

对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以市国土资源局党组管理为主,地方党委协助管理。在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协调县(市)党委具体落实。

与强化上述职能相对应,对市国土资源局的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局级领导职数等做相应调整,其中职能、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调整,由市编委办商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提出意见,报市编委批准;局级领导职数的调整,由市委组织部提出意见,报市委批准。

(二)理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体制

1、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一律为同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原则上独立设置。

2、改革市国土资源局对哈尔滨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的现行管理模式,实行垂直管理。哈尔滨开发区国土资源分局为市国土资源局的派出机构。

3、各县(市)统一实行跨乡(镇)建所、经批准的省级以上开发区设分局,分别由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国土资源所和县(市)开发区分局均为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依法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能。乡(镇)国土资源所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4、市、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机构编制主管部门核定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机构、编制,要事先征得上一级机构编制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意。

5、各县(市)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解决国土资源系统存在的行政、事业混编混岗和人员超编问题,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6、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正常进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管。

以上涉及体制、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事宜,由市国土资源局商有关部门提出意见报批。

(三)理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

1、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双重管理工作的职责权限和任免程序等有关事项,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通知》(中发[2002]7号)及《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干部双重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 991]35号)有关规定执行。任免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党政正、副职时(包括党组成员、同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应当事先征求地方党委的意见。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市委组织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决定。

2、设置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党组。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调整省以下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干部管理体制的通知》(组通字[2004]22号)有关规定,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党组由县(市)党委审批,党组书记一般由局长兼任。

(四)理顺国土资源纪检监察管理体制

1、市纪检委驻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市监察局驻市国土资源局监察室为市纪检委、市监察局的派驻机构,受市纪检委、市监察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党组双重领导,以市纪检委、市监察局领导为主。驻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组、监察室的职能、权限和干部任免等,按照省纪检委黑纪发[2002]10号文件的规定执行。

2、各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改派驻制为内设制,设立纪检组、监察室,纪检组长为同级行政副职领导干部,监察室主任为纪检组副组长。各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在党组的领导下,根据当地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要求,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市长聂云凌担任,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贺哗、市纪检委副书记兼市监察局局长佟彦、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学春、市财政局局长席长青、市人事局局长梁三基和市编委办主任夏秀成担任,全面负责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陶永湖担任,工作人员从有关单位抽调。各县(市)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本地区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密切配合。此次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县(市)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经党委、政府研究通过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后实施;同时,要制定改革工作推进日程表,每周向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精神及省有关部门的具体要求,分别就国土资源系统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问题、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体制调整问题、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与各县(市)人民政府的管理事权划分问题下发文件,保证改革顺利进行;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认真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年底前完成全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

(三)严肃纪律。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正确处理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与做好当前工 作的关系,保证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改革平稳运行,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改革期间,继续冻结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机构和人员编制,严禁突击提拔干部和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严禁转移资产、突击花钱、截留挪用项目资金;严禁越权批地及突击批地。各级国土资源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对违反上述规定的,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

【发布单位】哈尔滨市

【发布文号】哈发〔2003〕23号 【发布日期】2003-11-27 【生效日期】2003-11-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哈尔滨市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通知

(哈发〔2003〕23号)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办委,市直各党组、党委(工委):

?现将《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中共哈尔滨市委 ?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 2003年11月27日

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方针政策,坚持总体规划、配套改革、远近结合、稳步推进的思路,通过机构改革和布局调整、产权制度改革、财政供给体制改革以及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改革,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产权明晰、机制转换、活力增强的目标,减轻财政供养负担,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

二、基本原则

?

(一)坚持政事、事社、事企分开。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要求,合理划分行政管理职能与事业单位职责任务,逐步剥离事业单位未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分离中介组织和企业经营型及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

(二)坚持精简、优化、效能。各项改革必须有利于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编增效,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有利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三)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以机构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财政供给体制改革、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养老、医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四)坚持依法实施,公正透明。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做到依法、公开、公平、公正。?

(五)坚持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市、区、县(市)及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切实担负起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事业单位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六)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既要积极创新,敢于突破,又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主要内容

?

(一)机构改革

?

1、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合理确定事业单位职责,将不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职能剥离出去,进一步理顺政事、事社、事企关系。逐步推进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乡镇事业单位要重点解决政事不分问题,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

?

2、优化布局,调整机构。合理配置资源,大力精简机构,采取撤、并、转的办法对事业单位进行整合和退出,对教育、卫生、文化、科研以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布局和结构调整。

?

3、精简编制,总量控制。依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及财政状况,对事业单位及编制实行总量控制。通过调整机构、精简编制、实行“两个过渡”(财政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财政差额拨款向自收自支过渡)和优化人员结构等办法,实现提高效能和减少财政经费支出的目标。市、区、县(市)财政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要精简10%以上。乡镇事业单位要在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简人员编制。

?

4、分类改革,规范管理。事业单位分为行政支持类、纯公益类、准公益类、经营类,在合理定位基础上,推进分类改革,并对保留的事业单位实施“九定”(定机构名称、定隶属关系、定职责任务、定机构规格、定内设机构、定编制数额、定人员结构、定领导职数、定经费形式)。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实施。?

(二)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社会化、产业化的取向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可以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和可以实行企业化运作但暂不能转为企业的过渡型事业单位(国家明确规定必须由政府主办的单位除外),都可以按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依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广大干部职工的意愿,重大事项需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出售等各种形式,成熟一个,改革一个。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实施。

?

(三)财政供给制度改革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以满足公共财政和社会共同需要为原则,重新界定财政供给范围,打破平均主义的供给模式,实行以事养人、分类供给的财政管理方式,加快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产业化步伐。

?对行政支持类、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和收入不能满足经费需求的准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财政供给范围;对收入额度较大,创收能力强,已基本具备自收自支能力或已具备经营条件的,退出财政供给范围;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不属于财政供给范围的,将不再给予财政补助。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财政供给制度改革意见》实施。?

(四)用人制度改革

?

1、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按照省的统一部署,在2004年底前,全市事业单位(属于实施范围的)都要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编设岗、按岗定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单位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打破人员身份界限,实现人事管理由固定用人制度向合同用人制度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

?

2、实行公开招聘制。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和新组建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除涉密和政策性安置人员外,原则上都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法选配人员。

?

3、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科学设岗为基础,以加强单位自主聘任为核心,落实单位用人自主聘任权,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制度,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4、实行人事代理制。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度,未聘人员和新进人员要全面实行人事代理制,实现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

5、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按照以单位或行业内部消化为主、“先挖渠,后分流”和坚持开发性分流与政策性分流相结合、以开发性分流为主的原则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流安置政策,为未聘人员创办经济实体或进入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中小企业就业或自谋职业。

?对转企改制以及有条件的经营类事业单位和撤销的事业单位职工,可实行身份置换,促进减员增效。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方案》、《哈尔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哈尔滨市事业单位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指导意见》、《哈尔滨市事业单位人事代理暂行办法》、《哈尔滨市市直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意见》实施。?

(五)分配制度改革

?

1、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扩大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充分发挥工资总额的调控作用和工资分配的激励作用,逐步建立重实绩、看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符合各自特点,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2、改革工资总额管理方式。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特点和经费来源差别,工资总额实行分类管理。对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静态工资总额包干,重新分配工资总额比例不低于50%;对财政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动态工资总额包干;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不含行政性收费的事业单位)。

?

3、搞活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制度。事业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分配形式,按岗位、业绩和贡献拉开分配档次。在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的基础上,可按岗位和职务确定工资,也可根据受聘人员的岗位性质和实际情况,区别不同对象实行年薪工资、岗位工资、项目工资、课时工资、协议工资、科技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入股工资、高薪工资等多种分配制度。

?

4、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单位的特点和条件,探索资本、信息、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形式,把贡献、绩效与分配挂钩,充分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

?具体按《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实施。?

(六)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加快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基础上,对过渡型事业单位以及转企改制单位实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最大限度满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和畅通人员“出口”的需要。

?具体按《关于哈尔滨市事业单位分流和转企改制人员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意见》实施。?

四、方法步骤

?事业单位改革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统筹规划、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类推进的方式组织实施。具体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2003年7月―2003年12月)。一是对全市事业单位全面调查,摸清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底数,清退借调人员。二是由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和办法。三是召开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部署工作任务。四是举办由区、县(市)、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及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参加的培训班,培训工作骨干。五是各区、县(市)和市直各部门制定事业单位改革方案,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04年1月―2004年11月)。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主要标志是:职能更加明晰,政事、事社、事企关系进一步理顺;市、区、县(市)事业单位完成分类和“九定”工作,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精简事业编制达到10%以上;已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比例力争达到50%;完成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财政供给范围的界定和实施工作;全市应实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基本完成人员聘用工作,聘用制度步入轨道,并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已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全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三)阶段性总结阶段(2004年12月)。由各地区、各部门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对本地区、本部门(行业)的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报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组织领导

?成立市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忠信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王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姜明和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担任;成员为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市人事局、市编办、市体改办、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办、市地税局、市监察局、市农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卫生局、市经贸委、市体育局、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建委、市工商局和市总工会等部门负责同志。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兼任,副主任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新华、市人事局局长贺晔、市体改办主任孙长雄、市编办主任梁三基、市财政局局长席长青担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产权制度改革组、机构改革组、人事制度改革组、财政供给体制改革组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组,分别设在相应的工作部门,组长由该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各地区和市直各部门也要成立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责任制,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六、工作要求

?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和单位,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推进落实,确保全市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二)精心组织,全力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必须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全力实施。要充分准备,先易后难,分行业、分内容、分期分批推进。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配合,共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

(三)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市人事局和市编办负责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的综合协调工作,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由市体改办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制定和业务指导以及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市编办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指导以及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实施工作;市人事局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制定以及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工作;市财政局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财政供给体制改革政策制定以及市直及所属财政供给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实施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全市事业单位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政策制定和市直及所属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的实施工作;市经贸委负责专业经济部门撤销后所属事业单位调整工作;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体育局、市建委、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负责本行业事业单位结构优化、布局调整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推进指导工作;市工商局、市地税局负责制定安置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兴办新产业以及事业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经济实体、服务实体的优惠政策;市监察局和市审计局负责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工作。?

(四)严肃纪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改革期间,原则上实行机构、编制、人员冻结,严禁突击进人和提拔干部,禁止上级行业管理部门以种种理由干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设置和调整。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化解矛盾,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香坊区、阿城区和道(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